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同步练习 (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同步练习 (含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08 14:36: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8课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2015·合肥高一期末)美国独立后,各州保留着主权、自由和独立,拥有除外交之外的一切重大权力。实际上,十三个州都还是一个个真正的国家。材料反映的状况说明美国(  )
A.必须变革政治体制
 
B.三权分立存在弊端
C.不适合采取共和制
D.必须尽快组建邦联
解析:美国建国初确立了邦联体制,这一制度下各州保留独立、主权,因而美国在当时并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统一国家,也就不能以整体的力量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稳定,独立战争后美国面临的各种问题,说明美国必须要改变政治体制,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故本题选A项。
答案:A
2.(2015·广东学业水平测试)独立后的美国用联邦制代替邦联制的目的是(  )
A.扩大各州州长的权力 
B.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
C.调和大州与小州的矛盾
D.割断与英国的联系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结合邦联制的弊端,可知1787年宪法规定实行联邦制是为了解决邦联制下中央政府软弱无力的局面,以维护国家统一。
答案:B
3.(2015·福州高一检测)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美国总统掌握的权力是(  )
A.最高立法权
B.最高司法权
C.最高行政权
D.最高财政权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史实的能力。立法权、财政权属于国会;行政权属于总统;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
答案:C
4.(2015·洛阳高一调研)在美国历史上,总统的弹劾程序共启动过三次,即约翰逊案、尼克松案和克林顿案。第一位险遭弹劾的总统是安德鲁·约翰逊;为避免遭到弹劾,唯一一位辞职而离任的总统是理查德·尼克松;由于弹劾动议未能在参议院获得通过而免遭弹劾的是比尔·克林顿。根据1787年美国宪法的规定,拥有对包括总统在内的文官提出弹劾权力的是(  )
A.联邦法院
B.政府
C.国务院
D.国会
解析: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有关内容规定,国会拥有立法权,与总统、内阁以及联邦法院之间相互牵制、相互制约。因此,美国国会有权对总统等提出弹劾。
答案:D
5.1913年美国最高法院法官奥利弗·霍姆斯认为,“如果我们丧失了宣布国会立法无效的权力的话,我不认为美国走到尽头了。但如果我们不能宣布几个州的法律无效的话,我认为联邦就会陷入危机。”这表明,他强调的是维护美国政治体制中(  )
A.分权制衡原则
B.联邦至上原则
C.人民主权原则
D.契约神圣原则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联邦就会陷入危机”说明无限制的州权会使国家陷入危机之中,强调的是联邦至上原则。
答案:B
6.(2015·南阳高一期末)“美国联邦宪法既非神授,也非在一定期限内由人类的智慧和决心写出来的最伟大作品,而是一部实际可行的文件。它被人规划来满足某些迫切的需要,并被人修改以适应意外情况。”材料主要反映了美国宪法(  )
A.是一部完美的法律文件
B.坚持了民主原则
C.由少数人操纵进行修改
D.适应了现实的需要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一部实际可行的文件”“满足某些迫切的需要”强调了1787年宪法的实用性,D项符合题目要求。
答案:D
7.(2015·江苏学业水平模拟)美国总统威尔逊曾说过:“我们的宪法(1787),它是一块奠基石,而不是一座完整的大厦;它是根,而不是完整的藤。”这里所说的“奠基石”和“根”不应包括(  )
A.共和制
B.两党制
C.联邦制
D.三权分立体制
解析: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政体为总统制共和制国家,其国家结构形式是联邦制。宪法中还明确规定三权分立的原则。因此宪法中规定美国“奠基石”和“根”是共和制、联邦制和三权分立体制。两党制到19世纪二三十年代才逐渐形成,与美国1787年宪法无关。
答案:B
8.(2015·河北名校高一联考)19世纪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说美国“既像一个小国那样自由和幸福,又像一个大国那样光荣和强大”。托克维尔评说的美国精神与形象主要源于(  )
A.联邦制原则
B.中央集权原则
C.分权制衡原则
D.两党制原则
解析: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有“大国那样光荣和强大”。各州可以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律,有一定的自治权,以发挥地方的积极性,避免过度集权的弊端,有“小国那样自由和幸福”。
答案:A
9.1787年宪法“采取了比人类迄今所建立的任何政府所采取的还要多的防范和其他难以逾越的措施,以防止走向暴政”。其中最主要的措施是(  )
A.允许各州有自治权
B.保障人民基本权利
C.确立三权分立原则
D.实行民主共和制度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注意题干设问信息“防止走向暴政”,1787年宪法规定实行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分立的原则,目的在于防止专制暴政的出现。
答案:C
10.在美国,自1856年以来,历届总统不是共和党人便是民主党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历次总统大选中,两大政党的总统候选人所获选民票的总和,平均高达全部选民票的95%。这种情况说明两大政党(  )
A.控制了美国政治生活
B.主宰了联邦政府
C.赢得了美国公民的一致支持
D.保持了政策的一致性
解析:本题考查资产阶级代议制——美国政党制度。题干反映了政党制度下的两党轮流执政现象,因此,B项正确;A项说法过于绝对;C项错在“一致支持”;D项题干没有涉及。
答案: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11.阅读下列材料:
现在几乎达到国家蒙受耻辱的最后阶段了……我们所经历的祸患并非来自局部的或细小的缺点,而是来自这个建筑物结构上的基本错误,除了改变建筑物的首要原则和更换栋梁以外,是无法修理的。
——汉密尔顿《联邦党人文集·当前的邦联不足以维持联邦》
请回答:
(1)结合美国建国初期的史实,说明材料中的“建筑物”是指什么,“结构上的基本错误”又是指什么。
(2)美国是如何纠正“结构上的基本错误”的?在政治上有何重大意义?
解析:本题的材料生动活泼,设问风趣幽默,同时充满了历史学科的气息。回答第(1)问,就是要说明美国邦联体制的局限。回答第(2)问,要结合1787年宪法的相关内容和影响进行分析说明。
答案:(1)“建筑物”:邦联体制。“结构上的基本错误”:当时美国只是一个松散联盟,没有建立起强有力的中央政府。
(2)纠正措施:制定1787年宪法,确立联邦制。意义:维护了美国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联邦党人当年设计政治制度的基本精神是什么呢?简单地说,就是两个字——“有衡”。政治制度的“有衡”包括两层意义:第一,不同权力之间的相互制衡;第二,不同利益之间的相互均衡。
——《论政治文明的内在灵魂》
材料二 “美国实行联邦制政体……中央政府只从州政府的权力中拿走了若干明确列举的权力,州政府则保留着中央政府拿走的权力之外的所有权力。”
材料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是如何实现政治制度“有衡”的,这种“有衡”的目的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观点的理解。
(3)材料三图片中的人物如果穿越时光隧道,能否出现在美国第一届联邦政府中?为什么?
解析:第(1)问,主要根据“有衡”包括的两层含义来组织答案。第(2)问,根据材料中的“中央政府……拿走”“州政府则保留”等信息来判断它隐含的信息。第(3)问实际考查1787年宪法的局限性,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答案:(1)实行三权分立原则,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相互独立,又相互制约;实行两党制。目的:保障民主(或防止专制)。
(2)中央政府与州政府实行分权,国家主权属于联邦。
(3)不能。因为1787年宪法制定之初,不承认妇女、黑人享有同白人男子相等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