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教案 (2)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教案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08 14:11: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课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课程标准解读】
[课标要求]
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国家的主要史实,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课标解读]
1.能力要求。本课有两个层次要求,前者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般层次上的具体史实、历史概念的记忆。秦始皇兼并六国主要把握条件和经过;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主要掌握措施和影响。后者是高层次的学科认知能力要求,要求综合掌握秦始皇的功过是非,对秦始皇的历史地位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
2.命题特点及趋势
(1)从内容看,主要考查秦始皇的主要活动及其影响。
(2)从题型看,主要是材料解析题,个别省区会出现单项选择题。
(3)从命题形式看,多采用新材料、新情景的方式,反映历史研究的新成果。
(4)从难易度看,难度适中。由于历史资料多以以文言文出现,个别题目阅读理解的难度较大。
3.学法指导:
(1)对秦始皇各项活动和措施的准确记忆。
(2)着重掌握和理解秦始皇开创性的历史贡献和影响。
【情境激趣诱思】
审时度势
右图为秦始皇与李斯筹划灭六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统一天下大计。李斯在分析统一中国的客观形势时指出:“昔者秦穆公之霸,终不东并六国者,何也?诸侯尚众,周德未衰,故五伯迭兴,更尊周室。自秦孝公以来,周室卑微,诸侯相兼,关东为六国,秦之乘胜役诸侯,盖六世矣。今诸侯服秦,譬若郡县。夫以秦之强,大王之贤,由灶上骚除,足以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此万世之一时也。”
【诱思探究】看到上面的图片和李斯的分析,我们可以感觉到秦始皇统一中国犹如闲庭信步一般。那么,秦的统一真的是如此的手到擒来般的轻易吗?
【教材内容详解】
一、秦统一六国
1.历史条件
(1)客观条件:
①诸侯国的减少:西周开始分封,到春秋末年,100多个诸侯小国经过“强凌弱,众暴寡”,逐渐形成战国时期的七雄并立。
②人民的愿望:频繁的战争给人民生产和生活带来无穷灾难,人民渴望统一。
③秦国势力强大:商鞅变法促进了秦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为秦国统一天下创造了条件。
(2)主观条件
①嬴政亲政:公元前27年,13岁的嬴政登上秦王宝座。他22岁亲政后独揽大权,加快兼并六国的战争步伐。
②重视人才:秦王嬴政广招各国贤士人才,用人不疑。
③正确策略:首先灭亡弱小的韩国;采用离间计
( http: / / www.21cnjy.com ),使赵王自毁长城,灭亡赵国;引黄河水淹没魏都大梁,魏国灭亡;倾全国之兵强攻灭楚;灭燕、灭齐势如破竹。
秦灭六国的基本战略与策略:
( http: / / www.21cnjy.com )秦灭六国的战略有两个内容,一是乘六国混战之际,秦国“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秦王政采纳了尉缭破六国合纵的策略,从内部分化瓦解敌国。二是继承历代远交近攻政策,确定了先弱后强,先近后远的具体战略步骤。这一战略步骤可以概括为三步,即笼络燕齐,稳住楚魏,消灭韩赵,然后各个击破,统一全国。
2.完成:公元前221年,完成统一六国的大业。
秦统一的历史意义:秦奠定了我国统一的多
( http: / / www.21cnjy.com )民族国家的基础,此后,统一始终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秦(china)”作为一个王朝的称谓,在这个短命王朝覆亡两千多年之后,至今仍然作为中国的代称流传于世界。
春秋战国烽烟起
诸侯数目后剩七
人民渴望统一时
秦国崛起东雄视
嬴政亲政谋霸局
烽烟消失国统一
中华民族渐凝聚
屹立东方大国势
[学思同步探究]
问题探究:
P4
历史纵横。秦王嬴政对军功爵制度的完善在统一过程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提示:秦军保持了旺盛的战斗力,被称为“虎狼之师”,成为秦实现统一的力量保证。
例题探究
例题1
“大地在我脚下……夷平六国是谁,哪个统一称霸,谁人战绩高过孤家?”请问这首主题歌所描写的是中国古代的哪位帝王(

A.秦始皇
B.唐太宗
C.汉武帝
D.康熙
解析:从材料中的“夷平六国”“统一称霸”等信息可以看出歌词描写的是秦始皇。
