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4张PPT。第2课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魏征是唐太宗时期以敢于直谏而闻名的
大臣。有一天,唐太宗得到一只非常雄
俊的鹞子,非常喜欢,正玩得高兴的时
候,魏征进来了。太宗害怕魏征提意
见,就慌忙把鹞子藏到怀里。其实魏征
早就看到了,但他不动声色,并没有犯
颜直谏,而是在禀报公事时故意喋喋不
休,拖延时间。结果鹞子就被憋死在怀里了,但太宗并未龙颜大怒,而是称魏征为自己的一面“镜子”。正是这种虚心纳谏的胸怀,使太宗时期人才济济,最终开创“贞观之治”。
请思考:
1.“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2.“大唐盛世”都有哪些表现?一、玄武门之变
1.建功立业:
(1)劝说李渊在_________,推翻隋朝。
(2)为李渊称帝和铲平_________、统一全国立下汗马功劳。
2.夺取皇位:
(1)设立“_______”,收罗人才。
(2)收买太子府的心腹人员。
(3)发动“___________”,射杀李建成和李元吉,夺得太子
位。626年,李世民登基。太原起兵割据势力文学馆玄武门之变二、“贞观之治”的出现
1.表现: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发展。
2.原因:
(1)吸取_________,反复强调“_______”的思想。
(2)选贤任能,虚怀纳谏:
①唐太宗选官不避亲仇,重用原太子谋士_____。
②用人扬长避短,提拔_______和_______为左右仆射。
(3)实行_________政策,不夺农时,推行_______,轻徭薄赋。
(4)以民为本,慎用刑法:制定《_____》,体现_____________
________的原则。
(5)文德治国,崇儒尊孔:完善_____制,提高_______地位。隋亡教训存百姓魏征房玄龄杜如晦休养生息均田制唐律仁义为本,刑罚为末科举进士科【知识点拨】“贞观之治”的出现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唐太宗善于用人,勇于纳谏,不断调整统治政策,他的个人作用是“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重要因素。
(2)隋朝政治制度改革和经济繁荣为唐朝加强中央集权和发展经济创造了条件。
(3)经历了隋末严重的社会动乱,广大人民群众渴望社会稳定、发展,这为“贞观之治”提供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4)大量能臣、贤臣群策群力,共同努力。
(5)贞观之治出现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关系的调整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提醒】
“贞观之治”调整统治政策,一定程度上调整了生产关系,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王朝的长治久安,并不能改变封建社会的基本矛盾,“治世”的繁荣是建立在剥削和奴役广大劳动人民基础之上的。结合唐朝统一全国和唐太宗统治的相关知识。
探究分析:
概括唐太宗如何以史为鉴,使唐朝出现“贞观之治”的局面。
提示:(1)吸取隋亡教训。(2)选贤任能,虚怀纳谏。(3)实行休养生息政策。(4)以民为本,慎用刑法。(5)文德治国,崇儒尊孔。三、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
1.背景:
(1)唐朝初年,中国边疆的突厥、薛延陀、吐蕃等少数民族经常骚扰边境。
(2)唐高祖因为中原未定,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
(3)随着唐朝全国统治的稳定与发展,唐太宗开始着手经营中国边疆。
2.原则:“爱之如一”,因地制宜。3.措施:
(1)武力讨伐,随后采取“_________”的策略。
(2)加强管理:
①在东突厥设_________,以突厥首领为都督、刺史,这些官职可
以_____。
②在西突厥设___________,管辖西域地区。
(3)和亲政策:唐太宗派_________入藏与吐蕃的_________和亲。
