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8张PPT)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新课导入
独立自主是中国外交的基石。
天下为公是中国外交的胸怀。
公平正义是中国外交的坚守。
互利共赢是中国外交的追求。
服务发展是中国外交的使命。
外交为民是中国外交的宗旨。
——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
开国大典上,毛泽东向全世界宣告:
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的外交政策是什么?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外交政策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新中国在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了一个好的外部环境。
2.外交环境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2.外交环境
1950年,中苏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这对促进中国经济恢复和发展,打破帝国主义国家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2.外交环境
1949.10—1950.10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17个国家
1.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联) 10.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
2.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 11.越南民主共和国
3.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 12.印度共和国
4.匈牙利人民共和国 13.瑞典王国
5.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14.丹麦王国
6.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 15.缅甸联邦
7.波兰人民共和国 16.瑞士联邦
8.蒙古人民共和国 17.芬兰共和国
9.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2.外交环境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这种孤立与排斥导致美中多年的冷战局面,同时……最终导致了中苏结盟,使这一时期美国对华政策宣告失败。
——《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对华政策》
(2)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
2.外交环境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中国积极主动走向世界】
中国
世界
积极
主动
打破美国封锁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晚清时期,英国背着中国政府划出一条本来就非法的“麦克马洪线”。把中国西藏9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划给英属印度。此后,这一地区,就成为中印两国争夺的焦点地区之一了。
1953年,我国政府同印度就西藏问题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准则。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和平共处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5.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发展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周恩来总理与尼赫鲁
周恩来总理与吴努
5.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发展
“【知识解析】周恩来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6.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影响
材料一:俄罗斯和平与和解联合会主席卡梅沙诺夫表示:“60年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日本外务省前国际情报局局长孙崎享说:“虽然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60年前发表的,但它仍适用于当今的国际社会。”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6.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影响
材料二:尽管在其提出后的几十年中,世界形势已发生变化,在某些方面甚至可以说是发生了剧变,但这些原则直至今天依然适用。
——美国前国务卿舒尔茨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6.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影响
材料三:1954年6月28日,中印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指出:在亚洲及世界各地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然而,如果接受上诉各项原则并按照这些原则办事,任何一国又都不干涉另一国,这些差别就不应该成为和平的障碍或者冲突,有关各国中每一国家的领土主权和互不侵犯有了保证,这些国家就能和平相处并互相友好。这就会缓和目前存在于世界上的紧张局势,并有助于创造和平的气氛。
——《中国外交史》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6.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影响
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为什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能够赢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呢?
因为它体现了尊重.平等.和平的核心理念,这代表了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心声。在冷战时期两极格局之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保证了国家根本利益,为实现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提供了交往和沟通的基础,因此,有利于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能够赢得各国的支持和认同。
【想一想】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2014年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中、印、缅三国在北京共同举办纪念大会。习近平主席说,新形势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神不是过时了,而是历久弥新、历久弥深、历久弥坚。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指导国际关系、解决纷争、维护地区和平发挥重要的作用。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角色扮演】我是外交官
日前,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访美期间,日美发表声明重申《美日安保条约》第5条涵盖钓鱼岛。声明强调,两位领导人“反对任何破坏日本管辖这些岛屿的单方行动”。
假如你是外交部新闻发言人,请你运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一份简短声明,给予日本和美国的错误行径以强有力的回击!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步入日内瓦会议会场的周恩来
7.日内瓦会议
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
会议期间周恩来出色的外交才能和政治家风度,为新中国赢得了很高的国际声誉,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打开新中国外交的新局面作出了巨大贡献。
二、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1.万隆会议的背景
新中国积极发展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团结与合作。
二、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2.万隆会议
“克什米尔公主号空难事件”
万隆会议召开前夕,中国代表团部分成员乘坐印度国际航空公司“克什米尔公主号”飞机,由香港前往印度尼西亚。台湾特务机关阴谋刺杀周恩来,在飞机上安置了炸弹,致使飞机中途爆炸坠毁,十余人遇难。周恩来因行程有变,未搭乘此飞机,幸免于难。中国代表团并没有被这一破坏活动吓倒,仍然参加了这次会议。
二、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2.万隆会议
(1)召开:1955年,印度尼西亚万隆
(2)地位: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
二、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2.万隆会议
中国遇到的问题: 帝国主义国家挑拨一些国家的代表当着中国代表的面攻击共产主义,甚至怀疑中国对邻国搞“颠覆”活动。
一些国家在美国怂恿和蛊惑之下把矛头指向了社会主义的中国。有的污蔑共产主义是一种“新形势的殖民主义”有的提出“亚非国家当前面临的问题不是反对殖民主义,而是反对共产主义”,并要与美国联合反对共产主义。
二、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2.万隆会议
(3)结果: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
二、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2.万隆会议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共产党人从不讳言我们相信共产主义和认为社会主义制度是好的。但是,在这个会议上用不着来宣传个人的思想意识和各国的政治制度,虽然这种不同在我们中间显然是存在的。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到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
——《中华人民共和国首席代表周恩来在亚非会议全体会议上的补充发言》
二、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想一想】
思考“求同存异”中的“同”和“异”各指什么?
同:共同的历史遭遇 :曾经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
共同的现实问题 :如何发展国家经济,维护民族独立,
促进世界和平
异: 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
实质:国家不分社会制度,应撇开分歧求共识,加强团结,增进友谊。
“【历史地图】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形势”
二、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二、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亚非人民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精神,称为“万隆精神”。
2.万隆会议
二、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中国总理的发言应受到最大的重视。
——(印)尼赫鲁
这个演说是对抨击中国的人一个很好的答复。
——(缅)吴努
周恩来善于等待时机的外交才能简直是登峰造极。
——一位美国记者
一个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中的作用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2.万隆会议
二、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1956年总理访问柬埔寨
周恩来总理访问锡兰
1956年周恩来总理访问越南
3.万隆会议的意义
小组合作探究
二、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
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下,中国以独立自主的形象面对世界,打破了外交孤立,与苏联等国建交;以和平共处的原则影响世界,加强了与周边邻国的友好关系;以求同存异的智慧感动世界,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周恩来总理以巨大的个人魅力、高超的外交智慧和战略家的高瞻远瞩,让新中国的外交取得巨大成就,为中国今后的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外交基础。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