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5年秋-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单元测试-第二单元《声音与环境》提升卷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评分
阅卷人 一、选择题
得分
1.(2025八上·普宁期末)英歌舞是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者在表演过程中,不断改变两根舞槌对击的力度,目的是改变声音的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音调和音色
2.(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2章第3节我们怎样区分声音(续)同步检测卷)在亚丁湾海域,我国海军护航编队使用“金嗓子”(又名“声波炮”)震慑海盗.它的声波定向发射器外观类似喇叭,能发出145dB以上的高频声波,甚至比喷气式飞机引擎的噪声还要刺耳.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这种超声波具有能量
B.这种声波的强度是145dB
C.声波定向发射器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响度
D.使用“金嗓子”时,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3.(2016八上·邹城期中)下列做法用来改变音调的是( )
A.依次敲击装有不同高度水的瓶子
B.摩托车上装消音器
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音叉
D.老师用扩音器讲课
4.(2024八上·大冶期中)制作隔音房间模型的活动中,“隔声”就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5.(2025八上·武威期末)下列有关声音的现象中,不属于声音反射的现象是( )
A.教师在教室中说话,听起来比操场响亮得多
B.雷电交加时,电光一闪即逝,但雷声却隆隆不断
C.北京天坛的回音壁,能产生奇妙的声学现象
D.岸上人说话,能把水中的鱼吓跑
6.长沙福元路大桥东入口采用了全封闭的隔音措施,如图所示,该设施长175m,高7m.由隔音板组成,能降噪20 分贝左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采用全封闭隔音表示声音是在声源处阻断噪音的传播
B.分贝是用来表示声音强弱等级的单位
C.隔音板能降低噪声的音调
D.隔音板隔音主要是利用了声音的直线传播
7.(2024八上·长沙期末)非洲草原上,一群大象停下脚步,在无声无息中一起改变了行进方向,关于这个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大象之间交流没有依靠振动 B.大象之间的交流不需要介质
C.大象通过次声波传递信息 D.大象依靠心灵感应传递信息
8.(2024八上·玉州期中)如图所示,我国贾湖遗址出土的鹤骨笛,已有八千多年的历史。打孔的鹤骨可以吹奏出音乐,按住不同的孔,吹奏的声音有不同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音量
9.(2025八上·罗湖期末)编钟是我因春秋战国时期的打击乐器,现有四个大小不同的编钟,如图甲所示,其中有一编钟上有细微的裂痕,为了查找出这口编钟,用锤子分别敲击它们,将所产生的声波输入同一示波中时显示出对应的波形图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敲编钟c用力最大,编钟d有裂痕 B.敲编钟c用力最大,编钟b有裂痕
C.敲编钟a用力最大,编钟d有裂痕 D.敲编钟a用力最大,编钟b有裂痕
10.(2024八上·山亭期中)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为防止噪声干扰,中考考场附近禁止鸣笛,表示“禁止鸣笛的标志是( )
A. B.
C. D.
11.(2024八上·秦安月考)如图所示为科技小组制作的“火焰琴”。展示时,试管中金属丝和空气被加热,堵住或松开塑料管上不同的孔能发出不同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琴声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琴声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
C.琴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D.按压不同的孔可以改变音色
12.(2023八上·深圳期中)如图所示,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在靠近居民区的路段设置的隔音蛟龙,是为了防止噪声产生
B.图乙,利用声呐系统探测海洋深度,是由于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其他声波
C.图丙,城市中的噪声监测装置,数字95.8后的单位应该是Hz
D.图丁,从上、下两个音叉振动的波形图中,可看出上面的音叉的音调高
13.(2023八上·自贡期中)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图乙中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时,音调越高
C.图丙中小白兔通过声音的音调判断出叫门的不是妈妈
D.图丁中捕鱼船通过声呐确定鱼群位置利用了声波传递能量
14.(2019八上·高州月考)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的音调和响度相同 B.甲、丙的音调和音色相同
C.乙、丁的音调和音色相同 D.丙、丁的音色和响度相同
15.(2024八上·汨罗期中)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周杰伦作为音乐导师时,不需要看就知道选手正在弹奏哪个琴键,是利用音色判断的
B.美妙的钢琴声也能成为噪声
C.科学家通过次声可以监测火山爆发,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
D.超声波和普通的上课铃声,在常温下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一样的
阅卷人 二、填空题
得分
16.(2025八上·英德期末)医务人员利用 波(选填“超声”或“次声”)震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音能传递 :当车辆距离障碍物太近时,倒车雷达会发出报警声,说明声音能传递 (后两空均选填“信息”或“能量”).
17.(2025八上·东莞期中)智能手机的“智慧语音”功能,只有该手机“听到”特定的人的声音才能实现对手机解锁,该系统主要是根据声音的 (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这一特征来工作的。手机中“抖音”APP是一款社交类的软件,它将正常录制的音频和视频以3倍的速度快速播放,此时声波的频率也为正常声音的3倍,则此时声音的音调比正常声音 (选填“高”或“低”)。我们通过手机播放的声音能学到很多知识说明声音能传递 。
18.(2025八上·卢龙期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物体 越大,响度越大。
19.(2025八上·麦积期末)广场舞本是市民锻炼身体的一种运动方式。但是在道北什字,每晚跳广场舞的人们总把音响的音量调得很大,超出了保护听力的 dB以上。这种不文明、不和谐的行为严重影响了周围居民的生活及学生的学习,只能关上门窗减弱噪声的 (填声音的三特性之一),但效果微弱。为了能更有效控制噪声,应该拨打投诉电话等待有关部门在 控制噪声。
20.如图所示,当敲响音叉乙时,观察到与音叉甲接触的乒乓球将会 ,这一现象说明发声的物体在 ,也能说明声音可在空气中传播,还能说明声波能传递 .有些耳聋病人配有骨导式助听器就能听到声音的原理是 .
21.(2023八上·高邮期中)如图所示,我市夷陵广场安装有噪声自动监测显示屏,显示屏上的分贝数值指的是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广场周边禁止汽车鸣笛是在 处减弱噪声。酒杯被震碎说明声能够传递 (选填“信息”或“能量”)。
22.(2024八上·无锡月考)《曹刿论战》中曹刿善于利用鼓声。鼓声是由于鼓面 产生的,鼓声震耳欲聋形容鼓声的 大(选填声音的特性);战场上常用“击鼓进军,鸣金收兵”作为命令,说明声可以传递 (选填“信息”或“能量”)。
阅卷人 三、实验探究题
得分
23.(2024八上·恩平期中)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题图①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则两个音叉发出声音的频率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这实验能说明 可以传声,也能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填“信息”或“能量”)。
(2)如题图②所示,在真空是否传声的实验中,先让电铃发声并放入玻璃罩内,再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发现电铃的声音将逐渐 (填“变大”或“变小”),直到几乎“听不到”,由此得出声音不能在 传播。
(3)题图①实验采用的实验方法是 。
24.(2024八上·广州期中)在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实验中:
(1)小明和小强在家中开展探究,他们准备通过测量人刚好听不到声音时人与声源的距离来进行比较,选用了手机铃声作为声源,手机铃声响度越大,人刚好听不到声音时与声源的距离将越 (填“大”或“小”)。在比较不同材料的隔声性能时手机铃声响度应 (填“随材料而改变”、“保持不变”或“根据实验情形而改变”);
(2)将材料填充到同一隔音容器后,测量人刚好听不到声音时人与声源的距离,得到如下表的实验数据:
材料 衣服 报纸 平装书 塑料袋 袜子
听不见声的实际距离/m 2.1 2.8 3.7 5.2 1.2
由此数据可知这些材料隔声性能最好的是 ;
25.(2024八上·惠阳期中)小明在探究音调和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做了下列实验。
(1)如图所示,用硬纸片在钢锯齿上滑动,滑动速度越大,硬纸片振动的频率越 (选填“快”或“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选填“高”或“低”),这说明音调是由 决定的;
(2)如图所示、用一只手将锯条压在桌沿上,用另一只手轻拨锯条一端,听其响度;保持锯条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加大拨尺力度,这些为了说明响度与 有关。其中“保持锯条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是为了保持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不变。
26.(2024八上·南宁月考)(1)为探究声音的响度跟什么因素有关,将乒乓球用细线悬挂起来,并与音叉接触。如图甲实验中,敲击音叉,乒乓球会弹起,乒乓球的作用是 ,这种实验探究方法叫作 ;
(2)如图乙所示,木梳的梳齿左侧较稀疏、右侧较密集,用塑料片保持相同的力度和相同的速度从木梳的左侧滑到右侧,木梳的 (选填“左”或“右”)侧发出声音的 (选填“音调”或“响度”)高;
(3)用塑料片保持相同的力度和相同的速度划梳子过程,响度 (选填“相同”或“不同”),如下图所示的声波图像与该过程符合的是 (填字母)。
A.B.
