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五四风雷
1.背景
(1)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提出废除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取消“二十一条”,收回德国在山东的特权,遭到了拒绝。
(2)由于英美及日本的阻挠,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
2.过程
(1)第一阶段:①爆发:
1919年5月4日。北大等高校学生在天安门前集合举行游行示威。第二天,北京学生实行总罢课,全国各地学生纷纷响应。②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③中心:北京。④主力:学生。⑤结果:遭到北洋军阀政府的镇压。
(2)第二阶段:①时间:1919年6月5日,上海工人举行罢工。随后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学生罢课的浪潮波及全国,成为全国规模的爱国运动。②中心:上海。③主力:工人阶级。④结果: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释放被捕学生;免除曹、章、陆三人职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3.意义
(1)性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革命运动。
(2)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先锋作用,工人阶级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3)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4)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端
(1)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成为主力军,显示了巨大的力量,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在运动中起了领导作用,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中国无产阶级将承担起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责任。
(2)五四运动启发广大人民觉悟,准备了革命力量的联合,因此比辛亥革命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
(3)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使更多的激进民主主义者转变为社会主义者,并使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从而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4)五四运动发生在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之后,已成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这样,五四运动后,以无产阶级为领导,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引,以社会主义为奋斗目标,以广大人民群众为基础的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题1 “中国作为战胜国之一,竟然同战败国一样被人宰割”!这一事件直接引发了( )
A.太平天国运动
B.五四爱国运动
C.戊戌变法运动
D.新文化运动
答案 B
中国共产党诞生
1.历史条件
(1)思想基础: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促使了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相结合。
(2)组织基础:1920年初,陈独秀、李大钊酝酿成立中国共产党,各地共产党组织的建立,为中共的诞生准备了组织基础。
(3)共产国际的帮助。
2.诞生
(1)时间、地点:1921年7月23日,上海,后来在浙江嘉兴南湖。
(2)代表:毛泽东、董必武、张国焘、李达等13人,代表全国五十多名党员。
3.内容
(1)确立党的纲领。
(2)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
(3)提出党的奋斗目标:用革命军队和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
(4)大会决定今后党的工作中心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
(5)成立党的中央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
4.意义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题2 “既要革命,就要有一个革命党,……没有一个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理论和革命风格建立起来的革命党,就不可能领导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战胜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这段材料主要论述了( )
A.成立中国共产党的必要性
B.中共的革命任务
C.党的性质
D.党的最低纲领
答案 A
解析 从材料“没有一个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理论和革命风格建立起来的革命党,就不可能领导……战胜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看,应选A项。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1.国共合作
(1)条件:①中国共产党领导工人运动,深感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②1923年中共三大召开,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2)标志:1924年1月,广州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2.北伐战争
(1)条件:①国共合作后,工农运动蓬勃发展,国民革命运动迅速高涨。②1925年,在广州成立国民政府,整编国民革命军,统一了广东革命根据地。
(2)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3)过程:
①1926年,国民政府决定北伐。北伐军势如破竹,很快歼灭孙、吴主力,革命势力发展到长江流域。②1927年初,广州国民政府迁往武汉。
(4)影响: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
3.大革命的失败
(1)原因:①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联合绞杀中国革命。尤其是帝国主义干涉、破坏中国革命,寻找新的代理人。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发动反革命政变,屠杀共产党和革命群众。②主观原因:中国共产党缺乏革命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和共产国际,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对蒋介石、汪精卫篡夺革命领导权活动一再妥协退让。
