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培优卷)第3单元 统计 单元全真模拟培优卷-2025-2026学年五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单元培优卷)第3单元 统计 单元全真模拟培优卷-2025-2026学年五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1.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8-30 10:41: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让学习更有效 新课备课备考 | 数学学科
/ 让学习更有效 新课备课备考 | 数学学科
2025-2026学年五年级上册数学单元全真模拟培优卷沪教版
第3单元 统计
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总分:100分;
学校: 班级: 姓名: 成绩:
注意事项:
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区域,注意书写工整,格式正确,卷面整洁。
一、选择题
1.如果是一个大于10,小于15的数,那么、10、12这三个数的平均数可能是( )。
A.9 B.10 C.11 D.13
2.水果店新进一批橙子,第一天运进15箱,平均每箱橙子重12千克,第二天运进20箱,共重240千克。平均每天运进橙子多少千克?下面列式正确的选项是( )。
A.(15×12+240×20)÷2 B.(15×12+240×20)÷(15+20)
C.(15×12+240)÷2 D.(15×12+240)÷(15+20)
3.下面三幅图中,( )的虚线所指的位置表示丫丫这五天平均每天得到的星星个数。
A. B. C.
4.关于“平均数”的描述,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蓝蓝4次跳远的总成绩是8米,她每次的跳远成绩一定都是2米
B.四(1)班男生平均体重是27kg,女生平均体重是25kg,四(1)班任意一名男生一定比女生重
C.学校舞蹈团成员梦梦身高150厘米,是舞蹈团中最矮的,舞蹈团成员的平均身高一定大于150厘米
D.小河的平均水深为1.1米,严禁下河游泳。典典身高1.4米,他认为自己下去游泳一定没有危险
5.四(1)班的4名同学身高各不相同,其中最高的是156厘米,最低的是137厘米,他们的平均身高可能是( )厘米。
A.135 B.148 C.156 D.158
6.四年级1班第一组同学的平均身高是143厘米。新转来的小刚身高150厘米,他加入第一组。下列关于第一组平均身高的哪句话是正确的( )。
A.第一组的现在平均身高比原来的高 B.第一组的现在平均身高比原来的低 C.无法判断
7.下图是聪聪咨询三所旅行社后整理的报价表。聪聪想选择人均最便宜的一所旅行社参加,他应该选择( )。
广州一日游报价表
甲旅行社 乙旅行社 丙旅行社
价格 6人团优惠价480元 8人团优惠价560元 10人团优惠价600元
A.甲旅行社 B.乙旅行社 C.丙旅行社
8.小军的遥控飞机在航模比赛中共飞行了5次,其中飞行时间最短的一次是53秒,最长的一次是58秒。这5次平均飞行的时间可能是( )。
A.53 B.55 C.58
9.下图是宁宁玩“钓鱼”游戏中的五次成绩统计,图中的虚线所指位置能代表宁宁平均成绩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0.在一次数学竞赛中,四(1)班最高分是99分,四(2)班最高分是94分,那么这次竞赛中( )。
A.四(1)班总体成绩高 B.四(2)班总体成绩高 C.无法比较哪个班总体成绩高
二、填空题
11.如果三个连续的自然数的和是36,那么其中最小的一个自然数是( )。
12.甲乙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15,甲乙的平均数是16,丙数是( )。
13.小华家9月份共用了20.7吨水,小华家九月份平均每天用水( )吨。
14.在1分钟跳绳比赛中,欢欢4次跳绳成绩分别是37下、36下、38下、41下,那么欢欢4次跳绳的平均成绩是( )下。
15.有五个数的平均值为20,若把其中一个数改为20,则平均数变为18,改动的数原来是( )。
16.小亚在练跳绳,第一次和第二次平均每次跳了76下,他想要三次的平均成绩达到78下,那么第三次要跳( )下。
17.小胖这个星期前3天平均每天看书22页,后4天一共看书60页,这个星期平均每天看书( )页。
18.有八个数排成一排,它们的平均数是9.3,已知前五个数的平均数是10.5,后四个数的平均数是11.3,求第五个数的算式是( )。
19.光明小学四(1)班在一次数学测试中,平均分正好是90分,总分是一个四位数□78□,则该班有学生( )人。
20.小巧期中考试语文、数学的平均分92分,英语成绩公布后,她的平均分提高了2分。她英语考了( )分。
21.下面是3个小队的植树情况统计表。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平均每队植树( )棵。平均每人植树( )棵。
各队人数 4 5 6
人均植树棵数 3 2.4 2.5
22.丫丫在使用计算器计算234个数的平均数时,不小心把求出的平均数与原来的234个数混在一起,现在这235个数的总和是19740。原来234个数的平均数是( )。
三、判断题
23.学校篮球队队员的最矮身高是151厘米,最高身高是165厘米,篮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一定会大于151厘米,小于165厘米。( )
24.实验小学四年级同学向地震灾区捐款,平均每人捐款16元,说明四年级每名同学都捐了16元。( )
25.冬冬身高135厘米,她在平均水深130厘米的河里游泳,一定没有危险。( )
26.第一组12人共植树24棵,第二组10人共植树20棵,平均每组植树几棵?算式是:(24+20)÷(12+10)。( )
27.运输队前三天平均每天运货15吨,后4天平均每天运13吨,这一星期平均每天运货14吨。( )
28.小巧练字,前两天各写15个,第三天写21个,小巧平均每天写12个字。( )
四、计算题
29.甲、乙、丙三个数,甲、乙的平均数是36,乙、丙的平均数是30,甲、丙的平均数是39.求这三个数的平均数。
五、作图题
30.画线表示平均数所在的位置.