C.D.
27.(2024八上·鄱阳期中)小聪爸爸新买了一辆新能源汽车,小聪发现爸爸特意给车的引擎盖加装了一块隔音板,他很好奇物体隔音的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于是他进行实验探究,以下是他的探究过程。
提出问题:物体的隔音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
猜想:
猜想一:可能跟材料的种类有关;
猜想二:可能跟材料的厚度有关。
设计实验:
(1)Ⅰ.如果甲所示,小聪利用手机先录制好一段声音作为噪声源,将手机放置在一敞口的木盒内。如图乙所示,用不同的材料盖住木盒,在 (选填“相同”或“不同”)的距离处用分贝仪测量,记录数据在表一中;
表一:
厚度相同的材料 无材料 棉布 纸巾 纸浆板
分贝仪接收到噪声的______ 104dB 102dB 96dB 92dB
Ⅱ.选用纸巾进行实验,改变纸巾的张数,用Ⅰ中的实验装置,测出数据记录在表二中。
表二:
餐巾纸厚度
餐巾纸 0片 2片 4片 6片
分贝仪接收到噪声的______ 104dB 100dB 97dB 95dB
实验分析:
(2)表格一和表格二中空白处应填 。
(3)实验中采用了 (选填“控制变量法”或“实验推理法”)的物理研究方法。
(4)由表格一可得出,不同的材料隔音性能是 (选填“相同”或“不同”)的。
(5)由表格二可得出,同一材料越厚,其隔音性能越 (选填“好”或“差”)。
(6)生活中隔音材料的应用很广泛,使用隔音材料是在 减弱噪声。
(7)影响物体隔音性能的因素有很多,生活中利用双层玻璃来隔音,把双层玻璃中间抽成真空,这样噪声大大减少了,是因为 。
阅卷人 四、计算题
得分
28.(2024八上·恩平期中)用声呐系统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 6s后收到波的回声,如果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平均速度为1500m/s。求:
(1)声音传播的路程有多少m
(2)此处海水深度是多少m
29.(2023八上·重庆市期中)一辆汽车以15m/s的恒定速度正对山崖行驶,鸣笛后2s听到回声。(已知笛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求:
(1)笛声2s通过的路程;
(2)鸣笛处到山崖的距离;
(3)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到山崖的距离。
30.(2024八上·荔湾期中)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正对山崖以72km/h的速度匀速直线行驶,汽车A处鸣笛,2.5s后汽车行驶到B处时司机刚好听到山崖对鸣笛的回声,(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取340m/s)。求:
(1)求AB间的距离;
(2)求B处离山崖的距离。
31.(2024八上·吉林月考)为了探测海底山脉分布,某南海科考探测船利用回声探测仪探测科考,探测船从某港口出发前往90km处的某海域科考探测,经过2.5h到达该海域(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
(1)求探测船行驶的平均速度;
(2)探测船在海面上向海底发出声波,经过4s后收到回波,求此处海水的深度。
32.(2024八上·丰城月考)一辆小汽车沿隧道向前匀速直线行驶,在距隧道口山崖740m处鸣笛,司机经4s听到隧道口处山崖反射的回声,已知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求:
(1)听到回声时声音通过的路程。
(2)听到回声时汽车通过的路程。
(3)汽车的行驶速度。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解析】【解答】 英歌舞表演者在表演过程中,不断改变两根舞槌对击的力度,舞槌振动的幅度不同,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目的是改变声音的响度。
故选B。
【分析】 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音色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2.【答案】A
【知识点】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声与能量;声音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A、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声能传递能量,声波具有能量;“金噪子”发出的声波是高频声波,是人耳能够听到的,因此不是超声波,该选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B、人们以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声音的强弱表示声音的响度;该声波的响度是145dB,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响度指声音的强弱,由物体振动的振幅决定的,另外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声波定向发射器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响度,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入耳处.使用“金嗓子”时,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们以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防治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
3.【答案】A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A、依次敲击装有不同高度水的瓶子时,瓶子壁的振动受到水的阻挡;水少的瓶子振动快,音调高;水多的瓶子振动慢,音调低;故A正确;
B、摩托车上装消音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错误;
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音叉,改变的是音叉振动幅度,从而改变响度;故C错误;
D、老师用扩音器讲课,是改变声音的响度;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就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4.【答案】B
【知识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解析】【解答】响度指声音的强弱(大小),与发声体的振幅和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隔声的本质是通过阻挡、吸收声音,减小声音的传播强度,使到达接收处的声音变弱(即响度减小),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分析】明确声音的三个基本特性及其区别:
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反映声音的高低(如男声和女声的音调不同)。
响度:由发声体振动的幅度决定,反映声音的强弱(如大声说话和小声说话的响度不同)。
音色: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独特因素决定,是声音的独特品质,能区分不同发声体(如不同人说话的声音千差万别,正是因为音色不同)
5.【答案】D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A.教师在教室中说话强度比操场响亮得多,原因为声音经过反射强度增加,故A不符合题意;
B.雷电交加时,雷声隆隆不断,属于声音的反射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北京天坛里的回音壁是我国古代建筑师利用声音的反射造成的音响效果,故C不符合题意;
D.岸上人说话,能把水中的鱼吓跑,是因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1、声音产生是由物体振动产生,通过介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声音的特点:不同材料决定音色不同;振幅决定响度;振动频率决定音频;振动频率决定音频,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6.【答案】B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解:A、全封闭隔音措施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传播,并非在声源处(声源是产生噪声的地方,比如车辆),所以A错误;
B、分贝(dB)是用来表示声音强弱等级的单位,比如0dB 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声音,所以B正确;
C、隔音板是通过阻挡声音传播来减弱噪声的响度,而音调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隔音板不能改变噪声的频率,也就不能降低音调,所以C错误;
D、隔音板隔音主要是利用声音的反射、吸收等原理来减弱声音传播,不是利用声音的直线传播,声音是以声波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的,所以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1、噪声控制的途径,包括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这里属于在传播过程中采取措施(隔音板阻挡声音传播),体现对噪声控制途径的理解。
2、声音的响度相关单位,分贝用于量化声音的响度大小,是声学中衡量声音强弱的基本单位知识。
3、声音的特性,音调由频率决定,响度与振幅、距离及传播过程中的阻挡等有关,隔音板作用于响度,不影响音调,体现对音调、响度概念及影响因素的区分。
4、声音的传播方式,声音以声波形式传播,遇到障碍物会发生反射、吸收等现象,隔音板利用这些特性减弱噪声,涉及对声音传播和噪声控制原理的理解。
7.【答案】C
【知识点】超声波与次声波
【解析】【解答】ACD.大象之间利用声音交流,有物体振动,是靠次声波传递信息,故AD错误;C正确;
B.次声波属于声波,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故B错误。
故选C。
【分析】人不能听到次声波,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8.【答案】B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解析】【解答】根据题意可知,按住不同的孔时,骨笛内空气柱的长度不同,则吹奏时空气柱振动的频率不同,因此吹奏的声音音调不同。
故选B。
【分析】声音的高低叫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
9.【答案】A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音色
【解析】【解答】若编钟上有细微的裂痕,音色会与其他编钟不同,其波形图也会与其他编钟的波形图不同,可知d有裂痕;敲击编钟时,用力越大,振幅越大,可知敲编钟c用力最大,A正确。
故选:A。
【分析】1.音色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2.响度跟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3.音调跟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越多,频率越高;偏离原位置越远,振幅越大。
10.【答案】A
【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禁止鸣笛是通过喇叭和斜杠来表示,故A符合题意;
BCD.分别表示禁止行人通过,禁止吸烟,禁止停车,故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减弱噪音的途径有:声源处(摩托车装消声器)、传播中(建隔音墙 )、人耳处(戴耳罩)。
