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评估测试卷
(总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
第一部分
(1~2题 14分)
班级开展“快乐童年”专题学习活动。
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共12分)
资 料 夹 资料一: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承载着成年的鲁迅对儿时生活的 甲 (迷恋/眷恋)。百草园是鲁迅童年时期的乐园,在那里发生过的童年往事 乙 (数不胜数/不胜枚举):摘桑椹、捉(xī shuài)、捕鸟雀……这些经历为鲁迅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百草园也成为鲁迅成长的重要场所。 三味书屋则是鲁迅曾经就读的一所私塾,也是他接受启蒙教育的地方。在这里,他遇到了一位方正、质朴、博学的宿儒,学习了《大学》、《论语》等儒家经典作品,收获颇丰。
资料二:时光荏苒,岁月如梭。童年的记忆如同一部永恒的电影,在我脑海中播放。每一个片段都如此美好,每一个笑容都如此纯真。那些回忆,让我明白了生活的真谛,也让我更加珍惜眼前的每一刻。 还记得那个热闹的街角,我们争先恐后地品尝着各种小吃,五彩(bān lán)的糖果和香甜可口的冰激凌都曾是我们童年的最爱。那里留下的,是我们舌尖上的回忆和心头的温暖。
(1)根据“资料夹”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2分)
①(xī shuài) ②(bān lán)
(2)“资料一”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承载(zài) 私塾(shú)
B.承载(zài) 私塾(shǔ)
C.承载(zǎi) 私塾(shú)
D.承载(zǎi) 私塾(shǔ)
(3)从“资料一”中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横线处。(2分)
甲: 乙:
(4)“资料二”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是(2分) ( )
A.拟人 B.比喻 C.夸张 D.排比
(5)“资料一”中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请你找出并提出修改意见。(2分)
(6)“资料一”中“论”和“语”都是形声字,形旁都是“讠”。“论语”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解释为:“古书名,内容主要是记录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由此推测这两个字的形旁“讠”应该是汉字
的变体。(2分)
2.下面是小宇同学搜到的有关描写童年快乐的文段。文段中句子间的顺序不合理,请你写出调整建议。(2分)
①夏日的夜晚,我和小伙伴们拿着玻璃瓶去捉萤火虫。②童年的快乐像夜里闪烁的萤火虫,充满惊喜。③那些小虫子一闪一闪的,就像天上的星星掉落到了人间。④我们把捉到的萤火虫放在瓶子里,看着那微弱的光,心里满是欢喜,你是否也有过这样奇妙的经历
第二部分
(3~20题 56分)
一、古诗文阅读
(一)默写(共6分)
3.阅读下面文字,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6分)
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何在 在《论语》中,孔子用“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① 。
② ,于我如浮云”来表现自己宁愿贫贱也要坚守“义”,用“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③ ,④ ”来赞赏颜回安贫乐道的品质;在《夜上受降城闻笛》中,李益用“⑤ ,⑥ ”的乡愁反映将士们守卫边关的崇高和悲壮。
(二)阅读(共19分)
班级开展“走进古诗文,赏词句篇章”专题学习活动,小语同学辑录了一些古诗文。阅读下面文字,回答4~11题。(共19分)
活动一:赏古诗名篇
【甲】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乙】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4.两首诗的作者分别是 、 。(2分)
5.按要求分析两首诗的内容。(2分)
(1)甲诗中“落花”一词有何表达效果
(2)乙诗中“怜”字可否改成“爱”字 为什么
