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2025年秋-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单元测试-第三单元《光和眼镜》基础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2025年秋-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单元测试-第三单元《光和眼镜》基础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8-30 11:26:23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5年秋-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单元测试-第三单元《光和眼镜》基础卷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评分
阅卷人 一、选择题
得分
1.(2025八上·横州期末)紫外线能杀菌也能使荧光物质发光,下列物品主要利用紫外线工作的是(  )
A.遥控器 B.验钞机 C.夜视仪 D.电烤箱
2.(2025八上·凉州期末)雨后,人们有时能看见太阳光和小水珠在人间建造的“桥”——彩虹,彩虹的形成是(  )
A.光的镜面反射现象 B.光的漫反射现象
C.光的直线传播 D.光的色散现象
3.(2025八上·纳溪期末)在如图所示的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图甲:针孔照相机 B.图乙:小孔成像
C.图丙:树在水中的“倒影” D.图丁:阳光下树的影子
4.(2025八上·顺义期末)如图所示是一个用光电屏显示液面高度的仪器。它工作时,激光器和光电屏保持不动,通过反射光束照射在光电屏上位置的变化来判断液面的高低。请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当液面上升时,入射角变小
B.当液面下降时,入射点位置不变
C.当液面上升时,反射光线与液面的夹角变小
D.当液面下降时,光电屏上的光斑将向左移动
5.(2025八上·龙岗期末)对图中所示光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甲图中, 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但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乙图中,树荫下的圆形小光斑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而形成的太阳的像
C.丙图中,光的色散现象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D.丁图中,平面镜成像时进入眼睛的光线是由像发出的
6.(2024八上·城关期末)对平面镜成的虚像,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平面镜成的像不是真实光线会聚而成的
B.平面镜成的像可理解为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
C.看到平面镜中的虚像时,射入眼睛的光线不是由虚像发出的
D.平面镜成的像叫虚像是因为它模糊不清
7.(2025八上·韶关期末)在平静的湖边常可以看到“云在水中飘,鱼在云上游”的光现象,能解释这两种光现象的光学原理分别是(  )
A.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 B.光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
C.光的反射 光的折射 D.光的反射光的直线传播
8.(2025八上·深圳期末)如图甲所示,起初茶碗看起来是空的,但当慢慢往茶碗中倒水时,就会发现碗中原来还藏着一枚硬币,如图乙所示。能够正确反 甲 乙映图乙中硬币被人眼看到的光路图是

A. B.
C. D.
9.(2025八上·横州期末)西汉时期的《淮南万毕术》里有关于古人利用冰透镜对日聚焦取火的记载,冰透镜相当于(  )
A.凸透镜 B.凹透镜 C.凸面镜 D.凹面镜
10.(2025八上·凉州期末)把一个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正对太阳放置,则温度最高的点是(  )
A.和太阳同侧,距凸透镜光心10cm B.和太阳异侧,距凸透镜光心10cm
C.和太阳同侧,距凸透镜光心5cm D.和太阳异侧,距凸透镜光心5cm
11.小明用凸透镜先后两次观察书本上的字,看到如图所示两种情景.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图中成的是实像;乙图中成的是虚像
B.甲图中书本在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乙图中书本在凸透镜1倍焦距以内
C.甲图中凸透镜靠近书本,所成的像变小;乙图中凸透镜远离书本,所成的像也变小
D.甲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投影仪;乙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照相机
12.(2024八上·松原月考)如图是超市安装的一种刷脸自助储物柜。某顾客站在屏幕前60cm处,按下“存”按钮,屏幕上方的摄像头启动,出现人脸缩小的像,柜门打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B.该摄像头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
C.该摄像头成像原理是光的折射 D.该摄像头的焦距可能是40cm
1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实验桌上有光具座、蜡烛、光屏、焦距分别为15cm和20cm的凸透镜L1和L2等器材,小明先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正确安放在光具座上,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凸透镜是L1,小明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
B.若凸透镜是L1,小明将光屏向右移动适当的距离,光屏上能出现烛焰清晰的像
C.若凸透镜是L2,小明将光屏移到60cm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出现烛焰清晰的像
D.若凸透镜是L2,小明将光屏移到70cm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出现烛焰清晰的像
14.(2025八上·深圳期末) 如图所示,小明同学手握甲、乙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通过调整两透镜间的距离,可以更清晰地看到远处的物体。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甲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B.甲透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照相机
C.乙透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像
D.乙透镜直径比我们眼睛的瞳孔大得多,这样可以会聚更多的光
15.(2020八上·新化期末)关于下列光学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白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
B.验钞机利用红外线辨别钞票的真伪
C.小孔所成的像是倒立的虚像
D.望远镜的物镜使远处的物体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阅卷人 二、填空题
得分
16.(2025八上·饶平期末)如图所示,将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可沿ON折叠的硬白纸板 ENF   立在平面镜上,以此来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此时反射角的角度为   ,若将纸板 NOF 向后折叠,则反射光    (选填“会"或“不会”)消失。
17.(2025八上·饶平期末)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物体,是因为晶状体变   (选填"薄”或“厚”),折光能力变强,成像光路是图中的    ,矫正后的光路是题图中的   .
18.(2025八上·金平期末)如图,小明在A处看不到硬币,这是因为光沿   传播.向杯中缓缓注水后,能看到硬币由于光的   射而产生的    (选填“实”或“虚”)像.
19.(2025八上·深圳期末)我国唐朝的张志和在《玄真子》中记载了著名的“人造彩虹”实验:“背日喷乎水,成虹霓之状”,这是光的   现象。教室内使用   (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灯杀毒消菌。
20.(2025八上·玉林期末)如图所示,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将一张纸放在凸透镜的另一侧,调整凸透镜与纸的距离,纸上会出现一个很小、很亮的光斑,说明凸透镜对光有     作用,此光斑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就是该凸透镜的     。
21.(2025八上·永吉期末)“当地球遮住太阳的光,月亮便走进了地球的阴影”,它描述的是    (选填“日食”或“月食”)现象,此现象的形成是因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    。
22.(2025八上·麦积期末)图甲是城市很多路口安装的监控摄像头,它可以拍摄违章行驶或发生交通事故时的现场照片.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的工作原理与   相似.图乙和图丙是一辆汽车经过路口时与一辆自行车相撞后拍摄的两张照片,由图可以看出汽车所成的像变小,与此对应的像距将变   .
23.(2025八上·武威期末)如图是小明模拟的眼球模型,凸透镜相当于眼球中的   ,烧瓶右侧的壁相当于眼球中的   。要使图中光线会聚到烧瓶右壁,应在凸透镜前增加一个对光有   作用的透镜。
阅卷人 三、实验探究题
得分
24.(2025八上·深圳期末)图为某实验小组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器材有:一个凸透镜、光屏、高度为 3.0cm的F形光源和刻度尺。实验时,物距从6.0cm开始,每次增加2.0cm。下表是他们记录的物距、像距、像的高度和正倒情况。

物距/cm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20.0 22.0 24.0 26.0
像距/cm \ \ \ 60.4 35.6 26.6 22.3 20.0 18.4 17.3 16.6
像的高度/cm \ \ \ 15.1 7.6 5.0 3.7 3.0 2.5 2.3 2.1
像的正倒 正 正 \ 倒 倒 倒 倒 倒 倒 倒 倒
(1)实验时需将F形光源、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调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像呈现在   。
(2)实验发现,当物距在10.0cm以内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均不能在光屏上成像,人眼应从    (选填“光源”或“光屏”)一侧透过凸透镜观察光源的像。根据表格信息可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3)实验中如何判断光屏上所成的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   。
(4)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规律:凸透镜成倒立实像时,物距变大,像距变   ,像变   。
(5)某同学在做实验时,光屏上得到了F形光源清晰的像,但他不小心用手指指尖触摸到了凸透镜,这时光屏上的像会出现怎样的变化 有人认为,光屏上会有指尖的像;
也有人认为,光屏上会出现指尖的影子;还有人认为,光屏上的像将变得不完整。
你认为呢 请写出你的观点和支持你观点的理由:   。
25.(2025八上·深圳期末)小明照镜子时,看到镜中自己的像,这个像有什么特点呢 为此他进行了实验探究。

(1)【实验思路】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关键是要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
(2)可选用   作为平面镜观察像,如题21图所示,先将点燃的蜡烛A置于镜前,再用一支外形相同未点燃的蜡烛B在镜后移动,通过观察蜡烛B与A的像是否重合来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进而得到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3)【实验过程】
按照实验思路进行操作,观察蜡烛与像完全重合后,在纸上分别标记平面镜、蜡烛和像的位置,并测量蜡烛和像到平面镜的    ,记录在表格中。试着用光屏承接平面镜后面的像,观察光屏上能否呈现蜡烛A的像。
(4)换用两个相同的跳棋子、两块相同的橡皮重复上述操作。多次实验的目的是   。
(5)【实验结论】
平面镜所成的像为   (选填“实”或“虚”)像,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26.小东与几位同学做手影游戏时发现,手影大小经常在改变,影子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他猜想:影子的大小可能与光源到物体的距离有关,他们借助如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影子高度与光源到物体距离的关系.