六、解答题
31.五(1)班有学生45人,平均每人每个月消耗约6支水笔;五(2)班有学生40人,平均每人每个月消耗约5.4支水笔。这两个班的学生,平均每人每个月消耗约多少支水笔?(结果四舍五入保留两位小数)
32.下表是新华小学2024年4月第2周的借书情况统计表。
星期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借书本数 280 300 240 400 250 0 0
根据上面统计表,请你推算出新华小学2024年4月(30天)大约借书多少本?
33.一辆小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5小时到达乙地;前3小时平均每小时行80千米,后2小时共行了170千米,这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34.小胖想测量一下校门口到自己家小区门口的距离。他测了4次,结果分别是280步,276步,272步,284步,然后他又测了一下自己走一步的长度,他走了10步,发现自己走了4.8米,照这样推测,小胖家校区门口离学校门口大约多少米?(得数用“四舍五入”法保留整数)
35.小朋友跳绳,第一组共有10人,平均每人跳绳65个;第二组共有8人,平均每人跳绳70个。
(1)平均每组跳绳多少个?
(2)平均每人跳绳多少个?(得数保留整数)
36.小丁丁测量了自己走5步的路程,测了4次,分别是3.5米,3.7米,3.6米,3.8米。如果小丁丁从家到超市门口大约要走560步,小丁丁家到超市相距多少米?
37.某校四(1)班有学生40人。数学期中考试时有两人因病缺考,这时平均成绩为78分,后来这两人补考成绩分别为90分、86分。问该班这次数学期中考试的平均成绩应该是多少分?
38.小亚前五次的数学测验的平均成绩是87.8分(每次测验满分都是100分),马上就要第六次测验了,她觉得这次只要发挥好,就能保证她六次数学测验的平均分达到90分。你觉得小亚的想法对吗?(请表明你的观点,并进行分析。)
39.装配车间第一小组有12个装配工人,一天可以装配零件162个;第二小组有15个装配工人,一天可以装配零件195个;第三小组有16个装配工人,一天可以装配零件224个。哪个小组装配的速度最快?
40.李师傅第一天生产零件128个,第二天生产零件156个,第三天生产零件164个,第四天生产的零件数量比这四天的平均数多14个,问:李师傅四天一共生产了多少个零件?
41.运输队为超市运送大米,第一天运送了7次,送去大米1550千克,第二天运送了8次,送去大米1750千克。运输队在这两天里平均每天运送大米多少千克?平均每次运送大米多少千克?
