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质量检测(一)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24·佛山质检)杭州亚运会展示了我国科技力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会场使用的5G通信光纤的主要材料是Si
B.场馆能源来自风能和太阳能,二者都属于可再生能源
C.竞赛自行车车架采用碳纤维材料,它是一种无机非金属材料
D.体育场馆形状类似“莲花碗”,采用的异形钢材料韧性比生铁强
2.下列关于常见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等质量的甲烷、乙烯、苯完全燃烧时,消耗氧气最多的是苯
B.乙醇分子中含有3种不同类型的氢原子
C.构成塑料的高分子链若发生交联形成网状结构,则塑料的柔韧性会变好
D.某种硅橡胶()常用作医用高分子材料,该种硅橡胶是化合物
3.我国航天事业在世界领先,载人飞船中用到的主要是氢氧燃料电池。下列有关氢氧燃料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氢氧燃料电池需要点燃引发才能正常工作
B.若电解质为稀硫酸,正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
C.若电解质为氢氧化钠溶液,电池工作时OH-向正极移动
D.电解质为高温熔融碳酸盐时,正极反应物为O2和CO2,可实现碳中和
4.实验室用30%左右的硫酸溶液与锌粒反应制取氢气,下列措施中不可能加快反应速率的是( )
A.将所用硫酸加入适量水进行稀释
B.将锌粒改为锌粉
C.寻找一种合适的催化剂并加入其中
D.适当升高温度
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操作
A 除去C2H4中的SO2 通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
B 制备乙酸乙酯 加入试剂的顺序为浓硫酸、无水乙醇、冰醋酸
C 检验溶液中是否含S 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看是否有沉淀生成
D 除去Cu粉中混有的CuO 加入浓硝酸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
6.Si、Al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硅熔点高、硬度大,可用于制作光导纤维
B.Al(OH)3可用作胃酸中和剂,主要利用其弱碱性
C.SiO2为酸性氧化物,可用NaOH溶液除去Al(OH)3中的SiO2
D.硅、铝的导电性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常用于制造半导体芯片
7.下列实验现象或图像信息能充分说明相应的化学反应是放热反应的是( )
A.温度计的水银柱不断上升 B.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
C.往试管中加水后,甲处液面低于乙处液面 D.反应开始后,针筒活塞向右移动
8.(2024·江西红色六校高一联考)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油脂在空气中完全燃烧转化为水和二氧化碳
B.蔗糖、麦芽糖的分子式都是C12H22O11,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
C.在水溶液里,乙酸分子中的—CH3可以电离出H+
D.在铁粉存在下,苯与液溴反应生成溴苯的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9.在如图所示的原电池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装置能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电流由锌片流向铜片
C.负极反应为 Zn - 2e-Zn2+
D.Cu为正极材料,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10.碳热还原制备氮化铝的总反应化学方程式为Al2O3(s)+3C(s)+N2(g)2AlN(s)+3CO(g)。在温度、容积恒定的反应体系中,CO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中曲线甲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不同时间内都存在关系:3v(N2)=v(CO)
B.c点切线的斜率表示该化学反应在t时刻用CO表示的瞬时速率
C.根据a、b两点坐标可求得从a到b时间间隔内该化学反应的平均速率
D.与曲线甲相比,曲线乙代表的反应速率更快
11.利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实验,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A.用装置甲比较C、Si、Cl的非金属性
B.用装置乙检验石蜡的分解产物含有不饱和烃
C.用装置丙灼烧碎海带
D.用装置丁制取乙酸乙酯
12.在有机化学反应中Diels-Alder反应常用于构建六元环,环戊二烯与丙烯酸甲酯发生Diels-Alder反应方程式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环戊二烯中所有原子共平面
B.Diels-Alder反应属于加成反应
C.该反应产物的分子式为C9H11O18O
D.产物在一定条件下与H2O发生水解反应可生成CH3OH和
13.工业上合成氨反应为N2+3H22NH3,这是一个正反应放热的可逆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成物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的总能量
B.该反应中N2与H2的转化率一定相等
C.使用合适的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速率,缩短反应到达平衡时间
D.将该反应设计成原电池,其能量转化率可达100%
14.从海带中提取碘的一种实验流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灼烧海带可在坩埚中进行
B.操作a的名称为过滤
C.通入氯气时发生的主要反应为Cl2+2I-2Cl-+I2
D.试剂X可以选用无水乙醇
15.孔雀石的主要成分为CuCO3·Cu(OH)2。某同学设计的从孔雀石中提取铜的方案如下:
①将孔雀石粉碎后,加入过量的稀硫酸;
②将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
③向滤液中加入一种金属粉末。
下列有关制取铜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步骤③中加入的金属可以是Fe,该方法是湿法炼铜
B.步骤③也可设计为滤液滤渣固体铜
C.可将孔雀石与焦炭一起加热,可生成Cu、CO2和H2O
