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
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
教案
【课标要求】
1、了解毛泽东、邓小平等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贡献,
2、认识其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创新精神。
【授课提纲】
一、立志改造社会,投身中国革命
1.诞生于苦难深重的时代
毛泽东诞生于中华民族面临深重危机的时代。
( http: / / www.21cnjy.com )1895年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惨败及其屈辱的《马关条约》,加重了中国的民族危机。1898年维新变法运动被清廷顽固派血腥镇压了。八国联军侵华后,《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清廷已经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建立了民国,然而袁世凯的窃权让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化为乌有。这一系列事件深深刺激了一批爱国志士。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成为这个苦难深重的时代赋予热血青年的重任,毛泽东正是这些热血青年的代表和后来的领导者。也可以这样说,是历史时势造就了毛泽东的个人品格,毛泽东正是适应了时代的需要而成为一代伟人的,这是历史的一种必然。
2.16岁后的立志求学
(1910—1913—1918)
16岁以前,毛泽东接受了六年的传统教育,在私塾学习儒家典籍。
1910年秋天,在亲友们的劝说下,毛泽东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父亲同意了他进洋学堂学习的要求。毛泽东走出了韶山,这是他人生历程中的第一个转折,临行前他改写的一首诗,说出了他的志向:“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毛泽东先是在湘乡县接受新式教育,后是在长沙自修。投身于广阔的世界之中,毛泽东的眼界大开。他已从一个乡下少年变成了一个不乏阅历的青年,而且开始面对现实设计自己的人生之路了。
从1913年到1918年,在湖南第一师范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习对毛泽东的一生影响巨大。他不仅在这里打下坚实的学问基础,而且一师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及让师生始终关注时局和社会变动的学风,也使毛泽东为自己确定了为国家和社会的进步而寻求真理的读书目的。在这几年里,中国经历了袁世凯的卖国、复辟和北洋军阀的纷争和割据,在如此令人苦闷和困惑的时代里,进步而爱国的知识分子继续寻求真理。陈独秀扛起“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掀起了新文化运动。俄国十月革命后,李大钊第—个热情讴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的思想随着新旧交替的时代前进,开始形成自己的思想方法和政治见解。他还广泛参加社会活动,并获得了初步经验,结交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1925年秋
3.思想的转变
①信仰改良主义(康、梁)
②信仰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新文化运动期间
③信仰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前后
“我第二次到北京期间,有三
( http: / / www.21cnjy.com )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这三本书是:《共产党宣言》,陈望道译,这是用中文出版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书;《阶级斗争》,考茨基著;《社会主义史》,柯卡普著。”
毛泽东以天下为己任,不断寻求改造社会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道路,但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却经历了一个过程。1918年8月,为了筹措赴法勤工俭学事宜,毛泽东和同学等24人坐火车离开长沙,到达北京。这是他第一次走出湖南。经原先的老师杨昌济介绍,毛泽东认识了当时任北大图书馆主任的李大钊,在图书馆当上了一名助理员。在李大钊的影响下,毛泽东广泛阅读了各种新书刊,并到天安门广场亲耳聆听了李大钊的《庶民的胜利》的演说,对俄国革命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1919年3月,毛泽东带着许多刚刚学到的新的思想和活动经验回到湖南。不久,他在湖南投身五四运动,发起成立湖南学生联合会,组织编辑出版《湘江评论》。在运动中,毛泽东看到了人民群众的强大力量,开始提倡民众的联合。1919年12月,毛泽东率领湖南驱张代表团到达北京,这是他第二次北京之行。驱张运动使毛泽东的社会活动能力和政治才干得到了更大的锻炼。1920年4月,毛泽东离京赴上海,准备商讨湖南建设民治问题。在上海,毛泽东和陈独秀的会谈进—步影响了他的信仰,成为他思想变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此后,毛泽东领导的湖南自治运动失败,使他彻底放弃改良梦想,坚定地走上革命道路,成为一个完全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
我在李大钊手下做图书馆佐理员时,已
( http: / / www.21cnjy.com )经很快地倾向马克思主义了,而陈独秀对于引导我的兴趣到这方面来,也大有帮助。我第二次赴京时,曾和陈独秀讨论我所读过的马克思主义书籍,陈本人信仰的坚定不移,在这也许是我一生极重要的时期,给我以深刻的印象。
——《毛泽东自传》到了1920年夏天,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实际上,我成了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毛泽东(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4、投身中国革命
①1920年成为共产主义者,创建里湖南共产主义小组
②1921年参加中共一大,走上革命道路
二、开创中国革命新道路
1.农民运动的领袖
(国民大革命时期):《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毛泽东特别关注农民运动,既有自身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原因,更是基于对中国国情的认识。(当然,对农民问题在中国革命中所处的地位,毛泽东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国民革命时,农民作为一种巨大的现实力量,已引起越来越多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重视。毛泽东来自农村,深知农民疾苦,在大革命中他又曾回到韶山从事过农民运动,使他加深了对农民问题的认识深度。
2.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①参加八七会议(1927、8、7)
②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1927、9)
③文家市决策
④三湾改编
⑤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7、10)
井冈山根据地是全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
