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 同步练习 (含答案解析) (2)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 同步练习 (含答案解析)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08 13:46: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3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
同步练习
【基础达标练】
1.清朝统一台湾时,“国家初设郡县,管辖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过百余里,距今未四十年,而开垦流移之余,延袤二千里,糖谷之利甲天下”。(《台湾府志》卷21)以上材料说明 
(  )
①台湾府的设置促进了台湾经济的发展
②大陆移民是清朝开发台湾的重要力量
③清朝时台湾主要生产食糖和粮食
④国家统一是台湾发展繁荣的保证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选D。依据材料信息“国家初设郡县,
( http: / / www.21cnjy.com )管辖不过百余里”“延袤二千里,糖谷之利甲天下”可知①③④正确;由“开垦流移之余”可知②正确。基于以上分析可知,本题选D。
【补偿训练】据史载:当满洲入主中原时,明将
( http: / / www.21cnjy.com )郑芝龙降清;郑成功抗击荷兰,并收复台湾;郑经经营台湾大有发展,后参与三藩之乱;郑克塽遣使诸军前请降,台陆统一。对以上四人所为的评述正确的是 (  )
①郑芝龙站在地主阶级立场,降清有勇有谋
②郑成功维护了主权和领土完整,是民族英雄
③郑经发展台湾,分裂祖国,有功有过
④郑克塽毅然回归,顺应历史,有功于史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选B。①郑芝龙在清
( http: / / www.21cnjy.com )朝入关时即降清,没有抵抗意识,不能说是有勇有谋。②郑成功收复台湾,维护了祖国的领土完整,是民族英雄。③郑经一方面独立分裂,不利于国家的统一,但是另一方面经营了台湾,有功有过。④郑克塽降清,台湾回归,顺应了祖国统一的历史发展潮流。
2.(2015·泉州高二检测)清朝康熙
( http: / / www.21cnjy.com )帝说:“赋敛日繁,而民心涣散。”“与民休息,道在不扰。”“欲使群生乐利,比户丰盈,唯频减赋。”这反映出康熙帝已接受儒家文化中的 (  )
A.克己复礼的主张
B.以民为本的思想
C.为政以德的思想
D.天下为公的主张
【解析】选B。材料中“与民休息”“欲使群生乐利”等信息体现了康熙帝重民、以民为本的思想,故本题选B。其他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3.康熙二十六年底,沙俄参加中俄边
( http: / / www.21cnjy.com )界谈判的全权代表戈洛文,阴谋策动噶尔丹叛乱,在沙皇俄国的唆使下,噶尔丹发动了一场旨在分裂祖国的叛乱。据此可知,康熙帝平定噶尔丹叛乱 (  )
①维护了国家统一
②彻底消除了分裂因素
③具有维护国家统一和捍卫国家主权的双重意义
④稳定了祖国东北部形势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选C。依据“在沙皇俄国的唆
( http: / / www.21cnjy.com )使下,噶尔丹发动了一场旨在分裂祖国的叛乱”可知沙俄意在借助噶尔丹势力,实现分割中国领土的图谋。因此平叛既有内部斗争,维护国家统一的使命,又有防止外部干预,维护国家主权的特点,因此①③正确;②④说法错误。
4.康熙帝两次组织雅克萨自卫反击战,其于“中国”最主要的意义是 (  )
A.捍卫了边疆,维护了领土主权的完整
B.抗击沙俄,显示国威
C.以战胜为条件求得和平
D.解决了中俄东段边界问题
【解析】选A。分析题干和各选项,四项都是雅克
( http: / / www.21cnjy.com )萨自卫反击战的意义,经比较,B、C都是站在清朝角度进行评价,带有一定的阶级狭隘性,并且角度较小,而D是雅克萨自卫反击战的客观结果,没有涉及重大进步意义,A是站在中华民族——“中国”这个角度进行评价,此题答案为A。
【能力提升练】
1.秦始皇和康熙帝都竭力消除地方割据因素,地方官员的任免权一律由中央控制。他们的做法的根本目的是 (  )
A.维护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统治
B.维护君主专制制度
C.体现君权至上和皇恩浩荡
D.确保选官用官制度的连续性和一贯性
【解析】选A。依据“消除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方割据因素”“地方官员的任免权一律由中央控制”可知,中央控制地方官员任免权,其根本目的是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大一统的政治局面。基于以上分析可知,本题选A。B与题意不符,C属于表面现象,D不能成为根本原因。
2.对下列康熙帝的主要活动,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①平定三藩叛乱
②收复台湾
③平定噶尔丹叛乱
④签订《尼布楚条约》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②④③
D.②①④③
【解析】选C。平定三藩叛
( http: / / www.21cnjy.com )乱是1673~1681年;收复台湾是1683年,1684年设台湾府;平定噶尔丹叛乱是1690~1697年;签订《尼布楚条约》是1689年。基于以上分析可知,本题选C。
3.康熙盛世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
A.康熙帝良好的个人素质
B.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国家统一
C.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积极开展对外交往
D.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适应和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解析】选D。A是盛世局面出现的主观因素,B是对盛世的描述,而不是出现的原因,C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
【规律总结】探究历史现象的根本原因
一般从导致该事物或现象出现的根本性、决
( http: / / www.21cnjy.com )定性因素考虑。重大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特别是涉及历史发展阶段性内容分析的,往往从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等方面去分析探讨。
4.(2015·全国Ⅰ卷)
材料 丘处机(1148~1227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登州(今属山东)人,19岁时投入道教全真派。全真派是当时新出现的一个道教派别,主张兼修儒、释。丘处机潜心研习,成为一方道教领袖。其时黄河南北陷于战乱,全真派徒众剧增,成为蒙古、金、宋竞相争取的对象。
  1220年,应成吉思汗之召,丘
( http: / / www.21cnjy.com )处机偕弟子西行,历时四年,行程万余里,到达成吉思汗驻跸的雪山(在今中亚地区)。成吉思汗常与他交谈,丘处机“每言欲一天下者,必在乎不嗜杀人。及问为治之方,则对以敬天爱民为本”。成吉思汗深为认同,“命左右书之,且以训诸子”。史载:某日暴雷异常,成吉思汗询问是何预兆,丘处机借此回答说:“人罪莫大于不孝,不孝则不顺乎天,故天威震动以警之。似闻境内不孝者多,陛下宜明天威,以导有众。”成吉思汗采纳了他的建议。
  丘处机的弟子李志常撰写了《长春真人西游记》一书,记录了丘处机西行谒见成吉思汗的经历与见闻,流传至今。
——据《元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丘处机的意见被成吉思汗接受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丘处机西行的意义。
【解析】第(1)题,从丘处机和成吉思汗两
( http: / / www.21cnjy.com )方面分析原因。第(2)题,从中原文化的传播、对元朝统治的作用和对研究西域历史的贡献等角度,说明丘处机西行的意义。
答案:(1)成吉思汗需要为庞大的统治区域寻求治理方法;丘处机学识广博;善于选择劝谏的方式与时机。
(2)使蒙古最高统治者较为深入地接触到中原的思想文化;对后来元朝的统治起了一定作用;留下了关于当时西域地区重要的文献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