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散文诗二首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7 散文诗二首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3.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30 17:28: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7* 散文诗二首
  为了加深同学们对亲情的理解,学校组织开展“爱的表达”主题活动,请你参与。
1.文艺小组为本次活动写下开场白,请你帮助他们检查和修改。
我们是金色花,躲在妈妈找不到的树上匿笑,可哪知妈妈正 甲 (焦急/急迫)万分。我们是红莲,虽被雨点打得左右(qī)斜,但在妈妈的荫蔽下,我们 乙 (完好如初/毫发未损)。母爱是冬日的阳光,温暖着我们冰冷的心;母爱是沉寂夜空中的歌谣,带给我们心灵的慰藉。让我们一起 丙 (沐浴/陶醉)在母爱的阳光里,抛弃尘世间的一切烦脑,尽情地享受吧!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匿笑(   ) ②慰藉(   ) ③(qī)斜   
(2)开场白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    ”,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    ”。
(3)从文段中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横线处。
甲:      乙:     丙:   
(4)(语文知识补白)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我们是金色花”中的“是”是判断动词。
B.“但在妈妈的荫蔽下”中的“下”是趋向动词。
C.“抛弃尘世间”中的“抛弃”是具有实际意义的动词。
D.“尽情地享受吧”中的“尽情”是表示意愿的动词。
2.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冰心的创作深受泰戈尔的影响,其作品风格与泰戈尔有许多相似之处。比如,他们的作品都简洁、清新、细腻,善于    ,    ,    ,    。
①捕捉刹那间的灵感
②蕴含着深深的哲思
③抒发内心丰富的情感
④从日常生活中撷取细小的物象
A.②①③④ B.④①③②
C.④③①② D.②③①④
①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院里,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
②九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园里乘凉。祖父笑着和我说:“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中添了你们三个姊妹。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
…………
③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
④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3.第①②段用了什么记叙顺序 作者回忆与故乡园院里的“莲花”有关的往事有什么作用





4.请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④段画横线的句子。




5.选文用什么写法来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



告 别
是我走的时候了,妈妈,我走了。
当清寂的黎明,你在暗中伸出双臂,要抱你睡在床上的孩子时,我要说道:“孩子不在那里呀!”——妈妈,我走了。
我要变成一股清风抚摩着你;我要变成水中的涟漪,当你沐浴时,把你吻了又吻。
大风之夜,当雨点在树叶中淅沥时,你在床上,会听见我的微语;当电光从开着的窗口闪进你的屋里时,我的笑声也偕了它一同闪进了。
如果你醒着躺在床上,想着你的孩子直到深夜,我便要从星空向你唱道:“睡呀!妈妈,睡呀。”
我要坐在各处游荡的月光上,偷偷地来到你的床上,乘你睡着时,躺在你的胸上。
我要变成一个梦,从你眼皮的微缝中,钻到你的睡眠的深处。当你醒来吃惊地四望时,我便如闪耀的萤火似的熠熠地向暗中飞去了。
当节日邻舍家的孩子们来屋里玩耍时,我便要融化在笛声里,整日在你心头震荡。
亲爱的阿姨带了礼物来,问道:“我们的孩子在哪里,姐姐 ”妈妈,你将要柔声地告诉她:“他呀,他现在是在我的瞳仁里,他现在是在我的身体里,在我的灵魂里。”
(选自《新月集》,有删改)
1.这首散文诗是以谁的口吻来写的 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2.这首散文诗想象丰富,诗中的“我”想象自己变成了哪些形象回来与妈妈相伴




3.这首散文诗的末段的画线句应如何朗读 为什么要这样读



4.在写作手法上,这篇散文诗与《金色花》有何相同之处




5.(语言运用)班里要开展“感恩母爱”主题活动,请你一起参与,完成下面的题目。
(1)请给下面一幅图拟一个标题,并用简洁的语言描绘画面中人物的动作、神态。



(2)请根据你对母爱的理解与体验,仿照画线句子再补写一个句子,使之构成一组排比句。
母爱是一种最无私的感情,它像滋润的甘霖,洒落我们的心田;         ,
         ;它像冬日的暖阳,驱走我们的严寒。
(3)从下边的候选人中推举一人作为本次活动的形象代言人,你会选谁 请写出理由。
A.孟母(孟子母亲) B.岳母(岳飞母亲)




6.【写法练笔】《荷叶·母亲》中,作者托荷叶抒真情,表达了对母亲爱护儿女的感激之情。请你借助下面任意一种意象来描述“母爱”或“父爱”。(100字左右)
【情境提示】①阳光 ②明灯 ③大海







【详解答案】
课堂达标
1.(1)①nì ②jiè ③欹 (2)烦脑 烦恼
(3)甲:焦急 乙:毫发未损 丙:沐浴
(4)D 解析:D项,“尽情地享受吧”中的“尽情”是副词。
2.B 解析:按照逻辑关系,应从具体到抽象,故先“从日常生活中撷取细小的物象”,然后“捕捉刹那间的灵感”,再运用联想和想象,由“物”生“情”,再入“理”。所以正确的排序为④①③②。
3.插叙。①交代“我”家与荷花有很深的感情,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写雨中荷花被打“我”不敢下阶去看的情节作铺垫;②丰富文章内容,使文章情节完整;③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
4.运用比喻和反问的修辞手法,把母亲比作“荷叶”,把“我”比作“红莲”,把人生中遇到的困难比作“心中的雨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就是我们生命中永远为我们遮风挡雨的人,赞颂母爱的伟大(或:表达了母亲对孩子深深的爱);同时又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加重语气,加深感情。
5.选文用借物喻人的写法,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之情,赞颂了母爱的伟大。
课后提升
1.这首散文诗是以孩子的口吻来写的,写出了孩子对母亲的依恋之情,也表达了母亲对孩子所倾注的全部的爱。
2.诗中的“我”想象自己变成清风、涟漪、梦等形象回来与妈妈相伴。
3.朗读时要语气轻柔、和缓,充满真情。母亲想象孩子“在我的瞳仁里”“在我的身体里”“在我的灵魂里”,感情递进,可以看出孩子永远走不出母亲的视线,表达了母亲对孩子的思念。
4.都运用了想象的手法,如作者在《金色花》中将“我”想象成可以自由活动的花儿,在《告别》中将“我”想象成清风、涟漪等,形象地突出了孩子对母亲无尽的依恋之情。
5.(1)示例:灯下的母亲。一位母亲在油灯下给即将远行的孩子缝补衣衫,那恍惚的神情表现出慈母的不舍与担心,母亲只好把对儿子的牵挂缝进密密的针脚中。
(2)示例:它像和煦的春风 抚慰我们的创伤
(3)示例一:我选A。“孟母三迁”的故事家喻户晓,孟子成为我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与他母亲的教育是分不开的,孟母教子成功的例子可作为教育孩子的典范。因此,我推举孟母作为形象代言人。
示例二:我选B。岳母刺字,教育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家喻户晓、代代相传,热爱国家、报效国家在当今时代仍需铭记于心。因此,我推举岳母作为形象代言人。
6.示例:母爱是一盏温暖而明亮的灯,当我迷失方向时为我照亮前行的道路,当我感到寒冷时给予我温暖,当我害怕时为我驱走黑暗给我力量,当我失败时给予我勇气……我们每个人身边都有母亲这盏明灯,它照耀着我们成长,让我们成为更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