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抗日战争 学案 (1)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抗日战争 学案 (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8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08 15:03: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抗日战争
考纲
九一八事变与七七事变;
南京大屠杀等侵华日军的罪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正面战场的抗战与敌后抗日斗争;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原因和历史地位。
教学课时
1课时
第16课
抗日战争
学案
一、日本侵华战争
1、原因:
(1)、历史原因:日本早已制定的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
大陆政策
”;
(2)、现实原因:
日本发生
经济危机
,为了转嫁国内政治经济危机,缓和社会矛盾;
(3)、有利时机:中国境内爆发大规模
内战

2、过程:
(1)1931年9月18日,“
九一八事变
”(东北)——局部侵华(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
(1932年,扶植清朝末代皇帝
溥仪
,建立傀儡政权
伪满洲国
;)
(2)1932年1月28日,“一二八事变”;为了占领
上海

(3)1935年,“
华北事变
”(华北)
——扩大侵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4)1937年,“
七七事变

(也叫卢沟桥事变)——全面侵华(全民族抗战开始)
【当场消化1】
“麻雀叫,麻雀叫,日本人,真凶暴。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小朋
友!大家起来闹,日本糖果我不吃,东洋玩具我不要。”这首童谣的出现是由于发生了


A.一二八事变
B.九一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3、日军罪行:
(1)、1937年12月,_南京__大屠杀,六周之久,屠杀超过
30
万;
(2)、1941年初,日军对河北省丰润县__潘家峪__村民进行残酷屠杀;
(3)、在东北成立专门研究
细菌战
的部队,用中国活人作试验,称为“_七三一_部队”。
【当场消化2】《南京大屠杀的虚构》出版后,日本右翼势力给予了高度评价,渡部升一在其初版本的护封广告词中写道“读了此书,如果今后有人仍然再提南京大屠杀,那就只能说他是煽动反日。”我们批驳上述荒谬观点的最有力证据是(

A.历史专著中对“南京大屠杀”的描述
B.侵华日军老兵的回忆录
C.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摄制的新闻照片
D.当年幸存者的控诉材料
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第二次国共合作
1、建立原因:
(1)、
中日民族
成为最主要矛盾;
(2)、敌强我弱,只有联合才能赶走日本帝国主义
2、建立标志:1937年
年9月,国民党公布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3、建立表现:协议改编军队,把共产党领导的红军改为
八路军

新四军

4、合作方式:
党外合作

5、合作基础:共同反对日本
侵略;
6、意义:实现了
全民族
抗战,保障抗战胜利;
【当场消化3】下表反映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变化情况。
其中,与1923年6月至1937年1月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变动无关的因素是(

时间
1921.7
1923.6
1927.4
1927.8
1934.9
1937.1
1945.4
1949.10
人数
57
432
5.7万
1万多
30多万
4万多
121万多
448万多
A.国民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
B.农村革命根据地的不断开辟
C.中国工农红军的战略转移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当场消化4】国民革命军第129师师长刘伯承在战士不情愿换掉已经穿戴了多少年的红军装、五星帽,而要换上青天白日帽徽的黄色军帽时说:“这帽徽是白的,可我们的心永远是红的!同志们,为了救中国,暂时和红军帽告别吧!”他这样说的主要目的是(

A.倡导国共合作,进行国民大革命
B.争取抗战局面,保障工农割据
C.促成统一战线,确保民族大解放
D.坚持正面战场,彻底消灭日军
三、正面战场的抗战与敌后抗日斗争
1、正面战场的抗战
(1)、表现:四次会战
①、
淞沪会战
:宝山姚子青500壮士牺牲,谢晋元800勇士守卫四行仓库;意义:粉碎日本三个月亡中国的计划;
②、
太原会战
;(抗战以来首次大捷——
平型关大捷
林彪指挥)
③、
徐州会战
;李宗仁指挥,台儿庄大捷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最大胜利;④、武汉会战。
(2)、意义:国民党的正面战场是抗战防御阶段的主战场,牵制了日军的主力,为敌后战场开辟提供了有利条件,粉碎了日本妄图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当场消化5】
“1938年春,日军占领南京后,为沟通南北战场的联系,企图占领战略要地徐州……日军约四万人发动进攻,守军顽强抵抗十余天……第五战区调动兵力包围日军……歼敌约二万人。”
这则史料所描写的是(

