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学习更有效 新课备课备考 | 数学学科
/ 让学习更有效 新课备课备考 | 数学学科
2025-2026学年六年级上册数学单元高频易错培优卷(冀教版)
第8单元 探索乐园
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总分:100分;
学校: 班级: 姓名: 成绩:
注意事项:
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区域,注意书写工整,格式正确,卷面整洁。
一、选择题
1.有13个乒乓球,其中12个质量相同,另有1个质量较轻,如果用天平称,至少称( )次,能保证找出这个质量较轻的乒乓球。
A.2 B.3 C.4
2.有10袋面包,其中有一袋略轻一些。用天平秤,至少称( )次就一定能找出这袋轻一些的面包。
A.2 B.3 C.4
3.王叔叔加工的49个玩具零件中有1个是次品,它比正品略重一些,用天平最少称( )次一定能把它找出。
A.3 B.4 C.5
4.有15块巧克力,其中1块稍轻一些,用天平最少称( )次一定能找出稍轻的巧克力。
A.2 B.4 C.3
5.聪聪、明明、亮亮、丁丁、当当五人进行象棋比赛,每2人都要赛一盘,到现在为止聪聪已经赛了4盘,明明赛了3盘,亮亮赛了2盘,丁丁赛了1盘,当当已经赛了( )盘。
A.1 B.2 C.3 D.4
6.有四个犯罪嫌疑人,下面是他们的口供。
甲:我不可能作案。乙:丁就是罪犯。丙:乙是罪犯。丁:乙是有意陷害我的。
如果四人中只有一人说的是真话,那么( )是罪犯。
A.甲 B.乙 C.丙 D.丁
7.一次测验,小红、小明和小丽三人是全班前三名,前三名的分数是95分、100分和98分。小红说:“我不是第三名。”小明说:“我比第一名少了2分。”( )是第一名。
A.小红 B.小丽 C.小明 D.无法判定
8.奥运五福娃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妮妮在鸟巢见面了,每两个福娃都要握一次手,当贝贝握了4次手,晶晶握了3次手,欢欢握了2次手,迎迎握了1次手时,妮妮握了( )次手。
A.4 B.3 C.2 D.1
9.一个正方形6个面上分别写着1、2、3、4、5、6.根据下图摆放的三种情况,判断每个数字对面的数字是( )。
A.4的对面是3,1的对面是5,2的对面是6
B.4的对面是3,1的对面是6,2的对面是5
C.4的对面是2,1的对面是5,3的对面是6
D.4的对面是2,1的对面是6,3的对面是5
10.红红、聪聪、亮亮三个同学中,只有一个考了等级A,红红说:“亮亮得了A。”聪聪说:“我没有得A。”亮亮说:“聪聪是A。”他们当中只有一个人说了谎话,是( )考了A。
A.红红 B.聪聪 C.亮亮
二、填空题
11.18瓶果维康,有一瓶是次品,质量稍轻些。用天平称,至少需要称 次才能保证找到这瓶次品。
12.一个正方体(如图所示),每个面上分别写着A、B、C、D、E、F。根据这个正方体的不同摆法,可以判断出A的对面是( ),B的对面是( )。
13.学校有国画社团、书法社团、素描社团。已知:(1)甲没参加书法社团;(2)丙没参加素描社团;(3)每人参加了两个社团;(4)每个社团有甲乙丙中的两个人。乙参加了( )社团和( )社团。
14.有14个相同的零件,其中一个轻一些,用天平称,至少称( )次保证找出这个次品。
15.一次答题比赛,甲、乙、丙、丁四个人参加决赛,赛前他们各说了一句话。甲说:我第一,乙第二;乙说:我第一,甲第四;丙说:我第一,乙第四;丁说:我第四,丙第一。比赛结果没有并列名次且每个人都只说对了一半,那么正确的名次是( )。
16.徐老师、周老师和黄老师三位老师,分别教语文、数学和英语,已知:①徐老师比教英语的老师年龄大;②周老师和英语老师是邻居;③数学老师经常和周老师一起打球。则黄老师教( ),周老师教( ),徐老师教( )。
17.有6瓶维生素,其中一瓶多了3片。如果用天平称,把6瓶维生素平均分成( )份称比较合适,至少称( )次能保证找出次品。
18.在找次品时,尽可能把物体平均分成( )份,不能平均分时,最多的一份与最少的一份数量相差( ),可以保证找出次品时称量的次数最少。
19.六年级有三个班,每班有2个班长。开班长会时,每次每班只需1个班长参加。第次到会的有A、B、C;第二次有B、D、E;第三次有A、E、F。那么F和( )是同个班的。
