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同步练习 (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同步练习 (含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08 14:52: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2015·石家庄高一联考)联邦德国成立后,法国政治家戴高乐在演讲中说:“将来会不会有一个欧洲,就要看在日耳曼人和高卢人之间会不会直接达成协议。”他认为法德合作(  )
A.有利于政治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B.有助于消除西欧国家间的矛盾
C.标志着欧洲统一市场的形成
D.是西欧联合的关键
解析:本题考查对二战后政治、经济多极化的理解。根据题干材料,二战后法德合作促进了西欧经济的发展,是西欧联合的关键,故答案选D项。A项是指2002年欧盟的建立,故排除;B项表述错误;C项是在1993年,排除。
答案:D
2.(2015·合肥高一模拟)法国外长舒曼说:“(欧洲煤钢共同体)不仅使(法德)战争是不可能想象的,而且在物质上也是不可能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欧共体成立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法德战争
B.欧洲煤钢共同体既加强了经济联系也消除了战争的物质基础
C.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成立彻底消除了法德之间的宿怨
D.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成立使法德成为一体
解析: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成立,把欧洲主要的工业区置于共同管治之下,保证了这些资源不再被用于军国主义,加强了法德之间的经济联系,有利于法德之间矛盾的和解,从而防止欧洲再次爆发大规模战争的可能。
答案:B
3.(2015·武汉高一期末)1963年,法国戴高乐将军说:“她(法国)不再需要任何人,相反,别人开始有求于她了……法国与美国关系的模式怎能不改变?”上述言论反映了
(  )
A.法国与美国关系走向彻底破裂
B.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导致法美关系调整
C.法国主张改变由美国占支配地位的合作关系
D.欧洲共同体的建立促使美国重视法国地位
解析:A项“彻底”表述错误。法国要求和美国更为平等的合作关系。法美关系调整主要源于法国经济实力的增强,排除B项。D项发生于1967年,时间不符合要求,排除。
答案:C
4.(2015·黄冈高一期末)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莱德雷说日本“这个曾是敌国的国家,对我国来说不仅是太平洋上最强大的堡垒,而且作为太平洋战争胜利的果实,是留在我们手中唯一有价值的地方。”二战后日本的“价值”主要体现在(  )
A.成为美国的最大商品市场
B.成为遏制苏联、中国的前哨
C.为美国提供廉价劳动力
D.提供反面教材,警示战争
解析:二战后美苏对峙,美国“扶蒋反共”失败后,被迫扶持日本,使日本成为遏制苏联、中国的前哨。
答案:B
5.20世纪50~70年代,促使日本经济腾飞的客观条件是(  )
A.清除了封建落后的因素
B.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
C.重视教育
D.在战争中得到了美国的大量订单
解析:客观条件对于日本来说,应该是外部提供的。根据所学知识,当时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外部条件应该是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中美国的军事订货带来的。
答案:D
6.(2015·湖南学业水平模拟)日本外务省次官粟山尚一在《动荡的90年代与日本外交的新展开》中写道:“当今世界20万亿美元的国民生产总值中,美欧各占5万亿美元,日本为3万亿美元……这也是共同分担国际责任的结构比例,要建立国际新秩序,就离不开5?5?3的合作。”这表明日本的企图是(  )
A.与美欧合作建立国际新秩序
B.谋求成为政治大国
C.确立美欧日三足鼎立格局
D.与美欧进行经济竞争
解析:由“日本为3万亿美元”可知日本经济实力增强,由关键信息“共同分担国际责任的结构比例,要建立国际新秩序”说明日本企图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答案:B
7.下表显示甲、乙、丙三国1950年与1980年的国民平均生产额(以1985年的美元为计价标准)。根据本表判断,甲、乙、丙三国最有可能是(  )
国别
1950年
1980年
增长率
甲国
1578
11183
609%
乙国
3594
13408
273%
丙国
8931
15573
74%
A.甲:英国 乙:法国 丙:联邦德国
B.甲:中国 乙:苏联 丙:日本
C.甲:日本 乙:联邦德国 丙:美国
D.甲:美国 乙:中国 丙:法国
解析:中国不符合表中变化,B、D两项可直接排除;二战后西欧各国走向联合,成立欧洲共同体,经济发展迅速;丙不可能为联邦德国,A项错误;日本通过民主改革和经济改革,经济呈现高速发展的局面,西欧、日本的崛起冲击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在资本主义世界形成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故选C项。
答案:C
8.(2015·宜昌高一检测)第一次不结盟首脑会议通过大会宣言,表示“参加这次会议的不结盟国家无意组成一个新的集团而且也不能成为一个集团”。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不结盟运动反对美苏两大集团控制世界
B.不结盟运动的性质与经互会、华约不同
C.不结盟运动奉行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
D.不结盟运动是没有共同目标的松散组织
