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2025年秋-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单元测试-第二单元《声音与环境》基础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2025年秋-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单元测试-第二单元《声音与环境》基础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8-30 11:20:03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5年秋-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单元测试-第二单元《声音与环境》基础卷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评分
阅卷人 一、选择题
得分
1.(2020八上·长春月考)疫情期间,同学们在家看本校的网络授课,如果不看电视画面,仅凭声音就知道是哪位老师讲话,判断的依据是声音的(  )
A.响度 B.音色 C.音调 D.频率
2.(2022八上·东莞期末)下列声现象中,能说明声音传递能量的是(  )
A.烛焰晃动
B.真空罩中的闹钟
C.蝙蝠回声定位
D.倒车雷达
3.(2025八上·长春期末)2024年10月11日,某老年大学主办的“礼颂盛世,共谱华章”欢度国庆文艺演出活动隆重举行。演出活动进行时,现场不断响起雷鸣般的掌声。“雷鸣般”是指声音的(  )
A.音调高 B.音色美 C.响度大 D.传播速度快
4.(2025八上·武威期末)地震预警系统监测到地震产生的地震波,并向广大民众发出了预警信息。地震预警系统监测到的地震波是(  )
A.超声波 B.次声波 C.电磁波 D.引力波
5.(2024八上·苏州月考)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和发展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如城区汽车禁鸣、主干道路面铺设沥青、住宅区道路两旁安装隔音板等。这些措施的共同点是(  )
A.绿化居住环境 B.缓解“热岛效应”
C.减少大气污染 D.降低噪声污染
6.(2025八上·福田期末)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震耳欲聋”说的是音调
B.“隔墙有耳”说明真空能传声
C.装消音器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超声波击碎结石,声波能传递能量
7.(2025八上·韶关期末)下列控制噪声的措施与解释对应正确的是
  控制噪声的措施 解释
A 练琴时关闭门窗 防止噪声产生
B 住宅区或学校路段禁止鸣笛 阻断噪声传播
C 机场跑道工作人员戴防噪声耳罩 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D 医院楼道上常见的“禁止大声喧哗” 阻断噪声传播
A.练琴时关闭门窗;防止噪声产生
B.住宅区或学校路段禁止鸣笛;阻断噪声传播
C.机场跑道工作人员戴防噪声耳罩;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D.医院楼道上常见的“禁止大声喧哗;阻断噪声传播
8.(2025八上·饶平期末)央视《国家宝藏》节目中的贾湖骨笛是以鹤类鸟的翅膀骨头制成的,它是世界上最早的可吹奏的乐器(如题2图),比古埃及出现的笛子要早2000年。关于骨笛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力吹奏能改变笛声的音色
B.吹奏的笛声是由笛骨振动发出的
C.吹奏的笛声一定属于噪声
D.按住不同的笛孔发出声音的音调会不同
9.(2025八上·金平期末)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人的声音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B.图乙:用相同的力敲击水瓶能发出音调不同的声音
C.图丙:蝙蝠利用次声波确定目标的位置
D.图丁: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的
10.(2023八上·蒙城月考)如图所示,相同的水下录音装置A、B录下在海里同一位置的鲸发出的同一段声音。A录到的有高、低音,B录到的只有低音,由此可以推测:在海洋中传播较远距离的声音是(  )
A.频率较低的 B.音调较高的 C.能量较小的 D.响度较小的
11.(2024八上·阜宁月考)下列对声现象中四个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图甲中,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乒乓球被弹开,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B.图乙中,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罩内的铃声减小,说明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图丙中,把耳朵贴在桌面上,轻敲桌子,听到敲击声,说明声音只能在固体中传播
D.图丁中,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用相同的力敲击它们,从左到右音调越来越高
12.(2023八上·沭阳月考)有一种电动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动牙刷发出的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B.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到
D.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13.(2025八上·顺义期末)如图所示实例中,属于防治噪声措施的是(  )
A.设立环境噪声检测仪
B.机场周边安装超声驱鸟器
C.球场外围安装围栏网
D.航母引导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
14.(2025八上·越秀期末)表是人对不同强度的声音的感觉,在学校附近,常常会有禁止鸣喇叭标志,如图所示:在马路旁也会安装噪声监测仪,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人对不同强度的声音的感觉
声音的来源 声音强弱的等级/dB 主观感觉
球磨机工作 120 感到疼痛
汽车鸣笛 100 很吵
一般车辆行驶 80 较吵
图书馆阅览室翻书 40 安静
风吹落叶沙沙声 10 极静
A.图中的标志是指在学校附近需降低噪声的音调
B.图中以分贝为单位来表示人耳感知声音强弱的等级
C.图中显示的“83dB”,是指一个物体在1s内振动83次
D.卧室声音强弱的等级保持为120dB, 人也可以保证高质量睡眠
15.(2025八上·潮州期中)市场上有一种变声器,它可以将男声变成女声。某段声音变化前后的波形图如图所示,其中变声前是A段,变声后是B段,则该变声器的原理是使声音的
A.音调变高,响度变大 B.音调变高,响度变小
C.音调变低,响度变大 D.音调变低,响度变小
阅卷人 二、填空题
得分
16.(2025八上·饶平期末)图甲是某街道上的噪声监测装置的显示屏,该装置显示了噪声的   (填声音的特性),图乙中   (选填"A"或"B")可以反映这种声音的波形;图丙是马路上常见的控制噪声的标志,该措施是从   减弱噪声的。
17.(2025八上·金平期末)图甲所示的波形图显示的声音中,响度最大的是   ,音调最低的是   ;分别向图乙所示的试管中吹气,其中   试管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均选填“A”B”或“C”).
18.(2024八上·船营月考)如图所示,小张同学学习了声音的知识后,废物利用,将7根长度不同、粗细相同的大吸管底部封口,并成一排做成一个“吸管琴”。当用嘴对吸管口吹气时,发声体是吸管内的   ,声音的音调从左至右逐渐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19.(2024八上·长沙期末)长沙花鼓戏是湖南传统戏剧,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花鼓戏表演时以大筒、唢呐、锣、鼓等为主要伴奏乐器。大筒是一种形似二胡的拉弦乐器,演奏时按压大筒弦的不同位置。通过改变弦的发声长度来改变声音的   ;几种乐器相互配合,奏出和谐的乐曲,我们通过    可以辨别它们的声音。
20.(2025八上·潮州期中)一只蝴蝶1min内振翅360次,它振翅的频率为    Hz,该频率是在下面表格中   的听觉范围内。人类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这种声音。
类别 大象 狗 人类 海豚 蝙蝠
听觉频率范围/Hz 1~20000 15~50000 20~20000 150~150000 1000~120000
21.(2021八上·孝感月考)“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这一诗句中,人的脚步声引起狗叫,说明声音能传递   ;狗的叫声是通过   传到人耳中的;人是根据声音的   这一特性辨别出狗的叫声。
22.(2024八上·恩平期中)用古琴弹奏名曲《高山流水》时,琴声是由琴弦的   产生,经   传播到听者耳中,演奏者用同样力度不断拨动不同粗细的琴弦,琴弦发出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音色”)改变。
阅卷人 三、实验探究题
得分
23.(2024八上·高州月考)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甲所示,用细线拴着硬泡沫塑料小球,悬挂在铁架台上,用橡皮锤轻轻敲击音叉,音叉发声,泡沫小球弹起一个较小的角度;再用橡皮锤用力敲击音叉,音叉发声的响度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可看到泡沫小球弹起一个   (选填“较大”或“较小”)的角度,这个实验说明声音的响度与   有关;
(2)如图乙所示,用小锤去敲打右边的音叉,左边的音叉也能发声,并把泡沫小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   ;若在月球上做这个实验,右边的音叉   (选填“会”或“不会”)发声,左边的音叉   (选填“会”或“不会”)发声,对左边音叉作出这样判断的依据是   。
24.(2024八上·丹巴期中)在物理实验活动中,创新实验小组的同学利用日常学习中的塑料尺进行了探究活动。
(1)如图甲所示,用手掌将塑料尺的一端压在桌面上,用手拨动塑料尺伸出桌面的一端进行相关探究,本实验所研究的声源是   (填“塑料尺”或“桌面”);
(2)先用较小的力轻拨塑料尺,再用较大的力重拨塑料尺。分析比较两次实验现象可探究声音的   与声源振动的   有关;
(3)拨动塑料尺的力不变,使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由短变长,用仪器测得两次实验声音分别为和;可见随着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变长,观察到直尺的振动   (填“变快”“变慢”或“不变”),发出声音的   变低;
(4)拨塑料尺的力不变,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在塑料尺右端开小孔,开孔前后两次发声的波形图象如图乙、丙所示。可见结构的不同,会导致发出声音的   改变。
25.(2024八上·南昌月考)如图所示,小丽与小刚选用以上琴弦和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轻声通话,这表明声音可以在   中传播。
(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同样的响度说话,如果用细铜金属丝连接,则比尼龙琴弦连接时听到的声音要大些。根据这一实验现象,我们可以提出一个探究题:   。
(3)如果使用“土电话”时,另一位同学用手捏住琴弦的某一部分,则听的那一位同学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对方的说话声。
26.在学习演奏小提琴的过程中,小安和小康两位同学发现弦乐器的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他们决定对这种现象进行探究,经讨论后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四: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
为了验证以上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一些不同规格的琴弦,如表:
编号 琴弦的材料 琴弦的长度/cm 琴弦的横截面积/mm2 琴弦的松紧程度
1 钢 20 0.3. 紧
2 钢   0.5 紧
3 钢 40 0.5 紧
4 尼龙绳 30 0.5 紧
5 尼龙绳 40 0.5 紧
6 尼龙绳 40 0.5 松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   这两根琴弦进行实验;为了验证猜想四,应选用   这两根琴弦进行实验。(均填编号)
(2)小康同学选用3、4两根琴弦来进行实验,想验证猜想二,你认为他的做法是   (填“正确”或“错误”)的,原因是   。
(3)小安同学选用编号为1、2的琴弦进行实验验证了猜想三,则表中缺少的数据应为   cm。
(4)在上述探究实验过程中,总要控制某些因素不变,改变另外一个因素,进而寻找出研究的问题与另外一个因素的关系,这种研究方法叫作   。
