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 教案 (5)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 教案 (5)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08 13:50:45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第3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
教案
课标要求: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康熙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主要措施;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
(2)掌握科学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
(3)在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中,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在教师指导下,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并加以解读、整理、分析和运用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采用研究性学习,从知识的深度、广度上延伸教材,拓展学生思维,史论结合,形成自己的观点。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以历史人物——康熙帝为载体,用人物的形象感染、熏陶、警示学生,激励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
(2)深刻理解爱国主义的内涵,增强维护和促进祖国统一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康熙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
教学难点:如何评价康熙帝的历史贡献
教学过程:
庙号、谥号和年号
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祭祀时写在牌位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名号。始于西汉,迄于清朝:一般开国皇帝称“祖”,如宋太祖、明太祖;后继者为“宗”,如唐太宗、宋太宗等,判定依据主要看有没有“祖”或“宗”。
谥号是根据帝王生前行为由臣下议定,朝廷也会
( http: / / www.21cnjy.com )赐予死去的贵族大臣谥号。它始于周初,秦朝时曾被废止,汉又恢复,沿袭至清。常见的有周武王、周厉王、周幽王、汉武帝、隋炀帝等。
年号是中国古代帝王纪年的名号,一般认为由汉
( http: / / www.21cnjy.com )武帝首创,“建元”是第一个真正意义的年号。年号是帝王正统的标志,一个政权使用另一个政权的年号被认为是藩属臣服标志,每逢新皇登基常改元,即改变年号。通常的做法是新皇登基那年不改,第二年才改变年号。如唐太宗公元626年即位,公元627年才改年号为“贞观”。同时应该注意一个帝王允许有一个或多个年号,这要看皇帝的心情了。
对于古代帝王我们不直接呼名
( http: / / www.21cnjy.com )而是称号,唐以前的帝王称谥号,唐至元多称庙号,到明清,每个皇帝(明英宗除外)都只有一个年号,所以习惯以年号称,由于尊号太长,称呼不便,用得很少。
清朝皇帝世系表:
太祖
1616-1626
太宗
1626-1643
顺治1643-1661
康熙1661-1722
雍正1722-1735
乾隆1735-1795
嘉庆1796-1820
道光1820-1850
咸丰1850-1861
同治1861-1874
光绪1875-1908
溥仪
宣统1908-1911
一、少年亲政
1、幼年即位:1661年,清朝顺治帝的第三子玄烨继位,年号康熙。按照顺治帝的遗诏,由索尼、鳌拜等四位功勋卓著的老臣为辅政大臣。
清圣祖仁皇帝爱新觉罗·玄烨,是顺治的第
( http: / / www.21cnjy.com )三子。他8岁登极,在位61年,享年69岁,是中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以来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年号康熙:康,安宁;熙,兴盛——取万民康宁、天下熙盛的意思。又称康熙帝。
为避免再次出现类似于顺治初年多尔衮
( http: / / www.21cnjy.com )擅权独断的局面,顺治帝遗照:不由皇族宗室中的长辈摄政,而在异姓功臣中选拔大臣辅政;增加辅政大臣为4人,以便相互制约。皇族宗亲对辅政大臣实行监督,再由太皇太后对军国大政总裁。所以,康熙帝登位后,内有祖母太皇太后孝庄懿训,外有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大臣辅政。
2、面临的形势、任务:
(1)康熙初年,生机勃勃的满洲贵族逐渐确立了对全国的统治,大陆上的抗清斗争大体结束。
(2)但是,郑成功赶走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后,坚持抗清。
(3)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的沙俄势力有待驱逐;
(4)游牧于漠西和漠北的蒙古各部需要加强管理。
(5)满洲贵族人关后强制实行圈占土地、剃发易服等政策造成的满汉民族矛盾尚未平复。
