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培优卷)第9单元 爱护眼睛-统计 单元全真模拟培优卷(含解析)-2025-2026学年五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

文档属性

名称 (单元培优卷)第9单元 爱护眼睛-统计 单元全真模拟培优卷(含解析)-2025-2026学年五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青岛版(五四制)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8-30 09:46: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让学习更有效 新课备课备考 | 数学学科
/ 让学习更有效 新课备课备考 | 数学学科
2025-2026学年五年级上册数学单元全真模拟培优卷青岛版(五四学制)
第9单元 爱护眼睛-统计
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总分:100分;
学校: 班级: 姓名: 成绩:
注意事项:
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区域,注意书写工整,格式正确,卷面整洁。
一、选择题
1.以下哪种情况不需要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 )。
A.四年级三班一月至六月每月回收小瓶数量 B.栖霞市去年和今年6~9月空气优良天数
C.小芳、小明5次投篮得分统计图 D.要统计四年级五个班男女生最喜欢的课程
2.要比较王先和李想两名同学连续一周的1分钟跳绳变化情况,选用( )统计图比较合适。
A.单式条形 B.单式折线 C.复式条形 D.复式折线
3.森林运动会开始了,一只兔子和一条小狗赛跑,兔子跑的路程与时间关系图象如图中实线部分ABCD所示,小狗跑的路程与时间关系图象如图中虚线部分AD所示。则关于该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前3秒,小狗的速度比兔子快 B.整个过程中小狗和兔子的平均速度相同
C.图中BC段表明兔子向前跑的速度不变 D.小狗比兔子先到达终点
4.适合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表示的是( )。
A.小红5-10岁身高随着年龄的变化情况。
B.小刚家去年12个月用电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C.两个商店1-6月份每个月的销售额变化情况。
5.下图是清风小学五(1)班三个小组的男女生人数情况统计图,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第一小组女生人数最多 B.第三小组男生人数最少
C.第三小组的女生比男生多 D.这三个小组的人数都相同
6.要统计下面的信息,其中最适合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来表示的是( )。
A.第二季度怀化市降雨量的变化情况 B.五年级期中语、数二科的成绩
C.某校7-15岁男、女生平均身高变化情况 D.五(1)班课外书的种类
7.超市第三季度两种品牌牛奶销售情况见下表,下面信息不正确的是( )。

A.第三季度B品牌比A品牌卖得多
B.A品牌八月份比九月份少卖26箱
C.七月份A品牌比B品牌多卖18箱
8.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每两天测量并记录一次风信子的根和芽的长度,要想反映根和芽的生长变化情况,选用( )统计图最合适。
A.单式条形 B.单式折线 C.复式折线 D.复式条形
9.根据下图可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男生立定跳远的达标人数最多
B.女生仰卧起坐的达标人数最少
C.各种项目中达标人数最多的是跳绳
10.龟兔赛跑,它们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不久兔子就把乌龟远远地甩在后面,于是兔子就得意洋洋地在树下睡起觉来,乌龟一直在坚持不懈地向终点跑,兔子一觉醒来,看见乌龟快到终点了,这才慌忙追赶上去,但却输给了乌龟。下面的图( )可以大致反映这一过程。
A. B. C. D.
二、填空题
11.目前患近视儿童呈现“低龄化”,针对这个问题,某机构对45名中小学学生以及家长开始患近视的年龄进行了调查,并将数据绘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如图)。你认为图例表示( ),图例表示( ),15岁以上中小学学生与家长开始患近视的人数最简比是( )。
12.根据折线统计图,回答问题。
(1)亮亮从( )岁到( )岁,身高增长最快;丽丽从( )岁到( )岁身高增长最快。
(2)从6~12岁,亮亮平均每年长高( )厘米,丽丽平均每年长高( )厘米。
(3)亮亮和丽丽在( )岁时,身高相差最大,相差( )厘米。
13.下面是曙光小学购买图书情况统计图根据问题回答。

(1)( )年购买的图书最少,( )年购买的图书最多。
(2)科普类图书购买最多的一年与最少的一年相差( )本。
(3)从2006年到2009年,教育类图书平均每年购买( )本。
14.填一填。下面是明明调查的三年级同学最喜欢的图书种类情况统计表。

(1)三(1)班喜欢( )图书的人数最多,喜欢( )图书的人数最少。
(2)三(2)班喜欢科学类图书的人数比三(1)班多( )人,两个班喜欢历史类图书的一共( )人。
15.如表是两所小学为灾区捐款情况统计表。

(1)两所学校三年级一共捐款( )元。
(2)育才小学( )年级捐款最多,育英小学( )年级捐款最少。
(3)育英小学五六年级比育才小学三四年级多捐款( )元。
16.
(1)第( )周两种饮料的销售量最接近。
(2)第( )周两种饮料的销售量相差最大,相差( )。
(3)你建议超市老板后面一段时间将哪种饮料进多一些?为什么?
