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鸦片战争 学案 (3)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 鸦片战争 学案 (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08 14:40: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0课 鸦片战争
学案
[课标要求] 1.列举两次鸦片战争期间西方列强侵华的史实。2.概述两次鸦片战争期间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
一、虎门销烟
1.背景
(1)欧美国家相继开展工业革命:①______在18世纪中后期率先开始工业革命,____、____等国也相继开展工业革命。②为了开拓海外______和掠夺__________,英国把侵略的矛头指向中国,成为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2)清政府面临严重的社会危机:__________占统治地位,阶级矛盾尖锐,政治腐败,财政困难,军备废弛,对外实行__________政策。
(3)中英贸易:由于受__________的抵制,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居于______地位,英国为扭转对华贸易逆差,向中国走私______,导致中国白银大量外流,人民身心受到摧残,清政府统治出现危机。
思考1 鸦片战争前,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居于出超地位的原因有哪些?
2.过程
(1)面对日益泛滥的鸦片走私,________任命________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展开禁烟运动。
(2)1839年6月,林则徐将缴获英美走私贩的大量鸦片,在______海滩当众销毁。
3.影响
__________把禁烟运动推向高潮,英国政府借口发动侵略战争。
二、鸦片战争
1.过程
(1)开始:①时间:1840年6月到1841年初英军扩大战争以前。②路线:封锁珠江口——沿海北犯,进攻厦门——攻占浙江定海——到达天津白河口,威胁北京——南下广东。③道光帝革职查办林则徐,改派______赴广东“议和”。
(2)扩大:①时间:1841年初到1842年8月。②路线:强占________,威逼广州——道光帝对英宣战——洋枪队进攻镇江,海龄殉国——南京下关江面。③清政府屈辱求和。
2.结果
(1)清政府失败。
(2)签订《南京条约》:①割让香港岛;②赔款2
100万银元;③开放______、厦门、福州、宁波、______五处为通商口岸;④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等。(简记:割地、赔款、开埠、协税)
3.影响
(1)给中国带来巨大的屈辱和深重的灾难。
(2)中国大门被迫打开,主权和__________不断遭到破坏。
(3)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思考2 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
三、战火再燃
1.原因
(1)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______,扩大侵略权益。
(2)直接原因:列强企图通过______扩大侵略权益被清政府拒绝。
2.过程
(1)第一阶段(1856~1858年):1856年10月,英军进攻______——法国加入——英法联军攻陷______——进逼______——天津议和,签订《__________》。
(2)第二阶段(1859~1860年):不满进京换约路线,再度挑起战争——攻陷__________——侵入北京,洗劫并火烧________——签订《__________》。
3.结果
(1)《天津条约》:①时间、国家:1858年清政府分别与英法签订。②内容:允许外国公使进驻______;增开__________十处通商口岸;赔偿英法巨额白银;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______、经商、______;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______各口岸通航等。
(2)《北京条约》:①时间、国家:1860年清政府与______分别签订。②内容:承认《__________》有效;增开______为商埠;割________地方一区给英国;对英法两国的赔款各增至______两白银。
(3)______乘机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特别是______,强占中国大片领土。
4.影响
(1)中国丧失了更多的______,______受到更加严重的侵害。
(2)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________________开始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3)中国__________________的程度加深了。
思考3 如何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探究一 鸦片战争
1.材料 1839年林则徐写了一封致大不列颠女王维多利亚的信。虽然这封信没有送出,但是它表明了中国政府的立场和态度,也给我们留下了一份珍贵的史料。以下为这封信的摘录:
“我天朝君临万国,尽有不测神威,然不忍不教而诛。故特明宣定例。该国夷商欲图长久贸易,必当懔遵宪典,将鸦片永断来源,切勿以身试法。”
——选自《新全球史》(美 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著)
问题 结合材料分析,鸦片战争前中英两国的情况如何?有何认识?
 
 
 
2.问题 鸦片战争前,中国从未遭到过来自海外的致命威胁。面对西方坚船利炮的进攻,中国各种政治力量不得不作出自己的选择。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各派政治力量分别表现出怎样的态度?
 
 
探究二 第二次鸦片战争
1.材料 我们不能希望贸易立刻就发展到按照该国(指中国)人口的众多、土地的富饶和人民的勤勉所可测定的那种规模……自从条约缔结以来,因我们对华通商的扩展有限而感到的许多失望……届时我们当有权要求中英条约的修订……我们可以希望,英、法、美交涉人员通力合作……更好地影响中国政府去履行对目前事情的改进。
——摘自1854年英国《克勒拉德恩伯爵致包令博士函》
问题 (1)材料中“感到的许多失望”的原因是什么?
(2)“更好地影响中国政府去履行对目前事情的改进”又是如何做的?
 
