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0课精神的三间小屋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年少的我们,一路踏歌前行。guǎng mào( )的天空,任由我们驰骋;湛蓝的大海,任由我们yóu yì( )。
(2)也许因为我们不过是小小的草民,即便怀有效仿的渴望,也总是kě wànɡ ér bù kě jí( ),便以位卑kuān yòu( )了自己。
(3)一个衣衫褴褛的拾荒老人过着极其清贫的生活,却将自己jī zǎn( )的财富做慈善,这份坚持和爱心让很多人zì cán xíng huì( )。
(4)谁若想在kùn è( )时得到援助,就应在平日里待人以宽容。
(5)不要轻觑了事业对精神的rú yǎnɡ( )或反之的腐蚀作用,它以深远的力度和广度,挟持着我们的精神,以成为它huī xià( )持久的人质。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游弋 弛骋 形销骨立 李代桃僵
B.惊骇 腐蚀 鸠占雀巢 俯拾即是
C.灰烬 泥泞 不知所措 喜怒哀乐
D.濡养 矗立 羊肠小道 可望而不可及
3.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春日的晨曦中,湖畔的垂柳娉婷摇曳,如舞动的仙子。冬季的严寒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碧波荡漾的湖面。枯木在春风中苏醒,与新绿的草地和绽放的花朵________,构成一幅生机勃勃的画卷。轻风拂过,花香四溢,人们沉醉在这宁静而美丽的景色中,不由得驻足欣赏,感受大自然的________。不言而喻,这是大自然中最美的一幕,它用最简单的方式告诉我们,生命的力量是永恒的,即使经历了冬天的沉寂,春天也会________。
A.相得益彰 巧夺天工 不期而至
B.相形见绌 巧夺天工 如期而至
C.相形见绌 鬼斧神工 不期而至
D.相得益彰 鬼斧神工 如期而至
4.语段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这些内蕴于传统文化的精神品格经受住了历史和现实的考验,历经沧桑、永葆张力,为文化自信提供了底气和来源。只要弘扬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获得共谋发展的精神动力。
A.只要弘扬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能获得共谋发展的精神动力。
B.只有弘扬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能获得共谋发展的精神动力。
C.只要传承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获得共谋发展的精神动力。
D.只有传承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获得共谋发展的精神动力。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括号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地球是人类共同的 ()唯一的家园。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生态兴则文明兴。过去10年,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创造了多个世界之最() 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空气质量改善速度最快,能耗强度降低最快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不仅造福中国人民,也为世界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提供了宝贵经验。
A., 。…… B.、 :…… C. ,:: D. 、 。:
6.依次在横线处填入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古往今来,不知多少人读过杜诗,又有多少人从中汲取了精神能量,提升了人生境界。后代就有这样一位读者,认真阅读杜诗,人生得到升华,这位读者就是文天祥。_______ 。
_______。_______ 。_______。
①文天祥说,我看到的、想到的、经受到的,杜甫都写过,我把杜诗重新组合起来,就可以表达我要诉说的一切
②这充分证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经典诗词蕴含强大的精神力量
③文天祥在监狱里读杜诗,又把这些诗句重新组装成新诗,这样的《集杜诗》足足有200
首之多
④《集杜诗》告诉我们,支撑文天祥宁死不屈、舍生取义的,就有杜甫的光辉诗篇
