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列宁
教案
课程目标:简述列宁领导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基本史实,认识其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方面的贡献。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简述列宁领导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基本史实。
(2)简述列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采取的举措: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和电气化设想。
(3)认识列宁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方面的贡献。
(4)体会列宁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巨大的创新精神。
2、过程与方法
(1)联系必修Ⅰ专题八“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 http: / / www.21cnjy.com )”,结合教科书子目,引导学生提炼主干内容归纳列宁的主要活动:创建布尔什维克政党、领导十月革命、巩固新政权、制定经济政策等,以便简明扼要地把握列宁的一生。
(2)可以简要地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援引病中的列宁如何思考社会主义建设的材料,为分析他的历史贡献作必要的史实铺垫。
(3)通过图片和文字史料的展示,再现历史情境,引导学生感受伟人的风范。
(4)适当补充当今俄罗斯人对列宁的态度,组织一项调查:列宁在现实的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列宁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方面的贡献:列宁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继马克思、恩格斯之后国际无产阶级的伟大领袖,他领导了十月革命,捍卫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生存和独立,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他用自己的智慧、果敢和革命的灵活性为俄国、为世界人民开创了一条走向社会主义的新路。他用实践经验证明了社会主义需要市场经济,对于世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教学重点:列宁为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的理论与实践活动。
教学难点:列宁对苏俄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教学过程:
一、年轻的反叛者
1、童年:良好的家庭教育
1870年春,列宁出生于伏尔加河畔的辛比尔
( http: / / www.21cnjy.com )斯克市。孩提时代的列宁聪明活泼,遇事喜欢动脑筋。他没有上过小学,但从5岁左右就跟着母亲识字读书,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这个习惯一直陪伴他一生。
列宁的父亲伊里亚·尼古拉也
( http: / / www.21cnjy.com )维奇·乌里扬诺夫出身于贫苦家庭,他靠半工半读求学,后来由于工作勤奋出色当了省的国民教育总监。列宁的母亲虽然是位家庭妇女,但她品质高尚,为人善良正直,知识丰富。他们夫妻关系亲密,相敬如宾。他们热爱孩子,又很重视孩子的教育。这种家庭本身对孩子的成长就必然起着良好的作用。
2、中学时代:确立革命理想
(1)原因:
①9岁半时,列宁开始进入当地的一所中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习。他的学习成绩优秀,课余爱好主要是读书。这时期,他初步接触了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的一些著作,受革命民主主义思想影响,中学时代的列宁就产生了相当强烈的革命热情。
②中学毕业前一年,列宁的父亲去世了。第二年,哥哥又因预谋刺杀沙皇亚历山大三世而被捕,后被处以绞刑。
③哥哥死后,列宁开始认真阅读他留下的马克思的《资本论》等著作
(2)主张:列宁认为,哥哥的行为虽
( http: / / www.21cnjy.com )然英勇可敬,但只要专制制度存在,即使暗杀了一个沙皇,还会冒出新沙皇,必须依靠人民群众,从根本上推翻旧制度,建设一个没有压迫、仇恨和谎言的新社会。
“是的,一堵墙,不过已经腐朽了,一推就倒,我们可以从上面跨越过去”
3、大学时代: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1)中学毕业后,列宁进入喀山大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法律系学习,但不久就因参加反对专制政府的学生运动而遭到流放。流放地的生活寂寞清苦,可列宁没有消沉,他阅读了大量革命书刊,还自学完大学法律系一、二年级的课程。流放结束,列宁以校外生的身份通过了圣彼得堡大学法律系的国家考试,获得了优等毕业文凭。
(2)1893年秋,他移居俄国革命中心圣彼得堡,在那里参加了一个马克思主义小组,还发动工人进行罢工斗争。
(3)1895年,列宁取道奥地利前往瑞士的日内瓦,会晤了俄国劳动解放社的领导人普列汉诺夫,他的智慧与口才给普列汉诺夫等人留下深刻印象。
二、建党活动
如果沙皇制度由于有了13万贵族,这些在自己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地区、各自行使警察权的封建领主,便能维持几个世纪,为什么我们不能依靠拥有13万忠诚的活动分子的党,坚持几十年呢?