( http: / / www.21cnjy.com )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恢复和重建中共党的组织,分兵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团结改造地方武装,发展革命力量,开展游击战争,创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8年4月,朱德、陈毅等率领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部分队伍到达井冈山地区,与毛泽东领导的部队会师,正式组成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从1927年10月到192
( http: / / www.21cnjy.com )8年底,井冈山斗争取得了巨大成绩。在这里,毛泽东第一次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重要观点,成为后来中国革命所走的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这条正确道路的最初表述。井冈山时期也是毛泽东思想的开始形成时期。
3.中央革命根据地和工农武装割据
从1927年秋冬开始,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逐渐走上以农民为主力,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建立农村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道路。古田会议通过了毛泽东起草的会议决议草案,其中最重要的是第一部分“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强调要树立无产阶级思想,克服非无产阶级思想,从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把红军建设成为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这个决议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建军原则和中国武装斗争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军事学说,是红军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古田会议后不久,1930年1月5日,毛泽东写了重要的党内通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进一步阐明了红军和农村根据地在整个中国革命中的伟大意义及其发展路线,进一步充实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内容。
4.长征
(1)原因
①根本: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取得统治地位。
②直接: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2)开始:1934.10
(3)转折:遵义会议(1935.1)
(4)结束:1935.10
1936.10
三、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1.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①八一宣言(1935.10):号召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20世纪30年代,国内局势发生重大变化
( http: / / www.21cnjy.com )。毛泽东时刻关注国内时局的变化,即使在长征途中,他也努力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时局变化的新闻。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华北事变以后,中日民族矛盾迅速上升,国内各阶级、阶层的政治态度发生显著变化。
②瓦窑堡会议(1935.12):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③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1936.12)
2.提出中国共产党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抗日游击战和进行持久抗战
①洛川会议
②《论持久战》
3.延安整风(1942)
20世纪40年代初,通过延安整风运动,全党在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了空前团结,
4.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延安时期是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的时期。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革命实践上,毛泽东带领中国共产党实现了新时期革命策略的转变;在革命理论上,毛泽东通过《<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重要文章,系统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和纲领,它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中国共产党七大将毛泽东思想确定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5.重庆谈判
6.领导解放战争的胜利
四、开国之初
1.开国大典(1949.10.1)
2.访问苏联(1949.12):《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3.恢复经济(1949—1952):平抑物价和统一财经
4.发展水利事业
5.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抗美援朝的胜利,粉碎了帝国主义扩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侵略的野心,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使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为新中国的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五、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1.向社会主义过渡
①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一化三改造”
②一五计划(1953)
③三大改造的完成(1956)
2.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成果
(1)正确探索
在中国这样一个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度建设社会主义,这是一项全新的事业,没有任何经验可资借鉴。在世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只有一个苏联可供学习。但是,苏联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也存在着自身的严重问题。因此,对于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来讲,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探索适合本国情况的革命和建设道路,就成为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的一个全新课题。
