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 教案 (1)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 教案 (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3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08 13:12: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第3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
教案
●新课导入
康熙皇帝八岁登基,当时有四个辅政大臣。其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一个叫鳌拜,很有野心,他看康熙年纪小,朝中大事,什么都要自己说了算,其他人都不敢与他作对。有时候,连皇帝要批的奏折他都要抢过来自己批,完全不把皇帝放在眼里。
康熙和那些少年每天都在练习武艺,等着有朝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日捉拿鳌拜。经过几年的准备,机会终于来了。康熙单独召见鳌拜,并开始述说他的罪状。鳌拜根本不认罪,还动手反抗。这时,平日里和康熙打闹的少年全部冲出来,将鳌拜团团围住,打倒在地。康熙智擒鳌拜后,接着扫除了鳌拜的同党,终于夺回了属于自己的权力。康熙励精图治,开创了“康乾盛世”。
康熙皇帝为什么能称“大帝”?在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学习康熙时代的历史?如何评价康熙帝?这节课,让我们共同走近康熙帝。
●教法案例
1.“少年皇帝”一目,教师可向学生说明两点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是康熙帝执政初年的社会情况——内外交困;二是智除鳌拜,这显示出他虽然年轻但却有果敢与成熟的政治智慧。
2.“巩固统一国家”一目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本课重点,建议教师务必讲清康熙帝为巩固统一而采取的措施:一是平定三藩之乱,二是收复台湾,三是平定噶尔丹叛乱,四是尊重中国各民族文化。讲解时可适当播放影视作品片断如《康熙大帝》等,以活跃课堂气氛。最后说明这些措施的重要意义。
3.“维护国家主权”一目,教师应讲明两点:
(1)两次收复雅克萨并使俄接受谈判,《尼布楚条约》是第一个具有近代性质的边界条约,是中俄两国经平等协商而签订的。
(2)康熙帝的作为奠定了一个半世纪的“康乾盛世”的基础。
课 程 标 准
重 点 难 点
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
1.康熙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重点)2.评价康熙帝的历史贡献。(难点)
●课前自主导学
知识1:少年皇帝
1.幼年即位:1661年继位,年号
。(康熙)
2.面临形势
(1)大陆上的抗清斗争大体结束,
收复台湾后,坚持抗清。(郑成功)
(2)侵入黑龙江流域的
势力有待驱逐。(沙俄)
(3)游牧于漠西和漠北的
各部需加强管理。(蒙古)
(4)满汉
尚未平复。(民族矛盾)
(5)辅政大臣
骄横跋扈,欺君擅权。(鳌拜)
3.总揽大权
(1)康熙帝14岁亲政。
(2)智擒权臣鳌拜,总揽朝政大权。
知识2:巩固统一国家
1.措施
(1)平定三藩之乱:消除了南方割据势力,维护
的统治与国家的统一。(清朝)
(2)收复台湾:设
,台湾重新统一于中央政府的管辖之下。(台湾府)
(3)平定噶尔丹叛乱:三次亲征,取得乌兰布通、
战役的胜利。(昭莫多)
(4)尊重中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
①崇尚儒家文化,恢复
,加快满族文化的发展步伐。(开科取士)
②加强与
、藏民族的团结,特别尊重喇嘛教。(蒙)
2.意义
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利于国家的统一与发展。
2.措施
(1)组织战争:两次收复
之战。(雅克萨)
(2)签订条约: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①内容:从
上确定了中俄
( http: / / www.21cnjy.com )东段边界,肯定了黑龙江和
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法律、乌苏里江)
②性质:经过
而签订的第一个具有近代性质的边界条约。(平等协商)
③特点:作为签约一方,清朝第一次使用了“
”这一国号,表明
行使和维护的是中国的主权。(中国、清朝)
3.意义:维护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课堂互动探究
康熙帝的历史贡献
康熙帝最突出的历史贡献是他缔造了巩固的和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力地促进了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1.平定叛乱
(1)平定了“三藩之乱”,加强了对西南地区的统治。
(2)平定准噶尔部贵族的叛乱,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2.统一台湾
扩大了清朝的统治区域。设立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重新统一于中央政府的管辖之下。
3.加强民族团结
为加强与汉族的团结,他崇尚儒家文化
( http: / / www.21cnjy.com ),恢复开科取士,延揽汉族文士,加快了满汉文化的发展;为加强与蒙、藏民族的团结,他特别尊重喇嘛教,特封达赖、班禅、哲布尊丹巴、章嘉四大活佛,既保护佛教,尊崇活佛,又达到分而治之的目的。
4.遏制沙俄扩张,维护国家主权
康熙帝亲自东巡,制定遏制沙俄侵略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方略。1689年,中俄双方签订了《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了中俄东段边界,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维护了边界170多年的稳定。
(2013·吉林高二检测)康熙帝曾评价自己的一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对历史发展作出的最突出贡献是(  )
A.通过抗击外来侵略维护了国家的主权
B.将清政府的统治扩展到全国
C.缔造了巩固和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D.尊重和弘扬各民族传统文化
【解析】 康熙帝平定叛乱、抵御外敌、稳定边疆,缔造了巩固和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发展。
【答案】 C
典例探究:
(2013·大连高二检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东南膏腴田园及所产渔盐,最为财赋之薮
( http: / / www.21cnjy.com )(聚集),可资中国之润……数年以来,沿边江、浙、闽、粤,多设水陆官兵,布置钱粮,动费倍增,皆为残孽未靖之故。如台湾一平……地方益广,岁赋可增,民生得宁,边疆永安,诚一时之劳,万世之逸也。
——[清]施琅《靖海纪事》
材料二 自古帝王政治,得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土则守一土,安可以既得之封疆而复割弃……况台湾地方,乃江、浙、闽、粤四省之左护,东南之藩篱。此地若弃,沿海诸省,断难晏然无虑……若归天朝,使海外诸国,既慑天成,益慕圣德。
——《明清史料丁编》
材料三 兹地方初定,蠲(
( http: / / www.21cnjy.com )免除)三年徭税差役……分兵驻守……至数年后,闽粤之人倍至,荒林田畴复垦。樵苏采捕,载运米谷蔬菜,出入港澳,均听民便。各宜乐业,人民安生。
——[清]施琅《靖海纪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从政治、经济、军事角度分析康熙收复台湾的战略意图。
(2)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述康熙收复台湾后的治理措施及其作用。
【思路分析】
考查角度
康熙帝收复台湾的目的、措施及作用
设问解读
第(1)问:考查康熙帝收复台湾的目的。第(2)问:考查康熙帝收复台湾后的治理措施和作用。
材料解读
材料一、二:从政治、经济、军事方面反映了康熙帝收复台湾的目的。材料三:反映了康熙帝收复台湾后的措施及作用。
解答思路
第(1)问考查的是对清朝康熙收复台湾的目的的理解,从材料一、二中归纳。第(2)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康熙收复台湾后的治理措施和作用。
【尝试解答】
(1)战略意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政治:维护国家统一;威慑海外诸国。
经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军事:保证沿海诸省安全。
(2)措施:设置地方行政机构;驻军;免除税役。
作用:人口、耕地增加;贸易繁荣;社会安定。
●课堂小结
( http: / / www.21cnjy.com )
●当堂双基达标
一、选择题
1.康熙初年,年幼的康熙帝执掌了根基未稳的江山。“根基未稳”的表现不包括(  )
A.统一全国的任务仍然繁重
B.沙俄势力侵入东北地区
C.满汉间的民族矛盾尚待平复
D.清军还未能入关(山海关)执政
【解析】 早在1644年,清军就进入了山海关。康熙初年,满洲贵族逐渐确立了对全国的统治。
【答案】 D
2.对康熙帝与蒙古贵族噶尔丹的战争,我们持肯定态度,主要是因为(  )
A.是掌握中央政权的民族与周边少数民族的战争
B.有利于维护内地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安定
C.是反对少数民族进攻的自卫战争
D.有利于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解析】 康熙帝对蒙古贵族噶尔丹的战争,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因此值得肯定。故选D项。
【答案】 D
3.(2013·商丘高二检测)右图是2011年热播的电视剧《宫》的宣传海报。女主人公晴川穿越到了清朝的康熙年间,她可能看到的情景有(  )
①军机大臣跪见皇上 ②孔庙中悬挂着皇帝亲书的“万世师表” ③皇上在多伦与内外蒙古首领会盟 ④皇帝下旨设立安西都护府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
【解析】 ①中军机处是雍正时设立的,④是唐朝时设立的。②③内容均发生于康熙时期,故正确答案是D项。
【答案】 D
4.下列有关《尼布楚条约》的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
A.签订的时间为17世纪80年代末
B.从法律上确定了中俄东段边界
C.是清政府签订的第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
D.表明了清朝维护中国主权的意愿
【解析】 《尼布楚条约》是经过中俄双方平等协商而签订的第一个具有近代法律性质的边界条约。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5.(2013·南阳高二检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300年前,17世纪末,中国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康熙皇帝……善于吸收新鲜知识,康熙还向洋教士学几何题;康熙兴修水利,发展农业,改革税制,力度不可谓不大,也开创了康乾盛世,取得不少成绩。
材料二 300年前,我国曾经有过惨痛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历史教训,康熙对当时的工业化萌芽不感兴趣。150年后,在新的海上航路使世界地域一体化的进程中,1840年西方的工业经济的产物——坚船利炮打垮了中国小农经济的大刀长矛,其实直到1860年中国和印度还分居世界工业产量(以手工业产量为主)的第一位和第二位。
——《21世纪社会的新趋势——知识经济》
材料三 康熙帝说:“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他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巨细,朕必躬自断制。”
——《东华录》(清)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对康熙的作为作简要评价。(不能照抄原文)
(2)试分析康熙对当时的工业化萌芽不感兴趣的社会原因。
(3)材料三体现了什么政治体制?这与材料二中1840年的遭遇有何关系?
【解析】 第(1)问主要是从材料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提炼要点,注意设问中“不能照抄原文”的要求,不是说不能使用原文,事实上此问的答案离不开对材料原文的提炼。第(2)问从多方面回答。第(3)问要结合必修一的知识回答,并运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等理论综合回答。
【答案】 (1)善于吸收新知识,重视农业,对工业化不感兴趣。
(2)占统治地位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对外来商品需求很少,对世界缺乏认识。
(3)体制:君主专制。关系:封建君主专制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落后于世界潮流,最终导致了1840年鸦片战争的惨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