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③④①② D.③①④②
名著导读
阅读《树》,回答问题。
一棵树
彼此孤离地兀立着
风与空气
告诉着它们的距离
但是在泥土的覆盖下
它们的根伸长着
在看不见的深处
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
下列关于上面的诗歌的理解与分析,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树”象征着那些在抗日战争时期不屈于敌人的威逼利诱,顽强抗争,紧密团结在一起的革命者们。他们正如诗中的“树”——虽“彼此孤离地兀立着”,但“ 在看不见的深处/ 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
B.这首诗热情赞美了革命者的刚正不屈,坚强勇敢,团结互助,心系祖国的革命精神,鼓舞着人们肩负起解救国家的重任。
C.写法上,这首诗还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写地面上树的间隔,地面下根的纠缠,这更体现了革命者们在敌人的威胁下不出卖同伴,他们的心紧密相连。
D.本诗的动词生动地表现出革命者的神态与行为,如“兀立”“伸长”“纠缠”等词语。
8.班级开展“我心中的精神小屋”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面的任务。(6分)
(1).请你为这次活动拟写一条主题标语,用上比喻的修辞手法。
(2)第二组同学拟以“少年精神”为主题写一篇演讲稿,请你帮助他们解决以下问题。(4分)
①小组在开头朗诵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时,不知道采用什么语调,请你帮他们选择最恰当的一种( )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A.欢快愉悦 B.舒缓惆怅
C.慷慨激昂 D.悲愤沉痛
②请你为演讲稿补充一个中国古代勤学的人物和事例。
阅读理解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精神的三间小屋
毕淑敏
面对那句“人的心灵,应该比大地、海洋和天空都更为博大”的名言,自惭形秽。我们难以拥有那样雄浑的襟怀,不知累积至那种广袤需如何积攒每一粒泥土、每一朵浪花、每一朵云霓?
甚至那句恨不能人人皆知的中国古话“宰相肚里能撑船”也让我们在敬仰之余,不知所措。也许因为我们不过是小小的草民,即便怀有效仿的渴望,也终是可望而不可及,便以位卑宽宥了自己。
两句关于人的心灵的描述,不约而同地使用了空间的概念。人的肢体活动,需要空间;那容心之所,该有怎样的面积和布置?
人常说“安居才能乐业”,如今的城里人一见面,就问:“你是住两居室还是三居室啊?……喔,两居室窄巴点,三居室虽说并不富余,却也算小康了。”身体活动的空间是可以计量的,心灵活动的疆域,是否也有个基本达标的数值?
有一颗大心,才盛得下喜怒,输得出力量。于是,宜选月冷风清竹木萧萧之处,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间小屋。
第一间,盛着我们的爱和恨。
对父母的尊爱、对伴侣的情爱、对子女的疼爱、对朋友的关爱、对万物的慈爱、对生命的珍爱……对丑恶的仇恨、对污浊的厌烦、对虚伪的憎恶、对卑劣的蔑视……这些复杂对立的情感林林总总,会将这间小屋挤得满满,间不容发。你的一生经历过的所有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仿佛以木石制作的古老乐器,铺陈在精神小屋的几案上,一任岁月飘逝,在某一个金戈铁血之夜,它们会无师自通与天地呼应,铮铮作响。假若爱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温暖,像一座金色池塘,有红色的鲤鱼游弋,那是你的大福气;假若恨比爱多,小屋就阴风惨惨,厉鬼出没,你的精神悲凄压抑,形销骨立。如果想重温祥和,就得净手焚香,洒扫庭院,销毁你的精神垃圾,重塑你的精神天花板,让一束圣洁的阳光,从天窗洒入。
第二间,盛放我们的事业。
适合你的事业,白桦林不靠天赐,主要靠自我寻找。这不但因为相宜的事业,并非像雨后的菌子一样俯拾即是,而且因为我们对自身的认识也是抽丝剥茧,需要水落石出的流程。你很难预知,将在18岁还是40岁甚至更沧桑的时分,才真正触摸到倾心的爱好。当我们太年轻的时候,因为尚无法真正独立,受种种条件的制约,那附着在事业外壳上的金钱地位,或是其他显赫的光环,也许会灼晃了我们的眼睛。当我们有了足够的定力,将事业之外的赘物一一剥除,露出它单纯可爱的本质时,可能已耗费半生。然费时弥久,精神的小屋,也定需住进你所爱好的事业。否则,鸠占鹊巢,李代桃僵,那屋内必是鸡飞狗跳,不得安宁。
我们的事业,是我们的田野。我们背负着它,播种着、耕耘着、收获着,欣喜地走向生命的远方。规划自己的事业生涯,使事业和人生,呈现缤纷和谐相得益彰的局面,是第二间精神小屋坚固优雅的要诀。
第三间,安放我们的自身。
这好像是一个怪异的说法。我们自己的精神住所,不住着自己,又住着谁?