17.下面是华新电脑公司第一、第二门市部2013-2017年上缴利润统计图。

(1)这是一幅复式( )统计图。
(2)( )门市部上缴的利润增长得快一些。
(3)第一门市部( )年至( )年上交的利润增长最快。
18.看图填空。
六年级一班同学体育达标人数统计图。
(1)这个班至少有( )人,( )项达标的人数最多。
(2)( )项达标的男生和女生同样多。
19.小丽对本班同学从下午放学到晚饭之前的活动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请你看图填一填。
(1)小丽班上一共有( )名学生。
(2)在这段时间内,男生做作业的人数比女生做作业( ),出去玩的男生人数比女生( )。(填“多”或“少”)
(3)在这段时间内男生参加兴趣小组的人数是女生的( )。
20.下面是对51名学生最喜欢吃的水果调查情况统计图。
(1)男生最喜欢吃( ),最不喜欢吃( )。
(2)女生最喜欢吃的是( )和( ),最不喜欢吃( )。
(3)全班有( )名男生,( )名女生。喜欢吃西瓜的男生人数是喜欢吃其他水果的男生人数的( )倍。
(4)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 )倍。
三、判断题
21.乐乐想要知道自己和好朋友可可“1分钟跳绳”的成绩变化情况,选择复式折线统计图比较合适。( )
22.比较小强和小刚5年来身高变化情况,绘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比较合适。( )
23.复式条形统计图用不同颜色的直条表示是为了看起来美观,漂亮。( )
24.奇奇想知道哥哥和自己这一学期每次测验的成绩变化情况,选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比复式条形统计图好。( )
25.如果要比较两个城市一周气温变化的情况,采用复式条形统计图比较合适。( )
26.要反映五年级6个班男、女生人数情况可以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 )
四、作图题
27.根据下表中的数据,制成复式折线统计图.
某市无线电一厂、二厂1985年~1983年的产值增长情况如下表.
28.下面是希望小学六年级各班男、女生人数的统计表.
性别 人数 班级      男生 女生 合计
六(1)班 20 22
六(2)班 18 24
六(3)班 22 19
1.把统计表补充完整.
2.根据统计表,把下面的统计图补充完整.
六年级各班男、女生人数的统计图
五、解答题
29.如图是红星小学一至六年级近视人数统计图。
(1)( )年级时男、女生近视人数相差最少,相差( )人。男、女生近视人数相差最多的是在( )年级,相差( )人。
(2)女生近视人数增加最慢的是从( )年级到( )年级,男生近视人数增加最快的是从( )年级到( )年级。
(3)为防止小学生近视,请你提出合理化建议。
30.下图是某商场2023年下半年毛衣和衬衣的销售情况统计图:
(1)实线所代表衣服的销量,总体趋势是________的。(填“上升”或“下降”)
(2)根据生活经验,将统计图中的图例补充完整,并说出你的理由。
31.学校计划举行跳绳比赛,班级里跳绳成绩突出的张甜和孙红两人要选一人参赛。该选谁呢?
(1)解决“选谁参赛”的问题,以下哪种思路比较好?( )
A.让张甜和孙红两个人各跳一次,谁的成绩好就派谁去。
B.看张甜和孙红两个人近段时间的最好成绩,谁的成绩高就派谁去。
C.看张甜和孙红两个人近多次的成绩,全面分析两人成绩后再决定派谁去。
(2)如表依次记录了张甜和孙红近段时间练习“一分钟跳绳”的五次成绩: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张甜 166 172 164 160 158
孙红 158 160 162 166 174
第一步:请对如表的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张甜和孙红近五次1分钟跳绳成绩统计图完成统计图。
(3)通过数据的整理与分析,得出结论:派( )去更合适,理由是( )。
32.儿童书店《历史故事》和《趣味数学》一周销量情况如下表。
(1)根据上述统计表中的数据制作折线统计图。

(2)根据上面统计图回答下面问题。
①从统计图可以看出,《 》这种书销量更好。
②星期( )两种书的销量最好,一共销售( )本。
③星期( )两种书的销量相差最大。
33.在社会转型期的今天,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激烈碰撞,逐步融合,而在这碰撞融合中,各自焕发出新的生机,下面是2017-2021年中国科技馆数量和中国主办科普微信公众号数量统计表。
年份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中国科技数量/个 867 909 978 1000 1004
中国主办科普微信公众号数量/个 1650 2100 1800 2500 2767
(1)根据上表中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
(2)观察统计图,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写出2条。
(3)预测一下,到2024年我国主办科普微信公众号的数量大约是( )个。
34.航模小组对制作的两架飞机模型进行飞行测试,下图是第一次试飞的飞行时间和飞行高度的情况统计图。
两架飞机模型试飞记录统计图。

(1)当飞到第( )秒时,两架飞机飞行高度一样;当飞到第( )秒时,两架飞机飞行高度相差最大。
(2)从第( )秒到第( )秒,甲飞机飞行高度下降的最快。
(3)从统计图看,哪架飞机模型的性能更好一些?为什么?