实验中,把手电筒正对黑板擦由近及远先后放在距离黑板擦不同位置,保持其他因素不变,分别测量影子在墙面上的高度,记录数据如下表:
手电筒到黑板擦距离 L/cm 20 30 40 50 60 70
黑板擦影子高度 H/cm 20 17 14.5 13.5 13 12.6
(1)分析数据他们发现:若保持其他因素不变,当手电筒由近处逐渐远离黑板擦时,影子的高度随之   .
(2)为了进一步发现其中的规律,他们根据数据绘制了影子高度 H 随手电筒到黑板擦距离L 变化的图象(如图b).由图象可知,当手电筒到黑板擦的距离L=35cm时,影子的高度 H 大致是    cm.
(3)当手电筒距黑板擦较远时,观察图象的变化趋势发现,影子变小得   (选填“快”或“慢”);当手电筒距黑板擦足够远时,影子大小将   .
27.在“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某小组同学利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高为3cm的发光体,光屏和光具座进行实验,将测得的物距u、像距v以及所成像的高L像分别记录在下表中.在验证得到凸透镜成像的初步规律后,为了进一步研究,他们进行适量的运算,将结果分别记录在下表的后两列中.
实验序号 物距u(cm) 像距 v(cm) 像高L像(cm) 像距与物距之比 物距与像距 之和(u+v)(cm)
1 60.0 12.0 0.60 0.20 72.0
2 50.0 12.5 0.75 0.25 62.5
3 30.0 15.0 1.50 0.50 45.0
4 18.0 22.5 3.75 1.25 40.5
5 16.0 26.7 5.00 1.67 42.7
6 14.0 35.0 7.50 2.50 49.0
①根据实验序号1~6的数据,分析比较像距v随物距u 的变化情况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凸透镜成像时,   .
②根据实验序号1~6的数据,分析比较像高L像与 的变化情况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凸透镜成像时,   .
③该小组同学继续利用表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a.根据实验序号1~3的数据,分析比较物距变化量△u 与像距变化量△v的大小关系及成像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b.根据实验序号1~6的数据,分析比较物距u 变化时,L像、u+v|的变化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28.(2025八上·东城期末)请阅读《太阳光的颜色之谜》回答问题。
太阳光的颜色之谜
在牛顿之前,人们对太阳光的颜色争论不休,直到牛顿做出了如图甲所示的著名实验,谜底才得以解开,原来太阳光中含有各种色光以及一些看不见的光。后来,科学家进一步研究发现,本质上光也是一种波,不同颜色的光对应不同的波长。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的波长依次减小,红光波长最长,紫光波长最短。如图乙所示,其中一种看不见的光——紫外线根据不同波长可分为“UVC”“UVB”“UVA”三种类型,其中UVC对人体伤害最大,UVC能通过石英玻璃,但不易通过普通玻璃。
光在传播过程中可能被散射。光在空气中传播时,会遇到大气分子、水蒸气以及尘埃等障碍物,障碍物会将光的一部分能量散射出去,而另一部分能量穿过障碍物继续向前传播。被散射出去的能量比例与光的波长有关,波长越短,被散射出去的能量越多,穿过的能量越少,越难传到远的地方。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甲所示。在白色光屏上的②区域形成彩色光带,这是光的   现象。
(2)如图丙所示。某消毒柜采用波长为254 nm 的紫外线消毒。该紫外线属于   (选填“UVC”“UVB”或“UVA”)类型,紫外线从密封透明灯管内射出,对柜内的物品进行杀菌消毒,透明灯管的材料应选    (选填“石英”或“普通”)玻璃。
(3)结合文章分析生活中用红灯表示停止和危险信号的原因:   。
阅卷人 四、计算题
得分
29.(2025八上·凉州期末)透镜焦距的长短标志着折光本领的大小,焦距越短,折光本领就越强;通常把透镜焦距的倒数叫做透镜的焦度,用φ表示,即;平常我们说的眼镜片的度数就是镜片的透镜焦度乘以100的值;凸透镜的度数是正值,凹透镜的度数是负值;问:
(1)镜片焦距为0.2m的近视眼镜片的度数是多少?
(2)400度的眼镜片的焦距是多少?
30.测量视力时,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可以节省空间,小荣同学身高165 cm,站在竖直放置平面镜前2 m面对镜子,背对视力表,视力表距离小荣1 m。求:
(1)小荣自己的像高度是多少?
(2)小荣看到视力表的像离她的距离是多少?
(3)若小荣向平面镜走近0.5 m,则她与镜中人的像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31.(2024八上·天宁月考)根据视力检测标准,受测人需要与“E”型视力检测表相隔一定的距离才能进行检测,因受场地限制,医生用如图所示的方法为王红同学检查视力,“E”型视力表与平面镜相距3m,王红与视力表相距1m并且观看的是平面镜中“E”型视力表的像。则:
(1)王红距离视力表的像有多远?
(2)如果王红站起来以0.6m/s的速度朝平面镜的方向走了3秒后,她现在距离“E”型视力表的像是多远?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红外线;紫外线
【解析】【解答】ACD.红外线的主要特点是穿透能力强和热效应,因此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来实现对电器的控制,夜视仪是利用了红外线热效应的特点制作的,电烤箱是利用加热管发出红外辐射,用于食物加热,故ACD错误;
B.验钞机是利用了紫外线的荧光效应,钞票上有荧光物质,遇到紫外线会发光,从而判断钞票真假,故B正确。
故选B。
【分析】明确识记紫外线和红外线的特点及常见应用,红外线的应用:遥控器、夜视仪、红外加热、自动旋转门、红外线体温计等,紫外线的应用:验钞机、紫外线消毒灯等。
2.【答案】D
【知识点】光的色散
【解析】【解答】彩虹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光的折射:光经过不同介质时,入射光线会发生偏折,如:光的色散(太阳光经过三棱镜折射会发生光的色散)、海市蜃楼。
3.【答案】C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光的反射
【解析】【解答】A.针孔照相机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物体光线通过小孔在另一侧形成倒立的像,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与针孔照相机原理相同,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如太阳光通过树叶缝隙成光斑),不属于反射,故B不符合题意 ;
C.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树的光线经水面反射后进入人眼,形成与树等大的虚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镜面反射),故C符合题意;
D.由于光沿直线传播,树挡住光线,在地面形成光照不到的暗区,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及其原理,如日食月食、影子、针孔照相机、小孔成像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海市蜃楼是由于光的折射,水面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等。
4.【答案】D
【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
【解析】【解答】AC.图中,液面上升时,入射光线不变,则入射角不变,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不变,反射光线与液面的夹角不变,故AC错误;
BD.当液面降低时,入射光线不变,入射角不变,入射点位置向左移动,反射光线向左移动,光斑将向左移动,故B错误,D正确。
故选D。
【分析】水平面上升或下降时,入射光线不变,入射角不变,反射角不变;但入射点会改变。
5.【答案】D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镜面反射与漫反射;光的色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A、漫反射是反射的一种,反射光线杂乱无章,但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正确,A不符合题意;
B、树荫下的圆形光斑,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而形成的太阳的像,正确,B不符合题意;
C、白光被分解为多种色光,是光的色散现象,则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正确,C不符合题意;
D、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进入眼睛的光线是镜面反射的光源的光线,错误,D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反射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树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小孔成像;白光是多种色光的混合色;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
6.【答案】D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A.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不是真实光线会聚而成的,正确,A不符合题意;
B.平面镜成的像,是视线会聚而成,是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正确,B不符合题意;
C.看到平面镜中的虚像时,射入眼睛的光线不是由虚像发出的,是物体发出的,正确,C不符合题意;
D.平面镜成的像叫虚像,是因为它不是实际光线,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像是视线会聚而成,是虚像。
7.【答案】C
【知识点】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当光遇到水面时会发生反射,此时水面相当于一平面镜,所以看见水中的“云”是由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鱼生活在水里,鱼反射的光线由水中进入空气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会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就会觉得鱼变高了,所以看到了鱼的虚像。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分析】在我们学习过的光现象中,光的反射可以成像,即平面镜成像,折射也可以成像,即从水面上看水中的物体时,像的位置会偏高一些的现象。
