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往事依依
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忙禄奔波的人在看书的过程中寻找慰(jiè),读一本温暖心灵的书籍,可以拥有明媚的心情,跳出沉闷的环境,徜徉在诗意的海洋中。时间一久,在阅历越来越丰富的同时,书籍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宛如浩(miǎo)的书海。你读的每一本书都在帮你蓄力,帮你以更好的姿态,应对生活中的疾风骤雨。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明媚( ) ②徜徉( )
③慰(jiè) ④浩(miǎo)
(2)语段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改为
(3)“你读的每一本书都在帮你蓄力”中“蓄力”的词性是 。
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国文教师教古文喜欢大声朗诵。记得一次教辛弃疾的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此后,我每次登上满眼风光的北固楼,望着滚滚长江水,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是感慨万端。……有一次,教到田汉《南归》中的诗:
模糊的村庄迎在面前,
礼拜堂的塔尖高耸昂然,
依稀还辨得出五年前的园柳,
屋顶上寂寞地飘着炊烟。
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这种感情传染了整个教室,一堂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这几句诗镌刻在我心上,几十年过去,至今还能信口背出。此后,我对新文学更有兴趣,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开阔了眼界,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如今只要稍一回忆,就仿佛看到国文老师那左右摇晃的身子和那注满情思的眼睛。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
3.“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这句话中“凝注”一词可不可以换成“浮现” 为什么
4.为什么“此后,我每次登上满眼风光的北固楼,望着滚滚长江水,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是感慨万端”
5.“如今只要稍一回忆,就仿佛看到国文老师那左右摇晃的身子和那注满情思的眼睛”一句在内容上有何作用
①小城酒泉,在盛夏季节是干燥酷热的。
②6岁那年的夏天,爸爸妈妈开始给钱让我买冰棍儿吃,只有馋极了我才会偶尔买一根。更多的时候,我把钱压在一个小罐子底下存着,等待那个时刻的到来。终于有一天,我攒够了钱,趁爸爸妈妈午睡时跑出去买回了那本心仪已久的书。当我从热浪滚滚的街上飞奔到家门口时,已经汗流浃背,气喘吁吁。推开门的那一瞬间,我开始紧张了,把拿着书的手背在身后,心跳得咚咚响。
③当我不得不从背后把拿在手里的东西展示给爸爸妈妈的时候,妈妈笑了,摸了摸我的头。爸爸也笑了,说:“买书是多好的事啊,怎么紧张成这样 ”
④6岁的我还没有上学,已经认识了不少字。我买回来的书是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本。每次翻开阅读,我都不由自主地抚摸书页,小心翼翼地把鼻子贴在纸上细闻墨香。那股墨香让我感到幸福。
⑤一年多后,我终于可以上学了。上学的细节大都模糊了,但我清晰记得我们在一个小院里读书的情形。那时候班里唯有一个女同学的家境相对宽裕,她的父母时常会给她买课外书,而且买的都是经典儿童文学作品,有叶永烈的科幻作品《小灵通漫游未来》,还有国外的儿童文学作品《木偶奇遇记》《格林童话》等。我们经常在下午放学后去她家,一位同学念诵,其他同学搬小凳子围坐成一圈。我当过念诵的那一位,也当过倾听的那一位。小院里总是洒满金色的阳光,我们的头顶和后背都被晒得热烘烘的。书的每一页纸张和那上面的文字,也都在太阳的映晒下散发出一种美妙的馨香,而那些故事里的神奇情节,就随着阳光融进了我们的心里。世界在我们的眼前打开了许多扇新的窗户……
⑥因为《木偶奇遇记》,我不敢说半句谎话,害怕自己的鼻子在说谎后变长。因为《小灵通漫游未来》,我想象力疯长,对未来世界充满热望。后来的事实证明,叶永烈爷爷在这本书里描述的种种幻想都在生活中成了现实。叶爷爷多有预见力呀!写书的人多厉害呀!
