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梅岭三章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5 梅岭三章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30 17:31: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5* 梅岭三章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陈毅的《梅岭三章》,带领我们回溯血雨xīng(   )风的历史,激发我们燃起“旌(   )旗十万斩Yán(   )罗”的豪情,激励我们追求“自由花”的理想。它不只是诗,还是一份jié(   )报、一种信念,鼓励我们与困难做不懈斗争。
2.下列句子对所用修辞手法的判断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阎罗”比喻凶恶残暴的人;“旌旗”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代指军士)
B.断头今日意如何 创业艰难百战多。(设问,表现革命道路艰难坎坷,任重道远)
C.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借代,用“烽烟”代指战争,说明战争时间长)
D.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夸张,写出投身革命是可以安身立命的,反动派的血腥残暴是无边无际的)
3.按要求填空。
(1)李清照的诗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能让人感受到一种浩然正气、所向无惧的人生姿态。《梅岭三章》中“          ,          ”也同样有这种气势。
(2)《梅岭三章》中表现诗人死不瞑目、勉励幸存的同志们努力作战,以胜利捷报告慰死者的两句是:        ,        。
(3)“舍生而取义”“杀身以成仁”是古代仁人志士推崇的一种生死观,《梅岭三章》中的“        ”,就是这种生死观的真情表白。
(一)
断头今日意如何 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4.从全诗看“断头今日意如何”起什么作用



5.分析诗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6.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二)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7.“此头须向国门悬”一句在本诗中表现什么


8.“南国烽烟正十年”指哪十年 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三)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9.画线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何表达效果



10.作为中华儿女,我们应从《梅岭三章》中汲取我国革命家的哪些精神营养 请简要分析。



无 题①
陈 毅
生为革命死不哭,莽莽神州叹沉陆。
魂兮归来大地红,小住人间三十六②。
注:①此诗为陈毅同志在梅山所作。②三十六:指36年(即36岁),因为陈毅1901年生,1936年被围梅山,他做好了牺牲的准备。
1.联系全诗,解释“大地红”的意思。



2.这首诗表现出陈毅同志怎样的革命精神



3.这首诗与《梅岭三章》中哪首诗所表达的信念一致 是什么信念




4.(语言运用)三秦中学以“我心目中的英雄”为主题开展专题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1)学校拟邀请勇于跳水救人的快递员彭清林,于2025年10月30日下午三点在学校礼堂,为全体师生作“讲英雄事,树英雄志”的专题报告。请你以三秦中学德育处的名义,写一份邀请函。
邀请函
(2)下面是某学校中学生对英雄人物了解情况的调查结果。请你写出两条结论。



(3)在活动中,同学们分享了左权将军的生平事迹以及相关的碑志、悼文及家书。请参考示例,以“左权将军是一个好将领/好父亲”为开头,写下你的感言。
1942年5月25日,左权在与日军的战斗中牺牲在太行山上,年仅37岁,是抗日战争中八路军牺牲的最高将领。
示例:左权将军是一个好儿子,他抗日成仁,是令母亲骄傲的有志男儿。
感言:          ,          ,          。
5.【写法练笔】《梅岭三章》综合运用借代、比喻、用典等多种修辞手法,如用“旌旗”借指军士,用“血雨腥风”比喻反动当局对革命者的屠杀和镇压。这样写,将抽象的概念化为具体的形象,使人感到鲜明生动,印象深刻。请你也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以景物或活动场面为描写对象,写一段文字。(不少于100字)
【情境提示】①四季的景色 ②某种体育运动
③旅游参观场景


【详解答案】
课堂达标
1.腥 jīng 阎 捷
2.D 解析:D项有误,诗句说的是诗人投身革命,以革命为家,并决心为之奋斗终生,虽然一直处于艰难创业之中,眼前祖国大地还处于反动派的血腥摧残之中,但黑夜即将过去,黎明必会到来。诗句并未使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而是使用了借喻,用“血雨腥风”借喻“战争”。
3.(1)此去泉台招旧部 旌旗十万斩阎罗
(2)后死诸君多努力 捷报飞来当纸钱
(3)取义成仁今日事
4.起总领全篇的作用。
5.“招”字旗帜鲜明,写出了领导者的号召力和革命者的浩大声势;“斩”字表现出力度强、速度快,果断干脆,有居高临下的气势,写出了与反动派斗争到底的决心和必胜信念。
6.面对死亡,作者回顾了艰辛的征战历程,表示死后也要招集旧部英魂,与“阎罗”血战到底。表达了作者不屈的战斗意志和对革命必胜的信念。
7.作者要亲眼看到革命胜利的那一天。表现作者对革命必胜的信心。
8.1927—1937年,即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勉励幸存者努力作战,以胜利捷报告慰死者。
9.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共产主义理想比作“自由花”,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对革命必胜的信心。
10.《梅岭三章》中,陈毅虽然处在危难之际,但献身革命的决心和对革命必胜的信心却矢志不移。他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艰苦奋斗,勇往直前。这些都是我们应该汲取的精神营养。
课后提升
1.“大地红”是指革命取得胜利,反动统治被推翻,全国人民翻身得解放。
2.表现出陈毅同志以天下为己任,看轻个人生死的伟大精神。
3.与《梅岭三章》中第三首诗所表达的信念一致。都表达了作者对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
参考译文
无 题
我生来就是为了中国革命,即使是死也不会流泪,国土沦丧,整个神州大地都笼罩在黑暗之中。等到我的魂魄归来时,我将看到反动统治者已被红军推翻,也不枉我在人间活了三十六年。
4.(1)示例:
邀请函
尊敬的彭清林:
为了走近英雄人物,弘扬英雄精神,我校开展“我心目中的英雄”主题活动。特邀请您于本月30日下午三点在学校礼堂为全体师生作“讲英雄事,树英雄志”的专题报告。
期待您的到来!
三秦中学德育处
2025年10月26日
(2)示例:①中学生了解英雄人物的途径主要是学校;②大部分学生对了解英雄人物的态度是积极的,热情很高。
(3)示例一:左权将军是一个好将领 他坚贞不屈 是令彭德怀追念的优秀指挥员
示例二:左权将军是一个好父亲 他在家书中细述北北的调皮 那份温情令人动容
5.示例:我爱家乡秋天的田野,咧开嘴的玉米,猫着腰的稻谷,红着脸的高粱……真是五谷丰登。田野边汩汩流淌着一条清亮明净的小河,天空倒映在清清的河水里,映得水面瓦蓝瓦蓝的;悠悠飘过的白云倒映在河水中,更显得洁白无瑕;苍鹰好像在水中飞,鱼儿似乎在天上游;虫吟鸟鸣,汇成一曲金秋交响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