(6)不久,辅政大臣鳌拜开始骄横跋扈。
可见年幼的康熙帝执掌着一个根基未稳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江山。解决上述问题,对内巩固国家统一,对外打击侵略,以求巩固满清统治,继承父祖鸿业,开创后世太平,实现民众康宁、国家熙盛,是康熙帝面临的时代课题。
3、总揽大权
(1)经康熙帝祖母孝庄太皇太后允许,14岁的康熙帝亲政。
(2)智擒权臣鳌拜,稳定了朝廷秩序,显示出年轻皇帝果敢与成熟的政治智慧。
鳌拜是四大辅政大臣之一。他仗着自己掌握兵权,又欺负康熙帝年幼,独断专横,飞扬跋扈。
康熙帝满十四岁的时候,亲自执政。少年康熙对鳌拜的专横忍无可忍,决心除掉他。
他派人物色了一批十几岁的贵族子弟担任侍卫,这
( http: / / www.21cnjy.com )些少年个个长得健壮有力。康熙帝把他们留在身边,天天练摔跤。鳌拜进宫去,常常看到这些少年吵吵嚷嚷在御花园里摔跤,只当是孩子们闹着玩,一点不在意。
有一天,鳌拜接到康熙帝命令
( http: / / www.21cnjy.com ),要他单独进宫商量国事。鳌拜像平常一样大模大样进宫去。刚跨进内宫的门槛,忽然一群少年拥了上来,围住了鳌拜,有的拧胳膊,有的拖大腿。鳌拜虽然是武将出身,力气也大。可是这些少年人多,又都是练过摔跤的,鳌拜敌不过他们,一下子就被打翻在地。任凭他大声叫喊,也没有人搭救他。鳌拜被抓进大牢,康熙帝马上要大臣调查鳌拜的罪行。大臣们认为,鳌拜专横跋扈,擅杀无辜,罪行累累,应该处死。
康熙帝从宽发落,把鳌拜的官爵革了。
康熙帝用计除掉了鳌拜,朝廷上下都很高兴。一些原来比较骄横的大臣知道这个年轻皇帝的厉害,也不敢在他面前放肆。
(3)总揽朝政大权后,更是兢兢业业,每晨御门听政,风雨不误。这表明他正像祖母教诲的那样,立志做贤明有为、励精图治的君主
二、巩固国家统一
周恩来曾说:“清代以前,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管是明、宋、唐、汉,各朝代都没有像清朝那样统一。”这除了两千多年来各民族共同生活、休戚与共的历史传统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强化有关,还有康熙帝的积极作为分不开。
1、平定三藩之乱
(1)原因:
三藩:明朝一些降将被清朝封为藩王,镇守南方,主要有三:平西王吴三桂,镇云贵;平南王尚可喜,镇两广;靖南王耿精忠,镇福建。
三藩占据要地,拥兵自重,各自割据一方,
( http: / / www.21cnjy.com )形成独立王国,严重威胁清朝的统治与国家的统一。尤其是吴三桂,在云南充任官吏、设立税卡、私行铸钱、圈占土地、掠卖人口、训练军队、赋税自留、不听中央……康熙帝除鳌拜后,三藩成为他最大的心病。
(2)经过:当时,朝廷上主张不可撤藩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占绝大多数,20岁的康熙帝力排众议,毅然下令撤藩,并亲自指挥平叛。同时大胆任用汉将,重用绿营,历时八年,终于平定三藩之乱。
(3)影响:平息三藩之乱,清加强对南疆的统治,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南疆的稳定。
史学界的评价:史学界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平定三藩,消灭了地方割据势力,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和维护国家统一。
第二种观点认为:平定三藩,并非明智
( http: / / www.21cnjy.com )之举,难以为功。其依据有:第一,从原因上看,三藩之乱的发生是康熙对三藩处理政策不当造成的,汉武帝尚知以推恩令化王国为侯国,最后铲除王国势力,康熙在内地未治,人心不一的情况下,却不以政治手段徐图,贸然撤藩,指望军事手段的速效。第二,从结果来看,兴兵八年,祸及十省,使刚刚恢复的社会经济重遭破坏。第三,从性质上来看,康熙与三藩的矛盾,纯属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无正义和非正义之分。
2、收复台湾
(1)原因:明后期,荷兰人侵占台湾。顺治
( http: / / www.21cnjy.com )十八年,郑成功从荷兰人手中收复台湾;
但收复台湾后,郑成功作为明朝遗将,据守台湾坚持抗清。——清已统一大陆,郑氏割据台湾,使台湾与大陆分离,显然不利于国家统一。
(2)经过:
1681年,康熙抓住郑经(郑成功儿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死后,其子年幼、部属内讧、台湾政局不稳的时机,以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率两万余水师,攻克澎湖,统一台湾。并在台湾设台湾府,下辖三县,隶属福建省。还设总兵,副将驻守台湾、澎湖。
(3)影响:加强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联系,促进台湾开发,巩固了东南海防。
关于台湾
①中国大陆军民东渡台湾,垦拓、经营台湾
( http: / / www.21cnjy.com )岛,最早可追溯到1700多年前的三国时代。公元230年(三国吴黄龙二年),吴主孙权曾派将军卫温、诸葛直率领1万水军渡海到达台湾。
②元朝正式在澎湖设“巡检司”,管辖澎湖、台湾民政,隶属福建泉州同安县(今厦门)。
③明朝末年,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统治38年(1624-1662)。
④1662年,民族英雄郑成功从荷兰侵略者手中收复台湾。
⑤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郑成功的后代归顺清朝。
⑥16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实现了统一。