8.【答案】C
【知识点】光的折射规律
【解析】【解答】硬币反射的光通过水和空气射入人眼,光从水中射向空气,光线会远离法线,C正确,ABD错误;
综上选C。
【分析】折射规律:光从空气中传播到水中,折射光线会偏向法线,光从水中射向空气中,折射光线会远离法线。
9.【答案】A
【知识点】透镜及其特点与分类
【解析】【解答】AB.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冰透镜使光线会聚达到聚焦取火的目的,因此冰透镜相当于凸透镜,故A正确,B不符合题意;
CD.凸面镜和凹面镜都属于反射镜,不是透镜,故CD错误。
故选A。
【分析】1.掌握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以及在生活中的常见应用,凸透镜的应用:放大观察、光学聚焦、成像记录和远视矫正等,凹透镜的应用:猫眼、近视矫正等。
2、理解面镜和透镜的区别,面镜是将光线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透镜是光线透过镜片,利用了光的折射定律。
10.【答案】B
【知识点】透镜及其特点与分类;主光轴、光心、焦点和焦距
【解析】【解答】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太阳光是平行光,经凸透镜折射后,在另一侧会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即焦点,焦点处温度最高,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凸透镜对光线有汇聚作用,平行光入射凸透镜会聚焦在焦点,经过光心的光线不发生偏折。
11.【答案】C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生活中的透镜
【解析】【解答】解:虚像总是正立的,实像总是倒立的.由图可知,甲图是放大正立的虚像,乙图是放大倒立的实像,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甲图书本在凸透镜1倍焦距内,应用为放大镜;乙图书本在凸透镜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应用为投影仪等.所以 ABD错,无论实像还是虚像,物体越靠近焦点,像越大,远离焦点,像越小,选 C。
故答案为:C。
【分析】1、u2f:倒立、缩小实像(如照相机)
2、像的大小变化规律:虚像(u2f):物距越大(透镜远离物体),像越小。
3、实际应用匹配:虚像(u2f)→照相机。
12.【答案】C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ABC.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成像原理为光的折射,该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故ABC错误;
D.某顾客站在屏幕前60cm处,处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以外,此时,所以,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物体大于二倍焦距,呈现倒立缩小实像,应用为照相机,人眼睛。
13.【答案】B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解:AB、此时物距40cm,大于15cm,所以此时要想在光屏上观察到像,像距需要大于15cm,此时像距为12cm,所以需要向右移动合适的距离,故A错误,B正确。
CD、此时物距40cm,等于20cm 的两倍,所以想要成像,像距等于2倍焦距,即40cm,所以光屏位置在90cm,C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透镜成像规律:物体距透镜小于一倍焦距,呈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为放大镜;
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呈倒立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为投影仪;
物体大于二倍焦距,呈现倒立缩小实像,应用为照相机,人眼睛。
14.【答案】D
【知识点】望远镜
【解析】【解答】A、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A错误;
B、甲透镜位于一倍焦距以内,相当于放大镜,B错误;
C、 乙透镜于二倍焦距以外,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像,C错误;
D、 乙透镜直径比我们眼睛的瞳孔大得多,这样可以会聚更多的光 ,使像更加明亮,D正确;
综上选D。
【分析】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越小;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像越大;
透镜成像规律:物体距透镜小于一倍焦距,呈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为放大镜;
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呈倒立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为投影仪;
物体大于二倍焦距,呈现倒立缩小实像,应用为照相机,人眼睛。
15.【答案】A
【知识点】色光的三(基)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紫外线;望远镜
【解析】【解答】A.白光通过三棱镜时,因为不同颜色的光通过玻璃时偏折的角度不同,白光通过三棱镜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A符合题意;
B.验钞机利用紫外线可使荧光物质发光来辨别钞票真伪,B不符合题意;
C.小孔成的是倒立的实像,是光在同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C不符合题意;
D.望远镜物镜的作用相当于照相机,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倒立、缩小的实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白光通过三棱镜时分解为多种颜色是色散现象;验钞机利用紫外线;小孔成像是光在同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16.【答案】垂直;40°;不会
【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
【解析】【解答】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承接光线的纸板和平面镜垂直,使纸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可承接到光线;图中,入射光线和平面镜的夹角50°,且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则反射角为∠FON=∠EON=90°-50°=40°;当纸板后侧NOF向后折叠,两i侧纸板不在同一平面内,不能看到反射光线,但反射光线仍存在。
【分析】探究反射规律时,承接光线的纸板和平面镜垂直;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17.【答案】厚;丙;甲
【知识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解析】【解答】近视眼的晶状体过厚,折射能力太强,使像成在视网膜前,图丙是近视眼成像图像,若使像成在视网膜上,像需要向后移动,需要利用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矫正,图甲符合要求。
【分析】近视眼的晶状体过厚,成像在视网膜前,利用凹透镜矫正。
18.【答案】直线;折;虚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图中,眼睛在A处,是光沿直线传播时,硬币的光线被杯子遮挡,不能进入人的眼睛,人看不到硬币;向杯中注水后,硬币的光从水中进入空气,发生折射,且空气中的折射角变大,光线能进入人的眼睛,人就能看到硬币了,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去,看到水中硬币的像是虚像。
【分析】物体挡光,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光线经过不同介质,发生折射;空气中看到水中物体的像是虚像。
19.【答案】折射;紫外线
【知识点】光的折射规律;紫外线
【解析】【解答】彩虹的形成属于光的折射,教室使用紫外线杀毒。
综上 第1空、 折射; 第2空、 紫外线。
【分析】1、紫外线:频率比蓝紫光高的不可见光,可用于消毒杀菌、验钞。
2、光的折射:光经过不同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的现象,如:海市蜃楼、彩虹的形成、岸面看水水变浅。
20.【答案】会聚;焦距
【知识点】透镜及其特点与分类;主光轴、光心、焦点和焦距
【解析】【解答】(1)太阳光经过凸透镜后形成一个很小的亮点,说明光线会聚起来,即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2)根据题意可知,这个光斑就是该凸透镜的焦点,则此光斑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就是该凸透镜的焦距。
【分析】(1)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2)焦距是从凸透镜的焦点到光心的距离。
21.【答案】月食;沿直线传播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地球遮住太阳的光,月亮走进地球的阴影”,说明月球进入了地球遮挡太阳光形成的阴影区域,此时地球上的人看不到或看不全月球,这是月食现象;月食现象的形成是因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地球挡住了沿直线传播的太阳光,从而在地球后方形成阴影,月球进入该阴影便产生月食。
故第一空为月食,第二空为沿直线传播。
【分析】了解日食、月食形成原因,月食形成机制如图所示:
若月球处在(1)和(2)或(3)和(2)区域中,会形成月偏食;处在(2)区域中,会形成月全食;由于月球离地球较近,不会出现月球同时跨(1)(2)(3)区域的现象,也就不会形成月环食。
22.【答案】照相机;小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解答】照相机、摄像机都是根据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的.当物距增大时,像距减小,所成的像越小,丙图所成的像比乙图所成的像小,所以丙图的物距大于乙图的物距.