D.以Cu2S为原料采用火法炼铜,不会产生污染性气体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16.(11分)氮及其化合物的“价—类”二维图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从氮元素化合价变化的角度分析,A、C、D、F中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有 (填化学式)。
(2)B分子中含有18个电子,其电子式为 ;A与NaClO溶液反应制备B的离子方程式为
。
(3)将气体A充入注射器X中,硬质玻璃管Y中加入少量催化剂,充入气体E(两端用夹子K1、K2夹好),在一定温度下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原因
打开K1,推动注射器活塞,使X中的气体缓慢通入Y管中 ①Y管中 ②C为产物之一,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将注射器活塞退回原处并固定,待装置恢复到室温 Y管中有少量水珠 生成的气态水凝集
打开K2 ③ ④
(4)工业上以A为原料生产G,反应路线为A→D→E→F→G,假设生产过程中氮的转化率为100%,则生产80 kg G,共消耗标准状况下O2的体积为 m3。
17.(11分)A是来自石油的重要有机化工原料,其产量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发展水平,F是一种油状液体,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条件、产物省略)。
已知:RCH2BrRCH2OH。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结构简式为 ;D分子中最多有 个原子共平面;E中官能团的名称为 。
(2)设计实验证明A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而不是取代反应:
。
(3)已知烃X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5∶1,它的同分异构体共有 种,其中一氯代物有4种的是 (写结构简式)。
(4)C+EF的化学方程式为 。
(5)E可用于制取聚丙烯酸树脂漆,聚丙烯酸的结构简式为 。
18.(10分)味精是烹制菜肴时常用的调味品,其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化学式为C5H8NO4Na)。谷氨酸钠有鲜味,易溶于水。某品牌味精包装上标注:“谷氨酸钠含量≥80%,NaCl含量<20%”。某学校化学科研小组对此味精中NaCl的含量进行测定。
Ⅰ.查阅资料:谷氨酸钠的存在不影响NaCl含量的测定。
Ⅱ.设计实验方案:
(1)实验原理:通过味精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的质量计算该味精中NaCl的质量分数。
(2)实验试剂:水、AgNO3溶液等。
(3)实验过程:
①操作(1)所需要的玻璃仪器有 。
②通过计算判断该味精中NaCl的质量分数是 ,判断该味精中NaCl (填“符合”或“不符合”)其包装上标注的标准。
③若溶液A的体积为50 mL,则其中Na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Ⅲ.食品中可以按规定加入一定量的食品添加剂、干燥剂或除氧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补血营养品中添加微量铁粉,作为补铁剂
B.中秋月饼包装袋内有小袋铁粉,只是作为干燥剂
C.苏打饼干包装盒中有小袋生石灰,作为补钙剂
D.卤制品中加入大量亚硝酸钠,作为防腐剂
19.(12分)将CO2还原为甲烷能有效促进“碳中和”。一定温度下,在2 L恒容密闭容器中,CO2催化加氢合成甲烷,其反应为CO2(g)+4H2(g)CH4(g)+2H2O(g)。
(1)部分化学键的键能如表所示:
化学键 C—H H—H H—O CO
键能/(kJ·mol-1) 413 436 463 a
已知生成1 mol CH4时,该反应释放270 kJ能量,则a= 。
(2)结合图中数据,反应开始至2 min末,以H2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 ;x、y两点的化学反应速率:v正(x) v逆(y)(填“>”“<”或“=”)。
(3)下列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填字母)。
a.容器中的气体密度保持不变 b.容器中的压强保持不变
c.CO2的浓度与CH4的浓度相等 d.单位时间内消耗1 mol CO2,同时生成4 mol H2
(4)新型高效的甲烷燃料电池采用铂为电极材料,两电极分别通入甲烷和氧气,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①b极通入的气体是 ,a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②当消耗标准状况下5.6 L甲烷时,若电池的能量转化率为90%,则导线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
20.(11分)硫代硫酸钠(Na2S2O3)常用作分析试剂及还原剂,易溶于水。某实验小组用如图装置(夹持、加热仪器已略去)制备硫代硫酸钠并测定其纯度。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组装完成后,关闭两端活塞,向装置B中的长颈漏斗内注入液体至形成一段液柱,若 ,则整个装置气密性良好。
(2)仪器a的名称是 ;装置D的作用是 。
(3)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装置C中的反应分两步:第一步通入SO2后溶液中S浓度明显增大,则第一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第二步反应为S+Na2SO3Na2S2O3。已知第二步反应相对较慢,则装置C中反应达到终点的现象是 。
(5)将制得的m g Na2S2O3样品溶于水,加入V mL c mol·L-1碘水溶液时,二者恰好完全反应(I2+2S2S4+2I-),则样品的纯度为 。
模块质量检测(一)
1.A 通信光纤的主要材料是SiO2,A错误;风能和太阳能都属于可再生能源,B正确;碳纤维材料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C正确;生铁较脆,异形钢材料韧性比生铁强,D正确。
2.B 等质量的甲烷、乙烯、苯完全燃烧耗氧量取决于H元素的含量,H元素含量越高,耗氧量越多,甲烷中H元素质量分数最大,所以甲烷(CH4)耗氧量最大,A错误;构成塑料的高分子链若发生交联形成网状结构,则塑料的柔韧性会变差,C错误;硅橡胶是混合物,不属于化合物,D错误。
3.D 氢氧燃料电池是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不需要点燃,A错误;若电解质为稀硫酸,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O2+4e-+4H+2H2O,B错误;若电解质为氢氧化钠溶液,电池工作时阴离子向负极发生移动,即电池工作时OH-向负极移动,C错误;电解质为高温熔融碳酸盐时,负极发生反应:2H2+2C-4e-2H2O+2CO2,正极发生的反应为O2+2CO2+4e-2C,转移电子数相同的情况下生成和消耗的二氧化碳相等,可以实现碳中和,D正确。
