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08 16:58: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了解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中国的振兴等基本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培养学生综合探究和归纳知识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相关资料的补充,理解法德关系的改善是欧洲走向联合的关键,初步掌握从国际政治格局、国家利益、大国关系等方面分析国际关系发展演变的方法。概括日本战后经济发展的两个阶段,分析日本经济发展原因,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吸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欧共体的形成和扩展、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中国的振兴等基本史实;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的表现。
2.难点: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和影响;日本经济迅速崛起的原因和启示;不结盟运动的概念。
【教学设计】
课前延伸
一、基础知识填空
1.走向联合的欧洲
①1951年,法、意、比、荷、卢和联邦德国签订了《巴黎条约》,决定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这个共同体促使政治宿敌法德之间的矛盾化解。
②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
③从20世纪70年代起,欧共体国家在一系列重大国际问题上采取了共同政策,对外“尽量用一个声音说话”,进一步加强了政治上的联合。
2.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并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
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背景:①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发展,许多国家从殖民统治下相继获得独立;
②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新独立的广大亚非拉国家为了摆脱美苏的控制和维护自身的独立,主张团结起来,相互支持。
正式形成:1961年在南斯拉夫等国的倡议下,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召开,标志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
奉行政策:奉行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
影响:①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
②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构成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
4.中国的振兴
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的重要力量。
二、预习思考题
1.阅读课本,分析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
参考答案:①二战使欧洲失去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实力削弱,国际地位下降;②美苏两极格局下,西欧受到美国的控制和苏联的威胁;③欧洲各国的联合有助于消除内部矛盾和欧洲的稳定与发展;④欧洲各国在政治、经济、民族传统文化等方面存在很大共性。
2.日本崛起为经济大国的原因。
参考答案:外因:1948年后,随着冷战的加剧,美国开始帮助日本恢复经济。(①削减直至免除日本对美国的战争赔款;②将已拆迁的工业设施全部发还日本;③向日本提供恢复生产急需的资金和物资;④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在日本大量采购军火和给养;同时为日本商品进入世界市场敞开了大门。)内因:①进行民主改革,进一步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
②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制定符合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加强政府投资,重视教育,发展高科技产业;
提出“贸易立国”“出口第一”的口号,等等。
课内探究
一、导入新课:二战后,美苏主导的两极对峙格局是怎样形成的?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对世界各国的安全、主权以及世界和平都形成严重威胁。面对这一形势,无论是曾经强大的西欧,还是刚刚赢得独立的广大亚非拉国家和地区,都为摆脱威胁与控制,增强实力促进自身发展,不断斗争与探索。于是,美苏两极格局不断受到冲击,世界出现多极化趋势出现。
二、检查预习情况:学生展示“课前延伸”内容,师生共同纠错。
三、布置学生自学:
1.学生自主探究题:欧洲走向联合的影响。
点拨方法:引导学生从对欧洲的影响、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等方面探究。
参考答案:①欧洲一体化提高了欧洲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②冲击了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西欧、美国、日本三足鼎立的局面;③冲击美苏两极格局,推动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2.小组合作探究题:
(1)战后美国为什么要帮助日本恢复经济
点拨方法:结合当时的世界形势和中国民主革命的状况等因素探究。
参考答案:战后初期,美国的军事和经济实力雄居世界第一位,企图利用自己的经济军事实力,进行全球扩张,使自己成为世界霸主。当时世界形势的特点是冷战的形成与加剧,美国出于遏制苏联和中国的战略考虑,改变对日占领政策,开始扶植日本。
(2)日本经济的崛起给我们什么启示
点拨方法:结合日本迅速崛起的原因、中国改革开放的经济教训等方面探究。
参考答案:①改革开放是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②大力发展科技、教育,确立科教兴国战略;③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等等。
四、教师精讲点拨:
1.知识点辨析:
中国与不结盟运动的关系。
1950年初,《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说明当时中国推行中苏结盟的政策,这是国际国内形势的产物。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依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奉行不结盟政策,但中国不是不结盟运动的成员国,只是中国在国际事务中与不结盟运动保持着良好的合作。
2.探究题评析:
探究的关键是历史思维的角度、广度、深度。一般都要能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
3.规律总结:
学习历史,必须善于把握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用联系的观点分析历史。比如欧洲走向联合、美国扶植日本等,都要联系到当时的世界格局的特征。日本的崛起给中国的启示,也要能建立起与中国改革开放经验教训的联系等。
4.方法指导:
  体会合作探究的乐趣和意义;学会用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历史观分析历史问题。
五、课堂反馈训练:
1.世界杯足球赛可谓全世界球迷的节日。1990年第十四届世界杯在意大利举办时,一个英国球迷去意大利为自己喜欢的球队助威。他可以
①持欧盟护照进入意大利   ②在罗马街头观看比赛电视直播
③和苏联球迷交换纪念品   ④收听北约轰炸南联盟的新闻
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④
参考答案:A
讲评策略:此题考查的是对重大历史事件的掌握。根据材料反映的1990年世界杯,这年意大利之夏不可能看到的是以后才发生的事:①是在1993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签订和④是在1999年夏;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A项。
2.
1951年,欧洲六国签订建立煤钢共同体的条约,规定其最高机构为共同体的总体利益而行使职责,不接受任何政府和组织发出的指示,其委员实行招聘制,由各国政府协商一致后任命。这表明,该共同体是
A.政府之间的合作
B.独立于政府的能源组织
C.企业之间的联合
D.独立于政府的经济组织
参考答案:D
讲评策略:首先我们明白煤钢共同体表面上看是能源组织,但实质上是经济组织,排除B;再通过题干中“不接受政府和组织发出的指示”,可以看出该组织是独立于政府之外的,排除A;再分析该组织是欧洲六国在煤钢方面共同签订的组织,可以分析出不属于企业之间简单的联合,排除C;正确答案为D
3.
