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同步练习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同步练习 (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08 13:09: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课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玄武门之变”体现了皇位继承经常伴随着血腥与宫廷阴谋,“玄武门之变”对唐朝产生的影响是(  )
A.为唐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B.加剧了唐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C.为李世民控制唐政权扫清了道路
D.加速了唐政权的灭亡
2.唐太宗主张文德治国,完善了科举制,提高了进士科的地位,隋唐实行科举制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
A.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
B.对皇帝的专制权力有一定抑制作用
C.促进了科技文化的发展
D.削弱了显贵的特权
3.唐太宗曾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
( http: / / www.21cnjy.com )朕独爱之如一。”他又说:“汉武帝穷兵三十余年,疲敝中国,所就无几,岂有今日绥之以德,使穷发之地尽为编户乎。”材料所体现的唐太宗在民族关系上的治国思想是(  )
A.治理好国家以增强民族的凝聚力
B.具有笼统排外倾向
C.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D.以德治国与以法治国相结合
4.“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静,百姓何得不安乐乎?”反映了唐太宗(  )
A.民贵君轻的思想     
B.农业为本的思想
C.君治为本的思想
D.心存百姓的思想
5.唐太宗对少数民族采取多种策略,既有战争
( http: / / www.21cnjy.com ),也有和亲,唐朝通过对东突厥的战争( )
①解除了来自北方的严重威胁 ②巩固了北方的边防 ③加速了汉族与突厥族经济文化的联系 ④限制了突厥族社会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6.晚年的唐太宗曾自我评价道:“济育苍生,其益多;平定寰宇,其功大;益多损少,人不怨。”唐太宗的主要功绩有(  )
①重用人才,善于纳谏 ②文德治国,完善科举 ③不夺农时,轻徭薄赋 ④修筑驰道,统一文字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7.“贞观之治”的出现对当时社会最主要的影响是(  )
A.推动封建文化向高峰发展
B.促进了民族融合
C.为唐朝盛世局面奠定了基础
D.有利于社会稳定
8.唐太宗统治时期采取的措施中对调整生产关系起到非常大的作用的措施是(  )
A.实行三省六部制   
B.实行科举考试制度
C.修改、颁布《唐律》
D.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原不殊。人主患
( http: / / www.21cnjy.com )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盖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为仇敌。……突厥贫弱,吾收而养之,计其感恩,入于骨髓,岂肯为患!
——《资治通鉴》卷一九七
材料2: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资治通鉴》卷一九八
材料3:唐兴,初未暇于四夷
( http: / / www.21cnjy.com ),自太宗平(东)突厥,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即其部落列置州县。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虽贡赋版籍,多不上户部……大凡府州八百五十六,号为羁縻云。
——《新唐书》
材料4:是时(贞观二十二年)四夷大小君长争遣使入献见,道路不绝,每元正朝贺,常数百人。
——《资治通鉴》卷一九八
(1)据材料1,概括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主张。
(2)从材料1到材料2,唐太宗对少数民族的认识有何变化?
(3)据材料3,指出唐太宗治理东突厥地区的措施。此外,还采取哪些处理民族关系的策略?
(4)据材料4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太宗民族政策的影响。
1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对大臣们说)“……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肤常以此思之,故不敢纵欲也。”
——《资治通鉴》
材料二
太宗曰:“夷狄亦人尔,其情与中华不殊”“不必猜忌异类…四夷可使如一家。”
——《贞观政要·论安边》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太宗的治国思想,并结合经济方面的有关史实加以说明。(8分)
(2)从材料二可以知道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政策是什么?(2分)
(3)除此之外唐太宗还制订了哪些政策和措施来治理国家?结果怎样?(5分)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一、选择题
1.C.
2.A.
3.A.4.D.
5.A.
6.A.7.C.8.D.
二、非选择题
7.
(1)主张:不歧视;不猜忌;妥善
( http: / / www.21cnjy.com )安置。(2)变化:从“四夷可使如一家”到明确提出了“爱之如一”。(3)措施:设羁縻府州。策略:“战而后和”;和亲通婚;册封。(4)影响:得到少数民族拥护,维护了民族团结;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促进了“贞观之治”的出现。
8.
(1)为君不可好大喜功,加重
( http: / / www.21cnjy.com )百姓负担,以至国危君亡,要以民为本。(4分)史实:实行均田制、租庸调法、“轻摇薄赋”的措施。(4分,答其中两方面即可)
(2)团结少数民族,开明的民族政策。(2分)
(3)发展和完善了三省六部制、科举制;重视法制建设,修订颁行(唐律);不拘一格,广招人才等(3分)。出现了“贞观之治”(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