4.A 将所用硫酸加入适量水进行稀释会使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减小,锌与稀硫酸的反应速率减小,A符合题意;将锌粒改为锌粉,固体的表面积增大,与稀硫酸的接触面积增大,锌与稀硫酸的反应速率加快,B不符合题意;寻找一种合适的催化剂并加入其中,可以使锌与稀硫酸的反应速率加快,C不符合题意;适当升高温度可以使锌与稀硫酸的反应速率加快,D不符合题意。
5.A SO2能与碱反应,而乙烯不与碱反应,可以用NaOH溶液除去乙烯中的SO2杂质,A项正确;制备乙酸乙酯时,添加试剂的顺序为无水乙醇、浓硫酸、冰醋酸,B项错误;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有沉淀生成,溶液中可能含有Ag+或S,C项错误;CuO和Cu都能与浓硝酸反应,不能用浓硝酸除去Cu粉中的CuO,除去Cu粉中混有的CuO,应加入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D项错误。
6.B 二氧化硅能导光,故能做光导纤维,A错误;Al(OH)3具有弱碱性,能够与盐酸反应,消耗盐酸,所以可以用作胃酸中和剂,B正确;二氧化硅为酸性氧化物,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硅酸钠,不符合除杂原则,C错误;硅可制造半导体芯片,但铝能导电,不能用于制造半导体芯片,D错误。
7.B 浓硫酸稀释是放热过程,不能证明反应是放热反应,A错误;由题图可知,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说明相应的反应是放热反应,B正确;甲处液面低于乙处液面,可知瓶内空气受热膨胀,也可能是溶解放热,C错误;Zn与稀硫酸反应生成H2,H2可使针筒活塞向右移动,不能充分说明相应的化学反应是放热反应,D错误。
8.C 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所以完全燃烧产物为CO2和H2O,A正确;蔗糖、麦芽糖的分子式均为C12H22O11,二者结构不同,属于同分异构体,B正确;CH3COOH分子中的—COOH能电离出H+,—CH3不能电离出H+,C错误;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与液溴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苯(),D正确。
9.B 该装置是原电池,能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A正确;锌的金属性强于铜,锌是负极,铜是正极,电流由铜片流向锌片,B错误;负极上锌失去电子,反应为Zn-2e-Zn2+,C正确;Cu为正极材料,正极上氢离子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D正确。
10.D 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则3v(N2)=v(CO),A正确;c点切线的斜率表示t时刻用CO表示的瞬时速率,B正确;根据a、b两点坐标可求得从a到b过程中CO的浓度变化和时间,从而求得该时间段内反应的平均速率,C正确;与曲线甲相比,曲线乙达到反应限度用的时间长,反应速率慢,D错误。
11.B 盐酸具有挥发性,且HCl不是Cl的最高价含氧酸,用装置甲无法比较C、Si、Cl的非金属性,A错误;应该在坩埚中灼烧海带,不能用烧杯灼烧碎海带,C错误;乙酸乙酯中混有乙醇和乙酸,装置丁中的导管不能插入饱和碳酸钠溶液中,否则会发生倒吸现象,D错误。
12.B 环戊二烯中存在饱和碳原子,所有原子不可能共平面,A错误;由图中反应可知, Diels-Alder 反应属于加成反应,B正确;由生成物的结构简式,可知该生成物分子式为C9H12O18O,C错误;产物在一定条件下与H2O发生水解反应可生成COH和,D错误。
13.C 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则生成物的总能量小于反应物的总能量,A错误;由于起始量未知,二者的转化率不一定相等,B错误;使用催化剂加快了反应速率,缩短反应到达平衡时间,C正确;该反应是可逆反应,不可能完全反应,其能量转化率不可能是100%,D错误。
14.D 坩埚是耐高温的仪器,灼烧海带可在坩埚中进行,A正确;操作a用于分离固体与液体的混合物,其名称为过滤,B正确;通入氯气时,Cl2将I-氧化为I2,发生的主要反应为Cl2+2I-2Cl-+I2,C正确;试剂X应为与水不互溶的有机溶剂,乙醇易溶于水,不能作萃取剂,D错误。
15.D CuCO3·Cu(OH)2
A、B项正确;将孔雀石与焦炭共热,CuCO3·Cu(OH)2+C2Cu+2CO2↑+H2O,也可分步反应:CuCO3·Cu(OH)22CuO+CO2↑+H2O,2CuO+C2Cu+CO2(热还原法炼铜),C项正确;火法炼铜反应原理为Cu2S+O22Cu+SO2,SO2是大气污染物,D项错误。
16.(1)N2、NO
(2)H︰︰︰H 2NH3+ClO-N2H4+Cl-+H2O
(3)红棕色气体慢慢变浅 8NH3+6NO27N2+12H2O Z中NaOH溶液产生倒吸现象 反应后气体分子数减少,Y管中压强小于外界压强
(4)44.8
解析:由图可知,A为NH3;B为N2H4;C为N2;D为NO;E为NO2或N2O4;F为HNO3;G为NH4NO3。(1)处于中间价态的,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即N2、NO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2)B为N2H4,其电子式为H︰︰︰H,A与NaClO溶液反应制备B(N2H4),同时生成水和氯化钠,其离子方程式为2NH3+ClO-N2H4+Cl-+H2O。(3)根据已知,Y管中充满了NO2,推入X中NH3之后,生成了N2,现象为红棕色气体慢慢变浅,其化学方程式为8NH3+6NO27N2+12H2O;打开K2后,由于Y中反应后气体分子数减少,Y管中压强小于外界压强,所以Z中NaOH溶液产生倒吸现象。(4)工业上以A为原料生产G,反应路线为A→D→E→F→G,即NH3→NO→NO2→HNO3→NH4NO3,由化学方程式4NH3+5O24NO+6H2O、2NO+O22NO2、4NO2+O2+2H2O4HNO3、HNO3+NH3NH4NO3可得总反应2NH3+2O2NH4NO3+H2O,已知N的转化率为100%,硝酸铵的质量为80 kg,其物质的量为1 000 mol,可知消耗的氧气的物质的量为2 000 mol,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44 800 L,即44.8 m3。
17.(1)CH2CH2 7 碳碳双键、羧基
(2)分别测量反应前后溶液的pH,测得反应后溶液的pH变大,证明乙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而不是取代反应
(3)3
(4)HOCH2CH2OH+2CH2CHCOOH
CH2CHCOOCH2CH2OOCCHCH2+2H2O
(5)
解析:A的产量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发展水平,则A为乙烯。一般情况下,乙烯与Br2发生加成反应生成B为1,2-二溴乙烷(),B在碱的水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生成乙二醇()。
(3)X为烃,表明X只含碳和氢两种元素。设X的化学式为CxHy,依据题意有=。于是,=,X的化学式可写为C5H12,为戊烷。戊烷的同分异构体有