11.【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解析】【解答】A.“火焰琴”的琴声是由塑料管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琴声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
C.琴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故C正确;
D.按压不同的孔,空气柱长短不同,振动的频率不同,音调不同,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1、声音产生是由物体振动产生,通过介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声音的特点:不同材料决定音色不同;振幅决定响度;振动频率决定音频;振动频率决定音频,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12.【答案】D
【知识点】声速;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声音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A. 在靠近居民区的路段设置的隔音蛟龙,是为了 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A错误;
B.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与其他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相同,故B错误;
C.监测噪声设备上数字95.8后的单位应该是dB(分贝),故C错误;
D.相同时间内,上面物体振动的频率大于下面的频率,上面的音调比下面的音调高,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根据声音的产生、特点、减弱噪音的途径判识选项。
1、声音产生是由物体振动产生,通过介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声音的特点:不同材料决定音色不同;振幅决定响度;振动频率决定音频;振动频率决定音频,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3、减弱噪音的途径有:声源处(摩托车装消声器)、传播中(建隔音墙 )、人耳处(戴耳罩)。
13.【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声与信息
【解析】【解答】A.图甲中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音调高低与频率有关,图乙中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时,频率越低,则音调越低,故B错误;
C.小白兔是通过音色判断出叫门的不是妈妈,故C错误;
D.捕鱼船通过声呐确定鱼群位置是利用超声波的反射来传递信息,从而可以确定鱼群的位置,不是传递能量,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频率高,音调高,频率低,音调低,不同材料的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14.【答案】A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音色
【解析】【解答】A.根据图像,甲乙的频率相同,音调相同,振幅相同,声音的响度相同,A符合题意;
B.根据图像,甲和丙的频率不同,音调不同,B不符合题意;
C.乙丁的声波图形不同,说明声音的音色不同,C不符合题意;
D.丙图和丁图振幅不同,说明声音的响度不同,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在声波图像中,频率反应音调的高低,波形的起伏反应响度大小,声波图的形状反应音色的不同。
15.【答案】A
【知识点】声速;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声与信息;噪声及来源
【解析】【解答】A.不同的琴键发声时振动的频率不同,音调不同,因此周杰伦作为音乐导师时,不需要看就知道选手正在弹奏哪个琴键,是利用音调判断的,故A错误;
B.从环境保护角度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音都是噪声,因此美妙的钢琴声也能成为噪声,故B正确;
C.科学家通过次声可以监测火山爆发,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故C正确;
D.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超声波和普通的上课铃声都属于声,在常温下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一样的,故D正确。
故选A。
【分析】(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与振动频率有关,音调越高,频率越高;
(2)从环境保护角度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音都是噪声;
(3)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4)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16.【答案】超声;能量;信息
【知识点】声与信息;声与能量
【解析】【解答】医务人员利用超声波震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当车辆距离障碍物太近时,倒车雷达会发出报警声,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
【分析】超声波既能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结合超声波的应用解答。
17.【答案】音色;高;信息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声与信息
【解析】【解答】由题意可知,只有该手机“听到”特定的人的声音才能实现对手机解锁,该系统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这一特征来工作的;
将正常录制的音频和视频以3倍的速度快速播放,此时声波的频率也为正常声音的3倍,则此时声音的音调比正常声音高;
我们通过手机播放的声音能学到很多知识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
【分析】1.音色表示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不同发声体的音色不同。
2.音调与频率有关,频率越高,声音的音调越高。
3.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18.【答案】信息;振幅
【知识点】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声与信息
【解析】【解答】诗人根据听到的犬吠声,猜想有人回家,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重锤敲鼓,鼓面的振动幅度变大,响度越大。
【分析】1、声音产生是由物体振动产生,通过介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声音的特点:不同材料决定音色不同;振幅决定响度;振动频率决定音频;振动频率决定音频,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19.【答案】90;响度;声源处
【知识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声音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声音不能超过90dB,否则会损伤听力。关上门窗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传播,减弱了噪声的响度。为了能更有效控制噪声,应该拨打投诉电话等待有关部门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分析】1、声音的特点:不同材料决定音色不同;振幅决定响度;振动频率决定音频;振动频率决定音频,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2、减弱噪音的途径有:声源处(摩托车装消声器)、传播中(建隔音墙 )、人耳处(戴耳罩).
20.【答案】弹起;振动;能量;固体能够传播声音,且传音效果比空气好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人耳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解析】【解答】解:敲响音叉乙时,音叉乙振动发声,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到音叉甲,引起音叉甲振动,从而使与音叉甲接触的乒乓球弹起;乒乓球弹起是因为音叉振动,这一现象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因为只有音叉振动了,才会通过空气传递振动给音叉甲,进而让乒乓球弹起;音叉乙的振动通过空气传递给音叉甲,使音叉甲振动让乒乓球弹起,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因为音叉乙的能量通过声波传递给了音叉甲和乒乓球;骨导式助听器是利用固体(骨骼)能够传播声音,且固体传声效果比空气好的原理。耳聋病人的骨膜等结构可能有问题,但骨骼可以传导声音,将声音通过骨骼传递到听觉神经,从而听到声音。
故答案为:弹起;振动;能量;固体能够传播声音,且传音效果比空气好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且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这里通过乒乓球弹起的现象间接体现音叉的振动,运用了转换法(将不易观察的音叉振动转换为乒乓球的弹起),这是声学中探究声音产生和传播的常用方法。
2、声音产生的条件,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这是声学的基本原理,该实验通过转换法直观验证了这一原理。
3、声音的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这里体现了声音传递能量的特性,例如超声波清洗、超声波碎石等都是声音传递能量的应用。
4、声音的传播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声音传播的介质,且一般情况下,固体传声效果优于液体,液体优于气体,骨导式助听器利用了固体传声的特性来帮助听力障碍者听到声音。
21.【答案】响度;声源;能量
【知识点】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声与能量;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噪声的强弱是指声音的响度,噪声监测屏显示的是声音的响度,声音的响度的单位是分贝。
广场周边禁止汽车鸣笛,阻止声音的产生,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酒杯被震碎,利用声音做某事,声能够传递能量,使酒杯震碎。故第1空填:响度;第2空填:声源;第3空填:能量。
【分析】声音的大小指响度;阻止声音的产生,从声源处控制噪声;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22.【答案】振动;响度;信息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声与信息
【解析】【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鼓声是由于鼓面振动产生的。
(2)根据题意可知,鼓声震耳欲聋,说明敲鼓声的响度大。
(3)战场上常用“击鼓进军,鸣金收兵”作为命令,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分析】(1)根据声音产生的知识解答;
(2)声音的大小叫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大小有关;
(3)声音可以传递能量,也可以传递信息。
23.【答案】(1)相同;空气;能量
(2)变小;真空
