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学案
课标点击
(一)课程标准:
1.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2.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3.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二)目标分解:
1.结合中美关系的改善分析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的成就。
2.讲清中国改革开放新时期外交的重点:改善同世界大国之间的关系,实行睦邻友好政策,实行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基础预览
一、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突破
1.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背景。
①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
②越来越多国家特别是广大______________的要求。(发展中国家)
(2)时间:________年第________届联合国代表大会。(1971、26)
(3)意义。
①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
②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
2.中美关系正常化。
(1)原因:中美两国共同利益的需要。
①美国:____________政策失败;与苏联争霸的需要。(孤立中国)
②中国:对付来自________的威胁;解决________的需要。(苏联、台湾问题)
(2)主要过程。
①1971年4月美国______________访华,打开中美人民友好交往的大门。(乒乓球队)
②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以谋求两国关系的正常化。
③1972年2月,_______访华,签署《____________》,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尼克松、中美联合公报)
④________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979)
(3)意义:推动西方国家与中国的建交热潮。
3.中日关系正常化。
(1)直接原因:________关系的改善。(中美)
(2)进程:________年,日本首相____________访华,签署建交的联合声明。(1972、田中角荣)
温馨提示:1971年中国是“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不是“加入”联合国。中美关系的改善是20世纪70年代打开外交新局面的关键。
应用思考:
在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针对中国问题美日提出的“双重代表权案”的实质是什么?其失败说明了什么问题?
提示:实质上是搞“两个中国”。其失败说明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成为一支重要力量,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西方孤立中国的政策破产,联合国力量对比发生变化。
联系现实,你认为困扰中美、中日关系发展的主要问题各是什么?
提示:困扰中美、中日关系发展的主要问题分别是台湾问题、近代侵华的反思与认识问题。
二、新时期的外交建树
1.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需要。
2.外交目标:反对____________,维护__________。(霸权主义、世界和平)
3.主要外交活动。
(1)开展以________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对世界________________做出了重大贡献。(联合国、和平和发展)
(2)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致力于地区稳定与发展。
①20世纪90年代以来参加______________的各项活动,促进亚太地区的发展。(亚太经合组织)
②________年,与俄罗斯等6国创建______________,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2001、上海合作组织)
温馨提示:新时期中国外交成就的取得取决于外交政策的重大调整和国际形势的变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会给世界带来更多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更有利于世界和平和地区的稳定。
应用思考:
当今中国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活动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一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需要;二是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安定的周边环境;三是提高中国国家地位,扩大中国国际影响的需要。
互动释疑
一、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和影响是什么?
方法点拨: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得以改善的主要原因从中国、美国和当时的世界形势方面分析;影响要从近期与长远、中美两国与国际等方面理解。
精讲阐释:(1)原因:①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高,表明二战后美国对新中国采取的遏制战略的失败,使美国不得不重新考虑对华政策。②20世纪70年代初美苏争霸的态势变化迫使美国调整在亚洲的争霸战略。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劣势,美国企图利用中苏矛盾,在亚洲收缩力量,集中对抗苏联。
③在经济方面,美国谋求打开中美关系的僵局,利用中国的广阔市场,以摆脱经济危机的困扰。④中国为了自身发展需要也希望改善中美关系。第一,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中国安全受到苏联的严重威胁。第二,改善中美关系有利于台湾问题的解决,也有利于中国拓展外空间,更多地参与国际事务。
综上所述,中美两国在共同的国家利益的要求下,双方逐步放弃长期以来的对峙,开始了改善关系的历程。
(2)影响:
①对中国: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促进了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打开了中国外交新局面。
②对国际:有利于中美人民的利益和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缓和了世界紧张的局势,为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新秩序起到积极的作用。
特别提示:1972年尼克松访华并发表《中美联合公报》标志着中美结束了二十多年的对抗;至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标志中美关系正常化。
应用示例:
1.1972年中美上海《联合公报》:“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美国发表这一声明意在( )
A.缓和中美关系,集中对抗苏联
B.承认中国日益提高的国际地位
C.缓和中美关系,促进中国统一
D.承认封锁新中国政策的错误
解析:从题目中可获得这样的信息:“1972年”“中美上海《联合公报》”。根据以上信息结合当时的国际形势进行分析。
答案:A
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交政策的特点是什么?
方法点拨:分析本问题要结合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政策、重大外交活动剖析。
精讲阐释:(1)把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设外部条件作为首要目标,由原先的重安全走向重发展。这主要表现在积极发展睦邻友好关系、致力于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与发展、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政策、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2)坚持以国家利益至上为最高原则,不搞意识形态的争论。为此,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和“无敌国”外交。
(3)树立中国的和平形象,消除外界对中国发展的疑虑。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继续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不移地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致力于地区的和平、发展与稳定。
特别提示: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我国外交政策的最基本特点。
应用示例:
2.到2006年底,有1
487名来自中国的维和军事人员在联合国9个任务区执行维和任务。这反映出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________特点。( )
A.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重视同世界大国建立不同类型的“伙伴关系”
C.重视经济外交和不结盟外交
D.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解析:维和行动在联合国的任务区内进行,表明中国奉行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答案:D
课堂点睛
关键信息
一个核心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的外交成就和外交政策
两大变化
中美关系的演变、中苏关系的演变
三大成果
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关系正常化
本课要旨
1.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西方孤立中国的政策破产2.中美关系正常化打破了长期以来的外交僵局,有利于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交政策和国际战略做出了重大调整,确立了和平发展的时代主题,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人类共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