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纪念白求恩
学习完了《纪念白求恩》后,学校开展“学习伟大时代楷模 ,大力弘扬奉献精神”主题活动,请你参与。
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时代楷模,对国家对人民从来都是满腔热忱。他们具有纯粹的心灵和 甲 (激昂/昂扬)的精神。我们佩服那些对技术精益求精的医生,我们 乙 (敬佩/仰慕)那些在危急时刻以身(xùn zhí)的年轻战士……这个时代,(bǐ bó)懦弱的“胆小鬼”,看不起拈轻怕重的自私者。这个时代充满正能量,让我们对未来充满希冀。
(1)根据文段中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xùn zhí) ②(bǐ bó)
(2)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
①热忱( ) ②拈轻怕重( )
(3)从文段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横线处。
甲: 乙:
2.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我们要学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反思的。
B.通过学习《纪念白求恩》,使卫生工作者增强了责任感,为实现“健康中国”作出新的贡献。
C.经过精心设计的第31届大运会吉祥物“蓉宝”,外形憨态可掬,寓意丰富深刻,深受大家喜爱。
D.据调查,青少年近视的原因主要是户外运动时间偏少、不科学使用电子产品造成的。
3.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弯下腰来,火红满眼。我拾起几片红叶,是白求恩家枫树上的红叶呵。
②楼前是绿色的草坪,红叶层层散落其上,看上去分外美丽。
③将红叶随手夹在《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作品集》中。
④白求恩故居的房屋,是维多利亚时代的建筑。淡绿色的二层小楼,掩映在树木中。
⑤直起身来,蓦然回首,那座小楼所有的玻璃窗,竟都是燃烧的火。
⑥这就是白求恩诞生的地方。
A.④②①⑤③⑥ B.④②①③⑤⑥
C.②①③④⑤⑥ D.④①③②⑤⑥
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4.(教材变式题,见课后习题四)结合加点词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5.※选段的中心内容是什么
6.选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
7.现实生活中还有不少像白求恩同志一样,有着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的人。请举出一个典型的例子加以说明。(要求:先叙后议)
纪念白求恩同志(节选)
朱 德
白求恩同志是真正充满着共产主义国际主义精神的优秀党员,他的身上,表现了共产党人的高尚纯朴的品质。
白求恩同志是富于国际主义精神的模范。他清楚地知道,无产阶级如果不能解放一切劳动人民、解放一切民族、解放全人类,就不能解放自己,所以他忠诚地帮助一切被压迫人民、一切被压迫民族争取自己解放的斗争。他曾经参加了西班牙人民反对德意法西斯侵略者和反对本国反革命军阀的斗争,又参加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他把中国人民的解放当作他自己的事业。他在致毛泽东同志的一封信中热烈地表示:“我在此间不胜愉快,且深感我们应以英勇的中国同志们为其美丽之国家而与野蛮搏斗的伟大精神来解放亚洲。”白求恩同志这种国际主义的伟大精神,每个中国共产党员都应该学习。
白求恩同志的高尚的共产主义品质,还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无限责任心、他的实际主义作风和对同志对人民的无限热忱。他已五十多岁了,不顾战地各种危险和困难,亲自跑到火线附近,在炮火下抢救受伤的将士,他说:“一个革命医生坐在家里等着病人来叩门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医生应该跑到病人那里去,而且愈早愈好。”甚至在意外的情形下,即使不能赶到作战地区,至少也可以在半路上找到伤兵运回后方。他的技术高明,在我军中为第一位,但仍精益求精,研究在游击战争环境下如何进行医疗工作。他不但以这种极端负责任的精神来执行自己的业务,并且教育了他周围一切人,从医生、护士到勤务、马夫,告诉他们“没有哪一件工作是小的,没有哪一件工作是不重要的”,鼓励他们每个人“要学习独立工作,不要那半斤八两的帮助”。
白求恩同志,是一个富于实际主义精神的人。他看到我军许多医生技术水平低,便把提高医生、护士的技术水平作为自己的职务。他自己写课本,办学校,走到哪里,教到哪里,没有夸夸其谈、言多于行的坏习气。他说:“空谈代替不了行动,话是人们发明来描写行动的,照它本来的目的去用它吧。”白求恩同志的工作和著述中正充满着这种明亮清透的实际主义的光辉。
白求恩同志对同志对人民满腔热忱,坦白正直。他对一切伤病员、一切同志、劳动人民,表现了他无限的忠诚热爱,他无条件地帮助他们,平等地看待他们中的任何人,体贴关心,无微不至。他也最能坦白正直,批评他们的缺点,严正地指斥工作中的毛病,帮助改正。凡是受过他治疗或看见过他工作的人,莫不为之感动,至今晋察冀的军民心中,仍怀念着“白求恩”这个亲切的名字。
(有删改)
1.※选文的中心是什么
2.选文是从哪几个方面阐述观点的
3.结合文章,说说你对画线句中“半斤八两”的理解。
4.选文第2段中使用了两个事例,说说它们可以放到课文《纪念白求恩》的哪一段中,并说明你的理由。
5.选文在表现手法、写作目的这两个方面与毛泽东的《纪念白求恩》有什么异同
6.(思维能力)学完《纪念白求恩》一课后,班级开展了“学习白求恩精神,做一个奉献社会的人”的活动,请你参加。
(1)阅读下面文字,请仿照“感动中国”人物张桂梅的颁奖词,为白求恩同志写一段颁奖词。
