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世说新语》二则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太傅(fù) 期行(qī)
B.柳絮(xù) 差可拟(chà)
C.奕(yì) 尊君在不(fǒu)
D.雪骤(zhòu) 非人哉(zāi)
2.下列语句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B.兄子胡儿曰:“洒盐空中差可拟。”
C.与人期行,相违而去。
D.友人渐,下车引之。
3.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未若柳絮因风起。
B.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
C.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D.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俄而雪骤(不久,一会儿)
B.与儿女讲论文义(文章的义理)
C.去后乃至(才)
D.君与家君期日中(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与儿女讲论文义
B.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C.未若柳絮因风起
D.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
6.下列句子省略成分补充有误的一项是 ( )
A.(陈太丘之子)门外戏
B.元方入门不顾(父亲的友人)
C.(家君)日中不至
D.(陈太丘)去后(他的朋友)乃至
7.(教材变式题,见课后习题五)下列有关敬辞和谦辞的表述或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赐教”“垂询”“奉陪”“家慈”都是敬辞。
B.“谢谢你送给我这么精美的礼物,我一定好好惠存。”这句话中的“惠存”一词运用恰当。
C.家父一直教导我要虚心学习,所以,我想在周末到您的寒舍拜访,不知是否方便
D.“尊君”是敬辞,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家君”是谦辞,是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8.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B.“咏絮之才”出自《世说新语·言语》,用来形容女子特别有才华,富有智慧。
C.王凝之,字叔平,王羲之的次子,曾任左将军。
D.谢安,字安石,东晋政治家。死后追赠为太傅。
9.根据提示,用课文的语句填空。
(1)面对大雪纷飞的场景,《咏雪》中的兄子胡儿咏出“ ”,显得朴拙;而兄女谢道韫则以“ ”一句加以形容,显得清雅。
(2)在《陈太丘与友期行》一文中,含有谦辞的句子是: 。
(3)《咏雪》中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书香之家的句子是: , 。
(4)《陈太丘与友期行》中表明陈元方不愿意原谅友人的句子是: 。
(2025保定期中)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
(1)陈太丘与友期行:
(2)尊君在不:
(3)相委而去:
(4)元方入门不顾:
11.※把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友人惭,下车引之。
12.文章结尾处“元方入门不顾”,你认为是否失礼 说说你的看法。
(一)
校刊新设“智趣对答”古文专栏,你所在的学习小组准备投稿下面两篇文章,请你协助完成以下任务。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邓文龙,年八岁,颖出诸童子右①。太守一日招诸名士,邓父子与焉。席上太守及诸公只服褙子②,文龙以绿袍居座末。坐定供茶文龙故以托子堕地,诸公戏以失礼。文龙曰:“先生衩衣,学生落托。”众为一笑。酒酣,太守戏曰:“口红衣绿如鹦鹉。”文龙应曰:“头白形乌似老鸦。”
(节选自《山房随笔》,有删改)
注:①右:上。②褙(bèi)子:又名背子、绰子等,直领对襟,两腋开叉,衣裾短者及腰,长者过膝。
1.请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2)撒盐空中差可拟:
(3)文龙以绿袍居座末:
(4)文龙应曰:
2.请你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标两处)
坐 定 供 茶 文 龙 故 以 托 子 堕 地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未若柳絮因风起。
(2)诸公戏以失礼。
4.谢道韫和邓文龙的应答都富有趣味,请你结合两文内容,从应答之“趣”的角度撰写投稿理由。
(2025保定期末)
(二)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①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 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注:①止:使停止,使留下。②俟(sì):等待。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太丘舍去:
(2)期返而食:
(3)待公而食:
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
7.通过阅读甲、乙两文,谈谈你对“守信”的看法。
太守髡①陈仲弓
颍川太守髡陈仲弓。客有问元方:“府君②何如 ”元方曰:“高明之君也。”“足下家君何如 ”曰:“忠臣孝子也。”客曰:“《易》称:‘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何有高明之君而刑忠臣孝子者乎 ”元方曰:“足下言何其谬也!故不相答。”客曰:“足下但因伛为恭,而不能答。”元方曰:“昔高宗放孝子孝己③,尹吉甫放孝子伯奇,董仲舒放孝子符起。唯此三君,高明之君;唯此三子,忠臣孝子。”客惭而退。
(选自《世说新语·言语》)
注:①髡(kūn):古代剃去头发的刑罚。②府君:对太守的尊称。③孝己:人名,传说为高宗武丁的儿子,以孝行著称,因遭后母谗言,被放逐而死。后文的“伯奇”“符起”也是人名。
8.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高明之君也(对别人的尊称)
B.足下家君何如(对自己的谦称)
C.故不相答(所以)
D.客惭而退(惭愧)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B.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C.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D.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何有高明之君而刑忠臣孝子者乎
(2)足下言何其谬也!