20.张同学、王同学、李同学同住一个小区,他们分别来自一中、二中、三中。寒假期间他们参与社区迎新春送温暖志愿者活动。他们当中有贴春联的、有清理小广告的有布置活动会场的。具体情况:(1)张同学不在一中;(2)王同学不在二中;(3)在一中的同学没有贴春联;(4)在二中的同学清理小广告;(5)王同学没有布置活动会场。
根据条件请你判断:
(1)张同学是( )的学生,在( )。
(2)王同学是( )的学生,在( )。
(3)李同学是( )的学生,在( )。
三、判断题
21.有9个大小、图案都完全一样的小球,其中有一个略轻一些。用天平称,至少称3次就一定能找出这个略轻一些小球。( )
22.有20个零件,其中有1个是次品(稍重些),用天平称至少3次就能保证找出次品。( )
23.有9个形状相同的零件,其中的8个质量相同,另有1个稍轻一些。如果用天平称,称1次就有可能把这个稍轻的零件找出来。( )
24.有15盒饼干,其中的14盒质量相同,另有1盒少了几块。如果能用天平秤,至少秤4次可以保证找出这盒饼干。( )
25.待测物品中有一个次品(次品略轻),要保证4次就能称出待测物品中的次品,待测物品可能是1081个。( )
26.有30袋食盐,其中有一袋质量略轻一些,用天平称,至少称5次就一定能找出这袋食盐。( )
四、计算题
27.一个数加上8,乘8,减去8,除以8,结果还是8,求这个数?
五、解答题
28.图图在一个小正方体的六个面上分别写上“数”“学”“真”“好”“玩”“啊”六个字,将这个小正方体扔出三次,每次能看到的这个小正方体的三个面的情况分别如下图所示。请你分别写出哪两个字是分别相对的。
29.张强、李军、孙小磊、王大利进行乒乓球大赛。比赛采取单循环制,每2人都要比赛一场。
(1)一共比赛几场?
(2)最后一场孙小磊赢了李军。前几场比赛,李军没输,张强只赢了孙小磊1场,王大利赢了2场。他们各赢了几场?
30.有A、B、C、D、E、F六人在饭店聚餐,六人围一张圆桌而坐。服务员看到E和C相隔一人并坐在C的右面,D坐在A的对面,B与F相隔一人并坐在F的左面,F与A不相邻。试确定A、B、C、D、E、F的位置。
31.河北省、山东省和山西省各选派一名选手参加全国数学竞赛,最终这三名选手分别获得了一、二、三等奖。这三名选手是李明、张军和王刚,现在知道:
①李明不是河北的选手;②张军不是山东的选手;
③河北的选手不是一等奖;④山西的选手获得了二等奖;
⑤张军不是三等奖。
根据上述情况,你能推断出王刚来自哪里,获得了几等奖吗?
32.第5组四个小朋友在交作业时少交了一人的作业本,老师分别问了他们四人。
甲说:“没交作业的人在乙、丙、丁三人之中。”
乙说:“是丙没有交。”
丙说:“在甲和丁中有一人没交作业。”
丁说:“乙说的是真的。”
经过证实,四人中有两人说的是真话,两人说的是假话。你知道是谁没有交作业吗?
33.有10箱小球,每箱100个。根据标准,每个小球的质量应该为10克,但这10箱中,混进了一箱次品,次品的外观与正品没有区别,只是每个小球的质量比正品少1克。怎样只称一次就将这箱次品小球找出来?
34.聪聪、明明、丫丫读书的学校分别是一小、二小、三小,他们各自爱好游泳、篮球、排球中的一项体育运动。但究竟谁爱好哪一项运动,在哪个学校读书还不清楚,只知道:(1)聪聪不在一小。(2)明明不在二小。(3)爱好排球的在二小。(4)爱好游泳的在一小。(5)爱好游泳的不是明明。
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出思考过程和方法,并写出他们各自就读的学校和爱好的运动项目。
35.A、B、C三人所读学校为甲校、乙校和丙校,但不知哪个人在哪所学校读书。三人分别爱好篮球、足球和排球。已知:①A不在甲校,B在乙校;②爱好排球的不在丙校,爱好篮球的在甲校;③B不爱好篮球。那么A、B、C分别在哪所学校?爱好是什么?
36.在长跑比赛中,A、B、C、D、E五位同学获得前五名.发奖前,老师让他们猜一猜这几个人的名次.
A说:“B是第三名,C是第五名”.B说:“E是第四名,D是第五名”.C说:“A是第一名,E是第四名”.D说:“C是第一名,B是第二名”.E说:“A是第三名,D是第四名”.
老师说,每个名次中他们都有人猜对.那么,五位同学各是第几名呢?
37.一个正方体(如图),每个面上分别标有1、2、3、4、5、6,根据这个正方体的三种不同摆放方式,三种摆放方式朝左那一面的数字之和是多少?