①《论十大关系》(1956):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开始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
②中共八大的召开(1956):主要矛盾、主要任务
③政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
④文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
⑤政党:“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⑥1957年整风运动
(2)失误
①反右派斗争扩大化(1957)
②中共八大二次会议(1958):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③
“大跃进”运动
④人民公社化运动
(3)纠错:1961年制定“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六、晚年岁月
1.发动“文化大革命”
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是和他对国内
( http: / / www.21cnjy.com )政治形势的错误估计息息相关的。还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国内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的实践,使毛泽东很快改变了中共八大关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判断,错误地认为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斗争、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斗争,始终是中国内部的主要矛盾。到60年代中期,毛泽东对党和国家政治状况的错误估计,已发展到非常严重的程度,认为党中央出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已面临资本主义复辟的现实危险。为此,他认为只有通过“文化大革命”,公开、全面、由下而上地发动广大群众,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而这场“大革命”之所以冠以“文化”二字,是因为它首先是从文化领域的大规模政治“批判”开始的。
2.外交工作的突破
①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1)
毛泽东对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切合法权利一事始终关注。他曾在1965年预计到,大多数国家可能会不顾美国的反对而赞成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如果联合国有三分之二的国家邀请我们参加,我们不会不接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直注意同亚非拉广大第三世界国家保持友好关系,并在国际事务中以伸张正义、援助弱小、蔑视强权的形象,赢得全世界许多第三世界国家的钦佩和赞誉。1971年在26届联大投票前,毛泽东就说:“我们就算有十亿人口,在联合国也只有一张票,一个小国也是一张票,不要看不起小国。”结果,联大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1票弃权的压倒多数,通过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驱逐台湾蒋介石集团代表问题的提案。得知这一消息后,毛泽东高兴地说,是第三世界兄弟把我们抬进去的。
②中美关系的正常化(1972年)
③中日建交(1973)
【教材问题解答】
[议一议]
毛泽东经历了怎样的思想历程而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
提示:参看课文内容分析“寻求真理”一目第四条。
[想一想]
秋收起义爆发后,毛泽东为什么主张放弃进攻大城市而转向农村
提示:大城市里敌人力量强大,革
( http: / / www.21cnjy.com )命力量相对弱小。在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和红军初创时期,需要保存和壮大革命实力,因此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红军不宜进攻大城市,应去敌人力量相对薄弱的农村和山区开辟革命根据地。
[议一议]
毛泽东是基于对哪些情况的分析而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战略方针的
提示: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梦想变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国为它的殖民地,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国内主要矛盾,国共矛盾下降为次要矛盾。这是当时形势的基本特点。在国势危急的情况下,工人和农民都要求抗日。民族资产阶级既有反帝的一面,又具有害怕彻底革命的软弱的一面。他们虽然在大革命失败后成为大地主人资产阶级的附庸,但在殖民地化威胁的新情况下,他们的态度可能发生变化。他们当中的左翼有可能参加抗日,其另一部分,则有由动摇而采取中立的可能。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是帝国主义的附庸,由于日本要独占中国为其殖民地而损害了英美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利益,因此亲英美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有可能出现同日本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暗斗以至明争的局势。这就使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具有了可能性和必要性。毛泽东还指出,当前敌人力量强大和革命发展的不平衡及由此规定的革命的长期性,也决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必要的。
[自我测评]
1.井冈山时期,毛泽东是如何进行中国革命道路探索的 我们应该怎样学习毛泽东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
提示:毛泽东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过程,请参
( http: / / www.21cnjy.com )看相关的课文内容分析。这一问题的后半部分是一个开放题,应注意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其对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认识进行回答。
2.用具体史实说明延安时期是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的重要阶段。
提示:参看教材内容分析“延安岁月”一目。
[材料阅读与思考]
为什么毛泽东说“而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后,我对它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
提示: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毛泽东参加革命的经历充分印证了他作为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的可贵品质,因此本思考题可以结合毛泽东的革命奋斗历程来加以回答。
[想一想]
为什么说毛泽东论十大关系讲话是对适合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性探索