35.看图完成下面的问题。
四(1)班与四(2)班今年春季运动会得分情况统计图

(1)四(1)班得分最多的项目是( ),四(2)班得分最多的项目是( )。
(2)两个班得分差距最大的项目是( ),得分相差( )分。
(3)这次运动会四(1)班和四(2)班的总分相差多少?
36.李俊和吴波参加学校跳远训练,他们近五次跳远成绩如图。

(1)吴波第二次的跳远成绩是( )。
(2)两人第三次跳远成绩相差( )厘米,第( )次相差最多。
(3)李俊训练中第( )次到第( )次上升幅度最大。
(4)根据统计图进行分析,如果只选一名同学代表学校参加比赛,你选谁,说说你的理由。
37.根据统计图完成下面各题。
某校2021年毕业的学生从入学到毕业近视人数情况统计图:
(1)( )年级时男、女生近视人数相差最多,相差( )人。
(2)女生近视人数增加最快的是( )年级到( )年级;男生近视人数增加最慢的是( )年级到( )年级。
(3)请你针对近视学生人数增多的情况提出合理化建议。
38.实验小学五(1)班与五(2)班本学期举行了5场篮球比赛,得分情况如下:
(1)体育老师想观察两个班本学期篮球水平的变化趋势,请你选择合适的统计方式完成下面的统计图。
(2)比较分析两个队的得分变化情况,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 让学习更有效 新课备课备考 | 数学学科
/ 让学习更有效 新课备课备考 | 数学学科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及试题解析
1.A
【分析】单式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的看出一组数据的多少,而复式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的看出两组或两组以上的数据的多少。据此逐一分析各项即可。
【解析】A.要统计四年级三班一月至六月每月回收小瓶数量,用单式条形统计图即可;
B.要统计栖霞市去年和今年6~9月空气优良天数,需用复式条形统计图;
C.要统计小芳、小明5次投篮得分统计图,需用复式条形统计图;
D.要统计四年级五个班男女生最喜欢的课程,需用复式条形统计图。
故答案为:A
2.D
【分析】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的多少;
折线统计图不仅能表示数量的多少,还能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单式统计图统计一组数据;复式统计图统计两组或两组以上数据;因为是两名同学连续一周的1分钟跳绳变化情况,选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比较合适,由此解答。
【解析】根据分析可知,要比较王先和李想两名同学连续一周的1分钟跳绳变化情况,选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比较合适。
故答案为:D
3.B
【分析】观察图象可以得出:①兔子前3秒跑了4米,然后停下来,5秒时又开始跑,8秒到达终点;②小狗以不变的速度一直跑到终点。前3秒直线在虚线上面,所以兔子的速度比小狗快,即选项A错误;兔子和小狗同时开始跑、同时到达终点,它们的平均速度相同,即选项B正确;BC段表明兔子停止不动,所以它的速度为0,即选项C错误;小狗和兔子都在第8秒到达终点,所以它们同时到达,即选项D错误。
【解析】A.前3秒,小狗的速度比兔子快。原题说法错误;
B.整个过程中小狗和兔子的平均速度相同。原题说法正确;
C.图中BC段表明兔子向前跑的速度不变。原题说法错误;
D.小狗比兔子先到达终点。原题说法错误。
4.C
【分析】折线统计图不仅能看清数量的多少,还能通过折线的上升和下降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复式折线统计图主要通过折线的上升和下降表示2个及以上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据此解答。
【解析】A.表示小红5-10岁身高随着年龄的变化情况适合选择折线统计图;
B.表示小刚家去年12个月用电量的增减变化情况适合选择折线统计图;
C.表示两个商店1-6月份每个月的销售额变化情况适合选择复式折线统计图。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统计图的选择,掌握折线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是解答题目的关键。
5.A
【分析】条形统计图可以直观的体现数据,黑色条是男生人数,白色条是女生人数,根据图中的数据分析各选项即可。
【解析】A.这三组女生人数分别是3、4、6,人数最多的是第三组是6个女生,判断错误;
B.这三组男生人数分别是5、4、2,人数最少的是第三组是2个男生,判断正确;
C.第三组的男生2人,女生6人,女生比男生多,判断正确;
D.第一组3+5=8人,第二组4+4=8人,第三组2+6=8人,三组人数相同,判断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考查条形统计图的应用,依据统计图找到需要的数据是解题的关键。
6.C
【分析】单式条形统计图能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单式折线统计图不仅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复试条形统计图不仅可以清楚的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便于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复式折线统计图不仅能反映数量的变化趋势,而且便于对两组数据的变化趋势进行比较。据此选择即可。
【解析】A.第二季度怀化市降雨量的变化情况适合用单式折线统计图来表示;
B.五年级期中语、数二科的成绩适合用复试条形统计图来表示;
C.某校7-15岁男、女生平均身高变化情况适合用复试折线统计图来表示;
