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蛋白质 油脂
1.唐代赵蕤所题《嫘祖圣地》碑文记载:“生前首创种桑养蚕之法,抽丝编绢之术;谏诤黄帝,旨定农桑,法制衣裳……弼政之功,殁世不忘。”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抽丝编绢”涉及化学变化
B.蚕丝水解可以生成葡萄糖
C.丝绸制品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不能高温熨烫
D.蚕丝和棉纤维都是天然高分子,不能灼烧鉴别
2.中国科技的重大创新成果之一是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在人工条件下,利用一氧化碳、氨等为原料大规模生物合成蛋白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蛋白质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
B.蛋白质中只含C、H、O、N四种元素
C.CO、NH3均是非电解质
D.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
3.下列过程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有沉淀析出
B.皮肤不慎沾上浓硝酸而呈现黄色
C.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有沉淀析出
D.用稀释的福尔马林溶液(0.1%~0.5%)浸泡植物种子
4.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油脂属于酯类
B.某些油脂兼有酯和烯烃的一些性质
C.植物油可与H2发生加成反应制得人造脂肪
D.油脂能保持人体的体温,但不能保护内脏器官
5.有关物质水解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可用碘水检验淀粉水解是否完全
B.油脂在酸性条件下水解与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程度不同,产物不完全相同
C.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为氨基酸
D.纤维素、淀粉在人体内水解的最终产物相同
6.下列有关蛋白质的性质描述正确的是( )
A.蛋白质均不溶于水
B.蛋白质完全燃烧的产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
C.消毒过程中细菌蛋白质发生了水解
D.农业上用波尔多液(由硫酸铜、生石灰和水制成)杀菌是应用了蛋白质变性原理
7.有一种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
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该化合物是 (填字母,下同)。
A.烯烃 B.油脂
C.蛋白质 D.糖类
(2)该化合物的密度 。
A.比水大 B.比水小 C.与水相同
(3)常温下该化合物呈 。
A.液态 B.固态 C.气态
(4)下列物质中,能与该物质反应的有 。
A.NaOH溶液 B.溴水 C.乙醇
D.乙酸 E.H2
8.青霉素是医学上一种常用的抗生素,在体内经酸性水解后,得到青霉氨基酸,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分子中—SH与—OH具有类似性质)。下列关于青霉氨基酸的推断,不合理的是( )
A.青霉氨基酸具有两性
B.青霉氨基酸能发生酯化反应
C.青霉氨基酸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均在同一平面上
D.1 mol青霉氨基酸与足量的金属钠反应生成1 mol H2
9.鉴别淀粉、蛋白质、葡萄糖水溶液,可依次分别使用的试剂和对应的现象正确的是( )
A.碘水,变蓝;新制的Cu(OH)2,砖红色沉淀;浓硝酸,变黄
B.浓硝酸,变黄;新制的Cu(OH)2,砖红色沉淀;碘水,变蓝
C.新制的Cu(OH)2,砖红色沉淀;碘水,变蓝;浓硝酸,变黄
D.碘水,变蓝;浓硝酸,变黄;新制的Cu(OH)2,砖红色沉淀
10.(2024·张家口联考)故宫发现的第一个有彩绘的宝匣,内盛放金、银、铜、铁、锡五种元宝,五色宝石,五色缎,五色真丝线和五谷等。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五种元宝主要成分属于金属
B.五色宝石主要成分属于无机非金属
C.五色缎主要成分为蛋白质
D.五色真丝线和五谷主要成分均属于多糖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棉花、淀粉、蔗糖都属于糖类,完全水解后只得到葡萄糖
B.汽油和食用油在酸性、碱性条件下都可以发生水解
C.用食盐腌制后的鸡蛋可以食用,但变性的鸡蛋一定不能食用
D.根据纤维燃烧产生的气味,确定该纤维是否为蛋白质纤维
12.射礼是中华礼仪文化的重要形式之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做弓箭的木质材料上涂有一层桐油(一种植物油),桐油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B.铁质马镫材料一般为生铁,生铁的熔点低于纯铁
C.木质马鞍的材料一般为桦木,桦木的主要成分纤维素属于糖类
D.箭杆尾部羽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具有两性
13.(1)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填字母)。
A.蚕丝、棉花和羊毛的主要成分都是纤维素
B.我们平时吃的豆腐中主要含有蛋白质
C.“病毒感冒”的元凶是一种油脂
D.生物实验室一般用质量分数为40%的甲醛水溶液保存生物标本
(2)如果发现有人误服重金属盐而出现了轻微中毒症状,需要马上对病人进行抢救。
①你认为下列物质可以利用的有 (填字母)。
A.碳酸钡 B.豆浆
C.碘酒 D.熟鸡蛋
E.酒精 F.生牛奶
②当你用所选物质对病人进行抢救以后,下一步的做法是 (填字母)。
A.建议病人尽快去医院治疗
B.将病人安置于通风处呼吸新鲜的空气
C.建议病人卧床休息
(3)血液中有一种含铜的呈蓝色的蛋白质分子,其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51 000。已知该蛋白质分子中铜的质量分数为0.34%,平均每个该蛋白质分子中铜原子的个数为 。
14.实验室用燃烧法测定某种氨基酸(CxHyOzNp)的分子组成。取W g该种氨基酸放在纯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CO2、H2O和N2。现按图示装置进行实验: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实验开始时,首先要通入一段时间的氧气,其目的是 。