可它又确是我们常常犯下的重大失误:在我们的小屋里,住着所有我们认识的人,惟独没有我们自己。我们把自己的头脑,变成他人思想汽车驰骋的高速公路,却不给自己的思维留下一条细细的羊肠小道。我们把自己的头脑,变成搜罗最新信息网络八面来风的集装箱,却不给自己的发现留下一个小小的储藏盒。我们说出的话,无论声音多么嘹亮,都是别的喉咙嘟囔过的。我们发表的意见,无论多么周全,都是别的手指圈划过的。我们把世界万物保管得好好,偏偏弄丢了开启自己的钥匙。在自己独居的房屋里,找不到自己曾经生存的证据。
如果真是那样,我们的精神小屋不必等待地震和潮汐,在微风中就悄无声息地坍塌。它纸糊的墙壁化为灰烬,白雪的顶棚变成泥泞,露水的地面变成了沼泽,窗棂破裂,露出惨淡而真实的世界。你的精神,孤独地在风雨中飘零。
三间小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非常世界,建立精神的栖息地,是智慧生灵的义务,每人都有如此的权利。我们可以不美丽,但我们健康;我们可以不伟大,但我们庄严;我们可以不完满,但我们努力;我们可以不永恒,但我们真诚。
当我们把自己的精神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储物丰富之后,不妨扩大疆域,增修新舍,矗立我们的精神大厦,开拓我们的精神旷野。因为,精神的宇宙,是如此的辽阔啊!
下列对课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课文思路清晰,呈现出“引入话题—论述观点—总结深化观点”的结构。
B.第1段中的“人的心灵应该比大地、海洋和天空都更为博大”和第2段中的“宰相肚里能撑船”这两句话,都借助空间来描述人的心灵和精神世界,作者借此将抽象的精神世界与具象的空间概念关联起来。
C.第4~6段中,作者继续用类比的方式,从实际居住的“两居室窄巴点,三居室虽说并不富余,也算小康了”,自然地引出为精神修建“三间小屋”的论题,得出了“比起身体活动的空间,我们更需要心灵活动的空间”这一结论。
D.最后,作者由建筑精神的小屋,扩大到“矗立我们的精神大厦,开拓我们的精神旷野”,并以“精神的宇宙是如此的辽阔啊”结束全文,扩大了文章的格局,给人带来阅读的回味和思想的回荡。
10.如何理解课文中“精神的三间小屋”的内涵及彼此间的关系?请简要叙述。
11.为什么说“三间小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
12.说一说怎样才能使我们自己的精神小屋建设得美观、结实,并有丰富的储物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和谁走得近决定你是谁
王天宇
①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和谁在一起,将影响你未来的命运。换句话说,人这一辈子,和谁在一起决定你是谁。如果你想做一个好人,就要和好人为伍;想变得优秀,就要亲近更优秀的人。
②人品好的人,是你最大的“贵人”。孔子曰:“子欲为事,先为人圣。”学做事前,先学做人,有好的人品做底子,才配堂堂正正做个人。和人品好的人相处,你会常常得到善意的帮助。身边多一个人品好的人,就少一分被别人坑的风险。正所谓:“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交往观人品,人品好才能肝胆相照,相得益彰。久而久之,耳濡目染,你也会变得人品出众,行高于人。
③人品好的人,不会嫉妒你的优秀,只会在你成功时由衷赞美;更不会在你受难时落井下石,踩着你的失败上位。忘恩负义、笑里藏刀的人,纵然对你表面客气,却防不住背地里捅你刀子,对这样的人,一定要尽早远离。
④正能量的人,是你人生最大的“财富”。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古人讲的“浩然之气”,就是一种正能量。每个人的身上都自带一种磁场,其中有正能量,也有负能量。无论哪一种能量,都会传染,互相影响,改变我们的身心。与正能量的人共事,心态积极乐观,事情就会走向光明的一方;反之,常常和负能量的人做伴,不知不觉就会变得焦虑和悲观。面对同样半杯水,正能量的人会感恩于还有半杯,负能量的人则抱怨怎么只剩半杯。一念之间,一喜一忧,高下立判。文天祥说:“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一个人的正能量可以壮阔如山河大地,比肩日月星辰。和正能量的人共事,不仅会事半功倍,还会增长自己的正能量。有正能量,才能一同乘长风破万里浪。