解析:从材料中“参加这次会议的不结盟国家无意组成一个新的集团而且也不能成为一个集团”的信息可以判断出B、C两项说法正确。A项由所学知识可以得出。D项说法有误,因为不结盟运动有自己的目标,也不是一个松散的组织。
答案:D
9.(2015·广州高一期末)普京在给哈瓦那举行的第14次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的贺词中说:“俄罗斯认为不结盟运动是现代国际关系构架中的关键因素之一。世界面临着如恐怖主义等新的威胁,应对这些挑战最合适的方法就是寻求集体解决办法”。普京的话表明
(  )
①当今第三世界国家仍然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活跃在国际社会 ②不结盟运动对西方国家决定世界事务的局面至少有着一定程度上的制约作用 ③俄罗斯希望与不结盟运动国家结成政治联盟 ④俄罗斯反对美国奉行单边主义,滥用反恐政策
A.②③
B.①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结合材料关键信息“不结盟运动是现代国际关系构架中的关键因素之一”及所学知识可知普京认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构成的政治力量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发挥着重要作用,①②正确;“世界面临着恐怖主义等新的威胁”“寻求集体解决办法”,说明④正确;不结盟运动奉行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③错误。故选C项。
答案:C
10.(2015·开封高一检测)西欧的崛起、日本成为经济大国、第三世界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使得国际格局由美苏两极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对此评述,不正确的是(  )
A.反映了美苏两国的霸权地位的削弱
B.是国际力量对比消长的结果
C.反映了国际关系的民主化趋势
D.是国际恐怖主义的结果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不难判断出答案为D项,题干表述与恐怖主义无关。
答案: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绝对是迫切需要的。
——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
材料二 战后欧洲主要国家GDP增长情况图(单位:亿美元)
(1)为什么阿登纳说“欧洲的联合绝对是迫切需要的”?结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形势,谈谈你的理解。
(2)据图指出欧洲在走向联合的过程中,英、法、德三国经济变化的概况。
(3)目前,欧洲在经济一体化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就,正朝着“努力使欧洲成为一种政治力量,一种社会、经济、文化力量”的方向发展。欧洲的联合给当今世界带来什么启示?
答案:(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国际地位下降(或欧洲传统优势地位消失);两极格局形成(或美苏“冷战”局面出现),西欧国家只有通过联合才能加强自身安全,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国际地位。
(2)战后欧洲主要国家经济恢复并迅速发展,德国经济位居前列;加入欧共体后,英国经济发展迅速;法国经济持续增长。
(3)从对抗走向联合,开辟了区域和平发展的模式;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典范,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欧洲政治一体化的进程,使国际格局走向多极化;促进欧洲文化认同。
12.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 1950~197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平均增长率
国别
联邦德国
意大利
法国
英国
日本
美国
增长率(%)
6.7
5.6
5.3
2.9
9.6
3.5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概况
美国
日本
西德
法国
资本主义世界
工业产值
37.8
9.45
10.1
6.5
100%
出口贸易
15.2
6.9
12.2
6.4
100%
黄金外汇储备
15.5
5.2
14.6
5.3
100%
材料三 现有的军事集团正在发展成为越来越强大的军事、经济和政治集团,根据逻辑和它们的相互关系的性质来看,必然不时引起国际关系恶化……在这种情况下,和平共处的原则是代替“冷战”和可能发生的全面核灾祸的唯一办法.
——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宣言(1961年9月)
(1)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间经济力量对比和经济格局呈现出什么特点?
(2)导致上述特点出现的原因是什么?这种特点在政治上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分析不结盟运动产生的原因。
答案:(1)美国、西欧、日本三足鼎立。
(2)原因:“马歇尔计划”使西欧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西欧国家开始了一体化的进程;战后的日本通过民主改革,重视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加上美国的扶植,经济得到了很快的发展;美国经济发展放缓,陷入越战泥潭。影响:西欧、日本在政治上要求摆脱美国的控制,美国的霸权地位开始动摇。
(3)原因:美苏对峙威胁着世界和平与安全;新兴独立国家处于弱势地位,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是其积极谋求维护自身独立、主权、发展与和平的有效途径。