38.有101枚硬币,其中100枚质量相同,另一枚是假币。利用天平,至少称( )次就可判断假币比真币轻还是重。完成示意图。
39.甲乙丙丁四名学生的运动衫上印有不同的号码,赵说∶甲是2号,乙是3号。钱说∶丙是4号,乙是2号。孙说∶丁是2号,丙是3号。李说∶丁是4号,甲是1号。已知赵、钱、孙、李每人只说对了一半,那么丙是多少号?
/ 让学习更有效 新课备课备考 | 数学学科
/ 让学习更有效 新课备课备考 | 数学学科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及试题解析
1.B
【分析】找次品的最优策略:
(1)把待分物品分成3份;
(2)每份数量尽量平均,如果不能平均分的,也应该使多的一份与少的一份只相差1;
据此解答即可。
【解析】由分析可得:
将13个乒乓球,分成5、4、4三组,先称4、4这两组,分①②两种情况,如下:
①若天平平衡,则次品肯定出在5个乒乓球的那组;
将5个乒乓球分成2、2、1这样的3组,先称2和2两组,若一样重,则次品就是单独的那个,若不一样重,次品就在较轻的2个乒乓球中,再将这2个乒乓球分别放天平两侧,较轻的那个就是次品,此时,总共称了3次。
②若4、4这两组不一样重,将轻的那4个再分组;
将4个乒乓球分成1、1、2三组,先称1、1这两组,若不一样重,次品直接就是较轻的那个。若一样重,次品就在2个乒乓球那组,再将2个乒乓球分别放天平两侧,较轻的那个就是次品,此时,总共称了3次,
故答案为:B
2.B
【分析】要达到次数最少,需要将要识别的物品的数目尽可能均匀的分成三份,然后每次称重时,需要将数目相等的两份放到天平两边称重,不断识别,一直到找到次品为止。据此答题即可。
【解析】把10袋面包分成(3、3、4)三组,在天平两边各放3袋,若天平平衡,则次品在剩下的那4袋中,把4袋面包分成(1,1,2)三组,在天平两边各放1袋,若平衡,次品在剩下的2袋中,再称1次即可找到次品,若不平衡,次品就是上升的那袋;
若天平不平衡,次品在上升的3袋中,再把这3袋分成(1,1,1),再称1次一定可以找出次品。则用天平秤,至少称3次就一定能找出这袋轻一些的面包。
故答案为:B
3.B
【分析】找次品的最优策略:(1)把待分物品分成3份;(2)每份数量尽量平均,如果不能平均分的,也应该使多的一份与少的一份只相差1。
【解析】将49个玩具零件分成(16、16、17),先称(16、16),只考虑最不利的情况,平衡,次品在17个中;将17分成(6、6、5),称(6、6),不平衡,次品在6个中;将6分成(2、2、2),称(2、2),无论平衡不平衡都可确定次品在其中2个;将2分成(1、1),再称1次即可确定次品,最少称4次一定能把它找出。
故答案为:B
4.C
【分析】把15块巧克力分成3份,每份5块,假设是A、B、C三份,称量一次可以找出次品在哪份,假设在C份;以此类推再分三份……,据此解答。
【解析】把15块巧克力分成3份,每份5块,假设是A、B、C三份,用天平称量A与B,若平衡次品在C份;再将含次品的那份分成2、2、1三份,假设D、E、F三份,用天平称量D与E,若平衡,F就是次品,若不平衡,将较轻的那份(D或E)中的2块再次称量,即可找出次品。所以用天平最少称三次一定能找出稍轻的巧克力。
故答案为:C
【点评】结论:找次品时,把物品分成3份,每份数量尽量平均时,可以保证找出次品时称量的次数最少。
5.B
【分析】五人进行象棋比赛,每2人都要赛一盘,说明每个人最多下4盘,根据聪聪已经赛了4盘,作为突破口,进行挨个推理即可。
【解析】由分析可得:
聪聪已经赛了4盘,这4盘,是和明明、亮亮、丁丁、当当下的;
丁丁赛了1盘,只能是和聪聪下的,他没有和其他任何人下;
明明赛了3盘,其中一盘是和聪聪下的,则:3-1=2(盘),并且明明没有和丁丁下,那么剩下的2盘,只能是和亮亮、当当下的;
亮亮赛了2盘,其中一盘是和聪聪下的,另外一盘是和亮亮下的,所以其没有和当当下;
据此分析出当当和聪聪下了1盘,和明明下了1盘,则:
1+1=2(盘)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简单的逻辑推理,需要学生从题干的只言片语迅速提炼出对解题有用的信息,并且要能够去掉解题的干扰项从而正确答题。
6.A
【分析】由于四个人有一个是罪犯,同时有一个人说真话,可以分别假设四个人哪个人是罪犯,然后根据他们说的话进行判断。
【解析】假设甲是罪犯;甲说谎了;乙也说谎了;丙也说谎了;丁说的是真话,乙陷害他,符合一个人说真话;
