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学案 (1)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学案 (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08 13:29: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课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学案
重点:秦灭六国及其巩固统一的措施
难点:专制集权的政策措施和作用
预习导读
一、秦统一六国:
(一)统一的历史条件:
1、客观条件:
(1)社会基础——_____________迅速发展,各民族、各地区联系
加强;(统一成了历史的必然趋势)
(2)人心所向:战国时代频繁的___________,人民渴望___________。
(3)秦国自身:商鞅变法最彻底,秦国实力最强。
2、主观条件(嬴政个人素质、雄才大略)
(1)措施:广泛吸引________________。
(2)策略正确:先弱后强,远交近攻、各个击破,扫除________,最后________。
(二)统一的过程:
(1)时间: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_______年。
(2)方式:兼并战争
(3)过程:先后灭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统一的意义:
1、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____________的政治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
2、有利于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有利于民族融合,具有积极的进步意义。
二、建立集权统一国家
概念解析
“专制”:指君主专制,皇帝独裁,造成皇
( http: / / www.21cnjy.com )权的绝对权威。体现的是君臣关系。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大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集权”:是指中央集权,体现在中央与地方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关系当中,即中央政府能够有效管理地方,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安全。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基本矛盾及其演变趋势:
两对基本矛盾:
君权与相权;
中央与地方割据势力
演变趋势:
1、君主权力不断地强化,相权不断地削弱;
2、中央权力不断地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地缩小。
(一)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巩固统一的措施:
1、政治:
(1)皇帝制度:建立至高无上的皇权。
(2)中央:三公九卿制度(三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九卿:指诸卿,“九“并非确数,意思是“多”。分别掌握着国家的具体事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
(3)地方:实行______________。秦始皇采纳______的建议,在全国设立______郡,郡
下设______。(政治影响: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文化:统一__________,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实行“焚书坑儒”。
秦始皇下
( http: / / www.21cnjy.com )令统一文字,官方以__________为准,令_______等人用_______书写统一文字的样本,推行全国;民间使用更为简便的隶书。(影响:促进文化的发展,)
3、经济:统一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1)统一货币:
秦统一后,秦始皇下令废除各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旧货币,使用秦半两钱(圆形方孔钱),作为全国统一的货币。影响:克服了流通、换算的困难,促进了全国各地的商品交换。秦统一货币,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币制改革。
(2)统一度量衡。
秦始皇发布统一__________的诏书,官府制作标准的_______________,将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刻在___________上,发放全国。
4、交通:
统一车轨,同时秦朝修筑以_______为中心的______________,陆上交通由_______、_______不同的道路组,水上修筑成_____________(灵渠)以沟通自然江河。
5、军事:
修筑长城、北击______,南伐_______,增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秦朝疆域:
东至___________,西至________、________,南至__________,北居__________,并__________至__________“,奠定了中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基本疆域。
(三)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1、积极方面:
(1)政治、民族:有利于政权的巩固和国家的统一,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和中华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2)经济文化: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3)对后世: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沿用,并不断加强与完善。
2、消极方面:
(1)建立了专制统治,皇权至上使权力过于集中且缺乏监督,容易导致暴政和吏治腐败,激化阶级矛盾。