(2)以上装置中需要加热的仪器有 (填字母,下同),操作时应先点燃 处的酒精灯。
(3)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装置D的作用是 。
(5)读取N2体积时,应注意:
① ;
② 。
(6)实验中测得N2的体积为V mL(已折算为标准状况)。为确定此氨基酸的分子式,还需要的有关数据有 (填字母)。
A.生成CO2气体的质量
B.生成水的质量
C.通入氧气的体积
D.氨基酸的相对分子质量
第2课时 蛋白质 油脂
1.C “抽丝编绢”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A错误;蚕丝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水解可以生成氨基酸,B错误;丝绸制品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不能高温熨烫,因为高温会使蛋白质变性,C正确;蚕丝属于蛋白质,棉纤维属于纤维素,都是天然高分子,能灼烧鉴别,灼烧时有烧焦羽毛气味的是蚕丝,D错误。
2.B 天然的、人工合成的蛋白质都是高分子化合物,A正确;蛋白质中除含有C、H、O、N四种元素外,还可能含有S等元素,B错误;CO、NH3均是非电解质,C正确;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天然蛋白质的水解产物是α-氨基酸,D正确。
3.A A项,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是盐析过程,蛋白质性质并无变化,即没有新物质生成,不是化学变化;B项,皮肤不慎沾上浓硝酸显黄色属于蛋白质的显色反应,是化学变化过程;C项,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析出沉淀是因为蛋白质发生了变性,属于化学变化;D项,用稀释的福尔马林溶液杀灭种子上的细菌和微生物,原理是使这些生物体的蛋白质发生变性,是化学变化。
4.D 油脂既可保持人体的体温,又具有保护内脏器官的作用。
5.D 若淀粉水解不完全,遇到碘水会变蓝,A正确;油脂在酸性条件下水解得到高级脂肪酸和甘油,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得到高级脂肪酸盐和甘油,产物不完全相同,B正确;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C正确;纤维素在人体内不能水解,淀粉在人体内最终水解为葡萄糖,D错误。
6.D 有的蛋白质能溶于水,如鸡蛋清等,A错误;蛋白质由碳、氢、氧、氮等元素组成,完全燃烧的产物除二氧化碳和水外,还有含氮的物质等,B错误;消毒过程是蛋白质发生了变性,而不是水解,C错误。
7.(1)B (2)B (3)A (4)ABE
解析:该有机物是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属于油脂;其密度比水小;因油脂的烃基中含碳碳双键,故该油脂常温下呈液态。该油脂分子结构中含有碳碳双键和酯基,因此它能在NaOH溶液的作用下发生水解反应,能与H2或Br2发生加成反应。
8.C 含氨基和羧基,则青霉氨基酸具有两性,A正确;含—COOH,可与醇发生酯化反应,B正确;含—CH3、—CH2—、均为四面体结构,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在同一平面上,C错误;—COOH、—SH均可与Na反应,则1 mol青霉氨基酸与足量的金属钠反应生成1 mol H2,D正确。
9.D 淀粉遇碘单质变蓝,可用碘水鉴别淀粉溶液;蛋白质遇浓硝酸变黄,可用浓硝酸鉴别蛋白质溶液;葡萄糖溶液在碱性条件下与新制的Cu(OH)2共热生成砖红色沉淀,可用新制的Cu(OH)2鉴别葡萄糖溶液。
10.D 金、银、铜、铁、锡都是金属单质,属于金属,A正确;像钻石、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金绿猫眼等都是珍贵宝石,五色宝石主要成分属于无机非金属,B正确;缎纹织物主要成分为蛋白质,C正确;五色真丝线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不属于多糖,D错误。
11.D 蔗糖水解生成葡萄糖和果糖,A错误;汽油的成分为烃的混合物,不能水解,B错误;加热可以使蛋白质变性,如加热煮鸡蛋,煮熟的鸡蛋可以食用,C错误;蛋白质灼烧具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据此可以判断该纤维是否为蛋白质纤维,D正确。
12.A 油脂的相对分子质量并不大,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A错误;生铁是含碳量较高的铁合金,熔点比纯铁低,B正确;纤维素属于糖类中的多糖,C正确;蛋白质中的—NH2可与酸反应,—COOH 可与碱反应,具有两性,D正确。
13.(1)BD (2)①BF ②A (3)8
解析:(1)棉花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蚕丝、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A错误;豆腐中主要含有蛋白质,B正确;病毒是蛋白质,C错误;40%甲醛水溶液可使蛋白质变性,可用于保存生物标本,D正确;故选B、D。(2)①豆浆和生牛奶中含有较多的未变性的蛋白质,可以与重金属盐作用,从而降低其对人体的伤害,熟鸡蛋中的蛋白质已经变性,不能与重金属盐作用,故选B、F;②重金属盐中毒者服用生牛奶等虽然能降低重金属盐对人体的伤害,但不能完全消除,病人去医院进行更有效的治疗才是最佳选择,故选A。(3)平均每个蛋白质分子中Cu原子的个数为≈8。
14.(1)排除装置中的空气 (2)AD D
(3)CxHyOzNp+O2xCO2+H2O+N2
(4)吸收多余的O2,保证最终收集的气体是N2
(5)①装置内气体冷却至与外界温度相同,量筒液面应与广口瓶内液面相持平 ②视线应与刻度线的凹液面最低处相切 (6)ABD
解析:(1)实验开始时,首先要通入一段时间的氧气,其目的是排除系统中的空气。
(2)题给装置中需要加热的仪器有AD,因为A为样品燃烧装置,D为将氧气除去的装置,故都需要加热;操作时应先点燃D处的酒精灯。
(3)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xHyOzNp+O2xCO2+H2O+N2。
(4)装置D的作用是吸收多余的O2,保证最终收集的气体是N2。
(5)读取N2体积时,应注意:①装置内气体冷却至与外界温度相同,量筒液面应与广口瓶内液面相持平;②视线应与刻度线的凹液面最低处相切。
(6)实验中测得N2的体积为V mL(已折算为标准状况)。为确定此氨基酸的分子式,还需要的有关数据有生成CO2气体的质量、生成水的质量、氨基酸的相对分子质量,通入氧气的量跟测定氨基酸的分子式无关,本题选A、B、D。
4 / 4第2课时 蛋白质 油脂
