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
教案
【课标要求】
1、了解毛泽东、邓小平等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贡献,
2、认识其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创新精神。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在中国革命历史的各个阶段,毛泽东为救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救民而不懈奋斗的历程,以及在这一历程中表现出的卓越的政治、军事才能;认识毛泽东结合中国实际,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及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不断创新的精神品质。
了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民恢复国家经济、抗美援朝及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做出的贡献,认识毛泽东等为寻找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做的不懈探索和努力,探讨毛泽东错误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历史原因和深刻教训。
能够结合毛泽东革命实践的史实进行分析和思考,能够抓住一个人物一生之中主要的几个大的历史阶段,对历史人物初步进行客观的历史评价。
二、过程与方法
在学习过程中,应收集阅读有关毛泽东生平的一些文章和传记著作,加深对毛泽东的认识。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思考提示等展开讨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了解毛泽
( http: / / www.21cnjy.com )东的革命历程,理解中国革命道路的曲折与艰辛,培养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尊敬之情,增进对国家、民族的热爱;
通过学习,认识中国共产党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领导人民进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艰辛探索,认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一结论的深刻内涵和历史意义,正确认识探索中国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出现的曲折和走过的弯路,培养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尊敬之情,增强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奋斗。
【授课提纲】
一、立志改造社会,投身中国革命
1.诞生于苦难深重的时代
2.16岁后的立志求学
(1910—1913—1918)
3.思想的转变
①信仰改良主义(康、梁)
②信仰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新文化运动期间
③信仰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前后
“我第二次到北京期间,有三本书特别深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铭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这三本书是:《共产党宣言》,陈望道译,这是用中文出版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书;《阶级斗争》,考茨基著;《社会主义史》,柯卡普著。”
4、投身中国革命
①1920年成为共产主义者,创建里湖南共产主义小组
②1921年参加中共一大,走上革命道路
二、开创中国革命新道路
1.农民运动的领袖
(国民大革命时期):《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毛泽东特别关注农民运动,既有自身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原因,更是基于对中国国情的认识。(当然,对农民问题在中国革命中所处的地位,毛泽东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国民革命时,农民作为一种巨大的现实力量,已引起越来越多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重视。毛泽东来自农村,深知农民疾苦,在大革命中他又曾回到韶山从事过农民运动,使他加深了对农民问题的认识深度。
2.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①参加八七会议(1927、8、7)
②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1927、9)
③文家市决策
④三湾改编
⑤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7、10)
井冈山根据地是全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
( http: / / www.21cnjy.com )据地。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恢复和重建中共党的组织,分兵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团结改造地方武装,发展革命力量,开展游击战争,创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8年4月,朱德、陈毅等率领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部分队伍到达井冈山地区,与毛泽东领导的部队会师,正式组成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从1927年10月到1928年底,井冈山斗争
( http: / / www.21cnjy.com )取得了巨大成绩。在这里,毛泽东第一次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重要观点,成为后来中国革命所走的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这条正确道路的最初表述。井冈山时期也是毛泽东思想的开始形成时期。
3.中央革命根据地和工农武装割据
从1927年秋冬开始,中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逐渐走上以农民为主力,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建立农村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道路。古田会议通过了毛泽东起草的会议决议草案,其中最重要的是第一部分“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强调要树立无产阶级思想,克服非无产阶级思想,从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把红军建设成为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这个决议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建军原则和中国武装斗争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军事学说,是红军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古田会议后不久,1930年1月5日,毛泽东写了重要的党内通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进一步阐明了红军和农村根据地在整个中国革命中的伟大意义及其发展路线,进一步充实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内容。
4.长征
(1)原因
①根本: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取得统治地位。
②直接: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2)开始:1934.10
(3)转折:遵义会议(1935.1)
(4)结束:1935.10
1936.10
三、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1.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①八一宣言(1935.10):号召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20世纪30年代,国内局
( http: / / www.21cnjy.com )势发生重大变化。毛泽东时刻关注国内时局的变化,即使在长征途中,他也努力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时局变化的新闻。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华北事变以后,中日民族矛盾迅速上升,国内各阶级、阶层的政治态度发生显著变化。
②瓦窑堡会议(1935.12):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③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1936.12)
2.提出中国共产党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抗日游击战和进行持久抗战
①洛川会议
②《论持久战》
3.延安整风(1942)
20世纪40年代初,通过延安整风运动,全党在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了空前团结,
4.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延安时期是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的时期。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革命实践上,毛泽东带领中国共产党实现了新时期革命策略的转变;在革命理论上,毛泽东通过《<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重要文章,系统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和纲领,它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中国共产党七大将毛泽东思想确定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5.重庆谈判
6.领导解放战争的胜利
四、开国之初
1.开国大典(1949.10.1)
2.访问苏联(1949.12):《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3.恢复经济(1949—1952):平抑物价和统一财经
4.发展水利事业
5.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抗美援朝的胜利,粉碎了帝国主义扩大侵略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野心,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使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为新中国的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五、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1.向社会主义过渡
①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一化三改造”
②一五计划(1953)
③三大改造的完成(1956)
2.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成果
(1)正确探索
在中国这样一个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对落
( http: / / www.21cnjy.com )后的国度建设社会主义,这是一项全新的事业,没有任何经验可资借鉴。在世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只有一个苏联可供学习。但是,苏联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也存在着自身的严重问题。因此,对于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来讲,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探索适合本国情况的革命和建设道路,就成为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的一个全新课题。
①《论十大关系》(1956):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开始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
②中共八大的召开(1956):主要矛盾、主要任务
③政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
④文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
⑤政党:“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⑥1957年整风运动
(2)失误
①反右派斗争扩大化(1957)
②中共八大二次会议(1958):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③
“大跃进”运动
④人民公社化运动
(3)纠错:1961年制定“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六、晚年岁月
1.发动“文化大革命”
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是和他对国内政治
( http: / / www.21cnjy.com )形势的错误估计息息相关的。还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国内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的实践,使毛泽东很快改变了中共八大关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判断,错误地认为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斗争、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斗争,始终是中国内部的主要矛盾。到60年代中期,毛泽东对党和国家政治状况的错误估计,已发展到非常严重的程度,认为党中央出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已面临资本主义复辟的现实危险。为此,他认为只有通过“文化大革命”,公开、全面、由下而上地发动广大群众,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而这场“大革命”之所以冠以“文化”二字,是因为它首先是从文化领域的大规模政治“批判”开始的。
2.外交工作的突破
①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1)
毛泽东对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切合法权利一事始终关注。他曾在1965年预计到,大多数国家可能会不顾美国的反对而赞成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如果联合国有三分之二的国家邀请我们参加,我们不会不接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直注意同亚非拉广大第三世界国家保持友好关系,并在国际事务中以伸张正义、援助弱小、蔑视强权的形象,赢得全世界许多第三世界国家的钦佩和赞誉。1971年在26届联大投票前,毛泽东就说:“我们就算有十亿人口,在联合国也只有一张票,一个小国也是一张票,不要看不起小国。”结果,联大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1票弃权的压倒多数,通过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驱逐台湾蒋介石集团代表问题的提案。得知这一消息后,毛泽东高兴地说,是第三世界兄弟把我们抬进去的。
②中美关系的正常化(1972年)
③中日建交(1973)
本课内容注意和毛泽东思想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