6.两首诗分别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分)
活动二:品文言词句
【甲】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乙】齐有甄彬①者,有器业②。尝以一束苎③,于荆州长沙西库质钱。后赎苎于束中得金五两以手巾裹之。彬得金,送还西库。道人大惊曰:“近有人以金质钱,时匆遽④不记录。檀越⑤乃能见归,恐古今未之有也。”辄以金之半仰酬,往复十余,坚然不受。
注:①甄(zhēn)彬:南北朝时齐朝人。②器业:高尚的品质和出色的才能。③苎(zhù):苎麻,多年生草本植物。④遽(jù):匆忙。⑤檀越:指“施主”,即施与僧众衣食。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分)
(1)四十而不惑:
(2)于荆州长沙西库质钱:
(3)辄以金之半仰酬:
8.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标两处)(2分)
后 赎 苎 于 束 中 得 金 五 两 以 手 巾 裹 之
9.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三十而立。
(2)檀越乃能见归,恐古今未之有也。
活动三:析篇章内涵
10.《论语》中有不少语句逐渐演化并固定为成语,请你写出两个出自《论语》中的成语。(2分)
11.甄彬具有怎样“不逾矩”的表现 请结合文中事例简要分析。(2分)
二、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2~14题。(共9分)
材料一:“课间十分钟”的基本功能是让学生从上课状态放松下来,舒展身体、舒缓疲劳,避免身体紧绷,久坐伤身。正如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所言:喜欢行走和到处跑动是儿童的天性。如果不能保证“课间十分钟”的身体活动,学生很容易会生理紊乱、久坐成疾。
“课间十分钟”的拓展功能是让学生有满足心理需求的社交活动,比如同伴交流、互动游戏、交朋结友。这些与他人建立联系并进行互动的过程,可以促进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包括学习亲社会行为、调节情绪和解决冲突。其中,儿童解决冲突的能力是评价其社会化和社会适应程度最为重要的一项指标。“课间十分钟”的社交活动如果不能保证,不但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还可能阻滞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发展。
(摘编自《“课间十分钟”不可或缺,“学生被圈养”
亟待破解》,《光明日报》2023年11月7日)
材料二:那为何还有众多网友爆料课间十分钟被“侵占”或是被“限定”的事情发生呢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确实存在三方面原因限制了学生在课间的自由:一是部分学校面积小、学生多,导致学生活动场地减少;二是学生活动在缺少约束的前提下,容易引发校园安全问题;三是部分班级,特别是毕业年级的班级存在一定程度的拖堂情况。
目前,我省老城区学校普遍面临学生运动空间不足、功能室不够、校园建筑陈旧、发展环境受限的客观办学问题。很多学校都想办法“螺蛳壳里做道场”,为学生课间活动创造条件。
(摘编自《课间十分钟,孩子们怎么玩 》,
《安徽日报》2023年12月4日)
材料三:下图是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 545名中小学生家长进行调查的一些数据。
材料四:《光明日报》官方微博推出“‘寂静的课间十分钟’究竟该如何打破”的网络调查,众多网友纷纷留言、投票、参与讨论。当问及“课间圈养,问题究竟在哪儿”时,51%的网友认为“教育理念存在偏差,还处于高压的应试状态”,29%的网友认为“学校担心孩子课间玩耍带来安全问题”。网友“大大大哒侠的小号”表示:“都是楼房,下去玩很不方便!”网友“五点的炊烟”留言:“我小时候被‘圈养’过,因为有学生在课间玩耍时受伤,家长因此过度维权和闹事。”
当问及“寂静的课间十分钟该如何打破”时,“安全保障”是网友最重视的因素,其中,32%的网友认为“家长要明白校园安全风险不可能百分之百杜绝”,18%的网友认为“要建立健全保险机制,缓解家校安全顾虑”。此外,还有24%的网友建议,要“完善学校基础设施,缓解如课间厕所排队等现象”。网友“小猫哇小猫”直言:“最讨厌课间上厕所排队,女厕所永远都是排到大门口。为什么不能多建几个 ”15%的网友建议要“因地制宜创设课间活动空间,如涂鸦墙、跳格子区等”。还有网友留言:“强烈呼吁课间延长到15~20分钟!”