【分析】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越小;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像越大,
物体大于二倍焦距,呈现倒立缩小实像,应用为照相机,人眼睛。
23.【答案】晶状体;视网膜;发散
【知识点】透镜及其特点与分类;眼睛及其视物原理
【解析】【解答】由图可知,该模型中凸透镜相当于眼睛中的晶状体,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烧瓶壁相当于视网膜,应该在凸透镜前增加一个对光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使像成在烧瓶右壁上。
【分析】近视眼对光线汇聚作用较强,需要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进行矫正。
凸透镜对光线有汇聚作用,平行光入射凸透镜会聚焦在焦点,经过光心的光线不发生偏折。
24.【答案】(1)光屏中央
(2)光源;10.0
(3)比较光屏的像和物体的大小
(4)近;小
(5)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呈虚像,指尖 摸到了凸透镜 ,此时呈现虚像,虽然一部分透镜被手指遮挡,透过透镜的光线变少,所以像会变暗,但仍然完整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1) 实验时需将F形光源、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调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像呈现在光屏中央;
综上 第1空、 光屏中央;
(2) 当物距在10.0cm以内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均不能在光屏上成像,人眼应从 光源处进行观察,据观察小于10cm不成像,所以焦距为10.0cm;
综上 第1空、光源; 第2空、10.0;
(3)当光屏上的像大于物体时,则 光屏上所成的像是放大 的,反之为缩小的;
综上 第1空、 比较光屏的像和物体的大小;
(4) 凸透镜成倒立实像时,物距变大, 像距变小,像变小;
综上 第1空、近; 第2空、小;
(5)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呈虚像,指尖 摸到了凸透镜 ,此时呈现虚像,虽然一部分透镜被手指遮挡,透过透镜的光线变少,所以像会变暗,但仍然完整;
综上 第1空、 像会变暗,但仍然完整。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呈虚像,指尖 摸到了凸透镜 ,此时呈现虚像,虽然一部分透镜被手指遮挡,透过透镜的光线变少,所以像会变暗,但仍然完整
【分析】1、测量焦距的方法: 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改变凸透镜与光屏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 亮点,此时亮点与凸透镜中心的距离为焦距。
2、透镜成像试验:实验步骤:1)实验前,应调节凸透镜、蜡烛烛焰、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水平高度,环境越暗,物体反射光越明显,所以实验应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2) 点燃并蜡烛,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等大、清晰的烛焰的像,测量此时物到透镜的距离(焦距);3)移动蜡烛,观察像的变化
经过透镜光心的光心不会发生偏折,所以蜡烛变短通过光心的光线会折射到光屏上方,导致像向上移动。
3、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越小;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像越大
透镜成像规律:物体距透镜小于一倍焦距,呈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为放大镜;
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呈倒立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为投影仪;
物体大于二倍焦距,呈现倒立缩小实像,应用为照相机,人眼睛。
25.【答案】(1)选择两只大小相同的蜡烛进行试验,观察蜡烛的像和蜡烛的大小关系
(2)薄玻璃板
(3)距离
(4)寻找普遍规律
(5)虚像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1)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关键是要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 所以选择两只大小相同的蜡烛进行试验,观察蜡烛的像和蜡烛的大小关系;
(2)选择薄玻璃板作为平面镜观察,薄玻璃板透光,可以观察物像的大小关系;
综上 第1空、 薄玻璃板;
(3) 测量蜡烛和像到平面镜的 距离,比较物像到平面镜的大小关系;
综上 第1空、 距离;
(4) 换用两个相同的跳棋子、两块相同的橡皮重复上述操作。多次实验的目的是 寻找普遍规律;
综上 第1空、 寻找普遍规律;
(5) 平面镜所成的像为 虚像;
综上 第1空、 虚像。
【分析】1、平面镜成像试验:实验仪器有白纸、薄玻璃板(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两根大小相同的蜡烛,A蜡烛点燃,B蜡烛熄灭(使用B和蜡烛A的像进行比较,判断像物大小关系),光线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观察,方便观察像的位置。
2、实验步骤:将玻璃垂直于白纸,点燃蜡烛A, 在玻璃板的另一侧慢慢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为止;在蜡烛B一侧放置光屏,光屏上无法成像。
3、试验结论:平面镜成像特点为物像等大、物像等距、物像关于平面镜对称、成虚像。
26.【答案】(1)减小
(2)15.5
(3)慢;基本不变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1)分析实验数据(或图像),当手电筒由近处远离黑板擦(L增大),影子高度H逐渐减小。例如:L=20cm时H=20cm,L=30cm时H=17cm,距离增大,影子高度减小。
(2)观察图b(影子高度H随距离L变化的图像),当L=35cm时,对应纵轴H大致为15.5cm。通过图像读取数据,体现“实验数据可视化”的分析方法。
(3)观察图像,当L较大(手电筒远离黑板擦)时,图像斜率变小(曲线变平缓),说明影子高度随距离增大的变化率降低,即影子变小得慢 。例如:L从20cm到30cm,H从20cm降到17cm(变化3cm);L从50cm到60cm,H从14cm降到13cm(变化1cm),距离越远,影子高度变化越慢。
故答案为:(1)减小(2)15.5(3)慢;基本不变
【分析】1、光的直线传播(影子形成的原因是光沿直线传播,物体遮挡光线形成阴暗区域;光源远离物体时,光线夹角变小,影子高度降低)。
2、图像分析能力(将实验数据转化为图像,通过横纵坐标对应关系,读取未知点的数据);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在实验中的定量体现(影子高度与光源距离的函数关系)。
3、光的直线传播的定量规律(影子高度与光源距离的非线性关系,距离越远,影响越弱);图像斜率的物理意义(斜率表示影子高度随距离变化的快慢,斜率越小,变化越慢)。
27.【答案】像距随物距减小而增大;像高与物高的比值等于物距与像距的比值;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物距变化量△u 大于像距变化量△v;当物体成实像时,物距越小,像高越大,像距与物距的和(v+u)先变小后变大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解:(1)据表分析可知,物距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大,所以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随着物距的变小而变大。
(2)据表分析可知, 物距和像距比值等于像高和物体高度的比值。
(3)据表分析可知,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物距变化量大于像距。
(4)据表分析可知,物距越小,像高越大,像距和物距之和先变小后变大。
故答案为: 第1空、像距随物距减小而增大; 第2空、 物高与像高的比值等于物距与像距的比值;第3空、 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物距变化量△u 大于像距变化量△v; 第4空、 当物体成实像时,物距越小,像高越大,像距与物距的和(v+u)先变小后变大.
【分析】1、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越小;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像越大
透镜成像规律:物体距透镜小于一倍焦距,呈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为放大镜;
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呈倒立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为投影仪;
物体大于二倍焦距,呈现倒立缩小实像,应用为照相机,人眼睛。
2、据表格数据分析,物距和像距变化量和像高以及物距像距和的关系。
28.【答案】(1)色散
(2)UVC;石英
(3)红光波长较长,被散射出去的能量少,可以传播的更远
【知识点】光的色散;紫外线
【解析】【解答】(1)当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会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这就是光的色散。
(2)由图乙可知,紫外线的波长为254nm,波长在200nm到280nm之间,属于UVC类型
由题意可知,UVC能通过石英玻璃,但不易通过普通玻璃,所以透明灯管的材料应选石英玻璃。
(3)生活中用红灯表示停止和危险信号的原因:红光波长较长,被散射出去的能量少,可以传播的更远,驾驶员即使在恶劣天气条件下,如大雨或大雾,红色信号灯也能看见信号灯,有足够的时间采取行动。
【分析】(1)光的色散: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会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
(2)根据材料信息进行分析。
(1)当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会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这就是光的色散。这一现象表明太阳光是由多种单色光混合而成的复色光,同时也能说明不同色光入射到同一介质上时,折射角是不同的,因为三棱镜对七种色光的折射能力不同,所以在光屏上才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
(2)[1]由图乙可知波长在200nm到280nm之间的属于UVC,则波长为254nm的紫外线属于UVC。
[2]由文章内容可知UVC能通过石英玻璃,但不易通过普通玻璃,因此对柜内的物品进行杀菌消毒,透明灯管的材料应选石英玻璃。
(3)生活中用红灯表示停止和危险信号的原因如下:红光的波长最长,在空气中传播时被散射的能量最少,因此穿透力最强。这意味着即使在恶劣天气条件下,如大雨或大雾,红色信号灯也能被远处的驾驶员看见,从而有足够的时间采取行动。
29.【答案】解:(1)焦距0.2m的透镜其焦度为
故度数是-500度;
(2)由题可知,平常我们说的眼镜片的度数就是镜片的透镜焦度乘以100的值;400度的眼镜片,它们的焦度是4m﹣1;400度的眼镜片焦距为
答:(1)焦距0.2m的近视眼镜片的度数是-500度;
(2)400度的眼镜片的焦距是0.25m。
【知识点】主光轴、光心、焦点和焦距
【解析】【分析】(1)焦度和焦距互为倒数,焦距0.2m的透镜其焦度为
(2)眼镜片的度数就是镜片的透镜焦度乘以100的值;400度的眼镜片,它们的焦度是4m﹣1;400度的眼镜片焦距为。
30.【答案】(1)解: 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平面镜成等大的虚像,题中小荣同学身高h=165 cm,
故她在平面镜中的像高度h'=h=165 cm。
(2)解:由题意可知,视力表到小荣的距离l1=1 m,
小荣与平面镜的距离l2=2 m,
则视力表到平面镜的距离l3=l1+l2=1 m+2 m=3 m。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可知,视力表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l4=3 m,
则小荣看到视力表的像离她的距离l5=l4+l2=3 m+2 m=5 m
(3)解: 小荣向平面镜走近l6=0.5 m,
此时小荣到镜面的距离l7=l2-l6= 2 m-0.5 m=1.5 m,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可知,此时人像与平面镜的距离l8=l7=1.5 m,
则她与镜中像之间的距离l9=l7+l8=1.5 m+1.5 m=3 m。
【知识点】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分析】(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为物像等大,所以像和人身高相同;
(2)物像关于平面镜对称,所以 视力表距离小荣1 m ,所以视力表的像距离平面镜为3m, 小荣同学距离平面镜2 m,所以小荣距离视力表的距离为2 m+3m=5m;