(3)转换法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1)图①中,敲响右边的音叉时,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弹开小球,可知左边音叉振动发声,这是共鸣现象,共鸣现象发生的条件是频率相同,则两个音叉发声的频率相同;左侧音叉振动,是空气将右侧音叉振动的能量传向左侧,可知空气能传声,且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2)图②中,将发声电铃放入玻璃罩内,将玻璃罩内的空气抽出,罩内空气减少,传播声音的介质减少,电铃的声音逐渐变小,若将空气抽完,不能听到声音,得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图①中,利用小球被弹开,反映音叉振动,是转换法。
【分析】(1)发声体弹开小球,判断发声体在振动;共鸣发生的条件是发声体的频率相同;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将不易观察的现象利用便于观察的现象反映,是转换法。
24.【答案】(1)大;保持不变
(2)袜子
【知识点】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解析】【解答】(1)①根据题意可知,手机铃声响度越大,人刚好听不到声音时与声源的距离将越大。
②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可知,在比较不同材料的隔声性能时,只改变隔声物质的材料,应控制其他因素相同,因此手机铃声响度应保持不变。
(2)根据表格数据可知,隔音容器中填充袜子时,听不见声音的实际距离最短,说明隔声性能最好的是袜子。
【分析】(1)①声音在传播过程中能量不断损耗,声音的响度越大,则损耗时经过的距离越长;
②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解答;
(2)相同条件下,听不到声音时的距离越小,则隔声效果越好。
(1)[1]响度是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距离声源的远近、分散程度有关。手机铃声响度越大,人刚好听不到声音时与声源的距离将越大。
[2]在比较不同材料的隔声性能时应控制其他因素相同,改变隔声物质的材料,因此手机铃声响度应保持不变。
(2)听不见声的实际距离越小,材料的隔声性能越好,由表格中数据得,隔音容器中填充袜子时,听不见声音的实际距离最短,说明隔声性能最好的是袜子。
25.【答案】快;高;频率;振幅;音调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解析】【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用硬纸片在钢锯齿上滑动,滑动速度越大,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说明音调由频率决定的。
(2)①根据题意可知,改变拨锯条的力度,力度越大,锯条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可以说明响度跟振幅有关。
②根据题意可知,实验过程中“保持锯条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是为了保持锯条振动的频率不变,则音调不变。
【分析】(1)声音的高低叫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
(2)①声音的大小叫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大小有关;
②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可知,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时,需要控制音调相同,据此解答。
26.【答案】(1)放大音叉的振动;转换法
(2)右;音调
(3)相同;C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解析】【解答】解:(1)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音叉的振动幅度很小,不便于观察,乒乓球被弹起,乒乓球在实验中的作用是放大音叉的振动,这种把不便于观察的现象转换为便于观察的现象的实验方法叫转换法。
(2)木梳的梳齿左侧较稀疏、右侧较密集,用塑料片保持相同的力度和相同的速度从木梳的左侧滑到右侧,木梳右侧振动的频率高,发出声音的音调高。
(3)用塑料片保持相同的力度和相同的速度划梳子过程,振动幅度不变,则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变。
木梳的梳齿左侧较稀疏、右侧较密集,用塑料片保持相同的力度和相同的速度从木梳的左侧滑到右侧,木梳右侧振动的频率高,发出声音的音调高,左侧振动的频率低,音调低,振幅不变,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故答案为:(1)放大音叉的振动;转换法;(2)右;音调;(3)相同;C。
【分析】(1)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音调与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响度与振动幅度、距声源的远近有关,振动幅度越大、距声源越近,响度越大。
(1)[1][2]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音叉的振动幅度很小,不便于观察,乒乓球被弹起,乒乓球在实验中的作用是放大音叉的振动,这种把不便于观察的现象转换为便于观察的现象的实验方法叫转换法。
(2)[1][2]木梳的梳齿左侧较稀疏、右侧较密集,用塑料片保持相同的力度和相同的速度从木梳的左侧滑到右侧,木梳右侧振动的频率高,发出声音的音调高。
(3)[1]用塑料片保持相同的力度和相同的速度划梳子过程,振动幅度不变,则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变。
[2]木梳的梳齿左侧较稀疏、右侧较密集,用塑料片保持相同的力度和相同的速度从木梳的左侧滑到右侧,木梳右侧振动的频率高,发出声音的音调高,左侧振动的频率低,音调低,振幅不变,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7.【答案】(1)相同
(2)响度
(3)控制变量法
(4)不同
(5)好
(6)传播过程中
(7)真空不能传声
【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隔音的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时,
(1)实验时,通过一定距离时声音的大小反应隔声效果,要控制声源到分贝仪的距离相同。
(2)实验中,通过声音的响度大小来反映隔音效果,表格一和表格二中应填:响度。
(3)探究隔音效果跟材料种类、材料的厚度等关系时,控制其他因素一定,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
(4)根据表一数据,同等情况下,分贝仪显示噪声的响度不同,即不同的材料隔音性能是不同的。
(5)根据表二数据,当材料种类相同时,材料越厚,分贝仪显示的响度越弱,则隔音性能越好。
(6)生活中,使用隔音材料,阻断声音的传播,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的。
(7)窗户的双层玻璃,中间抽成真空,而真空不能传声,声音将不能传入室内,可减少噪声污染。
【分析】(1)探究隔声效果的实验中,分贝仪到声源的距离保持相同;
(2)通过分贝仪显示的响度大小,反应不同物体的隔声效果;
(3)探究不同条件对隔声效果的影响时,要利用控制变量法;
(4)声音的响度相同,到仪器的距离相同时,声音响度越小,隔声效果越好;
(5)相同材料,厚度不同时,可以探究隔声效果和物体的厚度的关系;
(6)阻断噪声的传播,是在传播途径处控制噪声;
(7)双层玻璃的中间是真空的,真空不能传声,可以阻断声音的传播。
(1)探究物体隔音的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时,需要控制距离声源到分贝仪的距离相同。
(2)实验中通过声音的响度大小来反映隔音效果的强弱,所以表格一和表格二中空白处应填:响度。
(3)探究的是隔音效果可能跟材料的种类、材料的厚度有关。对多变量的探究,要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
(4)根据表格中一的数据可知,同等情况下,分贝仪接收到噪声的响度不同,即不同的材料隔音性能是不同的。
(5)由表格二的数据可知,当材料种类相同时,材料越厚,分贝仪接收到噪声的响度越弱,其隔音性能越好。
(6)生活中隔音材料的应用很广泛,使用隔音材料是在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的传播。
(7)窗户采用双层玻璃,双层玻璃中间抽成真空,这样声音在通过窗户传播时,由于玻璃间是真空的,而真空不能传声,声音将不能传入室内,从而起到减少噪声污染的作用。
28.【答案】(1)解:根据声速和接收到回声的时间,计算路程:
s=vt=1500m/s×6s=9000m
(2)解:回声通过的路程是海底深度的2倍,则海底深度:
【知识点】回声测距离的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s=vt,计算声音通过的路程;
(2)结合回声,计算距离。
29.【答案】解:(1)笛声2s通过的路程s声=v声t=340m/s×2s=680m;
(2)汽车2s通过的路程s车=v车t=15m/s×2s=30m;设司机鸣笛时汽车到山崖的距离为s,则2s=s声+s车即
;
(3)司机听到回声车距山崖的距离s2=s1-s车=355m-30m=325m。
答:(1)笛声2s通过的路程是680m;
(2)鸣笛处到山崖的距离为355m;
(3)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到山崖的距离是325m。
【知识点】声速;回声测距离的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s声=v声t计算笛声2s通过的路程;
(2)汽车2s通过的路程s车=v车t;设司机鸣笛时汽车到山崖的距离为s,根据回声的特点可列2s=s声+s车;
(3)司机听到回声车距山崖的距离s2=s1-s车。
30.【答案】(1)解:汽车的速度:=72km/h=20m/s,
汽车行驶的路程:
s==20m/s×2.5s=50m
(2)解:鸣笛声传播的距离
=340m/s×2.5s=850m
由题意可知,声音和汽车行驶的路程之差是B处离山崖的距离的2倍,设B处离山崖的距离为,即
=850m-50m
则B处离山崖的距离=400m
【知识点】回声测距离的应用
【解析】【分析】(1)已知汽车速度和行驶时间求路程,可利用s=求解。
(2)利用求出声音传播距离,根据声音和汽车行驶的路程之差是B处离山崖的距离的2倍,可求B处离山崖的距离。
(1)汽车的速度
v车=72km/h=20m/s
汽车行驶的路程
s=v车t=20m/s×2.5s=50m
(2)鸣笛声传播的距离
s声=v声t=340m/s×2.5s=850m
由题意可知,声音和汽车行驶的路程之差是B处离山崖的距离的2倍,即
2s2=s声-s车=850m-50m
s2=400m
31.【答案】(1)解:已知探测船行驶的路程s=90km,时间t=2.5h,根据速度公式 ,可以计算出探测船行驶的平均速度
(2)解:声波从海面传到海底的时间为
此处海水的深度为
【知识点】声速
【解析】【分析】(1)根据,计算速度;
(2)根据听到回声的时间,根据s=vt,计算距离。
(1)已知探测船行驶的路程s=90km,时间t=2.5h,根据速度公式 ,可以计算出探测船行驶的平均速度
(2)声波从海面传到海底的时间为
此处海水的深度为
32.【答案】(1)解:4s内声音传播的距离为。
(2)解:声音传播的距离与汽车行驶距离之和等于鸣笛处到山崖距离的2倍,故听到回声时汽车通过的路程为
。
(3)解: 汽车的行驶速度为。
【知识点】声速
【解析】【分析】(1) 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 ,根据速度公式计算4s内声音传播的距离。
(2)声音传播的距离与汽车行驶距离之和等于鸣笛处到山崖距离的2倍,故听到回声时汽车通过的路程为。
(3)据(2)可知汽车的行驶距离,行驶时间为s,根据速度公式计算汽车的行驶速度。
(1)4s内声音传播的距离为
(2)声音传播的距离与汽车行驶距离之和等于鸣笛处到山崖距离的2倍,故听到回声时汽车通过的路程为
(3)汽车的行驶速度为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2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5年秋-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单元测试-第二单元《声音与环境》提升卷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评分