1961年,为寻求稳定和平的发展道路,不结盟运动兴起,这一运动
A.标志着区域合作进入新阶段
B.推动国际政治力量向多极化方向转化
C.动摇了美苏的霸权地位
D.促进了世界政治、经济一体化
参考答案:B
讲评策略:此题考查不结盟运动兴起的影响,相对比较容易选出B。
4.
路透社评论某国际组织说,它“作为一种独立于美苏两国领导的军事条约组织的道德力量,强调最初在万隆会议上获得赞成的和平共处原则”。这一国际组织是
A.联合国
B.不结盟运动
C.世界贸易组织
D.欧洲联盟
参考答案:B
讲评策略:万隆会议作为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者参加的会议,会议上达成的反对殖民主义、种族主义,争取和巩固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要求亚非国家之间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精神,通常被称为“万隆精神”。这一精神与成立于冷战时期,奉行独立自主、不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中的任何一个结盟的外交政策的不结盟运动精神是一致的。
5.
1950年,法国外交部长舒曼对法、德即将开展的合作说,今后“在法,德之间发生的战争是不可想象的,而且在物质上不再可能“。舒曼在此所说的合作主要是指
A
矿业资源互补
B
人力资源共享
C
科学技术交流
D消除贸易壁垒
参考答案:A
讲评策略:
注意题干中的“1950年”“即将……”等信息,当时法、德等六国达成协议,即将成立欧洲煤钢联营(又称“欧洲煤钢共同体”),故A项符合题意。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前西德总理阿登纳说)一个欧洲国家的经济单靠自己的力量是不可能永葆的,因为单独一个欧洲国家的经济活动在世界范围本身是太小了……是不能单独地在世界经济或世界政治中起作用的。只有合并为一个共同的欧洲经济区域,才能使欧洲国家与世界其他地区进行竞争,并保持这种竞争力。……只有欧洲联成一体,我们欧洲人才能使我们几个世纪中从先辈那里继承下来的财富,即欧洲的思想、西方思想和基督教的思想重新发扬光大,并且重新使欧洲国家在世界政治中占有一个席位。
——摘自《阿登纳回忆录》
材料二:(按:1950年法国外长舒曼提出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计划。次年由法德意等6国签约。对此阿登纳评论说)舒曼计划完全符合我长久以来主张的关于欧洲基础工业联营的设想……法国的建议是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这是法国)对德国和欧洲问题所采取的一项宽宏大量的步骤……。
——摘自《阿登纳回忆录》
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阿登纳的主张及其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过的知识谈谈你对文中“宽宏大量”的理解。
(3)据以上材料,评论阿登纳的主张。
参考答案:
(1)主张:欧洲国家联合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经济领域。原因:重振欧洲国家的世界地位及德国的复新。
(2)在历史上欧洲国家尤其是法德两国多次厮杀,特别是德国法西斯给欧洲和法国曾造成巨大灾难;舒曼计划体现了平等联合的精神,对于未完全恢复主权的德国无疑是一个巨大收获。
(3)阿登那的主张产生于两极格局形势下,当时欧洲国家处于美苏的争夺和控制之下,因而德国很难重振其在世界上的地位,其主张有利于摆脱大国控制,符合欧洲各国利益。
讲评策略: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材料,抓住关键词,并结合二战后的欧洲状况和世界形势,联系历史上法德关系等方面分析。
课后提升
一、课后练习题
1.欧洲共同体成立的最主要目的是
(
D
)
A.在世界经济竞争中抗衡苏美
B.保证欧洲国家的安全
C.提高欧洲的国际地位
D.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
2.下列国家不属于欧共体创始国的是
(
A
)
A.英国
B.法国
C.比利时
D.联邦德国
3.二战后,美国对日本由占领政策转变为扶植日本的政策,其主要原因在(
C
)
A.美国经济实力的下降
B.日本的民主改革铲除了军国主义势力
C.美国出于在“冷战”格局下遏制中国战略的需要
D.日本经济破坏比较严熏
4.从50年代起,日本经济发展遇到了两个有利的机遇,它们是
(
B
)
①新中国建立,市场广阔  ②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定货
③冷战形势的加剧
  
④中东战争爆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不结盟国家追求的目标是
(
A
)
A.维护自身生存发展和世界和平
B.反对加入任何军事集团
C.谋求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D.声援和支持民族解放运动
6.阅读下列材料:
“(我们)决心以根本利益的融合代替各民族间古老的对抗,用创建一个经济共同体的方式,为在长期以来被血腥的冲突分割的各族之间建立一个广泛而自主的共同体打下根基,并为建设能够指出未来各族共同命运的具体机构奠定基础。”
---摘自《欧洲煤钢联营条约-前言》
(1)概述上述材料的核心思想。(2)简述欧洲一体化对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重大影响。
参考答案:
(1)以经济合作代替军事对抗;(2)政治地位不断提高,冷战后成为“一超多强”政治格局中的重要力量;经济实力不断加强,冲击美国的霸主地位,形成资本主义世界美、日、欧三足鼎立局面。
二、课后练习题情况反馈:
教师对课后练习题进行批改检查,然后将具体情况记录在教案上,主要包括整体完成情况、学生答题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形成原因,同时设计适量的有针对性的变式训练及时纠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