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教案 (4)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教案 (4)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08 14:12: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课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教案
教学说明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属于文科
( http: / / www.21cnjy.com )班学生拓展学习内容。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深入研究与学习,可以使同学们真切地感受和理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并更清晰地理顺历史发展脉络。其中22位“代表人物”各有特色,他们所处的历史时代、他们的成长过程、主要活动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他们都对中国或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产生过重要影响。如何评价纷繁复杂甚至教材不曾提及的历史人物是本教材留下的艰巨任务。
为此,拟订一份“如何评价历史人物”的学习指
( http: / / www.21cnjy.com )导书面材料,请学生阅读体会,并在教学中时时贯彻,从而使学生总结出一套基本全面的评价原则和方法,做到“人人会评、会评人人”!
第一单元截取中国古代三位著名的政治家,包含
( http: / / www.21cnjy.com )封建初期、中期、晚期三个历史阶段,从他们的历史贡献来综合评价。这一单元的讲评尤为关键,需要教师给学生树立一个人物评价的“方向”,且课文不少内容与必修三套教材紧密关联,需要不时联系回忆。
设计思考
立足文本,以自主阅读和规范表达为中心;教师紧扣课标和“指导意见”的“学习要求”设计问题,学生通过阅读文本解决问题。
单元教学目标
一、课标内容
1.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国家的主要史实,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2.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探讨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
3.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
二、教学要求
第一课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基本要求
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的主要史实;简述秦始皇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制度和巩固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
发展要求
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感受秦始皇在国家统一过程中的雄才伟略。
说明
教学本课应与必修I中“秦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的内容相联系,可以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列表归纳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国家和巩固统一的措施,运用疆域图理解这些措施的作用,注重评价历史人物的正确观点和方法。
第二课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基本要求
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感受唐太宗善于纳谏、用贤的优秀品质。
发展要求
理解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古代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
说明
教学时可从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方面去归纳“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并从史实人手分析“贞观之治”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
“玄武门之变”、“晚年的反省”二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第三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
基本要求
了解康熙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主要措施
( http: / / www.21cnjy.com ):平定三藩之乱和噶尔丹叛乱、统一台湾、加强对西藏的管理、抗击沙俄侵略等。增强维护和促进祖国统一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发展要求
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
说明
教学时要史论结合,从具体的措施入手分析历史人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少年皇帝”一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三、教学建议
本单元可分5课时教学。
1.教学过程中可联系必修I专题一中的有关内容,使学生更好地把握上述历史人物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教学中可对上述三位重要帝王作比
( http: / / www.21cnjy.com )较分析,寻找其共性和个性,让学生感受这些历史人物的非凡才智。教学中还可结合现实引导学生谈谈历史的借鉴意义。
3.教学中可通过多种途径搜集有关的文字、图片、影像等资料,创设生动的历史情境,感受三位帝王所处的不同历史时代,提高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4.维护、促进国家的统一是炎黄子孙的共同责任,这一单元的教学要培养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其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作贡献的使命感。
课时教学设想
第一课教学方案
导入设想:
秦始皇是学生非常熟悉的人物,必修一里已有不少介绍,因此可直接从后人对秦始皇的一些评价导入。
材料一: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
-----李贽《藏书》
材料二: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坼(裂),掀翻一个世界。
-----李贽《史纲评要·后秦记》
材料三:“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
“以暴虐为天下始”
-----贾谊《新书·过秦论》
材料四:“始皇暴虐,至子而亡”
------《贞观政要》卷八
材料五: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仁又不施,攻守之势异也.
----贾谊《过秦论》
设计意图:通过前人对秦始皇的截然不同的评价,让学生对秦始皇产生进一步思考,引出对本课内容的深入学习。
问题设计1:我们常说:“时势造英雄”,那么秦始皇怎样的“时势”所造就的呢?
辅助材料:教师可出示“战国形势图”。
设计意图: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自主学习,了解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背景,为教材所探讨的分析秦始皇为什么能统一六国问题解决做铺垫。
问题设计2:从另一个角度而言,所谓“英雄造时势”,秦始皇值得我们去关注,是因为成就了一个新天地,那么秦始皇又是如何成就新“时势”?
辅助材料:用课件把“战国形势图”演
( http: / / www.21cnjy.com )变成“秦疆域图”;出示《史记-秦始皇本纪第六》中关于秦始皇确定皇帝称号和采纳郡县制的史料,突出秦始皇的雄才大略。通过课件展示战国时期各国文字图和货币图,说明秦始皇这些措施的意义。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教材,归纳出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及巩固和扩大疆域的具体措施。从而达到“指导意见”的“基本要求”。
问题设计3:后人对秦始皇评价不一,我们知道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因为还有另外一方面,就是他的暴政。同学们可归纳秦始皇暴政的具体表现,共同来对秦始皇作一综合评价。
辅助材料:再次展示前人对秦
( http: / / www.21cnjy.com )始皇的评价(导入时的一些材料),供学生做参考,又可以做到前后呼应。同时交代学生评价人物的一些原则,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观点。
设计意图:评价人物是学习历史人物所必需的要求,也是完成本节“指导意见”中“发展要求”的需要。
最后,展示网络上关于一首有关秦始皇的诗

