课件34张PPT。第5课 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
总设计师邓小平课程标准:
1、了解邓小平在民主革命时期、改革开放时期的历史贡献
2、感受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实际相结合的创造精神。小平生平介绍1904年生于四川广安,原名邓希贤。
1920年,赴法国勤工俭学,从事多种职业,历练人生。同期加入共产党,前往中山大学学习。
1927初归国,中央派往西北冯玉祥处做政治工作。
1927,四一二政变后,改为邓小平。小平生平介绍1929年在广西百色领导农民运动,改名邓斌。
1931年到江西瑞金,任三县书记。
1933年,由于毛泽东受排挤被解除党内职务。后被王稼祥任命为政治局秘书,是为一落一起。
1938年任八路军129师政委,与刘伯承共事13年。小平生平介绍1945年刘邓挺进大别山,开辟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1952年担任国务院副总理
1956年八大做《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
文革被打倒。
1973年,周恩来推荐复出。是为二落二起。
1976年再次被打倒。邓 小 平 故 居一、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
阅读课本,找一找邓小平在民主革命时期的革命活动。一、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赴法国勤工俭学,后加入共产主义小组,走上革命道路。1926年赴苏联学习。1929年领导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建立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受“左倾”打击1940年,指挥并参加百团大战指挥部队开辟中原战场,领导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西南,主政西南,参加和平解放西藏;社会主义建设前期:中共八大后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文革初期受到错误批判和斗争,被停止一切职务,后期再次复出,再次下放、复出思考:邓小平哪三起三落?有何感想?1、1933年2月,因拥护毛泽东的正确主张,被党内“左倾”领导人斗争、撤职、下放,第一次下。 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邓小平平反,邓小平得到了晋升,被正式任命为红军总政治部秘书长。遵义会议后第一次“上” 2、文革初期因“走资本主义道路”而第二次“下”,1975年周恩来病重,复出代周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第二次“上。
3、因全面整顿文革错误,为毛泽东所不容,加上“天安门事件”而第三次“下”,“四人帮”倒台后第三次“上”邓小平再次复出。 一生经受了众多磨难,在三次大落之后,又能三次重新崛起,最后走向成功,这主要是因为他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有临危不惧和善于斗争的智慧,有不屈不挠的坚韧意志,有毫不妥协和顽强进取的奋斗精神。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回顾: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在什么背景下开展?有何意义?1、背景:
2、意义:文革虽结束,但仍然坚持“左”倾错误思想。
为了解放人们思想,党的指导思想和各条战线亟待拨乱反正,因此在思想领域中掀起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1、肯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3、打破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束缚,人们思想获得大解放,4、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奠定思想基础。三、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A、回顾:简述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1、开始产生:1)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2)十一届三中全会:
2、发 展:1982年中共十二大:
3、进一步:1987年中共十三大:
4、成熟和形成:1992年南巡谈话:
5、比较完整的科学体系:1992中共十四大:
6、党的指导思想:1997中共十五大: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详解第1 4 5 6点)1、开始产生:1)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邓小平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讲话,开辟了新时期新道路的宣言书,成为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标志 2)1978,12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二代领导集体,在实践中邓小平理论逐步形成和发展4、1992,南巡讲话/南方谈话(内容及意义)
内容:①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解放,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
②关于计划经和市场的关系: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③改革,革命对于解放生产力的关系: 改革也是一场革命
④科技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⑤关于判断实践的标准: 三个“有利于”
⑥关于党的基本路线: 一百年不动摇
⑦关于发展问题: 发展是硬道理意义:成为新时期的又一宣言书,为处于关键时期的中国改革开放事业指明方向,体现邓小平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理论品质5、1992年,中共十四大
⑴ 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⑵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为标志,
邓小平理论形成一个完整体系,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6、1997年,中共十五大正式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中共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1、毛泽东思想科学地回答中国革命道路问题和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
2、邓小平理论抓住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
3、“三个代表”进一步地回答了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实行改革开放伟大
决策思想路线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政治路线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组织
路线回顾1:关于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回顾2:怎样进行改革开放的?1、改革:农村改革:建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村经济体制的一次重大变革,与农村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城市改革的基本任务是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经济体制,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
2、开放:1)主张
2)发展对外关系:加强()关系;恢复()关系;
与()关系正常化
3)形成:从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
3、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同时,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回顾3: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
《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2、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谈话
3、1992年十四大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
使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基本原则具体化。
5、1997年十五大
关于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内容。
回顾4:关于20C70S中国外交1.突破之一-------重返联合国1971,10,25
2.突破之二-------中美关系正常化(关键)1971-1979
3.突破之三-------中日邦交正常化 1972关于中美关系正常化美乒乓球队访华1972.21971.71971.4基辛格秘密访华尼克松总统访华
《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发表建交公报1979.1中美正式建交1978.12回顾5:关于经济特区(1980年)2、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政治上坚持四项基