D.五(1)班课外书的种类合用单式条形统计图来表示。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应根据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各自的特点进行解答。
7.A
【分析】先计算出第三季度A品牌、B品牌分别销售的总箱数,然后再比较即可;用A品牌九月份卖的箱数减八月份卖的箱数即可;用七月份A品牌卖的箱数减B品牌七月份卖的箱数即可,依此判断并选择。
【解析】A.205+169+195=569(箱),187+187+187=561(箱),561箱<569箱,第三季度B品牌比A品牌卖得少,即题干说法错误。
B.195-169=26(箱),因此A品牌八月份比九月份少卖26箱,即题干说法正确。
C.205-187=18(箱),七月份A品牌比B品牌多卖18箱,即题干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统计表的分析能力,以及利用统计表中的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8.C
【分析】单式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看出一种项目数量的多少;复式条形统计图可以直观地看出不同项目的数据多少,能形象地比较不同数据;
单式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看出一种数量的多少,而且可以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复式折线统计图可以看出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事物之间的增减变化情况;据此解答。
【解析】由分析可知:
风信子的根和芽的长度,是两种不同事物,又要想反映根和芽的生长变化情况,所以选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最合适。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单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条形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注意区分它们的不同点。
9.C
【分析】观察复式条形统计图,深色表示男生,浅色表示女生,找出统计图中各项人数结合选项选择即可。
【解析】A.男生立定跳远达标人数是25人,跳绳达标人数是17人,投实心球达标人数是20人,仰卧起坐达标人数是12人,25>20>17>12,所以男生立定跳远的达标人数最多;原说法正确。
B.女生立定跳远达标人数是23人,跳绳达标人数是25人,投实心球达标人数是15人,仰卧起坐达标人数是7人,25>23>15>7,女生仰卧起坐的达标人数最少;原说法正确。
C.立定跳远达标人数是25+23=48人,跳绳达标人数是17+25=42人,投实心球达标人数是20+15=35人,仰卧起坐达标人数是12+7=19人,48>42>35>19,所以各种项目中达标人数最多的是立定跳远;原说法不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复式条形统计图,正确提取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10.D
【分析】由统计图能够看出: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路程。题意有两次相遇,第一次是兔子睡觉时,乌龟经过它身边;第二次是最后兔子慌忙追赶上去但却输给了乌龟。结合横纵轴表示的状态及两次相遇的时间情况可以判断出哪副图是正确的。
【解析】题意中有兔子睡觉这一条件,因此兔子的路程必定有一段是平行于横轴的,表示这一段时间里,兔子的路程为0.并且睡觉前就已经把乌龟远远地甩在后面,所以横轴表示的时间点要在乌龟的前面;排除C。最后说的是最后兔子慌忙追赶上去但却输给了乌龟,所以最后横轴表示时间的点要在乌龟的后面,不能与表示乌龟的点相交或在前面。选项D的图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D。
【点评】四个选项中的示意图十分抽象,用垂直的横轴纵轴来表示乌龟与兔子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似乎没有入手的突破点。在反复读题,比较四个选项后,就发现表示兔子的实线与表示乌龟的虚线相交,就是它们相遇的时刻;那表示兔子和乌龟行程的两个点在一条线段上并且有前有后,就表示到达同一地点的时间的先后顺序。有了这些推理,就不难找出正确答案了。
11.中小学学生 家长 2∶5
【分析】现在的中小学学生过早的接触电子产品,所以12岁之前的近视人数较多,而家长在小时候接触电子产品较少,所以近似人数较少。据此结合图形分析即可。
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15岁以上中小学学生开始患近视的人数是6,家长开始患近视的人数是15,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化成最简整数比即可。
【解析】
由分析可知:图例表示中小学学生,图例表示家长;
6∶15=(6÷3)∶(15÷3)=2∶5
12.(1)10 11 7 8
(2)5 4
(3)12 6
【分析】(1)先用减法分别求出两人每相邻两个年龄的身高差,再比较,找出两人身高增长最快的年龄段。
(2)求6~12岁,亮亮平均每年长高的厘米数,先用亮亮12岁的身高减去他6岁的身高,再除以6即可;
求6~12岁,丽丽平均每年长高的厘米数,先用丽丽12岁的身高减去她6岁的身高,再除以6即可。
(3)观察两条折线,叉口越大,表示这个年龄两人的身高相差最大,用减法求出两人相差的身高。
【解析】(1)亮亮:
121-116=5(厘米)
125-121=4(厘米)
130-125=5(厘米)
133-130=3(厘米)
140-133=7(厘米)
146-140=6(厘米)
7>6>5=5>4>3
丽丽:
122-116=6(厘米)
130-122=8(厘米)
132-130=2(厘米)
134-132=2(厘米)
136-134=2(厘米)
