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比例尺的复习-练习二(北师大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比例尺的复习-练习二(北师大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7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0-03-08 12:5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比例尺的复习——练习二
教学内容:教材P33-35练习二
教学目标:
1.使同学们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的实例;
2.会利用正、反比例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
3.进一步理解并掌握解比例尺的意义,能运用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4.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使同学们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同学们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能运用正、反比例和比例尺的原理解决有关的问题。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正比例和反比例练习
一、回顾与整理:
1.怎样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
2.成正比例的量的变化规律及特征是什么?
3.成反比例的量的变化规律及特征是什么?
4.什么叫做比例尺?
二、巩固与练习
1.P33页第一题:
要求:说一说你判断的理由。
2.学生合作完成第二题
要求: 尽量独立完成,允许交流合作。
第2小题进必要的集体讲解订正
3.第3题:
①分析判断:是正比例关系还是反比例关系?
②从表格中你可以知道哪些有用的数据?
③学生完成作业。
④全班交流分享。
4.第4 题:
①学生独立完成。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②说一说你是如何完成这道题目的,从中你找到了哪些有用的条件?
5.学生独立完成第5 题。
三、课堂小结:
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说一说通过练习活动,你巩固了哪些知识,还有什么不懂的,提出来进行讨论。
四、布置作业:
配发的<资源>上相应的练习题。
第二课时:比例尺练习
一、基础练习。
1.什么是比例尺。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1.说一说。
(1) 比例尺1:800表示什么?
(2) 比例尺1:3000000表示什么?
对于比例尺1:3000000,学生可能在不同的表述: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3000000厘米;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30千米。以上两种表述方式都可以。
2.做一做。
图上距离4厘米,表示实际距离200千米。
(1) 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过程要求:
①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课堂了解学生解决情况。
②全班反馈。
板书:实际距离200千米=20000000厘米
      
(2) 如果图上距离是7厘米,实际距离是多少?
①学生独立完成。
②汇报解答过程。
板书:5000000×7=35000000(厘米)=350(千米)
(3) 如果实际距离是600千米,图上距离是多少厘米?
过程要求: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①学生独立思考进行解答。
②教师巡视课堂,了解学生解决情况。
③汇报解答结果。
解法一:实际距离:600千米=600000000厘米
图上距离:60000000÷5000000=12(厘米)
解法二:600÷200=3(厘米)  4×3=12(厘米)
二、综合练习。
完成课本“练习二”第5-7题。
1. 第5题。
(1) ①测量医院距中心广场的图上距离:2.5厘米。
②计算图形的比例尺。
③在图的右下角标明:“比例尺1:800”。
(2) ①学生独立测量,将结果与同学进行交流。
②计算实际距离、行走时间。
(3) ①学生独立解答。
②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
(4) ①学生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
②说一产你是怎样解答的。
③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所画的图,师生共同评价。
2. 第6题。
(1) 学生独立思考,将结果填在表中。
(2) 说一说长方形长与宽的变化情况。(长增加,宽反而减少;长减少,宽反而增加)
(3) 长和宽有什么关系,说明理由。
3. 第7题。
(1) 认真审题,理解题意。
(2) 说一说你的思路。(利用比例尺知识,先计算出AB之间的的实际距离)
测量AB图上距离
利用比例尺计算AB实际距离
计算行驶时间                计算9小时行驶路程
判断是否到达
三、课堂小结。
通过练习,你巩固了哪些知识?还有什么疑问?
四、布置作业。
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配备<资源>相应习题。
五、课后延伸:实践活动:为“巨人”设计房子。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