(摘编自《多一点理解、多动些脑筋,把课间
十分钟还给孩子》,《光明日报》2023年11月7日)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课间十分钟”的拓展功能是让学生们与他人建立联系并进行互动,以促进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B.限制学生课间自由的,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学校应克服困难为学生课间活动创造条件。
C.因为极少数孩子安全意识较弱,所以学校只要加强行动演练的安全教育即可。
D.材料四中的画线句通过数据表明超过一半的网友认为“课间圈养”的教育观念存在偏差。
13.请结合材料一,概括“课间十分钟”的功能。(每项不超过25个字)(2分)
14.根据材料三,简要概括学校安全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隐患。(4分)
(二)(2025保定期末)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5~18题。(共15分)
老师的绝招
①十七岁那年,休学一年的我回到学校,怀着重拾旧山河的勇气又开始艰难的学生生涯。
②本身底子就薄弱,直接跳读到高二,自然跟不上班级的学习节奏,放野了的心又开始蠢蠢欲动,读不进书。一时,我再度走进了青春的死角。
③班主任李老师是位嗓门粗粗的中年女人。那是我返校不久后的某个日子,她点评班级情况时表扬起了我:“小宇同学今天值日的情况很好,你们看,地上擦得锃光瓦亮。”
④突如其来的表扬,惊得我从漫画书中抬起头,随即羞红了脸,这表扬听进耳朵分明就是戏谑和嘲笑,同学中果然发出了几声竭力压低的笑声。这句名义上的表扬,实则将我的浑身缺点烘托出来,因为,成绩差、相貌差、人缘差、一无是处的我,也只能戴一顶“吃苦耐劳”的高帽。
⑤没智商的老师!我在心中恶毒地埋怨。
⑥但我未曾想到,这句表扬,是我噩梦生涯的开始。此后,我被她置于放大镜之下,一点点细枝末节就会被她迅速拎出来,大肆表扬:“小宇今天上课没有走神,鼓励一下!”“小宇昨天的试卷写得很工整,大家要向他学习。”
⑦切中肯綮的表扬,是一种促进;名不副实的表扬,压在身上,却是越来越沉的包袱。在审视的目光中,我浑身不自在,再也不复从前无人关注时的随心所欲。但同时,自尊心作祟,我又不得不作出努力学习的样子,以此让自己跟她为我包装出的高大形象相匹配。否则,李老师已将我的优点公之于众,如果我不延续这些优点,不继续奋发向上,被同学们发现我的实际表现跟老师的褒扬相去甚远,这脸面岂不是丢到了太平洋!
⑧年少的小心思,而今忆起只觉幼稚,但当年,真的是烦恼了我的全世界。就这样,我模仿其他优等生的学习方法和态度,装模作样地学上了一个月。一个差生要瞬间打造出优等生的定力,坐在凳子上纹丝不动地刻苦学习,个中艰难曲折自不待言。很多次,我都面临崩溃的边缘,想把所有书本一股脑儿地扔出窗外,但偷偷扫视周围的同学,一想到他们会戳着我的脊梁骨说我根本不像李老师表扬的那么刻苦时,我就像被一道闪电打中了神经末梢,迫使我鲤鱼打挺一样从桌面上弹起来,继续提笔学习。
⑨谁承想,被迫的学习,竟也有成效。第二次数学测验,我的成绩从19分涨到了112分,从倒数第一名,进了班级前二十。这下,班上炸开了锅,李老师更是笑得嘴都合不拢。捏着试卷,我心中没有半分喜悦,反倒隐隐觉得不安。果然,人怕出名猪怕壮,如我所料,李老师马不停蹄,迅速将我的优秀事迹宣传到了其他班级,导致我的事迹被所有老师口耳相传,我在年级中一夜成名。
⑩压力,自然更大了,伪装,就得一刻不停地继续演下去。有时,不经意间抬头看窗户,总能发现有邻班路过的同学对着我指指点点、窃窃私语。往往此时,我会像受惊的小鹿一样,迅速把头再埋回书本中,生怕露出一点马脚。很多次,想对着天空大喊,我不喜欢这份荣誉,我骨子里是差生。李老师为我打造了一座“黄金宫殿”,把我推了进去,但我想逃离!如今,再回想当年的自己,却发觉很多事阴差阳错,也啼笑皆非。其他人刻苦学习是为了当学者、作家、发明家,完成自己的光荣梦想,而我在学习上丝毫不敢松懈,却是虚荣心作祟,总怕自己松懈一刻,苦苦支撑的完美形象就会瞬间崩塌。
实际上,我所认为的李老师的八卦和没智商,反倒拯救了我。高考后,一张重点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静静地躺在了我的邮箱中。我的人生,开始向春暖花开处转弯。某次暑假,在当年读高中的小城与李老师偶遇,一番寒暄后,我开着玩笑说出了那年的怨言:“李老师,您知不知道当年我偷偷在心里怨了您几回……”话未说完,便被李老师的笑声打断。她虽然鬓角多了一缕白发,但依然是嗓门粗粗的,风采不减当年。“我还不知道你心里打的小鼓 我就是故意要把你树成标杆,让大家都来监督你、关注你,让你在改造自己的路上没机会喘口气。孤独,是最强大的力量啊!”