阅卷人 一、选择题
得分
1.(2025八上·普宁期末)英歌舞是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者在表演过程中,不断改变两根舞槌对击的力度,目的是改变声音的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音调和音色
【答案】B
【知识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解析】【解答】 英歌舞表演者在表演过程中,不断改变两根舞槌对击的力度,舞槌振动的幅度不同,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目的是改变声音的响度。
故选B。
【分析】 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音色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2.(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2章第3节我们怎样区分声音(续)同步检测卷)在亚丁湾海域,我国海军护航编队使用“金嗓子”(又名“声波炮”)震慑海盗.它的声波定向发射器外观类似喇叭,能发出145dB以上的高频声波,甚至比喷气式飞机引擎的噪声还要刺耳.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这种超声波具有能量
B.这种声波的强度是145dB
C.声波定向发射器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响度
D.使用“金嗓子”时,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答案】A
【知识点】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声与能量;声音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A、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声能传递能量,声波具有能量;“金噪子”发出的声波是高频声波,是人耳能够听到的,因此不是超声波,该选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B、人们以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声音的强弱表示声音的响度;该声波的响度是145dB,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响度指声音的强弱,由物体振动的振幅决定的,另外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声波定向发射器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响度,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入耳处.使用“金嗓子”时,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们以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防治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
3.(2016八上·邹城期中)下列做法用来改变音调的是( )
A.依次敲击装有不同高度水的瓶子
B.摩托车上装消音器
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音叉
D.老师用扩音器讲课
【答案】A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A、依次敲击装有不同高度水的瓶子时,瓶子壁的振动受到水的阻挡;水少的瓶子振动快,音调高;水多的瓶子振动慢,音调低;故A正确;
B、摩托车上装消音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错误;
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音叉,改变的是音叉振动幅度,从而改变响度;故C错误;
D、老师用扩音器讲课,是改变声音的响度;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就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4.(2024八上·大冶期中)制作隔音房间模型的活动中,“隔声”就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答案】B
【知识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解析】【解答】响度指声音的强弱(大小),与发声体的振幅和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隔声的本质是通过阻挡、吸收声音,减小声音的传播强度,使到达接收处的声音变弱(即响度减小),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分析】明确声音的三个基本特性及其区别:
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反映声音的高低(如男声和女声的音调不同)。
响度:由发声体振动的幅度决定,反映声音的强弱(如大声说话和小声说话的响度不同)。
音色: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独特因素决定,是声音的独特品质,能区分不同发声体(如不同人说话的声音千差万别,正是因为音色不同)
5.(2025八上·武威期末)下列有关声音的现象中,不属于声音反射的现象是( )
A.教师在教室中说话,听起来比操场响亮得多
B.雷电交加时,电光一闪即逝,但雷声却隆隆不断
C.北京天坛的回音壁,能产生奇妙的声学现象
D.岸上人说话,能把水中的鱼吓跑
【答案】D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A.教师在教室中说话强度比操场响亮得多,原因为声音经过反射强度增加,故A不符合题意;
B.雷电交加时,雷声隆隆不断,属于声音的反射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北京天坛里的回音壁是我国古代建筑师利用声音的反射造成的音响效果,故C不符合题意;
D.岸上人说话,能把水中的鱼吓跑,是因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1、声音产生是由物体振动产生,通过介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声音的特点:不同材料决定音色不同;振幅决定响度;振动频率决定音频;振动频率决定音频,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6.长沙福元路大桥东入口采用了全封闭的隔音措施,如图所示,该设施长175m,高7m.由隔音板组成,能降噪20 分贝左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采用全封闭隔音表示声音是在声源处阻断噪音的传播
B.分贝是用来表示声音强弱等级的单位
C.隔音板能降低噪声的音调
D.隔音板隔音主要是利用了声音的直线传播
【答案】B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解:A、全封闭隔音措施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传播,并非在声源处(声源是产生噪声的地方,比如车辆),所以A错误;
B、分贝(dB)是用来表示声音强弱等级的单位,比如0dB 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声音,所以B正确;
C、隔音板是通过阻挡声音传播来减弱噪声的响度,而音调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隔音板不能改变噪声的频率,也就不能降低音调,所以C错误;
D、隔音板隔音主要是利用声音的反射、吸收等原理来减弱声音传播,不是利用声音的直线传播,声音是以声波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的,所以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1、噪声控制的途径,包括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这里属于在传播过程中采取措施(隔音板阻挡声音传播),体现对噪声控制途径的理解。
2、声音的响度相关单位,分贝用于量化声音的响度大小,是声学中衡量声音强弱的基本单位知识。
3、声音的特性,音调由频率决定,响度与振幅、距离及传播过程中的阻挡等有关,隔音板作用于响度,不影响音调,体现对音调、响度概念及影响因素的区分。
4、声音的传播方式,声音以声波形式传播,遇到障碍物会发生反射、吸收等现象,隔音板利用这些特性减弱噪声,涉及对声音传播和噪声控制原理的理解。
7.(2024八上·长沙期末)非洲草原上,一群大象停下脚步,在无声无息中一起改变了行进方向,关于这个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大象之间交流没有依靠振动 B.大象之间的交流不需要介质
C.大象通过次声波传递信息 D.大象依靠心灵感应传递信息
【答案】C
【知识点】超声波与次声波
【解析】【解答】ACD.大象之间利用声音交流,有物体振动,是靠次声波传递信息,故AD错误;C正确;
B.次声波属于声波,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故B错误。
故选C。
【分析】人不能听到次声波,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8.(2024八上·玉州期中)如图所示,我国贾湖遗址出土的鹤骨笛,已有八千多年的历史。打孔的鹤骨可以吹奏出音乐,按住不同的孔,吹奏的声音有不同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音量
【答案】B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解析】【解答】根据题意可知,按住不同的孔时,骨笛内空气柱的长度不同,则吹奏时空气柱振动的频率不同,因此吹奏的声音音调不同。
故选B。
【分析】声音的高低叫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
9.(2025八上·罗湖期末)编钟是我因春秋战国时期的打击乐器,现有四个大小不同的编钟,如图甲所示,其中有一编钟上有细微的裂痕,为了查找出这口编钟,用锤子分别敲击它们,将所产生的声波输入同一示波中时显示出对应的波形图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敲编钟c用力最大,编钟d有裂痕 B.敲编钟c用力最大,编钟b有裂痕
C.敲编钟a用力最大,编钟d有裂痕 D.敲编钟a用力最大,编钟b有裂痕
【答案】A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音色
【解析】【解答】若编钟上有细微的裂痕,音色会与其他编钟不同,其波形图也会与其他编钟的波形图不同,可知d有裂痕;敲击编钟时,用力越大,振幅越大,可知敲编钟c用力最大,A正确。
故选:A。
【分析】1.音色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2.响度跟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3.音调跟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越多,频率越高;偏离原位置越远,振幅越大。
10.(2024八上·山亭期中)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为防止噪声干扰,中考考场附近禁止鸣笛,表示“禁止鸣笛的标志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禁止鸣笛是通过喇叭和斜杠来表示,故A符合题意;
BCD.分别表示禁止行人通过,禁止吸烟,禁止停车,故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减弱噪音的途径有:声源处(摩托车装消声器)、传播中(建隔音墙 )、人耳处(戴耳罩)。