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件要商量。

祖龙魂死业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

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

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
问题设计4:为何有人要“劝君少骂秦始皇
( http: / / www.21cnjy.com )”,同学们能否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列表归纳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国家和巩固统一的措施?“百代都行秦政法”,都有哪些“法”,又说明了什么。
设计意图:此题主要是考察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掌握和应用,同时也引导学生对标题进行解读,“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课后作业:重点完成(P8)阅读与思考。
第二课教学方案
教学说明
本课选取中国封建社会中期著名历史人物—
( http: / / www.21cnjy.com )—唐太宗为典型,从政治统治思想与方略、经济措施、民族与对外政策、个人修养和为君素质等多个视角,全方位讲述唐太宗李世民作为中国封建社会会一代明君的为君之法和治国之道。
学生通过对书籍的阅读或影视的欣赏,
( http: / / www.21cnjy.com )早已对唐太宗有“即定印象”,课堂教学犹如“经典再拍”,不可能在“新异”上吸引学生,惟有通过对事件的深入刻画和人物的重新定格,以理明义,加深学生认识。
本课初步设想为通过接近唐太宗、走近
( http: / / www.21cnjy.com )唐太宗、走进唐太宗三个环节来了解、理解、感悟这一历史人物。把三维目标的落实融会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通过了解唐太宗主要政治活动,把握其政治活动的主体脉络,观察其超出他的前代人之处以及对后来历史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他做出客观恰当的评价,估计需要2课时。
导入设计:
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常空,马牛布
( http: / / www.21cnjy.com )野,外户不闭。又频致丰稔,米斗三四钱,行旅自京师至于岭表,自山东至于沧海,皆不粮,取给于路。入山东村落,行客经过者,必厚加供待,或发时有赠遗。此皆古昔未有也”。
——《贞观政要》卷一
问题设计1:从材料中,你仿佛看到了怎样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社会景象?结合上述材料,根据你的理解,分析形成这种现象的因素有哪些?(要求说出解题思路及大致方面,不要具体)
设计意图:让学生归纳盛世的一些表现,同时分析出现盛世的共同因素,又可引出本课的主角唐太宗的个人魅力。
问题设计2:同学们能否结合教材归纳出唐太宗哪些措施为大唐盛世打下基础?
设计意图:
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自主学习,了解唐太宗的具体措施。从而完成“指导意见”的“基本要求”。
问题设计3:感受历史人物,我们
( http: / / www.21cnjy.com )说要听其言,观其行。以下是老师收集的唐太宗的一些言行资料,同学们能否感受到它们分别体现唐太宗的那些思想和品质?
辅助材料: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
( http: / / www.21cnjy.com )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朕每思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
“一日万机,一人听断,虽复忧劳,安能尽善?“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
——《贞观政要·君道》
王珪曰:“昔秦皇、汉武,外则穷极兵戈,内则
( http: / / www.21cnjy.com )崇侈宫室,人力既竭,祸难遂兴。彼岂不欲安人乎?失所以安人之道也。亡隋之辙,殷鉴不远,陛下亲承其弊,知所以易之。然在初则易,终之实难。伏愿慎终如始,方尽其美。”太宗曰:“公言是也。夫安人宁国,惟在于君。君无为则人乐,君多欲则人苦。朕所以抑情损欲,克己自励耳

