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学案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原因
(1)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美国的阻挠,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一直被国民党集团非法占据。
(2)20世纪70年代,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
(3)广大发展中国家,要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2.过程
(1)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包括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
(2)将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驱逐出去。
3.意义
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及意义
(1)原因
①根本: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②客观:美国霸权地位相对衰落,对联合国控制作用减弱;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加入联合国,在联合国中的作用大为加强。
③直接:新中国历来重视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关系,而第三世界国家在第26届联大上支持中国。
④历史:中国既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也是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按照国际法惯例,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资格应顺理成章地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接替。
(2)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并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①这是中国、全世界人民和一切主持正义的国家的胜利。
②它表明世界各国人民要求同中国人民友好,国际社会对新中国普遍认同。它使中国在国际事务中享有较大的发言权,并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进一步提高。
③它有利于我国同更多的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有利于我国统一大业的进行,大大增强了第三世界国家在联合国的力量,有利于打破超级大国控制联合国、操纵国际事务的局面。
题1 20世纪70年代,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得以恢复的根本原因是( )
A.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支持
B.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
C.中日关系的正常化
D.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
答案 B
解析 20世纪70年代,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得以恢复主要是基于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以及中国国际地位不断上升的结果。
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1.中美关系正常化
(1)背景:①朝鲜战争停战以后,美国继续敌视中国,利用台湾问题搞“两个中国”的阴谋。②美国在台湾海峡进行军事
活动,发动侵越战争,威胁中国。③中美关系长期处于敌对状态,中国与绝大多数西方国家的外交基本隔绝。④20世纪70年代初,世界局势发生重大变化,两国共同要求改善中美关系,中国外交有了重大突破和转机。
(2)过程:①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同周恩来举行会谈。②两国同时发表公告,宣布尼克松将访问中国,以谋求两国关系正常化。③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阐述了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和只有一个中国的原则,并确认从台湾撤出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最终目标。
(3)影响:①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②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中日关系正常化
(1)原因:①中美关系的改善直接促进了中日建交。②美国谋求同中国缓和关系的活动,却避开了日本,引起了日本的震惊。
(2)过程:
1972年,田中角荣应邀访华,双方签订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声明。
3.影响
(1)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促使了许多国家纷纷同中国建交,在国际上出现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
(2)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局面终于被打破,我国外交出现了新局面。
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和意义
(1)原因
①美国方面:70年代初的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美国经济;侵越战争拖垮了美国;美国在与苏联的争霸中明显处于弱势,迫切需要改善中美关系,以求得在远东、太平洋的竞争优势。
②中国方面:中苏关系的恶化需要以改善中美关系来平衡中国在世界中的战略地位;有利于打开外交局面;台湾问题悬而未决,改善中美关系,对解决台湾问题至关重要。
(2)意义
①有利于世界局势的缓和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②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③打开了中国50年代以来的外交困境,有50多个国家跟随美国与我国建立了外交关系。题2 根据右图指出,促使中美两国最高领导人成功会晤的主要原因是( )
A.美国政府预见到21世纪将是中国的世纪
B.美国人民要求改善同中国关系的呼声高涨
C.使美国产品打入中国市场
D.美国政府认为同中国改善关系符合美国的战略利益
答案 D
解析 解题时,需看清图片内容是毛泽东主席会见到访的美国总统尼克松。本题属最佳选择题。国家和民族利益高于一切,故选D。
新时期的外交建树
1.背景
(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党全国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开始实行改革开放,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
(2)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是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2.外交建树
(1)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以来,积极参加了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和其他国际组织的活动,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2)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2001年10月,在上海成功举办了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与会成员达成一致,形成“上海共识”。上海亚太经济合作会议,为促进亚太地区经济合作与贸易往来作出了重大贡献。
(3)建立上海合作组织:2001年,中国与俄罗斯等六国在上海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上海合作组织是一个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对加强中国与俄罗斯及中亚各国的政治经济合作,起到重要作用。中国积极参与上海合作组织的活动,并发挥了主导作用。
