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抗日战争 学案 (3)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抗日战争 学案 (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08 16:03: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6课 抗日战争
学案
全民族的抗战
1.背景
(1)“九一八”事变:中国东北三省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2)华北事变:华北地区日趋殖民化,民族危机加深。
(3)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7日,日军进攻宛平城和卢沟桥,或称“七七事变”。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开始,也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日战争的开端。随后日本占领北平、天津。
2.实现
面对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威胁,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国军民奋起抗战。
3.概况
(1)中共的敌后战场抗战:①路线:1937年秋,中共制定了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人民战争路线,即全面抗战路线。②作战方针: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广泛开展独立自主地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把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
(2)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①组织会战:日军占领天津以后,继续向华北、华中发动攻击,妄图三个月内灭亡中国。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多次重大战役,广大军民英勇抵抗日军侵略。②淞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威胁南京。中国军队与日本军队在上海地区进行了三个月的激战。坚守宝山县城的中国官兵在营长姚子青的率领下,激战两昼夜,全部壮烈牺牲。坚守苏州河四行仓库的战役中,副团长谢晋元率军孤军奋战四昼夜,歼敌二百多人。11月,上海失守,淞沪会战结束。③结果:在抗战前期,中国军队虽然取得了平型关、台儿庄等战役的胜利,但无力阻止敌人进攻,失去华北、华中和华南的大片领土。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片面抗战路线和全面抗战路线
两种抗战路线的比较:①依靠力量不同:片面抗战路线是由国民政府和军队包办抗战,依靠英美等国的“外援”。全面抗战路线依靠中国广大人民群众,并争取和团结一切抗日力量。②代表阶级利益不同:片面抗战路线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全面抗战路线代表中华民族的基本利益。③抗战结果不同:片面抗战路线挫伤和打击了人民群众的抗日积极性,影响了国民党前线官兵的士气和战斗力,导致抗战初期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全面抗战路线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日益壮大和发展,成为抗战后期对敌作战的主要力量。
题1 下列对全民族抗日战争中两个战场的形成及其相互关系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由国共两党的特点和合作方式所决定
B.抗战初期正面战场积极抗战
C.敌后战场始终是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D.两战场相辅相成共同完成抗战任务
答案 C
解析 C项中在抗日战争初期正面战场积极抗战,抵御了大部分日军。
日军的滔天罪行
1.南京大屠杀
(1)时间:1937年12月,日本攻陷南京。
(2)暴行:六周之内,屠杀手无寸铁的南京和平居民和已放下武器的军人超过三十万人。
2.潘家峪惨案
(1)时间:1941年初。
(2)地点:河北省丰润县潘家峪。
(3)暴行:全村1500多人中有1200多人被杀。
3.“七三一部队”
(1)地点:中国东北。
(2)暴行:成立专门研究细菌战的部队,称为“七三一部队”。他们惨无人道地用中国活人作试验,因受试验而惨遭杀害的中国人达三千以上。
如何看待日本右翼势力否认南京大屠杀问题?
(1)日军的大屠杀面对的是手无寸铁的平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超出了国际法中关于战争的规则。
(2)日本右翼势力对侵略战争的粉饰是二战后日本军国主义理论、思想及罪行没有得到彻底清算的表现,是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的同时,军国主义复活的表现。
(3)它严重伤害曾受其侵略的亚太地区人民的感情,严重危害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发展,它不符合国际法和《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不利于中日关系的正常发展,违背了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题。
题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图一 日本侵略者正用健康的中国人进行细菌试验
材料二
图二 日本侵略者用活生生的中国人作靶子,练习刺杀
材料三 东史郎在著作《一名士兵在南京大屠杀中的体验》一书中,揭露了当年侵华日军所犯下的令人发指的罪行,他在其著作中写道,一名侵华日军头目在南京大屠杀中,将一名中国人装在绑有手榴弹的邮袋中,浇上汽油点燃后仍到水中,在水中爆炸身亡。
请回答:
(1)以上三则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2)日本侵华过程中还有哪些滔天罪行?