课程 标准 1.了解蛋白质、油脂的组成,掌握蛋白质、油脂的主要性质。 2.结合实例认识蛋白质、油脂等有机物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分点突破(一) 蛋白质
一、蛋白质
1.组成特点
(1)物质类别
结构 的 。
(2)组成元素
、 、 、 、 等。
2.氨基酸(α-氨基酸)的结构
(1)结构
①结构通式:。
②官能团: 和 。
③结构特点:氨基和羧基连在 碳原子上。
(2)常见的氨基酸
①甘氨酸: 。
②苯丙氨酸: 。
3.氨基酸的聚合
在一定条件下,氨基酸之间能发生聚合反应,生成更为复杂的 ,进而构成 。
4.蛋白质的性质与用途
(1)溶解性
① 蛋白质:如鸡蛋清。
② 蛋白质:如毛、丝。
(2)水解反应
①水解产物:生成多肽,多肽进一步水解,最终生成 。
②条件:酸、碱或酶催化。
③反应
④断键原理: 断裂,C上加 ,N上加 。
(3)蛋白质的变性
①含义:在某些因素的影响下,蛋白质的溶解度下降,并失去生理活性。
②物理因素: 、紫外线等。
③化学因素:重金属的盐类、强酸、强碱、 、 等。
(4)蛋白质的特征反应
①蛋白质显 。
②蛋白质产生类似 的特殊气味。
(5)用途
5.酶
绝大多数酶是 ,是生物体内重要的 。
1.下列关于蛋白质的组成与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蛋白质在酶的作用下水解的最终产物为氨基酸
B.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CuSO4、Na2SO4浓溶液,均会使其变性
C.天然蛋白质仅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
D.蛋白质和氨基酸都是有机高分子
2.“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下面关于蛋白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可以通过灼烧时的特殊气味来鉴别蛋白质
B.部分蛋白质溶液遇浓硝酸会变黄
C.蛋白质在酶的作用下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
D.若误食重金属盐而引起中毒,可服用大量牛奶或豆浆进行解救
分点突破(二) 油脂
1.概念与结构
(1)概念
①油脂:可以看作是 与 通过 反应生成的酯。
②甘油
化学名称 结构简式 物质类别
③常见的高级脂肪酸
名称 结构简式
饱和脂肪酸 硬脂酸
软脂酸
不饱和脂肪酸 油酸
亚油酸
(2)结构
①结构通式
②R、R'、R″代表高级脂肪酸的烃基,可以相同或不同。
③天然油脂都属于 。
④油脂相对分子质量较大,但不是高分子化合物。
2.分类
3.物理性质
状态 密度 黏度 溶解性
油: 脂肪: 比水 比较 , 有油腻感 溶于水, 溶于有机溶剂
4.化学性质
(1)多数油脂兼有烯烃和酯的性质
(2)油脂在人体内的变化
5.酯与油脂的区别
6.油脂和矿物油的区别和联系
物质 油脂 矿物油
脂肪 油
组成 多种高级脂肪酸与甘油形成的甘油酯 多种烃(石油及其分馏产品)的混合物
含饱和烃基多 含不饱和 烃基多
性质 固态或半固态 液态 具有烃的性质,不能水解
具有酯的性质,能水解;油具有烯烃的性质,能加成
鉴别 加入含酚酞的NaOH溶液,加热,红色变浅 加入含酚酞的NaOH溶液,加热,无变化
举例 牛油、羊油 菜籽油、 花生油 煤油、润滑油、石蜡油
1.植物油能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吗?为什么?
2.有机物质属于油脂吗?为什么?
3.已知油酸甘油酯的结构为
,该油脂能发生氢化反应。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该油脂也能发生皂化反应,请问该油脂发生皂化反应的产物是什么?
1.关于油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硬脂酸甘油酯可表示为
B.花生油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植物油通过催化加氢可转变为氢化油
D.油脂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可用于制造肥皂
2.下列有关油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油脂是人体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在饮食中应尽可能多地食用
B.油和脂肪属于酯类,二者互为同系物
C.油脂一般具有酯类的一些性质
D.油脂都可以在酸性条件下发生皂化反应生成甘油和高级脂肪酸
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营养均衡。下列营养物质属于有机高分子的是( )
A.油脂 B.蛋白质
C.蔗糖 D.葡萄糖
常见有机物的检验和鉴别(探究与创新)
【典例】 下列有关化学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向经唾液充分作用后的苹果汁中滴入碘化钾检验淀粉的存在
B.可以用热的浓NaOH溶液来区分植物油和己烷液体
C.将蔗糖和稀H2SO4加热水解后的液体取出少许,加入新制的Cu(OH)2并加热,有砖红色沉淀生成,证明其水解产物具有还原性
D.蛋白质溶液中加入丙酮可以使蛋白质从溶液中析出,再加水又能溶解
【规律方法】
常见有机物的检验
(1)利用溶解性
(2)利用密度
(3)利用燃烧现象
(4)常见有机物的检验方法
物质 试剂与方法 现象
烯烃、炔烃 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褪色
醇 钠 产生气体
醛(葡萄糖、麦芽糖等还原糖) 银氨溶液、加热或新制的氢氧化铜、加热 产生银镜或产生砖红色沉淀
羧酸 紫色石蕊溶液或碳酸钠溶液、碳酸氢钠溶液 变红或产生气体
酯 氢氧化钠溶液(滴有酚酞)、加热 溶液红色变浅或褪色,不分层
淀粉 碘水 变蓝色
蛋白质 浓硝酸或灼烧 变黄色或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
【迁移应用】
1.向有机化合物X中加入合适的试剂(可以加热),检验其官能团。下列有关结论不正确的是( )
选项 试剂 现象 结论
A 金属钠 有气体产生 含羟基或羧基或羟基和羧基
B 银氨溶液 产生银镜 含有醛基
C 碳酸氢钠溶液 产生气泡 含有羧基
D 溴水 溶液褪色 含有碳碳双键
2.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以及对应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向汽油和地沟油中分别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并加热,现象不同 可鉴别出地沟油
B 分别向鸡蛋清水溶液中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均产生沉淀 蛋白质遇盐变性
C 已知乙醇在催化剂作用下加热产生乙烯,将加热产生的气体通入少量酸性KMnO4溶液,溶液紫红色褪去 有乙烯生成