11.(2024八上·秦安月考)如图所示为科技小组制作的“火焰琴”。展示时,试管中金属丝和空气被加热,堵住或松开塑料管上不同的孔能发出不同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琴声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琴声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
C.琴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D.按压不同的孔可以改变音色
【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解析】【解答】A.“火焰琴”的琴声是由塑料管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琴声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
C.琴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故C正确;
D.按压不同的孔,空气柱长短不同,振动的频率不同,音调不同,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1、声音产生是由物体振动产生,通过介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声音的特点:不同材料决定音色不同;振幅决定响度;振动频率决定音频;振动频率决定音频,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12.(2023八上·深圳期中)如图所示,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在靠近居民区的路段设置的隔音蛟龙,是为了防止噪声产生
B.图乙,利用声呐系统探测海洋深度,是由于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其他声波
C.图丙,城市中的噪声监测装置,数字95.8后的单位应该是Hz
D.图丁,从上、下两个音叉振动的波形图中,可看出上面的音叉的音调高
【答案】D
【知识点】声速;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声音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A. 在靠近居民区的路段设置的隔音蛟龙,是为了 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A错误;
B.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与其他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相同,故B错误;
C.监测噪声设备上数字95.8后的单位应该是dB(分贝),故C错误;
D.相同时间内,上面物体振动的频率大于下面的频率,上面的音调比下面的音调高,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根据声音的产生、特点、减弱噪音的途径判识选项。
1、声音产生是由物体振动产生,通过介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声音的特点:不同材料决定音色不同;振幅决定响度;振动频率决定音频;振动频率决定音频,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3、减弱噪音的途径有:声源处(摩托车装消声器)、传播中(建隔音墙 )、人耳处(戴耳罩)。
13.(2023八上·自贡期中)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图乙中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时,音调越高
C.图丙中小白兔通过声音的音调判断出叫门的不是妈妈
D.图丁中捕鱼船通过声呐确定鱼群位置利用了声波传递能量
【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声与信息
【解析】【解答】A.图甲中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音调高低与频率有关,图乙中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时,频率越低,则音调越低,故B错误;
C.小白兔是通过音色判断出叫门的不是妈妈,故C错误;
D.捕鱼船通过声呐确定鱼群位置是利用超声波的反射来传递信息,从而可以确定鱼群的位置,不是传递能量,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频率高,音调高,频率低,音调低,不同材料的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14.(2019八上·高州月考)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的音调和响度相同 B.甲、丙的音调和音色相同
C.乙、丁的音调和音色相同 D.丙、丁的音色和响度相同
【答案】A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音色
【解析】【解答】A.根据图像,甲乙的频率相同,音调相同,振幅相同,声音的响度相同,A符合题意;
B.根据图像,甲和丙的频率不同,音调不同,B不符合题意;
C.乙丁的声波图形不同,说明声音的音色不同,C不符合题意;
D.丙图和丁图振幅不同,说明声音的响度不同,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在声波图像中,频率反应音调的高低,波形的起伏反应响度大小,声波图的形状反应音色的不同。
15.(2024八上·汨罗期中)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周杰伦作为音乐导师时,不需要看就知道选手正在弹奏哪个琴键,是利用音色判断的
B.美妙的钢琴声也能成为噪声
C.科学家通过次声可以监测火山爆发,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
D.超声波和普通的上课铃声,在常温下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一样的
【答案】A
【知识点】声速;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声与信息;噪声及来源
【解析】【解答】A.不同的琴键发声时振动的频率不同,音调不同,因此周杰伦作为音乐导师时,不需要看就知道选手正在弹奏哪个琴键,是利用音调判断的,故A错误;
B.从环境保护角度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音都是噪声,因此美妙的钢琴声也能成为噪声,故B正确;
C.科学家通过次声可以监测火山爆发,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故C正确;
D.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超声波和普通的上课铃声都属于声,在常温下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一样的,故D正确。
故选A。
【分析】(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与振动频率有关,音调越高,频率越高;
(2)从环境保护角度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音都是噪声;
(3)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4)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阅卷人 二、填空题
得分
16.(2025八上·英德期末)医务人员利用 波(选填“超声”或“次声”)震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音能传递 :当车辆距离障碍物太近时,倒车雷达会发出报警声,说明声音能传递 (后两空均选填“信息”或“能量”).
【答案】超声;能量;信息
【知识点】声与信息;声与能量
【解析】【解答】医务人员利用超声波震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当车辆距离障碍物太近时,倒车雷达会发出报警声,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
【分析】超声波既能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结合超声波的应用解答。
17.(2025八上·东莞期中)智能手机的“智慧语音”功能,只有该手机“听到”特定的人的声音才能实现对手机解锁,该系统主要是根据声音的 (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这一特征来工作的。手机中“抖音”APP是一款社交类的软件,它将正常录制的音频和视频以3倍的速度快速播放,此时声波的频率也为正常声音的3倍,则此时声音的音调比正常声音 (选填“高”或“低”)。我们通过手机播放的声音能学到很多知识说明声音能传递 。
【答案】音色;高;信息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声与信息
【解析】【解答】由题意可知,只有该手机“听到”特定的人的声音才能实现对手机解锁,该系统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这一特征来工作的;
将正常录制的音频和视频以3倍的速度快速播放,此时声波的频率也为正常声音的3倍,则此时声音的音调比正常声音高;
我们通过手机播放的声音能学到很多知识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
【分析】1.音色表示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不同发声体的音色不同。
2.音调与频率有关,频率越高,声音的音调越高。
3.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18.(2025八上·卢龙期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物体 越大,响度越大。
【答案】信息;振幅
【知识点】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声与信息
【解析】【解答】诗人根据听到的犬吠声,猜想有人回家,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重锤敲鼓,鼓面的振动幅度变大,响度越大。
【分析】1、声音产生是由物体振动产生,通过介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声音的特点:不同材料决定音色不同;振幅决定响度;振动频率决定音频;振动频率决定音频,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19.(2025八上·麦积期末)广场舞本是市民锻炼身体的一种运动方式。但是在道北什字,每晚跳广场舞的人们总把音响的音量调得很大,超出了保护听力的 dB以上。这种不文明、不和谐的行为严重影响了周围居民的生活及学生的学习,只能关上门窗减弱噪声的 (填声音的三特性之一),但效果微弱。为了能更有效控制噪声,应该拨打投诉电话等待有关部门在 控制噪声。
【答案】90;响度;声源处
【知识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声音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声音不能超过90dB,否则会损伤听力。关上门窗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传播,减弱了噪声的响度。为了能更有效控制噪声,应该拨打投诉电话等待有关部门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分析】1、声音的特点:不同材料决定音色不同;振幅决定响度;振动频率决定音频;振动频率决定音频,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2、减弱噪音的途径有:声源处(摩托车装消声器)、传播中(建隔音墙 )、人耳处(戴耳罩).
20.如图所示,当敲响音叉乙时,观察到与音叉甲接触的乒乓球将会 ,这一现象说明发声的物体在 ,也能说明声音可在空气中传播,还能说明声波能传递 .有些耳聋病人配有骨导式助听器就能听到声音的原理是 .