(3)日本政府在右翼势力的支持下拒不承认其战争罪行,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案 (1)日本在中国犯下了残暴、野蛮的滔天罪行。
(2)还有潘家峪惨案、南京大屠杀、七三一部队的暴行等。
(3)说明日本没有对法西斯主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作出深刻的反思,继续走军国主义复活道路。我们要时刻以史为鉴,警惕日本的言行,防止历史悲剧重演。
抗战的胜利
1.百团大战
(1)概况: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一百多个团,在华北两千多千米的战线上,拔掉敌人据点近三千个。
(2)地位: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
(3)结论:中共领导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展广泛的游击战争,抗击了半数以上的侵华日军,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2.中国远征军
(1)背景:1942年初,日军由泰国、缅甸侵入我国云南。
(2)目的:确保滇缅公路这条国际交通线。
(3)战况:①中国远征军救出被日军在缅甸包围的英军七千多人。②1945年初,在英美军队的配合下,中国远征军击败侵缅日军。
3.抗战胜利:
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取得八年抗日战争的胜利。
4.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1)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
(2)它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3)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4)中国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1)抗战的胜利,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倡导下,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全民族抗战的结果。
(2)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的抗战,粉碎了日本侵略者速战速决的计划,使日本陷入长期作战的不利地位,为全民族的持久抗战创造了条件。
(3)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抗日人民武装,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抗击了大部分侵华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
(4)中国共产党坚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实行人民战争路线,坚持持久战的方针,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
(5)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世界人民和反法西斯国家的援助,也得到了广大海外华侨的支持;苏军出兵中国东北和美军进攻日本加速了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
题3 下图反映了1945年9月9日上午9时,中国战区日军投降签字仪式在南京黄埔路陆军总司令部前进指挥所举行,侵华日军代表向中国代表递交投降书这一情景。下列有关这场民族战争的评价与认识,不正确的是(  )
A.这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B.八年抗战,中国人民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C.抗战胜利,是中国人民完全依靠自己力量取得的
D.抗战胜利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答案 C
解析 教材明确表述,在中国人民和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沉重打击下,日本帝国主义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所以C项说法错误。
【史料文本】 阅读教材P74[历史纵横]和P75“上海守军奋起抗击日军”插图。
【信息解读】 材料列举了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35年华北事变日本侵华的史实,隐含了随着日本侵华的加剧,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插图反映了全民族抗战中国民党军队展开淞沪会战的情景。
【史料应用】 1.结合历史纵横说明日本侵华的加剧和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及影响。
答案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攻占沈阳之后占领了整个东北;1932年1月28日,日本制造一·二八事变;1932年3月,日本在东北建立伪满洲国,中国东北三省成为日本的殖民地;1935年,日本制造华北事变威逼平津,民族危机加深。随着日本对中国侵略的加剧,中国社会主要矛盾随之发生变化,民族矛盾日益上升,到1935年华北事变时,民族危机加深,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这促使国共两党由内战对抗开始走上合作抗战,在中华民族处于亡国灭种危机形势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便成为历史的必然。
【史料文本】 阅读教材P74引言和P76
“侵华日军代表向中国代表递交投降书”插图。
【信息解读】 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9日向中国代表递交投降书,宣告了八年抗日战争中国取得了完全胜利。战争的胜利表明了全民族团结抗击外来侵略的意志和中国人民的不屈斗争精神。
【史料应用】 2.下列抗日战争的影响中最主要的是(  )
A.中国人民百年来第一次完全取得胜利的反帝斗争
B.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C.为中国近代受侵略历史结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D.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
答案 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鸦片战争以来,由于清政府的腐败,中国屡次战败,而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从而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所以A项更为主要。