(5)通过实验,他们归纳出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琴弦长度越短,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在此结论的基础上,他们又做了其他尝试:相同的四个玻璃瓶中装有不等量的水,如图1所示,用一根钢棒敲击四个玻璃瓶发出的声音音调最低的是玻璃瓶   (填“甲”“乙”“丙”或“丁”)。
(6)在某课外活动中,几位同学也在做这个实验。如图2,他们从左至右依次用嘴吹了三个水瓶瓶口,发现音调逐渐变低,请分别用直线画出图2中另外两个瓶子中水位线的大致位置   。
27.(2024八上·惠来月考)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1) 如图①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   ,它说明了声音是由   产生的。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   ;
(2) 如图②所示,为了验证(1) 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
(3)如图③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   可以传声,在月球上   (选填“能”或“不能”) 看到塑料球弹起;
(4) 如图④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所听到的铃声将会逐渐变小,并由此推理可知:如果玻璃罩内抽成真空后,就听不到闹钟响铃的声音了,最后得出结论:真空   (选填“能”或“不能”) 传声。
阅卷人 四、计算题
得分
28.(2024八上·蒸湘月考)一列火车长,以的速度通过的隧道,求:
(1)火车全部通过隧道用的时间是多少?
(2)这列火车全部在隧道中行驶的时间是多少?
(3)火车在进入隧道前鸣笛,经过后听到回声,鸣笛时火车离隧道口的距离为多少?(已知)
29.(2024八上·永修月考)在空气中,人们发出的声音至少要经过0.1s回到耳边才能将回声与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距离人刚好17m,那么此时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多少?
30.(2023八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月考)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用超声波测位仪竖直向海底发射超声波,经过4s收到海底返回的声波,求该处海深是多少?
31.(2024八上·清新期末) 端午节期间,小能到山区爬山,他向着远处的山崖大喊一声,约2s后听到回声,他距山崖大约多少m?(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 m/s)
32.(2024八上·海珠期中)如图,汽车利用倒车雷达发射声波,经过0.02s后收到回波。如果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汽车此时离障碍物多远?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音色
【解析】【解答】音色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我们能区分两人的声音是因为她们歌声具有不同的音色。
故答案为:B。
【分析】不同声音有不同的品质与特色,即音色不同,可以通过音色来辨别声音。
2.【答案】A
【知识点】声与能量
【解析】【解答】A.声音可传递信息和能量。发声的扬声器使烛焰晃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A符合题意;
B.当空气被不断抽出后,铃声逐渐减弱,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B不符合题意;
C.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超声波,这些声波碰到墙壁或昆虫时会反射来,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蝙蝠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蝙蝠采用的方法叫回声定位,故蝙蝠回声定位是利用声传递信息,C不符合题意;
D.倒车雷达是超声波回声定位的原理来工作的,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通过剩余得知某事,是声音传递信息;通过声音做某事,是声音传递能量。
3.【答案】C
【知识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解析】【解答】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雷鸣般”描述的是声音的大小程度,而不是声音的高低,声音的大小叫响度,故C符合题意,ABD不合题意。
故选C。
【分析】了解声音的三个特性,即音调、响度、音色。并对生活中对声音的描述有一个清晰的识记,如男高音、女中音、声音尖锐或低沉指的是音调,嗓门大、震耳欲聋指的是响度。
4.【答案】B
【知识点】超声波与次声波
【解析】【解答】地质灾害发生时会发生次声波,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分析】人耳只能听到20Hz到20000Hz之间的声音,低于20HZ的声音为次声波,超过20000Hz的声音为超声波。
5.【答案】D
【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城区禁鸣,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道路面铺设沥青、住宅区道路两旁安装隔音板,都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其共同目标是降低噪声污染。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减弱噪声的方法有:在声源处阻止声音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6.【答案】D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声与能量;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A.“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响度大,故A错误;
B.“隔墙有耳”说明固体可以传声,故B错误;
C.摩托车安装消声器即是在声源处减弱,故C错误;
D.利用超声波可击碎人体内“结石”,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A.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响度的大小和振幅有关。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C.减弱噪声的方法:从声源处减弱,从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从人耳处减弱;
D.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7.【答案】C
【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A、练琴时关闭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属于阻断噪声传播,故A错误。
B、住宅区或学校路段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属于防止噪声产生,故B错误。
C、机场跑道工作人员戴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C正确。
D、医院楼道上常见的“禁止大声喧哗,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属于防止噪声产生。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控制噪声有三种途径:阻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和防止噪声进入耳朵。从声源处进行控制噪声,对噪声源进行改造或者隔音,比如使用无噪音设备,禁止鸣笛等;切断噪声的传播途径,在传播途径上进行隔声或者吸声,例如安装隔音板、种植树木形成屏。
8.【答案】D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噪声及来源
【解析】【解答】AB、吹骨笛时,笛中的空气振动发声,用力吹时,空气柱幅度大,声音的响度变大,故AB错误;
C、噪声是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工作的声音,吹奏的笛声不一定是噪声,C错误;
D、吹笛时,按住不同的笛孔,振动部分空气柱的长度改变,发出声音的音调改变,D正确。
故选D。
【分析】吹奏乐器时,是空气振动发声,发声体振幅越大, 响度越大,发声体的频率高,音调高。
9.【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超声波与次声波;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A、人发声时声带在振动,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A错误;
B、图乙中,瓶中水量不同,敲击时,振动频率不同,音调和振动的频率有关,用相同的力敲击水瓶,声音的音调不同,B正确;
C、图丙中,蝙蝠能够发出和听到超声波,利用的是超声波确定目标,C错误;
D、图丁中,禁止鸣笛时,阻止了声音的产生,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D错误。
故选B。
【分析】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音调的高低和频率有关;蝙蝠利用超声波确定目标;阻止声音产生,是从声源处控制噪声。
10.【答案】A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解析】【解答】音调与频率的关系:音调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频率高则音调高,频率低则音调低。结合装置与记录分析:A 距离鲸近,录到高、低音(包含高频、低频声音);B距离鲸远,只录到低音(低频声音)。这表明低频声音(频率较低的声音)在海洋中传播时,能传播更远距离,高频声音在传播中可能衰减更快,无法传播到B所在位置。所以在海洋中传播较远距离的声音是频率较低的,答案选 A。 故答案为:A。
【分析】1、音调与频率: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频率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这是声学中关于声音特性的基础知识点,用于区分不同音调声音的本质原因。
2、声音的传播衰减: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因介质的吸收、散射等因素发生衰减。一般来说,高频声音比低频声音更容易衰减,所以低频声音能够传播更远的距离,该知识点体现了声音传播的特性以及不同频率声音在传播中的差异。
11.【答案】D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解析】【解答】A.图甲中,正在发声的音叉把乒乓球被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图乙中,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罩内的铃声减小,说明声音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
C.图丙中,把耳朵贴在桌面上,轻敲桌子,听到敲击声,说明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故C错误;
D.图丁中,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从左到右水的量逐渐减少,用相同的力敲击它们,水和瓶子振动频率逐渐变大,音调越来越高,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1、声音产生是由物体振动产生,通过介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声音的特点:不同材料决定音色不同;振幅决定响度;振动频率决定音频;振动频率决定音频,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12.【答案】D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声与能量
【解析】【解答】A.超声波可以在空气中传播,故A错误;
B.超声波、次声波都是由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故B错误;
C.超声波指超过了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所以听不到,故C错误;
D.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利用声波传递能量,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1、声音产生是由物体振动产生,通过介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声音的特点:不同材料决定音色不同;振幅决定响度;振动频率决定音频;振动频率决定音频,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3、声音能传递信息的实例:利用声呐(超声波)测海深、利用雷达定位、利用B超探测婴儿信息.