提示:社会主义改造即将完成,社会主义公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制即将在全国建立,在这样重要的历史关头,在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全新的历史任务面前,必须在指导思想上把握好方向。中国与苏联之间两国国情有很大不同,苏联模式不能照搬全套。毛泽东向来主张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建设社会主义也要从中国国情出发,因此他广泛系统而细致地调查了中央各部门的工作情况,总结新中国建立以来几年的建设经验,提出要以苏联为鉴戒,他对国家建设的十个方面做了科学分析,提出了正确意见,为中共八大形成符合中国实际的理论判断做了准备,成为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
[议一议]
为什么说毛泽东是20世纪中国站在时代前列的伟人
提示:(1)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创造性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毛泽东思想,并以此为指导,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一百多年来无数志士仁人为之前赴后继的国家独立和人民当家作主的梦想。(2)建国后,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初期的建设中,中国人民取得了辉煌的成果。20世纪70年代毛泽东对国际局势的正确分析和把握,使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3)对于“文化大革命”这—全局性、长时间的“左”倾错误,毛泽东负有主要的责任。但这些错误终究是在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所犯的错误。
必须从历史的角度全面和正确地评价毛泽东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毛泽东作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做出了重大贡献。他的后半生,领导中国人民抵御来自国外的威胁和压力,维护了国家独立,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并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进行了探索。这是毛泽东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中的历史功绩,它充分体现了毛泽东的探索勇气和首创精神。对毛泽东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发生的错误,特别是“文化大革命”这样严重的错误,应该引为沉痛教训并能进行认真总结和思考。
[自我测评]
1.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为什么被称作“新的探索” 在探索过程中,取得了哪些重要的成果 有哪些经验教训
提示:新中国的建立只是宣布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胜利。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以及过渡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对于中国共产党,对于中国人民,都是全新的事业。教科书上没有现成的理论,苏联的经验也不能全盘照搬,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和中国人民必须自己探索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相对于过去革命年代对革命道路的探索而言,相对于苏联的现成模式而言,这都是一种新的探索。
在新的探索中取得的重要成果有:(1)
( http: / / www.21cnjy.com )提前完成了“一五”计划,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2)创造性地开辟出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顺利完成三大改造,在中国确立起社会主义制度;(3)从1957年到1966年全面的大规模的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中,工业、农业、文教、科技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这些成就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基础。
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需要引
( http: / / www.21cnjy.com )起注意的重要经验教训有:必须正确区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要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到技术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上来;计划指标必须符合实际,建设规模必须同国力相适应,人民生活和国家建设必须兼顾;要发展商品生产,遵守价值规律和做好综合平衡,以农轻重为序安排国民经济计划;要整顿工业企业,改善和加强企业管理等等。
2.《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认为: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结合史实,谈谈你的理解和看法。
提示:可结合的具体史实很多,如土地革命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和建国初期毛泽东的历史贡献,以及包括“文革”在内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时期发生的过失与错误。总之,要注意全面和客观地评价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功过。
[材料阅读与思考]
阅读材料后谈一谈,毛泽东在中共八大召开之际对搞经济建设做了哪些思考
提示:可参看历史注释《论十大关系》,毛泽东在此文中对经济建设做了全面细致的思考,并提出了富有建设性和创新性的思路。
【历史问题注释】
[湖南第一师范]
它是湖南近代历史上一所著名的教育机
( http: / / www.21cnjy.com )构,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南宋,时为理学家张械讲学的城南书院,与朱熹讲学的岳麓书院仅一江之隔。1903年,第一师范正式创建,最初称湖南师范馆,1912年改称湖南第一师范。学校的教育方针是“除照部定教育宗旨外,特采最新民本主义”,强调人格和学识的全面培养。学校先后聘请了一批学识渊博、思想进步、品德高尚的教师,如杨昌济、方维夏、王季范、黎锦熙等。学校也培养了—大批追求进步的热血青年,其中有毛泽东、蔡和森、何叔衡、张昆弟、陈章甫、罗学瓒、周世钊、李维汉、萧子升、萧子璋等。湖南第一师范在湖南近代史上堪称培养新青年的摇篮。
[蔡和森]
蔡和森(1895—1931),是中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近代政治活动家、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卓越领导人之一。原名和仙,学名林彬,别名和森,湖南湘乡县永丰镇(今双峰县境内)人。少年时代当过学徒。1913年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与毛泽东结为好友。1915年秋转入湖南高等师范学校学习。1918年参与创建新民学会。1919年底赴法国勤工俭学。1921年在法国组织中国少年共产党。1921年11月回国,在上海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中共中央从事理论宣传工作,同时兼任《向导》主编、上海大学教授。出席中共“二大”,参与起草大会政治宣言,为制定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做出了贡献。他担任过中共二届至四届中央委员,以及第五和第六届中央政治局委员。1925年,他作为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赴莫斯科。1927年回国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参加并领导了大革命运动。大革命失败后,任中共中央北方局巡视员等职。1931年,受中央委派,前往广东,恢复遭敌破坏的广东省委。在其主持广东省委工作期间于香港被捕,同年在广州监狱壮烈牺牲,年仅36岁。