白求恩(1890—1939),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党员、著名医生。1936年德意法西斯侵犯西班牙时,他曾亲赴前线为反法西斯的西班牙人民服务。1938年初,他率领加拿大美国医疗队来到中国,支援中国的抗日战争。3月底到延安,不久赴晋察冀边区,在那里工作了一年多。在一次为伤员施行急救手术时被细菌感染,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唐县逝世。
(示例)张桂梅颁奖词:烂漫的山花中,我们发现你。自然击你以风雪,你报之以歌唱。命运置你于危崖,你馈人间以芬芳。不惧碾作尘,无意苦争春,以怒放的生命,向世界表达倔强。你是崖畔的桂,雪中的梅。
(2)有人认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学完这篇文章后,你该如何反驳这种观点
7.【写法练笔】正反对比论证是议论文常用的论证方法,即文章在正面阐述的同时还列举了一些反面的事实进行对比论证,从而突出文章的中心,增强文章的思想性和说服力。课文第2、3段都有对比。对比使白求恩同志的高贵品质更加突出,从而更加有力地证明了学习白求恩精神的必要性。试着运用这种写法写一段话。(150字左右)
对点练习:见“课堂达标”5题,“课后提升”1题。
题型:请概括本文(段)的中心论点(内容)。
方法:“四看一析法”:①看句式。捕捉表现作者见解和主张的判断句。这个判断句可以是肯定的,也可以是否定的。②看位置(标题、开头、结尾、过渡句)。议论文标题分为论点型和论题型两种。论点型标题揭示了文章的论点,论题型标题引出论点。有些文章在开头提出论点,有些文章在结尾归纳论点,有些文章的论点为文中的过渡句。③看标志。中心论点出现时大多有“可见”“所以”“总之”“归根结底”等总结性词语作标志。④看分论点。有些文章运用了几个分论点进行论证,可以通过概括分论点得出中心论点。⑤析论据。通过分析论据,看这些论据共同证明了什么问题,从而来反推论点。
【详解答案】
课堂达标
1.(1)①殉职 ②鄙薄
(2)①chén ②niān
(3)甲:昂扬 乙:敬佩
2.C 解析:A项,成分残缺,应在“是值得我们反思的”前加“这种精神”;B项,介词滥用,导致句子缺少主语,可删去“通过”或“使”;D项,句式杂糅,可删去“造成的”或“的原因”。
3.B 解析:通读语段可知,此语段介绍了“我”在白求恩故居的所见所感,结合“白求恩故居的房屋,是维多利亚时代的建筑”这一表述,可判断④句是第一句;②句衔接④句中的“二屋小楼”,是第二句;①③句表现了一个连贯动作,弯下腰、拾红叶、将红叶夹入书中,衔接紧密,依次是第三句、第四句;⑤句中“直起身来”与前面衔接紧密,照应了上文中的“弯下腰”,是第五句;最后⑥句总结。故应排序为④②①③⑤⑥。
4.此处运用两个双重否定句,极其有力地强调了无一例外,每个人都佩服,每个人都感动的事实,这比一般的陈述句显得更斩钉截铁、不容置疑。
5.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6.对比论证。选段将白求恩同志与那些对工作不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漠不关心的人进行对比,是为了突出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的可贵。
7.示例:雷锋。从小身为孤儿的他在新中国成立后受到党和人民的帮助,长大后,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党和人民。他对工作负责且兢兢业业,默默无闻地为人民付出,将攒下的钱捐给灾区;工地上,看到战友没带饭,把自己的饭送给他;冒雨把大嫂和小孩送到家;节假日不休息,在车站扶老携幼;火车上,他端水擦地,给老人让座。雷锋用一个又一个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永远愉快地多给别人,少从别人那里拿取”的决心,也弘扬了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给世人树立了光辉榜样。
课后提升
1.白求恩同志是真正充满着共产主义国际主义精神的优秀党员,他的身上,表现了共产党人的高尚纯朴的品质。
2.①白求恩同志富于国际主义精神;②白求恩同志对工作负责;③白求恩同志富于实际主义精神;④白求恩同志对同志对人民满腔热忱,坦白正直。
3.“半斤八两”本义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多含贬义)。这里是指那些学问不深刻、技术不精的人,还去指挥别人的工作。白求恩同志以此教育周围每个人要学会独立工作,不要依靠不实际的帮助。
4.可以放到《纪念白求恩》的第1段中。课文第1段论述的是白求恩同志具有国际主义精神,选文第2段中的两个事例也是用来证明白求恩同志具有国际主义精神的,因此放到课文《纪念白求恩》的第1段比较合适。
5.同:两文都采用了夹叙夹议的手法,高度赞扬了白求恩同志的共产主义精神,表达了对白求恩同志的怀念之情。异:毛泽东的《纪念白求恩》运用对比手法,在赞扬白求恩同志的同时,还批评了党内的不良倾向,并大力号召全党同志学习白求恩同志的精神;朱德的《纪念白求恩同志》主要从正面介绍了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共产主义精神,表达了对白求恩同志的怀念之情。
6.(1)示例:为了支援中国的抗日战争,你奔波于战火之间;为了挽救中国战士的生命,你奋战在死亡边缘。你挥舞着手术刀,在战火硝烟中传递着共产主义精神,用博大的爱心为中国的解放事业撑起一片蓝天。
(2)示例:这种观点是极其错误的。人类共同构成了一个大的社会,为了社会的利益,我们应该少一些为己,多一些为人、为社会。推崇“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社会理念,将会恶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削弱社会的凝聚力。
7.示例:那些君子翩翩风度的背后,是诚实、守信和执着的信念;那些易水边一去不复返的壮士,义无反顾地远离自己的家园,深入虎穴,是带着对国君的忠诚和对誓言的忠贞。那些想着“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贪婪的人们,或许忘记了当初在党旗下旦旦的誓言,那誓言是行为的约束,更是信仰的自白。一个连自己的信仰都可以抛弃的人,社会最终也会将他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