答案:A
二、建立集权统一国家
1.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1)建立皇帝制度: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自称皇帝,将大权集于一身。
(2)中央设三公:
①职责:置丞相——百官之长,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太尉——武官之长,管军事;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负责监督百官。
②特点:三者之间互不统属,都对皇帝负责。
(3)地方实行郡县制:
①概况:全国设36郡,郡下设县。
②作用:“强干弱枝”,避免国家重新分裂。
郡县制度:是春秋战国时期以来逐步形
( http: / / www.21cnjy.com )成的地方行政制度。春秋时期初设的郡县,大多设立在新吞并地区或各国边境线上,并由国君直辖。战国时代,首先由三晋建立起以郡统县之制,且设立郡县的区域也由边境扩展到腹地。秦国在兼灭六国的战争中,在一些新攻占的地区已设郡县管理。秦统一后,经过两次廷辩,秦始皇确定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秦朝在全国始设36郡,后增至40余郡,郡下设县。废分封、立郡县,奠定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基础,是中国古代国家制度的一大进步。郡县制的全面推行,对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巩固国家的统一,促进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都起了重大作用。
2.巩固统一
(1)拓展疆土:
①措施:在边境地区,征服百越,增设闽中、南海、桂林、象郡四郡,北击匈奴。
②作用: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基本疆域。
(2)统一文字:
①措施:以小篆为准,推行全国。
②作用: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国内经济文化的交流。
“书同文:春秋战国社会大变革时期,
( http: / / www.21cnjy.com )汉字的使用更为广泛和频繁,人们对汉字的丰富、发展做了有益的尝试。各诸侯国对汉字任意减省笔画,紊乱偏旁,造成异体杂出、一字多形等混乱状况,削弱了汉字的交流功能,不利于文字的发展和生产的进步。秦统一时,秦始皇推行“书同文字”,将统一的“小篆”作为官方规范规则,又以书写简便的“隶书”作为新的字体。从而克服广阔帝国文化交往中的文字障碍,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统一度量衡:
①措施:发布统一度量衡的诏书,官府制作标准的度量衡器。
②作用: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4)统一货币:将全国流行的现状、重量、大小、单位不一的货币统一起来。
秦朝统一货币形制的寓意:捍卫王权,巩固国家统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追求大一统是历代君王的梦想。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画即天地人,连其中即通其道,王权就是要在天地人中贯而通之,追求政治、经济乃至思想、行为、社会生活的统一圆融。秦朝货币统一为外圆内方的秦半两,造型代表天地乾坤,体现了秦始皇的皇权思想,不仅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更是皇权和统一思想的载体。
(5)发展交通:以咸阳为中心,陆上交通由驰道、直道等各种规格不同的道路组成,水上修筑人工渠道以沟通自然江河。
皇帝大权独揽
三公九卿协帮
郡县遍布全国
政令得以通畅
南进北攻拓土
基本奠定域疆
文字货币统一
度量衡也一样
驰道四通八达
巩固统治得当
[学思同步探究]
图文探究: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P5图片
秦始皇。
材料二
P5图片
秦朝疆域图。
材料三
P6图片
秦统一文字表。
材料四
P6图片
小篆字体“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勿饥人”。
请回答:上述图片展示了哪一历史人物的活动?依据材料二、三、四的图片概括其历史贡献。
提示:秦始皇。灭六国完成统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开创统一多民族国家新局面;以小篆为统一文字,便于全国的文化交流和发展;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巩固统一,奠定我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问题探究:P5
历史纵横。在中央与地方关系方面,郡县制与分封制主要有哪些差别?