(3) 小荣向平面镜走近0.5 m ,则距离平面镜1.5m,像距离平面镜1.5m,所以 她与镜中人的像之间的距离为3m。
31.【答案】(1)解:(1)已知“E”型视力表与平面镜相距3m,由平面镜成像特点知,视力表的像距平面镜的距离也是3m,由图可知王红到平面镜的距离是:3m-1m=2m
所以王红距离视力表的像的距离:s=3m+2m=5m
(2)解:(2)王红向平面镜移动的距离:s'=vt=0.6m/s×3s=1.8m
则此时王红距离“E”型视力表像的距离是:s''=s-s'=5m-1.8m=3.2m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分析】(1)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结合距离,计算总长度;
(2)根据s=vt,计算移动的距离,利用前后距离差,计算两者距离。
(1)已知“E”型视力表与平面镜相距3m,由平面镜成像特点知,视力表的像距平面镜的距离也是3m,由图可知王红到平面镜的距离是
3m-1m=2m
所以王红距离视力表的像的距离
s=3m+2m=5m
(2)王红向平面镜移动的距离
s'=vt=0.6m/s×3s=1.8m
则此时王红距离“E”型视力表像的距离是
s''=s-s'=5m-1.8m=3.2m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2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5年秋-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单元测试-第三单元《光和眼镜》基础卷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评分
阅卷人 一、选择题
得分
1.(2025八上·横州期末)紫外线能杀菌也能使荧光物质发光,下列物品主要利用紫外线工作的是(  )
A.遥控器 B.验钞机 C.夜视仪 D.电烤箱
【答案】B
【知识点】红外线;紫外线
【解析】【解答】ACD.红外线的主要特点是穿透能力强和热效应,因此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来实现对电器的控制,夜视仪是利用了红外线热效应的特点制作的,电烤箱是利用加热管发出红外辐射,用于食物加热,故ACD错误;
B.验钞机是利用了紫外线的荧光效应,钞票上有荧光物质,遇到紫外线会发光,从而判断钞票真假,故B正确。
故选B。
【分析】明确识记紫外线和红外线的特点及常见应用,红外线的应用:遥控器、夜视仪、红外加热、自动旋转门、红外线体温计等,紫外线的应用:验钞机、紫外线消毒灯等。
2.(2025八上·凉州期末)雨后,人们有时能看见太阳光和小水珠在人间建造的“桥”——彩虹,彩虹的形成是(  )
A.光的镜面反射现象 B.光的漫反射现象
C.光的直线传播 D.光的色散现象
【答案】D
【知识点】光的色散
【解析】【解答】彩虹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光的折射:光经过不同介质时,入射光线会发生偏折,如:光的色散(太阳光经过三棱镜折射会发生光的色散)、海市蜃楼。
3.(2025八上·纳溪期末)在如图所示的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图甲:针孔照相机 B.图乙:小孔成像
C.图丙:树在水中的“倒影” D.图丁:阳光下树的影子
【答案】C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光的反射
【解析】【解答】A.针孔照相机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物体光线通过小孔在另一侧形成倒立的像,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与针孔照相机原理相同,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如太阳光通过树叶缝隙成光斑),不属于反射,故B不符合题意 ;
C.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树的光线经水面反射后进入人眼,形成与树等大的虚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镜面反射),故C符合题意;
D.由于光沿直线传播,树挡住光线,在地面形成光照不到的暗区,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及其原理,如日食月食、影子、针孔照相机、小孔成像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海市蜃楼是由于光的折射,水面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等。
4.(2025八上·顺义期末)如图所示是一个用光电屏显示液面高度的仪器。它工作时,激光器和光电屏保持不动,通过反射光束照射在光电屏上位置的变化来判断液面的高低。请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当液面上升时,入射角变小
B.当液面下降时,入射点位置不变
C.当液面上升时,反射光线与液面的夹角变小
D.当液面下降时,光电屏上的光斑将向左移动
【答案】D
【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
【解析】【解答】AC.图中,液面上升时,入射光线不变,则入射角不变,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不变,反射光线与液面的夹角不变,故AC错误;
BD.当液面降低时,入射光线不变,入射角不变,入射点位置向左移动,反射光线向左移动,光斑将向左移动,故B错误,D正确。
故选D。
【分析】水平面上升或下降时,入射光线不变,入射角不变,反射角不变;但入射点会改变。
5.(2025八上·龙岗期末)对图中所示光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甲图中, 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但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乙图中,树荫下的圆形小光斑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而形成的太阳的像
C.丙图中,光的色散现象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D.丁图中,平面镜成像时进入眼睛的光线是由像发出的
【答案】D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镜面反射与漫反射;光的色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A、漫反射是反射的一种,反射光线杂乱无章,但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正确,A不符合题意;
B、树荫下的圆形光斑,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而形成的太阳的像,正确,B不符合题意;
C、白光被分解为多种色光,是光的色散现象,则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正确,C不符合题意;
D、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进入眼睛的光线是镜面反射的光源的光线,错误,D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反射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树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小孔成像;白光是多种色光的混合色;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
6.(2024八上·城关期末)对平面镜成的虚像,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平面镜成的像不是真实光线会聚而成的
B.平面镜成的像可理解为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
C.看到平面镜中的虚像时,射入眼睛的光线不是由虚像发出的
D.平面镜成的像叫虚像是因为它模糊不清
【答案】D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A.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不是真实光线会聚而成的,正确,A不符合题意;
B.平面镜成的像,是视线会聚而成,是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正确,B不符合题意;
C.看到平面镜中的虚像时,射入眼睛的光线不是由虚像发出的,是物体发出的,正确,C不符合题意;
D.平面镜成的像叫虚像,是因为它不是实际光线,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像是视线会聚而成,是虚像。
7.(2025八上·韶关期末)在平静的湖边常可以看到“云在水中飘,鱼在云上游”的光现象,能解释这两种光现象的光学原理分别是(  )
A.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 B.光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
C.光的反射 光的折射 D.光的反射光的直线传播
【答案】C
【知识点】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当光遇到水面时会发生反射,此时水面相当于一平面镜,所以看见水中的“云”是由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鱼生活在水里,鱼反射的光线由水中进入空气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会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就会觉得鱼变高了,所以看到了鱼的虚像。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分析】在我们学习过的光现象中,光的反射可以成像,即平面镜成像,折射也可以成像,即从水面上看水中的物体时,像的位置会偏高一些的现象。
8.(2025八上·深圳期末)如图甲所示,起初茶碗看起来是空的,但当慢慢往茶碗中倒水时,就会发现碗中原来还藏着一枚硬币,如图乙所示。能够正确反 甲 乙映图乙中硬币被人眼看到的光路图是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光的折射规律
【解析】【解答】硬币反射的光通过水和空气射入人眼,光从水中射向空气,光线会远离法线,C正确,ABD错误;
综上选C。
【分析】折射规律:光从空气中传播到水中,折射光线会偏向法线,光从水中射向空气中,折射光线会远离法线。
9.(2025八上·横州期末)西汉时期的《淮南万毕术》里有关于古人利用冰透镜对日聚焦取火的记载,冰透镜相当于(  )
A.凸透镜 B.凹透镜 C.凸面镜 D.凹面镜
【答案】A
【知识点】透镜及其特点与分类
【解析】【解答】AB.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冰透镜使光线会聚达到聚焦取火的目的,因此冰透镜相当于凸透镜,故A正确,B不符合题意;
CD.凸面镜和凹面镜都属于反射镜,不是透镜,故CD错误。
故选A。
【分析】1.掌握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以及在生活中的常见应用,凸透镜的应用:放大观察、光学聚焦、成像记录和远视矫正等,凹透镜的应用:猫眼、近视矫正等。
2、理解面镜和透镜的区别,面镜是将光线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透镜是光线透过镜片,利用了光的折射定律。
10.(2025八上·凉州期末)把一个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正对太阳放置,则温度最高的点是(  )
A.和太阳同侧,距凸透镜光心10cm B.和太阳异侧,距凸透镜光心10cm
C.和太阳同侧,距凸透镜光心5cm D.和太阳异侧,距凸透镜光心5cm
【答案】B
【知识点】透镜及其特点与分类;主光轴、光心、焦点和焦距
【解析】【解答】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太阳光是平行光,经凸透镜折射后,在另一侧会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即焦点,焦点处温度最高,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凸透镜对光线有汇聚作用,平行光入射凸透镜会聚焦在焦点,经过光心的光线不发生偏折。
11.小明用凸透镜先后两次观察书本上的字,看到如图所示两种情景.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图中成的是实像;乙图中成的是虚像
B.甲图中书本在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乙图中书本在凸透镜1倍焦距以内
C.甲图中凸透镜靠近书本,所成的像变小;乙图中凸透镜远离书本,所成的像也变小
D.甲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投影仪;乙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照相机
【答案】C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生活中的透镜