致安之本,惟在得人
——《贞观政要·择官》
吾为官择人,惟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如其有才,虽仇不弃。
——《资治通鉴》卷194
广开耳目,求访贤哲”
——《资治通鉴》
以___为镜,可以正衣冠;以___为镜,可以知兴替;以___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尝宝此三镜,用防已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唐太宗
结合P11”历史纵横”及下列诗句,想一想反映了唐太宗的何种政策?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死者不可再生,用法务在宽简”
《唐律》比《秦律》减少160条死刑条款。如规定:对孕妇处以死刑,要在产后百日执行。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唐太宗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唐太
( http: / / www.21cnjy.com )宗的言行,理性归纳唐太宗的治国方略,进一步的感受唐太宗的个人的优秀品质和雄才大略,同时和教材的知识相互补充,使得唐太宗的形象更加完满、生动。同时也满足“指导意见”中“发展要求”的需要。
问题设计4:通过前面所学,我们如何来评价唐太宗呢?
辅助材料:“济育苍生,其益多;平定寰宇,其功大,益多损少。”
——唐太宗
“亲执弓以射杀其兄,疾呼以加刃其弟,斯
( http: / / www.21cnjy.com )时也,穷凶极惨,而人之心无毫发之存者也”。
——王夫之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卷191,特加了按语:“立嫡以长,礼之正也。”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客观全面的看待历史人物。
课后作业:重点完成教材(P14)阅读与思考。
第三课教学方案
导入设计:展示五份地图(秦、唐、元、明
( http: / / www.21cnjy.com )、清疆域图),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我们国家的疆域变化,同时也让学生发现和今天最接近就是清疆域图。再结合周恩来曾说:“清代以前,不管是明、宋、唐、汉,各朝代都没有像清朝那样统一。”点出为康熙帝为维护我们多民族国家统一作出杰出贡献。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到我们能生活在一个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域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中,是和前辈先人们牺牲努力是分不开的。而在清朝的杰出者就是康熙帝,从而突出标题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中“捍卫者”一词。
问题设计1:请学生谈谈自己所了解的康熙是怎样的一皇帝?
设计意图:学生可结合金庸的《鹿鼎记》和教材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少年皇帝一目内容,谈谈对康熙帝的初步认识。突出少年皇帝卓越不凡的才智和决断力,以及果敢与成熟的政治智慧。
问题设计2:展示当时清朝的疆域图,让学生结合教材,分析中国哪些部分出现了问题,什么问题,康熙帝又是如何一一解决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教
( http: / / www.21cnjy.com )材,分析康熙时期面临的形势,以及康熙帝为巩固统一国家和维护国家主权进行的种种努力。从而完成“指导意见”的“基本要求”。
展示材料
康熙三十一年(1682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九月,郑氏集团派人到福建(同清廷)议和,请求“照……高丽外国之例,称臣奉霄贡”。康熙帝表示“台湾不可与……高丽外国比”,拒绝郑氏要求。
问题设计3:材料中,康熙帝为什么认为台湾不可与高丽相比 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为此,康熙帝对台湾采取了哪些措施 采取这些措施的意义何在
展示材料
(教材15)
“四月天山路,今朝瀚海行。积沙流绝塞,落日度连营。
战伐因生罪,驰驱为息兵。敢云黄屋重?辛苦事亲征。”
……
问题设计4:请全体学生大声朗读,结合本节所学,谈谈自己对本诗的理解和心理感受。
设计意图:以上两问题是对本节内容的深入,也是为满足“指导意见”中“发展要求”的需要。
最后共同来解决本节的阅读与思考(P19):
惜秦兴土石之工,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教长城更为坚固。”
“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是也。”
——康熙
问题:明朝修了十多次长城,而清朝却不修长城,请想一想,清朝为何不修长城?
课后作业:
结合三节课的所学内容,能否给三位帝皇各写一篇百字左右的墓志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