提示:分封制下的诸侯在封
( http: / / www.21cnjy.com )地内享有行政、司法和军事上的相对独立权,世代相袭,不利于国家的统一。郡县制下的地方官吏由中央任免,不得世袭,必须完全服从皇帝和中央的要求,有利于消除地方与中央的对立,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
例题探究
例题2
李贽是明朝后期一位以“异端”
( http: / / www.21cnjy.com )自居的进步思想家。他认为:“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拆,掀翻一个世界,是圣是魔,未可轻议。”请回答:
(1)秦始皇是怎样“掀翻一个世界”的
(2)李贽认为秦始皇“未可轻议”,反映了秦始皇这个历史人物的什么特点
解析:在评价秦始皇时,既看到他暴政的一面,更要看到他在统一全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和巩固统一等方面的贡献。
答案:
(1)秦始皇结束长期以来的诸侯割据,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废除了旧制度,建立起了一整套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2)秦始皇有功有过,既是对中国历史作出过巨大贡献,产生过巨大影响的封建帝王;也是历史上有名的统治残暴的皇帝。
三、秦始皇的暴政
1.焚书坑儒
(1)焚书: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发布
( http: / / www.21cnjy.com )焚书令,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可收藏有关医学、占卜和种植等书,其余一律焚毁,敢收藏儒家及诸子百家之书者,要处以黥刑和服苦役。
(2)坑儒:因为一些儒生批评秦始皇滥施刑罚,秦始皇将460名儒士活埋。
对“焚书坑儒”的认识:
(1)背景:秦朝初年,百家仍然在争
( http: / / www.21cnjy.com )鸣中,思想领域内极度混乱,而一个国家能在多大程度上统一,最主要的条件是能在多大程度上形成共同的价值观,而思想混乱是形成共同价值观的大敌。因此,光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大一统措施还不行,最关键最长远的统一要素是思想的统一,形成统一的核心价值观念,才能让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内的统一措施有效。而当时最大两种思想潮流就是儒家和法家,儒家是尊古的,当时六国贵族,也借着儒家的“克己复礼”妄图恢复周朝的分封制,从而取得失去的权势。所以,对于刚刚统一的秦朝来说,统一思想就是维护大一统的关键措施。
(2)实质——“焚书坑儒”的实质其实是统一思想的运动。
(3)评价:“焚书坑儒”是秦始皇残酷暴戾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证据,是愚蠢而又残暴的,它毁灭了古代许多典籍,造成文化史上难以弥补的损失。但客观效果明显的,虽然统一的秦朝只持续了十几年,但通过这件事情之后,造就了中华民族大一统的历史格局。秦朝以后的所有统治者,无一不统一思想,不把统一思想看成维护统治的关键手段。
2.修筑长城
(1)目的:在北击匈奴的同时,为阻止北方游牧民族匈奴人南下而修建。
(2)修建:把秦、赵、燕三国长城连接扩建,形成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
(3)影响:当时工程艰巨,造成大量民
( http: / / www.21cnjy.com )夫死亡,是秦始皇暴政的体现;对安定北方边郡、抵御北方游牧民族侵扰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后来成为中华民族的伟大象征。
3.繁重的徭役和兵役
(1)表现:大兴土木,修建阿房宫、骊山墓,加上伐南越、戍边疆等其他徭役。
(2)后果:导致民怨沸腾,阶级矛盾的激化,使秦朝很快灭亡。
4.对秦始皇的评价
(1)秦始皇统一中国,结束了诸侯割据的局面,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王朝,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这是秦始皇重大的历史贡献。
(2)实行暴政,导致农民大起义,加速秦朝灭亡。
焚书坑儒残忍相
思想专制文化秧
长城宫室劳役繁
民怨沸腾短命亡
是圣是魔未轻议
千古一帝秦始皇
[学思同步探究]
问题探究:P6
学思之窗。你认为过于严酷的法律对百姓和社会能产生什么影响?