假设乙是罪犯:甲说的是真话;乙说假话;丙说真话;丁也说真话,不符合题意;
假设丙是罪犯:甲说真话,乙说假话;丙说假话;丁也说真话,不符合题意;
假设丁是罪犯:甲说真话;乙说真话;丙说假话;丁说假话,不符合题意。
如果四人中只有一人说的是真话,那么甲是罪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逻辑推理,采用假设法进行解答。
7.A
【分析】根据题意,对两个人说的话进行分析,结合三个成绩,求解即可。
【解析】由分析可得:
小红说:“我不是第三名。”,可得:排除第三名,小红只能是第一名或者第二名;
小明说:“我比第一名少了2分。”可得:小明不是第一名,从分数上看:
100-98=2(分)
100-95=5(分)
由此可知,小明是第二名,98分;
从上面分析的看,小红只能是第一名或者第二名,第二名因为是小明排除掉了,那么小红只能是第一名。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简单的逻辑推理,需要学生从题干的只言片语迅速提炼出对解题有用的信息,并且要能够去掉解题的干扰项从而正确答题。
8.C
【分析】5个人握手,每人最多握手4次;由于贝贝握了4次手,说明贝贝和其他四个人各握了一次手;迎迎握了1次手,肯定是和贝贝握手,那么就没有和晶晶、欢欢、妮妮握手;
晶晶握了3次手,且没有和迎迎握手,那么晶晶和贝贝,欢欢、妮妮握手;
欢欢握了2次手,是和贝贝、晶晶握手的,那么就没有和妮妮握手;
所以妮妮和贝贝,晶晶握手的,妮妮握了2次手。
【解析】由分析可知:妮妮和贝贝、晶晶握手,妮妮握了2次手。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也可以画图表示每个福娃之间的握手关系,由此来确定妮妮的握手次数。
9.A
【分析】根据正方形的特征可知,相邻的面一定不是对面,由此可知,4的邻面有5,2,6,1,那么4的对面是3;同理,2的邻面是4,5,3,1;2的对面是6,剩下的1的对面是5,据此解答。
【解析】根据分析可知,一个正方形6个面上分别写着1、2、3、4、5、6.根据下图摆放的三种情况,判断每个数字对面的数字是4的对面是3,1的对面是5,2的对面是6。
故答案为:A
【点评】熟练掌握正方体的特征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0.C
【分析】假设红红说了谎话,那么聪聪和亮亮说的就是真的,聪聪说:“我没有得A”,亮亮说:“聪聪是A”,他们说话“自相矛盾”,由此可以判断,红红说的是真话,红红说的是真话,亮亮得了A,亮亮说的是假话,聪聪说的是真话,据此解答。
【解析】根据分析可知,红红、聪聪、亮亮三个同学中,只有一个考了等级A,红红说:“亮亮得了A。”聪聪说:“我没有得A。”亮亮说:“聪聪是A。”他们当中只有一个人说了谎话,是亮亮考了A。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用假设法解决逻辑问题,即一一排除,得出结论。
11.3
【分析】第一次:把18瓶果维康分为三组(6,6,6),如果天平平衡,轻的在剩下的6瓶里;如果天平不平衡,轻的在天平上翘一端;
第二次:当轻的一组在剩下的6瓶时,把6瓶分为三组(2,2,2),若天平平衡,轻的在剩下的2瓶里;如果不平衡,轻的在天平上翘一端;
当轻的一组在上翘一端,把上翘的6瓶分为三组(2,2,2),若天平平衡,轻的在剩下的2瓶里;如果不平衡,轻的在天平上翘一端;
第三次:把轻的一组分成两份(1,1),上翘的一端,就是次品,由此可知,至少需要3次才能保证找到这瓶次品,据此解答。
【解析】根据分析可知,18瓶果维康,有一瓶是次品,质量稍轻些。用天平称,至少需要称3次才能保证找到这瓶次品。
12.E D
【分析】由左图可知,A面、D面和F面相邻,由中图可知,A面与B面、C面相邻,由右图可知,C面、D面和E面相邻。由此推出A面与B面、C面、D面、F面相邻,A面的对面是E面;同理,B面的对面是D面。
【解析】
根据分析,正方体展开如图,A的对面是E,B的对面是D。
13.书法 素描
【分析】由题意可知,每人参加了两个社团,因为甲没参加书法社团,即甲参加了国画社团和素描社团;丙没参加素描社团,即丙参加了国画社团和书法社团;又因为每个社团有甲乙丙中的两个人,所以乙参加了书法社团和素描社团。
【解析】如图:
国画社团 书法社团 素描社团
甲 √ √
乙 √ √
丙 √ √
则乙参加了书法社团和素描社团。
14.3
