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列宁 课件 (3)(共28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列宁 课件 (3)(共28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08 13:38: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8张PPT。第四单元
无产阶级革命家你知道这两句名言是谁说的吗?  我们一定要给自己提出这样的任务:第一,学习, 第二是学习,第三还是学习。  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是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是慢性自杀。第3课
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奠基人列宁课标要求:
  简述列宁领导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基本史实,认识其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方面的贡献。一、从大学生到革命家1、家庭出身:1870年 进步的知识分子家庭
    哥哥是激进的民主革命者天性活泼、好动、爱学习坚毅的性格、强烈的责任感、体谅他人的优秀品质一、从大学生到革命家青年时代的列宁是如何追求进步的?2、投身革命事业,成长为马克思主义者1)1887年,哥哥被处死→探索不同的斗争道路2)1887年,喀山大学法律系学生,结识有革命思想的学生因参加反对沙皇的大会被开除和流放3)1888年,开始阅读马列著作,成为喀山马克思主义小组的积极分子;4)在萨马拉成长为马克思主义者,1889年建立当地和一个马克思主义小组,将《共产党宣言》译成俄文。一、从大学生到革命家2、投身革命事业,成长为马克思主义者  创建布尔什维克党是俄国社会革命形势发展的必然结果,主要表现在:1、在沙皇专制统治下,社会矛盾日益激化;2、工人阶级队伍日益壮大;3、许多干革命者都在试图建立无产阶级政党。二、布尔什维克党的缔造者1、诞生的历史条件阶级基础:组织基础:思想基础:19世纪70年代,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工人阶级力量壮大,需要政党领导 19世纪80年代后,俄国马克思主义传播,出现一批马克思主义小组 伟人的主观努力:二、布尔什维克党的缔造者1、诞生的历史条件伟人的主观努力:A.1893年,在彼得堡指导、教育和组织工人阶级同专制制度进行;成立中心领导小组;B.1895年秋,彼得堡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地位:是俄国革命政党的萌芽,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与俄国工人运动开始结合。C.1900年,创办《火星报》作用:团结了更多的马克思主义者,培养了一批工人运动的领袖,唤醒了更多的民众二、布尔什维克党的缔造者2、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1)地点:开幕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的一个陈旧仓库,后转移到英国伦敦的一个俱乐部2)任务:建立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3)内容:通过了国际共运史上第一个以争取无产阶级专政为基本任务的党纲4)意义:标志着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标志着列宁主义的诞生。  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二、布尔什维克党的缔造者2、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1912年在党的六大上,将孟什维克驱逐出党,布尔什维克成为一个独立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5)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建党组织原则存在分歧列宁对孟什维克的批判6)使布尔什维克党成为独立的无产阶级政党:列宁主义的早期思想:1、无产阶级掌握革命领导权;
2、与农民结盟,是革命胜利的保证;
3、革命胜利的手段是武装起义;
4、胜利后建立工农民主专政(苏维埃),并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三、列宁在十月1、十月革命的历史背景:1)俄国参加一战,导致国内经济崩溃,人民生活困苦不堪,社会主义矛盾激化;社会矛盾孕育了这场革命。2)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坚决反对帝国主义战争,顺应了民心;3)1917年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但资产阶级建立了临时政府;4)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参加帝国主义战争,拒绝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俄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矛盾继续激化。革命的条件日渐成熟三、列宁在十月2、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1)号召者:二月革命前号召俄国人民“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2)组织策划者:二月革命后,发表《四月提纲》,号召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1917年9月,发出夺取政权的号召,制定武装起义的具体计划;3)指挥者:1917年11月6日(俄历10月24日),亲自指挥起义;起义胜利后,成立第一届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任主席。三、列宁在十月3、十月革命的意义:  苏维埃政权的建立,标志着十月革命取得的胜利,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1)性质: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2)国内:使经济文化并不发达的俄国,摆脱了封建残余的束缚和剥削阶级的统治,建立起新型的无产阶级专政,开辟出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3)世界:给各国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人民展示了一条崭新的寻求解放的道路4)人类历史:世界现代史的开端5)对马克思主义:是对马义理论的实践、完善与发展四、新经济政策1、实施背景:战争的破坏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的失误苏俄国民经济濒临崩溃农民暴动企业生产低迷苏维埃政权面临严重的
经济和政治危机
1921年,俄共(布)十大通过
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