/ 让学习更有效 新课备课备考 | 数学学科
/ 让学习更有效 新课备课备考 | 数学学科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及试题解析
1.C
【分析】根据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则=平均数×3-10-12,分别应用每个选项的平均数求出的值,验证是否是大于10,小于15的数,据此解答。
【解析】A.若平均数是9,,不符合的取值范围;
B.若平均数是10,,不符合的取值范围;
C.若平均数是11,,符合的取值范围;
D.若平均数是13,,不符合的取值范围;
所以这三个数的平均数可能是11。
故答案为:C
2.C
【分析】先用15×2,求出第一天运进橙子的重量,再用第一天运进橙子的重量加上第二天运进橙子的重量,求出两天运进橙子的总重量,用总重量除以天数2,即可得到平均每天运进橙子的重量。
【解析】第一天运进重量:15×12=180(千克)
第二天运进重量:240千克
两天总重量:180+240=420(千克)
平均每天重量:420÷2 =210(千克)
正确列式为(15×12+240)÷2。
A.错误地将第二天重量计算为240×20(错误使用箱数);
B.错误地将第二天重量计算为240×20(错误使用箱数),且错误的除以总箱数而非天数;
C.式子与正确列式相同;
D.最后一步错误的除以总箱数而非天数。
故答案为:C
3.C
【分析】先求出五天的星星个数之和,再除以5,求出丫丫这五天平均每天得到的星星个数。
【解析】周一:2个;周二:5个;周三:3个;周四:4个;周五:6个;
(2+5+3+4+6)÷5
=20÷5
=4(个)
丫丫这五天平均每天得到的星星个数是4个。
虚线所指的位置表示丫丫这五天平均每天得到的星星个数。
故答案为:C
【点评】平均数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总数量÷份数=平均数。
4.C
【分析】(1)4次跳远的总成绩是8米,则平均每次跳远成绩是2米,但不是每次的跳远成绩一定是2米,可能是3米,也可能是1米。
(2)男生平均体重是27kg,女生平均体重是25kg,则有的男生体重可能是20kg,而有的女生体重可能是30kg,也就是任意一名男生不一定比女生重。
(3)梦梦是舞蹈团中最矮的身高,一组数据不完全相同时,平均数一定大于最小数,小于最大数,则平均身高一定大于150厘米。
(4)平均水深为1.1米,可能有的地方水深超过1.1米,甚至超过1.4米,典典下去游泳可能有危险。
【解析】A.8÷4=2(米),她平均每次的跳远成绩一定都是2米,但不是每次的跳远成绩都是2米,说法错误;
B.有的男生体重可能是20kg,而有的女生体重可能是30kg,则四(1)班任意一名男生不一定比女生重,说法错误;
C.舞蹈团成员中最矮身高是150厘米,则平均身高一定大于150厘米,说法正确;
D.小河有的地方平均水深可能超过1.4米,典典下去游泳可能有危险,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平均数含义的应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平均数只能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并不能反映这组数据的中所有数据的大小。
5.B
【分析】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在这组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找出四个选项中比156小,比137大的数就可能是平均身高。
【解析】137<平均身高<156,四个选项只有148在137和156之间,所以他们的平均身高可能是148厘米。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平均数意义的掌握和灵活运用。
6.A
【分析】根据平均数的定义:平均数=总和÷数量可得,小刚身高高于平均身高,则加入第一组后,第一组平均身高则比原来高,据此解答即可。
【解析】原来第一组同学的平均身高是143厘米,小刚身高150厘米,他加入第一组后,第一组平均身高则比原来高。
故答案为:A
【点评】解答此题应根据平均数的意义进行分析、解答,注意新的数据大于平均数,会提高整组数据的平均数,而当新的数据小于平均数,会拉低整组数据的平均数。
7.C
【分析】根据总价÷数量=单价,求出平均每人花费多少元,再比较即可。
【解析】480÷6=80(元);560÷8=70(元);600÷10=60(元)
80>70>60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熟记数量关系等式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8.B
【分析】平均数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情况,在一组数据中,有的数据可能会大于平均数,有的数据可能会小于平均数,有的数据可能会等于平均数。当一组数据中的数据不是全部相等时,平均数一定比最大值小,比最小值大。
【解析】由分析得:
这5次平均飞行的时间应大于53秒,小于58秒。
A.53秒=53秒;
B.53秒<55<58秒
C.58秒=58秒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了平均数的性质和特点,关键是明确平均数比最大值小,比最小值大。