【分析】要达到次数最少,需要将要识别的物品的数目尽可能均匀的分成三份,然后每次称重时,需要将数目相等的两份放到天平两边称重,不断识别,一直到找到次品为止。据此答题即可。
【解析】第一次,把14个零件分成三份:5,5,4,取5个零件的两份分别放在天平两侧,若天平平衡,次品在未取的一份中,若天平不平衡,次品在上升的5个零件中,取有次品的一份继续;第二次,取有次品的一份(5个)分成三份,2,2,1,把2个零件的两份分别放在天平两侧,若天平平衡,次品就是剩下的那1个,若天平不平衡,找到较轻的零件。考虑最不利情况,较轻的未称出,在较轻的2个中;第三次,将2个零件分别放在天平的两侧,次品在天平较高的一端。则用天平至少称3次能保证找出次品。
15.丙第一,乙第二,丁第三,甲第四
【分析】本题可通过假设法进行分析,假设甲的说法中“我第一”正确,则乙的说法“我第一,甲第四”都不正确,与题意不符,所以甲的说法中“乙第二”正确。由此推知,丙第一,丁第三,甲第四。
【解析】假设甲的说法中“我第一”正确,则乙的说法“我第一,甲第四”都不正确,与题意不符,所以甲的说法中“乙第二”正确。因为每人都说对了一半,确定了乙第二,则乙的说法中甲第四正确,丙的说法中丙第一正确。即正确的名次是丙第一,乙第二,丁第三,甲第四。
【点评】通过假设找出他们预测说法的矛盾点是完成本题的关键。
16.英语 语文 数学
【分析】由①可知,徐老师教语文或数学,周老师、黄老师都可能教英语;由②可知,周老师一定不教英语,那么黄老师教的是英语,进一步知道徐、周两位老师教语、数两科;由③可知,徐老师教的是数学,周老师教的是语文,据此解答。
【解析】根据分析,可知黄老师教(英语),周老师教(语文),徐老师教(数学)。
【点评】考查通过假设法和排除法进行推理和判断,解决推理问题,关键要找到突破口,并且保证条件与结论,结论与结论之间不矛盾。
17.3 2
【分析】找次品的最优策略:
(1)把待分物品分成3份;
(2)每份数量尽量平均,如果不能平均分的,也应该使多的一份与少的一份只相差1。
【解析】根据分析得,如果用天平称,把6瓶维生素平均分成3份称比较合适;
把6瓶维生素平均分成3份,即(2,2,2),第一次称,天平两边各放2瓶,如果天平不平衡,次品就是较重的2瓶中;如果天平平衡,次品在剩下的2瓶中;最后把有次品的2瓶维生素分成2份,即(1,1),第二次称,天平两边各放1瓶,次品就是较重的那一瓶。所以至少称2次能保证找出次品。
【点评】掌握找次品问题的解题方法是解答题目的关键。
18.3/三 1
【分析】天平是用来称量物体质量的工具,此题并不是称量物体的质量,而是使用天平来比较物体质量的大小,所以,在调好的天平两盘中分别放上物体,当哪边的托盘上升,则说明这边托盘中的物体质量偏小。
【解析】在找次品时,尽可能把物体平均分成3份,不能平均分时,最多的一份与最少的一份数量相差1,可以保证找出次品时称量的次数最少。
【点评】在生活中,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在一些看似完全相同的物品中混着轻一点或者重一点的物品,需要我们想办法把它找出来,我们把这类问题叫做找次品。
19.B
【分析】根据每次到会情况列出表格,再根据每次每班只要一个班长参加,具体分析即可。
【解析】由分析可得:
A B C D E F
第一次 到 到 到 没到 没到 没到
第二次 没到 到 没到 到 到 没到
第三次 到 没到 没到 没到 到 到
从第一次到会的情况看,F不能和D、E同班;
从第二次到会的情况看,F不能和A、C同班;
从第三次到会的情况看,F不能和A、E同班;
综上所述,F只能和B同班。
【点评】本题是分析题,需要结合题意,把所有可能都罗列出来,不能重复,不能遗漏。
20.(1) 二中 清理小广告
(2) 三中 贴春联
(3) 一中 布置活动会场
【分析】张同学不在一中,可能在二中或者三中,王同学不在二中,可能在一中或者三中,在二中的同学清理小广告,所以王同学没有清理广告,他也没有布置会场,所以王同学贴春联,因为在一中的没有贴春联,所以王同学在三中,因此张同学在二中,清理小广告,剩下的李同学只能在一中,布置活动会场。
【解析】(1)根据分析可知张同学在二中,清理小广告;
(2)根据分析可知王同学在三中,贴春联;
(3)根据分析可知李同学在一中,布置活动会场;
【点评】考查逻辑推理的能力,重点是能够根据已知条件,推理王同学的学校。
21.×
