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学案 (4)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学案 (4)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7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08 14:32:10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第19课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学案
革命前的沙皇俄国
1.社会状况
(1)经济相对落后:①19世纪60年代,沙皇政府实行农奴制改革,废除农奴制,资本主义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②俄国工业基础薄弱,资本主义发展较缓慢,远远落后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
(2)社会矛盾尖锐:20世纪初的俄国进入帝国主义发展阶段,各种社会矛盾十分尖锐。
(3)一战激化矛盾:一战使俄国社会各阶层纷纷起来反抗沙皇专制统治,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沙俄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2.二月革命
(1)时间:1917年3月。
(2)结果: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建立了并存的两个政权: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后者掌握着实际权力。
                   
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
(1)客观条件:①俄国已经具备了帝国主义的基本特征,也就具备了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基础;②俄国发展落后,各种社会矛盾尖锐,使其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③一战使各种矛盾进一步激化,为革命创造了有利的时机。
(2)主观条件:①俄国无产阶级相对集中,有很强的革命性和战斗力;②俄国的无产阶级政党较为成熟;③有强有力的同盟军——农民;④有成熟的革命理论——列宁主义。
题1 列宁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会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
A.没有一战就没有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
B.俄国爆发社会主义革命必须有战争的条件
C.一战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D.一战激化了俄国各种社会矛盾,推动了革命的爆发
答案 D
解析 十月革命的爆发是俄国国内各种社会矛盾激化的必然结果,而俄国在一战中的惨败则进一步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使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最终促使十月革命爆发,并一举成功。A、B、C三项都过分夸大了战争对十月革命的影响,不符合列宁原话的本意。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
1.政治形势
(1)《四月提纲》:①背景:人民要求实现和平、取得土地和面包。临时政府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②时间:1917年4月。③内容:提出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还提出了“不给临时政府以任何支持”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争取以和平的方式取得政权。
(2)七月事件:①时间:1917年7月。②原因:俄军在前线出击遭到惨败。③经过:临时政府出动军队进行血腥镇压,首都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④结果: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结束。
2.十月革命的经过
(1)1917年11月6日晚,起义开始,列宁亲自领导。
(2)到次日凌晨,占领冬宫,推翻临时政府,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
(3)莫斯科等城市的武装起义也相继取得成功。
俄国十月革命的特点
(1)从理论角度看,它打破了马克思主义的传统观念,摆脱了资本主义的包围,在经济相对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单独取得了革命的胜利,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2)从革命道路看,它走的是由中心城市武装起义扩大到全国中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的革命道路,这正是俄国革命的特殊性。
(3)从革命性质看,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是紧密相连的,形成了急剧发展的两个不同性质阶段的革命。
(4)从革命方式看,由设想和平夺权到运用暴力革命形式夺取政权。
题2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由城市到农村,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由农村包围城市,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之一是(  )
A.俄国是工业国,中国是农业国
B.俄国城市人口占多数,中国农村人口占多数
C.二月革命后,俄国城市中反动势力受到削弱;中国大城市中反动势力强大
D.俄国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根深蒂固
答案 C
解析 本题是一道立意颇为深刻的选择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能力及比较能力。中国革命试图走俄国的道路,但最终使革命遭受严重挫折。中俄两国国情的不同,决定了两国应选择不同的革命道路,十月革命前,俄国还不是工业国,城市人口不占多数,封建土地所有制也没有废除。