(2)标志:①“四一二”政变: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政变,并于4月18日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与汪精卫的武汉国民政府相对抗。②“七一五”政变: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与共产党决裂,血洗武汉三镇。
(3)影响: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国民大革命失败,革命暂时转入低潮。
为什么说国民革命失败了?其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1)虽然北伐战争不断取得胜利,但国民革命却最终失败。原因:①革命阵营内蒋、汪背叛革命,成立了反共反人民的政府。②旧军阀被打垮了,又出现了以蒋介石为代表的新军阀。他们是帝国主义、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代表。③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2)失败的原因:客观:①中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联合绞杀中国革命。尤其是帝国主义干涉、破坏中国革命,寻找其代理人。②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主观:a.年幼的中国共产党缺乏革命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b.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和共产国际对蒋介石、汪精卫篡夺革命领导权活动一再妥协退让,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题3 1924~1927年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震惊了中国大地,也给当时的北洋军阀以沉重打击,但最后的结果仍是走向失败。某个学生对这次革命失败的原因,找到了以下几个重要因素,其中属于主观原因的是( )
A.列强寻找新的代理人
B.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
C.汪精卫在武汉发动反革命政变
D.中国共产党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答案 D
解析 注意题目问的是“主观原因”,从四个选项来看,A、B、C三项均是导致国民革命失败的客观原因,只有D项属于主观原因。
【史料文本】 阅读教材P66“北大演讲队的布旗”插图和[资料回放]。
【信息解读】 插图和资料回放反映了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起了先锋带头作用,资料回放中还隐含了“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信息,表明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
【史料应用】 1.在五四运动中,爱国学生提出的口号中最能反映五四运动性质的是( )
A.“废除二十一条”
B.“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D.“内除国贼”
答案 C
解析 五四运动是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所以具有反帝反封建内容的口号,才是最能反映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答案为C项。
【史料文本】 阅读教材P67“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董必武”插图,“参加中共‘一大’的代表名单”和P68[历史纵横]。
【信息解读】 插图和名单中的人物都是中国共产党的缔造者。历史纵横表明了中共一大召开后,根据一大决议中共实施的具体计划,为中共的成长壮大做出了突出贡献。
【史料应用】 2.“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这是董必武同志于20世纪60年代写的一首诗。诗中“四十年前会上逢”的会是指( )
A.中共一大
B.中共三大
C.八七会议
D.遵义会议
答案 A
解析 抓住“四十年前”、“南湖泛舟”等信息判断,答案只能是A。
思考:(1)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与国民党合作?(2)它们采取怎样的合作方式?(P68)
知识点拨 分析原因要从中国当时的国情、国民党的状况和共产国际的帮助等方面分析。合作方式从合作的内容去分析。
答案要点 (1)原因:①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领导工人运动中逐渐认识到工人阶级的敌人力量强大,力量弱小的工人阶级难以完成中国革命的任务,必须联合其他革命阶级,建立革命统一战线;②当时的国民党长期从事资产阶级革命,是中共民主革命的同盟军。根据共产国际的建议,中共“三大”上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2)国共合作采取党内合作的方式,此种方式有利于党从国民党左派中吸收革命分子,扩大组织,壮大革命基础。
一、本课测评
中国共产党是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诞生的?(P69)
知识点拨 分析中共诞生的历史条件,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干部、组织等方面进行归纳。
答案要点 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和工人阶级队伍壮大是根本条件;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日益结合奠定了阶级基础和思想基础;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准备了组织基础和干部条件。
变式1
2007年9月27日,上海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首度正式对公众展出由中、俄、蒙三国学者共同发现的中共一大“第15人”——共产国际代表尼克尔斯基的照片与真实生平资料。这一珍贵历史资料最能说明( )
A.俄国给中国革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B.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得到了共产国际的帮助
C.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以俄为师”
D.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紧密结合
答案 B
解析 中共一大“第15人”尼克尔斯基是共产国际的代表,帮助中国建立了中国共产党,故选B项。
二、学习延伸
请说说毛泽东这个论断的根据是什么?(P69)
知识点拨 毛泽东作出论断应该是依据五四运动的意义和作用。对某一历史事件或人物作出判断,应该以其对历史的影响作为依据。
答案要点 (1)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使无产阶级队伍迅速壮大;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促进了无产阶级政治上的成熟。(2)中国革命的性质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历史的一大进步。从此,中国革命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有了正确的指导思想,有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变式2 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主要是指( )