⑤和相处舒服的人在一起,是最好的人生。有诗云:“平生相交几知己,绿鬓红颜到白头。”人生苦短,最大的幸事,莫过于和相处舒服的人一生相伴。其实每个人的心里都清楚,和谁相处时舒服,和谁相处时别扭。相处舒服的人,在一起总有一种特别的默契,一举一动都明白彼此的心意。伯牙的琴因锺子期而绝响,李清照的词因赵明诚而婉约。生活就是要和相处舒服的人在一起,共赏日出月落的欣喜,体味淡淡如水的清香。
⑥开心与乐趣是人活着的重要目的之一。如果有人天天给你添堵,事事与你作对,每一句话都不投机,就不要再勉强相容。不是所有的人三观都能相合,不同圈子的对话,就像鸡同鸭讲,沟通不清。有的人,看似交友广泛,表面上和谁都能聊到一起,实际上却没好友可以交心。
⑦古人说:“损友敬而远,益友敬而亲。结交择德义,岂论富与贫。”余生不长,愿你做出正确的选择。
(节选自《青年文摘》,有删改)
13.下列对文章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态度、观点鲜明,大量引用古诗文内容,体现议论文语言的鲜明性和生动性。
B.文章第②段借与品德高尚的人交往,论证“人品好的人,是你最大的‘贵人’”这一观点。
C.文章第⑤段“相处舒服的人”是指彼此之间总会有默契、能明白彼此心意的人。
D.文章第⑥段论述了开心与乐趣的重要性,并且指出人应该去广泛交友。
14.请对文章第④段的论证思路做简要分析。
除文中提到的三种类型的人以外,你还可以和“谁”走得更近,请结合你的生活或阅读经历,举例加以论证。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弘扬好学之风
王 杰
①读书历来都是修身养性的重要途径,学问多寡也是衡量人品道德的重要标准。从古至今,刻苦学习的不乏其人,细细数来,凡是有所成就的人大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热爱读书。他们孜孜不倦,刻苦学习,不断丰富、提高、涵养和完善自己。习近平总书记发表讲话时指出,“好学才能上进,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因此,我们应大力弘扬好学之风,使之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任何一个人都不是生而知之,都是学而知之,学然后知不足。孔子认为,一个人要做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一遇到不懂的事情,就会主动向别人请教。一次,孔子到鲁国国君的祖庙参加祭祖典礼,他不时向旁人询问,差不多每件事都问到了。有人在背后嘲笑他,说他不懂礼仪,什么都要问。孔子听到这些议论后说:“对于不懂的事,问个明白,这正是我要求知礼的表现啊。”
③学习不仅能增长学识,更是成就一番事业的强大动力。古代很多官员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场后,并没有放弃学习,几乎个个都是饱学之士。不管是文官还是武将,他们下朝回家后,都在读书学习、吟诗作画。我们所熟知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无不是如此,例如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王安石、苏轼、范仲淹,清代的林则徐、左宗棠、曾国藩等,既是垂范后世的出色政治家,又是名留青史的杰出文学家。