伟大的开端
1.建立政权——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
(1)时间:1917年11月7日。
(2)内容:①通过《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宣布临时政府已被推翻,全部政权归苏维埃。②通过《土地法令》和《和平法令》。③选举产生第一届工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
(3)意义:①表明苏维埃政权在俄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诞生。②一批工人、农民和士兵的代表走上了各级苏维埃政权的领导岗位,代表人民行使权力和监督权利的实施。
2.历史意义
(1)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它由无产阶级领导,以建立体现社会公正和平等的社会制度为目的。
(2)十月革命成功地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上打开了一个缺口,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统治,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3)十月革命将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也为俄国的社会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
项目
二月革命
十月革命
相同点
背景
沙皇政府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社会矛盾尖锐
领导者
布尔什维克党
范围
彼得格勒的工人、士兵的武装起义
不同点
任务
推翻封建专制统治的沙皇政府
推翻资产阶级的临时政府
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社会主义革命
结果
出现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建立第一届工兵苏维埃政府
对外政策
继续进行“一战”
坚决退出“一战”
影响
结束封建王朝的专制统治
实现社会性质的变化,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关系
二者紧密相连,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由二月革命过渡到十月革命,从而形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题3 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根本不同是(  )
A.领导者不同
B.主力军不同
C.客观条件不同
D.性质不同
答案 D
解析 注意题干中“根本”二字,四个答案中A、B、C是其相同点,而性质是其根本不同,二月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
【史料文本】 阅读教材P88教材引言、两幅插图和P89[历史纵横]。
【信息解读】 教材引言和两幅插图反映了十月革命爆发的必然性——俄国社会矛盾尖锐,一战激化矛盾。历史纵横表述了二月革命推翻沙皇统治,建立了两个政权。
【史料应用】 1.下列关于俄国二月革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B.二月革命后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C.二月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革命后,工兵代表苏维埃掌握着实际权力
答案 D
解析 二月革命后,形成了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着实际权力。
【史料文本】 阅读教材P89“列宁回到彼得格勒”插图和P90
“‘阿芙乐尔’号巡洋舰”插图及“攻打冬宫”插图。
【信息解读】 通过三幅图可以看到随着革命形势的变化,布尔什维克夺权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由和平夺权到暴力革命。
【史料应用】 2.阅读以下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 列宁回到彼得格勒    图二 攻打冬宫
(1)1917年4月,列宁回到彼得格勒,发表了著名的“四月提纲”,列宁是在什么背景下发表“四月提纲”的?
(2)由图一到图二反映了俄国革命发生了什么变化?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试结合图二概括俄国十月革命的特点。
答案 (1)二月革命后,俄国国内形成了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二月革命胜利初期,苏维埃虽然没有掌握政权,但获得了广大工人和士兵的支持,掌握着武装力量。
(2)由主张和平夺权到暴力革命。原因是七月流血事件的发生。
(3)暴力革命;革命道路是由中心城市武装起义扩大到全国中小城镇和农村地区。
思考:结合课文和所提供的材料,想一想,为什么苏维埃政权会得到广大工农的支持?(P90)
知识点拨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苏维埃政权满足了广大工农的利益即权利、和平、土地。
答案要点 苏维埃政权建立后,采取了如下措施来巩固政权:第一,全部政权归苏维埃,奠定了俄国革命的社会主义性质。第二,通过《土地法令》,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将土地分给农民。解决了农民长期以来期望解决的土地问题,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为苏维埃政权赢得了广泛的同盟。第三,通过《和平法令》,坚决要求退出帝国主义战争,反映出人民对战争的极端厌恶。这三条措施无一不是代表了广大人民的利益,体现了人民要求废除剥削制度,建立公正和平等的社会制度的强烈愿望,得到了人民的热烈拥护和支持。
变式1 在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府采取的革命措施中,最能反映当时俄国人民迫切愿望的是(  )
A.由工人对生产和分配进行监督
B.将大企业收归国有
C.没收土地分配给劳动者使用
D.颁布《和平法令》,退出世界大战
答案 D