【解析】【解答】解:虚像总是正立的,实像总是倒立的.由图可知,甲图是放大正立的虚像,乙图是放大倒立的实像,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甲图书本在凸透镜1倍焦距内,应用为放大镜;乙图书本在凸透镜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应用为投影仪等.所以 ABD错,无论实像还是虚像,物体越靠近焦点,像越大,远离焦点,像越小,选 C。
故答案为:C。
【分析】1、u2f:倒立、缩小实像(如照相机)
2、像的大小变化规律:虚像(u2f):物距越大(透镜远离物体),像越小。
3、实际应用匹配:虚像(u2f)→照相机。
12.(2024八上·松原月考)如图是超市安装的一种刷脸自助储物柜。某顾客站在屏幕前60cm处,按下“存”按钮,屏幕上方的摄像头启动,出现人脸缩小的像,柜门打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B.该摄像头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
C.该摄像头成像原理是光的折射 D.该摄像头的焦距可能是40cm
【答案】C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ABC.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成像原理为光的折射,该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故ABC错误;
D.某顾客站在屏幕前60cm处,处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以外,此时,所以,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物体大于二倍焦距,呈现倒立缩小实像,应用为照相机,人眼睛。
1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实验桌上有光具座、蜡烛、光屏、焦距分别为15cm和20cm的凸透镜L1和L2等器材,小明先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正确安放在光具座上,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凸透镜是L1,小明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
B.若凸透镜是L1,小明将光屏向右移动适当的距离,光屏上能出现烛焰清晰的像
C.若凸透镜是L2,小明将光屏移到60cm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出现烛焰清晰的像
D.若凸透镜是L2,小明将光屏移到70cm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出现烛焰清晰的像
【答案】B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解:AB、此时物距40cm,大于15cm,所以此时要想在光屏上观察到像,像距需要大于15cm,此时像距为12cm,所以需要向右移动合适的距离,故A错误,B正确。
CD、此时物距40cm,等于20cm 的两倍,所以想要成像,像距等于2倍焦距,即40cm,所以光屏位置在90cm,C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透镜成像规律:物体距透镜小于一倍焦距,呈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为放大镜;
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呈倒立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为投影仪;
物体大于二倍焦距,呈现倒立缩小实像,应用为照相机,人眼睛。
14.(2025八上·深圳期末) 如图所示,小明同学手握甲、乙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通过调整两透镜间的距离,可以更清晰地看到远处的物体。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甲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B.甲透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照相机
C.乙透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像
D.乙透镜直径比我们眼睛的瞳孔大得多,这样可以会聚更多的光
【答案】D
【知识点】望远镜
【解析】【解答】A、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A错误;
B、甲透镜位于一倍焦距以内,相当于放大镜,B错误;
C、 乙透镜于二倍焦距以外,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像,C错误;
D、 乙透镜直径比我们眼睛的瞳孔大得多,这样可以会聚更多的光 ,使像更加明亮,D正确;
综上选D。
【分析】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越小;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像越大;
透镜成像规律:物体距透镜小于一倍焦距,呈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为放大镜;
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呈倒立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为投影仪;
物体大于二倍焦距,呈现倒立缩小实像,应用为照相机,人眼睛。
15.(2020八上·新化期末)关于下列光学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白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
B.验钞机利用红外线辨别钞票的真伪
C.小孔所成的像是倒立的虚像
D.望远镜的物镜使远处的物体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答案】A
【知识点】色光的三(基)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紫外线;望远镜
【解析】【解答】A.白光通过三棱镜时,因为不同颜色的光通过玻璃时偏折的角度不同,白光通过三棱镜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A符合题意;
B.验钞机利用紫外线可使荧光物质发光来辨别钞票真伪,B不符合题意;
C.小孔成的是倒立的实像,是光在同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C不符合题意;
D.望远镜物镜的作用相当于照相机,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倒立、缩小的实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白光通过三棱镜时分解为多种颜色是色散现象;验钞机利用紫外线;小孔成像是光在同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阅卷人 二、填空题
得分
16.(2025八上·饶平期末)如图所示,将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可沿ON折叠的硬白纸板 ENF   立在平面镜上,以此来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此时反射角的角度为   ,若将纸板 NOF 向后折叠,则反射光    (选填“会"或“不会”)消失。
【答案】垂直;40°;不会
【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
【解析】【解答】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承接光线的纸板和平面镜垂直,使纸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可承接到光线;图中,入射光线和平面镜的夹角50°,且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则反射角为∠FON=∠EON=90°-50°=40°;当纸板后侧NOF向后折叠,两i侧纸板不在同一平面内,不能看到反射光线,但反射光线仍存在。
【分析】探究反射规律时,承接光线的纸板和平面镜垂直;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17.(2025八上·饶平期末)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物体,是因为晶状体变   (选填"薄”或“厚”),折光能力变强,成像光路是图中的    ,矫正后的光路是题图中的   .
【答案】厚;丙;甲
【知识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解析】【解答】近视眼的晶状体过厚,折射能力太强,使像成在视网膜前,图丙是近视眼成像图像,若使像成在视网膜上,像需要向后移动,需要利用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矫正,图甲符合要求。
【分析】近视眼的晶状体过厚,成像在视网膜前,利用凹透镜矫正。
18.(2025八上·金平期末)如图,小明在A处看不到硬币,这是因为光沿   传播.向杯中缓缓注水后,能看到硬币由于光的   射而产生的    (选填“实”或“虚”)像.
【答案】直线;折;虚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图中,眼睛在A处,是光沿直线传播时,硬币的光线被杯子遮挡,不能进入人的眼睛,人看不到硬币;向杯中注水后,硬币的光从水中进入空气,发生折射,且空气中的折射角变大,光线能进入人的眼睛,人就能看到硬币了,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去,看到水中硬币的像是虚像。
【分析】物体挡光,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光线经过不同介质,发生折射;空气中看到水中物体的像是虚像。
19.(2025八上·深圳期末)我国唐朝的张志和在《玄真子》中记载了著名的“人造彩虹”实验:“背日喷乎水,成虹霓之状”,这是光的   现象。教室内使用   (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灯杀毒消菌。
【答案】折射;紫外线
【知识点】光的折射规律;紫外线
【解析】【解答】彩虹的形成属于光的折射,教室使用紫外线杀毒。
综上 第1空、 折射; 第2空、 紫外线。
【分析】1、紫外线:频率比蓝紫光高的不可见光,可用于消毒杀菌、验钞。
2、光的折射:光经过不同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的现象,如:海市蜃楼、彩虹的形成、岸面看水水变浅。
20.(2025八上·玉林期末)如图所示,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将一张纸放在凸透镜的另一侧,调整凸透镜与纸的距离,纸上会出现一个很小、很亮的光斑,说明凸透镜对光有     作用,此光斑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就是该凸透镜的     。
【答案】会聚;焦距
【知识点】透镜及其特点与分类;主光轴、光心、焦点和焦距
【解析】【解答】(1)太阳光经过凸透镜后形成一个很小的亮点,说明光线会聚起来,即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2)根据题意可知,这个光斑就是该凸透镜的焦点,则此光斑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就是该凸透镜的焦距。
【分析】(1)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2)焦距是从凸透镜的焦点到光心的距离。
21.(2025八上·永吉期末)“当地球遮住太阳的光,月亮便走进了地球的阴影”,它描述的是    (选填“日食”或“月食”)现象,此现象的形成是因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    。
【答案】月食;沿直线传播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地球遮住太阳的光,月亮走进地球的阴影”,说明月球进入了地球遮挡太阳光形成的阴影区域,此时地球上的人看不到或看不全月球,这是月食现象;月食现象的形成是因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地球挡住了沿直线传播的太阳光,从而在地球后方形成阴影,月球进入该阴影便产生月食。
故第一空为月食,第二空为沿直线传播。
【分析】了解日食、月食形成原因,月食形成机制如图所示:
若月球处在(1)和(2)或(3)和(2)区域中,会形成月偏食;处在(2)区域中,会形成月全食;由于月球离地球较近,不会出现月球同时跨(1)(2)(3)区域的现象,也就不会形成月环食。
22.(2025八上·麦积期末)图甲是城市很多路口安装的监控摄像头,它可以拍摄违章行驶或发生交通事故时的现场照片.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的工作原理与   相似.图乙和图丙是一辆汽车经过路口时与一辆自行车相撞后拍摄的两张照片,由图可以看出汽车所成的像变小,与此对应的像距将变   .
【答案】照相机;小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解答】照相机、摄像机都是根据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的.当物距增大时,像距减小,所成的像越小,丙图所成的像比乙图所成的像小,所以丙图的物距大于乙图的物距.