——列宁
1、准备工作
(1)将圣彼得堡的马克思主
( http: / / www.21cnjy.com )义小组联合成一个统一组织一一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这是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雏形。列宁从国外回来后,去了莫斯科等不少城市,同那里的革命者取得联系,以便把分散的马克思主义小组统一成为一个工人政党,但不久他就因革命活动而被捕。
列宁因革命运动被捕,在狱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他想方设法同外面的同志联系。他用黑面包做成“墨水瓶”倒上奶牛,再用牛奶在书的空白处写上秘密文件或传单,当家人来探监时,就让他们把书带出去在火上烤,字迹便显示出来。如果被警察发现,列宁就迅速地将“墨水瓶”吃掉。警察走掉,再做一个,继续写作。有一天,他在信的附言中写道:今天真不走运,一连吃了6个”墨水瓶“。
(2)1897年,列宁被判流放西伯利亚
( http: / / www.21cnjy.com )三年。流放期间,他的女友克鲁普斯卡娅来到流放地,与列宁举行了结婚仪式。从此,列宁不仅有了一个能干又贤惠善良的妻子,身边还多了一位风雨同舟的战友与同志。两人在以后几十年的生活中,在共同的理想和追求下,为全世界劳动人民的解放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并成为后入学习的楷模。
“我和娜佳(即克鲁普斯卡娅)是在伏尔加
( http: / / www.21cnjy.com )河畔的一个村庄里认识的。---记得有一天我们吃得是春饼,我认识了她,确切的说我爱上了她。我很清楚地记得是在我吃第四张春饼的时候爱上的。”
我请求你做我的妻子吧?”
…
…“好吧!妻子就妻子吧!”
(3)流放生活刚结束,列宁又继续从
( http: / / www.21cnjy.com )事建党工作。他决定先办一份全国性的报纸,以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团结广大群众,并将报纸定名为《火星报》。1900年初,列宁夫妇开始到国外流亡并着手办报。当年底,第一张《火星报》在德国莱比锡出版。这是第一份全俄马克思主义报纸,列宁等人多次撰文,宣传革命理论,并想方设法将报纸运回国内,为建党做理论宣传。。
2、建立布尔什维克党
(1)标志: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二大召开。
1903年夏,俄国社会民主工党(1898
( http: / / www.21cnjy.com )年,俄国各地社会主义组织的代表在明斯克秘密召开社会民主工党第一次代表大会,成立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列宁因被流放未能出席。这次大会并没有制定党纲和党章,无产阶级政党实际上没有建立起来。)在国外秘密召开了第二次代表大会,列宁亲自出席。
(2)内容:大会经过激烈的斗争,通过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在列宁领导下制定的党纲,即明确提出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的革命纲领。在选举党的中央领导机关时,拥护列宁的人占多数,被称为布尔什维克派。
(3)结果:从此,布尔什维主义就“作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种政治思潮,作为一个政党而存在”了。这就是说,在俄国建立了主张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也标志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列宁主义诞生了。
三、领导十月革命
1、理论指导
(1)一战时期: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流亡在外的列宁及时撰写文章,指出这场战争的性质是帝国主义战争,并提出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的策略。
②后来他又发表文章提出,社会主
( http: / / www.21cnjy.com )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首先获得胜利。这是在新形势下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这一思想成为俄国十月革命的理论指导。
在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时代,马克思、恩格
( http: / / www.21cnjy.com )斯分析了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地理环境等具体状况,认为无产阶级革命至少将在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内同时发生。应当指出,马克思、恩格斯“同时发生”的观点决不意味着革命将在某一天某一时刻同时发生,它指的是一个历史的发展阶段;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中包含“同时胜利”的意思;无产阶级革命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同时胜利是他们一生都坚持的理论观点。
“一国理论”
其理论要点有:
第一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一国首先取得胜利。
第二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俄国可以首先建立无产阶级政权,逐步走向社会主义。
第三,俄国一国可以首先开始社会主义建设,在工农政权和苏维埃制度的基础上赶超西方发达国家。
