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同步练习 (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同步练习 (含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8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08 14:26: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9课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2015·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民国六年七月,孙中山在黄埔欢迎会上发表演说:“然今竟一旦将牢不可破之专制国,一举而倾覆之,成立一新共和国,与中国作佳邻焉。此俄罗斯之政变,为世界之一大事件,人人所知也。”孙中山此番言论针对的是(  )
A.武昌起义    
B.二月革命
C.七月流血事件
D.十月革命
解析:民国六年即公元1917年。武昌起义是1911年,排除A项。题干限定时间为1917年7月,当时十月革命尚未发生,D项错误。七月流血事件只是暴露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反动的嘴脸,不是“政变”,C项错误。据“将牢不可破之专制国”“一举而倾覆之”说明沙皇专制被推翻,据此可知是二月革命的影响,B项符合题意。
答案:B
2.《历史性的转折:1917年俄国革命》中写道:“二月革命的胜利是在彼得格勒决定的,莫斯科和其他大城市、外省以及前线,基本上是平静地、和平地接受了2月底3月初彼得格勒的事变。外省的二月革命被称为‘电报革命’,这一说法反映了地方上二月革命的实际过程。”“电报革命”的出现集中说明
(  )
A.革命的影响仅限于彼得格勒
B.社会主义革命条件的成熟
C.俄国社会反对进行暴力革命
D.沙皇专制统治不得人心
解析:材料中关键信息是“外省的二月革命被称为‘电报革命’”,说明地方革命非常顺利,表明此时的沙皇专制统治已不得人心。
答案:D
3.(2015·广东学业水平测试)1917年二月革命爆发后,实际掌握俄国国家政权的是(  )
A.沙皇      
B.布尔什维克
C.工兵代表苏维埃
D.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月革命后出现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并存局面,而掌权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故选D项。
答案:D
4.俄罗斯著名的社会学家米罗诺夫曾说:“战争注定会使俄国国内反对沙皇制度的斗争转变为反对新的民主制度的斗争。”其意在表明
(  )
A.无产阶级推动了革命的发展
B.无产阶级夺取全国政权的必然性
C.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反动
D.战争影响了社会主义优越性发挥
解析:反对沙皇制度的斗争是二月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反对新的民主制度的斗争是指十月革命,即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统治的社会主义革命。材料强调了二月革命向十月革命发展的必然性。
答案:B
5.(2015·菏泽高一模拟)“冬宫、大本营和邻近的各点已经包围起来……临时政府已被推翻。政权转到了彼得格勒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革命委员会手里。”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  )
A.推翻了俄国沙皇的专制统治
B.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C.宣告苏俄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D.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权
解析:“临时政府已被推翻”“政权转到了彼得格勒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革命委员会手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后,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权。A项是二月革命的成果,排除;B项是巴黎公社的历史意义,排除;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开始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C项错误。
答案:D
6.(2015·临沂高一模拟)观察下列图片:
以上图片说明(  )
A.十月革命后成立的苏维埃政府是人民政权
B.十月革命后,苏俄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
C.十月革命后,苏俄最终摆脱了战争隐患
D.十月革命后,苏联就实行农业集体化
解析:苏联的公有制1936年才确立,十月革命后仍然是私有制,排除B项;十月革命后,苏俄虽然退出了一战,但随之而来的是三年国内战争,排除C项;苏联的农业集体化是在1927年实行的,不是十月革命后实行的,排除D项。
答案:A
7.(2015·哈尔滨高一期末)捷克斯洛伐克社会民主工党向布尔什维克党祝贺:“你们摧毁了俄国资本主义和俄国资产阶级富丽堂皇的大厦。你们首先向全世界发出‘和平属于人民’的呼声,你们首先向全世界无产者伸出手来,倡议签订和约,接着就开始进行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宏伟大业”。上述材料最能体现
(  )
A.俄国革命的社会主义性质
B.十月革命的世界意义
C.坚决退出战争的正义性
D.俄国工人阶级的壮举
解析:材料中“你们首先向全世界无产者伸出手来……开始进行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宏伟大业”等信息最能体现十月革命的世界意义。故选B项。
答案:B
8.(2015·天津学业水平测试)十月革命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它消灭了俄国的封建土地制度和地主阶级
B.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的理论指导
C.它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D.它将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
解析:本题考查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社会主义由理论最终变为现实。A项与十月革命后俄国的社会现实不吻合;B项是指马克思主义诞生;C项是指巴黎公社。
答案:D
9.(2015·黄山高一质检)列宁在评价十月革命时说:“犹如通天火柱一般,后面燃烧着过去的残物,前面照耀着将来的新途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过去的残物”仅指封建残余
B.“过去的残物”仅指资产阶级政权
C.“新途径”指的是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D.“新途径”指的是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解析:本题考查对十月革命的理解。“过去的残物”指封建残余和资产阶级政权,故A、B两项错误;“新途径”是指社会主义道路,D项错。答案选C项。
答案:C
10.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在哪些方面证明或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
①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②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途径 ③夺取中心城市是取得政权的唯一道路 ④资本主义可以被社会主义取代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夺取中心城市是取得政权的唯一道路”这种说法不正确,这既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容,也不是对其理论的发展。
答案: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4~1917年间,俄国有一千五百多万人被强征入伍;未成年人和妇女被赶进工厂,工人们每天被迫工作十小时以上。物价飞涨,工人实际收入不断下降。截至1917年3月,俄国约有一百五十万人死于战争,四百多万人伤残。
材料二 1917年3月,一场突如其来的革命犹如火山爆发,在短短几天之内就推翻了统治俄国长达三百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这次革命在历史上被称为“二月革命”。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俄国参加了什么战争?分析材料一与材料二之间的内在联系?
(2)“二月革命”的性质是什么?革命后,俄国的政治形势有何突出特点?同时,俄国人民所特别关心的最基本的问题是否得到了解决,这又引发了什么革命?这场革命的性质如何?
答案:(1)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爆发的世界大战,激化了俄国社会的各种矛盾,导致了二月革命的爆发。
(2)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特点是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但临时政府掌握着实际的权力。俄国人民关心的基本问题是和平、土地、面包,这些都没有得到解决。引发了十月革命。社会主义革命。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
——“四月提纲”
材料二 ……因此中央委员会认为,武装起义是不可避免的,并且业已成熟。中央委员会建议各级党组织以此为指针,并从这一观点出发讨论和解决一切实际问题。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中央委员会关于武装起义的决议(1917年10月23日)》
材料三 推翻沙皇专制以后俄国工农最明确最坚决地要求的和约,就是立即缔结没有兼并……没有赔款的和约。
——《和平法令》
材料四 立刻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不付任何赎金。
——《土地法令》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革命的第一阶段”和“革命的第二阶段”各是什么性质的革命?各自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2)材料二中“武装起义是不可避免的”,此结论是怎样得出的?它和“四月提纲”的主张有什么不同?
(3)据材料三、四分析,俄国人民当时有什么要求?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运用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答案:(1)“第一阶段”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是推翻沙皇专制统治;“第二阶段”是社会主义革命,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2)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参加一战;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制造了七月事件。不同:“四月提纲”希望以和平方式取得胜利,而此时主张“武装起义是不可避免的”。这是由于当时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而发生的改变。
(3)对和平和土地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