思考:是什么使日本侵略者从人性变为反人类的兽性?(P76)
方法点拨 分析原因要从历史原因(日本武士道轻生重死)和现实原因(灭亡中国、提供军事物资)两方面分析。
答案要点 (1)历史原因:日本的武士道精神轻生重死。一个连自己的生命都不爱惜的人怎会珍爱别人的生命。(2)现实原因:日军意在灭亡中国,因而意在用屠杀泯灭中国人的抵抗意志;日本进攻南京时,后勤物资极其不足等。
变式1 
2007年11月26日,僧众的祈祷声回荡在夜色之中,原侵华日军七三一部队少年队员筱冢良雄双手合十,面对“向抗日殉难烈士谢罪碑”垂首默立(见下图)。他是为他当时所属部队的什么罪行忏悔(  )
A.进行细菌战研究
B.进行南京大屠杀
C.制造潘家峪惨案
D.进行化学武器研究
答案 A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提示,筱冢良雄是原侵华日军七三一部队少年队员,而依据教材知识可知七三一部队是进行细菌战研究的部队,故选A项。
一、本课测评
从1931年至1945年8月,日本给中国人民带来哪些苦难?中国人民是如何克服并最终取得胜利的?(P77)
知识点拨 解答本题要注意列举九一八事变到日本投降期间日本的侵华史实以及中国人民不屈的斗争精神。
答案要点 (1)①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日本制造了一系列侵华事件,中国东北三省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华北地区日趋殖民化,1937年全面侵华。②日军侵华,所到之处,烧杀淫掠,无恶不作。如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后,制造的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七三一部队惨无人道地用中国活人做实验。(2)①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②中共制定全面抗战路线: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人民战争路线,八路军、新四军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③中国人民坚持了持久战、游击战与运动战相结合的军事原则。
二、学习延伸
从互联网、报纸、杂志中或直接采访受害人,收集当年侵华日军遗留化学武器伤害中国人民的事件,分析侵略战争带来的长期危害。(P77)
方法点拨 解答本题首先要通过南京大屠杀和七三一部队等史实,说明侵华日军犯下的滔天罪行。其次要认识日本当年遗弃在中国的化学武器至今仍然威胁着中国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答案要点 侵华日军遗留的化学武器,不仅给中国人民带来身体上的危害,同时也给中国人民带来精神上的损害。日本侵华战争对中国人民的危害是长期的。
变式2 观察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回答下列问题:
(1)南京大屠杀发生在何时何地?这一惨案说明了什么?
(2)为什么要修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3)今天我们应该怎样认识骇人听闻的南京大屠杀?
答案 (1)1937年12月,南京。说明了日本侵华战争的法西斯本质,暴露了日本法西斯军队的残暴性。(2)告诉中日青年和世界人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以史为鉴,开创未来。(3)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是日本法西斯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历史不能忘记,更不容篡改。对日本而言,只有正视战争历史,反省战争罪行。才能防止重蹈战争的覆辙,取信于中国和世界人民。对我们来说,要教育人民勿忘历史,反对日本对历史的歪曲,警惕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
基础巩固
1.童谣也能证史。79岁的杨老先生少年时的习作《不要放鞭炮》写道:“新年到,放鞭炮,蹦硼蹦硼,虽热闹,金钱耗去太无聊!如今国仇还未报,不如省钱买枪炮。枪炮价格高,只要万众心一条,莫看轻,省下是丝毫,千门万户数目就不小!救国不靠空口号,实地工作最紧要!”这首童谣写作的时期是(  )
                   
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第一次世界大战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答案 C
解析 注意“79岁”、“救国”等信息,只有C符合。
2.
读右边的漫画,请判断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①该漫画与“卢沟桥事变”有关 ②导致该事件出现的背景是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③该漫画表明作者已经预见到日本帝国主义必将自取灭亡 ④体现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敌、奋勇抗战的坚强决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D
解析 分析漫画“七七”指“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中华民族经过八年浴血奋战,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所以①②③④都正确,故答案为D项。
3.淞沪会战历时近三个月,其最重要意义在于(  )
A.杀伤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
B.表明了国民政府的抗战决心
C.避免了上海的迅速沦陷
D.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计划
答案 D
4.抗战时期国共分别领导组织不同战场,导致该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两党阶级性质的不同
B.两党历史上积怨很深
C.两党武装力量所在地域的限制
D.国民党对共产党的排挤
答案 A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从背景分析可知,国共两党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对峙到抗日战争时期的合作抗日的原因是日本不断扩大侵华,中华民族处于亡国灭种的关头,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5.下图是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的一幅地图。据图中阴影部分判断,他的研究课题是(  )
A.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B.七七事变前日本占领区域的变化