[何叔衡]
何叔衡(1876—1935),字玉衡,
( http: / / www.21cnjy.com )号琥璜,湖南宁乡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1902年中秀才。1909年受聘于云山高等小学堂,开始接触到民主主义思想和近代科学知识。1913年考入湖南第四师范学校,并与毛泽东结为挚友。后来他到市内中学任教,又担任了省通俗教育馆馆长。1918年参加湖南新民学会。1920年9月担任船山学社社长、湖南通俗书报编辑所所长,主办《湖南通俗报》。1921年7月,在上海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是最年长的“—大”代表。1921年和毛泽东等建立中共湘区委员会,并创办了被誉为“湖南革命策源地”的湖南自修大学。学校被军阀封闭后,他建立湘江学校并任校长,在校内引导不少人秘密参加了党组织。北伐军占领湖南后他公开身份,一面担任《民报》馆长宣传革命,一面在惩治土豪劣绅特别法庭工作。1928年被党组织派往莫斯科中山大学特别班学习。1930年回上海,负责全国互济会工作。1931年任中央革命根据地苏区中央局领导工作,历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一、二届中央执委会委员,中央政府检察委员、内务部长、临时最高法庭主席等职。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何叔衡被安排留在苏区坚持斗争。1935年2月底,他在随红军游击队转战途中,在福建长汀与江西边界处遭敌军包围,突围时牺牲。
[洛川会议]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为动员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切力量实现全面抗战,把握抗战的领导权,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1937年8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县冯家村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史称洛川会议。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和毛泽东为中央宣传部门起草的宣传鼓动提纲《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会议的主题是讨论抗日战争的战略问题和国共两党的关系问题。毛泽东代表中央政治局作了报告。在军事问题上,毛泽东指出,抗日战争是一场艰苦的持久战。红军必须从正规战争转向抗日游击战。基本任务是创造根据地,牵制消灭敌人,配合友军作战(主要是战略配合),保存和扩大红军,争取共产党对民族革命战争的领导权。作战方针是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包括在有利条件下集中兵力消灭敌人兵团,以及向平原发展游击战争。关于国共两党关系问题,毛泽东指出,必须坚持统一战线中的无产阶级领导权。洛川会议还制定了今后的具体行动方针:把党的工作重心放在战区和敌后,放手发动群众,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以减租减息作为党在抗日时期解决农民问题的基本政策;在国民党统治区内要广泛地发动群众性的抗日救亡运动,争取全国人民应有的政治经济权利。会议决定成立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毛泽东任书记,朱德、周恩来任副书记,彭德怀、林彪、贺龙、刘伯承、叶剑英等为委员。
洛川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
( http: / / www.21cnjy.com )战争全面爆发的历史关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所通过的纲领、方针和政策,为工农红军适时实行战略重点的转移指明了方向,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整风运动]
为了使全党统一思想,在政治上、组织上团结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致,带领人民克服困难,艰苦奋斗,争取抗战胜利,
1941年5月至1945年4月期间,中国共产党开展了全党范围的整风运动。
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实际上确立了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路线的正确领导,及时纠正了“左”、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但由于当时处于战争条件下,战争形势变化迅速,对于“左”、右倾错误的思想根源没能及时肃清。抗战爆发后,党内发展的大批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出身的新党员,带有一些非无产阶级的倾向,对党的思想作风产生了不良影响。因此,党内存在着思想不纯、作风不纯的现象。加之当时灾害频发,解放区处于极为困难时期。这些情况就使得在全党范围内进行一次普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成为必要。
在整风运动中,毛泽东作了《整顿党的作风》、《
( http: / / www.21cnjy.com )反对党八股》和《改造我们的学习》等报告,作为整风的指导文献。整风运动的主要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方针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用“团结一批评一团结”的方式,达到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团结同志的目的。采用的方法为学习文件,检查思想和工作,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延安整风运动意义深远。通过整
( http: / / www.21cnjy.com )风运动,对全党进行了—次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把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使全党克服了主观主义错误,摆脱了教条主义束缚,正确处理了党内矛盾,使全党紧密地团结在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周围,加强了党的凝聚力,为党的七大的胜利召开和夺取抗战的胜利准备了条件,奠定了思想基础。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1949年12月16日,毛泽东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访苏联,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领导人第一次出访。1950年2月14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在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正式签订,周恩来和维辛斯基分别代表本国政府在条约文本上签字。这是新中国与外国政府在平等基础上签订的第一个条约。