13.【答案】D
【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A.噪声检测仪,可以检测噪声的强弱,不能防治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
B.机场安装超声驱鸟器,可驱逐鸟类,保证飞机起飞安全,不能防治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
C.球场外围安装围栏网,防止球跑到围栏网外面,不能防治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
D.航母引导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可在人耳处防治噪声,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阻止声音的产生,防止噪声传播,防止声音进入人耳,都可以防止噪声对人的危害。
14.【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A、图中,是禁止鸣笛标志,阻止声音的产生,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减小响度,A错误;
B、分贝是声音强弱等级的单位,表示人耳感知声音强弱的等级,B正确;
C、图中“83dB”,是声音的大小等级数值,1s振动的次数是频率,C错误;
D、声音强弱的等级为120dB时, 人的听觉神经疼痛,不能睡眠,D错误。
故选B。
【分析】阻止声音的产生,是从声源处控制噪声;超过70dB的声音对人有影响;声音的大小指响度。
15.【答案】A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解析】【解答】据图可知,声音的振动频率变强,声音的振幅变大,所以音调变高,响度变大,A正确,BCD错误。
综上选A。
【分析】声音的特点:不同材料决定音色不同;振幅决定响度;振动频率决定音频;振动频率决定音频,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16.【答案】响度;B;声源处
【知识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噪声监测仪在声音较大时,数值变大,则显示了声音的响度;街道上的声音为噪声,声波图像杂乱无章,图乙中B是噪声的图像;图丙中,是禁止鸣笛标志,阻止了声音的产生,从声源处控制噪声。
【分析】声音的大小指响度;噪声图像杂乱无章;阻止声音的产生,是从声源处控制噪声。
17.【答案】B;A;A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解析】【解答】声音的响度和振幅有关,音调的高低和振动的频率有关,图甲中,B波形图振幅最大,则响度最大;A的波形图的振动次数最少,频率最低,音调最低;
图乙中,向试管中吹气,试管中空气振动发声,A试管中水最多,空气最少,振动的频率最高,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
【分析】声音的响度和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声音的音调和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18.【答案】空气柱;降低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解析】【解答】一切声音都是声源振动产生的,吹吸管时,发声体是吸管内空气柱振动而产生的。
声源振动频率越快,音调越高,左端空气柱短,振动频率快,音调高,右端空气柱长,振动频率慢,音调低,故声音的音调从左至右逐渐降低。故第1空填:空气柱;第2空填:降低。
【分析】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吹气时,空气柱振动发声;发声体长度越长,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19.【答案】音调;音色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解析】【解答】(1)演奏时按压大筒弦的不同位置, 弦的发声长度发生改变, 弦振动的快慢发生变化,故可改变声音的音调。
(2)不同发声体的音色一般不同,通过音色可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
故答案为:音调;音色。
【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20.【答案】6;大象;不能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解析】【解答】据题可知,蝴蝶振动频率为6Hz,在大象的听觉范围内,在人类听觉范围之外,所以人类不能听到这种声音。
综上 第1空、 6; 第2空、大象; 第3空、不能。
【分析】人耳只能听到20Hz到20000Hz之间的声音,低于20HZ的声音为次声波,超过20000Hz的声音为超声波,声音振动频率为1s振动的次数。
21.【答案】信息;空气;音色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声与信息
【解析】【解答】人的脚步声引起狗叫,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狗的叫声是通过空气传到人耳中;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辨别出狗的叫声。
【分析】声音能传递信息;声音是通过介质来传播的;声音的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决定的。
22.【答案】振动;空气;音调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解析】【解答】物体振动产生声音,琴声是琴弦的振动产生的,通过空气传播到人耳中;用相同力度拨动粗细不同的琴弦,琴弦振动的频率不同,声音的音调不同。
【分析】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人听到声音,是空气传播的;发声体的频率改变,音调改变。
23.【答案】(1)变大;较大;振幅
(2)空气能传声;会;不会;真空不能传声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解析】【解答】(1) 第1空,第2空,第3空,用力敲击音叉,音叉振动幅度增大,响度变大,泡沫小球弹起角度变大,说明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
(2) 第1空,用小锤敲打右边的音叉,右边音叉振动发声,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到左边音叉,引起左边音叉振动,将泡沫小球弹起 。这一现象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同时也能说明空气可以传播声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
第2空,在月球上,右边的音叉被小锤敲打时,自身会振动,振动就会发声,与周围环境是否为真空无关。所以在月球上右边的音叉会发声。
第3空,左边音叉发声的前提是接收到右边音叉传递的振动能量,而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如空气 )。月球上没有空气,是真空环境,声音无法在真空中传播,右边音叉的振动无法传递到左边音叉,因此左边的音叉不会发声。
第4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是真空环境,缺乏声音传播的介质,右边音叉的振动无法传递到左边音叉,所以左边音叉不会发声,即判断依据为月球上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 。
故答案为:变大;变大;振幅;(2) 或空气可以传声;会;不会;真空不能传声。
【分析】(1)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在此实验过程中把声音的响度转化为小球弹开的角度。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1)[1][2][3]当轻轻敲击音叉使它振动发出较小的声音后,振动的音叉接触小球会把小球弹起较小的角度;当用力敲击音叉发出较响的声音,音叉振动剧烈,音叉发声的响度变大,接触小球会把小球弹起较大的角度;这说明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
(2)[1]由题干知道: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的音叉响,且悬挂在线上的紧靠在左边音叉的泡沫小球会弹起,这是因为右边音叉振动产生的声音由空气传播到左边的音叉,引起左边音叉的振动而发出声音;说明空气能传声以及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2][3][4]在月球上做这个实验,右边的音叉会发声,小球不会弹起,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右边音叉产生的声音不会传递到左边的音叉,所以,左边的音叉不会发声。
24.【答案】(1)塑料尺
(2)响度;振幅
(3)变慢;音调
(4)音色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音色
【解析】【解答】(1)拨动塑料尺时,是塑料尺在振动发声,所以本实验研究的声源是塑料尺;