A.淞沪会战
B.平型关大捷
C.太原会战
D.台儿庄战役
2、敌后抗日斗争
(1)、表现:
①、抗战路线━━全面抗战路线,即
人民战争路线
②、抗战范围——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
③、抗战战役——
1940年下半年,由
彭德怀
指挥的八路军主动出击,在
华北
地区发动_百团_大战;
意义: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2)意义:①、抗战初期(防御阶段):配合正面战场作战;
(平型关大捷)
②、相持阶段:成为抗战的主战场,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当场消化6】电视剧《亮剑》成功地塑造了八路军独立团
团长李云龙和国民党晋绥军某部团长楚云飞的形象。右图是该剧人物李云龙和楚云飞共同抗日的情景,你认为出现该情景的原因是


国共两党的阶级立场相同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国共两党坚持的抗战路线相同
④中日民族矛盾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当场消化7】某年9月6日重庆《大公报》社评:“自上月20日以来,我军在北方发动了大规模的运动战。平汉、正太、同蒲三路同时发动反攻,铁路到处被破坏,冀晋豫三省同时报捷。斩获既多,并克复了重要据点。”据此推断该战事应是(

A.百团大战
B.平型关战役
C.太原会战
D.台儿庄战役
四、国外战场——中国远征军赴缅作战
1、时间:
1942年
2、背景:日军由泰国、缅甸北上侵入我国云南,为确保
滇缅公路
畅通。
3、战况:救出被围在缅甸的英军七千多人。1945年在
英美
军队配合下,击败侵缅日军。
五、抗战的胜利
1、胜利标志:
1945
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2、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1)、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
反侵略斗争
的完全胜利(注:中国仍是半殖民地)
(2)、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
自尊心

自信心

(3)、是世界
反法西斯战争
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大大提高了中国的
国际地位
。(表现:收回宝岛
台湾
;成为联合国
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3、抗战胜利的原因:(1)日本方面:非正义的法西斯侵略战争
(2)中国方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实现全民族抗战
(3)国际方面: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配合和帮助
【当场消化8】1941年,中国共产党发表《为抗战四周年纪念宣言》:“四年以来,全国军民奋起抗战,……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度过了许多的难关,卒能使敌寇胆寒,环球心折,奠定了民族复兴的基础,产生了新中国的雏形。”使“环球心折”的主要依据是(

A.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B.结束了中国近百年来屈辱的历史
C.彻底改变了20世纪的世界政治格局
D.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六、近代列强的五次侵华
战争及时间
鸦片战争1840—1842年
第二次鸦片战1856—1860年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八国联军侵华1900年
日本全面侵华1937—1945年
根本原因
工业革命
后,列强为了占领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第二次工业革命
后,列强为了进行资本输出和瓜分世界;
1929—1933你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
经济危机
侵略手段
战争和商品输出
战争和资本输出和扶植代理人
侵略国家
英国
英法联军
日本
八国
日本
开始标志
1840年6月,英国军舰驶入广东海面,进行挑衅
1856年,英军进攻广州
1894年7月,日本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清军的船只
1900年6月进攻北京
1937年7月7日,
卢沟桥
事变
条约签订及时间
《南京条约》1842年
《天津条约》1858《北京条约》1860
《马关条约》1895年
《辛丑条约》1901年
胜利
主要影响
中国
开始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加深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大大
加深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完全形成
中国人民一百多年反侵略斗争完全胜利
中国人民抗争或重大事件
三元里抗英
火烧圆明园
黄海大战(邓世昌)旅顺大屠杀
义和团抗争在北京烧杀抢掠
淞沪、太原、徐州、武汉会战;百团大战;三大罪行
思考:从上述表格中归纳出列强侵华的特点:
1、从侵华的原因看:都是为了满足列强经济利益的需求
2、从侵华的方式看:单纯军事侵略到军事与政治手段相结合
3、从侵华的国家看:一国到多国
4、从侵华的影响看:逐渐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加深
【当堂训练】1、1943年蒋介石出版了《中国之命运》。该书认为,近百年来中国人“因为学西洋的文化而在不知不觉中做了外国文学的奴隶”,“中国国民对于西洋的文化由拒绝而屈服,对于固有文化,由自大而自卑。屈服转为笃信,信其所至,自认为某一外国学说的忠实信徒;自卑转为自艾,极其所至,忍心侮蔑我们中国的固有文化遗产”。这说明蒋介石出版该书目的之一在于(