CH3—CH2—CH2—CH2—CH3、和,共3种。同分异构体一氯代物的种类分别为3种(,编号表示氯原子可取代的位置,下同)、4种()和1种
()。于是,符合题目要求的结构为
。
18.Ⅱ.(3)①烧杯、漏斗、玻璃棒 ②23.4% 不符合
③0.4 mol·L-1 Ⅲ.A
解析:Ⅱ.(3)①过滤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②n(NaCl)=n(AgCl)==0.02 mol,m(NaCl)=0.02 mol×58.5 g·mol-1=1.17 g,NaCl的质量分数为×100%=23.4%>20%,不符合其包装上标注的标准。③Na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NaCl)==0.4 mol·L-1。Ⅲ.微量铁粉能与胃酸中的盐酸反应生成易被人体吸收的亚铁盐,补血营养品中添加微量铁粉,作为补铁剂,A项正确;中秋月饼包装袋内有小袋铁粉,铁粉能吸收氧气和水分,能防止食品腐败、保持食品干燥,不只是作为干燥剂,B项错误;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苏打饼干包装盒中有小袋生石灰,作为干燥剂,C项错误;亚硝酸钠有毒,能作防腐剂,但应适量使用(符合国家标准),卤制品中不能加入大量亚硝酸钠,D项错误。
19.(1)745 (2)5 mol·L-1·min-1 > (3)bd
(4)①CH4 O2+2H2O+4e-4OH- ②1.8 mol
解析:(1)已知生成1 mol CH4时,该反应释放270 kJ能量,则反应物键能减去生成物的键能=-270 kJ·mol-1,则2a kJ·mol-1+4×436 kJ·mol-1-4×413 kJ·mol-1-4×463 kJ·mol-1=-270 kJ·mol-1,a=745。(2)结合图中数据,反应开始至2 min末,以甲烷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1.25 mol·L-1·min-1,则以H2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5 mol·L-1·min-1;x点反应没有达到平衡,y点反应达到平衡,则v正(x)>v正(y)=v逆(y)。(3)容器容积和气体质量始终不变,则混合气体的密度始终不变,因此不能说明反应已达平衡,a错误;反应为气体分子数改变的反应,容器中的压强保持不变说明反应已达平衡,b正确;CO2的浓度与CH4的浓度相等,不能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不能说明反应已达平衡,c错误;单位时间内消耗1 mol CO2,同时生成4 mol H2,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能说明反应已达平衡,d正确。(4)由电子流向可知,b为负极,a为正极;①甲烷发生氧化反应,为负极,故b极通入的气体是甲烷,a通入的气体为氧气,a极的电极反应为氧气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反应式为O2+2H2O+4e-4OH-。②当消耗标准状况下5.6 L甲烷时,甲烷的物质的量为0.25 mol,CH4~8e-,若电池的能量转化率为90%,则导线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25 mol×8×90%=1.8 mol。
20.(1)液柱高度保持不变
(2)圆底烧瓶 吸收SO2尾气,同时防倒吸
(3)Na2SO3+H2SO4Na2SO4+H2O+SO2↑
(4)2S2-+3SO22S+3S↓ 溶液变澄清(或浑浊消失)
(5)×100%
解析:(1)若装置气密性良好,则内外压强相等,当向装置B中的长颈漏斗内注入液体至形成一段液柱时,液柱高度保持不变,从而说明整个装置气密性良好。(2)仪器a的名称是圆底烧瓶;因为SO2是大气污染物,且易溶于水,所以装置D的作用是吸收SO2尾气,同时防倒吸。(3)装置A中,Na2SO3与硫酸反应生成SO2等,化学方程式为Na2SO3+H2SO4Na2SO4+H2O+SO2↑。(4)装置C中的反应分两步:第一步通入SO2后溶液中S浓度明显增大,则第一步反应为SO2与S2-反应生成S和S,离子方程式为2S2-+3SO22S+3S↓;第二步反应为S+Na2SO3Na2S2O3。已知第二步反应相对较慢,则能明显看出黄色浑浊慢慢变少,从而得出装置C中反应达到终点的现象是溶液变澄清(或浑浊消失)。(5)由反应I2+2S2S4+2I-,可求出n(Na2S2O3)=2n(I2)=2c mol·L-1×V×10-3 L=2cV×10-3 mol,则样品的纯度为×100%=×100%。
7 / 7(共68张PPT)
模块质量检测(一)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
选项符合题意)
1. (2024·佛山质检)杭州亚运会展示了我国科技力量。下列说法错
误的是( )
A. 会场使用的5G通信光纤的主要材料是Si
B. 场馆能源来自风能和太阳能,二者都属于可再生能源
C. 竞赛自行车车架采用碳纤维材料,它是一种无机非金属材料
D. 体育场馆形状类似“莲花碗”,采用的异形钢材料韧性比生铁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通信光纤的主要材料是SiO2,A错误;风能和太阳能都
属于可再生能源,B正确;碳纤维材料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C正
确;生铁较脆,异形钢材料韧性比生铁强,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 下列关于常见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等质量的甲烷、乙烯、苯完全燃烧时,消耗氧气最多的是苯
B. 乙醇分子中含有3种不同类型的氢原子
C. 构成塑料的高分子链若发生交联形成网状结构,则塑料的柔韧性
会变好
D. 某种硅橡胶( )常用作医用高分子材料,该种硅橡胶是化合物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等质量的甲烷、乙烯、苯完全燃烧耗氧量取决于H元素
的含量,H元素含量越高,耗氧量越多,甲烷中H元素质量分数最
大,所以甲烷(CH4)耗氧量最大,A错误;构成塑料的高分子链
若发生交联形成网状结构,则塑料的柔韧性会变差,C错误;硅橡
胶是混合物,不属于化合物,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3. 我国航天事业在世界领先,载人飞船中用到的主要是氢氧燃料电
池。下列有关氢氧燃料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氢氧燃料电池需要点燃引发才能正常工作
B. 若电解质为稀硫酸,正极反应式为O2+2H2O+4e- 4OH-
C. 若电解质为氢氧化钠溶液,电池工作时OH-向正极移动
D. 电解质为高温熔融碳酸盐时,正极反应物为O2和CO2,可实现碳中
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氢氧燃料电池是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不需
要点燃,A错误;若电解质为稀硫酸,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
应式为O2+4e-+4H+ 2H2O,B错误;若电解质为氢氧化钠溶