(2)用不同大小的力拨塑料尺,力小的时候塑料尺振动幅度(振幅)小,发出声音的响度小;力大的时候塑料尺振动幅度(振幅)大,发出声音的响度大,所以分析这两次实验现象,可探究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振幅有关;
(3)拨动塑料尺的力不变,塑料尺伸出桌面长度变长,尺子振动会变慢(因为越长越难振动);而声音的音调与振动频率有关,振动变慢意味着频率降低,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调变低;
(4)在塑料尺右端开小孔,改变了塑料尺的结构,发声的波形图象(乙、丙 )不同。而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与发声体的结构、材料等有关,所以结构不同会导致发出声音的音色改变。
故答案为:(1)塑料尺(2)响度;振幅(3)变慢;音调(4)音色。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的物体就是声源。本题中塑料尺振动发声,所以塑料尺是声源,体现“振动产生声音”这一基础规律。
2、响度指声音的强弱,由声源的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实验中通过改变拨塑料尺的力,改变塑料尺振动的振幅,进而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强化“响度由振幅决定”的认知。
3、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声源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4、塑料尺伸出桌面长度变化,会改变振动频率(伸出越长,振动越慢,频率越低),从而改变音调,体现“音调由频率决定”的规律,帮助理解生活中如琴弦长短影响音调的现象。
5、音色是声音的特色,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有关。
6、塑料尺开小孔改变结构,波形改变(音色改变),说明结构影响音色,解释了不同乐器、不同发声体音色差异的原因,完善对声音特性的理解。
(1)拨动塑料尺,塑料尺振动发声,故本实验所研究的声源是塑料尺。
(2)[1][2]先用较小的力轻拨塑料尺,塑料尺振动幅度小,响度小,再用较大的力重拨塑料尺,塑料尺振动幅度大,响度大,故分析比较两次实验现象可探究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振幅有关。
(3)[1][2]拨动塑料尺的力不变,即保持塑料尺的振动幅度不变,塑料尺伸出越长,声音的频率越小,说明塑料尺伸出的长度变长,振动变慢,音调变低。
(4)开孔前后物体结构不同,发现波的形状不同,即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
25.【答案】(1)固体
(2)金属丝传播声音的效果比尼龙绳要好得多
(3)不能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1)声音可以通过“土电话”的琴弦传播,表明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综上 第1空、固体。
(2)据题可知 用细铜金属丝连接,则比尼龙琴弦连接时听到的声音要大些, 所以我们可以提出一个探究题:金属丝传播声音的效果比尼龙绳要好得多。
综上 第1空、 金属丝传播声音的效果比尼龙绳要好得多
(3)使用“土电话”时,另一位同学用手捏住琴弦的某一部分,则,金属丝停止振动,则听的那一位同学不能听到对方的说话声。
综上 第1空、 不能。
【分析】1、声音产生是由物体振动产生,通过介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声音的速度,在不同介质中(固体大于液体大于气体)的速度不同,同一种介质中,温度相同速度相同。
(1)声音可以通过“土电话”的琴弦传播,也就是可以在固体中传播,故表明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2)声音通过细铜金属丝传播时比通过尼龙琴弦传播时声音大,也就是说金属丝传播声音的效果比尼龙绳要好得多,故根据这一实验现象,我们可以提出一个探究题:金属丝传播声音的效果比尼龙绳要好得多。
(3)当用手捏住琴弦时,它就不能振动了,所以就不能发声了,所以听的那一位同学不能听到对方的说话声。
26.【答案】(1)3、5;5、6
(2)错误;没有控制琴弦的材料相同
(3)20
(4)控制变量法
(5)丁
(6)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解析】【解答】(1)验证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需要控制琴弦的材料不同,琴弦的长度、横街面积相同,所以需要选择 3、5; 验证 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需要控制 琴弦的材料相同,琴弦的长度、横街面积相同,松紧程度不同,选择5、6.
综上 第1空、3、5; 第2空、5、6.
(2) 选用3、4两根琴弦来进行实验 ,变量有材料和长度,变量不唯一,所以 他的做法是 错误的。
综上 第1空、错误; 第2空、没有控制琴弦的材料相同。
(3)验证 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需要控制横截面积不同,其余因素相同,所以长度为20cm。
综上 第1空、 20.
(4) 在上述探究实验过程中,总要控制某些因素不变,改变另外一个因素,进而寻找出研究的问题与另外一个因素的关系,这种研究方法叫作 控制变量法。
综上 第1空、控制变量法。
(5) 用一根钢棒敲击 相同的四个玻璃瓶中装有不等量的水, 水量越少,玻璃和水的振动频率越快,所以音调越高,玻璃和水的振动频率越慢,所以音调越低。
综上 第1空、 丁。
(6) 他们从左至右依次用嘴吹了三个水瓶瓶口 ,空气柱振动发出声音, 音调逐渐变低, 空气柱变长,水量变少。作图如下:
【分析】1、控制变量法:在物理实验中,存在多个影响因素共同决定某个物理量,如电阻的影响因素有:材料、电阻丝的长度、横截面积。在探究某个单一变量对物理量的影响时,需要控制其余变量相同,如探究音调和材料的关系时,需要控制材料不同,材料的长度、横截面积,松紧程度相同。
2、声音的特点:不同材料决定音色不同;振幅决定响度;振动频率决定音频;振动频率决定音频,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敲击含有水量的杯子时,发生物体为水和玻璃杯,向含有水量的杯子中吹气,发声体为空气柱。
27.【答案】(1)乒乓球被弹开;物体振动;将声音的产生条件显示出来
(2)将碎纸屑放在桌面上,敲击桌子,可以看到碎纸屑跳动
(3)空气;不能
(4)不能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1) 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 乒乓球被弹开; 说明了声音是由 物体振动产生,物体振动产生声音在试验中难以观察,所以 悬挂着的乒乓球 的作用是将声音的产生条件显示出来;
综上 第1空、 乒乓球被弹开; 第2空、物体振动 ;第3空、将声音的产生条件显示出来;
(2)桌子振动无法看见,使用转化法,在桌子上撒碎纸屑,敲击桌子,可以看到碎纸屑跳动,进而说明桌子在振动;
综上 第1空、将碎纸屑放在桌面上,敲击桌子,可以看到碎纸屑跳动;
(3) 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说明空气能传播声音;月球上不能看到此现象,原因为真空不能传声;
综上 第1空、 空气; 第2空、不能;
(4) ,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所听到的铃声将会逐渐变小,并由此推理可知:如果玻璃罩内抽成真空后,就听不到闹钟响铃的声音了,最后得出结论:真空不能传声;
综上 第1空、 不能。
【分析】1、声音产生是由物体振动产生,通过介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声音的特点:不同材料决定音色不同;振幅决定响度;振动频率决定音频;振动频率决定音频,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3、转换法:在物理实验中,某些物理量(动能、电能)难以直接观察,需要转换成容易观察的指标进行测量,如用乒乓球显示音叉的振动。
28.【答案】(1)解:根据题意可知,火车全部通过隧道用的时间为。
(2)解:根据题意可知,这列火车全部在隧道中行驶的时间为。
(3)解:火车在进入隧道前鸣笛,经过3s火车通过的路程为;
声音在3s通过的路程为;则鸣笛时离隧道入口距离为。
【知识点】声速
【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可知,火车全部通过隧道用的路程为S=S隧道+S车,根据速度公式可计算 火车全部通过隧道用的时间
(2)根据题意可知,这列火车全部在隧道中行驶的路程为S’=S隧道-S车,根据速度公式
计算 火车全部在隧道中行驶的时间
(3)经过3s火车通过的路程为,声音在3s通过的路程为,则鸣笛时离隧道入口距离为

(1)解:根据题意可知,火车全部通过隧道用的时间为
(2)根据题意可知,这列火车全部在隧道中行驶的时间为
(3)火车在进入隧道前鸣笛,经过3s火车通过的路程为
声音在3s通过的路程为
则鸣笛时离隧道入口距离为
29.【答案】解:声音在空气中的路程

故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

【知识点】声速
【解析】【分析】根据回声的特点可知声音在空气中的路程,根据速度公式可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
30.【答案】解: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
因为
所以该处海水的深度:
h=vt=1500m/s×2s=3000m.