A.以自由主义反对民族主义
B.以民族主义反对共产主义
C.以共产主义反对自由主义
D.以自由主义反对帝国主义
2.某历史档案馆文档记载“中国共产党及各根据地政权承认国民政府颁布的宪法性法律的效力,根据地的法令以上述宪法性法律的基本原则为依据,并根据各根据地的特殊情形予以制定。”这两种法律制度的存在,反映了(

A.国共党内合作方式的要求
B.中国共产党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的愿望
C.国共合作抗日政策的实现
D.国民党迫于国内和平的压力作出了让步
3.《大公报》载文说“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人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该文发表的历史背景是(

A.甲午战争爆发
B.中华民国建立
C.抗日战争爆发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4.英国《泰晤士报》在抗日战争爆发后发表社论说“中方伤亡固极惨重,但十周之英勇抵抗,已足造成中国堪称军事国家之荣誉,此乃前所未闻者;……(该)一隅之抵抗,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之影响。”该战役是指(

A.淞护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武汉会战
5.抗日战争期间,延安“吸引了一个美国军事观察团、一些美国国务院外交官和一个美国总
统特使前来访问,另外还有大批外国记者前来采访”。其主要原因是


A.中共领袖人物的个人魅力
B.中共的抗日主张得到了普遍认同
C.中共坚持抗战赢得了国际友人的广泛同情
D.中共领导的抗日力量在抗战中的地位日显重要
6、抗战初期,国共领导的两个战场的相同之处是(

A.都进行了积极的抵抗
B.抗战路线相同
C.不同的作战方式各自为战
D.都积极组织民众抗战
7.
1938~1944年,我国科技人员在大后方注册的专利共431件,比此前20年全国
的总和增长了157%,其中机器、电器、交通工具、化学药品类居多。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科技人员的内迁
B.军工企业的激增
C.民营工业的发展
D.战时需求的刺激
8.
“好男当兵上前线,抗日队伍出四川。坐上大船到武汉,武汉火线扯得宽。哪怕飞机
丢炸弹,哪怕四处起狼烟……”(《川江号子·好男当兵上前线》)。这一作品创作的时间最早可能是在(

A.1931年
B.1936年
C.1938年
D.1939年
9.下列关于抗日战争说法错误的是(

A.抗战胜利是中国人民在近代历史上第一次取得的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
B.抗战胜利开始的标志是1937年的“卢构桥事变”
C.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是国共第二次合作背景下的全民族抗战
D.抗战期间国民政府一直奉行“不抵抗政策”
10、近代日本发动的两次侵略侵华战争(

A.都是因为中国大规模内战给日本造成可乘之机
B.在国际上都得到英美的支持
C.都实行野蛮的屠杀政策
D.扶植国民党内亲日派
11.从下列表格中,你能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抗战时期国民党军队阵亡人数统计表(局部)
年代
阵亡人数
1937
125130
1938
249213
1941
144951
1942
87719
A.正面战场始终抗击侵华日军主力
B.国共合作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
C.国民党是领导抗战的核心力量
D.国民党军队对抗战有重大贡献
12.1937年7月《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中提出:“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中共中央这一决定,主要是基于(

A.八路军取得百团大战的胜利
B.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C.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D.日军攻陷南京,制造大屠杀惨案
13.美国记者史沫特莱曾对一场战役作这样报道:“整个华北地区,从晋北山区到东海岸.从南面的黄河到北面的长城,都成了战场,……一百团人打击了敌人在华北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战斗是炽烈而无情的。”对上述战役理解正确的是(

A.发生于抗日战争的防御阶段
B.是抗日战争以来的首次大捷
C.当时中国的主要矛盾是中日民族矛盾
D.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14.某本书中有这样一个场景,林彪在一次遛马时,被国民党一士兵误伤,阎锡山命令将林彪送到山西最好的医院去治疗,还把这件事向延安做了解释。该场景最有可能发生在(
)
A.
国民大革命时期
B.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
抗日战争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
15、1938年4月9日伦敦路透社电讯:“英军事当局,对于中国津浦(天津一南京浦口)线之战局极为注意。最初中国军获胜之消息传来,各方面尚不十分相信,但现已证明日军溃败之讯确为事实 英人心理,渐渐转变,都认为最后胜利当属于中国。”上述报导是对下列哪一战役发表的评论


A.淞沪会战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