液,电池工作时阴离子向负极发生移动,即电池工作时OH-向负极
移动,C错误;电解质为高温熔融碳酸盐时,负极发生反应:2H2
+2C -4e- 2H2O+2CO2,正极发生的反应为O2+2CO2+
4e- 2C ,转移电子数相同的情况下生成和消耗的二氧化碳
相等,可以实现碳中和,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4. 实验室用30%左右的硫酸溶液与锌粒反应制取氢气,下列措施中不
可能加快反应速率的是( )
A. 将所用硫酸加入适量水进行稀释
B. 将锌粒改为锌粉
C. 寻找一种合适的催化剂并加入其中
D. 适当升高温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将所用硫酸加入适量水进行稀释会使溶液中氢离子浓度
减小,锌与稀硫酸的反应速率减小,A符合题意;将锌粒改为锌
粉,固体的表面积增大,与稀硫酸的接触面积增大,锌与稀硫酸的
反应速率加快,B不符合题意;寻找一种合适的催化剂并加入其
中,可以使锌与稀硫酸的反应速率加快,C不符合题意;适当升高
温度可以使锌与稀硫酸的反应速率加快,D不符合题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5.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操作
A 除去C2H4中的SO2 通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
B 制备乙酸乙酯 加入试剂的顺序为浓硫酸、无水乙
醇、冰醋酸
C 检验溶液中是否含S 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看是否
有沉淀生成
D 除去Cu粉中混有的CuO 加入浓硝酸充分反应后,过滤、洗
涤、干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SO2能与碱反应,而乙烯不与碱反应,可以用NaOH溶液
除去乙烯中的SO2杂质,A项正确;制备乙酸乙酯时,添加试剂的
顺序为无水乙醇、浓硫酸、冰醋酸,B项错误;加入盐酸酸化的
BaCl2溶液有沉淀生成,溶液中可能含有Ag+或S ,C项错误;
CuO和Cu都能与浓硝酸反应,不能用浓硝酸除去Cu粉中的CuO,除
去Cu粉中混有的CuO,应加入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
燥,D项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6. Si、Al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硅熔点高、硬度大,可用于制作光导纤维
B. Al(OH)3可用作胃酸中和剂,主要利用其弱碱性
C. SiO2为酸性氧化物,可用NaOH溶液除去Al(OH)3中的SiO2
D. 硅、铝的导电性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常用于制造半导体芯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二氧化硅能导光,故能做光导纤维,A错误;Al(OH)
3具有弱碱性,能够与盐酸反应,消耗盐酸,所以可以用作胃酸中
和剂,B正确;二氧化硅为酸性氧化物,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硅
酸钠,不符合除杂原则,C错误;硅可制造半导体芯片,但铝能导
电,不能用于制造半导体芯片,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7. 下列实验现象或图像信息能充分说明相应的化学反应是放热反应的
是( )
A. 温度计的水银柱不断上升 B. 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
能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往试管中加水后,甲处液面低于
乙处液面 D. 反应开始后,针筒活塞向
右移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浓硫酸稀释是放热过程,不能证明反应是放热反应,A
错误;由题图可知,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说明相应的
反应是放热反应,B正确;甲处液面低于乙处液面,可知瓶内空气
受热膨胀,也可能是溶解放热,C错误;Zn与稀硫酸反应生成H2,
H2可使针筒活塞向右移动,不能充分说明相应的化学反应是放热反
应,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8. (2024·江西红色六校高一联考)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认识不正
确的是( )
A. 油脂在空气中完全燃烧转化为水和二氧化碳
B. 蔗糖、麦芽糖的分子式都是C12H22O11,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
C. 在水溶液里,乙酸分子中的—CH3可以电离出H+
D. 在铁粉存在下,苯与液溴反应生成溴苯的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是由C、H、O三种元素组
成的,所以完全燃烧产物为CO2和H2O,A正确;蔗糖、麦芽糖的
分子式均为C12H22O11,二者结构不同,属于同分异构体,B正确;
CH3COOH分子中的—COOH能电离出H+,—CH3不能电离出H+,
C错误;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与液溴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苯
( ),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9. 在如图所示的原电池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该装置能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 电流由锌片流向铜片
C. 负极反应为 Zn - 2e- Zn2+
D. Cu为正极材料,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解析: 该装置是原电池,能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A正确;锌
的金属性强于铜,锌是负极,铜是正极,电流由铜片流向锌片,B
错误;负极上锌失去电子,反应为Zn-2e- Zn2+,C正确;Cu
为正极材料,正极上氢离子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0. 碳热还原制备氮化铝的总反应化学方程式为Al2O3(s)+3C(s)
+N2(g) 2AlN(s)+3CO(g)。在温度、容积恒定的反应体
系中,CO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中曲线甲所示。下列说法不
正确的是( )
A. 在不同时间内都存在关系:3v(N2)=v
(CO)
B. c点切线的斜率表示该化学反应在t时刻用CO表示的瞬时速率
C. 根据a、b两点坐标可求得从a到b时间间隔内该化学反应的平均速率