【分析】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越小;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像越大,
物体大于二倍焦距,呈现倒立缩小实像,应用为照相机,人眼睛。
23.(2025八上·武威期末)如图是小明模拟的眼球模型,凸透镜相当于眼球中的   ,烧瓶右侧的壁相当于眼球中的   。要使图中光线会聚到烧瓶右壁,应在凸透镜前增加一个对光有   作用的透镜。
【答案】晶状体;视网膜;发散
【知识点】透镜及其特点与分类;眼睛及其视物原理
【解析】【解答】由图可知,该模型中凸透镜相当于眼睛中的晶状体,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烧瓶壁相当于视网膜,应该在凸透镜前增加一个对光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使像成在烧瓶右壁上。
【分析】近视眼对光线汇聚作用较强,需要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进行矫正。
凸透镜对光线有汇聚作用,平行光入射凸透镜会聚焦在焦点,经过光心的光线不发生偏折。
阅卷人 三、实验探究题
得分
24.(2025八上·深圳期末)图为某实验小组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器材有:一个凸透镜、光屏、高度为 3.0cm的F形光源和刻度尺。实验时,物距从6.0cm开始,每次增加2.0cm。下表是他们记录的物距、像距、像的高度和正倒情况。

物距/cm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20.0 22.0 24.0 26.0
像距/cm \ \ \ 60.4 35.6 26.6 22.3 20.0 18.4 17.3 16.6
像的高度/cm \ \ \ 15.1 7.6 5.0 3.7 3.0 2.5 2.3 2.1
像的正倒 正 正 \ 倒 倒 倒 倒 倒 倒 倒 倒
(1)实验时需将F形光源、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调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像呈现在   。
(2)实验发现,当物距在10.0cm以内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均不能在光屏上成像,人眼应从    (选填“光源”或“光屏”)一侧透过凸透镜观察光源的像。根据表格信息可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3)实验中如何判断光屏上所成的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   。
(4)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规律:凸透镜成倒立实像时,物距变大,像距变   ,像变   。
(5)某同学在做实验时,光屏上得到了F形光源清晰的像,但他不小心用手指指尖触摸到了凸透镜,这时光屏上的像会出现怎样的变化 有人认为,光屏上会有指尖的像;
也有人认为,光屏上会出现指尖的影子;还有人认为,光屏上的像将变得不完整。
你认为呢 请写出你的观点和支持你观点的理由:   。
【答案】(1)光屏中央
(2)光源;10.0
(3)比较光屏的像和物体的大小
(4)近;小
(5)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呈虚像,指尖 摸到了凸透镜 ,此时呈现虚像,虽然一部分透镜被手指遮挡,透过透镜的光线变少,所以像会变暗,但仍然完整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1) 实验时需将F形光源、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调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像呈现在光屏中央;
综上 第1空、 光屏中央;
(2) 当物距在10.0cm以内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均不能在光屏上成像,人眼应从 光源处进行观察,据观察小于10cm不成像,所以焦距为10.0cm;
综上 第1空、光源; 第2空、10.0;
(3)当光屏上的像大于物体时,则 光屏上所成的像是放大 的,反之为缩小的;
综上 第1空、 比较光屏的像和物体的大小;
(4) 凸透镜成倒立实像时,物距变大, 像距变小,像变小;
综上 第1空、近; 第2空、小;
(5)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呈虚像,指尖 摸到了凸透镜 ,此时呈现虚像,虽然一部分透镜被手指遮挡,透过透镜的光线变少,所以像会变暗,但仍然完整;
综上 第1空、 像会变暗,但仍然完整。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呈虚像,指尖 摸到了凸透镜 ,此时呈现虚像,虽然一部分透镜被手指遮挡,透过透镜的光线变少,所以像会变暗,但仍然完整
【分析】1、测量焦距的方法: 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改变凸透镜与光屏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 亮点,此时亮点与凸透镜中心的距离为焦距。
2、透镜成像试验:实验步骤:1)实验前,应调节凸透镜、蜡烛烛焰、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水平高度,环境越暗,物体反射光越明显,所以实验应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2) 点燃并蜡烛,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等大、清晰的烛焰的像,测量此时物到透镜的距离(焦距);3)移动蜡烛,观察像的变化
经过透镜光心的光心不会发生偏折,所以蜡烛变短通过光心的光线会折射到光屏上方,导致像向上移动。
3、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越小;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像越大
透镜成像规律:物体距透镜小于一倍焦距,呈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为放大镜;
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呈倒立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为投影仪;
物体大于二倍焦距,呈现倒立缩小实像,应用为照相机,人眼睛。
25.(2025八上·深圳期末)小明照镜子时,看到镜中自己的像,这个像有什么特点呢 为此他进行了实验探究。

(1)【实验思路】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关键是要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
(2)可选用   作为平面镜观察像,如题21图所示,先将点燃的蜡烛A置于镜前,再用一支外形相同未点燃的蜡烛B在镜后移动,通过观察蜡烛B与A的像是否重合来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进而得到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3)【实验过程】
按照实验思路进行操作,观察蜡烛与像完全重合后,在纸上分别标记平面镜、蜡烛和像的位置,并测量蜡烛和像到平面镜的    ,记录在表格中。试着用光屏承接平面镜后面的像,观察光屏上能否呈现蜡烛A的像。
(4)换用两个相同的跳棋子、两块相同的橡皮重复上述操作。多次实验的目的是   。
(5)【实验结论】
平面镜所成的像为   (选填“实”或“虚”)像,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答案】(1)选择两只大小相同的蜡烛进行试验,观察蜡烛的像和蜡烛的大小关系
(2)薄玻璃板
(3)距离
(4)寻找普遍规律
(5)虚像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1)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关键是要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 所以选择两只大小相同的蜡烛进行试验,观察蜡烛的像和蜡烛的大小关系;
(2)选择薄玻璃板作为平面镜观察,薄玻璃板透光,可以观察物像的大小关系;
综上 第1空、 薄玻璃板;
(3) 测量蜡烛和像到平面镜的 距离,比较物像到平面镜的大小关系;
综上 第1空、 距离;
(4) 换用两个相同的跳棋子、两块相同的橡皮重复上述操作。多次实验的目的是 寻找普遍规律;
综上 第1空、 寻找普遍规律;
(5) 平面镜所成的像为 虚像;
综上 第1空、 虚像。
【分析】1、平面镜成像试验:实验仪器有白纸、薄玻璃板(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两根大小相同的蜡烛,A蜡烛点燃,B蜡烛熄灭(使用B和蜡烛A的像进行比较,判断像物大小关系),光线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观察,方便观察像的位置。
2、实验步骤:将玻璃垂直于白纸,点燃蜡烛A, 在玻璃板的另一侧慢慢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为止;在蜡烛B一侧放置光屏,光屏上无法成像。
3、试验结论:平面镜成像特点为物像等大、物像等距、物像关于平面镜对称、成虚像。
26.小东与几位同学做手影游戏时发现,手影大小经常在改变,影子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他猜想:影子的大小可能与光源到物体的距离有关,他们借助如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影子高度与光源到物体距离的关系.
实验中,把手电筒正对黑板擦由近及远先后放在距离黑板擦不同位置,保持其他因素不变,分别测量影子在墙面上的高度,记录数据如下表:
手电筒到黑板擦距离 L/cm 20 30 40 50 60 70
黑板擦影子高度 H/cm 20 17 14.5 13.5 13 12.6
(1)分析数据他们发现:若保持其他因素不变,当手电筒由近处逐渐远离黑板擦时,影子的高度随之   .
(2)为了进一步发现其中的规律,他们根据数据绘制了影子高度 H 随手电筒到黑板擦距离L 变化的图象(如图b).由图象可知,当手电筒到黑板擦的距离L=35cm时,影子的高度 H 大致是    cm.
(3)当手电筒距黑板擦较远时,观察图象的变化趋势发现,影子变小得   (选填“快”或“慢”);当手电筒距黑板擦足够远时,影子大小将   .
【答案】(1)减小
(2)15.5
(3)慢;基本不变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1)分析实验数据(或图像),当手电筒由近处远离黑板擦(L增大),影子高度H逐渐减小。例如:L=20cm时H=20cm,L=30cm时H=17cm,距离增大,影子高度减小。
(2)观察图b(影子高度H随距离L变化的图像),当L=35cm时,对应纵轴H大致为15.5cm。通过图像读取数据,体现“实验数据可视化”的分析方法。
(3)观察图像,当L较大(手电筒远离黑板擦)时,图像斜率变小(曲线变平缓),说明影子高度随距离增大的变化率降低,即影子变小得慢 。例如:L从20cm到30cm,H从20cm降到17cm(变化3cm);L从50cm到60cm,H从14cm降到13cm(变化1cm),距离越远,影子高度变化越慢。
故答案为:(1)减小(2)15.5(3)慢;基本不变
【分析】1、光的直线传播(影子形成的原因是光沿直线传播,物体遮挡光线形成阴暗区域;光源远离物体时,光线夹角变小,影子高度降低)。
2、图像分析能力(将实验数据转化为图像,通过横纵坐标对应关系,读取未知点的数据);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在实验中的定量体现(影子高度与光源距离的函数关系)。
3、光的直线传播的定量规律(影子高度与光源距离的非线性关系,距离越远,影响越弱);图像斜率的物理意义(斜率表示影子高度随距离变化的快慢,斜率越小,变化越慢)。
27.在“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某小组同学利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高为3cm的发光体,光屏和光具座进行实验,将测得的物距u、像距v以及所成像的高L像分别记录在下表中.在验证得到凸透镜成像的初步规律后,为了进一步研究,他们进行适量的运算,将结果分别记录在下表的后两列中.
实验序号 物距u(cm) 像距 v(cm) 像高L像(cm) 像距与物距之比 物距与像距 之和(u+v)(cm)
1 60.0 12.0 0.60 0.20 72.0
2 50.0 12.5 0.75 0.25 62.5
3 30.0 15.0 1.50 0.50 45.0
4 18.0 22.5 3.75 1.25 40.5
5 16.0 26.7 5.00 1.67 42.7
6 14.0 35.0 7.50 2.50 49.0
①根据实验序号1~6的数据,分析比较像距v随物距u 的变化情况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凸透镜成像时,   .
②根据实验序号1~6的数据,分析比较像高L像与 的变化情况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凸透镜成像时,   .