140-136=4(厘米)
8>6>4>2=2=2
亮亮从10岁到11岁,身高增长最快;丽丽从7岁到8岁身高增长最快。
(2)亮亮:
(146-116)÷(12-6)
=30÷6
=5(厘米)
丽丽:
(140-116)÷(12-6)
=24÷6
=4(厘米)
从6~12岁,亮亮平均每年长高5厘米,丽丽平均每年长高4厘米。
(3)146-140=6(厘米)
亮亮和丽丽在12岁时,身高相差最大,相差6厘米。
【点评】理解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13.(1)2009 2006
(2)350
(3)570
【分析】(1)算出每年购买的图书的数量再比较即可;
(2)比较四年科普类图书的数量,用最多的一年的数量减去最少的一年的数量即可;
(3)将四年购买的教育图书的数量加起来算出四年购买的总本数,再用四年购买的总本数除以4即可。
【解析】(1)450+350=800(本)
600+680=1280(本)
550+550=1100(本)
800+700=1500(本)
1500>1280>1100>800
因此,2009年购买的图书最少,2006年购买的图书最多。
(2)450<550<600<800
800-450=350(本)
因此,科普类图书购买最多的一年与最少的一年相差350本。
(3)(350+680+550+700)÷4
=2280÷4
=570(本)
因此,从2006年到2009年,教育类图书平均每年购买570本。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要理解掌握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和平均数的求法,并且能够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14.(1)文学 历史
(2)2 20
【分析】(1)比较三(1)班喜欢各种图书的人数大小。
(2)用三(2)班喜欢科学类图书的人数减去三(1)班喜欢科学类图书的人数解答。将两个班喜欢历史类图书的人数相加求和。
【解析】(1)18>17>9
三(1)班喜欢文学类图书的人数最多,喜欢历史类图书的人数最少。
(2)19-17=2(人)
9+11=20(人)
三(2)班喜欢科学类图书的人数比三(1)班多2人,两个班喜欢历史类图书的一共20人。
【点评】本题考查复式统计表的数据分析和整理。根据统计表找出需要的数据,列式计算即可。
15.(1)1238
(2)五 一
(3)142
【分析】(1)根据题意可知,用育才小学三年级捐款的金额加育英小学三年级捐款的金额即可。
(2)分别将两所学校每个年级捐款的金额进行大小排序即可。
(3)先用加法分别计算出育英小学五六年级、育才小学三四年级捐款的金额,然后用育英小学五六年级捐款的金额减育才小学三四年级捐款的金额即可。
【解析】(1)613+625=1238(元),即两所学校三年级一共捐款1238元。
(2)720>694>665>630>620>613,即育才小学五年级捐款最多;
740>680>650>625>615>610,即育英小学一年级捐款最少。
(3)680+740=1420(元)
613+665=1278(元)
1420-1278=142(元)
育英小学五六年级比育才小学三四年级多捐款142元。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统计表的分析能力,以及利用统计表中的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16.(1)4
(2)2;34瓶
(3)老板多进一些乙种饮料,因为乙种饮料的销量逐渐上升。(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分析】(1)黑色实线表示的是甲饮料的销售数量变化,黑色虚线表示的是乙饮料的销售数量变化,当两个变化曲线最接近的时候就是两种饮料销售数量最接近的时候,也就是第四周时候两种饮料销量最接近。
(2)黑色实线和黑色虚线距离最远的时候就是两种饮料相差最多时候,第二周甲销售84瓶,乙销售50瓶,所以相差34瓶。
(3)老板多进一些乙种饮料,因为乙种饮料的销量逐渐上升。(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解析】(1)第4周两种饮料的销量最接近;
(2)第2周两种饮料的销售量相差最大,相差34瓶;
(3)老板多进一些乙种饮料,因为乙种饮料的销量逐渐上升。(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点评】主要考查折线统计图的相关知识,能够正确的认识折线统计图。
17.(1)折线
(2)第一
(3)2016 2017
【分析】(1)由图可知:是复式折线统计图。
(2)第一门市部上缴的利润从2013的40万到2017的240万,增加了240-40=200万;而第二门市部上缴的利润从2013的40万到2017的128万,增加了128-40=88万,从而判断第一门市部增长得快一些。
(3)折线越陡,说明增长越快。从图可知2016年到2017年上交的利润增长最快。
【解析】(1)这是一幅复式(折线)统计图。
(2)(第一)门市部上缴的利润增长得快一些。
(3)第一门市部(2016)年至(2017)年上交的利润增长最快。
【点评】能根据折线统计图的特点,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数据的分析、判断、运算是解答的关键。
18.(1)50 立定跳远
(2)投实心球
【分析】(1)由图可知,立定跳远中男生达标人数最多是25人,跳绳达标的女生人数最多是25人,即可求出这个班最少有多少人。根据图中信息,通过计算,求出达标人数最多的项目。
(2)由图表可知在投实心球项目中男生和女生达标的人数同样多。
【解析】(1)立定跳远中男生达标人数最多是25人,跳绳达标的女生人数最多是25人
则至少有:25+25=50(人)
(2)由图可知,投实心球项目中男生和女生达标的人数同样多。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认识,解题的关键是从图中获取信息,进行计算。
19.(1)49
(2)少 多
(3)
【分析】(1)将所有参加活动的人数相加即可;