中国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原因
(1)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决策,中国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有利于我国经济建设事业的发展。
(2)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安定的周边环境。中国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有利于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同时它也为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安定和平的环境。(3)是提高中国国际地位、扩大中国国际影响的需要。
题3 下图反映的是2001年中国成功举办了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下列对此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片是江泽民主席、布什总统和普京总统等领导人的合影
B.促进亚太地区不同发展程度国家的合作与共赢
C.与会成员达成广泛一致,形成了“上海共识”
D.与美日等国抗衡,体现了中国的主导作用
答案 D
解析 中国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是为了合作与共赢,不是为了与美日等国抗衡,也不能体现中国的主导作用。
【史料文本】 阅读教材P112教材引言和[历史纵横]。
【信息解读】 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决议,美日的“双重代表权案”破灭,西方国家代表垂头丧气,中国及非洲国家代表欢呼振奋。材料隐含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
【史料应用】 1.1971年10月25日,美国代表布什说:“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他哀叹,那些表决后欢声雷动的代表们“就是要踢山姆大叔一脚”。布什所说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
A.万隆会议圆满成功
B.中国在日内瓦会议外交胜利
C.中国抗美援朝胜利
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答案 D
解析 从时间上看应该是第26届联合国大会,而从叙述的内容看,所述事件是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所以正确答案为D。
【史料文本】 阅读教材P113[历史纵横]和
P114“毛泽东会见尼克松”插图。
【信息解读】 历史纵横反映了中国外交史上的著名历史事件——乒乓外交,打开了中美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大门,中美关系缓和。毛泽东会见尼克松,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史料应用】 2.1971年,周恩来在接见来访的美国乒乓球代表团时说:“你们这次来,打开了两国人民友谊的大门。”这反映出当时中美关系解冻的特点是( )
A.以民促官
B.国际推动
C.官方交流
D.以官带民
答案 A
解析 解题的关键是了解乒乓外交的有关史实,乒乓外交通过民间交流推动了“官方交流”,它促使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因此选A。
【史料文本】 阅读教材P114[历史纵横]和
“常任理事国首脑举行会晤”插图。
【信息解读】 中国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积极参与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认真履行职责,维护和平与安全。材料隐含了中国正以一个主持正义和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致力于建设和平、发展与进步的崇高事业。
【史料应用】 3.到2006年底,有1
487名来自中国的维和军事人员在联合国进行过维和行动,这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中国热爱和平、积极履行国际法义务的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它反映出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哪一特点( )
A.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重视同世界大国建立不同类型的“伙伴关系”
C.重视经济外交
D.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答案 D
解析 从材料的叙述可以看出,中国参加了联和国的维和行动;从中国的外交政策看,是中国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思考:请就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关系改善的主要原因谈谈你的看法(P113)
知识点拨 材料从美国和中国两方面分析了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是中美两国的共同要求,是两国的国家利益决定的。
答案要点 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1)国际上,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美国政府遏制和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在与苏联争霸中所处的守势地位,使美国不能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发展和在国际事务中的巨大作用,不得不考虑改善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关系。(2)苏联出兵中国北方边境,构成对中国安全的主要威胁。而美国在亚洲虽具有较强的军事和经济实力,但它在战略上收缩和保守的倾向很明显。在这种形势下,改善中美关系,对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十分有利;同时为实现和平解决台湾问题,解决中美之间的长期争端,也需要适时改善同美国的关系。
变式1 20世纪50~70年代,美国对中国的政策经过了由封锁、威胁、孤立到谋求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转变,导致这种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国国力大为提高
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消失
C.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
D.中国推行灵活正确的外交政策
答案 A
解析 实力是外交的后盾。20世纪50~70年代中国外交的不利处境不是外交政策错误造成的,所以应排除D;B项所说的矛盾到今天依然存在;C项是中美关系改善的一个直接原因;关键在于A,外交地位是国家实力在国际上的表现。
一、本课测评
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对国际关系产生了什么影响?(P115)
知识点拨 从对中、美、日三国关系自身的影响,三国关系变化对国际的影响等方面分析。
答案要点 中美、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实现;揭开了中国与美、日关系的新篇章。中美、中日和平友好关系的建立与发展,有利于中、美、日人民的利益和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它缓和了世界紧张的局势,为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新秩序起到积极的作用。
变式2 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 中国代表团首次出席联合国大会
图二 毛泽东会见尼克松 图三 毛泽东会见田中角荣
(1)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取得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2)你如何认识中美、中日关系改善对当时和当今世界的影响?