原来,成长路上,不只有鼓励、梦想这些洁净的词语可以拯救一个行将堕落的灵魂。虚荣心,也可以让一个人从万丈深渊里翻身打挺,不再坐井观天。李老师并非我想的那般没智商,她以丰富老道的教学经验,给我的青春下了一步妙棋,让我得以跨过挫折这条楚河汉界。
(有删改)
15.在“我”的学生生涯中,李老师对“我”做了哪些事 请简要概括。(3分)
16.文章第⑩段中的“黄金宫殿”指的是什么 (2分)
17.文章以《老师的绝招》为题有什么妙处 (6分)
18.你认为文章中的李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结合文章内容写出你对她的评价。(4分)
三、整本书阅读
班级围绕整本书阅读开展专题探究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面的任务。(共7分)
19.(2025石家庄期中)为了更深入地理解《朝花夕拾》中的人物形象,小华同学虚拟了一个情境。请你根据自己的读书体会帮助他完成人物对话,要求符合人物的性格特点。(4分)
我上课描绣像被老先生发现,并且被狠狠教训了一顿的事,被同窗发在朋友圈里了,一传十,十传百,很快我身边的亲朋好友、邻里街坊都知道了此事。放学路上以及回到家中,三位长辈先后见到了我……
衍太太:①
长妈妈:哥儿,你可回来啦!你父亲今天很生气,不停地问你有没有回来。你可要注意点。他说你,你可得听着。记得了吗
父亲:②
20.七年级(1)班以“细品数朵朝花,感悟鲁迅初心”为主题,绘制了下面的思维导图,分享他们阅读《朝花夕拾》的体验。请你调动阅读积累,在图中①②③处填写相应内容。(3分)
第三部分
(21题 50分)
21.(2025石家庄期中)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对于迅哥儿来说,阿长买来的《山海经》是一缕芬芳;对于莫怀戚来说,和家人散步时的幸福是一缕芬芳……对于你来说,藏在记忆里的芬芳是什么
请以“一缕芬芳”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紧扣主题,内容具体充实,有真情实感;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不少于600字。
【详解答案】
1.(1)①蟋蟀 ②斑斓
(2)A 解析:“承载”的“载”应读作“zài”,“私塾”的“塾”应读作“shú”。(3)甲:眷恋 乙:数不胜数
(4)B 解析:句中将“童年的记忆”比作“电影”,是比喻。
(5)删去“《大学》、《论语》”中间的顿号。
(6)言
2.示例:将①句和②句调换位置。
3.①乐亦在其中矣 ②不义而富且贵
③人不堪其忧 ④回也不改其乐
⑤不知何处吹芦管 ⑥一夜征人尽望乡
4.杜甫 岑参
5.(1)既有个人身世之悲,也包含了一个时代衰落的慨叹、悲叹。
(2)不可以。因为“怜”还有怜惜、同情之意,包含对菊花的怜惜、对百姓的同情之情。
6.甲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盛世的怀念和对当前衰败世事的感慨;乙诗表达了诗人对饱经战乱之苦的百姓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
7.(1)疑惑 (2)抵押 (3)酬谢
8.后赎苎/于束中得金五两/以手巾裹之
9.(1)三十岁能有所成就。
(2)施主拾到后还能送还,这恐怕是从古到今都没有的事情。
10.示例:不耻下问、诲人不倦、后生可畏、当仁不让。(写出两个即可)
11.拾金不昧。主动将藏于苎麻中的五两金子送还给西库,且坚决不收酬谢的金子。
参考译文
【乙】齐国有个叫甄彬的人,有高尚的品质和出色的才能。他曾经用一束苎麻到荆州长沙西库作抵押换了一些钱用。后来拿钱去赎苎麻,回来后在苎麻里发现用一条手巾包着的五两金子。甄彬将金子送还西库。管理西库的人非常吃惊地说:“近来有人用金子作抵押换钱,因为匆忙,没有记清放到什么地方了。施主拾到后还能送还,这恐怕是从古到今都没有的事情。”于是用一半金子作为酬谢,两个人往复推辞了十多次,甄彬坚决不肯接受。