④古人将勤学善学的精神概括为:“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无论是少年求学,考取功名以期建功立业;还是中年学思并重,积淀人生的厚度;抑或是垂垂老矣依旧不肯放下书本,一个好学之人会将学习融入自己的一生。由于从古至今人们对学习的推崇,使得我们的历史史册记载了许许多多勤奋好学的故事。董仲舒专心攻读,孜孜不倦。他的书房后有一个花园,绿植清新悦目,花朵争奇斗艳,即便如此,他仍能专心致志读书学习,以至于三年时间没有进园观赏过一次。董仲舒如此专心致志地钻研学问,使得他成为西汉著名的思想家。由此可见,对于成功者而言,人的一生就是好学的一生。
⑤坚持学习需要付出艰辛,一时做到容易,长期坚持却难,终身不辍更难。因此,只有坚持不懈、积少成多,才能有所收获。每个人的一生,都是在学习中成长成熟的,没有生而知之者,都是学而知之、困而知之,坚持学有所思,把知识变为智慧。古人讲,治天下者先治己,治己者先治心。我们应该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好学乐学,如饥似渴地学习,只要坚持下去,必定会积少成多、积沙成塔,积跬步至千里、集细流成江海。
⑥我们现在提倡学习型社会,应该把学习融入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去。不但要向书本学习,还要向实践学习,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快速变化的社会,只有不断学习,才不会被时代抛弃。我们要不断提高完善自己,始终把读书学习与加强道德修养紧密联系起来,把读书学习当作一种生活态度,坚持终身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根据选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古至今,有所成就的人大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热爱读书,刻苦学习,不断丰富、提高、涵养和完善自己。
B.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一生都在坚持学习,86岁时开始学习电脑知识,并建立了自己的网站。这个事例可作为第⑤段的事实论据。
C.古人认为,治天下者先治心,治心者先治己。我们应该把学习作为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好学乐学,坚持不懈地学。
D.“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这种勤学善学的精神激励我们要将学习融入自己的一生中。
17.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析选文第④段的论证思路。
18.结合全文,谈谈我们应如何大力弘扬好学之风,使之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阅读《一次帮助改变两个人的命运》,完成各题。
①在19世纪末的苏格兰,有一位贫苦农夫叫弗莱明。他心地善良,乐于助人。有一天他在干活时,忽然听到附近的泥沼地里有人呼救,原来,一个男孩陷了进去。眼看泥沼已淹到胸口,弗莱明立刻跳下去,奋力救起了男孩。
②这时,一位绅士驾着华丽的马车赶了过来,正在焦急地寻找走失的儿子。 得知是弗莱明救了儿子,这位绅士提出要用重金报答,却遭到弗莱明的拒绝。推让之际,一个农家少年忽然闯入绅士的视线。“这是你的儿子吗 ”弗莱明点点头。绅士说:“既然你救了我的孩子,那也让我为你的儿子尽点力,请允许我资助他,让他接受教育。”弗莱明被绅士的诚意打动,答应了他的提议。
③绅士非常讲信誉,一直资助这位农家少年,并将他送入圣玛利医学院。毕业后,这位少年成为英国著名的细菌学家——他就是亚历山大·弗莱明教授。
④1928年,亚历山大·弗莱明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种抗生素——青霉素,20年后普遍应用于临床医学,挽救了数以亿计病人的生命,他也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而他的同龄人、被自己父亲救起的那位绅士的儿子,也成长为著名的政治家——后来的英国首相丘吉尔。
