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诫子书
1.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夫君子之行(fū)
B.淫慢则不能励精(yín)
C.意与日去,遂成枯落(suì)
D.悲守穷庐,将复何及(lú)
2.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夫君子之行(操守,品德)
B.非宁静无以致远(导致)
C.意与日去(意志)
D.遂成枯落(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B.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C.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D.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4.※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
A.非志无以成学 B.年与时驰
C.意与日去 D.险躁则不能治性
5.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
A.静以修身 B.非淡泊无以明志
C.夫君子之行 D.非宁静无以致远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2023广东中考)有些房屋取名源自古诗文,如“致远堂”出自诸葛亮《诫子书》中的句子“非淡泊无以明志, ”。
(2)在“一起向未来”的主题班会上,老师用诸葛亮《诫子书》中的“ ,
”两句告诫同学们放纵懈怠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不能修养性情。
(3)《诫子书》中阐述“学、才、志”关系的句子是: , 。
(4)《诫子书》中运用比喻的手法告诉孩子如果不珍惜时间,最终将一事无成的句子是: ,
, , 。
(5)注重家庭教育,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劝诫儿子以“君子之行”这种高标准的道德规范要求自己,做到“静以修身, ”。
(2025石家庄期末)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非淡泊无以明志:
(2)淫慢则不能励精: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与例句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静以修身
A.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B.可以为师矣
C.以子之矛陷子之盾
D.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2)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0.结合自身学习经验,说说你对“学须静也”的理解。
(一)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节选自《诫子书》)
【乙】人无志,非人也。但君子用心,所欲准行,自当量其善者,必拟议而后动。若志之所之,则口与心誓,守死无二。耻躬不逮①,期②于必济③。若心疲体懈,或牵于外物,或累于内欲。或有中道而废,或有不成一匮而败之。与之誓则多违,与之谋则善泄。临乐则肆情,处逸则极意。故虽繁华熠耀④,无结秀之勋;终年之勤,无一旦之功。斯君子所以叹息也。
(节选自嵇康《家诫》,有删改)
注:①耻躬不逮:以说了而做不到为可耻,出自《论语》“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②期:期望。③济:成,成功。④熠耀:光彩鲜明的样子。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非宁静无以致远:
(2)险躁则不能治性:
(3)必拟议而后动:
(4)临乐则肆情:
2.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与之誓则多违,与之谋则善泄。
3.班级对甲、乙两文中的教子内容进行了比较探究,请你把探究结果填写在横线上。
甲文写信的目的是:(1)
;
乙文写信的目的是:(2)
;
甲、乙两文的共同话题是:(3) 。
(2025邯郸期末)
(二)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节选自《诫子书》)
【乙】后生才锐①者,最易坏。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切须常加简束,令熟读经学,训以宽厚恭谨,勿令与浮薄者游处。自此十许年,志趣自成。不然,其可虑之事,盖非一端②。吾此言,后生之药石③也,各须谨之,毋贻④后悔。
(节选自《放翁家训》)
注:①才锐:才思敏捷。②一端:这里指一个方面。③药石:治病的药和石针,这里指良药,规劝。④贻:留下。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诫子书 乡书何处达
B.非志无以成学 匹夫不可夺志也
C.其可虑之事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D.吾此言 吾日三省吾身
5.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2)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
6.甲、乙两文都是给子孙们的家训,请结合原文,说说这两篇文章在内容上有什么不同。
诫外甥书
诸葛亮
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①有所存,恻然②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③,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④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
(选自《诸葛亮集》)
注:①揭然:显露,显著,昭彰。②恻然:哀痛忧伤的样子。③淹留:停留,这里引申为境遇不佳。④窜伏:躲藏。
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去细碎(丢弃)
B.何患于不济(渡过)
C.徒碌碌滞于俗(白白地)
D.默默束于情(束缚)
8.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
(2)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
9.本文是诸葛亮对外甥的殷切告诫,他在文中对外甥寄予了哪些厚望
10.(文化自信)学校开展了以“传承节俭美德”为主题的专题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在活动过程中,老师让同学们阅读下面的文字,请你运用对联知识,根据画线部分的内容对出下联。
节约是财富,拒奢尚俭无论对国家还是对个人而言都是不可或缺的价值支柱。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侈则肆,肆则百恶俱纵。铺张浪费、奢靡挥霍,不仅糟蹋物质财富,更会侵蚀民族精神大厦,腐蚀社会风气。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养成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意义绝不只在减少浪费,更重要的是改善未来社会风气和夯实个人奋斗的基石。
上联:铺张挥霍糟蹋财富腐蚀风气
下联:
(2)活动结束后,老师请你做简单的发言来进行总结倡议,你会如何说
对点练习:见“课堂达标”4题。
题型: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是(不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方法:词汇的发展,体现在实词上,最显著的就是词义的古今变化。古今词义的差别,因其演变情形的不同,大致有如下几种:①词义扩大。如“江”“河”,在古代是专有名词,专指长江、黄河;现在泛指大的河流。②词义缩小。如“妻子”,古义是妻子和儿女;今义是男女两人结婚后,女子是男子的妻子。③词义转移。如“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中的“烈士”,古义指有气节有壮志的人;今义指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的人。④感彩发生变化。如“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中的“卑鄙”,在古代是中性词,指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现在则是贬义词,指(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⑤改音变义。如“臭”,古义:a.臭味,如“朱门酒肉臭(chòu)”(《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b.香气,如“左佩刀,右备容臭(xiù)”(《送东阳马生序》)。今义只保留第一个读音和义项。据此,结合具体句子分析其古今义即可。
【详解答案】
课堂达标
1.A 解析:“夫”应读“fú”。
2.B 解析:B项有误,“非宁静无以致远”中的“致”:达到。
3.C 解析:C项有误,“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正确的朗读节奏划分应为: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4.A 解析:B项,“驰”,古义指疾行,迅速逝去;今义指(车马等,使车马等)跑得很快。C项,“去”,古义指丧失;今义指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跟“来”相对)。D项,“险”,古义指轻薄;今义指遭到不幸或发生灾难的可能。
5.C 解析:A项,“静”,形容词用作动词,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B项,“明”,形容词用作动词,明确、坚定;C项,“行”,操守、品德,不属于词类活用;D项,“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大目标。
6.(1)非宁静无以致远
(2)淫慢则不能励精 险躁则不能治性
(3)非学无以广才 非志无以成学
(4)年与时驰 意与日去 遂成枯落 多不接世
(5)俭以养德
7.(1)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2)懈怠
8.D 解析:例句“静以修身”中的“以”,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A项中的“以”,动词,认为;B项中的“以”,介词,依靠、凭借;C项中的“以”,介词,用;D项中的“以”,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9.(1)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立志就无法学有所成。
(2)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的陋室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10.示例:静是学习的前提,只有排除杂念干扰,心无旁骛,潜心学习,才能学有所成。我们日常学习最需要的就是这种宁静专一的精神。
课后提升
1.(1)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 (2)修养 (3)一定,必定 (4)面对,碰上
2.(1)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
(2)与这样的人(结盟签订)誓约(他)大多会违背,与这样的人谋划(事情他)就容易泄露。
3.(1)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珍惜时间,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不可淫慢险躁
(2)教导孩子要确立志向并用心坚持
(3)教导孩子要确立志向
参考译文
【乙】人(活着)没有志向,就算不上(真正的)人。只要君子用心,所想要做的事情一定能够实现,自己应当衡量其中好的方面,(做事前)必定会先斟酌讨论然后行动。如果(要做的事)是(自己)志向所想达到的,那么(就要做到)口与心保持一致,奉行(这一原则)到死也不怀疑。以说了而做不到为可耻,期望一定能够成功。如果内心倦怠身体松懈,有时被身外之物牵连,有时被内心的欲望挂累。或许半途而废,或许功亏一篑。与这样的人(结盟签订)誓约(他)大多会违背,与这样的人谋划(事情他)就容易泄露。(这样的人)面对快乐(的事情)就会放纵(自己的)情感,处在安逸(的境地)时就会恣意妄为。因此(这样的人)虽然(像)繁花盛开一样光彩鲜明,(但)没有(植物)开花结果的功勋;(虽)终年劳累,(却)没有一日成功。这些都是君子所叹息的。
4.C 解析:A项中“书”都是“书信”的意思;B项中“志”都是“志向”的意思;C项中“之”的意思分别为结构助词,可译为“的”/代词,它;D项中“吾”都是“我”的意思。
5.(1)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2)倘若有这样的情况,做父亲兄长的应当把它认为是忧虑的事,不能把它认为是可喜的事。
6.《诫子书》告诉孩子不论做人还是学习,都要从“静”入手,这是成败的关键。《放翁家训》认为可以从思想、品行、人际交往方面培养才思敏锐的年轻人。前者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后者告诫子孙后代要关注年轻人的成长。
参考译文
【乙】后辈中才思敏捷的人最容易变坏。倘若有这样的情况,做父亲兄长的应当把它认为是忧虑的事,不能把它认为是可喜的事。一定要经常认真地严加管教,令他熟读儒家经典著作,训导他做人必须宽容、厚道、恭敬、谨慎,不要让他与轻浮浅薄之人来往和相处。这样经过十多年,志向和情趣自然养成。不这样,可以忧烦的事情绝非一件。我这些话是给后人的良言规诫,各位都要谨慎地对待,不要留下后悔和遗恨。
7.B 解析:B项有误,“何患于不济”中的“济”:成功。
8.(1)一个人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追慕先贤,戒绝情感欲望。
(2)倘若志向不刚强坚毅,意气不慷慨激昂。
9.诸葛亮希望外甥以先贤为榜样,树立远大志向,胸怀宽广,虚心学习,立志成才。
参考译文
一个人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追慕先贤,戒绝情感欲望,抛弃犹豫不定。使几乎接近先贤的志向,在自己身上显著地得到存留,(为没有实现志向)感到哀痛忧伤。要能屈能伸,丢弃琐碎的杂念,广泛地(向人)请教咨询,去除怨恨耻辱,这样即使境遇不佳,哪里会损伤(自己)美好的志趣,又何必担心不成功。倘若志向不刚强坚毅,意气不慷慨激昂,白白地碌碌无为沉湎于流俗,默默无闻地被情欲束缚,永远躲藏在平凡庸俗之列,免不了成为地位低微之辈。
10.(1)勤俭节约减少浪费夯实基石
(2)示例:同学们,从今天起,让我们大家一起努力,共同节约每一滴水、每一粒粮食、每一张纸、每一度电、每一分钱……让勤俭节约成为一种好习惯,让我们为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