答案 (1)1971年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
(2)当时:在国际上掀起了同中国建交的热情,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当今:中美日之间既有合作又有摩擦,其关系的改善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二、学习延伸
请指出材料所反映的中国在不同时期处理与苏联、俄罗斯关系的主要不同点,并分析其历史原因。(P115)
知识点拨 从两段材料中可以看出中国同苏联与俄罗斯的关系已从向苏联“一边倒”,调整为与俄罗斯走合作之路、谋共同利益、求自身安全。说明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在新时期的发展和深化。
答案要点 不同点:前者与苏联结成同盟,承担必要的保护同盟的义务;而后者是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的具体表现。
原因: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采取敌视孤立新中国的政策,企图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中,为了保障人民革命的胜利成果,在捍卫和平以及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新中国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并同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改革开放后,国际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党和政府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经过冷静观察和客观分析,改变了对战争不可避免的估计。虽然战争的危险还存在,但全世界维护和平的力量进一步发展,维护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中国强调国与国的关系应当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以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
变式3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苏关系呈现出“一边倒”,而新时期中俄关系则为睦邻友好合作。关于上述变化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变化是由于国际背景不同造成的
B.变化是为了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
C.变化是因为苏联的解体,社会制度不同
D.变化是因为中国发展的需要
答案 C
解析
外交政策的变化是由国家利益决定的,应当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
基础巩固
1.1971年10月,第26
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权利……”决议使用“恢复”一词的原因是( )
①中国是《联合国家宣言》的签字国 ②中国是《联合国宪章》的签字国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长期被剥夺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D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对重要历史问题的再认再现及深层次的分析能力。联合国的成立与《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没有内在的必然联系。在雅尔塔会议上,苏、美、英等国一致同意在战后建立一个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联合国。联合国于1945年成立,中国是《联合国宪章》的签字国。新中国成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成为中国唯一合法的代表,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有获得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1970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对其助手基辛格说“我想请你,让你的助理人员起草一份研究材料,对我们在联合国接纳中国问题上将采取什么方针提出建议……我们没有足够的票数去阻挡。接纳的时间比我们预料的要来得快……”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第三世界国家蓬勃兴起
B.欧洲国家日益走向联合
C.美国霸权地位江河日下
D.欧日不再对美国唯命是从
答案 A
解析 “1970年”“没有足够的票数去阻挡,直接表明尼克松的言论与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恢复有关。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是第三世界力量增强的结果。
3.人们称1972年尼克松访华的七天是“改变世界的七天”,最主要是因为( )
A.有助于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
B.打开中美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大门
C.美国长期孤立中国的政策破产
D.为中美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奠定基础
答案 D
解析 此题可用排除法。A项是在尼克松访华前;B项是乒乓外交;C项是中国重返联合国。
4.1972年中美上海《联合公报》:“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美国发表这一声明意在( )
A.缓和中美关系,集中对抗苏联
B.承认中国日益提高的国际地位
C.缓和中美关系,促进中国统一
D.承认封锁新中国政策的错误
答案 A
解析 本题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美国需要缓和与中国的关系来寻求中国的支持以对抗苏联,所以A项最符合题意。
5.中美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历经多次波折,但经双方努力又得到恢复和发展,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中美双方存在着广泛的共同利益
B.中美矛盾已彻底解决
C.中美虽有分歧但无根本利益冲突
D.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正逐渐消失
答案 A
解析 B、C、D三项说法是错误的。国家利益是国家制定外交政策的根本依据。故选A。
6.日本抢在美国之前,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的直接原因是( )