(2)观察统计图中的直条高矮作答;
(3)男生参加兴趣小组的人数有3人,女生有8人,用3除以8即可解答;
【解析】(1)8+6+6+7+2+9+8+3
=14+6+7+2+9+8+3
=20+7+2+9+8+3
=27+2+9+8+3
=29+9+8+3
=38+8+3
=46+3
=49(名)
小丽班上一共有49名学生。
(2)男生做作业的人数:6人
女生做作业人数:8人
6<8
在这段时间内,男生做作业的人数比女生做作业少;
出去玩的男生人数:9人
出去玩的女生人数:2人
9>2
出去玩的男生人数比女生多。
(3)男生参加兴趣小组的人数是:3人
女生参加兴趣小组的人数是:8人
3÷8=
在这段时间内男生参加兴趣小组的人数是女生的。
20.(1)西瓜;橘子
(2)西瓜;葡萄;橘子
(3)26;25;1
(4);
【分析】(1)观察复式条形统计图,白色条形表示男生最喜欢吃的各类水果人数,哪种水果的白色条形最高,就表示这种水果男生最喜欢吃;哪种水果的白色条形最短,就表示这种水果男生最不喜欢吃。
(2)观察复式条形统计图,黑色条形表示女生最喜欢吃的各类水果人数,哪种水果的黑色条形最高,就表示这种水果女生最喜欢吃;哪种水果的黑色条形最短,就表示这种水果女生最不喜欢吃。
(3)分别把男生、女生最喜欢吃的各类水果的人数相加,即可求出全班男生、女生的人数;
用喜欢吃西瓜的男生人数除以喜欢吃其他水果的男生人数,即可求出喜欢吃西瓜的男生人数是喜欢吃其他水果的男生人数的几倍。
(4)用男生人数除以全班人数即可求出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
用男生人数除以女生人数,即可求出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几倍。
【解析】(1)男生最喜欢吃西瓜,最不喜欢吃橘子。
(2)女生最喜欢吃的是西瓜和葡萄,最不喜欢吃橘子。
(3)男生:13+5+1+2+5=26(名)
女生:8+3+2+4+8=25(名)
全班有26名男生,25名女生。
13÷(26-13)
=13÷13
=1
喜欢吃西瓜的男生人数是喜欢吃其他水果的男生人数的1倍。
(4)26÷(26+25)
=26÷51

26÷25=
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倍。
【点评】理解掌握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21.√
【分析】由于要反应自己和好朋友的成绩,属于两个人,单式统计图适用于一组数据,复式统计图适用于两组或两组以上的数据;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的看出数量多少;折线统计图能够看出数量的增加变化情况,据此即可判断。
【解析】由分析可知:
乐乐想要知道自己和好朋友可可“1分钟跳绳”的成绩变化情况,选择复式折线统计图比较合适。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22.×
【分析】条形统计图能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仅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时,应用复式统计图。
【解析】由分析可知:
比较小强和小刚5年来身高变化情况,绘制成复式折线统计图比较合适。原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23.×
【分析】复式条形统计图用不同颜色的直条来表示几组数据是为了区分比较不同的数量。
【解析】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可知,复式条形统计图用不同颜色的直条表示是为了看起来美观,漂亮,此说法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
【点评】此题考查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意义。
24.√
【分析】折线统计图可以反映数据的变化情况,条形统计图可以记录数据。据此再结合题干的统计需求,解题即可。
【解析】哥哥和自己是两个人,要记录两个人的成绩变化情况,选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比复式条形统计图好。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了统计图的选择,掌握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的特征是解题的关键。
25.×
【分析】条形统计图能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仅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复式统计图分为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单式统计图通常表示一种事物的状况,复式统计图通常表示两种或两种以上事物的对比。据此解答。
【解析】根据分析得,如果要比较两个城市一周气温变化的情况,采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比较合适。
故答案为:×
【点评】此题的解题关键是根据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各自的特点进行解答。
26.√
【分析】条形统计图能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仅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由此根据情况选择即可。
【解析】要反映五年级6个班男、女生人数情况,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最好。
故答案为:√
【点评】此题应根据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各自的特点进行解答。
27.
