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论语》十二章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论语(lún)
不亦说乎(yuè)
B.一箪食(dān)
吾日三省吾身(shěng)
C.博学而笃志(dǔ)
传不习乎(zhuàn)
D.学而不思则罔(wáng)
逝者如斯夫(sī)
2.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传不习乎
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B.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C.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D.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人不知而不愠
博学而笃志
B.为人谋而不忠乎
可以为师矣
C.择其善者而从之
人不堪其忧
D.学而时习之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
A.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B.择其/善者而从之
C.仁在/其中矣 D.匹夫不/可夺志也
5.下列句子没有涉及学习方法的一项是 ( )
A.温故而知新
B.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C.学而时习之
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下列对《论语》的介绍,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
B.《论语》与《大学》《中庸》《诗经》合称为“四书”。
C.《论语》多为语录,但辞约义富,有些语句、篇章形象生动。
D.《论语》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个方面。
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2023巴中中考)美常驻心间:《<论语>十二章》中子夏提出“ ,切问而近思”,告诉我们个人修养之美。
(2)(2023牡丹江中考)当“富贵”和“义”发生矛盾时,当追求“富贵”要以损害道德为代价时,我们可以用《<论语>十二章》中“ , ”来警诫自己。
(3)(2023随州中考)“ , ”(《<论语>十二章》)农历四月二十六日,癸卯年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如约而至,随州张开双臂迎来海内外朋友,共拜始祖,共谋经济文化发展大计。
(4)(2023衡阳中考)老师常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的话“ ,
”来阐明“学”与“思”的辩证关系,启发同学们要善于学习、勤于思考。
(5)(2024重庆中考A卷)临水驻足,“ , ”(《<论语>十二章》),让人喟叹时光易逝。
(6)《<论语>十二章》对我们的学习和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孔子的“ ,
”教导我们求学应谦虚;孔子在河边的感叹“ ,
”提醒我们时光一去不复返;孔子的“ ,可以为师矣”告诉我们温习旧知识的重要性;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 传不习乎 ”强调提升品德修养的重要性。
(一)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8.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以……为快乐
B.不义而富且贵
不义:用不正当的手段
C.匹夫不可夺志也
匹夫:泛指平民百姓
D.博学而笃志
笃:厚实
9.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选文第一则写出了学习的三种境界:知之、好之、乐之,以学习为快乐的人境界最高。
B.“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强调的是要善于向周围的人学习,随时随地都可以学习。
C.“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运用比喻的手法,用流水日夜不停、一去不返比喻时间的飞逝。
D.“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句中的“择”字说明学习的关键在于他人,只有“择其善”去“其不善”,自己才能有所进步。
10.※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标两处)
不 义 而 富 且 贵
11.请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2.《论语》言简意赅、意蕴丰富,给我们很多启迪。请选择其中一则,谈谈你获得的启示。
(二)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1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与“不义而富且贵”中“贵”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达官显贵
B.洛阳纸贵
C.物以稀为贵
D.春雨贵如油
1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15.从选段中可以看出孔子和颜回怎样的人生态度 请简要概括。
(一)
【甲】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选自《<论语>十二章》)
【乙】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 ”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①之,是不亦善学乎 ”李生说②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 ”
(选自《李生论善学者》)
注:①志:记,记住。②说:劝说。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温故而知新:
(2)三人行:
(3)王生好学而不得法:
(4)王生不说: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
3.甲、乙两文讲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即学习方法。孔子和李生都认为什么样的人才是“善学者” 这对我们的学习有怎样的启发
(二)
【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乙】《书》曰:“思曰睿,睿作圣。”学固不可以不思,然思之为道,贵切近①而优游②。切近则不失己,优游则不滞物③。孟子曰:“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日用之间,何适而非思也。至于圣贤格言,切近的当,昭晰④明白,初不难晓。而吾之权度其则不远非假于外物。 (节选自《陆九渊集·与刘深父》)
注:①切近:深入事理的精髓。②优游:从容不迫的样子。③滞物:拘泥于外物。④ 昭晰:清楚,明白。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学而时习之: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学固不可以不思:
(4)初不难晓:
5.请你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标两处)
而 吾 之 权 度 其 则 不 远 非 假 于 外 物
6.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7.请你分析甲、乙两文所论述的学习之道的异同点。
①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
②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③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述而》)
④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
⑤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季氏》)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君子食无求饱:
(2)敏于事而慎于言:
(3)择其善者而从之:
(4)吾尝终日不食: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2)生而知之者上也。
10.找出选文中与“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意思相近的句子,并说说你对它们的理解。
11.找出《<论语>十二章》中与画波浪线句“以思,无益”表达的意思相同的句子。
12.(文化自信)汤姆到孔子学院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他在学习活动中遇到一些困难,请你给予帮助。
(1)辨年龄,排座位。
①耳顺 ②垂髫 ③而立 ④不惑
请你按照从年长到年幼的顺序排序(填序号): → → →
(2)读书长知识。汤姆想读“四书五经”,因没有借书证,今天(2025年6月15日)就写借据向高凉图书馆借出“四书五经”中的四本来阅读一个月。借据如下:
借 据 我从高凉图书馆借《中庸》《春秋》《 》《 》四本书。借期为一个月。 借书人:汤姆
①请从“四书五经”里再选两部写在横线上。
②这张借据不完整,请指出并说明改正方法。
对点练习:见“课堂达标”4题、10题。
题型:①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②选出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
方法:古文句子朗读停顿的规律如下:①主谓之间要停顿;②动宾(动补)之间要停顿;③句首发语词之后要停顿,即由“故”“夫”“盖”“其”“且”“至若”等词领起的句子,在该词后面应稍加停顿;④名词作状语时,一般在该词前停顿,且不能把状语与中心词分开,如“其一/犬坐/于前”;⑤前置状语和主语之间稍加停顿;⑥句子中间成分省略处要停顿;⑦并列、承接词组前后两部分之间要停顿;⑧“也”“乎”等语气助词用在句中提示停顿,朗读时在其后停顿;⑨“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现在是一个双音节词,要分开读,如“可/以一战”。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只是朗读停顿的基本规律,不应生搬硬套,要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详解答案】
课堂达标
1.A 解析:B项,“省”应读作“xǐng”;C项,“传”应读作“chuán”;D项,“罔”应读作“wǎng”。
2.B 解析:“传”,动词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A项,“故”,形容词作名词,学过的知识。B项,“饮”,动词作名词,水。与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C项,“饭”,名词作动词,吃。D项,“时”,副词,按时。
3.D 解析:A项,“而”,连词,表转折,可译作“却”/连词,表并列。B项,“为”,介词,替/动词,做、担任。C项,“其”,代词,他们的/代词,那种。D项,“之”的意思均为:代词,它。
4.A 解析:B项,正确的朗读节奏为:择其善者/而从之。C项,正确的朗读节奏为:仁/在其中矣。D项,正确的朗读节奏为:匹夫/不可夺志也。
5.B 解析:“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句意是: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这不是关于学习方法的介绍。
6.B 解析:“四书”应为《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7.(1)博学而笃志
(2)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3)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
(4)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5)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6)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 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温故而知新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8.D 解析:“笃”,坚定。
9.D 解析:“说明学习的关键在于他人”有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是说我们要虚心向别人请教,取长补短,强调了学习的关键在于自己的态度。
10.不义/而富/且贵
11.(1)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2)广泛学习且能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12.示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一则讲的是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知识重要的是培养学习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学习知识感兴趣,就会变被动为主动,以学习为乐事。在快乐中学习,既能提高学习的效率,又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样,学到的知识才能灵活地运用。只有真心喜爱学习,才能将要学的东西扎实掌握,并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有所成、有所获的快乐。
13.A 解析:“不义而富且贵”中“贵”的意思是:地位优越。A项,达官显贵:地位很高、权势显赫的大官。贵,地位优越。B项,洛阳纸贵:借指著作广泛流传,风行一时。贵,价格高。C项,物以稀为贵:东西因稀少而显得珍贵。贵,珍贵。D项,春雨贵如油:形容春天的雨水十分难得。贵,珍贵。
14.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15.①颜回箪食瓢饮,为了自己的理想不断追求,即使生活困顿也自得其乐;②孔子安贫乐道,视名利富贵如浮云。
课后提升
1.(1)新的理解和体会 (2)走 (3)喜爱,爱好 (4)同“悦”,愉快、高兴
2.(1)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陷入疑惑。
(2)你只是记住老师讲的知识,却不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
3.他们都认为善于思考的人才是“善学者”。
(示例)启发:在求学的过程中,我们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如果方法不正确,可能事倍功半。就像乙文中的那位“好学而不得法”的王生,即使记住再多老师讲的知识,如果不去思考,也只能是个“两脚书橱”而已。
参考译文
【乙】王生爱好学习,但没有正确的方法。他的朋友李生问他说:“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是真的吗 ”王生不高兴,说:“凡是老师所讲的,我都能记住它,这(难道)不也是善于学习吗 ”李生劝他说:“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学习重在善于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讲的知识,却不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凭什么说你善于学习呢 ”
4.(1)按时 (2)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3)本来 (4)知道,明白
5.而吾之权度/其则不远/非假于外物
6.(1)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做老师了。
(2)称量,然后(才能)知道轻重;衡量,然后(才能)知道长短。
7.相同点:都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重要性。不同点:甲文还论述了学习应按时温习的学习方法,强调了学习的自觉性,以及要善于向他人学习,多请教他人的学习态度。
参考译文
【乙】《尚书》说:“(经常)思考可以(使我们)通达,通达(就)可以成为圣人。”学习本来(就)不可以不思考,然而思考作为(一种学习)方法,重要的是深入事理的精髓和从容不迫(地考虑问题)。深入事理的精髓就不会迷失自我,(考虑问题)从容不迫就不会拘泥于外物。孟子说:“称量,然后(才能)知道轻重;衡量,然后(才能)知道长短。事物都是如此,人心更是这样。”日常生活中,到哪里去才(能)不思考呢。至于圣贤的格言,深入事理的精髓恰当,清楚了解(之后),开始(就)不难明白。并且(通过)我的称量衡量,(距离)理解那些道理就不远了,不需要借助外物。
8.(1)指有才德的人 (2)谨慎 (3)好的方面,优点 (4)吃
9.(1)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
(2)生下来就明白道理的人是上等人。
10.“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孔子重视道德修养,追求精神的富足,甘于物质的清贫,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这两句都强调了孔子坚守仁义、安贫乐道的人生境界。
11.思而不学则殆。
参考译文
①孔子说:“君子饮食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安适,行事勤勉而言语谨慎,能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就可以称得上是好学了。”
③孔子说:“大概有一种无知却凭空造作的人吧,我没有这种(毛病)。多听,选取他们的优点而学习;多看,然后记在心里;这样学的知识仅次于那种生来就知道的情况。”
④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整夜不睡地去思考,没有益处,还不如去学习。”
⑤孔子说:“生下来就明白道理的人是上等人,通过学习而明白道理的人是次一等的人;遇到困惑才知道学习的人,又次一等;遇到困惑还不学习,这种百姓就是下等的了。”
12.(1)① ④ ③ ②
(2)①示例:论语 孟子 大学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任选其二即可)
②没有注明日期。改正方法:在借书人下方写上“2025年6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