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语文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想象之翼 课外古诗词诵读 同步练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2026学年语文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想象之翼 课外古诗词诵读 同步练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30 17:37: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外古诗词诵读
一、古诗默写
1.          ,我言秋日胜春朝。
2.河流大野犹嫌束,          。
3.          ,巴山夜雨涨秋池。
4.          ,铁马冰河入梦来。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5.《秋词》(其一)中,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抒发诗人乐观旷达的胸怀,表现诗人奋发进取精神的诗句是:          ,          。
6.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中,表现诗人以会晤的欢愉衬托客居的寂寞,把思念深情转化为重聚希冀的名句是:          ,          。
7.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中,诗人用“          ,         ”两句表达了自己虽然年迈体弱,但仍想守卫边疆、报效祖国的心愿。
三、文学常识填空
8.刘禹锡,字    ,洛阳人,    (朝代)著名的文学家。生前与白居易齐名,合称“    ”,白居易则称他为“    ”,对他推崇备至。
9.《夜雨寄北》的作者是李商隐,字    ,   代诗人。
10.陆游,字    ,号    ,南宋诗人。
11.谭嗣同,字    ,号    ,清末维新派政治家、思想家,     “六君子”之一。
四、诗歌阅读
(一)秋词(其一)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本诗是咏秋之作,气势雄浑,意境壮丽,情、景、理融为一体。
B.第三句中的“排”在这里是“推开”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鹤一飞冲天,仿佛要冲破白云阻碍的气势。
C.此诗通过描写秋天的景色,营造了冷清萧条、孤独凄凉的氛围。
D.诗中隐含着诗人因支持变法屡遭贬谪、愈挫愈奋的豪壮情怀。
3.赏析“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的妙处。



(二)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4.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写给远在长安的妻子的一首七言绝句。
B.“君问归期未有期”写对方询问诗人归期,诗人予以回答,一问一答,语言简括。
C.诗歌第三句写诗人当前的苦况,第四句转写诗人回乡与亲友相聚的情景。
D.这首诗构思新巧,跌宕有致,言浅意深,语短情长,具有含蓄的特点。
15.简析“巴山夜雨涨秋池”中“涨”字的妙处。




(三)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南宋]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6.诗中“僵”与“孤”写出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处境 它们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17.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



(四)潼关
[清]谭嗣同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18.小洲参加的社团要将这首诗拍成微电影,请你帮助他完成镜头脚本设计。
  镜头:从空中俯拍,展现潼关古城的全貌,配以①        、清脆的马蹄声和滔滔的河流奔涌声,凸显出孤城的②      。
19.谭嗣同写这首诗时才十几岁,他随父亲途经潼关,被塞外壮阔的景象所震撼。此时的少年意气风发,在后两句诗中,他是如何借山水表达思想感情的





(五)
20.同学们搜集了以下关于“秋”的古诗,请你一起参与讨论。
【甲】秋词(其一)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乙】秋山二首(其一)
[宋]杨万里
乌臼①平生老染工,错将铁皂作猩红。
小枫一夜偷天酒,却倩②孤松掩醉容。
【丙】秋山二首(其二)
[宋]杨万里
休道秋山索莫人,四时各自一番新。
西风尽有东风手,柿叶枫林别样春。
注:①乌臼:指乌桕树。②倩:请。
(1)自古以来,人们对秋天总有相似的感受,如甲诗中的“寂寥”和丙诗中的“    ”。
(2)虽然伤春悲秋是古诗文的常见主题,但以上三首诗歌却另立新见,如甲诗中“我言秋日胜春朝”的豪情和“晴空一鹤排云上”的明丽。杨万里的《秋山二首》都选用了“枫”这个意象,笔下的秋天也各有情致,请你选择乙、丙两诗中的任意一首,结合诗句说说你的体会。




【详解答案】
1.自古逢秋悲寂寥
2.山入潼关不解平
3.君问归期未有期
4.夜阑卧听风吹雨
5.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6.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7.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8.梦得 唐代 刘白 诗豪
9.义山 唐
10.务观 放翁
11.复生 壮飞 戊戌变法
12.C 解析:C项,“营造了冷清萧条、孤独凄凉的氛围”说法有误,应为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积极乐观的心境。
13.运用对比手法,表达了诗人乐观豁达的心境。
14.C 解析:C项,分析有误。“却话巴山夜雨时”是虚写,虚写未来情。想象与妻子团圆,“共剪西窗烛”时再回忆起巴山夜雨的情景。第三句也没有写诗人当前的苦况。
15.“涨”字运用准确,富于动态感,既写出巴山夜雨注满秋池的景象,又流露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从而衬托出诗人深重绵绵的愁思。
16.“僵”与“孤”写出了诗人卧病在床、孤苦无依的处境。其作用是以“僵卧孤村”来反衬“不自哀”,凸显诗人坚定不移的志向。
17.表达了诗人想要收复失地、统一国家的强烈愿望。
18.①猎猎的秋风声 ②寂寥、辽远
19.“犹嫌束”“不解平”赋予山水以人的性格,写出了山水的生机和活力(把山水写活了),读来富有冲击力;诗人将自己的感觉融入山水中,借山水表达了渴望冲破罗网与羁绊,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自由与解放的少年意气。
20.(1)索莫
(2)示例一:选乙诗。运用拟人的修辞,将小枫树当作人来写,它夜间偷饮了美酒,面色变红,却央求松树为它遮掩醉容,可爱的枫树恰恰展现了秋天的明丽和生机。
示例二:选丙诗。诗人抓住柿叶和枫林“红”的特点,觉得火红一片犹如春天般绚烂,写出了秋天的生机。
参考译文
【乙】乌桕树平素就像一位擅长染色的老工匠,却错误地将黑铁般的颜色染成了猩红色。小枫树一夜之内好似偷喝了天酒,只好请孤松帮自己遮掩醉酒脸红的样子。
【丙】不要说秋天的山景萧瑟冷清,每个季节都有它独特的美丽。西风吹过,仿佛是东风的手笔,使得柿叶和枫林呈现出别样的春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