⑦我还迷上了唐诗宋词。我把一首首诗词抄在小纸片上,上下学的路上也一直背。清晨,天还黑着,有风吹过,我背着小纸片上的唐诗。傍晚,纸片上的宋词和一盏盏暖黄色的路灯一起,温暖着回家的路。节假日我也从不睡懒觉,早早起床,带着《唐诗三百首》,穿上白球鞋开始晨跑,一直跑到泉湖公园。公园里有两潭湖水,湖边站着弯弯的垂柳;有一座九曲桥,桥的影子倒映在湖水上,微微颤动。我最爱做的是在湖边来回走动着朗读、背诵唐诗。在那儿我找到了诗里的意境,也闻到了每一句诗的味道,那是与众不同的香味。湖边的一切都让我心潮澎湃,我大声地又读又背,旁若无人,陶然自醉。
⑧春夏时节的泉湖公园里树木茂盛,郁郁葱葱,还有延伸而去的葡萄架长廊,翠绿的叶片在风中颤动,弯弯曲曲的嫩绿色葡萄丝儿细巧柔软。用心观察,我觉得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很美。回家之后我把所见所感写成作文,至今我都记得曾经写过的描述盛夏绿树的文字。
⑨我早早地遇见并爱上阅读,才有了后来我和儿童文学写作的一见钟情。童年是盛开的,和童年有关的一切后来都盛开了。
1.文章叙述了“我”童年时期“遇见并爱上阅读”的经历。阅读文章,按时间顺序补全下面的表格。
“我”的经历 “我”的感受
“我”努力攒钱,买回心仪已久的书 ①
“我”用心读一年级语文课本 幸福、满足
② 享受、渴望
③ ④
2.细腻的人物描写可以使人物形象丰满。请结合上下文,赏析第④段中的画线句。
3.文章第⑤段多次提到阳光,有何用意
4.如果让你为本文选择一个恰当的标题,你认为下面哪个标题更合适 说说理由。
A.童年闻香 B.书香伴我成长
5.(语言运用)本文写了国文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在作者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影响了她的一生。在教师节来临之际,请你给自己最难忘的老师发一条微信,在祝福的同时,不要忘了写出留在脑海中印象最深刻的一幕。
【详解答案】
课堂达标
1.(1)①mèi ②chánɡ yánɡ ③藉 ④渺
(2)禄 碌
(3)动词
2.“我”中学时代的国文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情形。
3.不可以。“凝注”除了有呈现的意思,还有凝结、集中的意思,这样能把老师感动的神情写得更显眼、突出,而“浮现”只是表明呈现。
4.①老师朗诵辛弃疾的词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的“悲歌慷慨”的情状,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激发了“我”的爱国情怀;②“我”看到眼前情景,思绪飞纵古今,北固楼的风光激发了“我”关注时代发展的情怀。
5.点明中心,再次强调当年两位老师的讲课情态在“我”脑海中留下的印象之深,对“我”的影响之深。
课后提升
1.①激动、紧张 ②“我们”经常在同学家的小院里听儿童文学作品 ③“我”坚持读背痴迷的唐诗宋词 ④投入、陶醉
2.运用动作描写,“抚摸”“贴”“细闻”等动词,生动而细腻地表现出“我”阅读自己努力攒钱买到的语文课本时小心、投入、享受其中的状态,表达了“我”对书本的喜爱、对阅读的热爱之情。
3.阳光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温馨的环境,还让每一页纸张和那上面的文字散发出美妙的馨香,渲染了一种明亮、温暖的氛围,写出了“我们”在书籍的陪伴下内心充盈光明的幸福感,表达了对阅读的热爱、对那段美好时光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4.示例一:A更合适。“童年闻香”新颖独特,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闻香”指“我”细闻书本之墨香,“闻香”这一细节巧妙地串联起各个情节;“童年闻香”既是文章的线索,也暗示了主旨,表达了“我”对读书的热爱。
示例二:B更合适。“书香伴我成长”简洁明了,易于理解。既点明了文章内容和主旨,又表达了成长路上有书香陪伴的幸福及“我”对读书的热爱。它不仅涵盖了对童年生活的描述,还隐含着书籍对个体一生的影响,更加全面。
5.示例:老师,最难忘的是您深夜仍孜孜不倦伏案备课的身影,是您“书到用时方恨少”的苦口婆心的叮嘱。想念您,亲爱的老师!九月十日是您的节日!学生祝您永远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