【分析】把9个小球平均分成3份,每份3个,即(3,3,3);第一次称,天平两边各放3个,如果天平不平衡,略轻的小球在天平翘起的3个中;如果天平平衡,略轻的小球在剩下的3个中;再把有略轻小球的3个小球平均分成3份,即(1,1,1);第二次称,天平两边各放1个,如果天平不平衡,略轻的小球是天平翘起的那一个;如果天平平衡,略轻的小球是剩下的那1个。
【解析】
用天平称,至少称2次就一定能找出这个略轻一些小球。
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22.√
【分析】第一次:把20个零件分成(8,8,4),拿出2份8个的零件放在天平上称一称,如果天平平衡,没有称的4个零件里有重一些的那个,拿出再称;如果不平衡,重一些的8个里面有要找的那个零件,拿出再称;第二次,如果是4个的那一份,把4分成(2,2),拿出2份2个的零件放在天平上称一称,重一些的2个里面有要找的那个零件,拿出再称;如果是8个的那一份,把8分成(2,2,2),拿出2份2个的零件放在天平上称一称,如果天平平衡,没有称的2个零件里有重一些的那个,拿出再称;如果不平衡,重一些的2个里有要找的那个零件,拿出再称;第三次,把2个零件分成(1,1),称出要找的重一些的那个零件,据此解答即可。
【解析】根据分析可知,有20个零件,其中有1个数次品(稍重些),用天平称至少3次就能保证找出次品。原题干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找次品,关键注意零件该如何分组。
23.×
【分析】天平是用来称量物体质量的工具,此题并不是称量物体的质量,而是使用天平来比较物体质量的大小,所以,在调好的天平两盘中分别放上物体,当哪边的托盘上升,则说明这边托盘中的物体质量偏小。
【解析】第一次称量:把9个零件分成3份,每份3个,先把天平两边分别放3个,会有两种情况出现:
情况一:左右平衡,则次品在剩下的3个中,即可进行第二次称量:从剩下的3个中拿出2个,放在天平的两边一边1个,若天平平衡,则剩下1个是次品;若天平不平衡,则托盘上升一边为次品;
情况二:若左右不平衡,则次品在托盘上升的一边3个中,由此即可进行第二次称量:从上升一边的3个拿出2个,放在天平的两边一边1个,若天平平衡,则剩下1个是次品;若天平不平衡,则托盘上升一边为次品;
综上所述,至少需要称2次,才能找到这个零件。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依据天平秤平衡原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24.×
【分析】把15分成(5,5,5),其中任意两组放在天平上称,可找出有次品的一组,再把5分成(2,2,1),然后再把两个一组的放在天平上称,如平衡,则1个1组的是次品,如不平衡,可再把2分成(1,1),再放在天平上称,可找出次品,据此解答。
【解析】15分成(5,5,5)三组,其中任意两组放在天平上称,可找出有次品的一组,再把5分成(2,2,1),然后再把两个一组的放在天平上称,如平衡,则1个1组的是次品,需要2次;如不平衡,可再把2分成(1,1),再放在天平上称,可找出次品,则需要3次;所以至少3次保证可能找出这盒饼干。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找次品”问题。
25.×
【分析】第一次放置物品:天平两边都放上540个,如平衡,则剩下的那一个就是次品。如果不平衡,说明次品在天平高的那一端。
第二次:将高的那一端的540分成两个270,再放在天平两边。高的那端含的次品。
第三次:将高的那一端的270再分成两个135,再放在天平两边。高的那端含的次品。
第四次:将含有次品的135个再分成67+67+1,将两个67放在天平的两端,如平衡,将剩下的1个就是次品。如不平衡,高的那端含次品。
第五次:将高的那端的67分成33+33+1,测试方法同第四次。
……
据此判断即可。
【解析】由分析可得,待测物品如果有1081个,那4次不可能称出待测物品的次品的。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找次品的测试问题。
一次最多测3个,就能找出次品。根据这个道理,找出待测数量范围。
保证三次能测出物品的最多数量是:3×3×3=27个。
所以要保证四次能测出的物品的最少数量是:27+1=28(个)
保证四次测出最多的数量是:3×3×3×3=81(个)
从而得出结论:待测物品中有一个次品(次品略轻),要保证4次就能称出待测物品中的次品,待测物品可能是28到81之间。
