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4张PPT。第3课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列宁2011年4月22日是列宁诞辰141周年,俄罗
斯共产党等团体及部分群众在莫斯科红场
列宁墓前举行了纪念列宁诞辰141周年的活
动,俄罗斯共产党主席久加诺夫在活动上
发表讲话。虽然时代在变迁,人们的观念
在改变,但列宁仍然深埋在俄罗斯人的心
田。在当今的一些民意调查中,接近半数的俄罗斯居民依然对列宁怀有敬意,即使一些18~35岁的年轻人,也有40%以上的人对他持肯定态度。
请思考:
1.列宁对当时的俄国及以后的苏联作出了哪些巨大贡献?
2.我们应该如何认识评价列宁?一、年轻的反叛者
1.童年时代:小时候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
2.中学时代:
(1)接触了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_______________等人的著作,
产生了强烈的革命热情。
(2)哥哥革命的悲剧和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认识到必须_____
_________,从根本上推翻旧制度,建设一个新社会。车尔尼雪夫斯基依靠人民群众3.大学时代:
(1)因参加反对专制政府的学生运动被流放,期间阅读了大量
革命书刊。
(2)1893年在圣彼得堡参加了_______________,发动工人进行
罢工斗争。
(3)1895年,列宁前往日内瓦,会晤了俄国劳动解放社的领导
人___________。马克思主义小组普列汉诺夫二、建党活动
1.准备工作:
(1)组织准备:将圣彼得堡的马克思主义小组联合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雏形。
(2)理论准备:创办《_______》宣传革命理论,这是第一份全俄马克思主义报纸,为建党做理论宣传。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火星报2.建立政党:
(1)标志:1903年夏,俄国_____________第二次代表大会召
开。
(2)内容:通过了在列宁领导下制定的党纲,明确提出_________________的革命纲领,选举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
(3)意义:在俄国建立了主张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标志着列宁主义的诞生。社会民主工党实行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专政【特别提醒】
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也被称为布尔什维主义,主要是关于在一个经济落后的国家里如何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知识点拨】
1.十月革命的历史背景。
(1)俄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国内经济崩溃,人民生活困苦不堪,社会矛盾激化。
(2)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坚决反对帝国主义战争,顺应了民心。
(3)1917年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但资产阶级建立了临时政府。
(4)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参加帝国主义战争,拒绝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俄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矛盾继续激化。 三、领导十月革命
1.理论指导:
(1)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
①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可将其变成
国内战争。
②认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_____或者甚至在_______________
_____首先获得胜利。帝国主义战争少数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2)二月革命后:
①提出革命目标:列宁指出俄国革命必须由_________________
向_____________________过渡,并提出_________________的口
号。
②《四月提纲》的意义:
a.是列宁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俄国革命问题的典范。
b.为布尔什维克党夺取政权和进行______________提供了理论根
据。
(3)七月事件后:写作《___________》一书,系统论述马克思主义
国家学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全部政权归苏维埃国家与革命社会主义建设2.实践指导:
(1)敦促布尔什维克党中央委员会立即组织武装起义。
(2)10月下旬,领导伟大的十月革命,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知识点拨】
2.试述十月革命的特点及胜利原因。
(1)特点
①十月革命走的是通过中心城市武装起义夺取全国政权的革命道路。采用的是暴力夺取政权的形式。
②它打破了马克思主义的传统观念,冲破了帝国主义的包围,在经济相对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单独取得了胜利,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③十月革命经历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紧密相连、急剧发展的不同性质的阶段。(2)胜利原因
①客观原因: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俄国,成为帝国主义各种矛盾表现得最集中、最尖锐的国家;第一次世界大战加速了革命形势的发展,为俄国革命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利用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制度的有利时机;俄国反动军队集中前线,而后方薄弱。
②主观原因:事业的正义性,得到人民的支持,广大的贫苦农民成为革命的同盟军;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及时通过政治、经济、外交措施来巩固政权;各国无产阶级的支援;革命军队的英勇作战。1.根据列宁在童年、中学、大学时代活动的相关史实:
探究分析:
列宁革命信仰确立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1)革命民主主义思想的影响。(2)沙皇专制制度的黑暗。(3)对其哥哥革命悲剧的反思。(4)马克思主义的影响。2.根据列宁为建立无产阶级政党所作的一系列努力。
探究分析:
(1)列宁为建立无产阶级政党作了怎样的准备?俄国真正的无产阶级政党是在哪年建立的?建立的标志是什么?
提示:准备:组织上创建圣彼得堡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思想理论上创办《火星报》宣传革命理论。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二大召开,大会把无产阶级专政写进党章,标志着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真正建立,也标志着列宁主义的诞生。(2)在领导十月革命时列宁在理论上进行了哪些探索?