提示:秦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虽大大增强了统治人民的力量,但严刑酷法,激化了阶级矛盾,导致秦末农民战争的爆发,秦朝因此灭亡。
例题探究
例题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代有人说:秦王贪婪暴虐,残
( http: / / www.21cnjy.com )贼天下,穷困万民,以适其欲也……劳罢者不得休息,饥寒者不得衣食,亡罪而死刑者无所告诉,人与之为怨,家与之为仇,故天下坏也。
材料二
毛泽东说“我是赞成秦
( http: / / www.21cnjy.com )始皇的”,“秦始皇是厚今薄古的专家”,“秦始皇是第一个把中国统一起来的人物……中国过去的封建君主还没有第二个超过他的”。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汉代人是怎样评价秦始皇的
(2)从材料二看,毛泽东“赞成秦始皇”的两个主要理由是什么 结合史实说说你的理解。
(3)你怎样看上述对秦始皇评价的两种观点
解析:本题围绕对秦始皇的评价考查。材料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对秦始皇持否定态度,材料二持肯定态度。第(1)问要从材料中提取信息,总结归纳出汉人对秦始皇的评价;第(2)问先找出理由,然后说明理解;第(3)问要说出你的观点,即对秦始皇一分为二的评价,肯定其功绩、否定其残暴。
答案:
(1)秦始皇苦役百姓,横征暴敛,严刑酷法,是一个暴君;他的暴政导致了秦朝的灭亡。
(2)理由:体制创新和统一全国。理解:秦始
( http: / / www.21cnjy.com )皇开创了皇帝制,建立了以三公九卿制为主的中央官制,地方上废分封、置郡县,并采取了其他一系列加强集权和巩固统一的措施(如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统一文字等),对当时和后世产生重大影响;结束群雄割据的局面,统一全国,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3)两种观点都有道理。秦始
( http: / / www.21cnjy.com )皇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也是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开创者,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做出贡献。秦始皇“功在统一”,“罪在专制”,但两者相比,历史功绩是主流。
【综合探究提升】
[知识结构]
[知能整合]
1.秦固统一的措施




政治
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央——皇权至尊、三公九卿;地方——郡县制
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经济
统一度量衡、货币
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形成。
文化
统一文字为小篆;焚书坑儒
促进文化发展,思想控制,摧残文化
军事
拓展疆域:征百越、击匈奴;修筑长城
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基本疆域
交通
修筑驰道、直道、人工渠道
促进交通发展
例1
阅读下列材料:
秦始皇作为历史上统一的第一人,他的千秋
( http: / / www.21cnjy.com )功过历代都有评说。当朝有人称赞说:“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不及”。晋朝有人指责他“无道”“视杀人如狗彘”。明朝思想家李贽则说:“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裂,掀翻一个世界,是圣是魔,未可轻议”。
请回答:
(1)从秦朝人对始皇的称赞中,你能得出哪些重要的历史信息?
(2)你怎样看待晋朝之人和明朝李贽对秦始皇的评价?
(3)你认为我们今天应该怎样评价秦始皇?
解析:(1)一方面要注意材料内容直接反
( http: / / www.21cnjy.com )映出的表面信息,另一方面要在此基础上归纳材料体现出的深层次信息。(2)要看到两人的观点都有极端的一面。第(3)是开放性的设问,鼓励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一分为二地评价秦始皇。
答案:
(1)信息:秦始皇统一了中国,推行了郡县
( http: / / www.21cnjy.com )制,颁布了统一的秦律,为中国历史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深层信息: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皇帝具有绝对的最高权威,人们只能对其歌功颂德,而不能对他的过失进行丝毫的评价。
(2)他们的评价都有偏颇之处。前者主要看到了秦始皇的暴政,后者则主要强调秦始皇的功绩。(如答出其它内容,只要言之有理也可)
(3)评价秦始皇,应该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方面,他建立了中国历史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创立了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并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另一方面,他推行暴政,导致了阶级矛盾的迅速激化,加速了秦朝的灭亡。总之,秦始皇有功有过,但功大于过。(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即可)
点评:作为材料解析题,首先要阅读设计的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去阅读材料,这样可以增加阅读的有效性和思考的方向性。
2.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比较
(1)分封制与宗法制相联系,以血缘关系为基础;郡县制是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的,按地域划分。
(2)分封的诸侯王位世袭,并拥有封地;郡县的官吏由皇帝或朝廷任免调迁,官位概不世袭,官吏只有俸禄没有封地。
(3)诸侯国拥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郡县则是地方行政机构,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