11.选文中的元方和《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元方有什么共同特点
12.(思维能力)读了下面的故事,你有哪些感想
有一天,曾子的妻子准备去赶集,儿子在一旁哭闹着也要一起去。妻子说:“你在家待着,我回来了杀猪烧肉给你吃。”妻子从集市上回来后看见曾子正在磨刀准备杀猪。妻子马上制止他说:“我只不过是哄小孩玩的。”曾子说:“孩子是不能欺骗的。孩子年龄小,不懂世事,处处学习父母的样子。今天你欺骗他,是教他说谎话、欺骗别人。”妻子听了很后悔,于是和曾子一起杀猪烧肉给孩子吃。
13.(审美创造)仔细观察右侧这幅漫画,请介绍漫画的内容(不超过50个字),并写出漫画的寓意。
对点练习:见“课堂达标”11题,“课后提升”3题、6题、10题。
题型:①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②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方法:翻译文言句子“五字法”。①换:用现代汉语词汇替换古代汉语词汇。②留:保留原文的某些词语,如姓名、地名、时间、官名等。③删:删去某些不能译出的虚词、无实在意义的语气词等。④补:补充原文省去的成分。⑤调:按照现代汉语语法规则调整语序。
【详解答案】
课堂达标
1.B 解析:“差可拟”中的“差”应读作“chā”。
2.A 解析:B项,“洒”应为“撒”;C项,“违”应为“委”;D项,“渐”应为“惭”。
3.B 解析:“不”,同“否”。
4.D 解析:“家君”是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而不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5.D 解析:A项,“儿女”,古义为“子女,这里泛指家里的小辈,包括侄儿侄女”,今义为“子女”;B项,“期”,古义为“约定”,今义为“预定的时日,日期”;C项,“因”,古义为“趁,乘”,今义为“因为”;D项,“欣然”,古今意思都是“愉快的样子”。
6.C 解析:“日中不至”是陈元方对父亲的友人说的,所以省略的应该是“您(父亲的友人)”。
7.D 解析:A项,“家慈”是谦辞,是对别人称自己的母亲;B项,“惠存”是敬辞,请保存(多用于送人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时所提的上款),用在此处不恰当;C项,“寒舍”是谦辞,是对人称自己的家,用在此处不恰当。
8.A 解析:A项,《世说新语》是刘义庆组织编写的,而非他本人编写。
9.(1)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
(2)君与家君期日中
(3)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与儿女讲论文义
(4)元方入门不顾
10.(1)约定
(2)同“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3)丢下 (4)回头看
11.(1)过了正午时分(朋友)没有到,陈太丘丢下(他)而离开,离开后(朋友)才到。
(2)朋友惭愧,下车拉元方。
12.示例一:元方这样做失礼。元方批评友人无礼,自己更应该做到有礼——友人已经认错,又是父亲的朋友,是长辈,即使有错,也应以礼待之。
示例二:元方这样做不失礼。因为父亲的友人没有按时赴约,失礼在先,又当着元方的面骂他的父亲,再次无礼。元方这样做维护了自己和家人的尊严。