4.效果:公元630年,西北各族首领请尊唐太宗为“________”。战而后和羁縻府州安西都护府文成公主松赞干布天可汗世袭【知识点拨】
1.羁縻府州。
唐代周边少数民族地区设置的一种带有自治性质的地方行政机构,由少数民族首领充任刺史或都督,并允许世袭其职,还有财政上的自主权,但必须接受唐代在地方设置的最高行政机构都护府的监督,体现了唐代对少数民族采取笼络政策和松散管理方针,有利于民族之间的和平相处和自然融合。2.唐朝时期民族团结和发展的原因。
(1)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文化高度发达为大规模开展民族交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帝王李世民个人才能,对少数民族采取了开明的民族政策。
(3)唐朝辽阔的疆域,发达的交通,都为中原与边疆的沟通、交流创造了有利条件。四、开放的对外政策
1.政策:
(1)积极开放的政策:
①与唐朝交往的国家有_________。
②设置了_______作为接待各国使者的官方机构。
③鼓励外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在中国居住、做官,与
中国人_____。
④堕婆登、佛菻遣使来唐,唐太宗都复信答礼,并回赠物品。七十多个鸿胪寺通婚(2)宽容的宗教政策:
①_____经典大量传入中国,并被译为汉文。
②亲自接见到天竺取经的高僧_____。
③景教、回教、摩尼教传入中国。
④朝鲜、日本僧人到唐都游学。佛教玄奘2.作用:
(1)唐太宗对外来文化采取_________的方针,为中国文化增
添了多元的色彩。
(2)使朝鲜、日本等国家得到发展,推动了日本的“________
____”,加快了日本的_______进程。兼收并蓄新大化改封建化【知识点拨】
3.唐朝时期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的特点。
(1)唐朝民族政策和对外政策开明、灵活。
(2)唐朝与各民族、各国相互交流、相互促进,其中唐朝居于主体地位。
(3)交往范围广,交往程度深,双方影响程度深。
(4)各民族的发展促进边疆的发展,也促进了唐朝边疆的扩大。
(5)和平往来是相互关系的主流。五、晚年的反省
1.策略失当:少于纳谏,大修宫殿。
2.深刻反省:撰写《_____》,反省过失,评价自己“______
___”。帝范功大过小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相关知识:
李渊自称为西凉王李皓后代,到底是事实如此还是自抬身价?也有人认为李世民为鲜卑族后裔,主要有以下论据:
第一,立武则天为后印证了唐朝的胡俗。……唐朝人对肥硕丰腴的女子情有独钟,带有明显的少数民族趋向。
第二,从唐太宗的性格来判断他的血统。“玄武门之变”揭示出一个性格凶残、充满野心的李世民,与“贞观之治”中的仁慈君主判若两人。这些都可以作为质疑他的血统问题的证据。 第三,李世民的唐昭陵独特的墓葬显示了突阙习俗。中国所有帝陵中,为什么只有李世民的昭陵里有战马石刻?独特的墓葬形式是否真的显示了突阙的习俗?据记载:马是突阙人不可离开的伴侣,在突阙的葬俗中,有一种奇特的祭祀悼念马功劳的习俗。探究分析:
(1)唐太宗血统问题复杂难解的原因有哪些?
【思路分析】要解答本题除结合材料中提供的信息外,还要具备一定的史学修养,比如古代的“为尊者讳”,比如史学研究中的最新动向等,需要学生综合分析,发散思维。
提示:帝王的出身可能出于政治因素而被刻意隐瞒或修改;民族融合是当时的历史潮流,导致李唐血统演变异常复杂;缺少史料记载,无从考究。(2)上述材料认为唐太宗为鲜卑族后裔的三个论据有何明显缺陷?
提示:都不是直接证据,只能作为猜测或佐证。
(3)唐太宗与少数民族在血统上的密切联系对其统治产生什么重要影响?
提示:这有助于唐太宗摆脱狭隘的民族观念,以更宽广的胸怀和民族平等政策来处理民族关系,从而有效地促进了民族团结和发展。(4)在处理民族问题上,唐太宗采取了哪些措施?
提示:①战争方式:击破东西突厥;
②开明政策:设都护府,羁縻府州;
③“和亲”政策:文成公主入藏与松赞干布和亲。
(5)唐太宗被称为“天可汗”的原因。
提示: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受到少数民族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