D 向蔗糖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水浴加热一段时间,再加入新制的Cu(OH)2,用酒精灯加热,未见砖红色沉淀 蔗糖未水解
1.误食重金属盐会引起中毒,下列急救方法不能用于解毒的是( )
A.立即喝大量的食盐水 B.立即喝大量牛奶
C.立即喝大量的豆浆 D.立即喝大量蛋清
2.下列关于油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油脂在人体内的水解产物是硬脂酸和甘油
B.天然油脂大多是由混合甘油酯分子组成的混合物
C.脂肪里的饱和烃基的相对含量较大,熔点较高
D.油脂的主要成分是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属于酯类
3.在一定条件下,动植物油脂与醇反应可制备生物柴油,化学方程式如下:
+
+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柴油由可再生资源制得
B.生物柴油是不同酯类组成的混合物
C.动植物油脂是高分子化合物
D.“地沟油”可用于制备生物柴油
4.棉花和羊毛都具有的特点是( )
A.遇浓硝酸显黄色
B.灼烧后有烧焦羽毛的气味
C.燃烧产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
D.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水解反应
5.下列有关油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油脂无论在酸性还是碱性条件下水解都可以得到甘油
B.油脂在小肠内受酶的催化作用而水解,生成的高级脂肪酸和甘油作为人体营养被肠壁吸收,同时提供人体活动所需要的能量
C.油脂中的碳链为碳碳单键时,主要是高沸点的动物脂肪
D.油脂是人体所需的基本营养物质之一,应尽量地多食用油脂物质
6.有机化合物与人类生活密不可分,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常涉及化学知识。
(1)有下列几种食品:
①花生油中所含人体所需的主要营养物质为 (填“糖类”“油脂”或“蛋白质”)。
②吃饭时,咀嚼米饭一会儿后感觉有甜味,是因为淀粉发生了 (填字母)反应。
A.分解 B.水解 C.裂解
(2)在日常生活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填字母)。
A.用灼烧法鉴别毛织品和棉织品
B.用纯碱洗涤锅盖上的油渍
C.用闻气味的方法鉴别白酒和米醋
D.用淀粉溶液鉴别加碘食盐和不含碘的食盐
第2课时 蛋白质 油脂
【基础知识·准落实】
分点突破(一)
师生互动
一、1.(1)复杂 天然有机高分子 (2)碳 氢 氧 氮 硫 2.(1)②氨基(—NH2) 羧基(—COOH) ③同一个
(2)①H2N—CH2—COOH ② 3.多肽 蛋白质 4.(1)①水溶性 ②难溶性 (2)①氨基酸
④C—N 羟基 氢 (3)②加热 ③乙醇 甲醛 (4)①黄色
②烧焦羽毛 5.蛋白质 催化剂
自主练习
1.A 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为氨基酸,A正确;Na2SO4是轻金属盐,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Na2SO4浓溶液,不会使其发生变性,B错误;某些蛋白质还含有S、P等元素,C错误;蛋白质是有机高分子而氨基酸不是,D错误。
2.C 蛋白质水解生成氨基酸,不是葡萄糖,C错误。
分点突破(二)
师生互动
1.(1)①高级脂肪酸 甘油(丙三醇) 酯化 ②丙三醇 三元醇 ③C17H35COOH C15H31COOH
C17H33COOH C17H31COOH (2)③混合物 2.液 3.液体 固体 小 大 难 易
探究活动
1.提示:能;植物油中含有较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甘油酯。
2.提示:不属于油脂;原因是该物质是甘油和乙酸形成的酯,而乙酸不属于高级脂肪酸。
3.提示:+3H2。该油脂发生皂化反应的产物有油酸盐和甘油。
自主练习
1.A 硬脂酸为饱和高级脂肪酸,其结构可以表示为C17H35COOH,硬脂酸甘油酯可表示为,A错误;花生油含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甘油酯,含有碳碳双键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正确;植物油含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甘油酯,可以和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氢化油,C正确;油脂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发生皂化反应制造肥皂,D正确。
2.C 油脂虽是人体必不可少的基本营养物质,但也不是食用越多越好,A错误;油和脂肪中烃基种类不同,油的分子组成中含有不饱和烃基,而脂肪中多为饱和烃基,二者不互为同系物,B错误;油脂在碱性条件下发生水解又称皂化反应,D错误。
3.B 油脂是高级脂肪酸和甘油生成的酯,不属于高分子,A错误;蛋白质是天然的高分子化合物,B正确;蔗糖属于二糖,分子式为C12H22O11,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C错误;葡萄糖属于单糖,分子式为C6H12O6,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D错误。
【关键能力·细培养】
【典例】 提示:要检验淀粉的存在应使用碘水,A错误;植物油为不饱和脂肪酸甘油酯,己烷为烃类化合物,可以利用酯和烃的性质不同进行区分,加入NaOH溶液加热,植物油水解不分层,而己烷不发生反应分层,可根据现象不同进行区别,B正确;未加NaOH中和多余的H2SO4,不会出现砖红色沉淀,C错误;丙酮可以使蛋白质变性,加水后蛋白质不能溶解,D错误。
迁移应用
1.D 遇金属钠有气体产生,说明有机化合物X中含羟基和羧基中的至少一种,A项正确;遇银氨溶液产生银镜,说明有机化合物X中含醛基,B项正确;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产生气体,说明有机化合物X中含有羧基,C项正确;有机化合物X中含碳碳三键也能使溴水褪色,因此溴水褪色不能证明有机化合物X中一定含有碳碳双键,D项错误。
2.A 向鸡蛋清水溶液中加入(NH4)2SO4,蛋白质发生盐析,B项错误;乙醇也能使KMnO4溶液褪色,C项错误;加Cu(OH)2前未加NaOH中和H2SO4,导致实验失败,D项错误。
【教学效果·勤检测】
1.A 牛奶、豆浆、蛋清均含有大量蛋白质,立即服用,可以减轻重金属盐对人体蛋白质的作用,起到解毒的效果。