C.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
D.三大战役后解放区的扩大
答案 C
解析 根据此地图包含的历史信息,可知阴影部分主要在北方,由此可淘汰A项;七七事变前日本占领区主要集中在东北和长城沿线,尚未进入黄淮和南方,可淘汰B项;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深入敌后,开辟了大量根据地,主要位于华北和华东的敌后,包围着敌人的大城市和交通线,因此C项是正确答案;三大战役后人民解放军已经解放了东北、华北、黄淮,因此可淘汰D项。
6.日本右翼势力认为:“在支那事变(指1937~1945年日本侵华战争)发展的过程中,日军……并没有掠夺领土的性质。最重要的是,日本方面并没有掠夺领土的意图。”下列各项有力驳斥了以上言论的是(  )
①“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变成日本的殖民地 ②通过《马关条约》割占台湾 ③全面侵华战争期间占领华北、华中和华南大片领土 ④南京大屠杀
A.①②③
B.①③
C.③④
D.③
答案 D
7.下图是台湾回归的重要场景,它表明被日本占领了50年的台湾回到祖国怀抱。这一历史时刻是在(  )
A.1943年
B.1945年
C.1997年
D.1999年
答案 B
解析 图片中的“台湾光复”四字是指抗日战争胜利后收复台湾,时间应是在1945年。此题的关键在于对图片中的繁体字的认识。
能力提升
8.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不禁止地主、富农、国民党员参选议员”。这说明陕甘宁边区(  )
A.实行民主选举制度
B.接受国民政府直接领导
C.实现了国共两党党内合作
D.组建了多党联合政府
答案 A
解析 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在陕甘宁边区实行“三三制”原则。B项与C项说法错误,当时实行的国共合作形式是党外合作;D项多党联合的说法错误。
9.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其主要目的是(  )
A.恢复遭受战争破坏的农业生产
B.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C.重新划分根据地的阶级成分
D.执行国民政府的行政命令
答案 B
解析 抗战时期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双减双交政策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重要体现,既团结了地主,又联系了农民,有利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抗日力量。
10.中国人民赢得抗战的胜利,这一事实充分说明(  )
A.要打败帝国主义必须先战胜国民党反动派
B.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结束
C.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结束
D.中国民族解放战争是和世界进步力量密切相关的
答案 D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今天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1937年中共洛川会议文件
材料二 林彪率领八路军115师在平型关地区伏击日军取得成功。是抗战以来首次大捷,是国共合作的抗日典范。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全民族全面抗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此后形成了哪两个战场和哪两条抗战路线?
(2)依据材料与所学知识,说明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3)除了材料二的平型关战役外,中共在抗战期间还曾在华北发动了一次大规模战役,说说这次战役的指挥者及意义。
答案 (1)卢沟桥事变。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实行片面抗战路线;中共的敌后战场,实行全面抗战路线。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全民族的共同抗战;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配合与支持;中国人民的英勇抵抗。
(3)彭德怀。意义:拔掉敌人据点近三千个,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
12.20世纪中叶,人类文明曾经历了法西斯主义的浩劫。世界各国人民团结一致,浴血奋战,最终打败了法西斯主义。但时至今日,在一些地方法西斯势力仍然余孽难除。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必须牢记历史的教训,警惕法西斯势力死灰复燃。
材料一 法西斯主义是具有绝对专制主义性质的独裁统治,是黩武主义的暴政。它以强暴夺取政权,扫除一切政党和群众组织,只服从一个至尊的独裁者,只遵循一种像宗教一样的信仰。法西斯组织奉行极端的民族主义思想,只考虑本民族利益,而无视其他民族的生存和价值。法西斯政权强行控制经济,把经济纳入战略措施;对外推行侵略扩张政策,肆意挑起战争。法西斯分子强烈地反社会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
材料二 阅读下列图片:
 图一 小泉在保镖护卫下
步入靖国神社   
图二 小泉在神社
内拜“鬼”
材料三 日本右翼分子所编撰的“历史教科书”谬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军打败盟军,为长期处于欧美殖民统治下的亚洲各国人民鼓起了勇气。”“为显示亚洲各国的团结,1943年召开了大东亚会议。会议通过了提倡各国独立自主、合作发展经济、消除种族歧视等内容的《大东亚联合宣言》,明确了日本的战争理念。”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分析法西斯主义的主要特点。
(2)材料二中图一、图二主要说明了什么问题?
(3)材料三中,日本右翼分子所持观点的实质是什么?依据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日本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侵华战争中侵占中国领土、屠杀中国人民、进行残酷的殖民统治的罪行。
答案 (1)法西斯主义的特点:实行专制独裁统治;国民经济军事化;极端民族主义,对外侵略扩张;反对进步思想。
(2)日本军国主义势力至今阴魂不散,日本右翼势力猖獗,有复活军国主义的倾向;战后日本不断有人为侵略战争开脱,企图重温军国主义旧梦。
(3)实质:美化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否认其侵略罪行。罪行:侵占中国大片领土;南京大屠杀、使用细菌武器等;在沦陷区进行经济掠夺、奴化教育、恐怖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