理论创新:
列宁的一国胜利理论,集中体现与时俱进地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是在新的历史背景下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发展
(2)二月革命后:《四月提纲》
①背景:1917年,在俄国发生了二月革命(
( http: / / www.21cnjy.com )1917年3月,在俄国首都彼得格勒发生武装起义,沙皇尼古拉二世被迫退位,把政权交给资产阶级政府。这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当时俄历为二月,故称二月革命),统治俄国300多年之久的罗曼诺夫王朝被推翻,在俄国出现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②发表:1917年4月,列宁
( http: / / www.21cnjy.com )回到国内。在党的会议上,他作了一次发言,指出目前俄国革命必须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过渡,并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
③意义:《四月提纲》是列宁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俄国革命问题的典范,为布尔什维克党夺取政权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理论根据。
(3)七月事件后:1917年7月,资产
( http: / / www.21cnjy.com )阶级临时政府对游行示威的群众进行了武装镇压,制造了七月事件。为躲避临时政府的迫害,列宁被迫转入地下,后来转移到芬兰。这期间,他写作《国家与革命》一书,系统论述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
2、实践指导
(1)敦促布尔什维克党中央委员会立即组织武装起义。
(2)10月下旬,列宁化装后返回国内,领导了伟大的十月革命,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为俄国波罗的海舰
( http: / / www.21cnjy.com )队的巡洋舰,于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21时45分,投入革命阵营的该舰官兵按照列宁的起义计划,用炮声发出进攻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的信号,为十月革命的胜利立下功勋。为了纪念这一伟大历史事件,“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作为革命纪念物,现停在圣彼得堡市内的涅瓦河畔。
四、巩固新生政权
1、外交上: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问
( http: / / www.21cnjy.com )题就是结束战争,以恢复被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列宁领导俄国同德国、奥匈帝国议和,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2、经济上:他在随后召开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七大上,提出布尔什维克党的工作重心应由军事斗争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
3、政治上:1918年3月,苏维埃俄国首都从
( http: / / www.21cnjy.com )彼得格勒迁到莫斯科。1918年春,苏维埃政权在俄国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了。俄国各族人民转入和平的、创造性的劳动,他们恢复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发展文化教育事业。
4、军事上:1918~1920年,在苏维埃政府的领导下,苏俄人民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1)背景:帝国主义国家对苏维埃俄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发动了武装干涉。在它们的怂恿下,俄国的地主和资本家,沙皇的将军和军官,建立了反革命的白卫军,掀起了叛乱。国内外的反动势力联合起来,企图把苏维埃政权扼杀在摇篮里。苏俄被迫放下刚刚开始的和平建设,把工作重心重新转向军事方面。
(2)经过:在苏维埃政府的领导下,苏俄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民以极大的爱国热情投入反对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的斗争中,列宁则常常以领袖的感染力唤起人民群众的劳动热情和爱国情感。他经常不顾个人安危在工地上与工人一同劳动,到各地发表演讲。在前线,红军(1918年1月,苏维埃政府着手组建一支新的人民武装,叫“红军”。1918年2月23日,刚刚诞生的红军部队在保卫彼得格勒的战斗中击退了德军的进攻。这一天后来定为红军建军节,苏联解体后又改为保卫祖国日。)战士也在同敌人进行殊死斗争。
(3)结果:到1920年底,苏俄人民终于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四、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实施:在1918~1920年反对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时期,苏维埃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非常的经济政策与措施。