解析 四个答案都是俄国人民的迫切愿望,但从十月革命前俄国的社会状况分析,一战激化了俄国的各种矛盾,所以退出一战是当时人民最迫切的愿望。
一、本课测评
简要分析十月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P91)
知识点拨 解答本题应从十月革命爆发前,俄国的政治经济状况入手,结合俄国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成熟以及列宁的思想宣传等内容进行思考。
答案要点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是必然性和偶然性巧妙结合的产物。由于经济和政治发展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规律,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获得胜利。十月革命爆发的条件已经成熟:从物质基础看,俄国已基本具备了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前提,即资本主义垄断组织已在国家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从力量对比来看,俄国的垄断资产阶级势力相对软弱而无产阶级力量相对强大;彼得格勒的军事力量对比有利于布尔什维克党。从主观条件看,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俄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执行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分步进行并适时转化的正确战略,实行了合法斗争和武装斗争相结合、巩固工农联盟等正确的政策。从客观条件来看,帝国主义间的战争使其他帝国主义国家无暇东顾,为俄国革命提供了极好的国际环境。
变式2 十月革命爆发的客观历史条件有(  )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②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 ③俄国在当时已具备帝国主义的基本特征 ④无产阶级的革命性和战斗性很高
                   
A.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④
答案 C
解析 ①加速了十月革命的爆发,是客观条件,②是十月革命最重要的主观条件,③是客观条件,④表明十月革命的主观条件已经成熟。
二、学习延伸
十月革命后无产阶级国家政权的建立,就是根据了列宁的上述思想。结合课文内容,试分析苏俄政治制度的特点。(P91)
方法点拨 分析“四月提纲”提出时的社会背景,结合列宁的思想主张,运用所学知识即可作答。
答案要点 (1)确认苏俄生活中的社会主义原则,即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的消灭;劳动成为每一个有劳动能力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公民享有休息权、受教育权,等等。(2)确认苏俄社会的阶级基础是工农两大劳动阶级的联合;确认工人阶级对国家的领导权;确认符合于劳动者愿望和利益的社会秩序。(3)它确认一切民族、种族在社会生活各方面享有同等的权利。(4)它确认公民不分财产状况、民族、出身、性别、职业的差别享有平等权利。(5)它不限于规定公民形式上的权利;而把重点放在实现这些权利的制度的、法律的和物质的保障上。苏俄政权的特点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政权。
变式3 十月革命最本质的特征是(  )
A.无产阶级暴力夺权
B.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一国取得胜利
C.走以城市为中心的道路
D.历经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紧密相连的阶段
答案 A
解析 题目中所给定的四个选项都是十月革命的特点,解答时要认真地进行分析。B、C、D三项都是由俄国特殊的国情所决定的,不具备普遍意义。A项是斗争方式的特征,这是一般社会主义革命的必由之路,具有普遍意义。
      
             
基础巩固
1.就十月革命的条件而言,俄国比其他国家更成熟的是(  )
A.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
B.临时政府不得人心
C.有列宁的领导
D.人民反对战争
答案 A
解析 俄国与其他西欧国家一样,都具备了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客观条件——垄断组织已在国民经济中起着重要作用,但俄国更具备成熟的主观条件——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
2.俄国二月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其结果却超出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围,最重要的表现是(  )
A.推翻了极端专制的政权
B.形成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C.无产阶级掌握政府的权力
D.工人群众拥有革命武装
答案 B
解析 “二月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后形成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而工兵代表苏维埃是无产阶级的政权。
3.在《四月提纲》中列宁提出布尔什维克党的任务是(  )
A.结束沙皇专制统治
B.结束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C.举行武装起义夺取政权
D.将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
答案 D
解析 在《四月提纲》中,列宁提出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任务,但列宁希望以和平的方式取得政权。二月革命结束了沙皇专制统治。
4.普列汉诺夫说《四月提纲》是“梦话”,并称“俄国的历史还没有磨出能烤制成社会主义馅饼的面粉”。这表明他(  )
A.正确分析了俄国当时的国情
B.认为俄国当时尚不具备社会主义革命的经济基础
C.认识到俄国现阶段的任务是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为俄国革命实现向第二阶段的过渡指明了方向
