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无产阶级革命家
单元整合
INCLUDEPICTURE
"\\\\张丽\\本地磁盘
(i)\\幻灯片文件\\同步\\历史\\人教选修4\\网络构建区.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张丽\\本地磁盘
(i)\\幻灯片文件\\同步\\历史\\人教选修4\\网络构建区.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张丽\\本地磁盘
(i)\\幻灯片文件\\同步\\历史\\人教选修4\\76.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张丽\\本地磁盘
(i)\\幻灯片文件\\同步\\历史\\人教选修4\\76.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张丽\\本地磁盘
(i)\\幻灯片文件\\同步\\历史\\人教选修4\\知识总结区.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张丽\\本地磁盘
(i)\\幻灯片文件\\同步\\历史\\人教选修4\\知识总结区.TIF"
\
MERGEFORMATINET
一、运用表格法比较列宁在不同阶段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项目时间
理论阐述
理论指导的实践
历史作用
启示
一战期间
“一国胜利”理论
二月革命
十月革命的理论指导
与时俱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二月革命
一切政权归苏维埃
七月事件
为夺权和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十月革命
《国家与革命》
十月革命
十月革命胜利,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和平过渡论
实施新经济政策
巩固了政权,为向社会主义过渡打下了基础
晚年
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等
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深入思考
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1.马克思主义
1848年《共产党宣言》第一次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做了全面系统的阐述,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2.列宁主义
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帝国主义时代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帝国主义阶段的基本特征及发展规律,论证了无产阶级革命能在帝国主义薄弱环节的一国首先取得胜利并建成社会主义。
3.毛泽东思想
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
( http: / / www.21cnjy.com )探索出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在革命斗争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成功地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探索出一条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
4.邓小平理论
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相结合
( http: / / www.21cnjy.com ),创造性地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引导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
三、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在理论研究和革命实践方面的主要活动
理论研究
革命实践
马克思
(1)系统学习哲学,使自己转变为一个辩证唯物主义者(2)与恩格斯合作《神圣家族》,批判唯心主义,赞扬唯物主义(3)与恩格斯合写《德意志意识形态》,提出历史唯物主义(4)研究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写成《资本论》
(1)1847年,把“正义者同盟”改组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并为同盟拟定纲领,发表《共产党宣言》
(2)参加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创办《新莱茵报》
(3)创建和领导第一国际
(4)发表《法兰西内战》,总结经验教训
恩格斯
(1)1845年发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2)1848年2月,与马克思一起发表《共产党宣言》,创立马克思主义
(3)马克思逝世后,整理和出版《资本论》第二、三卷,完成马克思未竟事业
(4)在领导国际工人运动的同时,发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1)1847年,与马克思改造“正义者同盟”为“共产主义者同盟”
(2)1848年,参加德国革命(3)马克思逝世后,继续领导国际工人运动(4)19世纪末,指导和推动了第二国际的成立及活动
列宁
(1)创办《火星报》,宣传革命理论(2)列宁主义诞生,被称为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3)发表《四月提纲》(4)写出《伟大的创举》
(1)早期参加反对专制政府的斗争(2)创建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党(3)领导十月革命,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4)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巩固新生政权(5)实施“新经济政策”,探索社会主义道路
INCLUDEPICTURE
"\\\\张丽\\本地磁盘
(i)\\幻灯片文件\\同步\\历史\\人教选修4\\方法探究区.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张丽\\本地磁盘
(i)\\幻灯片文件\\同步\\历史\\人教选修4\\方法探究区.TIF"
\
MERGEFORMATINET
例1 毛泽东一生可以说著作无数,其中也包括很多海外版。在西方最早介绍翻译毛泽东著作的是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她于1928年写成《中国大众》一书,对毛泽东著作部分内容作了简介。这本书不会包括的内容有( )