(2)措施:实行余粮征集制、将全部企业没收为国有、实行国内贸易国有化和实物配给制等等。
(3)作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对集中全国人力、物力争取战争的胜利起了很大作用。
列宁在对战时共产主义实践的反思中,曾经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们计划(说我们计划欠周地设想也许较确切)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2、新经济政策
(1)背景:1921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使苏俄经济和社会秩序面临危机。
1921年初,大规模国内战争基本结
( http: / / www.21cnjy.com )束,而此时苏俄经济和社会秩序却面临危机。农民们对余粮征集制表现出极大不满,1920年底,全国许多地区的农村就开始发生骚乱和暴动。1921年初,喀琅施塔得水兵叛乱,提出“不要共产党参加的苏维埃”口号,尽管叛乱被平息,但对苏俄政府提出了探索新的经济政策的问题。
国内战争结束后,余粮收集制非但没有取
( http: / / www.21cnjy.com )消,反而强化了,1920—1921年度的粮食收购量却翻了一番,而农民获得的代价仅是一些贬值99.5%的“彩色纸片”。这种越来越严厉的无偿征购,农民已不堪忍受,农民的不满演变为农民暴动的事件。
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
(2)实施:于1921年实施新经济政策。
(3)内容:以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开放市场,允许自由贸易以及实行租让制、租赁制等方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国家资本主义:前提是在人民政府管理之下的,用各种形式和国营社会主义经济联系着的,并受工人监督的资本主义经济,但最终目的是要有利于国计民生。
新经济政策中有这么一条:中小企业无力经营则由资本家经营,允许私营
1921年,23岁的美国青年阿曼德·哈
( http: / / www.21cnjy.com )默走进了克里姆林宫,他为苏俄带来了大批急需的医疗设备。但列宁告诉他:“我们真正需要的是美国的资本和技术。这样就可以让我们的车轮再次转动起来。”
二十三岁的百万富翁阿曼德·哈默成为实践苏俄新经济政策的第一个外国人。
(4)作用:使俄国国民经济开始恢复,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为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打下基础。
社会主义现在已经不是一个遥远的将来,或什么抽象的幻影,……新经济政策的俄国将变成社会主义的俄国。
——列宁最后一次公开演说
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邓小平
对在小农经济占优势的俄国如何
( http: / / www.21cnjy.com )建设社会主义展开了进一步的探索,找到了一条使落后的俄国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途径,这就是确立与落后的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在生产力发的基础上,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3、晚年探索
(1)他非常重视现代化大生产的发展,曾在1920年提出一个著名公式“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
同年,苏俄成立了俄罗斯国家
( http: / / www.21cnjy.com )电气化委员会,吸收了200多位科学家和工程师,用了10个月的时间拟定了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电气化计划,简称全俄电气化计划。预计用10年到15年的时间,新建发电站30座(20座火力发电站和10座水力发电站)。该计划于同年12月在全俄苏维埃第八次代表大会上通过。列宁十分重视这个计划,把它称之为“第二个党纲”。
(2)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 http: / / www.21cnjy.com )成立前后,列宁还就民族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他亲自撰写文章,阐述共产党执政条件下正确处理民族问题的一系列重要原则。
(3)在他晚年所著的其他文章中,对实行国家资
( http: / / www.21cnjy.com )本主义、改善国家机关工作作风、反对官僚主义等问题都有论述,反映出一位领袖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深入思考。
4、逝世:1924年初,列宁病逝,终年54岁
( http: / / www.21cnjy.com )。噩耗传出,全世界震惊了。整个苏联立即陷入了悲痛的海洋。几天后,苏共中央执委会主席团做出决议:在克里姆林宫墙边的红场上建造陵墓,以保存列宁的遗体,供苏联人民和各国社会主义者瞻仰。
1918年8月30日,列宁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首都莫斯科郊外米赫尔松工厂对工人演讲后刚要踏上汽车,一位女性上前与其交谈,正在列宁回答她时,一支握勃朗宁手枪的手在三步远的近距离伸了出来,接着响起了三声枪响。第一发子弹击中列宁左肩,第二发击中他的左胸并穿颈而过,第三发却打中了正在与他谈话的女性。列宁当即倒地不省人事。恢复意识后他拒绝前往医院治疗,因为他认为可能会有下一次暗杀等待着他,遂被迅速带往克里姆林宫。第二发子弹的位置很危险,医生无法将其取出。子弹没有刺穿左肺,但由于血液流入肺脏,情况仍很紧急。而列宁依然继续工作,身体状况逐渐恢复。但此次暗杀事件给列宁的健康带来严重的影响,很多人相信他晚年的中风与此有关。