A.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B.青年学生在运动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C.“三罢”斗争体现各阶层团结爱国
D.五四运动赢得初步胜利
答案 A
解析 中国新民主主义与旧民主主义革命最主要的区别在于革命的领导者不同。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从此开始发挥自己的先锋模范作用,这是五四运动最重要的历史意义所在。
基础巩固
1.中国出席巴黎和会的代表提出的正义要求有( )
①恢复关税自主权 ②废除“二十一条” ③收回一战期间日本所占的一切权益 ④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A
解析 中国代表在巴黎和会上提出七项条件,包括恢复关税自主权。后来还提出废除“二十一条”,通过阐述说明山东是中国的领土,主权应收回。①②③是正确的,④是正义要求遭拒绝后中国政府的做法。
2.1919年12月,重庆《川东学生周刊》创刊。对其办刊宗旨“排斥强权”和“改良社会”理解全面的是( )
A.反对北洋政府
B.追求民主自由
C.反帝反封建
D.抨击专制皇权
答案 C
解析 中国自近代以来主要有两个矛盾,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其宗旨“排斥强权”指的是反帝,“改良社会”指的是反封建。
3.中共一大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这主要是指中共一大( )
A.决定党的中心工作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
B.提出以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党的奋斗目标
C.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D.确定了以共产党员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方式实现国共合作
答案 B
解析 A项是中共一大的内容,而不意义。C项是中共二大的内容。D项是中共三大的内容。
4.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逐步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其表现包括
①中共一大确定以领导工人运动为中心工作 ②中共三大正式决定同国民党合作 ③推动反帝反封建的工农运动的发展 ④陈独秀放弃党对国民革命运动的领导权
A.②③④
B.①②
C.②③
D.①②④
答案 C
解析 中共一大确定以领导工人运动为中心工作,实质是脱离中国国情的。陈独秀放弃了党对国民革命运动的领导权,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因此排除①④。
5.鲁迅先生说:“中国现代社会的情况,只有实地的革命战争。一首诗吓不走孙传芳,一炮就把孙传芳轰走了。”这里的“一炮”是指( )
A.广东国民政府东征
B.北伐战争
C.南昌起义
D.中原大战
答案 B
解析 根据“孙传芳”可以判断出鲁迅先生所说的“一炮”是指北伐战争。
6.1927年,大革命失败了。这里的“失败”是指( )
A.蒋介石、汪精卫背叛革命
B.工农运动转入低潮
C.共产党右倾机会主义占了上风
D.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答案 D
解析 正确理解大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其成功与否关键看它是否完成了这一任务,A是其失败的具体原因,B是其失败的表现,都不能反映大革命失败的实质。
7.国民大革命与近代前期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相比,其突出的新特点是( )
A.以国共合作为基础
B.采用武装斗争的形式
C.群众基础的扩大
D.反帝反封建相结合
答案 C
能力提升
8.“共争青岛归来,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以上这幅对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保路运动
B.五四运动
C.五卅运动
D.一二·九运动
答案 B
解析 注意关键词“共争青岛”“国贼罢黜”,结合五四运动的史实可知应选B项。
9.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总体评价,代表中国共产党观点的是( )
A.五四运动是中国的“文艺复兴”
B.五四运动破坏了中国传统文化
C.五四运动是中国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转折点
D.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
答案 D
解析 从五四运动开始,中国革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0.最近,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为增补共产国际代表尼科尔斯基的照片费尽周折。假设寻找时发现了下列原始材料,能佐证他出席中共一大的是( )
A.1921年10月开往上海的船票
B.1919年签发的苏联护照
C.1921年7月初和马林在上海的合影
D.1925年向共产国际汇报五卅运动情况的俄文原稿
答案 C
解析 中共一大于1921年7月在上海召开,与之相吻合的只有C项。
11.2008年是北伐战争开始82周年。1926年,国民政府誓师北伐,国民革命如同狂风暴雨冲击着旧世界,国民革命军犹如秋风扫落叶,撼动了北洋军阀的统治。阅读下列两幅图:
图一 国民革命军宣传标语 图二 北伐战争形势示意简图
请回答:
(1)图一中的标语出现在什么时间段?
(2)图二中的A城在什么条约中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它在辛亥革命中的地位如何?原因是什么?
(3)A城属于北伐战争中的什么战场?指出国民革命军北伐的主要对象。
(4)北伐战争取得了胜利,但大革命却失败了。大革命的失败给中国共产党最深刻的教训是什么?
答案 (1)1925年7月~1927年7月。
(2)《天津条约》。地位:武汉是辛亥革命的摇篮。原因:①武汉受列强侵略较早,自然经济解体快。②洋务派及民族资产阶级在此创办了很多企业,资本主义发展快,资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③群众基础好。④革命党人在此做了长期准备。
(3)湖北战场。北伐的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和张作霖三个军阀。
(4)必须坚持党对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武装,开展武装斗争。
12.阅读下列材料:
“帝国主义者及其卖国军阀之势力不被推翻,则不但统一政府建设永无希望,而中华民国唯一希望所系之革命根据地且有被帝国主义者及其卖国军阀联合进攻之虞。本党为实现中国人民之唯一的需要,统一政府之建设,巩固国民革命根据地,不能不出师以剿除全国军阀之势力。”
——《北伐宣言》
请回答:
(1)分析材料指出这个宣言是什么时间、由什么机构颁布的?
(2)根据材料指出这次北伐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3)结合史实指出这次北伐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4)这次北伐战争为什么没有最终成功?
答案 (1)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
(2)打倒帝国主义势力,推翻军阀统治,统一全国。
(3)实现了国共合作,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黄埔军校的建立;工农运动的高涨;打垮了陈炯明,巩固了广东革命根据地。
(4)由于帝国主义的破坏;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造成国共合作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