课后提升
1.(1)聚集 (2)大体 (3)坐 (4)回答
2.坐定/供茶/文龙故以托子堕地
3.(1)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舞。
(2)各位大人用(文龙)失礼来嘲弄(他)。
4.甲文中的谢道韫将白雪比作柳絮,用跨季节之物展现出雪花轻盈的姿态,体现出她的才思敏捷和高雅的审美情趣。乙文中的邓文龙面对太守的嘲弄,大胆地用太守的衣着和外貌作为回应,巧妙而又有趣。两文都符合本次校刊“智趣对答”古文专栏的主题。
参考译文
【乙】邓文龙,八岁的时候,聪颖程度就在其他孩童之上。一天,太守招来众多名士(设宴款待),邓文龙父子(也)在。酒席上太守和各位大人只穿着褙子,邓文龙穿着绿色袍子坐在最末的位置。坐好后,(侍者)端来茶水,文龙(在端茶杯时)故意把茶托掉到了地上,各位大人用(文龙)失礼来嘲弄(他)。文龙说:“各位大人穿着两侧开衩的褙子,学生我(则)把杯托掉到地上。”大家都因为(文龙的话)笑了。酒喝得很畅快,太守嘲弄(文龙)说:“口红衣绿像鹦鹉。”文龙回答说:“头白形乌像老鸦。”
5.(1)离开 (2)约定 (3)等待
6.(1)和我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
(2)吴起不吃饭等候老朋友,是怕自己说话不算数。
7.示例:守信是为人之道。守信之人才会受到他人的尊重,守信之人可使军队信服。
参考译文
【乙】从前吴起外出,遇到了老朋友,就留他吃饭。老朋友说:“好啊,约定我回来就(到你家)吃饭。”吴起说:“我(在家里)等待您一起进餐。”(可是)老朋友到了傍晚还没有来,吴起不吃饭而等候他。第二天早晨,(吴起)派人去找老朋友,老朋友来了,才同他一起进餐。吴起不吃饭等候老朋友,是怕自己说话不算数。他坚守信用到如此程度,这是能使军队信服的缘由吧!要想使军队信服,(作为将领)不守信用是不行的!
8.B 解析:B项,“足下”是对对方的敬称。
9.A 解析:“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的意思是:两个人同一条心,如同锋利的刀刃能割断金属;同一个心思的话,它的气味像兰花一样芳香。故断句为: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10.(1)怎么会有高明的人惩罚忠臣孝子的事呢
(2)您的话怎么这样荒谬啊!
11.聪明机智,能够随机应变。
参考译文
颍川太守对陈仲弓施以髡刑。有个客人问(陈仲弓的儿子)元方:“太守这个人怎么样 ”元方说:“(他)是高明的人。”(客人)又问:“您父亲怎么样 ”(元方)说:“(他)是忠臣孝子。”客人说:“《易经》中说:‘两个人同一条心,如同锋利的刀刃能割断金属;同一个心思的话,它的气味像兰花一样芳香。’怎么会有高明的人惩罚忠臣孝子的事呢 ”元方说:“您的话怎么这样荒谬啊!所以(我)不回答。”客人说:“您只不过是像本身驼背就装着恭敬一样,其实是不能回答。”元方说:“从前高宗放逐了孝子孝己,尹吉甫放逐了孝子伯奇,董仲舒放逐了孝子符起。这三个人,恰恰都是高明的人;这三个做儿子的,恰恰都是忠臣孝子。”客人惭愧地走了。
12.示例:做人要言而有信,诚实待人,方能取信于人。
13.内容:一位身穿印有“诚信”二字工作服的铁匠站在铁砧旁,左手用钢钳夹着写有“承诺”二字的铁块,右手举着铁锤,铁块火星四溅。
寓意:依靠诚信打造承诺。只有讲求诚信的人,他的承诺才让人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