条约规定:“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
( http: / / www.21cnjy.com )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缔约国双方保证以友好合作的精神,并遵
( http: / / www.21cnjy.com )照平等、互利、互相尊重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及不干涉对方内政的原则,发展和巩固中苏两国之间的经济与文化联系,彼此给予一切可能的经济援助,并进行必要的经济合作。”
“缔约国双方根据巩固和平与普遍安全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利益,对有关中苏两国共同利益的一切重大国际问题,均将进行彼此协商。”(此后,苏联援建的156个重点项目使中国迅速建立了—批前所未有的新兴工业部门,并基本上奠定了中国重工业的基础。)
该条约同年4月11日起生效,有效
( http: / / www.21cnjy.com )期30年。双方还签订了《中苏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中苏关于贷款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协定》。此两项协定规定,苏联同意放弃在中国的特权、在1952年之前将中国长春铁路的一切权利和财产无偿移交中国政府。苏联军队从旅顺口撤退,中国政府偿付苏联自1945年起在此处的建设费用。大连的行政归还中国管辖,苏联在大连临时代管和租用的财产于1950年内由中国政府接收。苏联政府贷款3亿美元给中国政府(年利率1%)。
1980年条约期满,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决定,该条约不再延长。
[论十大关系]
在《论十大关系》这篇文献中,毛泽东以苏
( http: / / www.21cnjy.com )联为鉴戒,总结了中国经济建设等方面的经验,论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十大关系,提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思想。
从1953年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算起
( http: / / www.21cnjy.com )到1956年,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只有3年多的实践经验,虽然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已取得丰硕成果,而社会主义建设却是任重而道远。苏联是新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学习榜样,但苏联在经济建设中出现了许多问题。中共中央领导集体意识到,以苏联的经验教训为戒鉴,总结自己的经验,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已成为当时中国共产党面临的首要任务。
自1956年2月以后的两个多月时间里
( http: / / www.21cnjy.com ),毛泽东先后听取了中央34个部委的汇报,汇报的内容主要是关于经济建设问题的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之上,经过中央政治局的几次讨论和毛泽东的集中总结,便产生了关于正确处理十大关系的思想。同年4月25日,毛泽东在由各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参加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做了关于十大关系的报告,接着又在5月2日最高国务会议上的讲话中做了进一步的阐述。现在人们看到的《论十大关系》一文,就是毛泽东亲自审定的这两次讲话的整理稿。
《论十大关系》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做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总结,提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的探索。报告中指出的十大关系是:在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问题上,要用多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的办法来发展重工业;在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问题上,要充分利用和发展沿海的工业基地,以便更有力量来发展和支持内地工业;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问题上,在强调加强国防建设的重要性的同时,提出把军政费用降到一个适当的比例,增加经济建设费用,只有把经济建设发展得更快了,国防建设才能够有更大的进步;在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问题上,三者的利益必须兼顾,不能只顾一头,既要提倡艰苦奋斗,又要关心群众生活;在中央和地方的关系问题上,要在巩固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扩大地方的权力,让地方办更多的事情,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在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问题上,要着重反对大汉族主义,也要反对地方民族主义,要诚心诚意地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在党和非党的关系问题上,共产党和民主党派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在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问题上,必须分清敌我,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在是非关系问题上,对犯错误的同志要实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要允许人家犯错误,允许并帮助他们改正错误;在中国和外国的关系问题上,要学习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包括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要反对不加分析地一概排斥或一概照搬。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讲
( http: / / www.21cnjy.com )话,初步总结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为中国今后的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道路。
[“一五”计划]
1953年起,我国开始执行第一个五
( http: / / www.21cnjy.com )年计划,并于1956年提前完成。“一五”计划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中国拥有了自己的飞机制造业、汽车制造业、新式机床制造业、冶金矿山设备制造业、高级合金钢和有色金属冶炼业等工业部门,初步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工业体系,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基础。“一五”期间,国民经济发展迅速,农轻重比例基本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