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教案
课程标准
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建立中央集权国家的主要史实,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学习要求
掌握秦始皇兼并六国的主要史实和秦始皇建立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央集权制度和巩固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正确评价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感受秦始皇的雄才大略和雄心抱负。
重点难点
重点:秦灭六国及其巩固统一的措施
难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措施及其作用,如何客观全面评价秦始皇一生功过是非?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图片导入法:用影视作品让学生贴近历史,投影:《神话》、《英雄》、《寻秦记》、《古今大战秦俑情》海报,
讲授新课
一、秦国灭六国(统一)
投影:秦国攻打六国的顺序
从公元前230至公元前221年,嬴政相继兼
( http: / / www.21cnjy.com )并六国,建立起东到大海,西到陇西,南达南海,北到长城一带的大一统帝国。引导学生分析秦得以统一六国的原因,归纳秦统一过程,分析秦统一的历史意义。一、秦统一六国
(一)秦统一六国的背景(原因)1、
BC770-BC221(战国),呈现的政治状况:诸侯割据,战争频繁,社会变革。
1、客观条件:(根本原因:统一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①从经济方面看,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各民族、各地区地联系加强,这为统一提供了物质基础。
②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大多废除了分封制而实行
( http: / / www.21cnjy.com )郡县制,局部实行了中央集权制,从而为大一统的封建国家奠定了政治基础;长期的兼并战争,形成了局部统一。
③在民族关系方面,各族间联系日益加强,以华夏族为中心,形成相当巩固的民族共同体。④广大劳动人民深受战乱之苦,渴望统一。
2、主观条件:
①秦国商殃变法比较彻底,国力强盛,经济发展迅速,军队战斗力强。
②秦国实行了远交近攻等正确策略。
③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个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条件:坚忍刚毅的性格和敏锐迅捷的决断力、雄才大略。重用人才:破格录用一批谋臣猛将:善于发现人才,礼待人才,并能用人不疑。)
(二)战略方针:“远交近攻,各个击破”
(三)经过:韩、赵、魏、楚、燕、齐——“喊赵薇去演戏”(谐音记忆)(多媒体展示秦统一六国过程)
(四)影响: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
( http: / / www.21cnjy.com )据的分裂局面,建立起强大的多民族统一的国家,有利于生产的恢复发展、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有利于民族融合,具有积极的进步意义。
二、建立集权统一国家
投影秦朝疆域图,设问如果你是秦始皇,你会采取哪些措施巩固统一?
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
1、政治上: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含义:专制主义是一种决策方式
( http: / / www.21cnjy.com ),主要体现在皇位终身制和世袭制上,特征是皇帝个人独裁专断,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中央集权的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充分执行中央的政令,一切服从于中央。
(2)核心:君主专制
(3)特点:皇帝独尊、皇位世袭、皇权至上
(4)内容:①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a、称号:皇帝;b、权力:大权独揽
②中央确立三公九卿制度
a、三公:丞相、御史大夫、太尉(职责)
b、关系:互不干涉,对皇帝负责
c、作用:加强君主专制
③地方实行郡县制
a、王分李郡之争
b、推行:郡—县—乡—里
c、作用:强干弱枝,加强中央权力
御史大夫
(5)机构:皇帝——中央:
丞相
——郡(守)——县(令)
太尉
复习内容: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发展演变流程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确立对秦朝和后世的影响3、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比较
2、军事上:统一六国、开疆拓土
(1)BC221年,秦王赢政统一六国,建立秦朝。
影响:秦统一六国是春秋战国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标志着中国进入“大一统”政治时代。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疆域辽阔的封建国家正式形成。
(2)南征百越、北击匈奴,并增加设四郡(闽中、南海、桂林、象郡)
影响:使秦的疆域“东-南-西-北”,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基本疆域,促进民族融合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3、文化上:①统一文字:小篆
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国内经济文化的交流
②焚书坑儒:维护专制统治
4、经济上:
①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钱
②统一度量衡,促进经济发展和商品贸易
5、其它:①法律上:颁布秦律
内容详细、刑罚严酷、体现地主阶级意志、对后世法律制订有深远影响
②交通建设
陆——驰道、直道;水——渠道
便于政令下达,调遣军队,巩固统治,也便于各地交流
三、暴政
1、表现:①焚书坑儒:a、限制思想,摧残文化;b、维护专制统治
②修筑长城:a、百姓徭役增加,大量死亡,民怨沸腾