9.B
【分析】平均数是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值,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其特点是比最大数小,比最小数大;依此选择。
【解析】根据分析可知,②所指位置能代表宁宁平均成绩;
故答案为:B
【点评】熟练掌握平均数的意义及求法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0.C
【分析】确定两个班的总体成绩要用两个班平均成绩来比较,只知道两个班最高分的成绩不能对两个班的总体成绩进行比较。
【解析】根据分析可知:无法比较那个班总体成绩高。
故答案为:C
【点评】熟练掌握平均数的意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1.11
【分析】因为三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36,而这三个数的平均数就是中间的那个数,用36÷3列式求出中间的自然数,由于连续自然数相邻两个数相差1,且最小的数比中间数小1,所以用中间的自然数减去1就是其中最小的一个自然数。
【解析】36÷3-1
=12-1
=11
所以其中最小的一个自然数是11。
12.13
【分析】根据“甲乙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15”,可知道甲乙丙三数的和是(15×3),再根据“甲乙平均数是16”,知道甲乙两个数的和是(16×2),用甲乙丙三个数的和减去甲乙两数的和,就可以求得丙数是多少。据此解答即可。
【解析】(15×3)-(16×2)
=45-32
=13
所以,甲乙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15,甲乙的平均数是16,丙数是13。
13.0.69
【分析】9月份一共有30天,用9月份用水量除以天数,就可以得到九月份平均每天用水量。据此解答即可。
【解析】20.7÷30=0.69(吨)
所以,小华家九月份平均每天用水0.69吨。
14.38
【分析】先将几次跳的数量相加,得到总数,再用得到的总数除以跳的次数,即可得到平均数。据此解答即可
【解析】(37+36+38+41)÷4
=(73+38+41)÷4
=(111+41)÷4
=152÷4
=38(下)
所以,欢欢4次跳绳的平均成绩是38下。
15.30
【分析】根据总数=平均数×个数,分别计算出改动前后的总数,改动前的总数-改动后的总数=改动的数减少了几,改动后的数+改动的数减少了几=改动的数原来是几,据此列式计算。
【解析】20×5-18×5
=100-90
=10
20+10=30
改动的数原来是30。
16.82
【分析】根据题意,先用平均成绩乘上3,求出三次的总数,再用总数减去第一次和第二次的数即可。
【解析】78×3-76×2
=234-152
=82(下)
所以第三次要跳82下。
17.18
【分析】前三天每天看书22页,则前三天一共看了66页,后4天看了60页,则一个星期也就是7天一共看了126页,平均每天看书的页数=一共看书的页数÷天数。
【解析】22×3+60
=66+60
=126(页)
126÷7=18(页)
则这个星期平均每天看书18页。
18.10.5×5+11.3×4-9.3×8
【分析】用10.5×5求出前五个数的和,用11.3×4求出后四个数的和,用9.3×8求出这八个数的和。前五个数的和包括第五个数,后四个数的和也包括第五个数,因此在10.5×5+11.3×4中,第五个数重复出现了一次,再减去这八个数的和,得到的就是第五个数。据此解答即可。
【解析】10.5×5+11.3×4-9.3×8
=52.5+45.2-74.4
=23.3
第五个数是23.3。
求第五个数的算式是10.5×5+11.3×4-9.3×8。
19.42
【分析】平均分是90,说明该班的总分正好是90的倍数,这个四位数的个位数字是0,而7加8得15,15加3得18,所以这个四位数的首位数字是3,据此解答。
【解析】因为7+8=15,15+3=18,所以第一个数只能是3。
3780÷90=42(人)
该班有学生42人。
【点评】根据平均分确定班级总分是解答的关键,先确定四位数的个位数字,再确定千位数字。
20.98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英语成绩公布后,它的平均分提高了2分,就是平均分为92+2分;再用提高后的平均分×3,求出三科成绩,再减去语文和数学的成绩,即可求出英语的成绩。
【解析】(92+2)×3-92×2
=94×3-184
=282-184
=98(分)
小巧期中考试语文、数学的平均分92分,英语成绩公布后,她的平均分提高了2分。她英语考了98分。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根据平均数的求法求出三科成绩的总分和两科成绩的总分,再相减即可。
21.13 2.6
【分析】根据题意,结合表格的数据可知,用各队人数乘上对应的人均植树棵数,再加起来,求出植树总数,最后除以3,即为平均每队植树的数量;用求出的植树总数除以人数总和,即可求出平均每人植树的棵树。
【解析】4×3+5×2.4+6×2.5
=12+12+15
=24+15
=39(棵)
平均每队植树的数量:39÷3=13(棵)
平均每人植树的棵树:39÷(4+5+6)
=39÷15
=2.6(棵)