2.A 油脂在小肠内的水解产物是高级脂肪酸和甘油,不一定是硬脂酸,A错误;天然油脂是混合物,多数是混合甘油酯,B正确;油脂的主要成分是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D正确。
3.C 制备生物柴油的动植物油脂及短链醇可以再生,A项正确;生物柴油为不同酯类组成的混合物,B项正确;动植物油脂为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不是高分子化合物,C项错误;“地沟油”中含有油脂,可以用于制备生物柴油,D项正确。
4.D 棉花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羊毛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二者共同的性质是都能发生水解反应。“遇浓硝酸显黄色、灼烧后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是蛋白质的特征反应;蛋白质燃烧不仅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还生成含氮的物质、硫的氧化物等。
5.D 油脂是人体所需的基本营养物质之一,但要注意膳食平衡,既要避免过多食用油脂导致脂肪堆积,也要避免单纯追求减肥,导致营养不良情况的发生。
6.(1)①油脂 ②B (2)D
解析:(1)①花生油属于油脂。②米饭里的主要营养物质是淀粉,淀粉在酶作用下发生水解得到有甜味的糖类物质。(2)毛织品主要成分为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A正确;油渍属于油脂,在碱性条件下可水解,B正确;闻气味可鉴别白酒和米醋,C正确;食盐中加入的是KIO3,不是I2,不能用淀粉溶液鉴别加碘食盐和不含碘的食盐,D错误。
8 / 8(共89张PPT)
第2课时 蛋白质 油脂
课程 标准 1.了解蛋白质、油脂的组成,掌握蛋白质、油脂的主要性质。
2.结合实例认识蛋白质、油脂等有机物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目 录
1、基础知识·准落实
2、关键能力·细培养
3、教学效果·勤检测
4、学科素养·稳提升
基础知识·准落实
1
梳理归纳 高效学习
分点突破(一) 蛋白质
一、蛋白质
1. 组成特点
(1)物质类别
结构 的 。
(2)组成元素
、 、 、 、 等。
复杂
天然有机高分子
碳
氢
氧
氮
硫
2. 氨基酸(α-氨基酸)的结构
(1)结构
①结构通式: 。
②官能团: 和 。
③结构特点:氨基和羧基连在 碳原子上。
氨基(—NH2)
羧基(—COOH)
同一个
(2)常见的氨基酸
①甘氨酸: 。
②苯丙氨酸: 。
H2N—CH2—COOH
3. 氨基酸的聚合
在一定条件下,氨基酸之间能发生聚合反应,生成更为复杂的
,进而构成 。
4. 蛋白质的性质与用途
(1)溶解性
① 蛋白质:如鸡蛋清。
② 蛋白质:如毛、丝。
多
肽
蛋白质
水溶性
难溶性
(2)水解反应
①水解产物:生成多肽,多肽进一步水解,最终生成
。
②条件:酸、碱或酶催化。
③反应
④断键原理: 断裂,C上加 ,N上
加 。
氨基
酸
C—N
羟基
氢
①含义:在某些因素的影响下,蛋白质的溶解度下降,并失
去生理活性。
②物理因素: 、紫外线等。
③化学因素:重金属的盐类、强酸、强碱、 、
等。
加热
乙醇
甲
醛
(3)蛋白质的变性
(4)蛋白质的特征反应
①蛋白质 显 。
②蛋白质 产生类似 的特殊气味。
黄色
烧焦羽毛
(5)用途
5. 酶
绝大多数酶是 ,是生物体内重要的 。
蛋白质
催化剂
1. 下列关于蛋白质的组成与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蛋白质在酶的作用下水解的最终产物为氨基酸
B. 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CuSO4、Na2SO4浓溶液,均会使其变性
C. 天然蛋白质仅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
D. 蛋白质和氨基酸都是有机高分子
解析: 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为氨基酸,A正确;Na2SO4是轻
金属盐,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Na2SO4浓溶液,不会使其发生变性,
B错误;某些蛋白质还含有S、P等元素,C错误;蛋白质是有机高
分子而氨基酸不是,D错误。
2. “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下面关于蛋白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可以通过灼烧时的特殊气味来鉴别蛋白质
B. 部分蛋白质溶液遇浓硝酸会变黄
C. 蛋白质在酶的作用下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
D. 若误食重金属盐而引起中毒,可服用大量牛奶或豆浆进行解救
解析: 蛋白质水解生成氨基酸,不是葡萄糖,C错误。
分点突破(二) 油脂
1. 概念与结构
(1)概念
①油脂:可以看作是 与
通过 反应生成的酯。
高级脂肪酸
甘油(丙三醇)
酯化
化学名称 结构简式 物质类别
丙三醇
三元醇
②甘油
③常见的高级脂肪酸
名称 结构简式
饱和脂肪酸 硬脂酸
软脂酸
不饱和脂肪酸 油酸
亚油酸
C17H35COOH
C15H31COOH
C17H33COOH
C17H31COOH
(2)结构
①结构通式
②R、R'、R″代表高级脂肪酸的烃基,可以相同或不同。
③天然油脂都属于 。
④油脂相对分子质量较大,但不是高分子化合物。
混合物
2. 分类
3. 物理性质
状态 密度 黏度 溶解性
油: 脂肪: 比水 比较 , 有油腻感 溶于
水, 溶于
有机溶剂
液体
固体
小
大
难
易
4. 化学性质
(1)多数油脂兼有烯烃和酯的性质
(2)油脂在人体内的变化
5. 酯与油脂的区别
6. 油脂和矿物油的区别和联系
物质 油脂 矿物油
脂肪 油
组成 多种高级脂肪酸与甘油
形成的甘油酯 多种烃(石油及其分
馏产品)的混合物
含饱和烃基多 含不饱和 烃基多
物质 油脂 矿物油
脂肪 油
性质 固态或半固态 液态 具有烃的性质,不能
水解
具有酯的性质,能水解;油具有烯烃的性质,能加成
鉴别 加入含酚酞的NaOH溶液,加热,红色变浅 加入含酚酞的NaOH
溶液,加热,无变化
举例 牛油、羊油 菜籽油、花生油 煤油、润滑油、石蜡油
1. 植物油能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吗?为什么?
提示:能;植物油中含有较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甘油酯。
2. 有机物质 属于油脂吗?为什么?
提示:不属于油脂;原因是该物质是甘油和乙酸形成的酯,而乙酸
不属于高级脂肪酸。
3. 已知油酸甘油酯的结构为 ,该油脂能发生氢化反
应。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该油脂也能发生皂化反应,请问
该油脂发生皂化反应的产物是什么?