【答案】弹起;振动;能量;固体能够传播声音,且传音效果比空气好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人耳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解析】【解答】解:敲响音叉乙时,音叉乙振动发声,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到音叉甲,引起音叉甲振动,从而使与音叉甲接触的乒乓球弹起;乒乓球弹起是因为音叉振动,这一现象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因为只有音叉振动了,才会通过空气传递振动给音叉甲,进而让乒乓球弹起;音叉乙的振动通过空气传递给音叉甲,使音叉甲振动让乒乓球弹起,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因为音叉乙的能量通过声波传递给了音叉甲和乒乓球;骨导式助听器是利用固体(骨骼)能够传播声音,且固体传声效果比空气好的原理。耳聋病人的骨膜等结构可能有问题,但骨骼可以传导声音,将声音通过骨骼传递到听觉神经,从而听到声音。
故答案为:弹起;振动;能量;固体能够传播声音,且传音效果比空气好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且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这里通过乒乓球弹起的现象间接体现音叉的振动,运用了转换法(将不易观察的音叉振动转换为乒乓球的弹起),这是声学中探究声音产生和传播的常用方法。
2、声音产生的条件,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这是声学的基本原理,该实验通过转换法直观验证了这一原理。
3、声音的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这里体现了声音传递能量的特性,例如超声波清洗、超声波碎石等都是声音传递能量的应用。
4、声音的传播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声音传播的介质,且一般情况下,固体传声效果优于液体,液体优于气体,骨导式助听器利用了固体传声的特性来帮助听力障碍者听到声音。
21.(2023八上·高邮期中)如图所示,我市夷陵广场安装有噪声自动监测显示屏,显示屏上的分贝数值指的是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广场周边禁止汽车鸣笛是在 处减弱噪声。酒杯被震碎说明声能够传递 (选填“信息”或“能量”)。
【答案】响度;声源;能量
【知识点】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声与能量;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噪声的强弱是指声音的响度,噪声监测屏显示的是声音的响度,声音的响度的单位是分贝。
广场周边禁止汽车鸣笛,阻止声音的产生,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酒杯被震碎,利用声音做某事,声能够传递能量,使酒杯震碎。故第1空填:响度;第2空填:声源;第3空填:能量。
【分析】声音的大小指响度;阻止声音的产生,从声源处控制噪声;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22.(2024八上·无锡月考)《曹刿论战》中曹刿善于利用鼓声。鼓声是由于鼓面 产生的,鼓声震耳欲聋形容鼓声的 大(选填声音的特性);战场上常用“击鼓进军,鸣金收兵”作为命令,说明声可以传递 (选填“信息”或“能量”)。
【答案】振动;响度;信息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声与信息
【解析】【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鼓声是由于鼓面振动产生的。
(2)根据题意可知,鼓声震耳欲聋,说明敲鼓声的响度大。
(3)战场上常用“击鼓进军,鸣金收兵”作为命令,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分析】(1)根据声音产生的知识解答;
(2)声音的大小叫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大小有关;
(3)声音可以传递能量,也可以传递信息。
阅卷人 三、实验探究题
得分
23.(2024八上·恩平期中)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题图①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则两个音叉发出声音的频率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这实验能说明 可以传声,也能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填“信息”或“能量”)。
(2)如题图②所示,在真空是否传声的实验中,先让电铃发声并放入玻璃罩内,再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发现电铃的声音将逐渐 (填“变大”或“变小”),直到几乎“听不到”,由此得出声音不能在 传播。
(3)题图①实验采用的实验方法是 。
【答案】(1)相同;空气;能量
(2)变小;真空
(3)转换法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1)图①中,敲响右边的音叉时,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弹开小球,可知左边音叉振动发声,这是共鸣现象,共鸣现象发生的条件是频率相同,则两个音叉发声的频率相同;左侧音叉振动,是空气将右侧音叉振动的能量传向左侧,可知空气能传声,且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2)图②中,将发声电铃放入玻璃罩内,将玻璃罩内的空气抽出,罩内空气减少,传播声音的介质减少,电铃的声音逐渐变小,若将空气抽完,不能听到声音,得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图①中,利用小球被弹开,反映音叉振动,是转换法。
【分析】(1)发声体弹开小球,判断发声体在振动;共鸣发生的条件是发声体的频率相同;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将不易观察的现象利用便于观察的现象反映,是转换法。
24.(2024八上·广州期中)在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实验中:
(1)小明和小强在家中开展探究,他们准备通过测量人刚好听不到声音时人与声源的距离来进行比较,选用了手机铃声作为声源,手机铃声响度越大,人刚好听不到声音时与声源的距离将越 (填“大”或“小”)。在比较不同材料的隔声性能时手机铃声响度应 (填“随材料而改变”、“保持不变”或“根据实验情形而改变”);
(2)将材料填充到同一隔音容器后,测量人刚好听不到声音时人与声源的距离,得到如下表的实验数据:
材料 衣服 报纸 平装书 塑料袋 袜子
听不见声的实际距离/m 2.1 2.8 3.7 5.2 1.2
由此数据可知这些材料隔声性能最好的是 ;
【答案】(1)大;保持不变
(2)袜子
【知识点】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解析】【解答】(1)①根据题意可知,手机铃声响度越大,人刚好听不到声音时与声源的距离将越大。
②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可知,在比较不同材料的隔声性能时,只改变隔声物质的材料,应控制其他因素相同,因此手机铃声响度应保持不变。
(2)根据表格数据可知,隔音容器中填充袜子时,听不见声音的实际距离最短,说明隔声性能最好的是袜子。
【分析】(1)①声音在传播过程中能量不断损耗,声音的响度越大,则损耗时经过的距离越长;
②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解答;
(2)相同条件下,听不到声音时的距离越小,则隔声效果越好。
(1)[1]响度是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距离声源的远近、分散程度有关。手机铃声响度越大,人刚好听不到声音时与声源的距离将越大。
[2]在比较不同材料的隔声性能时应控制其他因素相同,改变隔声物质的材料,因此手机铃声响度应保持不变。
(2)听不见声的实际距离越小,材料的隔声性能越好,由表格中数据得,隔音容器中填充袜子时,听不见声音的实际距离最短,说明隔声性能最好的是袜子。
25.(2024八上·惠阳期中)小明在探究音调和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做了下列实验。
(1)如图所示,用硬纸片在钢锯齿上滑动,滑动速度越大,硬纸片振动的频率越 (选填“快”或“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选填“高”或“低”),这说明音调是由 决定的;
(2)如图所示、用一只手将锯条压在桌沿上,用另一只手轻拨锯条一端,听其响度;保持锯条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加大拨尺力度,这些为了说明响度与 有关。其中“保持锯条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是为了保持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不变。
【答案】快;高;频率;振幅;音调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解析】【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用硬纸片在钢锯齿上滑动,滑动速度越大,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说明音调由频率决定的。
(2)①根据题意可知,改变拨锯条的力度,力度越大,锯条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可以说明响度跟振幅有关。
②根据题意可知,实验过程中“保持锯条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是为了保持锯条振动的频率不变,则音调不变。
【分析】(1)声音的高低叫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
(2)①声音的大小叫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大小有关;
②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可知,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时,需要控制音调相同,据此解答。
26.(2024八上·南宁月考)(1)为探究声音的响度跟什么因素有关,将乒乓球用细线悬挂起来,并与音叉接触。如图甲实验中,敲击音叉,乒乓球会弹起,乒乓球的作用是 ,这种实验探究方法叫作 ;
(2)如图乙所示,木梳的梳齿左侧较稀疏、右侧较密集,用塑料片保持相同的力度和相同的速度从木梳的左侧滑到右侧,木梳的 (选填“左”或“右”)侧发出声音的 (选填“音调”或“响度”)高;
(3)用塑料片保持相同的力度和相同的速度划梳子过程,响度 (选填“相同”或“不同”),如下图所示的声波图像与该过程符合的是 (填字母)。
A.B.
C.D.
【答案】(1)放大音叉的振动;转换法
(2)右;音调
(3)相同;C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解析】【解答】解:(1)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音叉的振动幅度很小,不便于观察,乒乓球被弹起,乒乓球在实验中的作用是放大音叉的振动,这种把不便于观察的现象转换为便于观察的现象的实验方法叫转换法。