⑦1885年,中法战争后,鉴于海防上的重要性,清政府设立台湾行省。
⑧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给日本。
⑨1945年,中、美、英三国发表《开罗宣言》要求归还日本占领的台湾,抗战胜利,中国收回台湾。
⑩1949年,国民党败逃台湾,致使海峡两岸再次分隔,祖国至今也没有统一。
3、平定准噶尔叛乱
(1)原因:
漠西的蒙古准噶尔部噶尔丹征服南
( http: / / www.21cnjy.com )疆回部,进兵青海、蒙古、甚至与沙俄勾结,提出单独统治北方边疆,脱离清朝独立政权的无理要求。实为边疆的分裂叛乱势力,严重威胁国家的统一。
(2)经过:
①康熙帝下令出兵平叛,三次御驾亲征,指
( http: / / www.21cnjy.com )挥清军先后取得乌兰步通、昭莫多战役的胜利,又切断了噶尔丹去回部、青海及联络西藏的通道。众叛亲离的噶尔丹服毒自杀,准噶尔部噶尔丹叛乱平息。以后,清帝继续与噶尔丹余部作战,前后持续约七十年,到1757年乾隆帝时才彻底粉碎准噶尔贵族叛乱势力。
②为了加强对蒙古贵族的控制,清在乌里雅苏台设将军,在科布多设参赞大臣,直接管理蒙古各部军政大事。
③在多伦与内外蒙古首领会盟,接受臣服。
④设“木兰围场”,建避暑山庄等(15页历史纵横)
(3)影响:平定准噶尔叛乱,清加强了对蒙古的统治,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边疆的安定。
4、尊重中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
(1)崇尚汉族儒家文化
他第一次南巡到曲阜时,向孔庙行三跪九叩之礼
( http: / / www.21cnjy.com ),亲书“万世师表”,悬于大成殿上。他崇尚儒家文化,恢复开科取士,延揽汉族文士,既缓和了阶级、民族矛盾,又加快了满族文化的发展步伐。
2、尊重喇嘛教
乌兰布通战役胜利后,康熙帝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多伦与内外蒙古首领会盟,正式接受全体喀尔喀蒙古贵族和喇嘛的臣服。清朝在蒙藏地区特封达赖、班禅、哲布尊丹巴、章嘉四大活佛,分掌蒙藏地区的喇嘛教务,而四大活佛直辖于清廷。这样,既保护佛教,尊崇活佛,又达到分而治之的目的。
活佛一词最早出现于元代。元朝皇帝忽必烈
( http: / / www.21cnjy.com )封萨迦派教主八思巴为“西天佛子,化身佛陀”,此后元代人就开始称西藏高僧为“活佛”,这时它指宗教修行中取得一定成就的僧人。到活佛转世制度创立后,它才成为寺庙领袖继承人的特称。
2、经过:
(1)制定方针:康熙帝不能容忍国土被侵
( http: / / www.21cnjy.com )占,臣民遭涂炭。在削平三藩、统一台湾后,他将战略目光转向北疆。他亲自东巡,了解敌情,制定方略,提出了在黑龙江两岸筑城屯田、派兵永驻的战略方针。
(2)组织战争:康熙分别命令都统彭舂、黑龙江将军萨布素组织两次收复雅克萨之战。
(3)签订条约:康熙帝运用军事外交双重手段,迫使俄国接受中国的谈判建议。1689年,中俄双方签订《尼布楚条约》,
①条约规定:中俄两国以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和外兴安岭往东至海为界,外兴安岭以北,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以西属俄国,以东属中国。
②意义:这是两国经过平等协商而签订的第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个具有近代性质的边界条约。清朝在西方殖民者侵略中国的浪潮之前,从法律上确定了中俄东段边界,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维护了边界一百七十多年的稳定。作为签约一方,清朝第一次使用了“中国”这一国号,而不是“大清”这一朝号,表明清朝行使和维护的是中国的主权。
3、意义:维护了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
4、评价:
(1)自我评价:晚年的康熙帝曾对自己的一生作过评价,他引用诸葛亮的话,说自己身为皇帝,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总体评价:他缔造了巩固和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他的子孙雍正、乾隆继承他的基业,共同创造了中国历史上长达150年的“康乾盛世”。
后人对康熙帝的评价问题
两种不同的评价观点
(1)一种观点是对康熙的称颂——是一位杰出的封建帝王。
①机智果敢。八岁即位,十六岁智擒螯拜,稳定了朝廷秩序。
②维护并巩固了国家统一。平定三藩之乱和准葛尔
( http: / / www.21cnjy.com )贵族葛尔丹的叛乱,派兵攻入台湾设立台
湾府;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统治;组织雅克萨之战,迫使俄国签定《尼不楚条约》维护了国家的领土主权。
③学识渊博,弘扬了中国古代文化。一生苦研儒学,推崇程朱理学,开博学鸿儒科,编撰《古今图书集成》《全唐诗》《康熙字典》。
④重视农业发展。实行更名田制度和摊丁入亩制度,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⑤拉开了长达150年的“康乾盛世”的序幕
(2)另一种观点是对康熙的重新评价——延误了历史的进程
①认为康熙帝有才无识,没有把握住历史的机遇,因循误国。所谓的“康乾盛世”只能说是落日的余辉。
②认为中国近代的落伍,始自康熙皇帝,
( http: / / www.21cnjy.com )因为他处在一个巨变时代,却拒绝了重大的变革,其一生的功业只是在人为的延长已经衰落的封建社会,使中国失去了向资本主义迈进的最佳时机,给中国近代留下了沉重的包袱和苦难.