所以平均每队植树13棵。平均每人植树2.6棵。
22.84
【分析】把234个数的平均数与这234个数相加以后,所得数的平均数与原来234个数的平均数相同,19740除以235即为所求平均数。
【解析】19740÷235=84
原来234个数的平均数是84。
【点评】这个235个数的平均数与原来234个数的平均数的大小关系是解答的关键。
23.√
【分析】平均数是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值,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其特点是比最大数小,比最小数大;依此判断。
【解析】根据分析可知,学校篮球队队员的最矮身高是151厘米,最高身高是165厘米,篮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一定会大于151厘米,小于165厘米。
故答案为:√
【点评】熟练掌握平均数的意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4.×
【分析】平均数表示的是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并不能表示这组数据中各个数据的大小,由此即可进行判断。
【解析】根据分析可知,实验小学四年级同学向地震灾区捐款,平均每人捐款16元,并不说明四年级每名同学都捐了16元。
故答案为:×
【点评】熟练掌握平均数的意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5.×
【分析】平均水深为130厘米的河,并不代表河中所有地方的水深都是130厘米,有的地方可能比130厘米要深的多;有的地方可能比130厘米浅的多,要明确平均数的概念。
【解析】根据分析可知,冬冬身高135厘米,她在平均水深130厘米的河里游泳,可能有危险,原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对平均数的概念的理解,做题时应认真分析,想的要周全,不要被数据所迷惑。
26.×
【分析】根据植树总棵数÷几个组=平均每组植树的棵数,代入数值计算即可解答。
【解析】(24+20)÷2
=44÷2
=22(棵)
平均每组植树22棵,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评】此题考查平均数的求法,理解题意,正确利用基本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27.×
【分析】根据题意,用15×3,求出前三天运货的数量;再用13×4,求出后4天运货的数量,;再把前三天运货的数量与后4天运货的数量相加,再除以7,即可求出这一星期平均每天运货的数量,再进行比较,即可解答。
【解析】(15×3+13×4)÷7
=(45+52)÷7
=97÷7
=(吨)
运输队前三天平均每天运货15吨,后4天平均每天运13吨,这一星期平均每天运货吨。
原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评】熟练掌握平均数的意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8.×
【分析】先求出小巧前两天练字的个数,用15×2,再加上第三天写字的个数,求出三天写字的个数,再除以3,求出平均每天写字的个数,再进行比较,即可解答。
【解析】(15×2+21)÷3
=(30+21)÷3
=51÷3
=17(个)
小巧练字,前两天各写15个,第三天写21个,小巧平均每天写17个字。
原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平均数的意义,关键是求出前两天练字的个数和。
29.35
【分析】已知,甲、乙的平均数,乙、丙的平均数和甲、丙的平均数,先利用乘法算出总和,将平均数都乘2得到的结果包含了2个甲、2个乙、2个丙,故需要除以2得到甲乙丙之和,再除以3即可得出平均数。
【解析】根据题意可得甲、乙、丙的平均数为:
30.5
【解析】(5+6+4+5)÷4=20÷4=5,答:它们的平均数是5.
31.5.72支
【分析】已知五(1)班有学生45人,平均每人每个月消耗约6支水笔,根据“总数=人数×平均每人消耗数量”,可得五(1)班每月消耗水笔总数为:45×6=270支;五(2)班有学生40人,平均每人每个月消耗约5.4支水笔,同理,五(2)班每月消耗水笔总数为:40×5.4=216支;把两个班每月消耗水笔的数量相加,即:270+216=486支;将五(1)班和五(2)班的人数相加,可得总人数为:45+40=85人; 根据“平均数=总数÷总份数”,这里总数是两个班消耗水笔的总数,总份数是两个班的总人数,所以平均每人每个月消耗水笔的数量为:486÷85=5.717……,结果四舍五入保留两位小数看千分位数字是7,7>5,向前一位进1,所以结果为5.72。
【解析】45×6+40×5.4
=270+216
=486(支)
45+40=85(人)
486÷85≈5.72(支)
答:平均每人每个月消耗约5.72支水笔。
32.6300本
【分析】根据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先求出第2周平均每天借书本数,再用求出的平均数×4月份天数即可。
【解析】(280+300+240+400+250)÷7×30
=1470÷7×30
=210×30
=6300(本)
答:新华小学2024年4月(30天)大约借书6300本。