【知识点】声速
【解析】【分析】弄清声波从海面传到海底的时间是解题的关键,知道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再返回海面的时间,可以求出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结合声音在海水中传播速度,利用速度公式求海水的深度。
31.【答案】解: 340m
【知识点】回声测距离的应用
【解析】【解答】结合回声,测量距离。
【分析】根据声速和听到回声的时间,计算距离。
32.【答案】解:根据回声的特点可知,声音传播的时间0.01s到障碍物,根据速度公式s=vt可计算障碍物的距离s= 340m/s ×0.01s=3.4m。
【知识点】回声测距离的应用
【解析】【分析】回声的相关计算,回声的应用:物体发出声音经过物体,反射声音传回人耳,此过程经过的路程为声源到物体距离的2倍,所以声音传播的时间0.01s到障碍物, 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 ,根据速度公式s=vt计算 车此时离障碍物 的距离。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2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5年秋-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单元测试-第二单元《声音与环境》基础卷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评分
阅卷人 一、选择题
得分
1.(2020八上·长春月考)疫情期间,同学们在家看本校的网络授课,如果不看电视画面,仅凭声音就知道是哪位老师讲话,判断的依据是声音的(  )
A.响度 B.音色 C.音调 D.频率
【答案】B
【知识点】音色
【解析】【解答】音色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我们能区分两人的声音是因为她们歌声具有不同的音色。
故答案为:B。
【分析】不同声音有不同的品质与特色,即音色不同,可以通过音色来辨别声音。
2.(2022八上·东莞期末)下列声现象中,能说明声音传递能量的是(  )
A.烛焰晃动
B.真空罩中的闹钟
C.蝙蝠回声定位
D.倒车雷达
【答案】A
【知识点】声与能量
【解析】【解答】A.声音可传递信息和能量。发声的扬声器使烛焰晃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A符合题意;
B.当空气被不断抽出后,铃声逐渐减弱,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B不符合题意;
C.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超声波,这些声波碰到墙壁或昆虫时会反射来,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蝙蝠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蝙蝠采用的方法叫回声定位,故蝙蝠回声定位是利用声传递信息,C不符合题意;
D.倒车雷达是超声波回声定位的原理来工作的,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通过剩余得知某事,是声音传递信息;通过声音做某事,是声音传递能量。
3.(2025八上·长春期末)2024年10月11日,某老年大学主办的“礼颂盛世,共谱华章”欢度国庆文艺演出活动隆重举行。演出活动进行时,现场不断响起雷鸣般的掌声。“雷鸣般”是指声音的(  )
A.音调高 B.音色美 C.响度大 D.传播速度快
【答案】C
【知识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解析】【解答】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雷鸣般”描述的是声音的大小程度,而不是声音的高低,声音的大小叫响度,故C符合题意,ABD不合题意。
故选C。
【分析】了解声音的三个特性,即音调、响度、音色。并对生活中对声音的描述有一个清晰的识记,如男高音、女中音、声音尖锐或低沉指的是音调,嗓门大、震耳欲聋指的是响度。
4.(2025八上·武威期末)地震预警系统监测到地震产生的地震波,并向广大民众发出了预警信息。地震预警系统监测到的地震波是(  )
A.超声波 B.次声波 C.电磁波 D.引力波
【答案】B
【知识点】超声波与次声波
【解析】【解答】地质灾害发生时会发生次声波,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分析】人耳只能听到20Hz到20000Hz之间的声音,低于20HZ的声音为次声波,超过20000Hz的声音为超声波。
5.(2024八上·苏州月考)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和发展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如城区汽车禁鸣、主干道路面铺设沥青、住宅区道路两旁安装隔音板等。这些措施的共同点是(  )
A.绿化居住环境 B.缓解“热岛效应”
C.减少大气污染 D.降低噪声污染
【答案】D
【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城区禁鸣,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道路面铺设沥青、住宅区道路两旁安装隔音板,都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其共同目标是降低噪声污染。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减弱噪声的方法有:在声源处阻止声音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6.(2025八上·福田期末)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震耳欲聋”说的是音调
B.“隔墙有耳”说明真空能传声
C.装消音器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超声波击碎结石,声波能传递能量
【答案】D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声与能量;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A.“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响度大,故A错误;
B.“隔墙有耳”说明固体可以传声,故B错误;
C.摩托车安装消声器即是在声源处减弱,故C错误;
D.利用超声波可击碎人体内“结石”,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A.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响度的大小和振幅有关。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C.减弱噪声的方法:从声源处减弱,从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从人耳处减弱;
D.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7.(2025八上·韶关期末)下列控制噪声的措施与解释对应正确的是
  控制噪声的措施 解释
A 练琴时关闭门窗 防止噪声产生
B 住宅区或学校路段禁止鸣笛 阻断噪声传播
C 机场跑道工作人员戴防噪声耳罩 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D 医院楼道上常见的“禁止大声喧哗” 阻断噪声传播
A.练琴时关闭门窗;防止噪声产生
B.住宅区或学校路段禁止鸣笛;阻断噪声传播
C.机场跑道工作人员戴防噪声耳罩;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D.医院楼道上常见的“禁止大声喧哗;阻断噪声传播
【答案】C
【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A、练琴时关闭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属于阻断噪声传播,故A错误。
B、住宅区或学校路段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属于防止噪声产生,故B错误。
C、机场跑道工作人员戴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C正确。
D、医院楼道上常见的“禁止大声喧哗,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属于防止噪声产生。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控制噪声有三种途径:阻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和防止噪声进入耳朵。从声源处进行控制噪声,对噪声源进行改造或者隔音,比如使用无噪音设备,禁止鸣笛等;切断噪声的传播途径,在传播途径上进行隔声或者吸声,例如安装隔音板、种植树木形成屏。
8.(2025八上·饶平期末)央视《国家宝藏》节目中的贾湖骨笛是以鹤类鸟的翅膀骨头制成的,它是世界上最早的可吹奏的乐器(如题2图),比古埃及出现的笛子要早2000年。关于骨笛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力吹奏能改变笛声的音色
B.吹奏的笛声是由笛骨振动发出的
C.吹奏的笛声一定属于噪声
D.按住不同的笛孔发出声音的音调会不同
【答案】D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噪声及来源
【解析】【解答】AB、吹骨笛时,笛中的空气振动发声,用力吹时,空气柱幅度大,声音的响度变大,故AB错误;
C、噪声是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工作的声音,吹奏的笛声不一定是噪声,C错误;
D、吹笛时,按住不同的笛孔,振动部分空气柱的长度改变,发出声音的音调改变,D正确。
故选D。
【分析】吹奏乐器时,是空气振动发声,发声体振幅越大, 响度越大,发声体的频率高,音调高。
9.(2025八上·金平期末)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人的声音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B.图乙:用相同的力敲击水瓶能发出音调不同的声音
C.图丙:蝙蝠利用次声波确定目标的位置
D.图丁: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的
【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超声波与次声波;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A、人发声时声带在振动,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A错误;
B、图乙中,瓶中水量不同,敲击时,振动频率不同,音调和振动的频率有关,用相同的力敲击水瓶,声音的音调不同,B正确;
C、图丙中,蝙蝠能够发出和听到超声波,利用的是超声波确定目标,C错误;
D、图丁中,禁止鸣笛时,阻止了声音的产生,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D错误。
故选B。
【分析】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音调的高低和频率有关;蝙蝠利用超声波确定目标;阻止声音产生,是从声源处控制噪声。
10.(2023八上·蒙城月考)如图所示,相同的水下录音装置A、B录下在海里同一位置的鲸发出的同一段声音。A录到的有高、低音,B录到的只有低音,由此可以推测:在海洋中传播较远距离的声音是(  )
A.频率较低的 B.音调较高的 C.能量较小的 D.响度较小的
【答案】A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解析】【解答】音调与频率的关系:音调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频率高则音调高,频率低则音调低。结合装置与记录分析:A 距离鲸近,录到高、低音(包含高频、低频声音);B距离鲸远,只录到低音(低频声音)。这表明低频声音(频率较低的声音)在海洋中传播时,能传播更远距离,高频声音在传播中可能衰减更快,无法传播到B所在位置。所以在海洋中传播较远距离的声音是频率较低的,答案选 A。 故答案为:A。
【分析】1、音调与频率: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频率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这是声学中关于声音特性的基础知识点,用于区分不同音调声音的本质原因。
2、声音的传播衰减: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因介质的吸收、散射等因素发生衰减。一般来说,高频声音比低频声音更容易衰减,所以低频声音能够传播更远的距离,该知识点体现了声音传播的特性以及不同频率声音在传播中的差异。
11.(2024八上·阜宁月考)下列对声现象中四个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图甲中,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乒乓球被弹开,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B.图乙中,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罩内的铃声减小,说明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图丙中,把耳朵贴在桌面上,轻敲桌子,听到敲击声,说明声音只能在固体中传播
D.图丁中,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用相同的力敲击它们,从左到右音调越来越高
【答案】D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解析】【解答】A.图甲中,正在发声的音叉把乒乓球被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图乙中,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罩内的铃声减小,说明声音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
C.图丙中,把耳朵贴在桌面上,轻敲桌子,听到敲击声,说明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故C错误;
D.图丁中,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从左到右水的量逐渐减少,用相同的力敲击它们,水和瓶子振动频率逐渐变大,音调越来越高,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1、声音产生是由物体振动产生,通过介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声音的特点:不同材料决定音色不同;振幅决定响度;振动频率决定音频;振动频率决定音频,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12.(2023八上·沭阳月考)有一种电动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动牙刷发出的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B.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到
D.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答案】D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声与能量
【解析】【解答】A.超声波可以在空气中传播,故A错误;
B.超声波、次声波都是由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故B错误;
C.超声波指超过了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所以听不到,故C错误;
D.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利用声波传递能量,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1、声音产生是由物体振动产生,通过介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声音的特点:不同材料决定音色不同;振幅决定响度;振动频率决定音频;振动频率决定音频,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3、声音能传递信息的实例:利用声呐(超声波)测海深、利用雷达定位、利用B超探测婴儿信息.