(2)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钳制了人民思想。
(3)隐藏着两对矛盾:______与地方,皇权与______的矛盾。
三、秦始皇的暴政
(一)表现
1、焚书坑儒:包括“焚书”和“坑儒”两件事。
(1)目的:对_________严加控制。
(2)概念:“焚书坑儒“(焚书坑儒是发生在中国古代的秦朝
( http: / / www. / wiki / %E7%A7%A6%E6%9C%9D"
\o
"秦朝 )。在秦始皇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博士淳于越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反对当时实行的“郡县制”,要求根据古制,分封子弟。丞相李斯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加以驳斥,并主张焚烧除《秦记》
( javascript:linkredwin('《秦记》');"
\o
"《秦记》 )以外的列国史记;不是任博士官之职的人,家中私藏的《诗》、《书》及百家典籍都交由守、尉烧毁;禁止私学,想学法令的人要以官吏为师;医药卜筮种树之书不属焚毁之列,可以保留。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此即为“焚书”。第二年,两个术士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修炼功法炼丹的人)炼丹不成,私逃并于逃跑前诽谤秦始皇。秦始皇大怒,派人调查。四百六十多名术士受牵连,全部于咸阳城外活埋,此即为“坑儒”。后人将这两起事件合称为“焚书坑儒”。

“焚书”:
公元
( http: / / www.21cnjy.com )前213年,
秦始皇接受________建议,发布焚书令,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可收藏有关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书,其余一律___________。
“坑儒”::“焚书”的第
( http: / / www.21cnjy.com )二年,卢生、侯生等方士、儒生批评秦始皇___________,刚愎自用,以刑杀为威,贪于权势,不可替他求仙药。于是两人逃跑。秦始皇大怒,认为这些儒生___________,下令追查。结果活埋_________名儒生。
“焚书坑儒”影响:巩固统治,钳制思想,摧残文化。
2、沉重的徭役和兵役
(1)修筑______________。
为了防止北方游牧民族_________南下,秦始皇在派大将_______率兵30万北击匈奴的同时,下令把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国的长城连接扩建,形成西起_______,东至_______的万里长城。(影响:工程艰巨,民夫大量死亡,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_______和_______的结晶,后来成为____________的伟大象征。)
(2)大兴土木:建___________和修___________陵墓,耗费民力。
3、严刑酷法:崇尚法治,其刑法不计其数。(教材p6学思之窗)
(二)影响
最终导致农民大起义,加速秦朝灭亡。
分析比较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演变:
皇帝
中央
地方
思想
1、萌芽——战国
2、建立——秦朝
皇帝制度
三公九卿制
郡县制
焚书坑儒
3、巩固——西汉
中(内)外朝
郡国制
“推恩令”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制度
4、完善——隋唐
三省六部制
设藩镇
5、加强——北宋
二府三司制
集中三权
(行政、
财政、军事)
6、发展——元朝
一省二院
行省制度
7、强化——明清
明:废丞相,
废行省,设三司
八股取士
权分六部;
设内阁
清:设内阁,置六部;
大兴文字狱
设议政王大臣会议;
设南书房和军机处
8、消亡——1911年辛亥革命,
清王朝的覆灭
课堂延伸
秦始皇(前259—前210)
秦国第34代君主
13岁即位(前247年)
22岁亲政(前239年)
统一全国(前221年)
第四次巡游病死(前210年)中国历史第一位皇帝,
也是历史上第一位统一者。
秦始皇作为历史上统一的第一人,他的千秋功过历代都有评说,但两千多年来却众说纷纭,
誉之者捧入云霄,毁之者踏于脚下。
1、“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
有,五帝所不及”
——(秦朝)王绾、李斯
2、“秦王怀贪鄙之心…废王道,立私权……以暴虐为天下始……”
————(北宋)司马迁
3、“秦始皇比孔子伟大的多……中国过去的封建君主还没有第二个超过他的……”
———毛泽东
秦始皇到底是圣是魔?是伟人还是暴君?
后人对秦始皇的评价又是如此的截然不同,我们应该分辨呢?我们该怎样看待秦始皇呢?
历史人物的评价标准是什么?
评价历史人物的三点基本原则
1、依据历史人物的主要史实,史论结合从历史人物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出发;
2、全面看待历史人物,坚持一分为二的辩证观点;
3、以是否有利于当时社会进步和生产力发展、民族进步为主要衡量标准;
四、评价秦始皇:
(一)功:
1、灭六国统一全国,结束诸侯割据局面,顺应历史潮流,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
2、通过统一战争,北击匈奴,筑长城,修灵渠,扩大疆域,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
3、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4、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影响深远。
(二)过:
1、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2、严刑峻法、徭役赋税沉重,浪费了大量人力、
物力、财力,影响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激化了阶级矛盾,最终导致秦朝灭亡。
(三)总评:
功大于过,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有作为的皇帝,也是一位暴君。
思维延伸:
有位导游问在长城游览的一位西方小女孩,“你觉得长城怎么样?”小女孩回答“很伟大,但是——为什么你们要把自己国家围起来?”
你怎么回答小女孩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