D. 与曲线甲相比,曲线乙代表的反应速率更快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
量数之比,则3v(N2)=v(CO),A正确;c点切线的斜率表示
t时刻用CO表示的瞬时速率,B正确;根据a、b两点坐标可求得从
a到b过程中CO的浓度变化和时间,从而求得该时间段内反应的平
均速率,C正确;与曲线甲相比,曲线乙达到反应限度用的时间
长,反应速率慢,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1. 利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实验,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A. 用装置甲比较C、Si、Cl的非金属性
B. 用装置乙检验石蜡的分解产物含有不饱和烃
C. 用装置丙灼烧碎海带
D. 用装置丁制取乙酸乙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盐酸具有挥发性,且HCl不是Cl的最高价含氧酸,用装
置甲无法比较C、Si、Cl的非金属性,A错误;应该在坩埚中灼烧
海带,不能用烧杯灼烧碎海带,C错误;乙酸乙酯中混有乙醇和
乙酸,装置丁中的导管不能插入饱和碳酸钠溶液中,否则会发生
倒吸现象,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2. 在有机化学反应中Diels-Alder反应常用于构建六元环,环戊二烯
与丙烯酸甲酯发生Diels-Alder反应方程式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环戊二烯中所有原子共平面
B. Diels-Alder反应属于加成反应
C. 该反应产物的分子式为C9H11O18O
D. 产物在一定条件下与H2O发生水解反应可生成CH3OH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环戊二烯中存在饱和碳原子,所有原子不可能共平
面,A错误;由图中反应可知, Diels-Alder 反应属于加成反应,B
正确;由生成物的结构简式,可知该生成物分子式为C9H12O18O,
C错误;产物在一定条件下与H2O发生水解反应可生成C OH
和 ,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3. 工业上合成氨反应为N2+3H2 2NH3,这是一个正反应放热的可
逆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生成物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的总能量
B. 该反应中N2与H2的转化率一定相等
C. 使用合适的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速率,缩短反应到达平衡时间
D. 将该反应设计成原电池,其能量转化率可达10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则生成物的总能量小于反应物的
总能量,A错误;由于起始量未知,二者的转化率不一定相等,B
错误;使用催化剂加快了反应速率,缩短反应到达平衡时间,C
正确;该反应是可逆反应,不可能完全反应,其能量转化率不可
能是100%,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4. 从海带中提取碘的一种实验流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灼烧海带可在坩埚中进行
B. 操作a的名称为过滤
C. 通入氯气时发生的主要反应为Cl2+2I- 2Cl-+I2
D. 试剂X可以选用无水乙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坩埚是耐高温的仪器,灼烧海带可在坩埚中进行,A正
确;操作a用于分离固体与液体的混合物,其名称为过滤,B正
确;通入氯气时,Cl2将I-氧化为I2,发生的主要反应为Cl2+2I-
2Cl-+I2,C正确;试剂X应为与水不互溶的有机溶剂,乙醇
易溶于水,不能作萃取剂,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5. 孔雀石的主要成分为CuCO3·Cu(OH)2。某同学设计的从孔雀石
中提取铜的方案如下:
①将孔雀石粉碎后,加入过量的稀硫酸;
②将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
③向滤液中加入一种金属粉末。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下列有关制取铜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步骤③中加入的金属可以是Fe,该方法是湿法炼铜
B. 步骤③也可设计为滤液 滤渣 固体 铜
C. 可将孔雀石与焦炭一起加热,可生成Cu、CO2和H2O
D. 以Cu2S为原料采用火法炼铜,不会产生污染性气体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CuCO3·Cu(OH)2
A、B项正确;将孔雀石与焦炭共热,CuCO3·Cu(OH)2+C
2Cu+2CO2↑+H2O,也可分步反应:CuCO3·Cu(OH)2 2CuO
+CO2↑+H2O,2CuO+C 2Cu+CO2(热还原法炼铜),C项
正确;火法炼铜反应原理为Cu2S+O2 2Cu+SO2,SO2是大气
污染物,D项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16. (11分)氮及其化合物的“价—类”二维图如图所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回答下列问题:
(1)从氮元素化合价变化的角度分析,A、C、D、F中既有氧化
性又有还原性的有 (填化学式)。
解析:由图可知,A为NH3;B为N2H4;C为N2;D为NO;E
为NO2或N2O4;F为HNO3;G为NH4NO3。处于中间价态
的,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即N2、NO既有氧化性又有还
原性。
N2、NO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B分子中含有18个电子,其电子式为 ;A与
NaClO溶液反应制备B的离子方程式为
。
解析: B为N2H4,其电子式为H︰ ︰ ︰H,A与NaClO
溶液反应制备B(N2H4),同时生成水和氯化钠,其离子方
程式为2NH3+ClO- N2H4+Cl-+H2O。
H︰ ︰ ︰H
2NH3+ClO-
N2H4+Cl-+H2O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3)将气体A充入注射器X中,硬质玻璃管Y中加入少量催化
剂,充入气体E(两端用夹子K1、K2夹好),在一定温度下
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原因
打开K1,推动注射
器活塞,使X中的
气体缓慢通入Y管
中 ①Y管中
②C为产物之一,则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为
将注射器活塞退回
原处并固定,待装
置恢复到室温 Y管中有少量
水珠 生成的气态水凝集