答案 B
5.下列事件发生于1917年至1918年的俄国,其先后顺序是(  )
①《四月提纲》的发表 ②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形成
③布尔什维克党在彼得格勒发动武装起义 ④《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的通过
A.①③②④
B.②④①③
C.②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C
解析 首先找出发生最早的事件是二月革命后出现的“两个政权并存局面”,最晚的事件是1917年11月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代表大会通过了《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然后以此来排列得出答案为C。
6.俄国十月革命后通过了《土地法令》,其主要内容有(  )
①没收地主的土地 ②实现土地国有化 ③把土地分配给劳动者使用 ④各国应立即实现“不割地的和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 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当时俄国在通过《土地法令》的同时,还通过了《和平法令》,其中规定了各国应进行谈判,实现“不割地不赔款的和平”。
7.俄国十月革命最有利的国际环境是(  )
A.中国国民大革命给予其以有力的支持
B.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国内革命高涨,无暇顾及俄国革命
C.帝国主义国家忙于“一战”,提供了有利时机
D.共产国际领导各国工人支援
答案 C
能力提升
8.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进程中出现过两个政权并存的特殊局面,标志这一局面结束的事件是(  )
A.二月革命的爆发
B.《四月提纲》的提出
C.七月事件的发生
D.十月革命的胜利
答案 C
解析 特殊的局面是指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的“和平过渡”。七月事件的发生,政权已完全转移到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手中,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已不可能,布尔什维克党也由此改变策略为武装起义,此题主要测试对历史事件的影响的理解能力。
9.十月革命的首创性体现为(  )
A.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
B.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革命的政权
C.第一次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践暴力革命理论
D.第一次在落后资本主义国家成功发动社会主义革命
答案 D
10.关于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不正确的是(  )
A.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B.打破了资产阶级一统天下的局面
C.将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实践
D.推动了中国的五四运动爆发
答案 A
11.阅读下列材料:
第一次革命高潮提出的我们党过去宣传的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曾使革命和平发展,是使政权无痛苦地从资产阶级转归工人和农民,使小资产阶级逐渐消除其幻想的口号。现在和平发展和使政权无痛苦地转归苏维埃已不可能,因为政权事实上已经转到反革命的资产阶级手中。现在只有彻底消灭反革命的资产阶级专政才是正确的口号,只有得到贫苦农民支持的无产阶级,才能完成这个任务——新高潮的任务。
——1917年8月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第六次
       代表大会关于政治经济形势的决议
请回答:
(1)文中的“第一次革命高潮”以及后来完成的“新高潮”主要指哪两次革命?
(2)从材料中可以看出,1917年8月前后,布尔什维克党夺取政权的方式有哪两种?布尔什维克党最终选择了哪一种?从材料中找出选择的根据。
(3)为“得到贫苦农民的支持”,布尔什维克党在“新高潮”到来后,采取了什么措施?
答案 (1)二月革命、十月革命 (2)和平、暴力。暴力夺权。政权已经转到反革命的资产阶级手中。只有彻底消灭反革命的资产阶级专政,才是正确的口号。 (3)颁布《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土地,实现土地国有化,分配给劳动者使用;颁布《和平法令》,退出世界大战。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第一阶段向革命第二阶段过渡……——《四月提纲》
材料二 ……因此中央委员会认为,武装起义是不可避免的,并且业已成熟。中央委员会建议各级党组织以此为指针,并从这一观点出发讨论和解决一切实际问题。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
中央委员会关于武装起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革命第一阶段”和“革命第二阶段”各是什么性质的革命?各自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2)材料二中“武装起义是不可避免的”结论是怎样得出的?它和《四月提纲》的主张有什么不同?
答案 (1)第一阶段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是推翻沙皇专制制度。第二阶段是社会主义革命,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2)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参加一战,且制造了“七月流血事件”。不同:《四月提纲》希望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而此时主张“武装起义是不可避免的”。这是当时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导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