A.中日两国人民有着长期友好的交往
B.日本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
C.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被恢复
D.中美关系开始改善
答案 D
解析 美国的“越顶外交”是促使日本抢先于美国与中国建交的直接原因。
7.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中国为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做了大量努力,最突出的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中日关系正常化
C.领导创立上海合作组织
D.注重发展与东南亚各国的关系
答案 C
解析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注重与周边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其中中国领导创立的上海合作组织,是这一时期中国外交工作的突出成就之一。
能力提升
8.在经历了近5年的政治冷淡后,中日两国领导人通过从“破冰之旅”到“融冰之旅”,从“迎春之旅”到“暖春之旅”的访问,融化了两国关系发展中的坚冰,开创了中日战略互惠关系全面发展的新局面。中日关系的这种变化主要是由( )
①各自的国家制度决定的
②各自的国家利益决定的
③两国的外交政策决定的
④两国面临的国际格局决定的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 C
解析
各国的国家制度和所面临的是国际格局是影响国际关系的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排除①和④。
9.1974年,毛泽东提出了著名的三个世界理论:苏、美两个超级大国属于第一世界,美国以外的西方国家属于第二世界,亚非拉广大发展中国家属于第三世界。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
A.开始重视亚非拉国家的作用
B.无意与第一、第二世界国家改善关系
C.已经放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强调国际政治的主题是反对霸权主义
答案 D
解析
在美苏争霸的背景下,毛泽东提出“三个世界”的划分。毛的战略思想说明两个超级大国是当时造成世界不安和动乱的主要因素,它们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从而激起第三世界国家的反抗。
10.上海合作组织第八次峰会于2008年8月28日在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举行,各成员国就框架内多边合作战略及经济合作等问题进行了商讨和研究。关于上海合作组织,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
A.世界性合作组织
B.区域性经济组织
C.区域性合作组织
D.政府间反恐组织
答案 C
解析 上海合作组织是区域性组织,不具有世界性,也不是单纯的经济合作组织或反恐组织。
11.阅读下列材料:
温家宝总理在谈到中美关系时郑重指出:“中美两国和则两利,斗则两伤。从1949年到1971年,中美敌对23年,双方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从1972年到现在,中美交往32年,尽管有曲折,但双方都从合作中获得巨大好处。1972年发表上海公报时,两国贸易几乎为零,美国政府为表示对中国的友好,破例允许美国公民回国时可带回100美元中国制造的商品。现在,两国贸易额已超过1000亿美元。”
请回答:
(1)结合20世纪50~70年代美国对华政策的变化,说明中美两国“和则两利,斗则两伤”的道理。
(2)中美建交32年来,影响两国关系正常发展的最大障碍是什么?两国应怎样扫除障碍,保证两国关系向着健康、正常的方向发展?
(3)尽管中美双方还存在着隔阂、误解乃至摩擦,但也有许多友好合作的表现,试举例说明,并指出两国进行友好合作的基础。
答案 (1)20世纪50年代初至70年代初,美国采取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包围的政策。中美对抗,造成了中国经济、技术的落后,阻碍了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美国失去了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不利于经济发展。20世纪70年代以后,中美关系正常化。改善了中国的国际环境,推动了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改变了美国在与苏联争霸中所处的不利地位;有利于两国贸易往来和经济发展;有利于世界的和平发展。
(2)台湾问题。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恪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精神。
(3)事例:在朝核问题六方会谈上的合作;共同参加并建立反恐机制;在联合国框架内的各个领域合作。(举一例即可)基础:有共同的国家利益。
12.外交是一个国家实力的展现,外交舞台纵横捭阖、风云变幻。近现代中国的外交历史更是跌宕起伏,几经波折,回首这段历史,令人深思。
材料一 近代中国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历史。曾几何时,我们遭受着外国列强的侵犯;曾几何时,我们饱受困苦的饥荒。这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历史,这是一段令人反思的历史,弱国无外交,记住这个硬道理。
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国的外交也揭开了新的篇章,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材料二
图一
图二
材料三
图三 图四
请回答:
(1)近代史上,我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与哪两场侵略战争直接相关?
(2)图一、图二反映了建国初期新中国参加的哪两次国际会议?在图二的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提出了什么方针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3)图三反映的是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其意义如何?图四中的美国领导人是谁?中美及中日关系的改善有何影响?
答案 (1)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求同存异”的方针。
(3)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尼克松。国际上出现了同中国建交的热潮,美国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终于被打破,我国外交出现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