打开K2 ③
④
红棕
色气体慢慢变
浅
8NH3+
6NO2 7N2+
12H2O
Z中NaOH
溶液产生倒吸
现象
反应后气体分子数减少,Y管
中压强小于外界压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根据已知,Y管中充满了NO2,推入X中NH3之后,生
成了N2,现象为红棕色气体慢慢变浅,其化学方程式为
8NH3+6NO2 7N2+12H2O;打开K2后,由于Y中反应
后气体分子数减少,Y管中压强小于外界压强,所以Z中
NaOH溶液产生倒吸现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4)工业上以A为原料生产G,反应路线为A→D→E→F→G,假
设生产过程中氮的转化率为100%,则生产80 kg G,共消耗
标准状况下O2的体积为 m3。
44.8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工业上以A为原料生产G,反应路线为
A→D→E→F→G,即NH3→NO→NO2→HNO3→NH4NO3,
由化学方程式4NH3+5O2 4NO+6H2O、2NO+O2
2NO2、4NO2+O2+2H2O 4HNO3、HNO3+NH3
NH4NO3可得总反应2NH3+2O2 NH4NO3+H2O,已知N
的转化率为100%,硝酸铵的质量为80 kg,其物质的量为1
000 mol,可知消耗的氧气的物质的量为2 000 mol,标准状
况下的体积为44 800 L,即44.8 m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7. (11分)A是来自石油的重要有机化工原料,其产量通常用来衡
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发展水平,F是一种油状液体,转化关系如
图所示(部分反应条件、产物省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已知:RCH2Br RCH2OH。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结构简式为 ;D分子中最多有 个原子共
平面;E中官能团的名称为 。
(2)设计实验证明A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而不是取代反应:
。
CH2 CH2
7
碳碳双键、羧基
分别
测量反应前后溶液的pH,测得反应后溶液的pH变大,证明
乙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而不是取代反应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3)已知烃X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5∶1,它的同分异构体共
有 种,其中一氯代物有4种的是
(写结构简式)。
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A的产量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发展水
平,则A为乙烯。一般情况下,乙烯与Br2发生加成反应生成
B为1,2-二溴乙烷( ),B在碱的水溶液中发生
水解反应生成乙二醇(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X为烃,表明X只含碳和氢两种元素。设X的化学式为CxHy,依据题
意有 = 。于是, = ,X的化学式可写为C5H12,为戊烷。戊烷
的同分异构体有CH3—CH2—CH2—CH2—
CH3、 和 ,共3种。同分异构体
一氯代物的种类分别为3种(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编号表示氯原子可取代的位置,下同)、4种
( )和1种( )。于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结构为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4)C+E F的化学方程式为
。
(5)E可用于制取聚丙烯酸树脂漆,聚丙烯酸的结构简式
为 。
HOCH2CH2OH+2CH2
CHCOOH CH2 CHCOOCH2CH2OOCCH
CH2+2H2O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8. (10分)味精是烹制菜肴时常用的调味品,其主要成分是谷氨酸
钠(化学式为C5H8NO4Na)。谷氨酸钠有鲜味,易溶于水。某品
牌味精包装上标注:“谷氨酸钠含量≥80%,NaCl含量<20
%”。某学校化学科研小组对此味精中NaCl的含量进行测定。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Ⅰ.查阅资料:谷氨酸钠的存在不影响NaCl含量的测定。
Ⅱ.设计实验方案:
(1)实验原理:通过味精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的质量计算该味
精中NaCl的质量分数。
(2)实验试剂:水、AgNO3溶液等。
(3)实验过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①操作(1)所需要的玻璃仪器有 。
②通过计算判断该味精中NaCl的质量分数是 ,判断该味
精中NaCl (填“符合”或“不符合”)其包装上标注的
标准。
③若溶液A的体积为50 mL,则其中Na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烧杯、漏斗、玻璃棒
23.4%
不符合
0.4
mol·L-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①过滤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②n
(NaCl)=n(AgCl)= =0.02 mol,m(NaCl)
=0.02 mol×58.5 g·mol-1=1.17 g,NaCl的质量分数为
×100%=23.4%>20%,不符合其包装上标注的标准。③NaCl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NaCl)= =0.4 mol·L-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Ⅲ.食品中可以按规定加入一定量的食品添加剂、干燥剂或除氧剂,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 补血营养品中添加微量铁粉,作为补铁剂
B. 中秋月饼包装袋内有小袋铁粉,只是作为干燥剂
C. 苏打饼干包装盒中有小袋生石灰,作为补钙剂
D. 卤制品中加入大量亚硝酸钠,作为防腐剂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微量铁粉能与胃酸中的盐酸反应生成易被人体吸收的亚铁盐,
补血营养品中添加微量铁粉,作为补铁剂,A项正确;中秋月饼包装
袋内有小袋铁粉,铁粉能吸收氧气和水分,能防止食品腐败、保持食
品干燥,不只是作为干燥剂,B项错误;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
化钙,苏打饼干包装盒中有小袋生石灰,作为干燥剂,C项错误;亚
硝酸钠有毒,能作防腐剂,但应适量使用(符合国家标准),卤制品