⑤二次大战期间, 已经当上英国首相的丘吉尔在出访非洲时,不幸患了肺炎(在当时肺炎属于绝症),生命垂危。紧急时刻,亚历山大·弗莱明从英国赶来,用自己发明的青霉素治好了丘吉尔的病。
⑥丘吉尔紧紧握住他的手说:“谢谢,你们父子给了我两次生命。”亚历山大·弗莱明微笑着回答:“不用客气,第一次是我的父亲救了你,但这一次,是你的父亲救了你。”
⑦一次帮助,改变了两个人的命运。没人会料到,一个农夫救起一个素不相识的孩子,这样的小事,会对人类历史发生如此重大的影响。
19、依照示例,概括绅士的优良品质。
示例:农夫:心地善良 乐于助人
绅士:
20、请在第②段横线处用描写的表达方式写几句连续的话,具体表现绅士寻找儿子时的焦急情形。
答:
21、怎么理解第⑥段中“但这一次,是你的父亲救了你。”
答:
22、助人是人格升华的标志。阅读本文后你一定受到了不少启发,请简要谈谈。
答:
答案
1、(1)广袤 游弋 (2)可望而不可即 宽宥 (3)积攒 自惭形秽 (4)困厄 (5)濡养 麾下 2.C 3.D 4.D 5.B 6.D 7.C 8.(1)[示例一]精神小屋是人生旅途中的避风港 [示例二]精神小屋是慰藉人们心灵的家园 (2)①C ②[示例一]匡衡凿壁偷光 [示例二]孙敬、苏秦悬梁刺股
9.C
10、①第一间“盛着我们的爱和恨”,即安放精神世界的喜怒哀乐等情感。其内涵侧重于人之常情,这是精神世界最普遍,同时也是最基础性的情感。②第二间“盛放我们的事业”,即规划职业生涯,寻找并从事自己热爱的事业。指向个体精神的纯粹和充沛,比第一间小屋的喜怒哀乐之情,在精神层面上有了较大的提高。③第三间“安放我们自身”,即要有独立自主的思想,指向自我精神的健全、独立,这又是一个提升。④三间小屋的精神内涵各有侧重,从情感到理性的构建逐步提高,共同构建了作者心目中的精神大厦。
11、因为相对于人类而言,它涉及的都只是个人的喜怒哀乐、事业与生活;相对于个人而言,它的意义可能比大地、海洋和天空都要宽广。
12.作者认为只有为自己的精神生活留下足够的空间,用独立的思考来重塑自我,同时认真地规划、寻找自己的事业,使事业和人生缤纷和谐、相得益彰,才能使自己的精神小屋建设得美观、结实,并有丰富的储物。
13.D
14.首先提出本段观点:正能量的人,是你人生最大的“财富”。然后引用孟子的名言进行论述,分别从“与正能量的人共事”“和负能量的人做伴”正反两方面进行对比论证。最后又引用文天祥的名言进行论述并得出结论。
15、[示例]我还可以和能够给我带来知识的人走得更近,因为“三人行,必有我师”。比如我的老师,我要学习他们的优点,增长自己的见识,让自己也成为一个知识渊博、道德高尚的人。
16.C
17. 首先引用古人关于勤学善学精神的概括,提出“一个好学之人会将学习融入自己的一生”的观点;其次,列举董仲舒的例子证明观点;最后得出结论,对于成功者而言,人的一生就是好学的一生
18.①要做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②让学习成为成就一番事业的强大动力;③要将学习融入我们的一生;④要坚持学习;⑤要向实践学习,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19、示例:知恩图报 诚实守信
20、示例:绅士纵身跳下马车,满头大汗。心里默念着:“但愿儿子不会有事,不,不会,绝对不会有事的……”当气喘吁吁的他看到满身污泥的农夫和平安的儿子在一起时,悬着的心才逐渐平静下来。
21、示例:在亚历山大·弗莱明看来,正是因为丘吉尔的父亲资助了自己,也才有后来青霉素的问世,才有丘埋尔被救治,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一次”是你的父亲救了你。(表达清楚,言之有理即可)
22、示例:帮助别人快乐自己。如果生活中人人都能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牢笼,给困境中的人们以温暖;给失意中的人们以重新面对生活的勇气,那么世界就变成美好的人间。(表达清楚,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