26.×
【分析】把30袋食盐平均分成3份,每份10袋,在天平的两端各放1份,会出现两种情况:
1、平衡,次品在第3份中,把第3份的10袋食盐分成3、3、4这样的3份,在天平的两端各放3袋,(1)平衡,次品在剩下的4袋中,将剩下的4袋分成1、1、2这样的3份,在天平的两端各放 1袋,①平衡,次品在剩下的2袋中,把剩下的2袋放在天平的两端,轻的是次品;②不平衡,轻的是次品;(2)不平衡,次品在轻的3袋中,把这3袋分成1、1、1,在天平的两端各放1袋,①平衡,剩下的1袋是次品;②不平衡,轻的是次品。
2、不平衡,次品在轻的10袋食盐中,把这10袋分成3、3、4这样的3份,再按照第一种情况用天平称。
【解析】通过分析可知,有30袋食盐,其中有一袋质量略轻一些,用天平称,至少称4次就一定能找出这袋食盐。
故答案为:×
【点评】找次品的最优策略:(1)把待分物品分成3份;(2)每份数量尽量平均,如果不能平均分的,也应该使多的一份与少的一份只相差1。
27.(8×8+8)÷8-8=1
【解析】这题是很明显的还原问题,应该从结果往前推,要注意中间的运算互逆。
28.“好”和“学”,“数”和“真”,“玩”和“啊”
【分析】观察可知,扔第一次和第三次“好”出现两次,与其同时出现的就一定不是与其相对的。所以“好”不与“数”、“玩”、“真”、“啊”相对,只剩下“学”,即可以确定“好”和“学”是相对的;再根据第一次和第三次扔出的情况中“好”字的位置,可以确定“数”和“真”是相对的,最后可以确定“玩”和“啊”是相对的。
【解析】据分析可知,“好”和“学”相对,“数”和“真”相对,“玩”和“啊”相对。
29.(1)6场
(2)李军2场,张强1场,王大利2场,孙小磊1场
【分析】(1)如下图所示,运用连线法可以求出一共赛了几场:
(2)由(1)可知,一共比赛了6场,每人都要比赛3场。根据题意,最后一场孙小磊赢了李军,而前几场比赛,李军没输,说明李军赢了另外2场;最后一场张强没有参加,则他参加的3场比赛中只赢了孙小磊1场;王大利参加的3场比赛中赢了2场;6-2-1-2=1(场),则孙小磊赢了1场。
【解析】通过分析可得:
(1)3+2+1=6(场)
答:一共比赛6场。
(2)6-2-1-2=1(场)
则李军赢了2场,张强赢了1场,王大利赢了2场,孙小磊赢了1场。
30.见详解
【分析】E和C相隔一人并坐在C的右面,由此可以确定E的位置;D坐在A的对面,又因为F与A不相邻,所以A只能在E的左边,由此可以确定A、D的位置;B与F相隔一人并坐在F的左面,由此即可得出B、F的位置,据此分析。
【解析】根据分析,A、B、C、D、E、F的位置如下:
31.王刚是来自河北的选手;获得三等奖
【分析】根据河北的选手不是一等奖,山西的选手获得了二等奖,可知河北选手获得了三等奖,山东选手获得了一等奖;根据张军不是山东的选手,张军不是三等奖,可知张军获得二等奖,并且是山西选手;再根据李明不是河北的选手,河北的选手不是一等奖,进而推出李明是来自山东的,获得一等奖,最后推出王刚来自哪,获得几等奖。
【解析】因为河北的选手不是一等奖,山西的选手获得了二等奖,所以山东的选手获得一等奖;
因为张军不是山东的选手,所以张军可能是来自河北或山西的选手;因为张军不是三等奖,所以张军来自山西的选手,获得二等奖;
因为李明不是河北的选手,则李明可能是山东的选手或河北的选手;
又因为河北的选手不是一等奖,所以李明是山东的选手,获得一等奖;
所以王刚是来自河北的选手,获得三等奖。
答:王刚是来自河北的选手,获得三等奖。
32.丁
【分析】由于四人中两人说的是真话,两人说的是假话,分别假设甲没交作业、或者假设乙没交作业、假设丙没交作业、假设丁没交作业,逐一分析,看哪个人没交作业符合两个真话两个假话。
【解析】假设甲没交作业:
甲说的假话;乙说的是假话;丙说的是真话;丁说的是假话,不符合题意;
假设乙没交作业:
甲说的是真话;乙说的是假话;丙说的是假话;丁说的是假话;不符合题意;
假设丙没交作业:
甲说的是真话;乙说的是真话;丙说的是假话;丁说的是真话;不符合题意;
假设丁没交作业:
甲说的是真话;乙说的是假话;丙说的是真话;丁说的是假话,符合题意。
答:是丁没有交作业。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逻辑推理问题,关键是逐一分析每个人说的话,找出符合题意的两个真话两个假话是解题的关键。
33.见详解
【分析】把箱子按1~10的顺序编上号码,1号箱取1个小球,2号箱取2个小球,3号箱取3个小球, ,10号箱取10个小球。1+2+3+ +10=55个,55×10=550(克),称出的质量比550克少几克,次品就是几号箱,据此解答。