13.(2025八上·顺义期末)如图所示实例中,属于防治噪声措施的是(  )
A.设立环境噪声检测仪
B.机场周边安装超声驱鸟器
C.球场外围安装围栏网
D.航母引导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
【答案】D
【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A.噪声检测仪,可以检测噪声的强弱,不能防治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
B.机场安装超声驱鸟器,可驱逐鸟类,保证飞机起飞安全,不能防治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
C.球场外围安装围栏网,防止球跑到围栏网外面,不能防治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
D.航母引导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可在人耳处防治噪声,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阻止声音的产生,防止噪声传播,防止声音进入人耳,都可以防止噪声对人的危害。
14.(2025八上·越秀期末)表是人对不同强度的声音的感觉,在学校附近,常常会有禁止鸣喇叭标志,如图所示:在马路旁也会安装噪声监测仪,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人对不同强度的声音的感觉
声音的来源 声音强弱的等级/dB 主观感觉
球磨机工作 120 感到疼痛
汽车鸣笛 100 很吵
一般车辆行驶 80 较吵
图书馆阅览室翻书 40 安静
风吹落叶沙沙声 10 极静
A.图中的标志是指在学校附近需降低噪声的音调
B.图中以分贝为单位来表示人耳感知声音强弱的等级
C.图中显示的“83dB”,是指一个物体在1s内振动83次
D.卧室声音强弱的等级保持为120dB, 人也可以保证高质量睡眠
【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A、图中,是禁止鸣笛标志,阻止声音的产生,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减小响度,A错误;
B、分贝是声音强弱等级的单位,表示人耳感知声音强弱的等级,B正确;
C、图中“83dB”,是声音的大小等级数值,1s振动的次数是频率,C错误;
D、声音强弱的等级为120dB时, 人的听觉神经疼痛,不能睡眠,D错误。
故选B。
【分析】阻止声音的产生,是从声源处控制噪声;超过70dB的声音对人有影响;声音的大小指响度。
15.(2025八上·潮州期中)市场上有一种变声器,它可以将男声变成女声。某段声音变化前后的波形图如图所示,其中变声前是A段,变声后是B段,则该变声器的原理是使声音的
A.音调变高,响度变大 B.音调变高,响度变小
C.音调变低,响度变大 D.音调变低,响度变小
【答案】A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解析】【解答】据图可知,声音的振动频率变强,声音的振幅变大,所以音调变高,响度变大,A正确,BCD错误。
综上选A。
【分析】声音的特点:不同材料决定音色不同;振幅决定响度;振动频率决定音频;振动频率决定音频,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阅卷人 二、填空题
得分
16.(2025八上·饶平期末)图甲是某街道上的噪声监测装置的显示屏,该装置显示了噪声的   (填声音的特性),图乙中   (选填"A"或"B")可以反映这种声音的波形;图丙是马路上常见的控制噪声的标志,该措施是从   减弱噪声的。
【答案】响度;B;声源处
【知识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噪声监测仪在声音较大时,数值变大,则显示了声音的响度;街道上的声音为噪声,声波图像杂乱无章,图乙中B是噪声的图像;图丙中,是禁止鸣笛标志,阻止了声音的产生,从声源处控制噪声。
【分析】声音的大小指响度;噪声图像杂乱无章;阻止声音的产生,是从声源处控制噪声。
17.(2025八上·金平期末)图甲所示的波形图显示的声音中,响度最大的是   ,音调最低的是   ;分别向图乙所示的试管中吹气,其中   试管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均选填“A”B”或“C”).
【答案】B;A;A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解析】【解答】声音的响度和振幅有关,音调的高低和振动的频率有关,图甲中,B波形图振幅最大,则响度最大;A的波形图的振动次数最少,频率最低,音调最低;
图乙中,向试管中吹气,试管中空气振动发声,A试管中水最多,空气最少,振动的频率最高,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
【分析】声音的响度和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声音的音调和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18.(2024八上·船营月考)如图所示,小张同学学习了声音的知识后,废物利用,将7根长度不同、粗细相同的大吸管底部封口,并成一排做成一个“吸管琴”。当用嘴对吸管口吹气时,发声体是吸管内的   ,声音的音调从左至右逐渐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答案】空气柱;降低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解析】【解答】一切声音都是声源振动产生的,吹吸管时,发声体是吸管内空气柱振动而产生的。
声源振动频率越快,音调越高,左端空气柱短,振动频率快,音调高,右端空气柱长,振动频率慢,音调低,故声音的音调从左至右逐渐降低。故第1空填:空气柱;第2空填:降低。
【分析】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吹气时,空气柱振动发声;发声体长度越长,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19.(2024八上·长沙期末)长沙花鼓戏是湖南传统戏剧,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花鼓戏表演时以大筒、唢呐、锣、鼓等为主要伴奏乐器。大筒是一种形似二胡的拉弦乐器,演奏时按压大筒弦的不同位置。通过改变弦的发声长度来改变声音的   ;几种乐器相互配合,奏出和谐的乐曲,我们通过    可以辨别它们的声音。
【答案】音调;音色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解析】【解答】(1)演奏时按压大筒弦的不同位置, 弦的发声长度发生改变, 弦振动的快慢发生变化,故可改变声音的音调。
(2)不同发声体的音色一般不同,通过音色可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
故答案为:音调;音色。
【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20.(2025八上·潮州期中)一只蝴蝶1min内振翅360次,它振翅的频率为    Hz,该频率是在下面表格中   的听觉范围内。人类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这种声音。
类别 大象 狗 人类 海豚 蝙蝠
听觉频率范围/Hz 1~20000 15~50000 20~20000 150~150000 1000~120000
【答案】6;大象;不能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解析】【解答】据题可知,蝴蝶振动频率为6Hz,在大象的听觉范围内,在人类听觉范围之外,所以人类不能听到这种声音。
综上 第1空、 6; 第2空、大象; 第3空、不能。
【分析】人耳只能听到20Hz到20000Hz之间的声音,低于20HZ的声音为次声波,超过20000Hz的声音为超声波,声音振动频率为1s振动的次数。
21.(2021八上·孝感月考)“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这一诗句中,人的脚步声引起狗叫,说明声音能传递   ;狗的叫声是通过   传到人耳中的;人是根据声音的   这一特性辨别出狗的叫声。
【答案】信息;空气;音色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声与信息
【解析】【解答】人的脚步声引起狗叫,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狗的叫声是通过空气传到人耳中;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辨别出狗的叫声。
【分析】声音能传递信息;声音是通过介质来传播的;声音的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决定的。
22.(2024八上·恩平期中)用古琴弹奏名曲《高山流水》时,琴声是由琴弦的   产生,经   传播到听者耳中,演奏者用同样力度不断拨动不同粗细的琴弦,琴弦发出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音色”)改变。
【答案】振动;空气;音调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解析】【解答】物体振动产生声音,琴声是琴弦的振动产生的,通过空气传播到人耳中;用相同力度拨动粗细不同的琴弦,琴弦振动的频率不同,声音的音调不同。
【分析】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人听到声音,是空气传播的;发声体的频率改变,音调改变。
阅卷人 三、实验探究题
得分
23.(2024八上·高州月考)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甲所示,用细线拴着硬泡沫塑料小球,悬挂在铁架台上,用橡皮锤轻轻敲击音叉,音叉发声,泡沫小球弹起一个较小的角度;再用橡皮锤用力敲击音叉,音叉发声的响度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可看到泡沫小球弹起一个   (选填“较大”或“较小”)的角度,这个实验说明声音的响度与   有关;
(2)如图乙所示,用小锤去敲打右边的音叉,左边的音叉也能发声,并把泡沫小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   ;若在月球上做这个实验,右边的音叉   (选填“会”或“不会”)发声,左边的音叉   (选填“会”或“不会”)发声,对左边音叉作出这样判断的依据是   。
【答案】(1)变大;较大;振幅
(2)空气能传声;会;不会;真空不能传声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解析】【解答】(1) 第1空,第2空,第3空,用力敲击音叉,音叉振动幅度增大,响度变大,泡沫小球弹起角度变大,说明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
(2) 第1空,用小锤敲打右边的音叉,右边音叉振动发声,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到左边音叉,引起左边音叉振动,将泡沫小球弹起 。这一现象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同时也能说明空气可以传播声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