(2)木梳的梳齿左侧较稀疏、右侧较密集,用塑料片保持相同的力度和相同的速度从木梳的左侧滑到右侧,木梳右侧振动的频率高,发出声音的音调高。
(3)用塑料片保持相同的力度和相同的速度划梳子过程,振动幅度不变,则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变。
木梳的梳齿左侧较稀疏、右侧较密集,用塑料片保持相同的力度和相同的速度从木梳的左侧滑到右侧,木梳右侧振动的频率高,发出声音的音调高,左侧振动的频率低,音调低,振幅不变,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故答案为:(1)放大音叉的振动;转换法;(2)右;音调;(3)相同;C。
【分析】(1)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音调与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响度与振动幅度、距声源的远近有关,振动幅度越大、距声源越近,响度越大。
(1)[1][2]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音叉的振动幅度很小,不便于观察,乒乓球被弹起,乒乓球在实验中的作用是放大音叉的振动,这种把不便于观察的现象转换为便于观察的现象的实验方法叫转换法。
(2)[1][2]木梳的梳齿左侧较稀疏、右侧较密集,用塑料片保持相同的力度和相同的速度从木梳的左侧滑到右侧,木梳右侧振动的频率高,发出声音的音调高。
(3)[1]用塑料片保持相同的力度和相同的速度划梳子过程,振动幅度不变,则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变。
[2]木梳的梳齿左侧较稀疏、右侧较密集,用塑料片保持相同的力度和相同的速度从木梳的左侧滑到右侧,木梳右侧振动的频率高,发出声音的音调高,左侧振动的频率低,音调低,振幅不变,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7.(2024八上·鄱阳期中)小聪爸爸新买了一辆新能源汽车,小聪发现爸爸特意给车的引擎盖加装了一块隔音板,他很好奇物体隔音的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于是他进行实验探究,以下是他的探究过程。
提出问题:物体的隔音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
猜想:
猜想一:可能跟材料的种类有关;
猜想二:可能跟材料的厚度有关。
设计实验:
(1)Ⅰ.如果甲所示,小聪利用手机先录制好一段声音作为噪声源,将手机放置在一敞口的木盒内。如图乙所示,用不同的材料盖住木盒,在 (选填“相同”或“不同”)的距离处用分贝仪测量,记录数据在表一中;
表一:
厚度相同的材料 无材料 棉布 纸巾 纸浆板
分贝仪接收到噪声的______ 104dB 102dB 96dB 92dB
Ⅱ.选用纸巾进行实验,改变纸巾的张数,用Ⅰ中的实验装置,测出数据记录在表二中。
表二:
餐巾纸厚度
餐巾纸 0片 2片 4片 6片
分贝仪接收到噪声的______ 104dB 100dB 97dB 95dB
实验分析:
(2)表格一和表格二中空白处应填 。
(3)实验中采用了 (选填“控制变量法”或“实验推理法”)的物理研究方法。
(4)由表格一可得出,不同的材料隔音性能是 (选填“相同”或“不同”)的。
(5)由表格二可得出,同一材料越厚,其隔音性能越 (选填“好”或“差”)。
(6)生活中隔音材料的应用很广泛,使用隔音材料是在 减弱噪声。
(7)影响物体隔音性能的因素有很多,生活中利用双层玻璃来隔音,把双层玻璃中间抽成真空,这样噪声大大减少了,是因为 。
【答案】(1)相同
(2)响度
(3)控制变量法
(4)不同
(5)好
(6)传播过程中
(7)真空不能传声
【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隔音的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时,
(1)实验时,通过一定距离时声音的大小反应隔声效果,要控制声源到分贝仪的距离相同。
(2)实验中,通过声音的响度大小来反映隔音效果,表格一和表格二中应填:响度。
(3)探究隔音效果跟材料种类、材料的厚度等关系时,控制其他因素一定,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
(4)根据表一数据,同等情况下,分贝仪显示噪声的响度不同,即不同的材料隔音性能是不同的。
(5)根据表二数据,当材料种类相同时,材料越厚,分贝仪显示的响度越弱,则隔音性能越好。
(6)生活中,使用隔音材料,阻断声音的传播,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的。
(7)窗户的双层玻璃,中间抽成真空,而真空不能传声,声音将不能传入室内,可减少噪声污染。
【分析】(1)探究隔声效果的实验中,分贝仪到声源的距离保持相同;
(2)通过分贝仪显示的响度大小,反应不同物体的隔声效果;
(3)探究不同条件对隔声效果的影响时,要利用控制变量法;
(4)声音的响度相同,到仪器的距离相同时,声音响度越小,隔声效果越好;
(5)相同材料,厚度不同时,可以探究隔声效果和物体的厚度的关系;
(6)阻断噪声的传播,是在传播途径处控制噪声;
(7)双层玻璃的中间是真空的,真空不能传声,可以阻断声音的传播。
(1)探究物体隔音的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时,需要控制距离声源到分贝仪的距离相同。
(2)实验中通过声音的响度大小来反映隔音效果的强弱,所以表格一和表格二中空白处应填:响度。
(3)探究的是隔音效果可能跟材料的种类、材料的厚度有关。对多变量的探究,要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
(4)根据表格中一的数据可知,同等情况下,分贝仪接收到噪声的响度不同,即不同的材料隔音性能是不同的。
(5)由表格二的数据可知,当材料种类相同时,材料越厚,分贝仪接收到噪声的响度越弱,其隔音性能越好。
(6)生活中隔音材料的应用很广泛,使用隔音材料是在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的传播。
(7)窗户采用双层玻璃,双层玻璃中间抽成真空,这样声音在通过窗户传播时,由于玻璃间是真空的,而真空不能传声,声音将不能传入室内,从而起到减少噪声污染的作用。
阅卷人 四、计算题
得分
28.(2024八上·恩平期中)用声呐系统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 6s后收到波的回声,如果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平均速度为1500m/s。求:
(1)声音传播的路程有多少m
(2)此处海水深度是多少m
【答案】(1)解:根据声速和接收到回声的时间,计算路程:
s=vt=1500m/s×6s=9000m
(2)解:回声通过的路程是海底深度的2倍,则海底深度:
【知识点】回声测距离的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s=vt,计算声音通过的路程;
(2)结合回声,计算距离。
29.(2023八上·重庆市期中)一辆汽车以15m/s的恒定速度正对山崖行驶,鸣笛后2s听到回声。(已知笛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求:
(1)笛声2s通过的路程;
(2)鸣笛处到山崖的距离;
(3)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到山崖的距离。
【答案】解:(1)笛声2s通过的路程s声=v声t=340m/s×2s=680m;
(2)汽车2s通过的路程s车=v车t=15m/s×2s=30m;设司机鸣笛时汽车到山崖的距离为s,则2s=s声+s车即
;
(3)司机听到回声车距山崖的距离s2=s1-s车=355m-30m=325m。
答:(1)笛声2s通过的路程是680m;
(2)鸣笛处到山崖的距离为355m;
(3)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到山崖的距离是325m。
【知识点】声速;回声测距离的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s声=v声t计算笛声2s通过的路程;
(2)汽车2s通过的路程s车=v车t;设司机鸣笛时汽车到山崖的距离为s,根据回声的特点可列2s=s声+s车;
(3)司机听到回声车距山崖的距离s2=s1-s车。
30.(2024八上·荔湾期中)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正对山崖以72km/h的速度匀速直线行驶,汽车A处鸣笛,2.5s后汽车行驶到B处时司机刚好听到山崖对鸣笛的回声,(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取340m/s)。求:
(1)求AB间的距离;
(2)求B处离山崖的距离。
【答案】(1)解:汽车的速度:=72km/h=20m/s,
汽车行驶的路程:
s==20m/s×2.5s=50m
(2)解:鸣笛声传播的距离
=340m/s×2.5s=850m
由题意可知,声音和汽车行驶的路程之差是B处离山崖的距离的2倍,设B处离山崖的距离为,即
=850m-50m
则B处离山崖的距离=400m
【知识点】回声测距离的应用
【解析】【分析】(1)已知汽车速度和行驶时间求路程,可利用s=求解。
(2)利用求出声音传播距离,根据声音和汽车行驶的路程之差是B处离山崖的距离的2倍,可求B处离山崖的距离。
(1)汽车的速度
v车=72km/h=20m/s
汽车行驶的路程
s=v车t=20m/s×2.5s=50m
(2)鸣笛声传播的距离
s声=v声t=340m/s×2.5s=850m
由题意可知,声音和汽车行驶的路程之差是B处离山崖的距离的2倍,即
2s2=s声-s车=850m-50m
s2=400m
31.(2024八上·吉林月考)为了探测海底山脉分布,某南海科考探测船利用回声探测仪探测科考,探测船从某港口出发前往90km处的某海域科考探测,经过2.5h到达该海域(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
(1)求探测船行驶的平均速度;
(2)探测船在海面上向海底发出声波,经过4s后收到回波,求此处海水的深度。
【答案】(1)解:已知探测船行驶的路程s=90km,时间t=2.5h,根据速度公式 ,可以计算出探测船行驶的平均速度
(2)解:声波从海面传到海底的时间为
此处海水的深度为
【知识点】声速
【解析】【分析】(1)根据,计算速度;
(2)根据听到回声的时间,根据s=vt,计算距离。
(1)已知探测船行驶的路程s=90km,时间t=2.5h,根据速度公式 ,可以计算出探测船行驶的平均速度
(2)声波从海面传到海底的时间为
此处海水的深度为
32.(2024八上·丰城月考)一辆小汽车沿隧道向前匀速直线行驶,在距隧道口山崖740m处鸣笛,司机经4s听到隧道口处山崖反射的回声,已知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求:
(1)听到回声时声音通过的路程。
(2)听到回声时汽车通过的路程。
(3)汽车的行驶速度。
【答案】(1)解:4s内声音传播的距离为。
(2)解:声音传播的距离与汽车行驶距离之和等于鸣笛处到山崖距离的2倍,故听到回声时汽车通过的路程为
。
(3)解: 汽车的行驶速度为。
【知识点】声速
【解析】【分析】(1) 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 ,根据速度公式计算4s内声音传播的距离。
(2)声音传播的距离与汽车行驶距离之和等于鸣笛处到山崖距离的2倍,故听到回声时汽车通过的路程为。
(3)据(2)可知汽车的行驶距离,行驶时间为s,根据速度公式计算汽车的行驶速度。
(1)4s内声音传播的距离为
(2)声音传播的距离与汽车行驶距离之和等于鸣笛处到山崖距离的2倍,故听到回声时汽车通过的路程为
(3)汽车的行驶速度为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2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