33.82千米
【分析】速度×时间=路程,根据“前3小时平均每小时行80千米”,计算出前3小时的路程;结合“后2小时共行了170千米”,计算出这5个小时的总里程。
从甲地到乙地平均速度=从甲地到乙地的总路程÷从甲地到乙地的总时间,即可解决本题。
【解析】根据分析可知:
(80×3+170)÷5
=(240+170)÷5
=410÷5
=82(千米/小时)
答:这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平均每小时行82千米。
34.133米
【分析】先计算出小胖从校门口到自己家小区门口的平均的步数,即平均的步数=4次走的步数和÷次数,得出平均是278步。小胖走了10步走了4.8米,则平均每步走了0.48米。则校门口到自己家小区门口的距离=平均步数×每一步的长度。最后注意用“四舍五入”的方法保留整数,即看十分位上的数字是4,则只需要保留整数部分即可。
【解析】
=1112÷4
=278(步)
4.8÷10=0.48(米)
278×0.48≈133(米)
答:小胖家校区门口离学校门口大约133米。
35.(1)605个
(2)67个
【分析】(1)根据题意分析,第一组共有10人,平均每人跳绳65个,根据公式:总数=平均数×总份数;可以计算出第一组总共跳了多少个,可列式:65×10=650(个)。同理,可以算出第二组一共跳了70×8=560(个)。两组跳绳数的和除以2,即可求得平均每组跳绳的个数。据此列式解答。
(2)求出两组的总跳绳数,以及两组总人数,平均每人跳绳个数=总跳绳个数÷总跳绳人数。结果保留整数,算到小数点后的第一位,再对十分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即可,据此解答即可。
【解析】(1)(65×10+70×8)÷2
=(650+560)÷2
=1210÷2
=605(个)
答:平均每组跳绳605个。
(2)(65×10+70×8)÷(10+8)
=(650+560)÷18
=1210÷18
≈67(个)
答:平均每人跳绳67个。
36.408.8米
【分析】小丁丁家和超市相距多少米,即用每步走的距离乘走的步数即可。
【解析】(3.5+3.7+3.6+3.8)÷4÷5
=14.6÷4÷5
=3.65÷5
=0.73(米)
560×0.73=408.8(米)
答:小丁丁家到超市相距408.8米。
【点评】本题考查平均数的应用,熟练掌握平均数的求法是解题的关键。
37.78.5分
【分析】由于期中考试有两人缺考,则此时考试的人数:40-2=38(人),根据公式:总数=平均数×份数,把数代入即可求出总成绩,之后用总成绩加上90和86求出全班的总成绩,用全班的总成绩除以40人即可求出该班期中考试的平均成绩。
【解析】(40-2)×78
=38×78
=2964(分)
(2964+90+86)÷40
=3140÷40
=78.5(分)
答:该班这次数学期中考试的平均成绩应该是78.5分。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平均数的计算方法,熟练掌握平均数的公式并灵活运用。
38.不对
【分析】由题意可知:前五次的总分数是87.8×5=439,假如第六次测验发挥好,此时六次的总分为90×6=540,由此求出第六次的分数为540-439=101,101>100,故假设不成立;据此解答。
【解析】小亚的想法不对,
因为,小亚要想保证六次平均分达到90分,则她第六次的成绩应为:
90×6-87.8×5
=540-439
=101(分)
而每次的满分为100分。所以小亚第六次的成绩不可能是101分,因此小亚的想法不对。
【点评】理解平均数的意义,灵活应用平均数的求出是解题的关键。
39.第三小组最快
【分析】装配零件的速度=装配零件总数÷装配零件人数,根据数量关系求出第一小组、第二小组和第三小组装配零件的速度,比较大小,据此解答。
【解析】第一小组装配零件的速度:162÷12=13.5(个)
第二小组装配零件的速度:195÷15=13(个)
第三小组装配零件的速度:224÷16=14(个)
因为13<13.5<14,
所以,第二小组装配零件的速度<第一小组装配零件的速度<第三小组装配零件的速度
答:第三小组装配的速度最快。
【点评】用求平均数的方法计算出各小组装配零件的速度进行比较,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40.616个
【分析】第四天生产的零件数量比这四天的平均数多14个,说明前三天生产的总量加上14,是这四个数的平均数的3倍,再利用总数=平均数×份数,求出李师傅四天一共生产了多少个零件。
【解析】(128+156+164+14)÷3×4
=462÷3×4
=616(个)
答:李师傅四天一共生产了616个零件。
【点评】本题考查平均数,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平均数的计算公式。
41.1650千克;220千克
【分析】平均数=总和÷个数。求平均每天运送多少大米,就是用大米总数除以天数;求平均每次运送多少大米,就是用大米总数除以总次数。
【解析】(1550+1750)÷2
=3300÷2
=1650(千克)
(1550+1750)÷(7+8)
=3300÷15
=220(千克)
答:运输队这两天里平均每天运送大米1650千克,平均每次运送大米220千克。
【点评】本题考查平均数的计算,明确求不同平均数时的“个数”是关键。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