【分析】根据折线统计图的含义,在制作统计图时,首先确定所制折线统计图的横轴与纵轴代表的量。以横轴表示年份这一时间量,纵轴表示产值数,然后确定横轴与纵轴上每小格表示的单位数,描出各点,然后用线段首尾连接起来即可。
【解析】如图:
28.(1) 42 42 41
(2)
【解析】略
29.(1)一;3,五;13
(2)三;四;五;六
(3)大力宣传科学用眼的方法,防止近视人数增长过快,其次要建议近视同学的家长给孩子科学配镜(答案不唯一)
【分析】(1)两条折线距离最近时,男、女生近视人数相差最少;两条折线距离最远时,男、女生近视人数相差最多。据此再看图可知,一年级时男、女生近视人数相差最少,五年级时男、女生近视人数相差最多。利用减法求出差距各是几人;
(2)折线平滑说明数据变化慢,折线陡说明数据变化快。据此再看图可知,女生近视人数增加最慢的是从三年级到四年级,男生近视人数增加最快的是从五年级到六年级;
(3)提出合理化建议,均可。比如:大力宣传科学用眼的方法,防止近视人数增长过快,其次要建议近视同学的家长给孩子科学配镜。
【解析】(1)8-5=3(人)
40-27=13(人)
所以一年级时男、女生近视人数相差最少,相差3人。男、女生近视人数相差最多的是在五年级,相差13人。
(2)女生近视人数增加最慢的是从三年级到四年级,男生近视人数增加最快的是从五年级到六年级。
(3)建议:首先要大力宣传科学用眼的方法,防止近视人数增长过快,其次要建议近视同学的家长给孩子科学配镜。(答案不唯一)
30.(1)下降
(2)见详解
【分析】(1)根据折线统计图可知,实线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说明实线所代表衣服的销售总体趋势是上升的。
(2)7月到12月天气越来越冷,所以毛衣的销售应该越来越多,衬衣的销售应该越来越少,据此补充完整即可。
【解析】(1)观察折线变化,我发现:在下半年里,毛衣的销售总体趋势是上升的。
(2)理由:7月到12月天气越来越冷,所以毛衣的销售应该越来越多,衬衣的销售应该越来越少。
如图:
31.(1)C
(2)见详解
(3)孙红 孙红的跳绳成绩在不断地提高,张甜的跳绳成绩在不断地下降
【分析】(1)逐项分析三个选项,找出哪种思路最能反映两个人的跳绳水平即可。
(2)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绘制出复式折线统计图。
(3)结合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两条折线的变化趋势,得出结论,理由合理即可。
【解析】(1)A.两个人各跳一次,成绩具有偶然性,这种思路不好;
B.看两个人近段时间的最好成绩,不具有代表性,这种思路不好;
C.分析两个人近多次的成绩,才能代表这个人的跳绳水平,这种思路好。
故答案为:C
(2)如图:
(3)通过数据的整理与分析,得出结论:派孙红去更合适,理由是孙红的跳绳成绩在不断地提高,张甜的跳绳成绩在不断地下降。(理由不唯一)
32.(1)见详解
(2)①《历史故事》
②日;32
③日
【分析】(1)根据统计表上的数据在统计图上标出相应的点,用实线表示《历史故事》,虚线表示《趣味数学》,然后连接各点即可;
(2)①先分别求出《历史故事》和《趣味数学》一周的销量,再进行对比即可;
②分别求出这7天中,每天《历史故事》和《趣味数学》的销量,再对比即可;
③在统计图上表示两种图书销量的点的距离越大,则表示销量相差越大。
【解析】(1)如图:
(2)①12+10+9+13+11+15+20
=22+9+13+11+15+20
=31+13+11+15+20
=44+11+15+20
=55+15+20
=70+20
=90(本)
6+9+7+10+8+10+12
=15+7+10+8+10+12
=22+10+8+10+12
=32+8+10+12
=40+10+12
=50+12
=62(本)
90>62
则从统计图可以看出,《历史故事》这种书销量更好。
②星期一:12+6=18(本)
星期二:10+9=19(本)
星期三:9+7=16(本)
星期四:13+10=23(本)
星期五:11+8=19(本)
星期六:15+10=25(本)
星期日:20+12=32(本)
32>25>23>19>18>16
则星期日两种书的销量最好,一共销售32本。
③星期日两种书的销量相差最大。
33.(1)见详解
(2)见详解
(3)4219
【分析】(1)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即可;
(2)通过统计图上的数据再写出两条信息即可;
(3)由题意可知,从2019年开始我国主办科普微信公众号的数量逐年增加,则先求出2019到2021年的平均增长量,即(2767-1800)÷2≈484个,进而预测到2024年我国主办科普微信公众号的数量。
【解析】(1)如图所示:
(2)1、通过统计图可知,中国科技数量逐年增加;
2、中国主办科普微信公众号数量比中国科技数量多。(答案不唯一)
(3)(2767-1800)÷2
=967÷2
≈484(个)
2767+484+484+484
=2767+484×3
=2767+1452
=4219(个)
则预测一下,到2024年我国主办科普微信公众号的数量大约是4219个。
34.(1)15;30;
(2)35;40;
(3)甲飞机;见详解
【分析】复式折线统计图不仅能看清数量的多少,还能通过折线的上升和下降表示2个及以上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1)当两条折线重合时,两架分机的飞行高度相同;两条折线之间的距离越大,两架分机的飞行高度相差越大,两条折线之间的距离越小,两架飞机的飞行高度相差越小;
(2)表示甲飞机飞行情况的折线走势向上时,飞行高度呈上升趋势;表示甲飞机飞行情况的折线走势向下时,飞行高度呈下降趋势,折线越陡飞行高度下降越快;
(3)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选择飞行时间较长,飞行高度较高的飞机,据此解答。