【解析】1+2+3+4+5+6+7+8+9+10
=(1+10)+(2+9)+(3+8)+(4+7)+(5+6)
=11+11+11+11+11
=11×5
=55(个)
55×10=550(克)
答:称出的质量比550克少几克,次品就是几号箱,这样只称一次就可以将这箱次品小球找出来。
【点评】本题考查找次品问题,明确每个小球的质量比正品少1克是解题的关键。
34.聪聪在二小,爱好排球;明明在三小,爱好篮球;丫丫在一小,爱好游泳
【分析】审题确定这是一个涉及姓名、学校、体育运动三种关系的对应推理,运用列表法进行推理。
首先,我们必须设计一种表格能将姓名,学校,体育运动三者的关系联系起来,图表设计如图:
聪聪 明明 丫丫 游泳 篮球 排球
一小
二小
三小
注意:设计表格时中间一列的选择对象很重要,一般将题目已知条件中涉及最多的项目放在中间,因为它能体现的关系最多。
【解析】根据条件进行判断,对应的表格内划入√和×。根据(1)~(4)得出结论表格为:
聪聪 明明 丫丫 游泳 篮球 排球
× 一小 √
× 二小 √
三小
结合已知结论进行推断,打√的行列中其它均应打×。一行或一列中除一个空格外其它均为×,则可确定此空格打√。
聪聪 明明 丫丫 游泳 篮球 排球
× 一小 √ × ×
× 二小 × × √
三小 × √ ×
学校与体育运动的关系已经确定,爱好游泳的是一小学校。结合条件(5)可推断出明明不是在一小。即可得出最后表格为:
聪聪 明明 丫丫 游泳 篮球 排球
× × √ 一小 √ × ×
√ × × 二小 × × √
× √ × 三小 × √ ×
聪聪在二小,爱好排球;明明在三小,爱好篮球;丫丫在一小,爱好游泳。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推理问题,需要充分结合表格整理信息,有条理的进行推理。
35.见详解
【分析】根据A不在甲校,B在乙校可知,A可能在乙或丙校,又因为B在乙校,故A一定在丙校,那么C在甲校;根据爱好排球的不在丙校,那么爱好排球的就在甲校或乙校,从爱好篮球的在甲校可知,C爱好篮球, B不爱好篮球, B一定爱好排球,最后A爱好足球。
【解析】答:A在丙校,B在乙校, C在甲校,A爱好足球,B爱好排球,C爱好篮球。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推理分析能力,需要逐项推断,逐步深入。
36.C是第一名,B是第二名,A是第三名,E是第四名,D是第五名.
【解析】略
37.10
【分析】根据第一个图知道2和1与3相邻,结合第二个图知道1和4是相对的,结合第三个图知道6和2相对,3和5相对,所以三个图中朝左面的数字是5,1,4,然后求和即可。
【解析】5+1+4
=6+4
=10
答:三种摆放方式朝左那一面的数字之和是10。
【点评】考查立体图形相对的面是什么数字,重点是能够结合图形仔细观察,分析每个数字对面的数字是什么。
38.图见详解;2
【分析】把101枚硬币,尽可能三等分,根据找次品的常用方法解答即可。
【解析】
有101枚硬币,其中100枚质量相同,另一枚是假币。利用天平,至少称2次就可判断假币比真币轻还是重。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根据天平平衡的原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39.4号
【分析】根据现在知道四人只说对一半,可用假设法进行推理,若得出矛盾则否定,若得不出矛盾,则推理正确,据此解答。
【解析】假设赵说前半句“甲是2号”正确,那么钱说“丙是4号,乙是2号”,“丙是4号”正确,因为乙不能再是2号;孙说“丁是2号,丙是3号”就没有正确的了;这与题目要求矛盾;这种假设不成立;那么甲说的后半句正确“乙是3号”,是正确的,可以推测:钱说“丙是4号”正确;孙说“丁是2号”正确;李说“甲是1号”正确;由此可知:甲是1号,乙是3号,丙是4号,丁是2号,通过验证赵、钱、孙、李都只说对了一半,所以假设是正确的;丙是4号。
答:丙是4号。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条件“四人都只说对了一半”,运用假设法进行推理,进行解答。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