提示: +3H2 。该油脂发生皂化反
应的产物有油酸盐和甘油。
1. 关于油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硬脂酸甘油酯可表示为
B. 花生油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 植物油通过催化加氢可转变为氢化油
D. 油脂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可用于制造肥皂
解析: 硬脂酸为饱和高级脂肪酸,其结构可以表示为
C17H35COOH,硬脂酸甘油酯可表示为 ,A错误;
花生油含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甘油酯,含有碳碳双键可以使酸性
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正确;植物油含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甘油
酯,可以和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氢化油,C正确;油脂是一种重
要的工业原料,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发生皂化反应制造肥皂,D正确。
2. 下列有关油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油脂是人体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在饮食中应尽可能多地食用
B. 油和脂肪属于酯类,二者互为同系物
C. 油脂一般具有酯类的一些性质
D. 油脂都可以在酸性条件下发生皂化反应生成甘油和高级脂肪酸
解析: 油脂虽是人体必不可少的基本营养物质,但也不是食用
越多越好,A错误;油和脂肪中烃基种类不同,油的分子组成中含
有不饱和烃基,而脂肪中多为饱和烃基,二者不互为同系物,B错
误;油脂在碱性条件下发生水解又称皂化反应,D错误。
3.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营养均衡。下列营养物质属
于有机高分子的是( )
A. 油脂 B. 蛋白质
C. 蔗糖 D. 葡萄糖
解析: 油脂是高级脂肪酸和甘油生成的酯,不属于高分子,A
错误;蛋白质是天然的高分子化合物,B正确;蔗糖属于二糖,分
子式为C12H22O11,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C错误;葡萄糖属于单
糖,分子式为C6H12O6,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D错误。
关键能力·细培养
2
互动探究 深化认知
常见有机物的检验和鉴别(探究与创新)
【典例】 下列有关化学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向经唾液充分作用后的苹果汁中滴入碘化钾检验淀粉的存在
B. 可以用热的浓NaOH溶液来区分植物油和己烷液体
C. 将蔗糖和稀H2SO4加热水解后的液体取出少许,加入新制的Cu
(OH)2并加热,有砖红色沉淀生成,证明其水解产物具有还原性
D. 蛋白质溶液中加入丙酮可以使蛋白质从溶液中析出,再加水又能
溶解
提示:要检验淀粉的存在应使用碘水,A错误;植物油为不饱和脂肪
酸甘油酯,己烷为烃类化合物,可以利用酯和烃的性质不同进行区
分,加入NaOH溶液加热,植物油水解不分层,而己烷不发生反应分
层,可根据现象不同进行区别,B正确;未加NaOH中和多余的
H2SO4,不会出现砖红色沉淀,C错误;丙酮可以使蛋白质变性,加水
后蛋白质不能溶解,D错误。
【规律方法】
常见有机物的检验
(1)利用溶解性
(2)利用密度
(3)利用燃烧现象
(4)常见有机物的检验方法
物质 试剂与方法 现象
烯烃、炔
烃 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
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褪色
醇 钠 产生气体
醛(葡萄糖、麦芽糖等还原糖) 银氨溶液、加热或新制的氢氧化铜、加热 产生银镜或产生砖红色沉淀
物质 试剂与方法 现象
羧酸 紫色石蕊溶液或碳酸钠溶液、
碳酸氢钠溶液 变红或产生气体
酯 氢氧化钠溶液(滴有酚酞)、
加热 溶液红色变浅或褪色,
不分层
淀粉 碘水 变蓝色
蛋白质 浓硝酸或灼烧 变黄色或产生烧焦羽毛
的气味
【迁移应用】
1. 向有机化合物X中加入合适的试剂(可以加热),检验其官能团。
下列有关结论不正确的是( )
选项 试剂 现象 结论
A 金属钠 有气体产生 含羟基或羧基或羟基和羧基
B 银氨溶液 产生银镜 含有醛基
C 碳酸氢钠溶液 产生气泡 含有羧基
D 溴水 溶液褪色 含有碳碳双键
解析: 遇金属钠有气体产生,说明有机化合物X中含羟基和羧
基中的至少一种,A项正确;遇银氨溶液产生银镜,说明有机化合
物X中含醛基,B项正确;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产生气体,说明有
机化合物X中含有羧基,C项正确;有机化合物X中含碳碳三键也能
使溴水褪色,因此溴水褪色不能证明有机化合物X中一定含有碳碳
双键,D项错误。
2. 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以及对应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向汽油和地沟油中分别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
并加热,现象不同 可鉴别出地沟油
B 分别向鸡蛋清水溶液中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和
硫酸铜溶液,均产生沉淀 蛋白质遇盐变性
C 已知乙醇在催化剂作用下加热产生乙烯,将加
热产生的气体通入少量酸性KMnO4溶液,溶液
紫红色褪去 有乙烯生成
D 向蔗糖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水浴加热一段时
间,再加入新制的Cu(OH)2,用酒精灯加
热,未见砖红色沉淀 蔗糖未水解
解析: 向鸡蛋清水溶液中加入(NH4)2SO4,蛋白质发生盐
析,B项错误;乙醇也能使KMnO4溶液褪色,C项错误;加Cu
(OH)2前未加NaOH中和H2SO4,导致实验失败,D项错误。
教学效果·勤检测
3
强化技能 查缺补漏
1. 误食重金属盐会引起中毒,下列急救方法不能用于解毒的是
( )
A. 立即喝大量的食盐水 B. 立即喝大量牛奶
C. 立即喝大量的豆浆 D. 立即喝大量蛋清
解析: 牛奶、豆浆、蛋清均含有大量蛋白质,立即服用,可以
减轻重金属盐对人体蛋白质的作用,起到解毒的效果。
2. 下列关于油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油脂在人体内的水解产物是硬脂酸和甘油
B. 天然油脂大多是由混合甘油酯分子组成的混合物
C. 脂肪里的饱和烃基的相对含量较大,熔点较高
D. 油脂的主要成分是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属于酯类
解析: 油脂在小肠内的水解产物是高级脂肪酸和甘油,不一定
是硬脂酸,A错误;天然油脂是混合物,多数是混合甘油酯,B正
确;油脂的主要成分是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D正确。
3. 在一定条件下,动植物油脂与醇反应可制备生物柴油,化学方程式
如下:
+
+
A. 生物柴油由可再生资源制得
B. 生物柴油是不同酯类组成的混合物
C. 动植物油脂是高分子化合物
D. “地沟油”可用于制备生物柴油
解析: 制备生物柴油的动植物油脂及短链醇可以再生,A项正
确;生物柴油为不同酯类组成的混合物,B项正确;动植物油脂为
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不是高分子化合物,C项错误;“地沟油”
中含有油脂,可以用于制备生物柴油,D项正确。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4. 棉花和羊毛都具有的特点是( )
A. 遇浓硝酸显黄色
B. 灼烧后有烧焦羽毛的气味
C. 燃烧产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
D. 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水解反应
解析: 棉花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羊毛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
二者共同的性质是都能发生水解反应。“遇浓硝酸显黄色、灼烧后
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是蛋白质的特征反应;蛋白质燃烧不仅生成二
氧化碳和水,还生成含氮的物质、硫的氧化物等。
5. 下列有关油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油脂无论在酸性还是碱性条件下水解都可以得到甘油