③该小组同学继续利用表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a.根据实验序号1~3的数据,分析比较物距变化量△u 与像距变化量△v的大小关系及成像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b.根据实验序号1~6的数据,分析比较物距u 变化时,L像、u+v|的变化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答案】像距随物距减小而增大;像高与物高的比值等于物距与像距的比值;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物距变化量△u 大于像距变化量△v;当物体成实像时,物距越小,像高越大,像距与物距的和(v+u)先变小后变大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解:(1)据表分析可知,物距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大,所以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随着物距的变小而变大。
(2)据表分析可知, 物距和像距比值等于像高和物体高度的比值。
(3)据表分析可知,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物距变化量大于像距。
(4)据表分析可知,物距越小,像高越大,像距和物距之和先变小后变大。
故答案为: 第1空、像距随物距减小而增大; 第2空、 物高与像高的比值等于物距与像距的比值;第3空、 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物距变化量△u 大于像距变化量△v; 第4空、 当物体成实像时,物距越小,像高越大,像距与物距的和(v+u)先变小后变大.
【分析】1、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越小;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像越大
透镜成像规律:物体距透镜小于一倍焦距,呈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为放大镜;
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呈倒立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为投影仪;
物体大于二倍焦距,呈现倒立缩小实像,应用为照相机,人眼睛。
2、据表格数据分析,物距和像距变化量和像高以及物距像距和的关系。
28.(2025八上·东城期末)请阅读《太阳光的颜色之谜》回答问题。
太阳光的颜色之谜
在牛顿之前,人们对太阳光的颜色争论不休,直到牛顿做出了如图甲所示的著名实验,谜底才得以解开,原来太阳光中含有各种色光以及一些看不见的光。后来,科学家进一步研究发现,本质上光也是一种波,不同颜色的光对应不同的波长。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的波长依次减小,红光波长最长,紫光波长最短。如图乙所示,其中一种看不见的光——紫外线根据不同波长可分为“UVC”“UVB”“UVA”三种类型,其中UVC对人体伤害最大,UVC能通过石英玻璃,但不易通过普通玻璃。
光在传播过程中可能被散射。光在空气中传播时,会遇到大气分子、水蒸气以及尘埃等障碍物,障碍物会将光的一部分能量散射出去,而另一部分能量穿过障碍物继续向前传播。被散射出去的能量比例与光的波长有关,波长越短,被散射出去的能量越多,穿过的能量越少,越难传到远的地方。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甲所示。在白色光屏上的②区域形成彩色光带,这是光的   现象。
(2)如图丙所示。某消毒柜采用波长为254 nm 的紫外线消毒。该紫外线属于   (选填“UVC”“UVB”或“UVA”)类型,紫外线从密封透明灯管内射出,对柜内的物品进行杀菌消毒,透明灯管的材料应选    (选填“石英”或“普通”)玻璃。
(3)结合文章分析生活中用红灯表示停止和危险信号的原因:   。
【答案】(1)色散
(2)UVC;石英
(3)红光波长较长,被散射出去的能量少,可以传播的更远
【知识点】光的色散;紫外线
【解析】【解答】(1)当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会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这就是光的色散。
(2)由图乙可知,紫外线的波长为254nm,波长在200nm到280nm之间,属于UVC类型
由题意可知,UVC能通过石英玻璃,但不易通过普通玻璃,所以透明灯管的材料应选石英玻璃。
(3)生活中用红灯表示停止和危险信号的原因:红光波长较长,被散射出去的能量少,可以传播的更远,驾驶员即使在恶劣天气条件下,如大雨或大雾,红色信号灯也能看见信号灯,有足够的时间采取行动。
【分析】(1)光的色散: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会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
(2)根据材料信息进行分析。
(1)当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会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这就是光的色散。这一现象表明太阳光是由多种单色光混合而成的复色光,同时也能说明不同色光入射到同一介质上时,折射角是不同的,因为三棱镜对七种色光的折射能力不同,所以在光屏上才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
(2)[1]由图乙可知波长在200nm到280nm之间的属于UVC,则波长为254nm的紫外线属于UVC。
[2]由文章内容可知UVC能通过石英玻璃,但不易通过普通玻璃,因此对柜内的物品进行杀菌消毒,透明灯管的材料应选石英玻璃。
(3)生活中用红灯表示停止和危险信号的原因如下:红光的波长最长,在空气中传播时被散射的能量最少,因此穿透力最强。这意味着即使在恶劣天气条件下,如大雨或大雾,红色信号灯也能被远处的驾驶员看见,从而有足够的时间采取行动。
阅卷人 四、计算题
得分
29.(2025八上·凉州期末)透镜焦距的长短标志着折光本领的大小,焦距越短,折光本领就越强;通常把透镜焦距的倒数叫做透镜的焦度,用φ表示,即;平常我们说的眼镜片的度数就是镜片的透镜焦度乘以100的值;凸透镜的度数是正值,凹透镜的度数是负值;问:
(1)镜片焦距为0.2m的近视眼镜片的度数是多少?
(2)400度的眼镜片的焦距是多少?
【答案】解:(1)焦距0.2m的透镜其焦度为
故度数是-500度;
(2)由题可知,平常我们说的眼镜片的度数就是镜片的透镜焦度乘以100的值;400度的眼镜片,它们的焦度是4m﹣1;400度的眼镜片焦距为
答:(1)焦距0.2m的近视眼镜片的度数是-500度;
(2)400度的眼镜片的焦距是0.25m。
【知识点】主光轴、光心、焦点和焦距
【解析】【分析】(1)焦度和焦距互为倒数,焦距0.2m的透镜其焦度为
(2)眼镜片的度数就是镜片的透镜焦度乘以100的值;400度的眼镜片,它们的焦度是4m﹣1;400度的眼镜片焦距为。
30.测量视力时,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可以节省空间,小荣同学身高165 cm,站在竖直放置平面镜前2 m面对镜子,背对视力表,视力表距离小荣1 m。求:
(1)小荣自己的像高度是多少?
(2)小荣看到视力表的像离她的距离是多少?
(3)若小荣向平面镜走近0.5 m,则她与镜中人的像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答案】(1)解: 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平面镜成等大的虚像,题中小荣同学身高h=165 cm,
故她在平面镜中的像高度h'=h=165 cm。
(2)解:由题意可知,视力表到小荣的距离l1=1 m,
小荣与平面镜的距离l2=2 m,
则视力表到平面镜的距离l3=l1+l2=1 m+2 m=3 m。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可知,视力表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l4=3 m,
则小荣看到视力表的像离她的距离l5=l4+l2=3 m+2 m=5 m
(3)解: 小荣向平面镜走近l6=0.5 m,
此时小荣到镜面的距离l7=l2-l6= 2 m-0.5 m=1.5 m,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可知,此时人像与平面镜的距离l8=l7=1.5 m,
则她与镜中像之间的距离l9=l7+l8=1.5 m+1.5 m=3 m。
【知识点】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分析】(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为物像等大,所以像和人身高相同;
(2)物像关于平面镜对称,所以 视力表距离小荣1 m ,所以视力表的像距离平面镜为3m, 小荣同学距离平面镜2 m,所以小荣距离视力表的距离为2 m+3m=5m;
(3) 小荣向平面镜走近0.5 m ,则距离平面镜1.5m,像距离平面镜1.5m,所以 她与镜中人的像之间的距离为3m。
31.(2024八上·天宁月考)根据视力检测标准,受测人需要与“E”型视力检测表相隔一定的距离才能进行检测,因受场地限制,医生用如图所示的方法为王红同学检查视力,“E”型视力表与平面镜相距3m,王红与视力表相距1m并且观看的是平面镜中“E”型视力表的像。则:
(1)王红距离视力表的像有多远?
(2)如果王红站起来以0.6m/s的速度朝平面镜的方向走了3秒后,她现在距离“E”型视力表的像是多远?
【答案】(1)解:(1)已知“E”型视力表与平面镜相距3m,由平面镜成像特点知,视力表的像距平面镜的距离也是3m,由图可知王红到平面镜的距离是:3m-1m=2m
所以王红距离视力表的像的距离:s=3m+2m=5m
(2)解:(2)王红向平面镜移动的距离:s'=vt=0.6m/s×3s=1.8m
则此时王红距离“E”型视力表像的距离是:s''=s-s'=5m-1.8m=3.2m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分析】(1)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结合距离,计算总长度;
(2)根据s=vt,计算移动的距离,利用前后距离差,计算两者距离。
(1)已知“E”型视力表与平面镜相距3m,由平面镜成像特点知,视力表的像距平面镜的距离也是3m,由图可知王红到平面镜的距离是
3m-1m=2m
所以王红距离视力表的像的距离
s=3m+2m=5m
(2)王红向平面镜移动的距离
s'=vt=0.6m/s×3s=1.8m
则此时王红距离“E”型视力表像的距离是
s''=s-s'=5m-1.8m=3.2m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2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