12.C 解析:C项,结合材料三中“你觉得孩子安全意识如何”中的相关数据可知,“极少数孩子安全意识较弱”表述有误;根据“你感到当下学校在安全教育上存在哪些问题”中的相关数据可知,“学校只要加强行动演练的安全教育即可”表述有误。
13.①基本功能:舒展身体、舒缓疲劳。②拓展功能: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发展。
14.①超过一半的学生安全意识比较薄弱;②学校的安全教育缺乏相关实操;③学生对演练行动不够重视;④主题班会流于形式;⑤安全教育种类过少。
15.①表扬“我”地擦得锃光瓦亮。②大肆表扬“我”上课没有走神,试卷写得工整。③迅速宣传“我”从倒数第一考进班级前二十的优秀事迹。
16.指虚荣的环境。
17.①点明文章写作对象——老师。②“绝招”一词具有悬念,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③将李老师教育“我”的方法称为“绝招”,表达了“我”对李老师的敬佩之情。
18.示例:文章中的李老师没有放弃成绩差、相貌差、人缘差、一无是处的“我”,通过特殊的绝招使“我”战胜了挫折,人生发生了转变,她是一个关爱学生、教学经验丰富、有智慧的人。
19.示例:①迅哥儿,给我看看你描的绣像,描得像不像呀 下次多描些!
②你这个忤逆子,把《鉴略》前三十行背一遍,背不完就不准吃饭!
20.①父亲的病
②示例:父亲要求“我”在看五猖会前背书,使“我”没有了看赛会的兴趣。
③示例:“我”对长妈妈的感激和怀念。
21.【写作指导】话题是“一缕芬芳”,“一缕”是数量的界定,决定了文章描写主体的唯一性与贯串性。“芬芳”本义为香气,比喻义为某个人、某个事物、某件事带给人们的美好感受。所以我们在写作前,一定要先确定好文中“芬芳”的本义和比喻义分别是什么,在写作时,也最好由“芬芳”的本义出发,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逐渐引出比喻义,自然而然地抒发所要表达的情感。从材料中“藏在记忆里的芬芳是什么”可知,文章的时空定位不应该放在眼前,而应该侧重回忆过去。可以写一件触动心灵的温馨、美好的事。
优秀例文
校园里的一缕芬芳
就像那棵飘香的桂花树,校园生活是芬芳的,更是无邪的。一颗颗跳动的心,一张张青春的笑脸,共同编织着那曲动人的歌。
看!课堂生活是如此丰富多彩。
每当老师飒爽的英姿出现在三尺讲台上时,我们的心便随着老师一起在知识的宝库里探寻。语文课上,巍巍中山陵,富丽堂皇的凡尔赛宫,让我们心生敬意、流连忘返。我们跟着鲁迅,享受着百草园的快乐生活,又为他不得不去三味书屋过着枯燥无味的学习生活而心生同情。数学老师带领我们游弋于勾股定理的海洋,探索几何图形的定理。利用那些看起来简简单单的符号竟能推算出精确严谨的答案。英语老师就更神奇了,她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扇了解西方语言和文化的窗口。上下五千年的辉煌文明,荣辱兴衰的经验教训,那是历史老师在为我们倾情诉说……我们跟着老师一起领略了珠穆朗玛峰的高耸入云,领略了元素周期表的奥秘,明白“适者生存”的法则……每节课就像一段生动而鲜活的故事,令人陶醉流连。
听!课间生活是如此欢乐。
我们围绕在老师身边,聆听教诲。偶尔的考试失利算得了什么 胜利的喜悦属于生活中的强者!天涯海角有穷时,只有师恩无尽处。师生之间的情谊化成一串串音符在空气中跳动,乐观的心态、奋发的斗志,溢满我们稚嫩的心田。
闭上眼睛,深呼吸,你嗅到了吗 那是道路两旁的花草树木随风飘来的缕缕幽香,沁人心脾!漫步在这清新的校园里,沐浴在这和煦的阳光下,真是妙不可言!
当我们站在国旗下敬礼,当我们站在领奖台上自信微笑,当我们站在合唱台上一展歌喉的时候,我们骄傲,我们自豪!我们在快乐中学习,我们在学习中成长!
我爱这散发着芬芳的校园生活,她已经融入我的血液,成为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