 
2.材料 
       
问题 两次鸦片战争,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分析材料中三个条约的相同点,并谈谈你得到的启示。
 
 
 探究三 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
材料 
人民英雄纪念碑虎门销烟浮雕
三元里人民抗英纪念碑
问题 鸦片战争前后,中国军民曾英勇抵抗英国的侵略,但鸦片战争的结果却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其失败的因素有哪些?
 
圆明园遗址
 史料文本 圆明园是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把祖国锦绣河山的众多景观和西洋建筑艺术集于一身,是园林建筑史上的伟大创举,但遭英法联军的野蛮焚毁。如今遗留的残迹,仍默默控诉着侵略者的罪行。
信息 圆明园是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不仅珍藏着许多稀世珍宝,也是园林建筑史上的伟大创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被英法联军洗劫一空,并被野蛮焚毁。残留的遗址控诉着侵略者的罪行。
方法 参观遗址要注意遗址存在的时间、文物遗存及其历史价值等信息。
价值 历史遗址是历史的见证也是今天我们研究历史,了解历史的重要参考,圆明园遗址控诉了英法侵略者的罪行,也警示着中华儿女勿忘国耻,奋发图强。
【答案解析】
课前准备区
一、1.(1)①英国 法 美 ②市场
生产原料 (2)自然经济 闭关锁国
(3)自然经济 出超 鸦片
2.(1)道光帝 林则徐 (2)虎门
3.虎门销烟
二、1.(1)③琦善 (2)②香港岛
2.(2)③广州 上海
3.(2)领土完整
三、1.(1)市场 (2)修约
2.(1)广州 广州 天津 天津条约
(2)天津 圆明园 北京条约
3.(1)②北京 沿海沿江 游历 传教 长江
(2)①英法 ②天津条约 天津 九龙司 800万
(3)美俄 俄国
4.(1)领土 主权 (2)中外反动势力
(3)半殖民地半封建化
思考
1.(1)根本原因: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对外国工业品的顽强抵抗力。(2)具体原因: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只开放广州一地同外国通商;东西方生活习惯不同,外国商品难以倾销。
2.(1)政治上:鸦片战争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前者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中国人民从此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中国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2)经济上:一方面冲击了中国的自然经济,把中国经济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另一方面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3)思想上:一些有识之士开始萌生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
(4)对外关系上:打破了闭关锁国的政策,被迫开放。
3.(1)继续:是因为两次鸦片战争的目的相同,都是为了打开或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在侵略国家上也都以英国为主。在方式上都是通过武力战争,强迫签约,获取权益。
(2)扩大:是指在侵略的范围和程度上扩大。如侵略国家增加了法、俄、美。侵略权益由沿海向内地延伸,开放的通商口岸也增多,并且增加了派驻公使及内河航运的权利等。
课堂活动区
探究一
1.(1)
英国
中国
政治
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国力强盛
处于封建社会末期,阶级矛盾尖锐,危机四伏
经济
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
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思想
思想文化繁荣活跃,近代科技世界领先
愚昧无知,夜郞自大,科技落后,文化专制
外交
推行殖民扩张政策,成为殖民霸主
闭关锁国,封建保守
(2)认识:通过对比可知,从综合国力上看中国日益衰落,英国日益强大,鸦片战争的爆发是必然的。
2.(1)以林则徐等为代表的抵抗派,英勇抵抗英军的侵略,涌现出海龄等众多英勇抗敌的民族英雄。
(2)清朝的最高统治者道光皇帝面对侵略,态度摇摆不定,压制抵抗派,组织抵抗不力,最终向侵略者屈服,停战求和。
(3)琦善等妥协派向侵略者摇尾乞怜,答应侵略者革职查办林则徐等条件,对侵略者妥协退让。
(4)广大人民群众自发地抗击英军的侵略,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就是杰出的代表,它充分显示了中国人民伟大的反侵略精神。
探究二
1.(1)原因:中国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封建国家,客观上限制了市场的购买力及市场的扩大。
(2)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打开了中国的市场。
2.(1)相同点:①都涉及赔款问题;②都开放通商口岸;③《南京条约》和《北京条约》都涉及割地问题。
(2)启示:①落后就要挨打;②要加强与世界的联系。
探究三
(1)英国已进入工业资本主义阶段,而清朝尚处于封建社会末期。工业文明相对于农业文明优势显著,资本主义对封建主义的优势更加突出。
(2)中英双方战略战术思想、武器装备、后勤保障等方面均有较大差距,清朝处于明显的劣势。
(3)英国蓄谋已久,而清政府是仓促应战。
(4)英国作战目标明确,精心组织;而清政府战和不定,组织不力。
(5)英国长期进行殖民战争,军队训练有素,善于在沿海作战;而清军则久疏战阵,更缺乏沿海作战的经验,虽然广大将士英勇抵抗,但无力扭转败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