B. 油脂在小肠内受酶的催化作用而水解,生成的高级脂肪酸和甘油
作为人体营养被肠壁吸收,同时提供人体活动所需要的能量
C. 油脂中的碳链为碳碳单键时,主要是高沸点的动物脂肪
D. 油脂是人体所需的基本营养物质之一,应尽量地多食用油脂物质
解析: 油脂是人体所需的基本营养物质之一,但要注意膳食平
衡,既要避免过多食用油脂导致脂肪堆积,也要避免单纯追求减
肥,导致营养不良情况的发生。
6. 有机化合物与人类生活密不可分,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常涉及化
学知识。
(1)有下列几种食品:
①花生油中所含人体所需的主要营养物质为 (填“糖
类”“油脂”或“蛋白质”)。
油脂
②吃饭时,咀嚼米饭一会儿后感觉有甜味,是因为淀粉发生
了 (填字母)反应。
A. 分解 B. 水解 C. 裂解
B
解析:①花生油属于油脂。②米饭里的主要营养物质是
淀粉,淀粉在酶作用下发生水解得到有甜味的糖类物质。
(2)在日常生活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填字母)。
A. 用灼烧法鉴别毛织品和棉织品
B. 用纯碱洗涤锅盖上的油渍
C. 用闻气味的方法鉴别白酒和米醋
D. 用淀粉溶液鉴别加碘食盐和不含碘的食盐
D
解析:毛织品主要成分为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A
正确;油渍属于油脂,在碱性条件下可水解,B正确;闻气
味可鉴别白酒和米醋,C正确;食盐中加入的是KIO3,不是
I2,不能用淀粉溶液鉴别加碘食盐和不含碘的食盐,D错误。
学科素养·稳提升
4
内化知识 知能升华
1. 唐代赵蕤所题《嫘祖圣地》碑文记载:“生前首创种桑养蚕之法,
抽丝编绢之术;谏诤黄帝,旨定农桑,法制衣裳……弼政之功,殁
世不忘。”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抽丝编绢”涉及化学变化
B. 蚕丝水解可以生成葡萄糖
C. 丝绸制品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不能高温熨烫
D. 蚕丝和棉纤维都是天然高分子,不能灼烧鉴别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抽丝编绢”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A错
误;蚕丝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水解可以生成氨基酸,B错误;丝绸
制品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不能高温熨烫,因为高温会使蛋白质变
性,C正确;蚕丝属于蛋白质,棉纤维属于纤维素,都是天然高分
子,能灼烧鉴别,灼烧时有烧焦羽毛气味的是蚕丝,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 中国科技的重大创新成果之一是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在人工
条件下,利用一氧化碳、氨等为原料大规模生物合成蛋白质。下列
说法错误的是( )
A. 蛋白质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
B. 蛋白质中只含C、H、O、N四种元素
C. CO、NH3均是非电解质
D. 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天然的、人工合成的蛋白质都是高分子化合物,A正
确;蛋白质中除含有C、H、O、N四种元素外,还可能含有S等元
素,B错误;CO、NH3均是非电解质,C正确;蛋白质水解的最终
产物是氨基酸,天然蛋白质的水解产物是α-氨基酸,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 下列过程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有沉淀析出
B. 皮肤不慎沾上浓硝酸而呈现黄色
C. 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有沉淀析出
D. 用稀释的福尔马林溶液(0.1%~0.5%)浸泡植物种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A项,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是盐析过
程,蛋白质性质并无变化,即没有新物质生成,不是化学变化;B
项,皮肤不慎沾上浓硝酸显黄色属于蛋白质的显色反应,是化学变
化过程;C项,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析出沉淀是因为
蛋白质发生了变性,属于化学变化;D项,用稀释的福尔马林溶液
杀灭种子上的细菌和微生物,原理是使这些生物体的蛋白质发生变
性,是化学变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4.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油脂属于酯类
B. 某些油脂兼有酯和烯烃的一些性质
C. 植物油可与H2发生加成反应制得人造脂肪
D. 油脂能保持人体的体温,但不能保护内脏器官
解析: 油脂既可保持人体的体温,又具有保护内脏器官的作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5. 有关物质水解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可用碘水检验淀粉水解是否完全
B. 油脂在酸性条件下水解与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程度不同,产物不完
全相同
C. 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为氨基酸
D. 纤维素、淀粉在人体内水解的最终产物相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若淀粉水解不完全,遇到碘水会变蓝,A正确;油脂在
酸性条件下水解得到高级脂肪酸和甘油,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得到高
级脂肪酸盐和甘油,产物不完全相同,B正确;蛋白质水解的最终
产物是氨基酸,C正确;纤维素在人体内不能水解,淀粉在人体内
最终水解为葡萄糖,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6. 下列有关蛋白质的性质描述正确的是( )
A. 蛋白质均不溶于水
B. 蛋白质完全燃烧的产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
C. 消毒过程中细菌蛋白质发生了水解
D. 农业上用波尔多液(由硫酸铜、生石灰和水制成)杀菌是应用了
蛋白质变性原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有的蛋白质能溶于水,如鸡蛋清等,A错误;蛋白质由
碳、氢、氧、氮等元素组成,完全燃烧的产物除二氧化碳和水外,
还有含氮的物质等,B错误;消毒过程是蛋白质发生了变性,而不
是水解,C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7. 有一种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
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该化合物是 (填字母,下同)。
A. 烯烃 B. 油脂
C. 蛋白质 D. 糖类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该化合物的密度 。
A. 比水大 B. 比水小 C. 与水相同
(3)常温下该化合物呈 。
A. 液态 B. 固态 C. 气态
(4)下列物质中,能与该物质反应的有 。
A. NaOH溶液 B. 溴水 C. 乙醇
D. 乙酸 E. H2
B
A
ABE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该有机物是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属于油脂;其密
度比水小;因油脂的烃基中含碳碳双键,故该油脂常温下
呈液态。该油脂分子结构中含有碳碳双键和酯基,因此它
能在NaOH溶液的作用下发生水解反应,能与H2或Br2发生
加成反应。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8. 青霉素是医学上一种常用的抗生素,在体内经酸性水解后,得到青
霉氨基酸,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分子中—SH与—OH具有类似性
质)。下列关于青霉氨基酸的推断,不合理的是( )
A. 青霉氨基酸具有两性
B. 青霉氨基酸能发生酯化反应
C. 青霉氨基酸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均在同一平面上