【解析】(1)观察复式折线统计图可知,当飞到第15秒时,两架飞机飞行高度一样;当飞到第30秒时,两架飞机飞行高度相差最大。
(2)观察复式折线统计图可知,从第35秒到第40秒,甲飞机飞行高度下降的最快。
(3)甲飞机;由复式折线统计图可知,甲飞机飞行的最高高度比乙飞机高,且甲飞机的飞行时间比乙飞机的飞行时间长,所以甲飞机模型的性能更好一些。
【点评】理解并掌握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实际问题是解答题目的关键。
35.(1)跳高;短跑
(2)跳高;13
(3)1分
【分析】(1)由统计图可知,四(1)班得分情况为:短跑12、跳高16、跳远7、垒球9、长跑4,其中得分最多的项目是跳高。四(2)班得分情况为:短跑20、跳高3、跳远1、垒球11、长跑14,其中得分最多的项目是短跑。
(2)分项计算两个班得分差距,然后得出差距最大的项目即可;
(3)分别计算两个班总分,再计算四(1)班和四(2)班相差多少分。
【解析】(1)四(1)班得分最多的项目是跳高,四(2)班得分 最多的项目是短跑。
(2)分项计算两个班得分差距:
短跑差距: 20-12=8
跳高差距: 16-3=13
跳远差距: 7-1=6
垒球差距: 11-9=2
长跑差距: 14-4=10
差距最大的项目是跳高;得分相差1分
(3)四(1)班的总分是:
12+16+7+9+4
=28+7+9+4
=44+4
=48(分)
四(2)班的总分是:
20+3+1+11+14
=24+11+14
=49(分)
两班相差: 49-48=1(分)
答:四(1)班和四(2)班相差1分。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会看复式条形统计图,能够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再根据各个题目的要求,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
36.(1)100厘米
(2)10;5
(3)2;3
(4)见详解
【分析】(1)复式折线统计图中的虚线表示吴波的跳远成绩,先从横轴上找到第2次,再找到对应的成绩即可。
(2)先从横轴上找到第3次,再找到两人对应的成绩,用减法求出两人第三次跳远成绩的差值;
观察复式折线统计图,叉口最大的,说明两人这一次的跳远成绩相差最多。
(3)复式折线统计图中的实线表示李俊的跳远成绩,折线越陡说明跳远成绩上升幅度越大。
(4)从图中可知,李俊的跳远成绩呈逐步上升趋势,吴波的跳远成绩时高时低,不稳定,由此选择,理由合理即可。
【解析】(1)吴波第二次的跳远成绩是100厘米。
(2)105-95=10(厘米)
两人第三次跳远成绩相差10厘米,第5次相差最多。
(3)李俊训练中第2次到第3次上升幅度最大。
(4)如果只选一名同学代表学校参加比赛,我会选李俊。
理由是:李俊的跳远成绩呈上升趋势,且较稳定。(理由不唯一)
【点评】理解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37.(1)五,10;
(2)二,三,一,二;
(3)见详解
【分析】(1)比较每个年级男生、女生近视的人数即可;
(2)从图中,根据表示近视人数变化的实线的变化趋势可知:女生近视从二年级到三年级线条最陡,即增加最快的;男生近视从一年级到二年级线条最平缓,即增加最慢;据此解答;
(3)提出自己的见解及建议即可:我建议同学们保护眼睛,勤做眼保健操,还要注意用眼卫生。(答案不唯一)
【解析】(1)一年级:7-5=2(人)
二年级:12-8=4(人)
三年级:23-16=7(人)
四年级:27-20=7(人)
五年级:35-25=10(人)
六年级:45-40=5(人)
10>7>5>4>2
五年级时男、女生近视人数相差最多,相差10人。
(2)女生近视人数增加最快的是二年级到三年级;男生近视人数增加最慢的是一年级到二年级。
(3)我建议同学们保护眼睛,勤做眼保健操,还要注意用眼卫生。(答案不唯一)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统计表的分析能力,以及利用统计表中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38.(1)(2)见详解;
【分析】(1)条形统计图能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仅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体育老师想观察两个班本学期篮球水平的变化趋势,选用折线统计图比较合适。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是:先整理数据;利用纵轴和横轴上的长度单位所表示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再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2)观察折线统计图,折线的上升或下降代表两个队的得分变化情况,五(1)班的篮球比赛得分不稳定,第二场相较第一场,有所上升,后几场比赛先下降后上升;五(2)班的篮球比赛得分比较稳定,一直呈上升趋势。(回答合理即可)
【解析】(1)作图如下:
(2)答:通过折线统计图,比较分析两个队的得分变化情况,我们可以发现,五(1)班得分有下降趋势且不太稳定,五(2)班得分稳步上升。
【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掌握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画法和应用,能够根据它的特点和作用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