(4)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中央对地方的制约关系及其地方权力的大小。
例2
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度,郡守和县令产生的方式是
A.世代相袭
B.考试选拔
C.地方推荐
D.皇帝任命
解析: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中央和地方的官吏都由皇帝直接任免。
答案:D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把握两个历史概念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内涵。分封制是以血缘亲疏关系为依据形成的政治等级秩序,爵位世袭,周王等不得干涉;郡县制是根据官职的高低建立的政治等级关系,有皇帝根据任职状况任免。
【本课综合演练】
1.李白的诗“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指的是(

A.陈胜、吴广起义
B.楚汉战争
C.长平之战
D.秦王嬴政完成统一
D
解析:从材料信息“秦王”“六合”“西来”等可以看出李白赞扬的是秦始皇完成全国统一。
2.秦灭六国实现统一的客观原因是(

A.商鞅变法使秦国势力日益强大
B.秦国在统一过程中采取了正确的策略
C.统一的条件成熟且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
D.秦王赢政具有雄才大略和过人的胆识
C
解析:A、B、D三项都是秦国能够完成统一的主观原因。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诸侯争霸的进行,统一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3.据史书记载,公元前213年咸阳一位
( http: / / www.21cnjy.com )商人坐马车来到象郡,用他携带的200枚秦半两钱买了三个象牙、10本《庄子》以及109斤水稻,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一记载(

A.属实
B.不可能是事实
C.不能判断
D.有可能是事实
B
解析:公元前213年秦还没有统一全国,更没有征服百越地区,所以秦半两钱不能在这个地区流通。
4.古人对秦朝统治短暂原因的分析,最符合实际的是(

A.“四维(礼仪廉耻)不张,故万民离叛”
B.“(亡于)六王(六国)之后(代)也”
C.“失之在政,不在于制(制度)”
D.“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C
解析:秦朝灭亡主要是由于统治者推行暴政,而不在于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所以秦朝的灭亡是由于“失之在政,不在于制”。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李斯建议焚书的上书)大是英雄之言,然下手太毒矣。当战国横议之后,势必至此。自是儒生千古一劫,埋怨不得李丞相、秦始皇也。
——(明)李贽《史纲评要》卷四《后秦记》
材料二
秦术戾儒,厥民斯酷。秦儒既坑,厥祀随覆。天复儒仇,儒祀而家。秦坑儒耶 儒坑秦耶?
——(唐)司空图《铭秦坑》
材料三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唐)章碣《焚书坑》
请回答:
(1)简要分析上述材料对“焚书坑儒”的基本态度和论据。其中哪些材料的观点基本相同?
(2)材料二认为秦亡的原因是什么?是否正确?
(3)你如何评价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政策
解析:(1)要先从材料中提取信息,找出其观点,然后判断哪些观点相同;
(2)先找出作者的观点,然后谈看法;
(3)要结合课本知识,对“焚书坑儒”事件做出全面的、客观的评价。
答案:
(1)材料一认为“焚书”是战国以来言论、
( http: / / www.21cnjy.com )思想过度自由的必然结果,不应过分谴责秦始皇,只是手段过于狠毒;材料二认为“坑儒”是秦始皇残酷迫害儒生的重大暴政;材料三认为“焚书”“坑儒”并未起到维护秦统治的作用,因为灭秦的刘邦、项羽并不是儒生。
材料二、三持否定态度,观点基本相同。
(2)材料二认为秦亡的原因是“坑儒”,这种观点是片面的。秦亡是由秦朝多种暴政行为共同造成的,并非只是由于“坑儒”。
(3)该政策的实质是思想文化专制,
( http: / / www.21cnjy.com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的统一,但其主要作用却是摧残了文化,不利于思想学术的自由交流。
【课后习题解答】
探究学习总结提示
一.本课测评
1.商鞅变法,为秦的统一奠定了雄厚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经济基础;实现统一要需要的三个客观条件——社会基础、人民的需要、秦国的实力都已经具备;秦始皇审时度势、重视人才和战略这略的制定。
2.(1)措施:秦始皇建立封建专制中央
( http: / / www.21cnjy.com )集权,皇帝是国家最高统治者,在中央以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废分封制,设郡县两级,在经济、文化上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
(2)作用:中央集权制的建立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利于封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和巩固发展、国家的统一起了重要作用。但中央集权制大大加强了统治人民的力量,使人民处境日趋恶劣。
二.学习延伸
1.主要从秦朝修建阿房宫所耗费的资财、对人民的奴役、侵夺农时等角度进行探究总结。
2.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如果
( http: / / www.21cnjy.com )同意留,要从秦国变法比较彻底,实力最强,人民渴望统一,具备统一的条件,秦王嬴政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最终能够完成统一大业等方面归纳原因。如果不同意留,要从秦王嬴政诡计多端、性格暴戾等方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