D. 1 mol青霉氨基酸与足量的金属钠反应生成1 mol H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含氨基和羧基,则青霉氨基酸具有两性,A正确;含—
COOH,可与醇发生酯化反应,B正确;含—CH3、—CH2—、
均为四面体结构,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在同一平面上,C
错误;—COOH、—SH均可与Na反应,则1 mol青霉氨基酸与足量
的金属钠反应生成1 mol H2,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9. 鉴别淀粉、蛋白质、葡萄糖水溶液,可依次分别使用的试剂和对应
的现象正确的是( )
A. 碘水,变蓝;新制的Cu(OH)2,砖红色沉淀;浓硝酸,变黄
B. 浓硝酸,变黄;新制的Cu(OH)2,砖红色沉淀;碘水,变蓝
C. 新制的Cu(OH)2,砖红色沉淀;碘水,变蓝;浓硝酸,变黄
D. 碘水,变蓝;浓硝酸,变黄;新制的Cu(OH)2,砖红色沉淀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淀粉遇碘单质变蓝,可用碘水鉴别淀粉溶液;蛋白质遇
浓硝酸变黄,可用浓硝酸鉴别蛋白质溶液;葡萄糖溶液在碱性条件
下与新制的Cu(OH)2共热生成砖红色沉淀,可用新制的Cu
(OH)2鉴别葡萄糖溶液。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0. (2024·张家口联考)故宫发现的第一个有彩绘的宝匣,内盛放
金、银、铜、铁、锡五种元宝,五色宝石,五色缎,五色真丝线
和五谷等。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五种元宝主要成分属于金属
B. 五色宝石主要成分属于无机非金属
C. 五色缎主要成分为蛋白质
D. 五色真丝线和五谷主要成分均属于多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金、银、铜、铁、锡都是金属单质,属于金属,A正
确;像钻石、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金绿猫眼等都是珍贵宝
石,五色宝石主要成分属于无机非金属,B正确;缎纹织物主要
成分为蛋白质,C正确;五色真丝线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不属
于多糖,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棉花、淀粉、蔗糖都属于糖类,完全水解后只得到葡萄糖
B. 汽油和食用油在酸性、碱性条件下都可以发生水解
C. 用食盐腌制后的鸡蛋可以食用,但变性的鸡蛋一定不能食用
D. 根据纤维燃烧产生的气味,确定该纤维是否为蛋白质纤维
解析: 蔗糖水解生成葡萄糖和果糖,A错误;汽油的成分为烃
的混合物,不能水解,B错误;加热可以使蛋白质变性,如加热
煮鸡蛋,煮熟的鸡蛋可以食用,C错误;蛋白质灼烧具有烧焦羽
毛的气味,据此可以判断该纤维是否为蛋白质纤维,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2. 射礼是中华礼仪文化的重要形式之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做弓箭的木质材料上涂有一层桐油(一种植物油),桐油属于天
然高分子化合物
B. 铁质马镫材料一般为生铁,生铁的熔点低于纯铁
C. 木质马鞍的材料一般为桦木,桦木的主要成分纤维素属于糖类
D. 箭杆尾部羽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具有两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油脂的相对分子质量并不大,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A
错误;生铁是含碳量较高的铁合金,熔点比纯铁低,B正确;纤
维素属于糖类中的多糖,C正确;蛋白质中的—NH2可与酸反
应,—COOH 可与碱反应,具有两性,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3. (1)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填字母)。
A. 蚕丝、棉花和羊毛的主要成分都是纤维素
B. 我们平时吃的豆腐中主要含有蛋白质
C. “病毒感冒”的元凶是一种油脂
D. 生物实验室一般用质量分数为40%的甲醛水溶液保存生物标本
解析: 棉花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蚕丝、羊毛的主要
成分是蛋白质,A错误;豆腐中主要含有蛋白质,B正确;
病毒是蛋白质,C错误;40%甲醛水溶液可使蛋白质变性,
可用于保存生物标本,D正确;故选B、D。
B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如果发现有人误服重金属盐而出现了轻微中毒症状,需要马
上对病人进行抢救。
①你认为下列物质可以利用的有 (填字母)。
A. 碳酸钡 B. 豆浆
C. 碘酒 D. 熟鸡蛋
E. 酒精 F. 生牛奶
BF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②当你用所选物质对病人进行抢救以后,下一步的做法
是 (填字母)。
A. 建议病人尽快去医院治疗
B. 将病人安置于通风处呼吸新鲜的空气
C. 建议病人卧床休息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①豆浆和生牛奶中含有较多的未变性的蛋白
质,可以与重金属盐作用,从而降低其对人体的伤害,熟鸡
蛋中的蛋白质已经变性,不能与重金属盐作用,故选B、
F;②重金属盐中毒者服用生牛奶等虽然能降低重金属盐对
人体的伤害,但不能完全消除,病人去医院进行更有效的治
疗才是最佳选择,故选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血液中有一种含铜的呈蓝色的蛋白质分子,其相对分子质量
约为151 000。已知该蛋白质分子中铜的质量分数为0.34
%,平均每个该蛋白质分子中铜原子的个数为 。
解析: 平均每个蛋白质分子中Cu原子的个数为
≈8。
8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4. 实验室用燃烧法测定某种氨基酸(CxHyOzNp)的分子组成。取
W g该种氨基酸放在纯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CO2、H2O和N2。现
按图示装置进行实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实验开始时,首先要通入一段时间的氧气,其目的是
。
排除
装置中的空气
解析: 实验开始时,首先要通入一段时间的氧气,其
目的是排除系统中的空气。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以上装置中需要加热的仪器有 (填字母,下同),操作
时应先点燃 处的酒精灯。
AD
D
解析:题给装置中需要加热的仪器有AD,因为A为样品燃烧装置,D为将氧气除去的装置,故都需要加热;操作时应先点燃D处的酒精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CxHyOzNp+
O2 xCO2+ H2O+ N2
解析: 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xHyOzNp+ O2 xCO2+ H2O+ N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4)装置D的作用是 。
吸收多余的O2,保证最终收集的气体是N2
解析:装置D的作用是吸收多余的O2,保证最终收集的气体
是N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5)读取N2体积时,应注意:
①
;
② 。
装置内气体冷却至与外界温度相同,量筒液面应与广口
瓶内液面相持平
视线应与刻度线的凹液面最低处相切
解析:读取N2体积时,应注意:①装置内气体冷却至与外界
温度相同,量筒液面应与广口瓶内液面相持平;②视线应与
刻度线的凹液面最低处相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6)实验中测得N2的体积为V mL(已折算为标准状况)。为确定此氨基酸的分子式,还需要的有关数据有 (填字)。
A. 生成CO2气体的质量
B. 生成水的质量
C. 通入氧气的体积
D. 氨基酸的相对分子质量
AB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实验中测得N2的体积为V mL(已折算为标准状况)。
为确定此氨基酸的分子式,还需要的有关数据有生成CO2气
体的质量、生成水的质量、氨基酸的相对分子质量,通入氧
气的量跟测定氨基酸的分子式无关,本题选A、B、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感谢欣赏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