本原则,在思想文化上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1、“特”主要体现在中国政府对其实行特殊的
经济政策和不同于内地的经济管理体制。3、作用——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经济体制的试验田。珠海深圳汕头厦门环渤海区长江三角洲闽南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上海特点:
全方位、
多层次、
宽领域、
对外开放格局。海南回顾6:关于“一国两制”构想1、含义:
2、过程
3、意义:1)成功收回香港、澳门,雪洗百年耻辱。
2) 实践证明“一国两制”构想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最佳方案。
3)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运用和发展,并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范例。思考:为什么说“一国两制”构想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最佳方案。1)有利于双方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和共同发展
2)既体现实现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原则性,又充分了尊重港、澳、台的历史和现实的高度灵活性。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4)1984年,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使“一国两制”成为具有法律效力的国家基本政策。4、一国两制形成过程(1)1979年元且,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首次宣布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同时实现两岸真正停火(2)1981年9月,叶剑英提出九条建议,明确指出在祖国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并建议实行第三次国共合作。(3)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明确提出和全面阐述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不管白猫黑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们”小平语录摘选问题探究:
为什么说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在新时期的历史功绩是什么?2004年8月23日胡锦涛在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说:邓小平同志70多年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是同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创建和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同我们祖国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历史进程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他把毕生心血和精力都贡献给了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给了中国人民,赢得了全党全国人民的衷心爱戴,也赢得了各国人民的普遍尊敬。 邓小平是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20C继孙中山、毛泽东之后对中国历史命运有重大影响的伟大人物。
他在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中,1929年他领导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建立左右江革命根据地;1940年,指挥并参加百团大战指挥部队;解放战争时期率军军开辟中原战场,领导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为新中国的诞生立下了赫赫战功。建国初期解放西南,主政西南,为和平解放西藏做了大量工作;
他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新的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理论,并在其指导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推进改革开放,推动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国家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国际地位大大提高,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一国两制”构想指导下成功地解决香港、澳门问题,逐步实现祖国统一大业。邓小平成功地探索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邓小平把毕生心血和精力都贡献给了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给了中国人民,赢得了全党全国人民的衷心爱戴1、解决问题:抓住什么是社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把对社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
2、历史地位:是开创和引领中国特色社义事业不断前进的旗帜,是当代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柱
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3、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4、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关系:邓小平理论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 ,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新的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继承与发展毛泽东思想,集中全党全国人民的智慧,创立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依靠力量祖国统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革和平与发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三步走战略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一国两制全体人民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这一理论还将继续丰富、完善和发展
1、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A民主集中制 B改革开放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四川邓小平故居有一副楹联:“扶大厦之将倾……安邦柱国,万名额手寿巨擎;挽狂澜于既倒……兴工扶农,千载接踵颂广安。”此联创作当不早于
A1949年 B1956年 C1966年 D1978年
3、邓小平南方谈话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A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
B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C首次提出社会主义建设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4、引发起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直接原因是
A当时党中央一些主要领导人用“两个凡是”继续维护“左”的错误
B人们的思想长期受到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严重束缚
C陈云等同志要彻底纠正"文化大革命"错误并为一些历史冤案平反
D全党要求重新确定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5、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二者最根本的共同点是
A坚定不移的走社会主义道路
B始终不渝的贯彻党的最高纲领
C把反“左”作为革命进程中的重要任务
D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4、科学地回答中国革命道路问题和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中的是 ;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是 ; 进一步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创造性地回答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是 。
A、马克思主义 B、列宁主义
C、毛泽东思想 D、邓小平理论
E、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C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