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第17课
解放战争
学案
课标点击
(一)课程标准:
1.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战争的主要史实。
2.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二)目标分解:
1.了解重庆谈判、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土地改革。
2.结合地图简单理解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以及中共战略反攻、战略决战、渡江战役等重大战役。
3.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基础预览
一、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1.背景。
(1)抗日战争胜利后,人民渴望________、民主。(和平)
(2)蒋介石迫于压力,采取“______________”的策略。(假和平、真内战)
2.重大史实。
(1)重庆谈判(1945年8月底开始)。
①成果:国共双方签署会谈纪要,即《____________》。(双十协定)
(规定____________,坚决避免内战,召开政协会议,保证____________等)。(和平建国、人民权利)
②意义:蒋介石陷于政治被动。
(2)政治协商会议。
①概况:________年初在________召开。(1946、重庆)
②成果:通过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
3.结果:国民党撕毁协议,发动内战。
温馨提示:蒋介石采取“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主要是迫于人民渴望和平与准备内战的需要。
应用思考:
抗战胜利后,国共斗争的实质是什么?中共是怎样与国民党进行政治斗争的?
提示:国共斗争实质是民主和平与专制内战的斗争。重庆谈判,确定和平建国的方针,赢得政治上的主动;在政协会议上坚持斗争,推动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的通过。
二、解放战争的主要进程
1.全面内战的爆发:1946年6月国民党进攻________解放区。(中原)
2.战略防御:1947年春,粉碎了国民党对陕北和____解放区重点进攻。(山东)
3.战略反攻。
(1)揭开序幕:________年6月,刘伯承、________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挺进________。(1947、邓小平、大别山)
(2)结果:1948年秋,敌我力量发生重大变化。
4.战略决战(1948年9月—1949年1月)。
(1)重要保障:1947年开始进行的____________调动了人民的革命积极性。(土地改革)
(2)主要战役:先后发动____________(东北全境解放)、____________(以徐州为中心)和____________(北平和平解放)。(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3)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5.渡江战役(1949年4月)。
(1)背景:1949年4月国共两党举行的________谈判破裂。(北平)
(2)成果:解放军占领________,国民政府统治覆灭。(南京)
6.追歼余敌: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
温馨提示:战略反攻不仅是解放战争的转折点,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转折点。
应用思考:
战略反攻为什么从中原地区突破?
提示:由于国民党兵力集中在陕西、山东进行重点进攻,中原地区国民党兵力相对空虚。中原地区战略位置重要,以此地区作为反攻突破口可以威胁国民党中心城市南京和武汉。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
提示: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指导;争取和平的努力斗争、土地改革等得到广大工农群众的支持;有一支人民军队,坚持武装斗争;组成了广泛的人民民主革命统一战线。
互动释疑
一、如何全面理解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的斗争?
方法点拨:本问题要从列举史实、斗争实质、斗争结局说明的问题等角度分析。
精讲阐释:(1)斗争的主要方式:①政治斗争。1945年重庆谈判和1949年北平和谈,中共揭穿了国民党假和谈的阴谋,赢得了民心;参加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团结各民主党派与国民党斗争,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②军事斗争。在1946年国民党挑起内战后,中共领导的解放军先后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1947年夏,以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为序幕的战略反攻;从1948年秋到1949年初先后发动了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基本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1949年4月的渡江战役,解放南京,国民政府统治覆灭。
(2)斗争的实质:民主与专制、和平与战争的较量。
(3)认识:中共始终代表人民利益,得到了人民的支持,中共的领导地位的确立是中国人民的选择。
特别提示:民主是和平的先决条件,因此,中共在抗战胜利后以民族大义为重,极力争取民主。
应用示例:
1.1945年8月,《大公报》报道毛泽东来到重庆的消息时称:“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都知道,这是维系中国目前及未来历史和人民幸福的一个喜讯。”这反映了“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期盼( )
A.国共双方和平协商,创建新中国
B.国共双方消除隔阂,共同抗日
C.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国民党的统治
D.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建立新中国
答案:A。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有什么重要意义?
方法点拨:本问题要从对中国历史进程、对世界的影响、精神财富等几个方面进行概括分析。
精讲阐释:(1)从近代中国革命角度来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了人民民主的新中国,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点。
(2)从现代化发展角度来说,为实现民族独立扫除了障碍,为现代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经济建设、科技文化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政治前提。
(3)从世界政治影响来说,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对国际格局的发展和世界人民的革命斗争具有久远的影响。
(4)从社会主义发展来说,是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胜利,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壮大了社会主义力量。
特别提示:新中国成立初期通过土地改革、没收官僚资本等措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完全胜利。
应用示例:
2.“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阶级的社会差别。”(费正清《观察中国》)中国近代最接近这两个梦想实现是在( )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材料提及的梦想是民族独立和人民民主。结合历史知识可知A、B、C三项涉及阶段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解放战争胜利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故D项正确。
答案:D
课堂点睛
关键信息
一个核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两条线索
国共两党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
四大事件
重庆谈判、战略反攻、战略决战、渡江战役
本课要旨
1.重庆谈判是国共两党在民主与专制、和平与内战之间的较量2.国共双方战争的性质决定了国民党反动政权覆灭的必然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