提示:①发展马克思主义: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的策略,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的理论;②《四月提纲》为布尔什维克党夺取政权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③写作《国家与革命》,系统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四、巩固新生政权
1.严峻形势:
(1)首要问题是_________,以恢复被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
(2)帝国主义国家对苏维埃俄国发动了武装干涉。
(3)国内外反动势力联合起来,企图把___________扼杀在摇篮
里。结束战争苏维埃政权2.措施:
(1)外交上:领导俄国同_____、奥匈帝国议和,退出了第一次
世界大战。
(2)经济上:提出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_________________。
(3)政治上:1918年3月,将首都从彼得格勒迁到_______。
1918年春天,苏维埃政权在俄国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
(4)军事上:领导全俄人民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反对_________武
装干涉和国内___________的斗争中去。
3.结果:1920年底,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德国社会主义建设上来莫斯科帝国主义反革命叛乱五、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背景:1918—1920年反对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时期。
(2)内容:实行_________制、将全部企业没收为国有、实行
_______________和实物配给制等。
(3)影响:对集中全国人力物力争取战争的胜利起了很大
作用。余粮征集国内贸易国有化2.新经济政策:
(1)背景:1921年国内战争基本结束,苏俄面临严重的政治经
济危机,农民对余粮征集制不满。农村发生骚乱和暴动,喀琅
施塔得发生水兵叛乱。
(2)时间:1921年3月。
(3)内容:以_______代替余粮征集制,开放市场,允许
__________及实行租让制、租赁制等方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4)评价:是列宁为首的俄共(布)中央在新形势下对社会主义
建设的探索,使俄国国民经济开始恢复,苏维埃政权得到巩
固,为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打下基础。自由贸易粮食税3.晚年探索:
(1)现代化:非常重视现代化大生产的发展,曾在1920年提出一个
著名公式“共产主义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民族关系:阐述共产党执政条件下正确处理民族问题的一系列
原则。
(3)政权政党:对实行_____________、改善国家机关工作作风、
反对_________等问题进行论述。
4.综合评价:
(1)是继马克思、恩格斯之后国际无产阶级的伟大领袖。
(2)领导_________,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为俄国、世界人
民开创了一条走向社会主义的新路。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国家资本主义官僚主义十月革命【知识点拨】
1.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新经济政策“新”在何处?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排斥商品关系,用军事和行政手段控制社会运转,进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新经济政策是通过在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而新经济政策是在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
(3)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而新经济政策实行经济核算,在无产阶级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实行国家资本主义。2.列宁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方面的贡献。
革命方面:(1)列宁是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创建了俄国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党,制定了革命路线。
(2)领导了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粉碎了国内外敌人的进攻,巩固了新生政权。建设方面:十月革命后,以列宁为首的俄共(布)中央及时调整政策,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以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探索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迅速恢复了国民经济,进一步巩固了苏俄社会主义政权。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在正确分析俄国国情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探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特别提醒】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理论,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是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本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才能取得革命或建设的胜利,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同志们,炮火包围着我们,凶猛的野兽齐向我们猛扑。
祖国的土地上盘踞着暴徒。我们的命运注定只有两种:
不战胜,就在战斗中光荣牺牲。
——苏俄革命诗人杰米扬·别德内依探究分析:
(1)诗中的“野兽”和“暴徒”分别指什么?
提示:帝国主义国家;国内反革命的白卫军。
(2)列宁领导俄国人民作出了怎样的选择?
提示:领导人民投入反对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的斗争中,并取得国内战争的胜利。2.结合苏维埃政权建立后的相关知识:
探究分析:
(1)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怎样的处境?
提示:内部: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白卫军的反革命叛乱;外部:战争还没有结束,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2)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采取了哪些措施?人民有何反应?结果如何?
提示:措施:《和平法令》,与德国、奥匈帝国议和,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土地法令》,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普遍建立起苏维埃政权;反对国内叛乱和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反应:苏俄人民积极支持。结果:1920年,战争取得胜利,政权得以巩固。(3)粮食税是怎样的一种政策?苏俄为什么要用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思路分析】随着内战的结束,政策的失误使苏俄发生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并迅速演化成政治危机。农民不满,水兵叛乱,这一切迫使苏俄政府对直接过渡政策进行总结和思考,经过讨论和调查,1921年3月,苏俄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从当时的社会背景中去找原因。提示:①粮食税是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正常社会主义产品交换过渡的一种政策。
②原因:1921年初内战基本结束后,由于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苏俄经济和社会秩序面临严重危机;农民暴动,水兵叛乱。(4)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列宁和苏联人民进行了哪些探索?
提示: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集中全国人力、物力和财力争取战争胜利,但损害了农民利益。后来实行新经济政策使经济得以恢复,是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为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