第2空,在月球上,右边的音叉被小锤敲打时,自身会振动,振动就会发声,与周围环境是否为真空无关。所以在月球上右边的音叉会发声。
第3空,左边音叉发声的前提是接收到右边音叉传递的振动能量,而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如空气 )。月球上没有空气,是真空环境,声音无法在真空中传播,右边音叉的振动无法传递到左边音叉,因此左边的音叉不会发声。
第4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是真空环境,缺乏声音传播的介质,右边音叉的振动无法传递到左边音叉,所以左边音叉不会发声,即判断依据为月球上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 。
故答案为:变大;变大;振幅;(2) 或空气可以传声;会;不会;真空不能传声。
【分析】(1)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在此实验过程中把声音的响度转化为小球弹开的角度。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1)[1][2][3]当轻轻敲击音叉使它振动发出较小的声音后,振动的音叉接触小球会把小球弹起较小的角度;当用力敲击音叉发出较响的声音,音叉振动剧烈,音叉发声的响度变大,接触小球会把小球弹起较大的角度;这说明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
(2)[1]由题干知道: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的音叉响,且悬挂在线上的紧靠在左边音叉的泡沫小球会弹起,这是因为右边音叉振动产生的声音由空气传播到左边的音叉,引起左边音叉的振动而发出声音;说明空气能传声以及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2][3][4]在月球上做这个实验,右边的音叉会发声,小球不会弹起,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右边音叉产生的声音不会传递到左边的音叉,所以,左边的音叉不会发声。
24.(2024八上·丹巴期中)在物理实验活动中,创新实验小组的同学利用日常学习中的塑料尺进行了探究活动。
(1)如图甲所示,用手掌将塑料尺的一端压在桌面上,用手拨动塑料尺伸出桌面的一端进行相关探究,本实验所研究的声源是   (填“塑料尺”或“桌面”);
(2)先用较小的力轻拨塑料尺,再用较大的力重拨塑料尺。分析比较两次实验现象可探究声音的   与声源振动的   有关;
(3)拨动塑料尺的力不变,使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由短变长,用仪器测得两次实验声音分别为和;可见随着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变长,观察到直尺的振动   (填“变快”“变慢”或“不变”),发出声音的   变低;
(4)拨塑料尺的力不变,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在塑料尺右端开小孔,开孔前后两次发声的波形图象如图乙、丙所示。可见结构的不同,会导致发出声音的   改变。
【答案】(1)塑料尺
(2)响度;振幅
(3)变慢;音调
(4)音色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音色
【解析】【解答】(1)拨动塑料尺时,是塑料尺在振动发声,所以本实验研究的声源是塑料尺;
(2)用不同大小的力拨塑料尺,力小的时候塑料尺振动幅度(振幅)小,发出声音的响度小;力大的时候塑料尺振动幅度(振幅)大,发出声音的响度大,所以分析这两次实验现象,可探究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振幅有关;
(3)拨动塑料尺的力不变,塑料尺伸出桌面长度变长,尺子振动会变慢(因为越长越难振动);而声音的音调与振动频率有关,振动变慢意味着频率降低,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调变低;
(4)在塑料尺右端开小孔,改变了塑料尺的结构,发声的波形图象(乙、丙 )不同。而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与发声体的结构、材料等有关,所以结构不同会导致发出声音的音色改变。
故答案为:(1)塑料尺(2)响度;振幅(3)变慢;音调(4)音色。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的物体就是声源。本题中塑料尺振动发声,所以塑料尺是声源,体现“振动产生声音”这一基础规律。
2、响度指声音的强弱,由声源的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实验中通过改变拨塑料尺的力,改变塑料尺振动的振幅,进而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强化“响度由振幅决定”的认知。
3、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声源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4、塑料尺伸出桌面长度变化,会改变振动频率(伸出越长,振动越慢,频率越低),从而改变音调,体现“音调由频率决定”的规律,帮助理解生活中如琴弦长短影响音调的现象。
5、音色是声音的特色,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有关。
6、塑料尺开小孔改变结构,波形改变(音色改变),说明结构影响音色,解释了不同乐器、不同发声体音色差异的原因,完善对声音特性的理解。
(1)拨动塑料尺,塑料尺振动发声,故本实验所研究的声源是塑料尺。
(2)[1][2]先用较小的力轻拨塑料尺,塑料尺振动幅度小,响度小,再用较大的力重拨塑料尺,塑料尺振动幅度大,响度大,故分析比较两次实验现象可探究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振幅有关。
(3)[1][2]拨动塑料尺的力不变,即保持塑料尺的振动幅度不变,塑料尺伸出越长,声音的频率越小,说明塑料尺伸出的长度变长,振动变慢,音调变低。
(4)开孔前后物体结构不同,发现波的形状不同,即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
25.(2024八上·南昌月考)如图所示,小丽与小刚选用以上琴弦和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轻声通话,这表明声音可以在   中传播。
(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同样的响度说话,如果用细铜金属丝连接,则比尼龙琴弦连接时听到的声音要大些。根据这一实验现象,我们可以提出一个探究题:   。
(3)如果使用“土电话”时,另一位同学用手捏住琴弦的某一部分,则听的那一位同学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对方的说话声。
【答案】(1)固体
(2)金属丝传播声音的效果比尼龙绳要好得多
(3)不能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1)声音可以通过“土电话”的琴弦传播,表明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综上 第1空、固体。
(2)据题可知 用细铜金属丝连接,则比尼龙琴弦连接时听到的声音要大些, 所以我们可以提出一个探究题:金属丝传播声音的效果比尼龙绳要好得多。
综上 第1空、 金属丝传播声音的效果比尼龙绳要好得多
(3)使用“土电话”时,另一位同学用手捏住琴弦的某一部分,则,金属丝停止振动,则听的那一位同学不能听到对方的说话声。
综上 第1空、 不能。
【分析】1、声音产生是由物体振动产生,通过介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声音的速度,在不同介质中(固体大于液体大于气体)的速度不同,同一种介质中,温度相同速度相同。
(1)声音可以通过“土电话”的琴弦传播,也就是可以在固体中传播,故表明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2)声音通过细铜金属丝传播时比通过尼龙琴弦传播时声音大,也就是说金属丝传播声音的效果比尼龙绳要好得多,故根据这一实验现象,我们可以提出一个探究题:金属丝传播声音的效果比尼龙绳要好得多。
(3)当用手捏住琴弦时,它就不能振动了,所以就不能发声了,所以听的那一位同学不能听到对方的说话声。
26.在学习演奏小提琴的过程中,小安和小康两位同学发现弦乐器的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他们决定对这种现象进行探究,经讨论后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四: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
为了验证以上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一些不同规格的琴弦,如表:
编号 琴弦的材料 琴弦的长度/cm 琴弦的横截面积/mm2 琴弦的松紧程度
1 钢 20 0.3. 紧
2 钢   0.5 紧
3 钢 40 0.5 紧
4 尼龙绳 30 0.5 紧
5 尼龙绳 40 0.5 紧
6 尼龙绳 40 0.5 松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   这两根琴弦进行实验;为了验证猜想四,应选用   这两根琴弦进行实验。(均填编号)
(2)小康同学选用3、4两根琴弦来进行实验,想验证猜想二,你认为他的做法是   (填“正确”或“错误”)的,原因是   。
(3)小安同学选用编号为1、2的琴弦进行实验验证了猜想三,则表中缺少的数据应为   cm。
(4)在上述探究实验过程中,总要控制某些因素不变,改变另外一个因素,进而寻找出研究的问题与另外一个因素的关系,这种研究方法叫作   。
(5)通过实验,他们归纳出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琴弦长度越短,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在此结论的基础上,他们又做了其他尝试:相同的四个玻璃瓶中装有不等量的水,如图1所示,用一根钢棒敲击四个玻璃瓶发出的声音音调最低的是玻璃瓶   (填“甲”“乙”“丙”或“丁”)。
(6)在某课外活动中,几位同学也在做这个实验。如图2,他们从左至右依次用嘴吹了三个水瓶瓶口,发现音调逐渐变低,请分别用直线画出图2中另外两个瓶子中水位线的大致位置   。
【答案】(1)3、5;5、6
(2)错误;没有控制琴弦的材料相同
(3)20
(4)控制变量法
(5)丁
(6)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解析】【解答】(1)验证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需要控制琴弦的材料不同,琴弦的长度、横街面积相同,所以需要选择 3、5; 验证 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需要控制 琴弦的材料相同,琴弦的长度、横街面积相同,松紧程度不同,选择5、6.