芬妮·卡普兰是社会革命党成员。事
( http: / / www.21cnjy.com )件发生不久后她就被契卡逮捕,卡普兰承认自己刺杀了列宁,并表示幕后无人指使,完全是个人所为,因为列宁是“革命的叛徒”。尸体被焚毁。1938年2月,苏联当局曾一度宣称布哈林是幕后主谋,后来又在1988年2月为布哈林平反。由于暗杀过程的资料记载存在诸多疑点,部分学者认为真凶并非卡普兰而是另有其人,其中列宁的副手,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斯维尔德洛夫有重大嫌疑。
1924年1月,列宁因脑溢血逝世,举国悲痛
( http: / / www.21cnjy.com ),各国革命者和进步人士同声哀悼。中国人民也在北京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孙中山先生发表演说,他评价列宁道:“你建立了一个新国家。你向我们指出了共同斗争的道路,你将作为一个伟大的人物,永远活在被压迫民族的心里。”
列宁去世后,苏联政府在莫斯科红场建造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列宁墓,将列宁遗体保存在水晶棺内供人瞻仰。近年来俄罗斯科学院等机构提出将列宁遗体迁出红场下葬,此议既得到很多人的支持,也遭到包括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内的很多人反对。
20世纪末,俄罗斯曾有人提出,将列
( http: / / www.21cnjy.com )宁遗体从莫斯科红场迁往圣彼得堡的沃尔科夫公墓。据说这样做的理由是为了实现列宁希望和母亲安葬在一起的遗愿,然而,这只是某些人的一厢情愿,事实证明难以兑现。这是因为:一,列宁临终前未曾有过这样的表态;二,列宁墓是克里姆林宫的一部分,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任何人不得破坏人类文化遗产;三,列宁遗体的保存在世界殡葬史上是个奇迹,创下了遗体防腐时间最长的世界纪录,随意终止研究,会给生物医学界带来莫大损失。为此,普京总统于2001年7月正式宣布:为了保持社会稳定团结,迁葬暂不进行。时至今日,红场上的列宁墓依然如故,水晶棺内的遗体未曾离开地下墓宫,就像高大的列宁塑像仍旧矗立在圣彼得堡市政府所在地、矗立在当年十月革命的指挥地斯摩尔尼宫广场上一样……
5、总体评价:列宁是继马克思、恩
( http: / / www.21cnjy.com )格斯之后国际无产阶级的伟大领袖,他领导的十月革命,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作为俄罗斯人民伟大的儿子,他用自己的智慧、果敢和革命的灵活性为俄国、为世界人民开创了一条走向社会主义的新路。
1、伟大的思想家: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结合俄国实际,创立列宁主义;
2、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1)领导俄国十月革命,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创历史新纪元;
2)巩固政权,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毕生努力
3)为世界人民指明新方向
【学思之窗】列宁是怎样看待个人与社会关系的?
答案提示:列宁认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社会的需要创造了伟大人物的丰功伟绩,而个人只有努力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推动历史的发展。
本课测评
1.列宁为建立俄国无产阶级政党从事了哪些活动?
答案提示:将圣彼得堡的马克思主义小组联
( http: / / www.21cnjy.com )合成一个统一组织──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同各地革命者联系,计划把分散的马克思主义小组统一为工人政党;1900年创办《火星报》宣传革命理论,为建党做理论宣传。
2.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哪些理论与实践探索?
答案提示:1918—1920年实行
( http: / / www.21cnjy.com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试图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以失败而告终;1921年列宁提出“新经济政策”,探索出一条符合俄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列宁晚年还在理论上对工业化、民族关系、政权建设和政党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列宁的名言
1、长空的雄鹰,决不因暴风雨而收起它的翅膀。
2、谁不会休息,谁就不会工作。
3、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4、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是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是慢性自杀。
5、闪光的东西不一定都是金子。
6、我们一定要给自己提出这样的任务:第一,学习,第二是学习,第三还是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