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列宁 同步练习 (含答案解析) (2)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列宁 同步练习 (含答案解析)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08 14:00: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3课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列宁
同步练习
【基础达标练】
1.列宁指出:“无产阶级的自发斗争如果没有坚强革命家的组织领导,便不能成为无产阶级的‘真正阶级斗争’。”列宁这一认识主要强调 (  )
A.群众的自发斗争
B.纯洁无产阶级革命队伍
C.国际无产阶级组织的领导
D.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解析】选D。材料强调“坚强革命家的组织领导”对于无产阶级“真正阶级斗争”的重要性,所以应当选D。
2.1920年,苏俄农民流传这样说法,“
( http: / / www.21cnjy.com )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这反映了当时的经济政策 (  )
A.保障了农民的利益
B.取消了自由贸易
C.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D.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
【解析】选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规定实行余粮
( http: / / www.21cnjy.com )收集制,农民生产的粮食要上缴国家,这种政策适用于战争时期,但从长远来看,违背了生产力的发展,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
【特别提醒】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许多措施超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战时需要的限度,特别是随着战争的基本结束,布尔什维克党试图以此直接过渡到纯粹的社会主义经济形式,这就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和生产的下降。
3.(2015·杭州高二检
( http: / / www.21cnjy.com )测)列宁说:“我们宣布新经济政策后,提到日程上来的竞赛和比赛,是一场严重的竞赛……这是两个不共戴天的敌对阶级斗争的又一斗争形式。”这表明新经济政策 (  )
A.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一种途径
B.实质是鼓励两种经济形式的斗争
C.是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
D.避免了阶级斗争的发生
【解析】选A。结合实施新经济政策的背景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目的,联系“提到日程上来的竞赛和比赛……这是两个不共戴天的敌对阶级斗争的又一斗争形式”分析,可知新经济政策是部分地恢复资本主义生产以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有效途径。基于以上分析可知,本题选A。
【特别提醒】通过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 http: / / www.21cnjy.com )列宁找到了一条使小农占优势的俄国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途径,这就是确立与落后的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备选训练】
1.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俄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基本完成,应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实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的专政;但同时又认为当时不能采取一般的暴力方式去推翻临时政府。其主要依据是 (  )
A.资产阶级成功领导了推翻封建王朝统治的“二月革命”
B.俄国出现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C.俄国人民迫切要求退出战争实现和平
D.临时政府掌握着强大的武装力量
【解析】选A。1917年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
( http: / / www.21cnjy.com )制统治,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但实际权力掌握在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手中。虽然革命任务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革命时机还不成熟。资产阶级因为成功地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而积累了一定的阶级基础,因此,列宁认为当时不能采取一般的暴力方式去推翻临时政府。基于以上分析可知,本题选A。
2.1917年4月,列宁结束了长期的流亡生活,回到彼得格勒,他在火车站广场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演讲,其演讲肯定涉及 (  )
A.推翻沙皇专制制度的迫切性
B.建立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迫切性
C.无产阶级暴力夺权的迫切性
D.全部政权转归苏维埃的迫切性
【解析】选D。据题干中时间
( http: / / www.21cnjy.com )可知,列宁的演说应当与四月提纲有关,列宁回国时,沙皇专制被推翻,俄国出现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列宁认为布尔什维克党的首要任务就是实现全部政权转归苏维埃。
【能力提升练】
1.(2013·江苏高考
( http: / / www.21cnjy.com ))列宁在某次演讲时说:“这个革命的意义首先在于我们将拥有一个苏维埃政府……被压迫的群众将亲自建立政权,旧的国家机构将被彻底打碎,而新的管理机构即苏维埃组织将建立起来。”这里所说的“革命”是指 (  )
A.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
B.公开发表《四月提纲》
C.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D.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解析】选C。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排除干扰
( http: / / www.21cnjy.com )项A。B、D不属于“革命”之列,可以直接排除。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被压迫的群众将亲自建立政权,旧的国家机构将被彻底打碎”,由此判断这次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二月革命后,俄国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着实际权力,故二月革命不是社会主义革命,排除A。
【特别提醒】二月革命推翻了俄国沙皇专制统治,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则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2.下图为1922年与1925年苏联主要农产品产量的对比图,出现这种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政府重视农业生产
B.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
C.国内外战争的结束
D.农业集体化程度的提高
【解析】选B。注意材料中苏联主要农产品产量的变化是增长的趋势,时间是1922年和1925年,这是新经济政策实施之后的情况。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经很
( http: / / www.21cnjy.com )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办法上来。”
——《苏联兴亡史》
材料二 必须再退、再后退,从国家资
( http: / / www.21cnjy.com )本主义转到国家调节买卖业和货币流通,商品交换没有得到丝毫结果,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的买卖、贸易代替了商品交换。
——《列宁全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冲击的办法”指的是什么?为什么列宁说它“已经失败了?”
(2)据材料二,苏联实施的新经济政策有何特点?
(3)从苏俄经济政策的调整和变化中,我们能得出什么有益的启示?
【解析】第(1)题依据所学知识回答;第(
( http: / / www.21cnjy.com )2)题抓住材料二中的关键信息“货币流通”“商品交换”“私人市场”进行回答;第(3)题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冲击办法”指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失败”是因为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出现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2)特点:充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调节和恢复生产,促进经济发展。
(3)启示:经济政策的制定必须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生产关系的调节要符合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列宁晚年强调,要奠定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使社会主义最终战胜资本主义,必须 (  )
A.长久地坚持新经济政策
B.大力发展大机器工业和电力工业
C.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D.培养各种掌握先进科学技术的专门人才
【解析】选B。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发展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产力,大机器工业和电力工业是社会生产力提高的关键,是提高国防的重要保障。新经济政策、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和培养各方面的技术人才都是为大工业生产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