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同步练习 (含答案解析) (1)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同步练习 (含答案解析) (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08 13:52: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课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
( http: / / www.21cnjy.com )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表明他主张(  )
A.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
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
C.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
D.君主不应实行专制统治
解析:唐太宗主张军国大政“委百司商量,宰相
( http: / / www.21cnjy.com )筹画”,旨在消除皇帝一人决策易出现失误的弊端,说明他重视发挥大臣参政议政的作用,故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的叙述与皇权至上这一专制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不符。
答案:A
2.据《资治通鉴》记载,在贞观年间“天下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稔(丰收),流散者咸归乡里,斗米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及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携带)粮,取给于道路焉。”这一记载(  )
①反映了贞观年间经济发展 ②反映了贞观年间的社会安定 ③过分地粉饰和美化贞观之治 ④完全不符合唐初的实际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由“天下大稔”可知①
( http: / / www.21cnjy.com )正确;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和“皆外户不闭”可知②正确;但是有过于粉饰和美化之嫌,③正确。④说法错误,不是完全不符合,而是部分夸大。
答案:C
3.唐太宗曾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而不悉其行,至后败职,虽刑戮之,而民已敝矣。”这句话意在强调(  )
A.应严刑处罚失职官员
B.选官须注重才学
C.官员失职会危害民生
D.选官应注重品行
解析:根据题干,唐太宗认为:“今天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科举制)专以才学(刀笔)取士,而不注重官员的品行,失职后虽受刑罚,但已危害民生。”据此可知唐太宗意在强调选官应注重品行;A、B、C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正确答案为D项。
答案:D
4.唐太宗在《诫皇属》中提到:“先贤有言:‘逆吾者是吾师,顺吾者是吾贼。’不可不察也。”以下选项最能体现唐太宗这一思想的是(  )
A.知人善任,虚怀纳谏
B.以儒为师,大办学校
C.厚之以德,抚之以仁
D.轻徭薄赋,戒奢从俭
解析:材料的大意是要能容纳不同的意见,提出不同意见的人往往是出于公心。
答案:A
5.唐太宗在《帝范》中写道:“若崇
( http: / / www.21cnjy.com )美以广德,则业泰身安;若肆情以从非,则业倾身丧。且成迟败速者国基也,失易得难者天位也。可不惜哉 !可不慎哉 !”这表明晚年的唐太宗(  )
A.基本上对自己的统治持否定态度
B.注重反省和总结经验教训
C.美化自己并掩饰统治期间的过错
D.对最高统治地位已无兴趣
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获取材料中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效信息,“成迟败速”“失易得难”是唐太宗对政治统治经验和教训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同时,从材料的出处《帝范》也可以看出,这是晚年唐太宗的自我反省。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须务
( http: / / www.21cnjy.com )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今所任用,必以德行、学识为本。”
——《贞观政要》
材料二 唐太宗说:“昔人谓
( http: / / www.21cnjy.com )御戎无上策,朕今治安中国,而四夷自服,岂非上策乎 ”他又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材料二所反映的唐太宗的治国方略。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些治国方略在唐太宗执政实践中的具体体现。
(3)唐太宗的治国方略和执政实践导致了怎样的结果
参考答案:(1)以民为本(以农为本);以德才选拔人才;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平等地对待少数民族。
(2)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完善科举制度;名相、名将辈出(如魏征等);西北各部首领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批准文成公主入藏和亲。
(3)出现“贞观之治”,为唐朝的强盛奠定了基础。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丞相绾等言:“诸
( http: / / www.21cnjy.com )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唐太宗在总结他的事业成功的经验
( http: / / www.21cnjy.com )时说:“自古帝王多疾胜己者,朕见人之善,若己有之。人之行能,不能兼备,朕常弃其所短,取其所长。人主往往进贤则欲置诸怀,退不肖则欲推诸壑,朕见贤者则敬之,不肖者则怜之,贤与不肖则各得其所。人主多恶正直,阴诛显戮……朕践祚(即位)以来,正直之士,比肩于朝,未尝黜责一人。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此五者,朕所以成今日之功也。”
——《资治通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秦始皇在地方管理上采纳了什么措施 你是如何评价秦始皇这项措施的
(2)材料二中,唐太宗系统地总结了他在事业上获得成功的经验,请概括指出其中最主要的三点内容。
(3)“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你认为诗中对秦始皇、唐太宗评价的着眼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1)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 http: / / www.21cnjy.com )。郡县制是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制度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有利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2)善于用人之长,避人之短;善于纳谏;实行平等的民族政策。
(3)从秦始皇、唐太宗实施的政策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回答,言之成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