A.有关湖南农民运动情况
B.有关朱毛井冈山会师的情况
C.有关湘赣边区的情况
D.有关遵义会议的情况
解题流程
INCLUDEPICTURE
"\\\\张丽\\本地磁盘
(i)\\幻灯片文件\\同步\\历史\\人教选修4\\77.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张丽\\本地磁盘
(i)\\幻灯片文件\\同步\\历史\\人教选修4\\77.TIF"
\
MERGEFORMATINET
[变式训练]
1.(2012·上海历史,
( http: / / www.21cnjy.com )16)在中学毕业作文中,马克思以“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作为自己选择职业的目标,并倾注了毕生精力实践上述理想。他在19世纪40年代取得的实践成果是( )
A.参与第一国际的创立
B.出版《资本论》
C.声援巴黎公社的斗争
D.创立科学社会主义
答案 D
解析 马克思于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
( http: / / www.21cnjy.com )宣言》阐明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昭示共产主义原则,标志科学社会主义诞生,故选D项。其余三项时间明显不符,A(1864年)、B(1859年出版《资本论》第一卷)、C(1871年)。
2.苏维埃政权颁布的法令规定:“必
( http: / / www.21cnjy.com )须实行国家的粮食垄断,即绝对禁止任何人的粮食贸易……绝对禁止任何人保存和隐藏余粮。”这一措施实行于( )
A.1917年十月革命时期
B.苏维埃俄国内战时期
C.苏俄新经济政策时期
D.苏联农业集体化时期
答案 B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的余粮征集制,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的时间是1918~1920年,此时处于苏俄三年内战时期。故B项符合题意。
识记型选择题的解题技巧
识记型选择题的解法:即考查学生对某个知识点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识记程度,一般考查的内容只涉及时间、空间、事件、内容、人物、结果等历史史实的基本属性,题干的形式一般不改变情景或只是稍加改变。解答这类试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中考查的是课本中的什么史实,然后根据课本对这一史实的具体表述,再结合选项进行分析选择。
例2 (2013·福建文综,41C)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逐步找到了一条推动中国革命走向复兴和胜利的道路。结合下图,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INCLUDEPICTURE
"\\\\张丽\\本地磁盘
(i)\\幻灯片文件\\同步\\历史\\人教选修4\\78.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张丽\\本地磁盘
(i)\\幻灯片文件\\同步\\历史\\人教选修4\\78.tif"
\
MERGEFORMATINET
材料一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
( http: / / www.21cnjy.com )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毛泽东《西江月·□□□》(1928年秋)
材料二 风云突变,军阀重
( http: / / www.21cnjy.com )开战。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粱再现。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毛泽东《清平乐·蒋桂战争》(1929年秋)
材料三 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毛泽东《如梦令·元旦》(1930年1月)
(1)据材料一,将“西江月”后□□□处省去的内容填写完整并指出该词创作的历史背景。
(2)上述毛泽东诗词展现了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场景。从材料二、三中找出相关的词句并以此论证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解题思路
第(1)题结合所学知识理解材料,材料当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有山、黄洋界,时间为1928年秋,因此省略的地方应为井冈山;从材料一这首词完成的时间,不难推断出其创作的背景。第(2)题应注意逐段对词句进行抽取、应用。通过阅读理解,结合以下几句词句“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分田分地真忙”“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进行分析论证。
答卷实录
INCLUDEPICTURE
"\\\\张丽\\本地磁盘
(i)\\幻灯片文件\\同步\\历史\\人教选修4\\79.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张丽\\本地磁盘
(i)\\幻灯片文件\\同步\\历史\\人教选修4\\79.TIF"
\
MERGEFORMATINET
点评
(1)“创作背景”的回答,该考生没有结合“1928年秋”关键信息,导致回答内容脱离核心要点。
(2)第(2)问能够从材料二、三找出关键词句,但是从这些词句论证红色政权存在的原因时分析不到位,不能切中要点。
(3)书写不工整,有些难以辨认;语言表述不到位,不能很好地用学科术语组织答案。
答案 (1)井冈山;秋收起义后,创建革命根据地,击退敌军进剿。
(2)军阀重开战(蒋桂战争)——军阀混
( http: / / www.21cnjy.com )战,为红军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分田分地真忙——土地革命,唤起民众。路隘林深苔滑(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直指武夷山下等)——偏远农村是敌人统治的薄弱地区,红军有回旋余地。
主观题答案组织规范——书写到位
要求用楷体或行楷体书写文字,不要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草体书写,减少连笔,工整清晰,自然赏心悦目;用笔、用墨也很重要,高考要求用0.5
mm黑色签字笔,因此平时做题训练尽量靠近高考要求,不要用铅笔、亮度太低的蓝黑墨水、蓝黑色圆珠笔也要少用;客观题目都采用涂卡答题,我们在训练中应选用合格的2B铅笔涂卡,这样能很好地掌握这种铅笔的特性,以免上考场出现折断铅笔芯,涂得太轻、太重等不利现象;考试书写中千万不能出现错字,否则会大煞风景,影响阅卷者对考生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