→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四、新经济政策2、主要内容工业分配实行余粮收集制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取消商品贸易,一切生活必需品由国家集中分配允许自由贸易和商品交换,多种经济成分共存按劳分配强制劳动,“不劳动者不得食”实行租让制、租赁制,恢复私人小企业,进行工业管理体制的改革固定的粮食税(实物税)→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四、新经济政策3、作用及历史意义:①巩固了苏维埃政权,使国家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②对在小农经济占优势的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展开了进一步的探索,打到了一条使落后的俄国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途径,这就是确立与落后的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在生产力发的基础上,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1)实质:是苏维埃国家过渡时期经济发展的长期政策2)作用:③对以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经济建设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利用市场关系和资本主义来稳定发展社会主义或国家资本主义五、列宁的政治遗嘱1、撰写的理论著作《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国家与革命》等作用:创造性的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史学界一般认为,列宁对于帝国主义阶段论述的一些观点,现在看来是不正确的。五、列宁的政治遗嘱2、列宁的政治遗嘱:列宁晚年对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一些反思及看法和在病床上口授的最后一批书信3、列宁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思想:革命思想:十月革命的特殊性建设思想:1)经济文化建设2)国家党政机关改革3)民族问题作用:
  不仅对苏联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对于整个社会主义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列宁的政治遗嘱是列宁主义的重要组成总分,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 关于斯大林,信中说:“斯大林同志当了总书记,掌握了无限权力,他能不能永远十分谨慎地使用这一权力,我没有把握。” 1923年1月4日,列宁对12月24日的信作了具体的补充,建议免去斯大林的总书记职务:斯大林太粗暴,这个缺点在我们中间,在我们共产党人相互交往中是完全可以容忍的,但是在总书记的职位上就成为不可容忍的了。因此,我建议同志们仔细想一个办法把斯大林从这个职位上调开,任命另一个人担任这个位置,这个人在所有其他方面只要有一点强过斯大林同志,这就是较为耐心、较为谦恭、较有礼貌、较能关心同志,而较少任性等等。   列宁怕收信人对此掉以轻心,所以接着强调:   这一点看来可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是我想,从防止分裂来说,从我前面所说的斯大林和托洛茨基的相互关系来看,这不是小事,或者说,这是一种可能具有决定意义的小事。 列宁给党中央领导班子的遗嘱与最后的建议信:(注)这些文章列宁都要求发表,但阻力重重,政治局讨论时就不同意发表,敷衍了列宁 。直到1964年出的俄文第5版第45卷才恢复原貌!五、列宁的政治遗嘱3、列宁的逝世1918年8月,列宁遭到暗杀,身受两处重伤。刺杀列宁的女特务:芬妮·卡普兰五、列宁的政治遗嘱3、列宁的逝世1924年1月,因脑溢血逝世五、列宁的政治遗嘱4、对列宁的评价1)伟大的思想家: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结合俄国实际,创立列宁主义;2)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③为世界人民指明新方向。①领导俄国十月革命,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创历史新纪元;②巩固政权,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毕生努力;列宁的贡献:
①一个政党:
②一个国家:
③一个主义:
④一大政策:
实行新经济政策,探索俄国发展道路缔造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党领导十月革命,创立社会主义俄国发展马克思主义,形成列宁主义建设方面:十月革命后,以列宁为首的党和苏维埃政权及时调整政策,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以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探索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迅速恢复了国民经济,进一步巩固了苏俄社会主义政权。 1、评价列宁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方面的贡献。革命方面:列宁是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创建了俄国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党,制定了革命路线;领导了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粉碎了国内外敌人的进攻,巩固了新生政权。  它还表明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这对于今天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建设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都具有借鉴和指导作用。2、评价新经济政策对苏维埃俄国、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意义。  新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是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根据俄国社会生产力状况对社会生产关系所做的一次正确调整和为向社会主义过渡而探索出的一条正确的途径,它对于缓和社会危机、巩固工农联盟、恢复国民经济起了重大作用。3、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再到晚年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列宁的思想在不断改变,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列宁作为无产阶级政治家所具备的与时俱进的精神,同时也说明了社会主义运动是在探索中不断前进的,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