b、抵挡游牧民族骚扰,保障中原农业生产
③大兴土木:修建阿房宫、骊山墓;消耗大量钱财、挥霍无度
④刑法严酷
⑤赋税沉重
除此,还迁富豪、收兵器,求长生等等
2、影响:激化阶级矛盾,加速秦的灭亡
四、评价(出示相关人物对秦始皇的评价,给学生提示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引导学生对秦始皇科学评价)
●“……自上古以来不尝有,五帝所不及”
------秦朝人
●“无道”,“视杀人为狗彘”
-------晋朝人
●“始皇暴虐,至子而亡”
------《贞观政要》
●“始皇出世,……,是圣是魔,未可轻议。”
------李贽
评价古代政治家功过的一般方法
:
①是否完成国家统一,推动历史发展。
②是否调整政治措施,保持社会安定。
③是否调整经济措施,重视改善生产条件,促进经济发展。
④是否采取措施,促进文化繁荣。
⑤是否采取措施,巩固国家统一,促进各民族的融合与团结。
⑥是否反抗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
1、是杰出的政治家
1)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全国,结束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
2)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和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3)通过统一战争,北击匈奴,筑长城,修灵渠,扩大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
2、他又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
为了稳固统治,他实行暴政,焚书坑儒
( http: / / www.21cnjy.com ),实行思想文化专制;制定了严刑酷法;大兴土木,徭役繁重,广建宫殿陵墓,无限制使用民力、物力,暴政导致秦很快灭亡。
①完成了统一,结束了数百年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有利于人民的生活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
②形成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打破了贵族分封制,奠定了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
③统一了货币、度量衡和文字,开创了幅员辽阔的秦帝国,促进了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
④建立了封建专制主义制度,对人民实行专制统治。
⑤焚书坑儒,摧残文化。
⑥实行暴政,大兴土木,建阿房宫,修骊山陵墓,耗费民力;法律残酷,最终促成农民大起义,使秦朝灭亡。
▲结合课文内容,思考秦始皇是如何统一全国的,分析其中时代趋势与个人作用的辩证关系。
统一的原因(主观、客观)。
统一的史实包括:统一六国、北击匈奴、南征百越。
时代的发展趋势造就了英雄人物;英雄人物的作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要受历史条件的限制,英雄人物顺应历史的趋势就会推动历史发展。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造就秦始皇这个历史人物,秦始皇的措施客观上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人物评价方法、原则和观点。
一、把握线索
(一)事迹分类法:即把历史人物一生重大事迹分类归纳评述的方法,古代帝王事迹大多适用此法。
一般可分为:政治(统一、加
( http: / / www.21cnjy.com )强中央集权措施)、经济(实行宽舒政策,发展生产)、民族关系(开明与否)、对外关系(开放与否)、文化(促进文化繁荣的措施、文化专制等)等方面
(二)时间分期法:即把历史人物的活动纳入各个时期加以叙述评价的方法,近代史上人物大多用此法。
▲几点原则:1、实事求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依据史实;2、把历史人物放在当时特定的时代大背景下,分析历史人物的活动是否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是否有利于社会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3、一分为二,辩证分析;
二、几个观点
(一)决定历史发展的不是某个英雄人物而是人民群众。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真
( http: / / www.21cnjy.com )正创造者,是促进社会历史前进的决定力量。任何夸大个人的决定作用,否定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二)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历史人物作用的辩证关系的观点。
马克思曾指出:“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自己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创造出这样的人物来。”就是说历史发展有自己的必然规律,而个别英雄人物的出现只是历史发展的一定时期的产物。但是,不可否认,我们在强调“时势造英雄”时,当历史处于紧要关头时,个别英雄人物的决策和行动可以改变历史的航程,在历史的转折关头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三)历史人物的阶级局限性观点。
历史人物是时代的产物,他们的活动必
( http: / / www.21cnjy.com )然受到时代制约。在阶级社会中,他们还要受到其所在阶级的局限,他们的主观愿望、实际行动都是他们阶级属性的集中反映,因此,不可避免地有这样或那样的局限性。
(四)具体历史情况具体分析的观点。
历史人物在一定的历史阶段总会涂上一层鲜明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时代色彩,他们的主张和行为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大都会表现出一定的倾向,而且随着历史背景的变化而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行动纲领、行为方式。因此,历史唯物主义要求我们要把他们的行动放到具体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