③从康熙所处的时代来看,康熙即位前后,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国和世界都处于新旧交替的紧急关头.英国开始了资产阶级革命,欧洲列强的殖民扩张已经达到了中国的邻邦,俄国势力已经深入到我国的黑龙江流域,正中形势对于清王朝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如果能借机了解西方,加快中西经济文化交流,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进行社会改革,率先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强国,就可以避免近代中国的厄运.
④从当时中国的情况看,资本主义萌芽在明朝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后期已经出现,到康熙时,正在逐渐滋长,这为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一定的条件,也说明中国具备了社会变革的一定的经济条件.其次,当时中国的封建政治思想体系也面临者前所未有的质疑与挑战:一方面清朝入主中原使”华夷有别”\”以夏变夷”论不攻自破;另一方面以顾炎武\李贽等人为代表,中国出现了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民主思想,这些思想与欧洲的启蒙思想不谋而合,说明中国已经具备了社会改革的思想基础。
然而就在这关键时刻,号称英明好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武全才的康熙帝,是抓住时代发展的机遇,厉行变革,还是“拨乱反正”,使业已落后的封建社会复苏呢?从他的思想行为看,他选择了后者。
康熙帝:中国古代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
1、巩固国家统一;平定三藩之乱、统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台湾(加强了台湾和祖国内地的联系,加快了台湾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平定噶尔丹叛乱(加强了对外蒙古和新疆地区的控制)。
2、维护国家主权:抗击沙俄侵略、签订《尼布楚条约》。
3、缓和民族矛盾:尊重各民族文化传统,
( http: / / www.21cnjy.com )崇尚儒学,尊奉孔子;恢复开科取士、延揽汉族文士,与内外蒙古首领会盟,册封四大活佛;既缓和了阶级、民族矛盾,又加快了满族文化的发展;加强了与蒙、藏民族的团结。
4、局限:但在他统治时期加强君主专制(设南书房),大兴文字狱,实行闭关政策,违背了时代发展潮流,阻碍社会进步。
学思之窗
1.康熙初年面临什么样的形势?
答案提示:康熙初年,清政府确
( http: / / www.21cnjy.com )立了对全国的统治,大陆上的抗清斗争大体结束。但是,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坚持抗清;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的沙俄势力有待驱逐;游牧于漠西和漠北的蒙古各部需要加强管理。
2.康熙帝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统一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案提示:(1)平定“三藩
( http: / / www.21cnjy.com )”之乱和准噶尔贵族噶尔丹的叛乱;(2)降服郑成功的儿子郑克塽,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管辖;(3)尊重中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崇尚儒家文化,恢复开科取士,加强与蒙、藏民族的团结;(4)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划定中俄两国东段边界,从法律上肯定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
3.如何评价康熙帝的历史贡献?
答案提示:(1)康熙8岁即位,16岁智捕鳌
( http: / / www.21cnjy.com )拜,稳定了朝廷秩序,表现了他的机智与果敢。(2)平定三藩之乱,派兵攻入台湾,使台湾重新归于中央政府的管辖之下。(3)平定准噶尔部噶尔丹的叛乱,巩固了国家统一。(4)巡行东北,两次发起雅克萨自卫反击战,迫使沙俄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使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得到巩固发展。(5)康熙一生苦研儒学,推崇程朱理学、开博学鸿儒科,编撰《古今图书集成》、《全唐诗》、《康熙字典》等要著,弘扬中国古代文化。因此,康熙是一位对多民族国家有着杰出贡献的封建帝王。
本课测评
1.康熙帝巩固中国统一的举措表现在哪些方面?
2.康熙帝是怎样维护国家主权的?
学习延伸
答案提示:康熙认为,国家的统治、边境的稳固,
( http: / / www.21cnjy.com )最重要者在于“修德安民”,假如统治者以德治民,则国家的根基稳固,边境自然安全。清朝施恩于漠北蒙古,使那里的人民为清朝所用,用民心和老百姓的力量去建立一种无形的“长城”。这样就可以众志成城,不用修长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