综上 第1空、3、5; 第2空、5、6.
(2) 选用3、4两根琴弦来进行实验 ,变量有材料和长度,变量不唯一,所以 他的做法是 错误的。
综上 第1空、错误; 第2空、没有控制琴弦的材料相同。
(3)验证 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需要控制横截面积不同,其余因素相同,所以长度为20cm。
综上 第1空、 20.
(4) 在上述探究实验过程中,总要控制某些因素不变,改变另外一个因素,进而寻找出研究的问题与另外一个因素的关系,这种研究方法叫作 控制变量法。
综上 第1空、控制变量法。
(5) 用一根钢棒敲击 相同的四个玻璃瓶中装有不等量的水, 水量越少,玻璃和水的振动频率越快,所以音调越高,玻璃和水的振动频率越慢,所以音调越低。
综上 第1空、 丁。
(6) 他们从左至右依次用嘴吹了三个水瓶瓶口 ,空气柱振动发出声音, 音调逐渐变低, 空气柱变长,水量变少。作图如下:
【分析】1、控制变量法:在物理实验中,存在多个影响因素共同决定某个物理量,如电阻的影响因素有:材料、电阻丝的长度、横截面积。在探究某个单一变量对物理量的影响时,需要控制其余变量相同,如探究音调和材料的关系时,需要控制材料不同,材料的长度、横截面积,松紧程度相同。
2、声音的特点:不同材料决定音色不同;振幅决定响度;振动频率决定音频;振动频率决定音频,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敲击含有水量的杯子时,发生物体为水和玻璃杯,向含有水量的杯子中吹气,发声体为空气柱。
27.(2024八上·惠来月考)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1) 如图①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   ,它说明了声音是由   产生的。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   ;
(2) 如图②所示,为了验证(1) 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
(3)如图③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   可以传声,在月球上   (选填“能”或“不能”) 看到塑料球弹起;
(4) 如图④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所听到的铃声将会逐渐变小,并由此推理可知:如果玻璃罩内抽成真空后,就听不到闹钟响铃的声音了,最后得出结论:真空   (选填“能”或“不能”) 传声。
【答案】(1)乒乓球被弹开;物体振动;将声音的产生条件显示出来
(2)将碎纸屑放在桌面上,敲击桌子,可以看到碎纸屑跳动
(3)空气;不能
(4)不能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1) 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 乒乓球被弹开; 说明了声音是由 物体振动产生,物体振动产生声音在试验中难以观察,所以 悬挂着的乒乓球 的作用是将声音的产生条件显示出来;
综上 第1空、 乒乓球被弹开; 第2空、物体振动 ;第3空、将声音的产生条件显示出来;
(2)桌子振动无法看见,使用转化法,在桌子上撒碎纸屑,敲击桌子,可以看到碎纸屑跳动,进而说明桌子在振动;
综上 第1空、将碎纸屑放在桌面上,敲击桌子,可以看到碎纸屑跳动;
(3) 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说明空气能传播声音;月球上不能看到此现象,原因为真空不能传声;
综上 第1空、 空气; 第2空、不能;
(4) ,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所听到的铃声将会逐渐变小,并由此推理可知:如果玻璃罩内抽成真空后,就听不到闹钟响铃的声音了,最后得出结论:真空不能传声;
综上 第1空、 不能。
【分析】1、声音产生是由物体振动产生,通过介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声音的特点:不同材料决定音色不同;振幅决定响度;振动频率决定音频;振动频率决定音频,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3、转换法:在物理实验中,某些物理量(动能、电能)难以直接观察,需要转换成容易观察的指标进行测量,如用乒乓球显示音叉的振动。
阅卷人 四、计算题
得分
28.(2024八上·蒸湘月考)一列火车长,以的速度通过的隧道,求:
(1)火车全部通过隧道用的时间是多少?
(2)这列火车全部在隧道中行驶的时间是多少?
(3)火车在进入隧道前鸣笛,经过后听到回声,鸣笛时火车离隧道口的距离为多少?(已知)
【答案】(1)解:根据题意可知,火车全部通过隧道用的时间为。
(2)解:根据题意可知,这列火车全部在隧道中行驶的时间为。
(3)解:火车在进入隧道前鸣笛,经过3s火车通过的路程为;
声音在3s通过的路程为;则鸣笛时离隧道入口距离为。
【知识点】声速
【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可知,火车全部通过隧道用的路程为S=S隧道+S车,根据速度公式可计算 火车全部通过隧道用的时间
(2)根据题意可知,这列火车全部在隧道中行驶的路程为S’=S隧道-S车,根据速度公式
计算 火车全部在隧道中行驶的时间
(3)经过3s火车通过的路程为,声音在3s通过的路程为,则鸣笛时离隧道入口距离为

(1)解:根据题意可知,火车全部通过隧道用的时间为
(2)根据题意可知,这列火车全部在隧道中行驶的时间为
(3)火车在进入隧道前鸣笛,经过3s火车通过的路程为
声音在3s通过的路程为
则鸣笛时离隧道入口距离为
29.(2024八上·永修月考)在空气中,人们发出的声音至少要经过0.1s回到耳边才能将回声与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距离人刚好17m,那么此时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多少?
【答案】解:声音在空气中的路程

故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

【知识点】声速
【解析】【分析】根据回声的特点可知声音在空气中的路程,根据速度公式可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
30.(2023八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月考)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用超声波测位仪竖直向海底发射超声波,经过4s收到海底返回的声波,求该处海深是多少?
【答案】解: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
因为
所以该处海水的深度:
h=vt=1500m/s×2s=3000m.
【知识点】声速
【解析】【分析】弄清声波从海面传到海底的时间是解题的关键,知道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再返回海面的时间,可以求出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结合声音在海水中传播速度,利用速度公式求海水的深度。
31.(2024八上·清新期末) 端午节期间,小能到山区爬山,他向着远处的山崖大喊一声,约2s后听到回声,他距山崖大约多少m?(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 m/s)
【答案】解: 340m
【知识点】回声测距离的应用
【解析】【解答】结合回声,测量距离。
【分析】根据声速和听到回声的时间,计算距离。
32.(2024八上·海珠期中)如图,汽车利用倒车雷达发射声波,经过0.02s后收到回波。如果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汽车此时离障碍物多远?
【答案】解:根据回声的特点可知,声音传播的时间0.01s到障碍物,根据速度公式s=vt可计算障碍物的距离s= 340m/s ×0.01s=3.4m。
【知识点】回声测距离的应用
【解析】【分析】回声的相关计算,回声的应用:物体发出声音经过物体,反射声音传回人耳,此过程经过的路程为声源到物体距离的2倍,所以声音传播的时间0.01s到障碍物, 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 ,根据速度公式s=vt计算 车此时离障碍物 的距离。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2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