中不能加入大量亚硝酸钠,D项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9. (12分)将CO2还原为甲烷能有效促进“碳中和”。一定温度
下,在2 L恒容密闭容器中,CO2催化加氢合成甲烷,其反应为
CO2(g)+4H2(g) CH4(g)+2H2O(g)。
(1)部分化学键的键能如表所示:
化学键 C—H H—H H—O C O
键能/(kJ·mol-1) 413 436 463 a
已知生成1 mol CH4时,该反应释放270 kJ能量,则a=
。
74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已知生成1 mol CH4时,该反应释放270 kJ能量,则反
应物键能减去生成物的键能=-270 kJ·mol-1,则2a kJ·mol-
1+4×436 kJ·mol-1-4×413 kJ·mol-1-4×463 kJ·mol-1=
-270 kJ·mol-1,a=74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结合图中数据,反应开始至2 min末,以H2的浓度变化表示
的化学反应速率为 ;x、y两点的化学反应
速率:v正(x) v逆(y)(填“>”“<”或“=”)。
5 mol·L-1·min-1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结合图中数据,反应开始至2 min末,以甲烷的浓度
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 =1.25 mol·L-1·min-1,
则以H2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5 mol·L-1·min-1;
x点反应没有达到平衡,y点反应达到平衡,则v正(x)>v正
(y)=v逆(y)。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3)下列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填字母)。
a.容器中的气体密度保持不变
b.容器中的压强保持不变
c.CO2的浓度与CH4的浓度相等
d.单位时间内消耗1 mol CO2,同时生成4 mol H2
b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容器容积和气体质量始终不变,则混合气体的密度始
终不变,因此不能说明反应已达平衡,a错误;反应为气体
分子数改变的反应,容器中的压强保持不变说明反应已达平
衡,b正确;CO2的浓度与CH4的浓度相等,不能说明正逆反
应速率相等,不能说明反应已达平衡,c错误;单位时间内
消耗1 mol CO2,同时生成4 mol H2,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
等,能说明反应已达平衡,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4)新型高效的甲烷燃料电池采用铂为电极材料,两电极分别通
入甲烷和氧气,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①b极通入的气体是 ,a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CH4
O2+2H2O+
4e- 4OH-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②当消耗标准状况下5.6 L甲烷时,若电池的能量转化率为
90%,则导线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
解析:由电子流向可知,b为负极,a为正极;①甲烷发生氧
化反应,为负极,故b极通入的气体是甲烷,a通入的气体为
氧气,a极的电极反应为氧气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反应
式为O2+2H2O+4e- 4OH-。②当消耗标准状况下5.6 L
甲烷时,甲烷的物质的量为0.25 mol,CH4~8e-,若电池的
能量转化率为90%,则导线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25
mol×8×90%=1.8 mol。
1.8 mol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0. (11分)硫代硫酸钠(Na2S2O3)常用作分析试剂及还原剂,易溶
于水。某实验小组用如图装置(夹持、加热仪器已略去)制备硫
代硫酸钠并测定其纯度。
回答下列问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仪器组装完成后,关闭两端活塞,向装置B中的长颈漏斗内
注入液体至形成一段液柱,若 ,则整个
装置气密性良好。
解析:若装置气密性良好,则内外压强相等,当向装置B中
的长颈漏斗内注入液体至形成一段液柱时,液柱高度保持不
变,从而说明整个装置气密性良好。
液柱高度保持不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仪器a的名称是 ;装置D的作用是
。
解析:仪器a的名称是圆底烧瓶;因为SO2是大气污染
物,且易溶于水,所以装置D的作用是吸收SO2尾气,同
时防倒吸。
(3)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解析:装置A中,Na2SO3与硫酸反应生成SO2等,化学方程
式为Na2SO3+H2SO4 Na2SO4+H2O+SO2↑。
圆底烧瓶
吸收SO2尾气,同时防倒吸
Na2SO3+H2SO4
Na2SO4+H2O+SO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4)装置C中的反应分两步:第一步通入SO2后溶液中S 浓度
明显增大,则第一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第二步反应为S+Na2SO3 Na2S2O3。已知第二步反应相
对较慢,则装置C中反应达到终点的现象是
。
2S2-+3SO2
2S +3S↓
溶液变澄清(或
浑浊消失)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装置C中的反应分两步:第一步通入SO2后溶液中
S 浓度明显增大,则第一步反应为SO2与S2-反应生成
S 和S,离子方程式为2S2-+3SO2 2S +3S↓;第
二步反应为S+Na2SO3 Na2S2O3。已知第二步反应相对
较慢,则能明显看出黄色浑浊慢慢变少,从而得出装置C中
反应达到终点的现象是溶液变澄清(或浑浊消失)。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5)将制得的m g Na2S2O3样品溶于水,加入V mL c mol·L-1碘水
溶液时,二者恰好完全反应(I2+2S2 S4 +2I
-),则样品的纯度为 。
解析:由反应I2+2S2 S4 +2I-,可求出n
(Na2S2O3)=2n(I2)=2c mol·L-1×V×10-3 L=
2cV×10-3 mol,则样品的纯度为
×100%= ×100%。
×10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感谢欣赏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